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安徽省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ID:715291

大小:87.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6-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安徽名校 2020-2021 学年下期第二次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俭德是中华民族普及最广、传播最久、受认可度最高的美德之一,为修身、齐家和治国的必备品质。 《说文·人部》有言:“俭,约也。”节俭节约之重点就在于少用、减用,“少”“减”所呈现的是 一种内向回缩的收敛趋势。这一消费上的收敛趋势,因能直观展示出个体的节俭力度和决心而较易得到外 界的关注和赞誉,个体由此获得的强烈认同感和愉悦感,又推动其在后续行为中坚持和强化这一趋势。久 之,就会形成对物欲的良好管理,使之处于一个合理范围,有效防止物欲泛滥。正是基于“俭则寡欲”的 认识,人们确信“俭以养德”,特别是有助于养成廉德,即“惟俭可以助廉”,甚至认为“欲求廉介,必 先崇俭朴”,俭德是养成廉德的必要前提。至于其中的缘由,司马光认为,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就不 会因外物诱惑而被人利用,就能在公务中坚持原则“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小心谨慎、节约用度, 从而远离罪恶,使家境富裕。 俭德作为一种收敛式消费导向,最低标准就是不浪费,其实质是对劳动果实的爱惜和对自然资源的保 护。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可直接观察到“稼穑之艰难”以及劳动果实之不足,从而更易于生发 和强化对劳动果实的珍视情感;而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劳动产品日益丰富,劳动形式也发生转变, 故有些人对劳动艰辛的认知以及对劳动果实的珍惜开始弱化,客观上造成了不以为然的浪费。自然资源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物质储备,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左传·庄公二十四年》说,“俭,德之共也”。 俭德在中国历史上始终得到高度倡导,甚至被视为最大的美德。它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导向之 一,与其作为应对资源有限性的积极策略是分不开的。 俭德并不追求无限节俭,而是主张量入为出。即根据自身实际经济能力规划开支,反对超出能力的消 费。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拥有巨额金钱就可以追逐奢华,肆意消费。一方面,个体金钱虽有明确归属权, 但是通过金钱消耗的资源则属于所有人;另一方面,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本身就与节俭要求相背离。因此, 人们赞誉那些贵而持俭、富而居俭的典范,这些人虽身居高位或家境富足,但都崇俭戒奢。 俭德并不以对财富的绝对占有为至善,而是主张不吝不啬。吝的本义是遗憾、悔恨,啬的本义是收获 谷物。吝、啬、俭三字的引申义都有强调爱惜外物的意思,但又具有本质的区别。俭的核心是“节己不节 人”,要节制和控制的乃是自身的物欲和财物消费;至于对他人的救济援助,则尽可慷慨大方,并不需要 刻意节制;但吝啬则不同,由于对财物过度爱惜,所以根本不舍得花钱救助他人,节已亦节人。王夫之指 明吝啬的实质就是贪婪,这种态度并不属于节俭。因此,我们在道德实践中要崇俭戒吝,积极弘扬自身虽 节俭质朴但却能恤贫救苦的美德和行为。 崇俭反奢,始终是中华民族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导向之一。深入理解俭德意蕴,有助于人们在新时代更 好地践行俭德。 (摘编自王颖《俭德的三重意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崇俭反奢是中华民族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导向,俭德也成为受认可度最高的美德。 B. 俭德的重点是少用、减用,远离物欲就可以有效地使物欲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C.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认识不到劳动艰辛,不珍惜劳动果实,造成浪费。 D. 崇俭还需戒吝,吝、啬二字的引申义都有强调爱惜外物之意,但实质却是贪婪。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提出论点,然后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形成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B. 文中两次引用具体文献,来论证俭德的意蕴,这也说明古人对俭德的度重视。 C. 文章第四段中对个体金钱消耗的讨论,是为了证明俭德“倡导量入为出”的主张。 D. 文章明确反对奢侈浪费,并对俭德的相关意蕴提出了新的理解,富有启发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外界的赞誉会使节俭个体获得强烈的认同感和愉悦感,对坚持节俭有积极作用。 B. 俭则寡欲,节俭有助于君子养成廉德,而对节己亦节人的小人则难以产生影响。 C. 俭德作为收敛式消费导向,倡导保护自然资源,是应对资源有限性的积极策略。 D. 节俭和吝啬有着本质的区别,要大力弘扬自身节制物欲但却能恤贫救苦的美德。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A.“崇俭反奢是中华民族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导向”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中华民族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导 向之一”,“受认可度最高的美德之一”。 B.