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上学期高二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词之美,美在何处?
阴阳刚柔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周易》。《易经》上说,天之气属阳,地之气属阴,天地交感,万物就
变化发展,也就吉利。古人在以天为阳、以地为阴的同时,也把日月、火水、昼夜、寒暑、男女统统归于
阴阳两大类型,进而形成“观物取象”的朴素唯物主义观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一对重
要审美范畴,被广泛用来品评文艺作品。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列举诗的九品之后,将其概括为两大类型:
一是优游不迫,一是沉着痛快。所谓优游不迫,即阴柔之美;而沉着痛快,指的则是阳刚之美。司空图《诗
品》列二十四品,其中雄浑、劲健、豪放可为阳刚一类美,含蓄、纤靡、曲婉则为阴柔一类美。
词作为一种诗体,一直被视为“艳科”“诗余”,内容多写男女情爱、伤春伤别,艺术风格虽然多样
化,但基本上以婉约为宗,故多属于阴柔之美。例如,晏殊词的温润秀洁,欧阳修词的疏隽深婉,秦观词
的凄清含蓄,李清照词的轻灵清婉等,都具有“柔性美”的特质。
当然,说词多阴柔之美,是就主体风格而言。讨论阳刚和阴柔之美,不仅重在二者的区分,也应看到
二者的统一。中国美学常常将二者相联系。无论阳刚之美还是阴柔之美,都不破坏和谐之美。刘熙载说:
“壮语要有韵,秀语要有骨。”“风骨”实际上是贯穿在阳刚与阴柔之中的。对于多数作家来说,刚与柔
之间不仅可以并存,而且可以转化和交融。所谓“刚柔交融”和“摧刚为柔”。在宋词中,“刚柔交融”
的作品大多出自于苏、辛豪放派之手。例如,苏轼的豪放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有“柔”的一面。
此词写于作者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期,借怀古来抒发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怀抱。意境之高闻,气象之
恢宏,可谓前无古人。但是,词人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图景中,插入“小乔初
嫁了”的温情柔笔,令后人感叹“刚亦不吐,柔亦不茹”。
所谓“摧刚为柔”,指的是那些外柔内刚的作品。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是一个典型
的例子。暮春之际,辛弃疾奉调湖南,仍然担任转运副使,在同僚为之饯别的筵席上,辛弃疾写下这首词。
词中全用比兴寄托的方法,风格凄婉含蓄,但所蕴含着的感情是很强烈的。梁启超说此词“回肠荡气”“雄
豪之气”而又有“花间莺语”,刚与柔结合得很好。
再如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和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前者于委婉凄清之中暗藏倔
强刚劲之气,后者把“怒发冲冠”的激烈壮怀化为弦断无知音的幽怨,写得都很出色,不失为“摧刚为柔”
的好词,值得细细品味。
(选自潘裕民《看宋词如何做到“刚柔交融”》,有删改)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朴素的唯物主义就是把天地万物归于阴阳两大类型,进而形成“观物取象”的观念。
B. 我国古典文学在品评文艺作品的时候,有一对审美范畴就是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
C. 词主要用来抒发个人情感,境界比较狹隘,因为艺术风格多样化,故以婉约为宗。
D. 从词的风格看,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虽有区分,但只有二者统一起米,才不会破坏和谐之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先指出阴阳的概念,再进一步阐释阴、阳,引出下文谈宋词的阴柔和阳刚之美。
B. 文章先介绍宋词分为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然后着重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论述。
C.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刚柔交融”的典范,该词既描绘了壮丽图景,又有温情柔笔。
D. 陆游《卜算子.咏梅》与岳飞《小重山》特点均为“摧刚为柔”,但前者更具有震撼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鉴赏文艺作品时,都把作品分为阳刚美和阴柔美,如《沧浪诗话》和《诗品》。
B. 词一直被视为“艳科”,内容多写男女情爱、伤春伤别等,所以多属于阴柔之美。
C. 阳刚和阴柔的词作都要有“风骨”,并且刚与柔可以并存,也可以转化和交融。
D.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作刚与柔结合得非常好,休现出外柔内刚的艺术风格。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
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
别。
A 项,缩小范围,“朴素的唯物主义就是……”表述错误。原文是“古人在以天为阳、以地为阴的同时……
进而形成‘观物取象’的朴素唯物主义观念”。
C 项,强加因果,“故以婉约为宗”错。原文只是说“词作为一种诗体……内容多写男女情爱、伤春伤别,
艺术风格虽然多样化,但基本上以婉约为宗,故多属于阴柔之美。”
D 项,曲解文意,“但只有二者统一起米,才不会破坏和谐之美”理解有误,原文为“无论阳刚之美还是阴
柔之美,都不破坏和谐之美”。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
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
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 项,无中生有,“但前者更具有震撼力”表述错误,文章并没有认为前者更有震撼力。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
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
和耐心。
A 项,“都把作品分为阳刚美和阴柔美,如《沧浪诗话》和《诗品》”说法绝对,并且这两部作品的评论并
没有把作品分为阴柔美和阳刚美。
故选 A。
【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法”就是把选项
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
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
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
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
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
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
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 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5G 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面向 2020 的移动通信技术”。毫无疑问,5G 是推动新一轮数字变革的最
重要角色。
5G 的出现,让物联网真正成为可能;也只有 5G 网络,才能承载物联网产生的庞大无比的井喷式网络流
量和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海量网络请求。可以看到,5G 将成为实现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重要纽带,它首先
将使物联网概念真正成为现实,可穿戴智能终端、车联网终端以及各类智能终端,都将连接上这张物联网。
人们也毫不怀疑这些愿景很快就会实现:“手表、眼镜、自行车等个人资产,城市的停车位、垃圾箱、广
告牌等基础设施,都将是庞大无比的物联网上的一颗颗小沙砾,工厂里的各种装备设施也都将被连接到移
