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ID:715280

大小:95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6-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 5 月单元过关考试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 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 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 特征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 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 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痴”的寻常“异样女子”,各有一份 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有种种;微善,有种种;真性情,更有种 种。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 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 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如湘云、芳官等),或心智锐敏(如 黛玉、龄官),或性格刚烈(如直面戕害的鸳鸯、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 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是对儒家“修己安人”“和而不流”等积极内涵的认同与 实践。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如李纨、麝月等),待人谦和(如薛宝钗、花袭人等),且品行坚韧(首推 平儿,还有薛宝钗),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 材料二: 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 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 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 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 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 疗内外分裂的意义。 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 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 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 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 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 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 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 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 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 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 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 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 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 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 (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材料三: 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说宝钗“孜孜以求 的是‘甜如蜜’的小人之交。她常常给人送东西,有时是有一定同情心的善行。但我们应看到,她的动机 是复杂的。首先是求得美名,目的是“邀时誉,笼络人心”。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 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 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 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 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 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 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 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 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 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 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 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 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 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 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 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 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 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 (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女子之美是各美其美,美得适度,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 B. 红楼女子的美是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的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 C. 材料二曹雪芹创造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法。 D. “冷香丸”对宝钗治疗内热外冷的分裂性格有益,对宝钗扭曲真实心性又有害。 2. 材料二,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下列说法不属于其理由的一项是( ) A. 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 B. 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 C. 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 D. 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 3. 根据材料三,下列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中,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 B. 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 C. 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 D. 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 4. 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 纷纭的原因。 【答案】1. B 2. C 3. D 4. ①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提出观点,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全文。②主体部分 运用例证法,论证了“有待商榷”这一观点,进而证明曹雪芹塑造宝钗这一形象的特点与成功。③主体两 段都运用让步思维和转折思维来证明论点,先承认对方观点有道理,再转而阐述观点的不合理性,以退为 进,说理严密。④文章论证时有破有立,既批驳了“指责宝钗‘奸’”这一不合理的观点,又树立起“宝 钗性格是复杂的”“作者塑造宝钗的成功性”的观点。(答出其中任意 2 点即可) 5. ①从创作原则看,《红楼梦》是要塑造“真的人物”,人物形象不再单一、单薄。 ②从读者角度看,读者选取的立场及对人物的评价是否先入为主,都会影响对宝钗的评价。 ③从写作手法看,《红楼梦》运用了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的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理解错误,依据材料一第四段为“有些女子, 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分 析可知,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并不是所有红楼女子的美,她们的美是各美其美。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不属于,依据原文第二段“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 分析可知,这种解释不是胡菊人先生的,最后“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 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的内容在第三段。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 .“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理解错误,依据原文第三段“只能说有讨好之嫌”分析可知,原文语 意“是讨好人”。 故选 D。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从论证结构上看,材料三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文章第一段提出“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 ‘奸’,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之观点(提出问题);文章三、 四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采用并列结构,从两方面分开论述为什么说“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 说她‘奸’”之话题(分析问题);文章第四段总结全文,指出“曹雪芹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之目的,和第 一段的观点“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相呼应,总结全文。 在论证方法上,文章主体运用例证法证明观点,文章第三段列举“宝钗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 是在追黛玉,”的例子,论证宝钗所为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以此证明“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 说她‘奸’”之观点;文章第四段列举“宝钗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的例证论证“薛宝钗多年来 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之观点,例证典型且有说服力。 文章开篇提出“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其实这 说法有可商榷之处”属于作者要驳倒的观点,文章结尾:“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 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属于立论。作者先承认对方观点有道理,再转而阐述观点的不合理性, 以退为进,说理严密。 文章采用先破后立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材料三通过举例分析来驳斥对薛宝钗“奸”的评析,在第四段 总结且提出自己的观点“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 化”。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从文意入手,理解文中的观点和看法,抓住重点语句。材料一“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 的人物”“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这是人物形象的真实塑造角度; 材料二“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可见立场不 同,评价不同; 材料三“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 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可见作者手法也影响了读者对人物的评价,可综合这些分析作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草原深处的笑声 唐均 很久没去祝桑乡了。