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湖北省重点中学联合体考试)学成文武艺,青
春赴戎机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 年 4 月,30 名清华北大学子响应祖国号召,他们走出校园,奔赴疆场,志愿到祖国最
艰苦的边疆地区服役,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去感受人生,开启别样的热血青春。
此事一经媒体报道,立即在中学生中引发热议。有人说,大学生参军,在军营里感受严格
的纪律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是受益终生的;有人说,适龄青年参军本着自愿原则,
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大学生入伍耽误了毕业时间,得不偿失;有人认为,清华北大学子应
该从事一些科研或者高科技的职业,去参军有点大材小用……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八一中学本期的校报“青春絮语”栏目向全校学生进行征稿,
请写一篇文章向该栏目投稿。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生活,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 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
科学精神:批判质疑 勇于探究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本题目选取的语料是 2021 年 4 月一则关于清北大学生从军的新闻。材料第
一部分主要叙事,但“响应祖国号召”,“志愿到祖国最艰苦的边疆地区服役”,“热血青春”等句子已
经透露了命题人的价值取向。第二部分,采用“有人认为……”的句式,罗列了热议的具有代表性
的观点以引发考生思考。考生应针对新闻事件和众人观点展开联想和思考。
2.典型任务的限制。面对对清北大学生参军的热议,考生首先要完成的任务是,自己对此有何认
识和看法。八一中学校报“青春絮语”栏目向全校学生进行征稿,暗示了考生的写作身份为中学生,
写作对象为本校同学。在此,要留意“八一中学”“青春絮语”的深意,即文章要寻找“从军”和“青春”
的“交集”,如果只谈青春,或只谈从军报国,显然偏离了题意。
3.价值判断的限制。本题旨在引导学生自觉地将小我和大我结合起来,将自身价值与家国担当对
接,将个人选择与时代需要结合起来,涵养家国情怀,培养恢弘格局,具有独立人格,在审视自
我、发现自我基础上,与国家、时代同行,让青春的选择成为一生无悔的选择,成为一生最壮丽
庄严的人生抉择。本题中的价值判断还在于纠正一些错误、功利、狭隘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清
北青年庄严壮丽的人生选择,要肯定其爱国情怀、担当意识和自我砥砺精神;对于材料中第二种
和第三种观点要展开批评。
开放性
1.立意角度开放。三个“有人说”就是三个角度,考生可以针对其一,也可综合论述,可立意为涵
养家国情怀,报国请缨。可从驳斥一般网友的热议出发立意为“涵养高远的人生志向”,可具体论
述军营里的历练,增益其所不能……也可以从国家、社会、参军的大学生等层面展开论述;每一
个角度,细细切分,又有很多小的立意方向,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2.联想思考开放。考生可以从纵的方面联想从军报国是古往今来有志青年、有为青年实现自我价
值和彰显爱国情怀的不二选择,当然写作重点要放在当下。也可以从横的方面联想卫国戍边的青
年英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携笔从戎的大学生等,使文章具有史诗般的壮美厚重,又充满青春的
豪迈激情。要论透“为何当下优秀大学生应该从军”,要写出深度、写出厚度。如从个人方面:火
热的军营生活,可以磨砺性格、意志,军营就是一个大熔炉,熔纪律教育、习惯教育、意志品质
等于一炉,使人受益终生,成为一生行稳致远的养分和动力;如从国家层面,可联系当前的国防
现代化、科技强军等方面,指出优秀大学生入伍从军,从戎而不投笔,运用所学,致力于伟大的
事业,更能有一番大作为。
3.文体选择是自由的。考生可以针对清北大学生参军一事抒写感悟,以清北大学生为镜子,描绘
自己青春的模样,写成记叙文或散文。鉴于材料为新闻、时事、实事,也可写成典范的时事评论,
先引述材料,然后缘事而发,认识评价、分析论述;再联系自身,适当延伸;最后呼吁、倡导作
结,收束全文。
解题
本题目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查家国情怀、青春奋斗、责任担当等价值观问题。
引发当代青年如何择业、如何规划人生、如何发展完善自我的思考,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
要求。题目选择 2021 年 4 月,30 名清华北大学子响应祖国号召,奔赴疆场新闻素材作为考
生写作的触发点,以中学生对清北大学生参军的热议启发考生的思考和感悟。材料贴近现实,
贴近考生生活,考生都有话可说,有理可辨。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身如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
2.砥砺青春,筑梦军营,当代有志青年的“标配人生”。
3.书生报国正当时,不负峥嵘岁月稠。
4.自我走向“大我”,人生行稳致远。
……
偏题立意:
1.青春因梦想而精彩。(未能整合综观材料,缺少针对性。)
2.拳拳爱国心,殷殷赤子情。(未能针对材料中清北学子从军精准立意。)
……
下水文
学成文武艺,青春赴戎机
——向校刊“青春絮语”栏目投稿
近日,30 名清华北大学子响应祖国号召,走出书斋,走出象牙塔,携笔从戎。奔赴疆场。
天子骄子从军入伍,有人认为大材小用;有人认为,书生报国有他路,何须人人尽披甲?而
我认为,清北大学生,学成文武艺,青春赴戎机,砥砺青春,筑梦军营,不失为当代有志青
年的“标配人生”。
从军报国,古往今来,是书生心系家国天下、实现人生价值的崇高选择。
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使“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显大国之威;南宋名将虞允文,
在金人欲饮马长江、蹂躏江南时,书生从军,奋起御侮,建立不世之功,使国家转危为安;
抗日救亡时期,“偌大华北,竟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未名湖畔、清华园里的莘莘学子,
勇赴国难,成为赳赳勇士,国之干城。
如今,强军之路开启新征程,国防信息化、现代化,正是大学生们用武之地,又怎是大材
小用呢?
在科技强军,科技强国的浪潮下,大学生们充分运用所学,或铸就大国重器、大国利剑,“光
锥之内即命运,射程之内有尊严”,蓝天鹰隼御风而行,深海蛟龙劈波斩浪,就像宋玺,北
大高材生,毅然决然选择从军,成为一名海军陆战队员,平生所学,竭忠尽智,愿将一生献
宏谋——致力于强军之路;不惟如此,军营生活也磨砺意志、丰富人生……正如清华学霸姚
尚睿所说,在紧张有序的军营生活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和踏实。他们在军队这个“大
熔炉”里,收获与象牙塔中不同的社会经验,必将成为人生中最为宝贵的经历。
今日和平时期的新青年,从军报国,依然是最崇高壮丽的人生选择。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你看,卫国戍边的英雄们,“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清华北大
大学生,“组团”从军,“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一直以来,00 后一代,常常被贴上“二
次元”、“数字原住民”、骄纵、任性的标签,但是从清北学子从军报国,我们欣喜地看到:
当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挺身而出,苟利国家,义无反顾,用行动诠释了青年一代
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
到军营里去,让嘹亮军歌激扬人心,激荡热血。在严格的训练中,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
神。磨砺意志,涵养心性,增益其所不能。在进退有序、令行禁止中,每一个人都像一支队
伍一样。
学成文武艺,青春赴戎机。书生报国正当时,不负峥嵘岁月稠。让后浪们、青年们,以挥
斥方遒的书生意气,和“男儿何不带吴钩”的慷慨豪情,交织成风华正茂的最美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