动网络上,从自动化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在这种连接的基础上,新的应用比如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
地云接入、虚拟现实等都将成为现实,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将更加深入、彻底。
当然,人们在憧憬 5G 的同时,还必须面对诸如流量费用和网络安全等问题。便宜的流量资费无疑是使
用 5G 服务的必要前提,否则再高的网速也只能让人望洋兴叹。因此,网络运营商必须切实“提速、降费”,
以适应 5G 时代的发展。5G 在满足人们移动网络海量数据的需求、为用户带来丰富服务的同时,对数据隐私
和安全保护的要求也显著提高。
(摘自《人民日报》余建斌《5G 撬动新一轮数字变革》)
材料二:
日前,在福州长乐区的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内,主刀医生坐在机器人前,通过实时传送的高清视频画
面,利用 5G 技术操纵机器人的机械臂,远程控制手术钳和电刀,为位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中的一
只小猪,切除了一片肝小叶,整个手术持续了近 1 个小时。这只小猪在手术完成半小时后,逐渐从麻醉中
苏醒,各项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手术宣告成功。
据了解,这台手术两地相距约 50 公里。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全球首例在 5G 环境下进行的远程外
科手术测试取得圆满成功,为今后 5G 远程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创造了条件。
5G 技术低延时的优势,与手术机器人相结合,可以实现信号实时互联互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给远程手术提供了可能。此次手术的成功,说明了 5G 技术在远程医疗上是完全可行的。
(摘自《光明日报》《福建成功实施全球首例 5G 远程外科手术》)
材料三:
显然,5G 网络会比 4G 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 5G 手机配合上 5G 网络环境,网速可达 4G 的 9 至
20 倍。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因 5G 而兴奋不已。这一新标准之所以能够提升速度,是因为需要占用毫米波频段。
这一宽广的无线电频段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是因为毫米波极难使用,非常复杂,非常棘手。
这个频段的频率要比现有的手机网络频段高得多(你的 WiFi 使用的是 2.4G 或 5.8G 频段,而毫米波使
用的是 24G 以上的频段)。这意味着它能提供前所未有的速度,但也要接受覆盖范圈的损失。毫米波基站只
有 150 米的覆盖范围,这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发设备(小型基站),还需要安装更多的
基站。因此,只有那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才能充分享受毫米波支持下 5G 带来的超高速快感。一旦到了荒郊
野外,5G 就“只”能提供 9 倍的速度提升。
但是 5G 这列快车已经无法减速,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和自己的孙子讲起视频网站时常延迟卡顿的
往事,把这当成怀旧的笑谈。而这,都要归功于今天的工程师和他们的毫米波。
(摘自《光明日报》戴维·波格《5G 会带来什么》)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 作为“面向 2020 的移动通信技术”,它的运用将使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虚拟现实等成
为现实。
B. 高网速是以高流量为前提的,高流量就意味着高额资费,为了 5G 的发展,广大用户将迫使网络服务商
降费。
C. 福建小猪手术的成功,说明医生可以利用 5G 技术与机器人结合进行远程外科手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
的限制。
D. 利用毫米波频段的特性,可以使未来的人们体会到 5G 网络的超高速快感,而诸如视频网站延迟卡顿的
现象也将成为历史。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利用 5G 网络技术,人们通过各类智能终端将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将极大地改变人
们的生活方式。
B. 5G 网络尽管能推动新一轮数字变革,但也将给数据隐私和安仝保护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必须构建适应
5G 时代的网络安全体系。
C. 5G 远程外科手术的成功意味着运用 5G 技术,医生将来还可能实现远程查房、远程 B 超等,这会让优质
医疗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
D. 网络频段越高,基站覆盖的范围就越小,要保证 5G 网络的速度,服务商就需要升级现有的基站和安装
更多的基站。
6. 5G 网络有哪三大主要特征?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D
6. ①超大的容量(或连接)。材料一说“也只有 5G 网络,才能承载物联网产生的庞大无比的井喷式网络流量
和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海量网络请求”。②超高的网速。材料三说“显然,5G 网络会比 4G 快得多。在实际应
用中,一部 5G 手机配合上 5G 网络环境,网速可达 4G 的 9 至 20 倍”。③超低的延时。材料二说“5G 技术低
延时的优势,与手术机器人相结合,可以实现信号实时互联互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
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
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B 项,“广大用户将迫使网络服务商降费”错。原文说“便宣的流量资费无疑是使用 5G 服务的必要前提,
否则,再高的网速也只能让人望洋兴叹。因此,网络运营商必须切实‘提速、降费’,以适应 5G 时代的发
展”,可见,“降费”是网络运营商必须考虑的问题,而不是“广大用户迫使”的。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
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
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 项,“网络频段越高,基站覆盖的范围越小”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毫米波基站只有 150 米的覆盖范围,
这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发设备(小型基站),还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
回归文本,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并结合三则材料的
内容简要分析、概括,左后分点回答问题。
本题,据材料一 “也只有 5G 网络,才能承载物联网产生的庞大无比的井喷式网络流量和在同一瞬间产生
的海量网络请求”中的“庞大无比的井喷式网络流量和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海量网络请求”,可概括出 5G 网
络主要特征之一:超大的容量(或连接)。据材料三“显然,5G 网络会比 4G 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
5G 手机配合上 5G 网络环境,网速可达 4G 的 9 至 20 倍”中的“网速可达 4G 的 9 至 20 倍”,可概括出 5G
网络主要特征之二:超高的网速。据材料二“5G 技术低延时的优势,与手术机器人相结合,可以实现信号
实时互联互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远程手术提供了可能”中的“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概
括出 5G 网络主要特征之三:超低的延时。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