“远离物欲就可以有效地使物欲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偷换概念,不是“远离物欲”,而是“这一消费 上的收敛趋势……”。 C.“使人们认识不到……”说法错误,原文“有些人对劳动艰辛的认知以及对劳动果实的珍惜开始弱化” 是并列关系。 故选 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关系的能力。 A.“文章先提出论点”错误,文章没有先提出论点,而是先强调俭德的价值意义,然后从三个层面来论述 俭德的意蕴。 故选 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B.“而对节已亦节人的小人则难以产生影响”表述不当,原文说“小人寡欲,则能小心谨慎、节约用度, 从而远离罪恶,使家境富裕”。 故选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月 18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初步核算,202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015986 亿元,历 史上首次突破 100 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2.3%,预计将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 要经济体。 中国经济在极不平凡之年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 的答卷。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重大工程项目基本完成,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 阶。“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 “这些成绩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取 得的,来之不易,成之惟艰。”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同比下降 6.8%, 二季度增长 3.2%,三季度增长 4.9%,四季度增长 6.5%……一条干净漂亮的“V”形反转线,出现在国家统 计局 1月 18 日发布的国内生产总值季度增长速度图上。 2020 年,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 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绿色发展的底色相当亮丽,2020 年 全国 33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的比例达 87%,比上年提高 5个百分点。防范化解重大风 险取得成效,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民生保障政策有力有效,2020 年全国城 镇新增就业 1186 万人,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失业率全年平均 5.6%,低于 6%左右的预期目标;居民 消费价格指数 CPI 比上年上涨 2.5%;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 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摘编自《逆势跃上新台阶,中国经济交出极不平凡的答卷》) 材料二: 中国 GDP 逆风突破百万亿元,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特质,而这种韧性来源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之 “制”。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中国的发展依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发展成果惠 及的也是广大人民。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 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中国之“治”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了西方经验与中国特 色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从人民实际需要出发,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充分发挥“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 的作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应“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对内改 革,畅通国内大循环;加快对外开放,畅通国际大循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以中国之“制”凝铸 更辉煌的中国之“治”。 (摘编自《GDP 破百万亿元:中国之“制”凝铸中国之“治”》) 材料三: 纵观历史长河,更能感受到这份成就意义非凡。中国 GDP 排名跃动的数据令人振奋:1952 年,679 亿 元;1986 年,破 1 万亿元;2000 年,破 10 万亿元……2020 年,破 100 万亿元。一个个历史性突破,让人 热血沸腾,见证中国经济、科技、综合国力节节高升。 GDP 破百万亿元的高光时刻,是一代代中国人不懈奋斗的结果。数字反映出的是中国面对一次次暴风雨 洗礼,拥抱改革开放的坚定不移;是坚持人民至上,在特殊时期有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力 以赴;也是每一个平凡你我的脚踏实地、默默坚守和奋力拼搏。 成就令人振奋,未来不能止步。要看到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 GDP 依然与发达国家有 较大差距。百万亿元只是一个新起点,我们还有更大梦想,美好未来,更需你我奋力去拼、去闯。 (摘编自《高光时刻,更让人体会“拼”的意味》)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 GDP 在 2020 年突破 100 万亿元,重大工程项目基本完成,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成 就让世界瞩目。 B. “V”形反转线背后是中国与疫情鏖战并率先控制住疫情的见证,是中国激活经济内生活力,实现经济 正增长的体现。 C. 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成 就令人振奋。 D. 为人民谋幸福的中国之“制”是中国经济韧性特质的来源,发展依靠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发展成果更 是惠及广大人民。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0 年,我国民生保障政策有力有效,在就业扩大、价格总体稳定、收入继续增长等方面表现突出,实 际效果彰显。 B. 我国 20 年内经济总量扩大十倍,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我国人均 GDP 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我国仍是 发展中国家。 C. 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中,我国充分发挥了政府的“无形之手”和市场的“有形 之手”的作用。 D. 我国要继续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以更好地应对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 6. 我国经济为什么能在极不平凡之年交出极不平凡的答卷?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C 6.①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之“制”保障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②中国之“治”正确处理了西方经验与中国特色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保障了 经济发展的正确轨道。 ③继续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保障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④一代代中国人的不懈奋斗、努力拼搏,保障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C.“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说法不当,原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 40多年来,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可 见,原文是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 40多年来,而选项说成是改革开放。 故选 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C.“政府的‘无形之手’和市场的‘有形之手’的作用”说法不当,政府是“有形之手”,市场是“无形 之手”。 故选 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中“中国 GDP逆风突破百万亿元,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特质,而这种韧性来源于以人民为中 心的中国之‘制’”分析概括为: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之“制”保障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根据材料二中“中国之‘治’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了西方经验与中国特色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了政府与 市场之间的关系”分析概括为:中国之“治”正确处理了西方经验与中国特色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了政 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保障了经济发展的正确轨道。 根据材料二中“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应‘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深化对内改革,畅通国内大循环;加快对外开放,畅通国际大循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分析概括 为:继续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保障了经济发展的活 力。 根据“2020年,破 100万亿元。一个个历史性突破,让人热血沸腾,见证中国经济、科技、综合国力节节 高升”“GDP破百万亿元的高光时刻,是一代代中国人不懈奋斗的结果”分析概括为:一代代中国人的不 懈奋斗、努力拼搏,保障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报一个人的爱 (美)杰克·伦敦 约翰·桑顿救过巴克的命,他还是一位理想的主人,犹如它是他的亲生子女一般,巴克把桑顿粗鲁地 抱着自己的头、猛烈地摇动的动作和骂着那些难听的话,视之为爱。 那年冬天在道森,巴克又立新功,使它的声望连升数级。这件事是由埃尔多拉多酒店的一场谈话引起 的。人们在店里吹嘘各自心爱的狗。有个人说他的狗能启动一辆载有五百磅货物的雪橇,并且能够拉着向 前行;另一个人吹嘘说他的狗能拉动六百磅;第三个人则吹到了七百磅。 “得了!”约翰,桑顿说,“巴克能启动一千磅。” 马修森一字一眼地说道,“我打赌它拉不动,我以一千块钱作赌注。”说着,他把一袋香肠大小的金 沙甩在柜台上。 “我有辆雪橇,现在就停在外边,上面装着二十袋五十磅一袋的面粉。”