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新高考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 A 卷
政治试题
注意事项:
命题教师:渤大附中高三命题组
1.本试题满分 100 分,时间 75 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3.答第 I 部分(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答第 1 部分(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纸规定的位置上。
5.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 I 卷(选择题共 48 分)
本大题共计 16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48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其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当某商品市场价格处于均衡点时(如图
中 P1 点),该商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据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把粮食保护价定在 P1 点以上,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②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不可能高于 P1,否则会增加生活负担
③排污权交易价格定在 P1 点以上,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④如果劳动力的最低工资标准定在 P1 点以上,则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
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举措中
符合上述要求的合理推导是:
①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内需的适配性→激发消费热情
②扩大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项目→改善营商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增强消费信心
③线上赋能实体商超→促进线上线下融合→补齐传统商业的短板→促进消费扩大
④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增加劳动者可支配收入→促进供给侧改革→释放消费动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因在网络零售平台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某网络平台被罚 182 亿。这是《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
求意见稿)》颁布后,整顿网络平台垄断开始。《指南》对平台经济领域的垄断行为进行了界定,明确禁止平台
经营者具有下列行为: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集中我
国对平台经济领域开展反垄断监管有利于
①充分发挥平台经济高效匹配供需,支撑整个实体经济发展
②维护网络平台经济领域的公平竞争、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
③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构筑平台经济领域发展新动能
④避免平台经济竞争兼并,实现平台经济整体生态和谐共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0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到“需求侧管理”。会议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快构建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
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下列观点对需求侧管理理解正确的
是()
①促进我国经济由供给侧结构改革向需求侧管理转变
②有利于畅通我国国内大循环,构建经济新发展格局
③提高社会保障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分配公平
④促进供需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高经济总体效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还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当“口袋”越来越鼓,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也成了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因此,村委会可以通过健全村规
民约、道德评议好人好事积分、“星级”家庭评选等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这种做法可以
①创新基层治理的实践方式来扩大基层民主
②形成了自治与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③使精神文明成为基层民主自治的首要任务
④发挥村委会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有力的武器,通过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不仅能保护受种对象个人,而且逐
步建立起整体免疫屏障。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疫苗接种覆盖到 70%的人群,才能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按照
这个比例,中国至少需要 9.8 亿人接种。因此,作为公民应:
①强化“权利意识”,努力提高疫苗接种效率
②增强“责任之心”,积极履行个人应尽义务
③心怀“国之大者”,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④提高“参与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监督氛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0 年 12 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 年)》提出,要坚持党对法治社会建
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凝聚全社会力量,建立健全对法治社会建设的督促落实机制,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未
来法治社会建设的“尺子”“镜子”“鞭子”。这是基于
①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立法应与时俱进地反映人民利益
②发挥了人民在法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本质
③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领导立法并修改执行法律
④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让全体公民以高度热情科学民主立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1 年 1 月 11 日,习近平再赴中央党校,开讲“新年第一课”。他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党最深厚基础
和最大底气,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
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实现共同富裕,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是因为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要从严治党
②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
③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党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利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政治站位保纯洁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2020 年 12 月 16 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政府总部举行副局长和政治助理誓仪式,全体副局长和政治助
理在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见证下,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
港特别行政区宣誓效忠基本法,效忠香港,效忠中国,是因为()
①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香港官员作为下属必须接受党的管理
②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其官员必须效忠国家
③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香港的各级官员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④《基本法》是香港的根本法,香港官员必须将其作为根本行为准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1 年,中国迎来加入世贸组织 20 周年 20 年来,中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
革完善,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近几年,复杂的国际环境、逆全球化潮流,使得被称为世贸
组织三大支柱的争端解决、多边贸易谈判和贸易政策监督的功能受阻,世贸组织亟须改革以应对新时期的挑战。
推动世贸组织改革要()
①坚持公平竞争,成员国间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
②摈弃单边主义,实现各国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③遵循协商一致的原则,完善多边经济治理体系
④坚守非歧视、开放等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1 年 3 月 20 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通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六个“祭祀坑”已发掘至器
物层,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
件、玉琮玉石器等 500 余件重要文物。同时“考古中国”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考古工作的精“努力设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旨在:
①更好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历史发展的脉络
②坚定文化自信,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动能
③寻根固本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④全面承袭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魅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在东北,进入腊月,是要杀年猪的。刚刚宰杀后的年猪的大骨头和大块五花肉放在大铁锅的水中,用柴火
慢慢炖起来。酸菜切丝放入再放入血肠,把煮过的五花肉切片,摆在酸菜上边,再慢炖,慢慢地肉香、菜香四
溢。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围坐在桌子旁,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谈论一年的收获,畅想明年的美好。这就是东
北过年经典的吃杀猪菜猪肉炖酸菜这不变的“年味”令人关注、引发思考、令人向往。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①“年味”来至民间,人民群众是文化成果的创造者和享用者
②不变的“年味”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力的见证
③分享“年味”之举,树立了“和谐”“友善”价值追求的典范
④对于“年味”的关注,积极的促进了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东西方都喜欢牛,西方牛作为力量和财富的象征,中国牛则是吃苦耐劳的象征。牛成东西方画家喜欢作画
对象,但是东西方画作中的牛存在明显差异,中国画中的牛多以写意水墨技法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而西
方画中的牛多以写实度极高的水彩和油画呈现,草场上放牧的牛群、牧民或者牛车等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元素。
这些差异一方面来自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带来的人地关系的不同,另一方面便是在艺术传统上写意与写实的不
同。这说明了
①对牛象征的不同认识源于意识差异
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关系
③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有选择的
④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在日常生活中,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医院预约挂号,交通扫码乘车、超市扫码支付等场景都离不
开智能手机,然而对一些老人来说,便利的科技反而带来不便。现在国家建立“智慧助老”行动,协助老年人
学会使用信息技术,通过建立健全“智慧老人”常态化工作机制,切实维护老年人在信息时代的合法权益,助
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乐享数字化生活。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智能技术带来的“不便”,是违背科技发展规律的表现
②智能技术带来的“便”与“不便”,说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③解决老年人“不便”,体现我们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问题
④智能技术带的“便”与“不便”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我们在处理一件事情之前,如果未做好充分的调研而草率去处理,就有可能留下“后遗症”。然而,要想解
决好“后遗症”会更加困难,就像烧夹生饭难以烧熟一样。人们把这种因首次未处理好事情而增加再次处理难