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
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
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
系。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紫薇花对紫微郎
肖复兴
①以前老北京的院子里,种海棠、丁香、榆叶梅、石榴树的多,种夹竹桃的也有,很少种紫薇的。如
今,紫薇被普及,几乎所有的公园和新建的居民小区里,都种上了紫薇,前些年,北京植物园还集中载种
一百多棵紫薇,特别开辟了一座“紫薇图”。
②之所以如今对紫蔽情有独钟,是因为相对于娇贵的树种,紫蔽很皮实,容易成活,而且,开的花很
鲜艳,紫红色的花朵遍布枝叶之间。在这一点上,和它同期开花的木槿就差很多。论好看,木槿也不差,
花瓣比紫薇大,但有些稀疏,藏在枝叶下面,不如紫藏繁茂。老远一看,木槿是叶多花少,紫薇则是紫嘟
嘟一片,像一片云霞。关键一点,紫薇花期长,能够开满整整一个夏季,即使到了初秋,也能看到它的花
影摇曳。如果在南方,到了寒露,还能见到它的花开。所以,人们又叫紫薇为百日红。
③不少作家曾经为紫薇写过文章,比如苏州的周瘦鹃。写得最搞笑的,当属郭沫若。在《百花齐放》
中,他应景为一百种花写诗,写到紫薇时,他这样写道:“皮上轻轻一搔,全身就会摇动;人们因此又爱
叫做怕痒花;其实我们倒不痒,并也不怕;只是告诚人们要规矩一些,为什么对于花木用手乱抓?”新诗从
《天狗》《天上的街市》乱抓乱写到这份上,真的叫人无语。不过,紫薇又叫做怕痒花,倒是从这首诗里知
道的。那时,我正读中学,夏天到来的时候,曾经专门到公园里找到过紫薇,带有好奇又神奇的心思,用
手在树干上摸了摸,然后抬头看看树,枝头上的紫薇花还真的动了动。
④去年夏天,孙子从美国回来,我带他到公园玩,看到紫薇,对他说:这树也叫做怕痒树,你只要用
手在树干上摸一摸,枝子上的花就会轻轻摇动。孙子不信,用手轻轻地摸了摸树干,枝头上的花一动不动。
再用点儿劲儿摸,花还是不见动静,急得他使劲儿地摇动起树干来,紫薇花瓣不仅动了,还落在他身上几
瓣。
⑤后来,我查书,发现紫薇树皮容易脱落,露出里面树干的嫩肉来,再用手去摸,枝头上的花才会像
过了电一样地动。就像俗话说的那样,隔着衣服,很难摸着麻筋儿,当然,花就不会动了。想想中学时候,
我摸摸树干,紫薇花动的情景,想一定是当时有风,被风吹动罢了,我以为真的花动了呢。
⑥为紫薇花著文,写得最漂亮的,得数汪曾祺。他写紫薇花开得茂盛繁密:“一个枝子上有很多朵花。
一棵树上有数不清的枝子。真是乱。乱红成阵。乱成一团。简直像一群幼儿园的孩子放开了又高又脆的小
嗓子一起乱嚷嚷。”一连串干净简洁的短句子,最后一个比喻,通感,用声音形容花的繁茂火爆。起码在
我有限的阅读范围里,没有见过对紫薇如此精彩的书写。
⑦为紫薇写诗,写得最有名的,要属白居易。他那句“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传颂了
千年之久。不过,对此诗的误读也最多。紫微郎本来指的是白居易自己,他在宫里的紫微省做中书侍郎,
又叫做紫微郎。本是枯坐宫里寂寞难耐,却让我们望文生义,照汪曾祺所说“更易使人产生这是一首情诗
的感觉。”
⑧紫薇是一种古老的树木,白居易为紫薇写过诗,杜牧也写过,说明早在唐朝紫薇就存在了。在北京,
有很多开花的古树,至今依然存活在古寺和皇家园林里,比如玉兰。但没听说过有老紫薇树。
⑨我唯一见过的古老的紫薇树,是前些天到广东中山市的小榄镇,那里新近开辟了一片湿地公园,园
里的一片坡地上,种着好多棵老紫薇树。我不知道它们具体的年头有多古老,只知道一年能开两季。和我
见过的紫薇树完全不同,粗大的树干,高耸的梢头,沧桑的枝叶,可以和古松古柏相媲美,以前所在北京
见过的紫薇,都显得那样地纤柔,那样地小儿科了。
⑩那一片坡地被围了起来,和我们北京植物园里的“紫薇园”一样,这里也叫做“紫薇园”。不过,
此紫薇和彼紫薇,却大不一样,就像白居易心中的“紫薇花对紫微郎”,和我们想象的“紫薇花对紫微郎”
大不一样。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紫薇花又名“百日红”,因为紫薇花花期长;在南方,到了寒露时节,还能见到紫薇花开。
B. 紫薇花又叫怕痒花,这种叫法最早出自郭沫若的《百花齐放》中“皮上轻轻一搔,全身就会摇动”
C. 作者细数了郭沫若、汪曾祺、白居易等书写紫薇花的诗文,使得文章弥漫着厚重而温馨的人文气息。
D. 作者使用第一人称,将“我”的所见所读所为所感结合起来,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感情真实自然。
8. 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9. 文章以“紫薇花对紫微郎”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1)第①段写“以前”“如今”“前些年”种紫薇情形的对比;写出近年来人们对紫
薇花的喜爱,为下文写紫薇做铺垫。(2)第②段通过和木槿花对比;写出紫薇生命力顽强,花朵颜色鲜艳、
花期长,点明我对紫薇情有独钟的原因。(3)第③④段写孙子使劲摸紫薇的树干不见花动,和我中学时摸
紫薇树干的情形对比;说明紫薇花动的真相。(4)北京植物园里的“紫薇园”和广东小榄镇的“紫薇园”
对比,突出南方紫薇古树的粗大、沧桑。
9. (1)以白居易的这句诗为题,文题富有诗意。(2)这句诗容易让人误读成情诗,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全文以“紫薇花”为线索,既引出了历代名人关于紫薇花的诗文,又写出了自己的经历,使得文章内
容充实,思路清晰。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散文类阅读的选择题,主要考核对文
意、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等的分析、理解,这些是命题者的设题点,做题时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尤其
要注意分析备选答案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等方面的表述是否得当,表达特色方面的判
断是否恰当。
B 项,据原文“紫薇又叫做怕痒花,倒是从这首诗里知道的”可知,作者是从郭沫若的《百花齐放》中知道
“怕痒花”这个名字的,但并未标明这个名字最早出自何时、何处。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找出文章多处运用的对比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回答时,
先要准确找到运用对比手法的内容,然后结合文意分析对比的作用。
本题,第①段,“以前老北京的院子里,种海棠、丁香、榆叶梅、石榴树的多,种夹竹桃的也有,很少种
紫薇的。如今,紫薇被普及,几乎所有的公园和新建的居民小区里,都种上了紫薇,前些年,北京植物园
还集中载种一百多棵紫薇,特别开辟了一座‘紫薇图’”,此处把“以前”“如今”“前些年”种紫薇的
不同情形进行对比,内容上写出近年来人们对紫薇花的喜爱,结构上为下文写紫薇做铺垫。
第②段,“②之所以如今对紫蔽情有独钟,是因为相对于娇贵的树种,紫蔽很皮实,容易成活,而且,开
的花很鲜艳,紫红色的花朵遍布枝叶之间。在这一点上,和它同期开花的木槿就差很多。论好看,木槿也
不差,花瓣比紫薇大,但有些稀疏,藏在枝叶下面,不如紫藏繁茂。老远一看,木槿是叶多花少,紫薇则
是紫嘟嘟一片,像一片云霞。关键一点,紫薇花期长,能够开满整整一个夏季,即使到了初秋,也能看到
它的花影摇曳。如果在南方,到了寒露,还能见到它的花开”,此处把紫薇花和木槿花进行对比,写出了
紫薇花花朵颜色鲜艳、花期长的特点,突出了紫薇花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点明“我”对紫薇情有独钟的
原因。
第③段写“我……用手在树干上摸了摸,然后抬头看看树,枝头上的紫薇花还真的动了动”,第④段写“孙
子不信,用手轻轻地摸了摸树干,枝头上的花一动不动。再用点儿劲儿摸,花还是不见动静,急得他使劲
儿地摇动起树干来,紫薇花瓣不仅动了,还落在他身上几瓣”,这两处写“我”中学时摸紫薇树干花动的
情形孙子使劲摸紫薇的树干花也不动形成对比,是为了说明紫薇花动的真正原因是“紫薇树皮容易脱落,
露出里面树干的嫩肉来,再用手去摸,枝头上的花才会像过了电一样地动”。
第⑨节中“我唯一见过的古老的紫薇树,是前些天到广东中山市的小榄镇……和我见过的紫薇树完全不同,
粗大的树干,高耸的梢头,沧桑的枝叶,可以和古松古柏相媲美,以前所在北京见过的紫薇,都显得那样
地纤柔,那样地小儿科了”,此处把北京植物园里的“紫薇园”和广东小榄镇的“紫薇园”进行对比,突
出南方紫薇古树具有粗大、沧桑的特点。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有: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概括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