马修森又毫不留情地说。 桑顿没有答话。他也不知说点什么,茫然若失地扫视着一张张面孔。 马修森的雪橇装着一千磅面粉,已经在这儿停留了近两个小时,天气又特别冷,滑板牢牢地冻在硬邦 邦的雪地上。人们提出二对一下注的条件,赌巴克拉不动雪橇。 “三对一!”他宣布,“我照这个比例再加一千块,桑顿,你看如何?” 虽然桑顿一脸狐疑的神态,但却彻底激发了他的斗志—这种斗志足以超越胜负,使人不顾现实的可能 性。他把汉斯和皮特叫到身边。三个人只凑了两百块。他们丝毫不犹豫地把这笔钱放下,去赌马修森的六 百块。 巴克则带着自己的挽具被套上雪橇,这种兴奋的场面已经感染了它。它状态极佳,一百五十磅的体重, 每一磅都体现出刚强和毅力。它的皮毛光洁得如同丝绸,从脖子到双肩,鬃毛半竖着。宽阔的胸脯和粗壮 的前腿与身体的其他部位构成了极匀称的比例,浑身上下的肌肉结结实实。人们摸着这一块块肌肉说,坚 硬得如钢铁一样,于是赌注的比例降到了二比一。 “我的天!”一个刚发了财的有钱人连连惊呼,“先生,我出八百块买你的狗。” 桑顿摇摇头,跪在巴克身旁,他没有照老规矩把巴克摇得如拨浪鼓一般,也没有骂那些粗鲁的脏话, 只是双手捧住巴克的头,脸贴在上面,嘴巴凑在巴克的耳边小声说:“你爱我,巴克,你是爱我的。”巴 克抑制住冲动,呜呜地叫着。 “驾!”在紧张的沉寂中,桑顿的喊声显得很尖厉。 巴克的身体甩向右侧,猛地一冲,它一百五十磅的体重突然被绷直的缰绳给扯住了。抖动了一下雪橇, 滑板下面发出清脆的喀嚓声。 “咿!”桑顿又下达了命令。 巴克重复了一遍刚才的动作,不过这次的方向是向左。喀嚓声变成了噼啪声,雪橇转向左面,滑板有 些松了,并且向一侧吱吱地滑动了几寸。雪橇已经崩脱了冰面。人们紧张得忘记了呼吸,不明白发生了什 么事情。 “好了,姆是!” 桑顿的命令就像枪响一样。巴克挺身向前,一个冲刺绷紧了缰绳。它整个的身体收拢着,浑身的力气 全都使了出来。地面上紧贴着它宽阔的胸脯,向前方低低地压着脑袋,与此同时,脚爪疯狂地腾挪倒动, 硬邦邦的雪地上硬给刨出两条平行的深沟。 雪橇在晃动,震颤着开始有点挪动了。巴克的一条腿打了一下滑,有人便啊呀了一声,接着,雪橇发 出一连串抖动,向前一点一点地走,不过再也没有停下来。半寸……寸……两寸…… 人们松了一口气,又有了呼吸,巴克被跟在雪橇后面的桑顿简短而又热情的话鼓励着,当巴克接近那 堆标志着一百码终点的柴火时,加油声顿时变成了一片狂热的欢呼。连马修森算在内,全都兴奋得手舞足 蹈起来,帽子、手套满天飞,大家互相握手,也不管是谁,逢人便握,一个个激动得语无伦次。 巴克身边跪着桑顿,头靠着头,猛烈地摇动身子。急急忙忙赶过来的人听到桑顿在骂巴克,骂得长久 而热烈,温柔而亲切。 “我的天!”那个有钱人又惊呼起来。“先生,我出一千块买你的狗,……一千二百块,先生。” 桑顿立起身来,他溢满双眼的泪,顺着脸颊淌下来。“先生,”他对那个有钱人说,“不行,见你的 鬼去吧。” 巴克用牙齿衔住桑顿的手,桑顿把巴克前后摇晃着。旁观的人彷佛明白了什么,几乎同时退了回去, 知趣地不使他们受到打扰。 (节选自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平时桑顿抱着巴克的头猛烈摇动,骂难听话,但在拉雪橇前,桑顿担心巴克不拉雪橇就不再打骂,而是 跪在巴克身边,捧着巴克的头鼓励它。 B. 对巴克拉雪橇过程的描写正侧结合,细致入微,扣人心弦,雪橇被冰冻说明想拉动雪橇非常困难,但桑 顿和巴克的相互配合,拉动了雪橇。 C. 虽只用较少的笔墨来写马修森,但他对情节发展和主题揭示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他语言和动作的前后对 比,可以看出他对巴克态度的转变。 D. 小说先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巴克,然后直接描写巴克的肖像以及它尽全力为主人赢得赌注,表现出巴克 的勇猛、坚韧、感恩和超强的能力。 8. 小说中的约翰·桑顿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9. 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爱的回报,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7. D 8.①心怀关爱,救了巴克的命,对巴克施与爱心,不为钱而卖掉巴克; ②充满斗志(敢于冒险),毫不犹豫地拿凑来的钱去赌; ③顽强坚韧,在淘金的艰苦生活中有一种韧劲和不屈服的精神。 9. 参考答案一:同意,小说的主题就是“爱的回报”。 ①小说的题目“回报一个人的爱”表明主题是“爱的回报”; ②小说开头写桑顿对巴克的关爱,是为后面表现“爱的回报”作铺垫; ③小说主体内容写巴克尽全力为主人赢得赌注,就是反映“爱得回报”主题。 参考答案二:不同意,小说的主题是表现一种昂扬的斗志。 ①桑顿在马修森的刺激下敢于毫不犹豫地拿凑来的钱去赌,不顾现实和胜负; ②巴克被兴奋的场面感染,以极佳的状态拼尽全力拉雪橇,为主人赢得比赛; ③桑顿、马修森及人们都被巴克的斗志感染,一片狂欢,手舞足蹈,语无伦次。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 A.“桑顿担心巴克不拉雪橇就不再打骂”不当,巴克被兴奋的场面感染,跃跃欲试;而平时的打骂只是象 征性的打骂,也是桑顿爱巴克的表现。 B.“但机智的巴克采取灵活的战术拉动了雪橇”不当,是在桑顿的鼓励和指挥下,巴克靠自己的刚强和毅 力拉动了雪橇。 C.“通过他语言和动作的前后对比”不当,前后有动作但没有具体的语言对比。 故选 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小说中主要描写了两个形象,主人桑顿和雪橇狗巴克,从小说中“约翰·桑顿救过巴克的命,他还是一位 理想的主人,犹如它是他的亲生子女一般,巴克把桑顿粗鲁地抱着自己的头、猛烈地摇动的动作和骂着那 些难听的话,视之为爱”“桑顿立起身来,他溢满双眼的泪,顺着脸颊淌下来。‘先生’,他对那个有钱 人说,‘不行,见你的鬼去吧。’”等内容可以看出,桑顿对巴克怀有深深的爱,不仅救过它的命,在金 钱的诱惑下也毫不犹豫地拒绝卖巴克。 同时桑顿也是一个有着冒险精神的人,从“虽然桑顿一脸狐疑的神态,但却彻底激发了他的斗志—这种斗 志足以超越胜负,使人不顾现实的可能性。他把汉斯和皮特叫到身边。三个人只凑了两百块。他们丝毫不 犹豫地把这笔钱放下,去赌马修森的六百块。”可见其充满斗志,毫不犹豫地拿凑来的钱去赌,这是当时 牛仔精神的体现。 此外,在当时艰苦的淘金生活中,桑顿正是靠这种坚韧顽强的精神顽强的生活下去,体现了他顽强坚韧, 在淘金的艰苦生活中有一种韧劲和不屈服的精神。。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考生根据自己对小说的理解来选择相应的观点,无论选择哪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 即可。 