周末,我和几个轮休的同事一起去祝桑乡回访帮扶过的贫困户,其实称其为贫困 户已不合适,因为他们都在去年集体脱贫了。我们像以往帮扶时那样,说去走亲戚,才最为恰当。 祝桑乡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境内。汽车爬上 3800 米高的黑石山,辽阔的祝桑草原映入眼 帘。 远方,一顶牛毛帐篷冒出牛粪饼燃烧散发出的余烟。成群的牦牛,安静地散落在山坡上。草坪中,各 种花儿争奇斗艳,格桑花和着微风跳起了弦子舞,蒲公英把成熟的花籽伞兵般轻轻地放飞到空中,孕育来 年的繁盛。 平整的柏油马路边,两条木凳,一块门板,便是我们的回访对象仁青措一家出售高原特产的简易店铺。 圆柱形的酥油饼整齐地码在木板上,在阳光下闪耀成一块块“金砖”;玻璃罐里黄灿灿的虫草,宛若熟睡 的金蚕;一方不锈钢托盘里,珍珠般的贝母堆成了小山。 脱贫后的仁青措打扮得精致干练:混编着红色丝线的麻花辫盘在头上,戴着一副小巧的藏式金耳环, 穿着一身褐色暗花拉萨长裙,搭配一双黑色小羊皮矮跟鞋。仁青措在遮阳伞下,望着来来往往的自驾游小 汽车,不断地向游人们招着手:“买酥油,买酥油吗?新鲜的。还有今年新采的虫草、贝母,货真价实。” 我们的车在不远处停下来,仁青措不失时机地跑来向我们招揽生意。待我们取下遮着脸的口罩,她见 是熟人,一下子害羞起来,用手捂着嘴偷笑,脸上悄然绽放出两朵粉红的高山杜鹃。 “哎呀,辛苦了!”仁青措的丈夫丁则尼玛迎了过来,热情地与我们打着招呼。 得知我们的来意,丁则尼玛把我们带向身后的帐篷。帐篷前铁链拴住的藏獒摇着尾巴,大家都是熟面 孔了。掀开帐篷的门帘,我们围坐在钢炉边。一碗碗喷香的酥油茶,恭敬地递到我们面前。 “伙计,生意做得好哦。天天让老婆在那里招揽顾客,小心被别人拐跑了。”同行的前任第一书记和 丁则尼玛调侃。 丁则尼玛豪爽地拍了一下巴掌,哈哈大笑起来:“现在的她呀,怕是赶都赶不走了。”他边说边取出 手机,翻到一条银行存款信息,递给第一书记看。 “哇!个、十、百、千、万、十万,厉害啊。”第一书记一边用手指点数着数字,一边惊喜地瞪大了 双眼。 我们也凑上来,一起分享丁则尼玛的得意与快乐。 要知道,这对夫妻 3 年前结婚不到一个月时,就因为家庭贫困等矛盾闹过离婚。帮扶工作组成员苦口 婆心地劝导,特别是他家的帮扶责任人,更是三天两头地往他家钻,甚至把自己一家都带到高海拔的牛场 来,用家庭的欢乐来带动他们重新面对生活。 如今的好日子得益于丁则尼玛的家传绝活。他从小就在牛场长大,祖上代代相传的放牧经验,让他阿 爷、阿爸都成了远近闻名的放牧高手,更有一手骟牛、杀牛的好手艺。几年前,第一书记鼓励他,承包村 合作社的牦牛放养,不但每月有固定工资拿,还可以让其他养牛群众省出时间,去发展别的致富门路。对 丁则尼玛来说,放一头牛是放,放十头也是放,百头、千头也不在话下。 在帮扶责任人和第一书记的担保下,丁则尼玛不但承包了村合作社的 320 头牛,还把村里零散牦牛的 放牧也承包下来,按每头母牛每月固定交给主人一定量的酥油、其他酥油全部归丁则尼玛所有签订协议。 丁则尼玛将承包的公牛、母牛登记后打上记号,遇到哪家的母牛产子,就在哪家的登记簿上画上一笔,同 时在牛犊耳朵上做好标记。遇到主人要求骟掉牛犊作为菜牛喂养的情形,他们收费也很公道。对本村那些 贫困户,两口子也会相视一笑,免了骟牛费用。 到了年底,有着丰富养牛经验的丁则尼玛,除去该上交给合作社的款项,第一年的收入就把贫困线甩 得远远的,再加上代销虫草、贝母的业务,他的腰包一天一天鼓了起来。小两口的腰杆挺直了,感情也越 来越好了。 说话间,帐篷外,几头小牛犊回来了,哞哞哞地呼唤着主人。丁则尼玛从蛇皮袋里舀出一小碗红盐端 了出去,几头小牛亲热地围上来,用还未长角的小脑袋轻轻地碰触着他的小腿,他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盯着它们舔舐。 回访结束,我们走出帐篷,雪域的阳光普照着万物,晃得人睁不开眼。 汽车飞驰在 318 国道上,同行的小护士得意地唱了起来:“是谁帮咱们翻了身呃,是谁帮咱们得解放 呃,是亲人解放军,是救星共产党,呷拉羊卓若呃……” 她高涨的情绪感染着大家。我们也情不自禁地放开嗓门,唱起了我们的县歌:“高尔寺山,蜿蜒的臂 膀,迎接远方的朋友……” 嘹亮的歌声在青山绿水间回荡。 选自 2020 年 10 月 30 日《中国民族报》有删节 文本二: “真”指向文艺作品的内容真实、态度真诚,它是对文艺作品可信度的反映。艺术立足生活真实,反 映时代要求。一时代有一时代之精神,优秀文艺作品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折射时代精神的镜子,最能代 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 (摘自李昕揆《优秀文艺作品的评判标准》)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把回访说成“走亲戚”,意在表明“我”和同事们现在把脱贫后的祝桑乡村民当作了亲人,为全篇 奠定了情感基调。 B. 文中描写前任第一书记和丁则尼玛见面时的幽默调侃,着力表现出帮扶工作人员和乡亲们关系的融洽和 谐。 C. 文中写丁则尼玛用红盐喂食小牛的情景,既表现了他与牛之间的亲密无间,同时也暗示了他家庭生活的 温馨幸福。 D. 结尾写歌声,既表现了帮扶人员看到村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欣慰、喜悦,又表现了对党和国家脱贫政策的 歌颂赞美。 7.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写自驾游小汽车来来往往,与上文“平整的柏油马路”相照应,侧面表现了祝桑乡村民生活状况的 改观。 B. 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祝桑乡色彩艳丽、充满生机的草原景色,烘托出人民生活 的幸福美好 C. 文中描写仁青措的文字,着力刻画了她的服装打扮、动作、语言及神情,字里行间表现出她当前生活的 充实和快乐。 D. 文章运用大量笔墨,插叙了丁则尼玛一家脱贫致富的过程,意在赞美他们勤劳上进的美德,彰显了文章 的主题。 8. 文章题目“草原深处的笑声”有什么含义? 9. 文本二提出了优秀文艺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质。请结合文本二的内容,简要分析文本一从哪些方面体现 了这些品质。 【答案】6. A 7. D 8. (1)“草原深处”意味着精准脱贫政策深入到国家边远地区;(2)“笑声”意味着祝桑乡的人们脱贫后 生活的幸福与美好;(3)“笑声”还意味着扶贫工作人员帮扶成功后的欣慰与快乐。 9. (1)文章以大量生活细节讲述了丁则尼玛一家脱贫致富的经历,塑造出一个个扶贫人员及村民鲜活的形 象,体现了创作内容的真实性。(2)字里行间饱含了以“我”为代表的扶贫工作人员对人民群众的爱和对 国家扶贫政策的赞美之情,体现出创作态度的真诚。(3)本文讲述了祝桑乡村民尤其是丁则尼玛一家的脱 贫经历,故事虽小,却反映出精准扶贫的宏大主题,折射出时代精神。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A.“现在把脱贫后的祝桑乡村民当作了亲人”错误,文中说“我们像以往帮扶时那样,说去走亲戚,才最 为恰当”,意思是我和同事们把祝桑乡村民自帮扶起就一直当作亲人而不是在祝桑乡村民脱贫后才当作亲 人。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彰显了文章的主题”错误。本文的主题应是通过写扶贫工作人员对丁则尼玛一家脱贫致富的帮扶过程 赞扬了扶贫人员一心为民的高贵品质,赞美我国的扶贫政策而不是简单地赞美夫妻的勤劳上进美德。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由“祝桑乡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境内。