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具有象征意义;揭示或暗示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作
者的情感或态度;寄托作者情感;展开情节,前后呼应;对比讽刺,强化效果;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从
给读者的感情来说,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回答本标题的作用一般从结构、主旨、
形象以及艺术技巧等角度分析。
首先是内容上的作用:据文章第⑦段中“为紫薇写诗,写得最有名的,要属白居易。他那句‘独坐黄昏谁
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传颂了千年之久”可知,本文的标题“紫薇花对紫微郎”来自白居易的这句诗,
以古代诗句为题,这样文题富有诗意。其次是艺术效果方面的作用:文中围绕这句诗作者还说“对此诗的
误读也最多。紫微郎本来指的是白居易自己,他在宫里的紫微省做中书侍郎,又叫做紫微郎。本是枯坐宫
里寂寞难耐,却让我们望文生义,照汪曾祺所说‘更易使人产生这是一首情诗的感觉’”,所以,用这样
一句容易让人误读成情诗的诗句为题,会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此外,谋篇布局方面的作用:全文不论是
写历代名人关于紫薇花的诗文,还是写出自己的经历,都是与紫薇有关的,所以全文以“紫薇花”为线索,
既引出了,使得文章内容充实,思路清晰。
【点睛】散文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主旨、结构、手法、形象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
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
章,错误选项主要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等方面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
错误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
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
士,充东宫..讲官。弘治五年,旱灾求言。东阳条摘《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数千言,上之。
帝称善。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还,上疏言: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
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
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啙窳①,素无积
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
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
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
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
故。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夫闾阎..之情,
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
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
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乞取从前内外条奏,
详加采择,断在必行。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
(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
[注]啙窳:zǐyŭ,疏懒。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
B.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
C.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
D.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宫”是古代天子诸侯的太子所居之宫,因此可以借指太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东方属木,于色为
青,所以东宫又称青宫。
B. 《孟子》,儒家经典,主要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与《论语》《大
学》《尚书》合称“四书”。
C. “陛下”,“陛”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因“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陈于陛侧,以戒不虞 ”,而群臣不
可直呼帝王,所以借用“陛下”尊称帝王。
D. “闾阎”,原指里巷的门,泛指住宅、房屋,如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在文
中泛指民间。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东阳擅长书法,聪明颖悟。他四岁就表现出书写才能,很受皇帝喜爱;十八岁中进士后进入仕途,不
断得到升迁。
B. 李东阳体恤民情,忧国忧民。弘治十七年,他在去祭祀的路上给皇帝上疏,描述了途中见闻的严重灾情,
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C. 李东阳直言时弊,为国尽责。他认为皇帝不知道民情是因为隐瞒蒙蔽,而涉及内廷、贵戚利益的诏令和
奏章都被阻止搁置了。
D. 李东阳敢于谏言,思虑周密。他担忧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便乞求皇上把以前朝廷内外的奏章进行详细
整理,择善采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
(2)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
【答案】10. A 11. B 12. B
13. (1)景帝召见考核他,非常喜欢,抱起他来放在膝盖(腿)上,赏赐给他果品钱钞。
(2)臣在山东,听说陛下因为灾害多次出现,命令各位大臣畅所欲言不要隐讳。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
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
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
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的意思是我在道路上询问,(人们)都说吃闲饭的人太多。句中“访之道
路”是省略介词“于”的介宾短语后置句,“道路”作状语,修饰“访”,所以应在“道路”后停顿,这
样就能排除 C、D 项。“京城土木繁兴”的意思是京城土木工程频繁兴建。“京城土木”作主语,“繁兴”
作谓语,所以应在“京城”前停顿,这样就能排除 B 项。断句完成后疏通语意为:我在道路上询问,(人们)
都说吃闲饭的人太多,国家费用无常,差役频频烦扰,赋税重叠征收,京城土木工程频繁兴建。
故选 A。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
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
答。
B 项,“四书”不包含《尚书》。“四书”又称“四子书”,是《孟子》《论语》《大学》《中庸》的合称,为
历代儒客学子研习之核心书经。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
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
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
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