对于小说的主题,如果选择小说的主题就是“爱的回报”,可以从小说的标题方面进行论述,小说的标题 为“回报一个人的爱”,已经点明“爱的回报”这一主题;还有,小说的开头写“他还是一位理想的主人, 犹如它是他的亲生子女一般,巴克把桑顿粗鲁地抱着自己的头、猛烈地摇动的动作和骂着那些难听的话, 视之为爱”,巴克知道桑顿对自己的爱,所以在后文中拼命拉雪橇埋下伏笔,巴克后来的行动是它对桑顿 爱的回报;最后,巴克尽全力为主人赢得了赌注,这是桑顿对巴克爱的回报。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篇小 说的主题为“爱的回报”。 如果不同意“爱的回报”是小说的主题,那么就要分析出小说真正的主题,比如可以将“表现一种昂扬的 斗志”作为小说的主题,那么根据这一主题再做出必要的分析。可以从桑顿毫不犹豫地拿凑来的钱去赌, 不顾现实和胜负,这表现了十九世纪美国西部淘金热时期的那种昂扬向上从不服输的精神,从巴克的巴克 的表现也能体现出这一精神,它被兴奋的场面感染,以极佳的状态拼尽全力拉雪橇,为主人赢得比赛;而 即使是桑顿的对手马修森等人也被巴克的斗志感染,一片狂欢,手舞足蹈,语无伦次,这些无不体现了当 时那种昂扬的斗志。所以,小说的主题不是“爱的回报”。 综合以上分析,学生选自己的观点,在答题时要做到表述准确,条理清楚。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莹,字玄辉,华阴人也。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明宗即位以高 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想识即奏置管记高祖建号授莹翰林学士承旨寻迁门下侍 郎、监修国史。车驾入洛,使持聘谢契丹,及还,加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判户部..。初,莹为从事,丁母 忧,高祖不许归华阴,以粗缞随幕,人或短之。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 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明年,出为晋昌军 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开运末,冯玉、李 彦韬用事,以桑维翰才望素重,而莹柔而可制,因共称之,乃出维翰,复莹相位,加宏文馆大学士。及李 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重威为招讨都部署,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 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 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 田敏曰:“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老夫至死无以报效。”于 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 契丹主闵而许之。及卒,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 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赵莹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建号授莹/翰 林学士承旨/ B. 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建号授莹/翰 林学士承旨/ C. 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建号/授莹翰 林学士承旨/ D. 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建号/授莹翰 林学士承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解褐,即释褐,指解去做平民时所穿的衣服,改穿官服。“褐”指粗布短衣。 B.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户籍、土地、屯田、水利、财税、俸禄等事务。 C. 实录,是我国封建时代记录皇帝在位期间重要史实资料的编年体史册的名称。 D. 稽首,古代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莹深受重用,多次建立功勋。他深得高祖赏识,多次升迁;曾以敦厚谦让引荐人才为己任,还曾在监 修国史中发挥重要作用。 B. 赵莹任职一方,治蝗颇有成效。他在担任晋昌军节度使时,天下遭受蝗灾,他发动民众捕蝗,使饥者获 救,因而众人都称赞他。 C. 赵莹性虽柔和,却有自己主见。执政认为他性情柔顺能够控制,就推举他恢复相位;他私下提出自己看 法,反对给予杜威兵权。 D. 赵莹不忘故土,死后得以归葬。他年老获知家人情况,希望周太祖能给以抚恤;他死后,获得周太祖赠 官赐绢,回到故乡安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阴,以粗缞随幕,人或短之。 (2)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契丹主闵而许之。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赵莹担任从事时,遭逢母亲的丧事,高祖不准许他回到华阴服丧,他穿着粗布衣服跟随左右,有 人因此非议他。 (2)赵莹刚生病时,便派人禀告祈求契丹国主,希望让他的骸骨归葬后周,契丹国主哀怜并答应了他。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莹时在郡”的意思是赵莹当时就在陕府。“莹”作主语,“在”作谓语,“郡”作宾语,应在“郡”之 后停顿,这样就排除 B、D项。 “一见如旧相识”的意思是(两人)一见如故。省略主语“两人”,“见”作谓语,“如旧相识”作“见” 的补语,所以“旧相识”后不能停顿,应在“一见如旧相识”的前后停顿,这样就排除 A项。 故选 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户部……掌管……屯田、水利”错。屯田、水利是工部主管。 故选 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D.