汽车爬上 3800 米高的黑石山,辽阔的祝桑草原映入眼 帘”可知“草原深处”意味着精准脱贫政策深入到国家边远地区; 由“她见是熟人,一下子害羞起来,用手捂着嘴偷笑,脸上悄然绽放出两朵粉红的高山杜鹃”“丁则尼玛 豪爽地拍了一下巴掌,哈哈大笑起来:‘现在的她呀,怕是赶都赶不走了’”可知“笑声”意味着祝桑乡 的人们脱贫后生活的幸福与美好; 由“第一书记一边用手指点数着数字,一边惊喜地瞪大了双眼。我们也凑上来,一起分享丁则尼玛的得意 与快乐”“她高涨的情绪感染着大家。我们也情不自禁地放开嗓门,唱起了我们的县歌”可知“笑声”还 意味着扶贫工作人员帮扶成功后的欣慰与快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由文本二“‘真’指向文艺作品的内容真实、态度真诚”“文艺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 圣使命”可知优秀文艺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质是创作内容真实、创作态度真诚、反映时代精神。 “要知道,这对夫妻 3 年前结婚不到一个月时,就因为家庭贫困等矛盾闹过离婚。帮扶工作组成员苦口婆 心地劝导,特别是他家的帮扶责任人,更是三天两头地往他家钻,甚至把自己一家都带到高海拔的牛场来, 用家庭的欢乐来带动他们重新面对生活”“在帮扶责任人和第一书记的担保下,丁则尼玛不但承包了村合 作社的 320 头牛……丁则尼玛将承包的公牛、母牛登记后打上记号,遇到哪家的母牛产子,就在哪家的登 记簿上画上一笔,同时在牛犊耳朵上做好标记”,文章以大量生活细节讲述了丁则尼玛一家脱贫致富的经 历,塑造出一个个扶贫人员及村民鲜活的形象,体现了创作内容的真实性。 “我们像以往帮扶时那样,说去走亲戚,才最为恰当”“帮扶工作组成员苦口婆心地劝导,特别是他家的 帮扶责任人,更是三天两头地往他家钻,甚至把自己一家都带到高海拔的牛场来,用家庭的欢乐来带动他 们重新面对生活”“第一书记鼓励他,承包村合作社的牦牛放养”“回访结束,我们走出帐篷,雪域的阳 光普照着万物,晃得人睁不开眼”,字里行间饱含了以“我”为代表的扶贫工作人员对人民群众的爱和对 国家扶贫政策的赞美之情,体现出创作态度的真诚。 “要知道,这对夫妻 3 年前结婚不到一个月时,就因为家庭贫困等矛盾闹过离婚”“到了年底,有着丰富 养牛经验的丁则尼玛,除去该上交给合作社的款项,第一年的收入就把贫困线甩得远远的,再加上代销虫 草、贝母的业务,他的腰包一天一天鼓了起来。小两口的腰杆挺直了,感情也越来越好了”,本文讲述了 祝桑乡村民尤其是丁则尼玛一家的脱贫经历,故事虽小,却反映出精准扶贫的宏大主题,折射出时代精神。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赌符 (清)蒲松龄 韩道士,居邑中之天齐庙。多幻术,共名之“仙”。先子..与最善,每适城,辄造之。一日与先叔赴邑 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则韩已坐室中诸如此类。 先是,有敝族人嗜博赌,因先子亦识韩。值大佛寺来一僧,专事樗蒲①,赌甚豪。族人见而悦之,罄 资往赌,大亏;心益热,典质田产,复往,终夜尽丧。邑邑不得志,便道诣韩,精神惨淡,言语失次。韩 问之,具以实告。韩笑云:“常赌无不输之理。倘能戒赌,我为汝覆之。”韩乃以纸书符,授佩衣带间。 嘱曰:“但得故物即已,勿得陇复望蜀.....也。”又付千钱,约赢而偿之。族人大喜而往。僧验其资,易之, 不屑与赌。族人强之,请以一掷为期。僧笑而从之。乃以千钱为孤注。僧掷之无所胜负,族人接色,一掷 成采;僧复以两千为注,又败;渐增至十余千,明明枭色②,呵之,皆成卢雉③:计前所输,顷刻尽覆。 阴念再赢数千亦更佳,乃复博,则色渐劣;心怪之,起视带上,则符已亡矣,大惊而罢。载钱归庙,除偿 韩外,追而计之,并末后所失,适符原数也。已乃愧谢失符之罪。韩笑曰:“已在此矣。固嘱勿贪,而君 不听,故取之。” 异史氏...曰:天下之倾家者,莫速于博;天下之败德者,亦莫甚于博。入其中者,如沉迷海,将不知所 底矣。夫商农之人,具有本业;诗书之士,尤惜分阴。负耒横经....,固成家之正路;清谈薄饮,犹寄兴之生 涯。试问赌中谁最善?群指无袴之公。甚而枵腹④难堪,遂栖身于暴客;搔头莫度,至仰给于香奁。鸣呼! 败德丧行,倾产亡身,孰非博之一途致之哉! (选自《聊斋志异·卷三》,有删改) 【注】①樗蒲:古代一种博戏,后泛指赌博。②枭色:指旧时博戏的胜彩名。③卢雉:古代樗蒲戏中两种 贵采之名。④枵腹:空腹,指饥饿的人。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则韩已 坐室中/诸如此类 B. 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则韩已 坐室中/诸如此类 C. 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则韩已 坐室中/诸如此类 D. 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则韩已 坐室中/诸如此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先子,又称先公、亡父,多用于称呼自己过世的父亲。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过世,用于敬称地位高 或年长的逝者 B. 得陇复望蜀,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东汉光武帝刘秀下命令给岑彭,叫他平定陇右以后领兵南下, 攻取西蜀。后来用“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C. 异史氏,《聊斋志异》里记有许多怪异的事,不同于正史,因此后人称之为异史,著书人蒲松龄自然也 被称为异史氏。 D. 负耒横经,是‘出而负耒,入而横经”的简说,意思是耕种和读书可以兼顾,古人曾有日出扛着农具去 耕作,日暮手执经书阅读的行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被人称为“仙”的韩道士懂得不少幻术,这可通过他给作者的族人画了一道纸符并起了一定的作用来判 断 。 B. 作者族人中的赌徒在赌博中很难自控,甚至典当了房子与田产,却在一夜之间又输了个精光。 C. 作者族人中的赌徒具有先见之明,在参赌之前就央求“先父”认识了韩道士,为后来求助做了铺垫 。 D. 作者族中这名赌徒没有按照事先与韩道士的约定好的去做,赢回输掉的钱后又继续赌了起来,因此韩道 士收回了给他的符纸。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答司马谏议书》) (2)载钱归庙,除偿韩外,追而计之,并末后所失,适符原数也。 14. 赌博有哪些危害?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批驳不正确的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不能算是不接受劝谏。至于埋怨和指责的人很多,我本来 就预先知道会这样。 (2)他拿着赢回来的钱回到庙里,除偿还韩道士那一千文钱外,回溯着计算,连同减去最后输掉的,正好 和他原来输掉的钱一样多。 14. (1)容易让人沉迷其中;(2)容易让人迅速失去财产;(3)容易让人丧失本分,品行败坏。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断句题,可抓住一些标志词,并结合句子结构和句意来分析。“曰”作动词说,后面为说的内容,一 般“曰”后应断开,排除 AD。 “少旋”修饰“我即至”,意思是我马上就回去,因此“少旋我即至”前后应断开,排除 C 项。 句意:有一天,先父和我已故的叔父进城,准备去拜访韩道士,恰好在路上碰见了他。韩道士把钥匙交给 他们二人说:“请你们先去开门坐一会儿,我马上就回去。”他们按道士说的去做,来到庙里开锁进门一 看,韩道士已经坐在屋里了。这样的奇事有许多。