B 项,“在去祭祀的路上”不当。根据原文“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还,上疏言”,应为“回
来后”。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
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
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召”,召见;“试”,
考核;“置”,放;“抱(之)置膝上”,省略句,抱起他来放在膝盖(腿)上;“赐果钞”,赏赐给他
果品、钱钞。第二句关键点:“伏”,下对上的敬词,不译;“以”,因为;“见”,通“现”,出现;
“敕”,命令;“尽言”,畅所欲言,毫无保留;“讳”,避忌,避讳。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
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
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
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
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
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
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
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
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
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
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参考译文: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凭戍边吏卒的户籍居住在京城。四岁能写直径一尺的字,景帝召见考核他,
非常喜欢,抱起他来放在膝盖(腿)上,赐给果品钱钞。后来两次奉诏讲解《尚书》大义,符合皇帝心意,
命令进京学习。天顺八年,(李东阳)十八岁,成为进士。多次升迁担任侍讲学士,充任东宫讲官。弘治五
年,(朝廷)因旱灾征求意见。李东阳摘录《孟子》七则的主要意思,并把当时政治的得失附在后面,累计
几千字,把它呈献给朝廷。皇帝称赞写得很好。十七年,重新建成孔子庙,他奉命前往祭祀。回来后上书
说:臣奉皇命快速赶赴那里,恰好遇到大旱。所经过的天津一路上(看到),夏天的麦苗已经干枯,秋天的
庄稼没有播种。盗贼遍地,青州更加厉害。南方来的人说,江南、浙东流亡的人满路都是,住户和人口逐
渐减少,军队空虚,仓库没有十天的储备,官员们欠缺几年的薪俸。北方地区的人民懒惰,向来没有粮食
储备,今年秋天再次歉收,怎么经受得起!事变的发生,恐怕不能预料。臣假如不是经过那个地方,那么
即使长久地呆在官府,每天处理奏疏,尚且不能够了解那里的详细情况,何况陛下您深居皇宫禁地呢?臣
在道路上询问,人们都说吃闲饭的人太多,国家费用无常,差役频频烦扰,赋税重叠征收。京城土木工程
频繁兴建,供给军队的财物与气力都竭尽了,每次遇到上京城操练,都宁死不去。权势之家豪门大族,田
产跨郡接县,还在不停地请求赏赐。亲王的封国,供给达到二三十万。游手好闲之徒,假托皇亲仆从的名
义,搜刮商税。国家在北方建立国都,仰仗东南地区供给,商人惊散,大都不是很小的原因。更有织造内
官,纵容群小打人,商贩和穷困的老百姓到处骚动不安,这又是臣亲自看到的。民间的情况,郡县不能知
道;郡县的情况,朝廷不能知道;朝廷的情况,深宫中的皇帝也不能知道啊。(造成皇帝不知道民情的原因
是)开始于容忍隐蔽(实情),最终是因为隐瞒蒙蔽。容忍隐瞒的祸患开始很小,被蒙蔽之后的祸患就很大
了。臣在山东,听说陛下因为灾害多次出现,命令群臣畅所欲言不要隐讳。虽然诏令多次下发,奏章都陈
述了,可是关涉到内廷、贵戚的事情,动不动就被牵制,长年累月,都被阻止搁置了。臣实在担心今天说
的,又成为空文。请求选取从前(朝廷)内外的奏章,详细地加以选择采纳,绝对有必要施行。李东阳擅
长古文,内阁中奏章大多交托给他(草拟)。奏疏发出,天下流传称颂。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秦州杂诗·其七①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②归何晚?楼兰斩未还③。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 年秋天,杜甫流落到泰州。②属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归国后,
任典属国。属国即典属国,指唐朝使节。③楼兰斩未还:汉武帝时,曾遣使通大宛国,楼兰王阻路,攻截
汉朝使臣。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 77 年)霍光派傅介子去楼兰国,用计斩杀楼兰王。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突出一个“孤”字,“莽莽”写出了山岭的绵延广阔和苍茫雄奇。
B. 颈联用苏武归国、傅介子斩楼兰两个典故,主要目的是使诗歌更有韵味。
C. 尾联一个“望”字,收束全诗。全诗所写皆为望中所见、望中所想所感。
D. 诗歌雄奇阔大的境界中寓含着时代的悲凉,表现为一种悲壮的艺术美。
15. 颔联写云无风而动,月不夜而临,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加以赏析。
【答案】14. B 15. 颔联融情于景,景中含情(奇特的景物描写中寓含着诗人的边愁)。诗歌描写边关风
不动而云出塞外,夜未临而月照边关。孤城的云似乎离边塞特别近,孤城的月也好象特别关注防关戍守,
包含着作者对边塞的关切。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
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
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B 项,“主要目的是使诗歌更有韵味”不当。这里用典主要表达杜甫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苏武归
国、傅介子斩楼兰,都发生在汉王朝强盛的时代,他们后面有强大的国家实力作后盾,故能取得外交与军
事上的胜利。而现在的唐王朝,已经从繁荣昌盛的顶峰上跌落下来,急剧趋于衰落,像苏武、傅介子那样
的故事已经不可能重演了。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句的语言、手法以及思想情感的能力。题干要求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加以赏析颔联,那
么在赏析时,要立足颔联内容,分析出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回答本题时,
第一步要指出情景关系;第二步,抓住诗句中的意象,结合诗意,具体分析出情与景是怎样的关系。第三
步,简析颔联在表情达意中作用。
首先要读懂全诗,精读颔联。颔联“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融情于景,景中含情。这两句诗作者从
“孤城”着笔,以“月”“云”与“关塞”等意象,描写边关风不动而云出塞外,夜未临而月照边关的景
象。在这奇特的景色之中,寓含着诗人的边愁:在系心边防形势的诗人感觉中,孤城的云,似乎离边塞特
别近,即使无风,也转瞬间就飘出了边境;孤城的月,也好象特别关注防关戍守,还未入夜就早早照临着
险要的雄关。颔联表达出特有的时代感和诗人的独特感受,即这两句诗不但警切地表现了边城特有的紧张
警戒气氛,而且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
【点睛】首先要明确情与景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结构关系”或“内在关系”(一)结构关系:
①触景生情:又称“即景抒情”、“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诗 人受到眼前景物的
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情感。②借景抒情:又称“缘情及景”、“由情及景”,是先有情后有景。 ③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见景不见情,但景中含情。 ④以景结情:诗前面抒情或议论,最后以写景结束。(二)
内在关系:⑤以乐景写哀情 ⑥以哀景写乐情(反衬,出现较多)⑦以乐景写乐情 ⑧以哀景写哀情(正
衬)(三)怎样写景:①从多种感觉写;②动静(有声无声)搭配写;③总分结合写;④借助修辞方法写;
