专题三 中外交往与科技文化
【历史坐标】
一、单项选择
1.( 齐齐哈尔中考 )2014 年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 38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有一个项目成功入选
《世界遗产名录》,它是隋炀帝时修建的( )
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故宫
2.玄奘 12 岁出家,遍读佛典,其取经之路被现代人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
历史上,他曾( )
A.西游天竺 B.东渡日本
C.出使西域 D.七下西洋
3.“在这个 7 世纪中我们看到了罗马诸皇帝的兴衰始末……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
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韦尔斯《世界史纲》 )这里的“中国人”
是指当时的( )
A.秦朝人 B.汉朝人
C.清朝人 D.唐朝人
4.他的词“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他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格调,确定了豪放派在宋代词坛的重要
地位。他是( )
A.李白 B.苏轼
C.李清照 D.关汉卿
5.《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因为科举中止,使才
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
元代戏曲兴盛的原因是( )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
6.( 南京中考 )使远洋航海摆脱以往白昼望日、夜间观星局面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7.某著作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盐、
制糖、制陶、榨油、造纸、冶铸、兵器、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该著作应该是指( )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8.唐朝政府编写颁布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朝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朝
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主要表明,我国古代中医药学的发展,
得益于( )
A.印刷技术的进步 B.国家力量的支持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科举制度的完善
9.从下表材料能够归结出元曲与京剧的共同之处是( )
元曲 京剧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
等。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
曲”“胡乐”,在北方民间流传。
随着元朝建立,元曲逐渐融合
各种表演艺术形式,在以大都
和临安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
区流传开来
京剧源于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于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互有交流渗
透。四大徽班进京后,逐渐形成京剧,受到皇室的扶持以及群众的喜爱,得以流传四方
A.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而产生
B.古代科技进步提供重要条件
C.只为满足皇室贵族精神需求
D.国家统一促进文学艺术发展
二、材料解析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1 )材料一中 B 是欧洲的大秦,写出 A 点代表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
材料二 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
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左
以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路交通空前发达。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和海路交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他到过的地方极多,而最远的是非洲东岸的木骨都束、卜剌哇、竹步。那时候,比起西洋人达·伽
马之绕过好望角而东来,要早八十几年。
…………
然而,他并未征服任何一个国家,仅仅于迫不得已之时略为还一还手,或帮助平定当地的内乱而已。
——摘编自黎东方《黎东方讲史·细说明朝》
(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该事件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四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梁启超
天朝富有四海,岂蕞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嘉庆皇帝的上谕
(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出现梁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三、活动与探究
11.某校七( 1 )班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的科技与建筑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
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栏目一】杰出的古代工程建筑
它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
遗产”。
它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
【栏目二】伟大的发明创造
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 1 )栏目一的两段材料分别介绍了我国古代哪两个建筑?
( 2 )栏目二材料中描述的是哪一项科技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
( 3 )综合上述内容,你有何认识?
专题三 中外交往与科技文化
【历史坐标】
一、单项选择
1.( 齐齐哈尔中考 )2014 年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 38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有一个项目成功入选
《世界遗产名录》,它是隋炀帝时修建的( C )
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故宫
2.玄奘 12 岁出家,遍读佛典,其取经之路被现代人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
历史上,他曾( A )
A.西游天竺 B.东渡日本
C.出使西域 D.七下西洋
3.“在这个 7 世纪中我们看到了罗马诸皇帝的兴衰始末……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
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韦尔斯《世界史纲》 )这里的“中国人”
是指当时的( D )
A.秦朝人 B.汉朝人
C.清朝人 D.唐朝人
4.他的词“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他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格调,确定了豪放派在宋代词坛的重要
地位。他是( B )
A.李白 B.苏轼
C.李清照 D.关汉卿
5.《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因为科举中止,使才
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
元代戏曲兴盛的原因是( A )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
6.( 南京中考 )使远洋航海摆脱以往白昼望日、夜间观星局面的发明是( B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7.某著作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盐、
制糖、制陶、榨油、造纸、冶铸、兵器、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该著作应该是指( D )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8.唐朝政府编写颁布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朝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朝
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主要表明,我国古代中医药学的发展,
得益于( B )
A.印刷技术的进步 B.国家力量的支持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科举制度的完善
9.从下表材料能够归结出元曲与京剧的共同之处是( D )
元曲 京剧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
等。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
曲”“胡乐”,在北方民间流传。
随着元朝建立,元曲逐渐融合
各种表演艺术形式,在以大都
和临安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
区流传开来
京剧源于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于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互有交流渗
透。四大徽班进京后,逐渐形成京剧,受到皇室的扶持以及群众的喜爱,得以流传四方
A.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而产生
B.古代科技进步提供重要条件
C.只为满足皇室贵族精神需求
D.国家统一促进文学艺术发展
二、材料解析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1 )材料一中 B 是欧洲的大秦,写出 A 点代表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
A:长安。作用: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是古代东西方往来
的大动脉。
材料二 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
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左
以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路交通空前发达。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和海路交通发展的原因。
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政府的鼓励和支持;陆路交通受到阻碍,客观上促进了海外贸易和海路交通的发展。
材料三 他到过的地方极多,而最远的是非洲东岸的木骨都束、卜剌哇、竹步。那时候,比起西洋人达·伽
马之绕过好望角而东来,要早八十几年。
…………
然而,他并未征服任何一个国家,仅仅于迫不得已之时略为还一还手,或帮助平定当地的内乱而已。
——摘编自黎东方《黎东方讲史·细说明朝》
(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该事件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事件:郑和下西洋。积极影响: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
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材料四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梁启超
天朝富有四海,岂蕞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嘉庆皇帝的上谕
(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出现梁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封建制度的腐朽;“天朝王国”观念,统治者故步自封,闭关自守。
三、活动与探究
11.某校七( 1 )班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的科技与建筑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
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栏目一】杰出的古代工程建筑
它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
遗产”。
它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
【栏目二】伟大的发明创造
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 1 )栏目一的两段材料分别介绍了我国古代哪两个建筑?
故宫( 紫禁城 )和明长城。
( 2 )栏目二材料中描述的是哪一项科技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
科技发明: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
( 3 )综合上述内容,你有何认识?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杰出的科技成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为世
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等。( 言之有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