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因此后人称之为异史氏”以及“蒲松龄自然也被称为异史氏”的说法不正确,“异史氏”是蒲松龄在 《聊斋志异》中对自己的称呼。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作者族人中的赌徒具有先见之明,在参赌之前就央求‘先父’认识了韩道士”错误。结合“先是,有 敝族人嗜博赌,因先子亦识韩”分析,原先,我族中有个人嗜好赌博,经由先父介绍也认识了韩道士。“具 有先见之明”的说法不正确,也不是他央求“先父”而认识韩道士的。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辟”,批驳;“难”,排斥,责难;“壬人”,巧辩的佞人,指巧辩谄媚之人;“固”,本来。 (2)“偿”,偿还;“并”,连同;“适”,正好。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天下之倾家者,莫速于博;天下之败德者,亦莫甚于博”“入其中者,如沉迷海,将不知所底矣” 分析,普天之下倾家荡产的,没有比赌博更快的了;普天之下败坏道德的,也没有比赌博更厉害的了。凡 沉醉于其中的,如同沉入迷海,不知底在什么地方。赌博容易让人沉迷其中。 结合“甚而枵腹难堪,遂栖身于暴客;搔头莫度,至仰给于香奁”分析,(赌徒们)甚至饿得受不了,去与盗 贼为伍;或者穷得几乎没有办法,只有指望变卖点妻子梳妆盒中的东西。赌博容易让人迅速失去财产。 结合“败德丧行,倾产亡身,孰非博之一途致之哉”分析,道德败坏品行不端,倾家荡产乃至身败名裂, 哪一件不是赌博这条邪路造成的啊!赌博容易让人丧失本分,品行败坏。 参考译文: 有个韩道士,住在县城里的天齐庙。他会多种幻术,人们都称他为仙人。先父和韩道士很要好,每次 进城都去看望他。有一天,先父和我已故的叔父进城,准备去拜访韩道士,恰好在路上碰见了他。韩道士 把钥匙交给他们二人说:“请你们先去开门坐一会儿,我马上就回去。”他们按道士说的去做,来到庙里 开锁进门一看,韩道士已经坐在屋里了。这样的奇事有许多。 原先,我族中有个人嗜好赌博,经由先父介绍也认识了韩道士。当时大佛寺来了一个和尚,专门从事 赌博之事,而且赌注很大。我那个族中之人见后非常高兴,带上家里所有的钱去赌,却输了个干干净净。 这个族人不甘心,典当了房子田产又去了,一夜间又输了个精光。(他)心情郁闷,便取道造访韩道士,神 情萎靡面容暗淡,语无伦次。韩道士就问他怎么了,他把输钱的事如实告诉了韩道士。韩道士笑着说:经 常赌博,哪有不输的道理!如果你能戒赌,我有办法让你把输掉的钱全部赢回来。”韩道士用纸画了一道 符,让他扎在腰里,嘱咐说:“只要赢回你输掉的钱就住手,千万不可贪得无厌。”又给了他一千文钱做 本钱,约定贏钱后偿还。族人非常高兴地去了。和尚看了他的钱,嫌太少,不屑与他赌。族人非赌不可, 说只赌一次。和尚笑着答应了。族人把一千文钱押为一注。和尚掷了骰子,没有胜负;族人接着投,一投 就赢了。和尚又押上两千钱为注,结果又输了。渐渐地和尚把赌注增到十几千。族人掷的本来是输点,一 吆喝,却都变成了贏点。就这样,很快就把以前输掉的钱全部赢了回来。他暗想,如果再赢几千就更好了。 于是又赌起来,但手气越来越坏。他觉得奇怪,起来看看腰带上,原来纸符已经没有了,他大吃一惊,立 刻作罢。他拿着赢回来的钱回到庙里,除偿还韩道士那一千文钱外,回溯着计算,连同减去最后输掉的, 正好和他原来输掉的钱一样多。过后族人向韩道士道歉,说是丢了纸符。韩道士笑着说:“符已在我这里。 一再嘱咐你不要贪得无厌,而你不听我的话,所以我把纸符拿回来了。” 异史氏说:“普天之下倾家荡产的,没有比赌博更快的了;普天之下败坏道德的,也没有比赌博更厉 害的了。凡沉醉于其中的,如同沉入迷海,不知底在什么地方。经商务农的人,都有自己的本业;读诗书 的文士,尤其珍惜光阴。扛锄种地读书持家本来就是成家立业的正路;清谈一番,薄饮几杯,也还是寄托 兴致的风雅之事。试问赌徒之中谁技艺最高?大家都指一位穿不上裤子的叫花子。(赌徒们)甚至饿得受不 了,去与盗贼为伍;或者穷得几乎没有办法,只有指望变卖点妻子梳妆盒中的东西。唉!道德败坏品行不 端,倾家荡产乃至身败名裂,哪一件不是赌博这条邪路造成的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众人 王安石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①岂贤,四国流言旦②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知美恶由吾身。 注 ①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并作”,王莽后篡 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②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 他。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众人”指普通人,兼指变法反对者,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作者态度很镇定。 B. 诗的第三、四句用典,巧妙暗示自己的处境,点明圣贤标准,同时与尾句相呼应。 C. 五、六两句说只有品行完备的圣人才能正确评价衡量人,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D. 七、八两句面对圣人的批判,作者具有明确的立场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凡的个性。 16. 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意思是:没有人了 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中表达的态度有何相近之处?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案】15. D 16. (1)相同点:都有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态度。(2)理由:面对“众人纷纷”, 王安石不争辩,不担忧;尾联“乃知轻重不在彼,要知美恶由吾身”,更是集中表现出王安石面对非议, 坚信人的美恶不在于众人的评价,而在于自己本身的德行。(3)这与屈原感叹无人了解自己也没什么,只 要自己内心保持高洁美好的态度接近。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七、八两句面对圣人的批判”说法有误,诗句意思是不必过于计较别人对自己如何评价,重要的是自 己应该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以这种评价是“众人”的评价而不是“圣人的批判”。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众人纷纷何足竞”描写诗人王安石对于造谣非议的现实,不与争辩,而是坚持去做。具有政治家的宽广 胸怀和坚定的自信心。诗的一二句说,一般人所说的“是”与“非”,不是评价是非的真正标准,当然也 不是评价我的是非的真正标准。三四句,就举例为证。所举之例,乃是最为著名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因而 最具说服力。五六句反过来说,只有圣人的评价值得重视,因为他们不会颠倒轻重。七八句回归现实,指 出:从根本上来讲,决定美恶的,还是自身。 屈原“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描写屈原在人们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屈原并不争辩,只是说就 这样算了吧,只要我的情操确实高尚芳洁。 所以面对非议,王安石和屈原都有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态度。