⑤借助联想想象写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分析诗歌中
某一联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即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心境,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
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
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重视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
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即抓住诗句中的众多意象,渲染了意境怎样的特点;三是关注注释暗示信息。
名句名篇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周在《逍遥游》中举例阐述“小年”不知一月时间变化和一年时间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两句,写出了行人攀至巍峨的高山之顶时紧张和惶悚的神情。
(3)贾谊在《过秦论》中用“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陈涉首举义旗后,天下百姓热烈响应、主动跟从
的情景。
【答案】 (1). 朝菌不知晦朔 (2). 蟪蛄不知春秋 (3). 潦水尽而寒潭清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 天下云集响应 (6). 赢粮而景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
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
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
的写法。如“朝菌”“晦朔”“蟪蛄”“潦”“潭”“清”“凝”“暮”“赢”“景”,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
要一定的技巧。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和情景式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的
默写;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情景式默写比识记式默写难度大,是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同时考查。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许多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航天事业便是其中的一项。不仅航天事业是梦想,
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妤奇,其深层所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人员为了他们
的梦想,要勇于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为此 在所不辞。
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而实施探月工程就是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飞
天搅月之梦。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航天工作者们 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承载
的是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积蓄的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磅礴伟力。
当然,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它不能 ,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事
业发展 。从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野来看,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月球探测
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在
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航天事业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B. 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C. 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
D. 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赴汤蹈火 苦心经营 饮鸩止渴 负重致远
B. 赴汤蹈火 煞费苦心 急功近利 任重道远
C. 冲锋陷阵 煞费苦心 饮鸩止渴 任重道远
D. 冲锋陷阵 苦心经营 急功近利 负重致远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之所以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B. 之所以如此,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过去数十年中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C. 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D. 正因为如此,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过去数十年中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
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A 项.两句话的主语都是航天
事业,应该放在不仅的前面。B 项.后面两句话都属于它蕴含的内容,所以应该先说其蕴含的是。C 项.中国
精神属于精神层面的,应该先说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
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赴,
走往;汤,热水;蹈,踩。“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前文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人员为了他们的
梦想,要勇于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为此……”,根据语境,应该用“赴汤蹈火”;“苦心
经营”是指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费尽心机。原文是“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
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航天工作者们……”,形容航天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应用“煞费苦心”;“饮
鸩止渴”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
前边有“不能”,所以用“急功近利”;“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
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负重致远”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