“希望周太祖能给以抚恤”错误。原文是“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 加存恤,老夫至死无以报效。”可见,应该是“幸蒙周太祖给以抚恤存爱”,而不是“希望”。 故选 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关键得分点为:“丁母忧”,遭逢母亲的丧事;“粗缞”,粗布衣服;“短”,非议。 第(2)句关键得分点为:“被疾”,生病;“归骨”,让他的骸骨归葬;“闵”通“悯”,哀怜、同情; “许”,答应。 参考译文: 赵莹,字玄辉,是华阴人。赵莹风度俊美,性情纯厚恭谨。后梁龙德年间,开始担任康延孝的从事。 明宗继承帝位,任命晋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赵莹当时就在陕府,以原官的身份谒见晋高祖,两人一见如 故,高祖就上奏任命他为管记。高祖建立国号时,任命赵莹为翰林学士承旨。不久又升任门下侍郎、监修 国史。高祖进入洛阳后,派赵莹携带聘礼答谢契丹,等到返回后,加封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主管户部。 当初,赵莹担任从事时,遭逢母亲的丧事,高祖不准许他回到华阴服丧,他穿着粗布衣服跟随左右,有人 因此非议他。等到入阁为相,以敦厚谦让提拔人才为己任。监修国史时,因唐代历史残缺,赵莹便任命有 才能的人任其职,加强修纂补编实录,撰修正史二百卷在当时刊行,赵莹出力最多。晋少帝即位,任命他 为守中书令。第二年,外调担任晋昌军节度使。这时,天下飞蝗为害甚重,他下令,在境内捕杀蝗虫一斗 者,供给米粟一斗,使饥饿的人得以渡过难关。因此远近的人都称赞他。开运末年,冯玉、李彦韬执政, 因桑维翰才能名望一向过重,而赵莹柔顺而能控制,就一同拥举他,罢除桑维翰宰相调出京城,恢复赵莹 相位,加封弘文馆大学士。到李崧、冯玉商议派兵对付赵延寿时,以杜重威为都督部署,赵莹私下对冯立、 李崧说:“杜重威是皇室至亲,他所希求的不曾如愿,心中常常不快,怎么可以再给予兵权?如果边陲有 战事,只有李守贞可以担任将领。”等到契丹攻陷京城后,契丹国主迁徙少帝到北方塞上,赵莹与冯玉、 李彦韬一起跟从前往。后周广顺初年,周太祖派尚书左丞田敏向契丹通报,在幽州碰上了赵莹。赵莹见到 中原汉人,悲叹惆怅不已,并对田敏说:“老朽漂零异乡寄居在这里,最近听说妻室去世,孩儿无恙,幸 蒙朝廷皇帝倍加抚恤存爱,东京老夫至死无以报答。”于是向南叩头,涕泪横流。不久,赵莹在幽州去世, 时年六十七岁。赵莹刚生病时,便派人禀告祈求契丹国主,希望让他的骸骨归葬后周,契丹国主哀怜并答 应了他。等到去世,就派他的儿子赵易从和家中几位人护丧回归,还派遣大将护送到京城。周太祖感慨良 久,下诏追赠太傅,还赏赐他的儿子五百匹丝绢,以办理丧事,并让送回安葬在华阴故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依韵和杜相公喜雨之什① 欧阳修 岁时丰俭若循环,天幸非由拙政然。 一雨虽知为美泽,三登犹未补凶年。 桑阴蔽日交垂路,麦穗含风秀满田。 千里郊原想如画,正宜携酒望晴川。 【注】杜相公:杜衍,宋仁宗时社稷之臣,任同平章事(宰相)。之什:篇章。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诗人认为年成有好有坏,是受上天的安排,而不是因为治政是良政还是拙政。 B. 颔联中“美泽”表明这“雨”是一场及时雨,可能带来丰收,也照应题目中的“喜雨”。 C. 颔联说连年丰收也弥补不了灾年的伤害,表明诗人在欣喜之余仍为天下百姓担忧。 D. 尾联运用想象和比喻写郊外的景色,诗人欲携酒赏雨后美景,可见其喜雨的心情。 15. 颈联中“蔽”和“含”用得精练传神,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14. A 15.①蔽,遮挡,说明阳光难以透过来,描写出桑叶的青翠茂密。 ②含,衔着,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微风吹过,麦浪起伏的美丽景象。 ③动静结合,表现了经过好雨的润泽,桑茂蚕肥、庄稼丰收在望的景象,抒发了因雨而喜的情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是受上天的安排,而不是因为治政是良政还是拙政”错误。“天幸非由拙政然”的意思是灾祸而幸免 的好运气并不是因为拙政。 故选 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语言之炼字的能力。 颈联“桑阴蔽日交垂路,麦穗含风秀满田”意思是桑树繁茂,枝叶相交遮挡了太阳;微风吹过,田野里麦 浪起伏。 蔽,遮挡的意思。上联用一“遮”字,桑树繁茂甚至连太阳都遮挡了,描写出桑树的青翠茂密。 下联的“含”字,意为“衔着”,此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麦穗”人格化,描写麦穗随风舞动的丰 收景象。 上联“桑阴蔽日交垂路”为动景,下联“麦穗含风秀满田”为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副雨 后桑树枝桠青翠茂密、田野麦浪随风的景象,这一派充满生机之景,意味着桑茂蚕肥、庄稼丰收在望,暗 含作者因雨而喜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认为,在向某个人学习时应“_______,_________ ”,通过习其长处,避其短处, 促使自己进步。 (2)韩愈《师说》中,指出老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论述选择老师所依据的标准应该 是“_______________ ”。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通过“_______,_________ ”两句借月抒怀,表现了他对人生的 独特感悟。 【答案】 (1). 择其善者而从之 (2). 其不善者而改之 (3).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 道之所存 (5). 人生如梦 (6). 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受(通假字)、尊(通假字)、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是非典、甲流,还是新冠肺炎,( )。就像抗击非典时,一些人最初认为致病因素是衣原体,最 终发现是冠状病毒。