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________”,嘈杂 的音乐声“_________”。 (2)《劝学》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讲述了坚持的重要性,《谏太宗十思疏》中 的“_________,_________”也论述了同样的道理。 (3)苏洵在《六国论》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六国子孙割地之轻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多于机上之工女 (2). 多于市人之言语 (3). 有善始者实繁 (4). 能克终者盖寡 (5). 举以予人 (6). 如弃草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繁”“寡”“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6 个新坑、3000 多年前的丝绸、500 多件重要文物,掀起了三星堆文 化热,神秘的古蜀文化“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古蜀国对我们知之甚少,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让我们看到 无数网友对文物的关心。大家自愿化身“国宝守护人”,将对历史的崇敬、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认同寄托 在了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沸腾了千年时光。浩瀚的中华大地上,可能还 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商鼎周彝、战国错金、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它们和三星堆文化 一样,(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唤醒沉睡的文明,更要传承它们,发扬它们,携着辉煌的文明走向未来。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守转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B. 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 C. 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 D. 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C.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8. B 19. D 20.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对古蜀国知之甚少,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我们看到无数 网友对文物的关心。(或第一处:“古蜀国”和“我们”调换顺序;第二处:删掉“在……中”或“让”。)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所填句子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这些文物首先是见证历史,守望沧海变迁,然后等待着人们发掘,才能苏醒 绽放,最后惊艳世界。据此排除 ACD。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原文:拟人修辞,写古蜀文化“沉睡”“醒”,是拟人。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运用用典修辞,运用了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运用比喻修辞。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 串串掉落玉盘。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采用了对比、借代修辞,将“雕栏玉砌”和“朱颜改”作对比,“雕 栏玉砌”除指代旧日南唐宫中的建筑之外,再泛指南唐的青山、碧水、明月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只是朱 颜改”所代的就应是相对于不易改变的山水明月而言极易改变的人。 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采用拟人的修辞,“不是无情物”,“更护花”是赋予花以人的 动作感情。 故选 D。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古蜀国对我们知之甚少”主客体颠倒,应是“我们对古蜀国知之甚少”;“在……中”“让”滥用介词, 导致句子缺乏主语,删掉其一。句子可修改为“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对古蜀国知之甚少, 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的关心。”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 年,新疆棉区病虫害发生较轻,棉花长势较好,单位面积产量雄据全国第一,棉产量 520 万吨, 占国内产量比重约 87%,占国内消费比重约 67%。 应该说,在发展棉花生产方面,①:夏季温差大,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充分,棉花生长时间长。优越的 条件使新疆生产的长绒棉达到了世界顶级品质,是众多纺织企业的首选原料,长年供不应求。 日前,耐克等企业“抵制”新疆棉花,理由竟是“政府强迫本地劳动力”!而据新疆农业部门发布的 2020 年数据,新疆棉花的机械采摘率已达 69.83%,其中北疆的机械采摘率已达 95%,因此可以说,在新疆, 从种植到采摘,②,棉农们的劳作是比较轻松的;而且,在将近 50 天的采棉季中,采棉工依法取得劳动报 酬,平均每人能挣到上万元。在事实面前,一切荒谬的反华言论不攻自破。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22. 请分别用一个判断句概括以上三个段落的内容,每个句子不超过 25 个字。 【答案】21. ①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②棉花生产已实现高度机械化 22. ①新疆是中国出产棉花最多的地区。 ②新疆棉花是世界上品质最优的棉花。③“政府强迫本地劳动力” 的说法是荒谬的言论。 【解析】 【分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个空根据“夏季温差大,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充分,棉花生长时间长”,填入概括的句子“新疆具有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第二个空根据“新疆棉花的机械采摘率已达 69.83%,其中北疆的机械采摘率已达 95%”,填入和机械有关 的内容,即“棉花生产已实现高度机械化”。 注意字数限制。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段信息的能力。 