务。前文是“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事业发展……”,应用“任重道远”。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的能力,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
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
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
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
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本题中,上文说的是“从
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野来看”,故用“正因为如此”,排除 A、B;过去的数十年是为了强调太空探索时
间久,故选 C 。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
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
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
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
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
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
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
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
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
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
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致。如句子的结构、关
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
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
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
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
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
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
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和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今天,从中央到地方,都空前重视传统文化,采取了一系列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措施。之所以如此,
①_____如果传统文化没有遇到挑战,本身发展得很好,就用不着专门花这么大气力来传承了。②__?因为
它已经失去或者正在失去存在的基础。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存在的基础,中国以前是农业社会,经济是小
农经济,与之相对应的文化便是农业文化。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以前的农业文化③__,
所以今天还要守着过去的农业文化就很困难。
【答案】 (1). 是因为传统文化在今天遇到了传承的危机 (2). 为什么传统文化会在当代遇到传承危机
(3). 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做题时,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
后勾连。要注意提示性词语,总结性词语,还要注意句中的标点符号,要在感知语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
上下文具体的语境分析概括。
本题第一空,根据前句“之所以如此”,可知要填的内容是说的中央到地方,都空前重视传统文化原因。
再根据后面的句子“如果传统文化没有遇到挑战,本身发展得很好,就用不着专门花这么大气力来传承了”
可知,此处要填写的原因是传统文化在今天遇到了传承的危机。第二空,据后面说的“因为它已经失去或
者正在失去存在的基础”,可知前后两句是因果关系,而这个原因显然是回答“传统文化会在当代遇到传
承危机”这个问题的,所以此处要填的内容是“为什么传统文化会在当代遇到传承危机”。第三空,由前
句“中国以前是农业社会,经济是小农经济,与之相对应的文化便是农业文化”可知说的是文化和对应的
经济类型的关系,那么当“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后,以前的农业文化自然就“失去
了存在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这句话正是此处要填写的内容。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从 2019 年 3 月 1 日开始,去电影院看电影的观众,在影片放映前会看到一部名为《家国与边关》的短
片。这部短片时长 45 秒,聚焦中国各地极端艰苦环境中的边防军人。
与常见的军队宣传片风格不同,这部短片不“秀肌肉”,只“讲感情”、飞机大炮、 刀光剑影等常规
元素在此片中无处可寻,有的只是边防战士在冰天雪地、悬崖峭壁等艰苦条件下巡逻的场景。在最具冲击
力的自然环境中呈现人物遭遇危险时的困境,展现他们的家国情怀,令观者动容,产生尊崇之情。国防部
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说,国防部新闻发布和宣传一直努力破除高冷范、衙门腔。未来会越来越多地采用贴
近老百姓现实生活的形式进行国防教育。
要求:国防部的举措受到很多网友点赞,请简要分析点赞的原因,试拟出三点来。每点不超过 30 字。
【答案】①短片弘扬社会主旋律(展现家园情怀),传递正能量,使观众受到深刻的国防教育。②从普通边
防军人的日常工作入手,以小见大,更能够激起观众的共鸣。③国防教育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更
容易被大众接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提炼语意的能力。“提炼语意”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或图表,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
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或句子。本题要求解析材料,分析网友点赞的原因,应从内容、效果和形式三个方面
分析,注意字数限制。本题要求分析点赞的原因,先抓住材料阐述的内容,然后进行分条概括。结合这段
材料,《家国与边关》的短片具体内容可概括为“深刻的国防教育,展现家国情怀”;从短片放映效果上“令
观者动容,产生尊崇之情”可概括成“以小见大,引起共鸣”;从最后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可为未
来会越来越多地采用贴近老百姓现实生活的形式进行国防教育的说法。可以得知采用的形式得当,国防教
育“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9 月 29 日,2019 年女排世界杯决赛落下帷幕,中国女排以 11 战全胜的辉煌战绩献礼祖国 70 年周年大
庆,“女排精神”再一次成为社会热词。主教练郎平曾这样诠释“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
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就是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
定。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2019 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队取得十连胜的骄人成绩,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第十次荣膺世界排
球“三大赛”冠军,为新中国 70 华诞献上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把为国争光当作崇高荣誉,以奋勇拼搏为坚