对付衣原体,抗生素就管用,而对付病毒,则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病毒虽然不断变异, 威胁着人类,但人类只要恰当地运用科学武器,就能有效地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提高战胜病毒的信心。 一些西方国家和印度的疫情失控,除了病毒变异的原因,更主要的是疫情防控偏离了科学的轨道。战 胜新冠肺炎疫情,必须依靠科学、运用科学。从控制传染源、救治被传染者,到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 人群,正是科学态度、科学方法让人类面对传染病不再 ,拥有了守护健康的法宝。广大医护人 员 、全力救治,努力完善诊疗方案,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广大科技人员不畏艰难、勇于攻关,加 快变异病毒研究和疫苗研发……这些都将为打赢疫情防控 战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因此,也希望其 他国家的群众相信科学,主动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要主动隔离,立即 。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能找到科学救治它们的方法 B. 它们对人类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C. 它们的蔓延让人类面临着生存挑战 D. 我们对它们的科学认知有一个过程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病毒虽然不断变异,威胁着人类,但人类只有恰当地运用科学武器,才能有效地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和 提高战胜病毒的信心。 B. 虽然病毒不断变异,威胁着人类,但人类只要恰当地运用科学武器,就能有效地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和 增强战胜病毒的信心。 C. 虽然病毒不断变异,威胁着人类,但人类只要恰当地运用科学武器,就能有效地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和 提高战胜病毒的信心。 D. 虽然病毒不断变异,威胁着人类,但人类只有恰当地运用科学武器,才能有效地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和 增强战胜病毒的信心。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张皇失措 夜以继日 狙击 应诊 B. 束手无策 宵衣旰食 狙击 就诊 C. 束手无策 夜以继日 阻击 就诊 D. 张皇失措 宵衣旰食 阻击 应诊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注意后面句子“就像……”的暗示,后面强调的是人们对非典从“最初”到“最终”的认识过程。D项最 符合。 故选 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三种语病,一是关联词顺序不当,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所以“虽然”应放在“病毒”前面;二是 搭配不当,“增强”应修饰“信心”,“提高”应修饰“能力”;三是关联词,“只有……才”和“只要…… 就”,前为充要条件后,为充分条件,应选“只要……就”。只有 B项修改正确。 故选 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束手无策:遇到问题,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张皇失措: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语境说 人类面对传染病不再惊慌。选用“张皇失措”; 夜以继日:形容日夜不停。多指工作或学习等。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 王勤于政事。此处不是处理国事,故选用“夜以继日”; 狙击:埋伏起来伺机袭击敌人。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的进攻。这里不存在敌人的进攻,选用“阻击”; 就诊:接受治疗。应诊:接受求诊,为来访病人进行诊治。此处为接受治疗,选用“就诊”。 故选 C。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红火蚁入侵我国 12 省份的新闻刷爆网络,① 。外来生物入侵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 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 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外来物种通过自然变化或人们活动,被有意或无意地带到以前没有生存过的地方。 虽然有些因“水土不服”等原因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② ,并很快适应了当地的环境, 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不断扩大占领区,排斥和驱逐本地物种。入侵的物种中植物能产生大量的种子,动物则 产卵量大或产仔量大,这样不仅提高了其后代存活的绝对数量,③ 。这些物种利用其数量优势 大肆扩张势力范围。就像巴西胡椒在十九世纪被引入美国的佛罗里达,现在,它们已经占据了 280000 英亩 的面积,并且群落密集,没有别的植物能与之竞争。还有入侵美国河流的亚洲鲤鱼和蔓延中国湖泊的水葫 芦,都对当地水域生态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20.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21. 根据上文内容,概括外来入侵物种的特点(不超过 30 个字)。 【答案】20.①这引起国人对生物入侵的关注 ②但也有些生存了下来 ③还提高了其传播的概率(速度) 21. 环境适应性强(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和传播能力强,对当地生态危害性大。