第一段,根据“棉花长势较好,单位面积产量雄据全国第一,棉产量 520 万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 87%,占 国内消费比重约 67%”分析,抓住数据内容分析,概括为,新疆是中国出产棉花最多的地区。 第二段,根据“优越的条件使新疆生产的长绒棉达到了世界顶级品质”分析,主要从新疆地理优越条件角 度概括,新疆棉花是世界上品质最优的棉花。 第三段,根据“棉农们的劳作是比较轻松的;而且,在将近 50 天的采棉季中,采棉工依法取得劳动报酬, 平均每人能挣到上万元”分析,用事实来反驳,概括为“政府强迫本地劳动力”的说法是荒谬的言论。 注意字数限制。 四、作文: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林觉民《与妻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鲁迅《这也是生活》:“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电影《蜘蛛侠》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以上的名言激起了你哪些思考和感想?请带着这些思考和感想写一篇发言稿,在高一年级的期末表彰大会 上作为学生代表作发言。 要求:自拟标题,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每一滴水都应融入海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每一滴水都应融入海洋”。 滚滚河流中,我是滴水。渺小吗?也许我决定着一株植物的命运。大千世界里,我是一朵花。卑微吗? 也许我改变了一片土地的荒芜。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们的行为影响着周围的世界,所以每个人都应 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肩担天下,心怀他人。 青年人为何要担此重任?因为青年拥有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处在一个最具活力、创造力、冲劲的时期, 易被时代感染,易无惧迈上征程,能扛时代大旗,能”教日月换新天”。有能力者若不发挥其能力会终生 懊悔。所以青年人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勇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振兴国家。 树立责任感需要培养职业责任意识。如果你是一只火把,就应照亮-段道路;如果你是一把斧头,就应 开辟一片坦途;如果你是一缕阳光,就应温暖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捧清水,就应洗净一片浊污。人人能 力不同,个个责任重大。克里姆林宫的清洁工说:“我的任务和叶利钦是一样的,只不过他是在打扫俄罗 斯而已。”有了职业的高度责任感,才有了王顺友几十年行走在山间邮路,才有了张艺谋推掉高颉报酬, 为奥运耗尽心血,才有了神七宇航员执行任务时的沉着冷静。所以,树立职业责任感是树立责任意识的基 石。 树立责任感要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与社会有千丝万缕的,对自己负 责,更要对社会负责。红烛照深山,温暖洒人间。李桂林、陆建芬怀着对二坪村的责任,将荒芜变为希望, 将沙漠变为绿洲。从此,文明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文化的光芒在这里灿烂夺目。“微尘”这个看似渺 小的名字,却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社会责任意识。无声奉献,更显其伟大;心怀社会,更显其崇高。树立社会 责任感更为重要,它是树立责任感的保障。 树立责任感要培养国家责任意识。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聚沙能成塔,集腋能成裘,每个 人树立国家责任感,国家必会长盛不衰。拥有国家责任感,才有了屈原的《离骚》,才有了文天祥的《正气 歌》才有了张自忠的杀敌报国,才有了梅兰芳的蓄胡罢演。爱国主义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国家责任感是责 任意识的最高境界。 反观当今,责任意识的缺失却成为一大通病。范美忠一跑留下骂名,有的专家们偏爱“孔方兄”,有 的学者们执着于闪光灯,有些媒体渲染浮夸成通病。因此,树立责任意识,自古重要,而今更是必不可少。 因为真正的伟大不是自保,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奉献、是博爱;真正的明智,不是割裂自己与他人,而是 始终将自己与他人,共同为一个崇高的目标去奋斗;有一天肉体不存在了,精神也会永存。 相信自己对别人的影响,相信别人与我们息息相关,并为之付出行动,播微爱与善良。如何让一滴水 永不干涸?最好的办法是将它融入海洋。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要点: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 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次作文的任务是考生要 对材料中的名言分析理解,把自己对材料的思考和感想,写成一篇发言稿,在高一年级的期末表彰大会上 作为学生代表作发言。所给的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思考责任,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 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过程: 此次作文的材料属于名言类材料,审题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捕捉关键语句。关键语大多出现在材 料中,考生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2、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的 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由表及里把握名言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3、 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首先要读懂这四句名言,把握名言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第一句“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的意思是读书人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是用世精神和价值取向:士应当以弘扬道为己任,这是人生作重要的使命,也是人生价 值之所在。曾子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士人(相当于今天的知识分子),必须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深 知自己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第二句“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意思是 我应该乐意牺牲我的一生和你的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第三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 们,都与我有关”中的“我”是指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存在都会对所有人和事物有影响,那么每个 人都可以为社会发挥自己的力量。