度的现象,称为“夹生效应”。要避免“夹生效应”,需要:
①重视量的积累,保持事物发展的渐进性
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③准备走曲折的路,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失败
④遵循事物的内部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0 年 5 月 29 日,习近平给钟南山、叶培建等 25 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中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
肺炎疫情,全国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临床救治、疫苗研发、物质保障、大数据应用等方面提供
了科技支撑。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
合,勇于攀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总书记的要求表明()
①能力卓越的人,才可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要勇攀科学高峰
②离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科技工作者就无法实现人生价值
③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要坚定创新自信
④科技工作者要继承优良传统、提升道德修为,解决时代难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力争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材料一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
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
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材料二
材料三 我国将加快制定并落实国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明确低碳发展的约束性目标,制定温室气体排放工
作方案以及工业、建筑、交通、能源等专项规划,通过价格、财税、交易等手段,引导低碳生产和生活行为。
碳中和目标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国将在此过程中演绎新的绿色发展故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1)概括材料二的经济信息(4 分)
(2)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10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 年 3 月 23 日,在党史学习动员会后,习近平来到革命老区福建,强调要学史明理:我们党的百年历史,
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
就是江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
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打下
坚实基础。改革开放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包干到户”的土地经营制度、创办了经济特区、
创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向人民作
出郑重承诺:“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足迹遍布贫困乡村、基层社区,数百万党员
干部深入脱贫一线,数万亿责金投入、全社会共同参与,最终实现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脱贫致富的伟大实践中是如何彰显了人民至上思想的。
(8 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 年 5 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
格局。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国内各方面都给予很高的关注。
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继续发展具有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
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等多方面优势和
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在创新能力、农业基础、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社会治理
等方面还有一些短板弱项。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变化,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面
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
中谋求发展。
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
应变、主动求变,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来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
为安全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分析我国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经
济发展格局的背景。(12 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 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支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四
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
不断进行实践和理论创新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
课。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
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
砺品格。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一切
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学好“四史”筑牢理想信念。广大青年要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厘
清历史脉络,认清历史事实,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前行的路,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
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向上的时代就是青春最好的舞台,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加强“四史”教育。(12 分)
渤大附中教育集团开展学习“四史教育”,全体师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引
导广大广大师生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
基本道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2)请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三个话题,任选一个话题写一篇小演讲稿。(6 分)
要求:紧扣主题,知识运用准确;观点明确,论述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不少于 150 字。
2021 新高考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 A 卷
政治试题
1-5ABCCB 6-10CABCD 11-15ABCBC 16.D
17.(14 分)
(1)我国碳减排工作成效显著,提前完成了向国际社会的承诺;(2 分)与美欧相比,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的过渡期短,未来的碳减排工作压力大。(2 分)
(2)
①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 分)
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国家要制定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规划,运用财税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
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实行大规模的国土绿色行动。(2 分)
③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加快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用价格等手段引导绿色发展;(2 分)
④企业绿色发展,推动技术创新,转变生产方式,优化能源结构,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2 分)
⑤引导居民树立正确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积
极植树造林(2 分)
18 (8 分)①坚守初心使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2 分)
②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调动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注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2 分)
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 分)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 分)
(答出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 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 分);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
上的地位(1 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1 分)总分不能超过 8 分。答案必须围绕人民至上角度)
19【答案】(12 分)
①事物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系就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
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4 分)
②我国发展新经济格局,既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出整体向好的态势,经济基础、市场,人力
等有利条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和存在的短板弱项,世界经济衰退和逆经济全球化等不利条件。
(2 分)
③我国发展新经济格局,我们既要认真分析国内经济社会发着的内部条件,又要看到国际环境的变化的外部条
件。(2 分)
④我们既要分析国内,国际的客观条件,又看到我国发展高质量经济,战胜困难的决心的主观条件。(2 分)
⑤既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眼前利益,更要着眼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2 分)
20.(18 分)(1)(12 分)
①有利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分)
②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
精神动力。(2 分)
③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2 分)
④文化与政治相交融,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方向保证。(2 分)
⑤有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文化强国(2 分)
⑥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丰富
人们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 分)
⑦增强综合国力,坚定社会主义道路(2 分)
任意 6 点,12 分
(2)答案示例:(6 分)
分值 等级要求
5—6 分 主紧扣主题;观点正确;逻辑严密;
3—4 分 主题比较明确,观点比较准确;逻辑性较强;
1—2 分 主题不明确;简单罗列知识;论述缺乏逻辑;
0 分 应答与试题无关;或重复试题内容;或没有应答
只要符合主题就可以!!!下面的只是参考。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她不断创新指导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引领党和国家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调动一切积极
因素,凝聚起强大合力;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持续推动从严管党治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
起来了、强起来了。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人民的理论,致力于为人类求解放;是实践
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立于时代潮头。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社
会建设胜利,继续指导我国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艰辛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
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以巨大的政
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开启改革开放进程,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持续快速增
长的奇迹,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实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
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