定的责任,中国女排不畏强手、敢打敢拼,打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不仅很好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
华体育精神,更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习近平总书高度赞扬
中国女排展现出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号召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
神,让亿万人民深受鼓舞。女排精神可敬,女排姑娘可爱,中国女排的魅力早已超越体育本身,凝结为鼓
舞中国人民的精神标杆、偶像力量。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民族复兴征程,本身就内含着“精神力”的塑造和比拼。
竞技体育没有常胜之师,比夺得金牌更有价值的是展现顽强拼搏的勇气,比赛事输赢更重要的是砥砺超越
自我的追求。一路走来,中国女排获得过胜利和荣耀,也经历过失败与挫折,但她们胜不骄败不馁,从不
言弃。靠着那么一股不服输的拼劲、打不垮的韧劲,中国女排重登巅峰再创辉煌。
有多勇毅的行动,就有多壮丽的征程;有多坚定的信念,就有多光明的未来。新时代是大有作为的时
代。越是对梦想充满渴望,就越需要振奋民族自信心,鼓起奋斗精气神,汇聚发展正能量,团结协作、顽
强拼搏,争取事业新胜利。再艰难的跋涉,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终将会抵达梦想的彼岸。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愈发懂得“一
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的厚重内涵,感受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时间紧迫。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
排精神,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我们一定能够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竞技场上创造
新的辉煌。
今天的中国,时代正打开幅全新的场景,冲顶更需要坚强的意志、精神的伟力。让我们发扬历久弥新
的女排精神,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梦想化作风帆。壮哉,女排精神!加油,中华儿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
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
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
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
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
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过程:
作文材料取自我们当今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事例,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具有良好的
作用。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郎平教练所说的话:“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
尽全力。就是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对此我们可以做如下理
解:女排精神的内涵就是积极进取,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
精神等。女排精神很好地诠释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遵法、团结友好、坚强拼搏”的
中华体育精神。而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女排精神代表的就是民族精神。
参考立意:
在前行的路上,我们要不问输赢,只讲拼搏;要发扬积极进取,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精神;发扬团结协作
和艰苦创业精神;不畏挫折、坚定信念、竭尽全力,就能不断赢得胜利。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
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本题考生写作时可以着重分
析女排精神的内涵,由女排精神进而谈民族精神,进一步分析青少年应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弘扬女排精神,
分析弘扬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有何重要意义等。
参考素材:
1.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物质匮乏,女排五连冠,激发了我们身处艰难却不甘落后的勇气和信心。即将
上映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国》,生动展现了这个桥段。历经 90 年代成绩下滑,再到“两起两落”重夺奥运
冠军,中国女排用顽强的意志证明了什么叫永不言弃,什么叫团结一心。“女排精神”逐步成为民族精神
的一部分,激励着一代代人为国家争光、为人民建功。
2.遇到困难要去克服,要乐观的去面对生活,要有知积极向上进取的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磨练
自己的意志,对自己认定的志向要坚持不懈的去努力去奋斗。
3.今天,中国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转变,步入了更为自信从容的发展阶段。“女
排精神”依然在国人心中激荡,它是国家直面挑战、赢得更大胜利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女排姑娘们在赛
场上团结拼搏、永不放弃的优异表现,既是民族自信的一部分,又为这种自信不断输入新动能,让更多人
看到“中国人行!完全有能力达到甚至超过世界一流水平!”
4.贝克汉姆是有名的足球运动员,但他小的时候却想做一名越野跑车队选手。在一次大赛之前,他们
车队错过了报名时间,车队老板和几位助手拜访组织者几次都无功而返。贝克汉姆毛遂自荐,自告奋勇去
了,几次都被无情地拒绝。但他不灰心,在以后的三个月内,天天去拜访,周末还去两次。虽然被拒绝,
但贝克汉姆永远微笑着,在去拜访第 100 次的时候,组织者终于被他的坚持所感动了。后来在大赛中,贝
克汉姆摘得了冠军。当记者采访他成功的法宝时,他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坚持更厉害的武器!”
5.失败也是女排努力的一部分。跌倒了并不意味着失败,关键在于是否能忍住疼痛,漂亮地重新站起
来。女排的经历告诉我们:面对挫折要迎难而上,开拓进取。
对于拥有 14 亿多人口的中国来说,发展之路注定不会轻轻松松。继续发扬民族精神,坚定自信、敢于
胜利,顽强拼搏、永不言败,不惧任何风险挑战,战胜一切困难,才能以大国心态更加从容走向未来。
【点睛】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①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
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
正确立意。②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
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③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
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④
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
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