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感情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无论看远方, 还是看身边,鲁迅的这句话都会让我们想到我们是社会的一部分,都是祖国的一个成员,都是世界的一分 子。那么网民们就应该心中有他人,眼中有世界,就应该具有为国甘于奉献、勇于担责的大境界。第四句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就是说能力强的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相对来说会更大些。一个人拥有了 一种能力,就应承担起自己的自己应该承担的那份责任。本次材料的四句名言中,可以抓住关键词“责任” 来立意。 参考立意: 青年要有所作为,担当历史使命; 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名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责任; 青年人应当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甘于奉献,勇担重任; 心中有他人,眼里有世界;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肩担天下; 敢于担当社会的责任; ……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 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每个人都应 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肩担天下,心怀他人”这一中心论点,接着分析论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的原因,然 后从“树立责任感需要培养职业责任意识”“树立责任感要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责任感要培养国家 责任意识”三方面论证树立责任感应该从。结合现实重申中心论点。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参考素材: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 承担的重任。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 我们的人民正在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 民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 ——习近平《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 曾子对“任重而道远”是这样阐释的:“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把实现仁作 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途还不遥远吗?其实,曾子既是论士,也 是自述其志。朱熹《四书集注》解释说:“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不能致其远。”因此,弘而不毅,固难 持久;毅而不弘,则气量褊狭;既弘且毅,方能任重道远。 没有一个人是座孤岛,独自一人,每个人都是一座大陆的一片,是大地的一部分。如果一小块泥土被海水 卷走,欧洲就少了一点,如同一座海岛少一些一样;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对我的缩小,因为我是处于人类之 中。 ——海明威 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拥有国家责任感,才有了屈原的《离骚》,才有了文天祥的《正气歌》 才有了梅兰芳的蓄胡罢演,才有了刘和珍的为民请原……爱国主义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国家责任感是责任 意识的最高境界。或许你又会说,我对于社会不过是一粒沙,微不足道,不过是一滴水,平凡无奇。国计 民生的大事,我的努力不过九牛一毛,雪灾、地震的大难,我的付出也不过杯水车薪,无力回天。然而, 朋友,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再大的困难除以十三亿也会变得可以承担,再小的奉献乘以十三亿也会变得 重如泰山。你的一小步,对于社会就是一个飞跃,为什么不把自己纳入社会这架机器,发挥自己的作用呢? 或许我们很难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但我们可以坦然地告诉子孙,我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了应有 的贡献,我无愧于心。 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发发现青蒿素历经艰辛,此前尝试的中药有 200 种,提取的方法加起来 380 种。85 岁的 屠呦呦平静的说:“我觉得荣誉本身就是责任。荣誉越多,你的责任就更多一点。” 肩负重任展望未来,需要我们勇担重任。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我们肩负着 民族复兴的重任。有志者处天地之间,当学杜子美,广夏千万间;须效白香山,谋制万里袭。让我告诉世 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这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我们会自信地接过接力棒,新的时代属于英雄,让黄河嘹亮的涛声跨越我们的灵魂, 让辽阔的黑土地磨练我们的意志,海阔天空是我的地图,用心写下全新记录,热血燃烧未来,收获梦想。 【点睛】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大致分为这样几步: 一、逐一解读名言的内涵外延。所谓内涵,是名言本身所说的意思,所包含的哲理。解读是为作文立意做 准备,因此不能停留于内涵的准确把握,还要初步联系社会生活,即弄清名言适应的对象或范围,为后期 的立意和选择打下基础。 二、寻找名言之间的逻辑关联。通过解读,不同名言之间最容易关系的句子可以先进行“组合”。理论上 说,任何两两组合都是可以的,只要能找到其关联。多数考生可能以相关、相似或相反的两句来构思立意。 如果以某两句为主,把相关的第三句加进去,立意的高度会更与众不同。 三、综合两三句提出中心论点。仅仅将有关的两三句找出来,找到其关联的点,还不能“立意”。要综合 其内涵与外延,针对个人或社会,提出一个基本的看法,即站在这几个名人的肩膀上去审视人生或社会。 从逻辑上,两三则名言之间有“主次共建、相辅相成、正反对照、互为补充、条件因果、相互转化”等重 构关系。 精品解析:山东省滕州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 5 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