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
l 1)二战结束,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l 2)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l 3)农业的相对落后;
l 4)斯大林的逝世
2、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项目
内容
农业
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
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
工业
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的权利
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通过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3.评价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业、工业)。但是,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的模式,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
4.失败的原因
(1)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2)提出的战略目标超越实际;
(3)没有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
(4)赫鲁晓夫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也影响改革;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项目
内容
效果
工业
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工业利润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提高,国民收入有增加。70年代下半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到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改革失败。
农业
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政策
勃列日涅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只是修补性的改革,不能根除原有体制的弊病;
(2)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
(3)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经济发展。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领域的改革措施
l ①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l ②要求国家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l ③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四.启示
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另一方面,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
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
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都失败了。
异: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重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前两制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但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六.给中国改革的启示
1、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反对苏联的控制或照搬苏联的政策。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3、反对搞阶级斗争扩大化。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循马克思主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