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由“……新闻刷爆网络”可知国人对红蚁入侵感兴趣,结合后面对“外来生物入侵”的具体介绍, 可知此处应填“这引起国人对生物入侵的关注”; 第二空,由句首“虽然”可知,此处和“出师未捷身先死”是转折关系,故填“但也有些生存了下来”; 第三空,对应“不仅提高了其后代存活的绝对数量”,此处应是递进的句子,结合“大肆扩张势力范围” 可知此处应填“还提高了其传播的概率(速度)”。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由“很快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可概括出“环境适应性强(生态适应能力强)”; 由“这样不仅提高了其后代存活的绝对数量,还提高了其传播的概率”,可概括出“繁殖和传播能力强”; 由“对当地水域生态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可概括出“对当地生态危害性大”。 四、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4 月 24 日是第六个中国航天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辆火星车的名称-祝融号。祝融在中国传统文 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 对我国科技成果采用具有中华传统文化气息的名字,你有怎样的看法?学校举办“科技强国与文化自 信”的主题活动,请你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泱泱大国有自信,科技助力展文明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泱泱大国有自信,科技助力展文明”。 “天问”长空,三星堆惊醒,科技让文明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坚定文化自信,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 从屈原“遂古之初,谁传道之”的宏大发问,到李白“嫦娥孤栖与谁邻”的神往与迷惑;从发射我国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探秘火星的“天问一号”“祝融号”……这些想必各国友人也都清楚。 中国航天人探索人类文明的步伐从未停止。 “墨子”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科学家,最早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观点,并进行了小孔成像的实验。 将中国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命名“墨子号”,既是为了纪念墨子在早期物理光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也体 现了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华为公司”的寓意乃是中华有为,“鸿蒙”是创世之初自 然界中能化育和生成万物的元气,以她来命名,象征着华为操作系统集聚了自然界的元气,具有无限生机 和远大发展前景的意思。“神舟”是神奇的天河之舟的意思,寄予着中国航天人遨游太空,泛舟银河的美 好梦想。以传统文化命名科技发展,寓意深远,弘扬了传统文化,彰显了中国特色。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 每一项科技发展都是对文化精神的传播和传承,古老的文化精神必将搭载着科技发展之神器走向未来。 科技兴则民族兴,文化亮则时代亮。当今社会,物质发达,文化繁荣,“文化+科技”让时代变得更加 精彩,让文化更加自信。打开电视,在强大科技力量的支撑下,各种文化节目闪耀荧屏,绽放出文化的光 芒,展示出民族的自信。2021 年,《典籍里的中国》便以科技为支撑,融合“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手 法,在一部典籍、一个人物、一条主线的严谨构架体系里,创新设计出历史空间和现实空间,用时空对话 营造“故事讲述场”,让典籍活起来,让文化亮起来。还有《唐宫夜宴》运用的 5G+AR 的技术,还有“云 游敦煌”中的小程序,背后都反映着强大的科技支撑。 五千年的文明积淀,是中国特色的保证,是中国道路的基石,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 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当前我国已转向新发展阶段,只有不断 强化科技创新,才能让社会主义道路走得更加稳健,才能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试想,如果没有科技 创新,脱贫攻坚的目标怎能即期完成?教育的不均衡性怎能发生显著改变?疫情物资短缺问题怎能解决? 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加强科技创新发展的动力,是时代呼唤,是青年使命。 泱泱大国有自信,科技助力展文明。我们国家愿意与各国人民一起分享我们的文明,更愿意与世界各 国人民携手,用文明和科技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我们一直坚信:美美与共才是世界发展的王道。当然, 作为中国的时代青年,我们也会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探索,学好本领,绽放生命精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热点话题+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围绕“科技强国与文化自信”这一话题,关注社会热点 ——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设置情境任务——学校活动演讲,贴近学生实际,考查核心素养——科学精 神和文化底蕴。命题衔接高考,仿照近年全国高考卷任务驱动型作文出题;又紧扣社会热点,让学生关注 时代,关注科学,关注国家发展,关注文化自信,主动担当。 立意要注意话题中的两方面——科技强国与文化自信,最好结合起来谈并明确二者的关系。可侧重一方面 但两方面必须都要谈到。若只谈“科技强国”或只谈“文化自信”一面,都算基本偏题。若扩大化谈科技 或文化,则为跑题。 文体必须是演讲稿,不是演讲稿或演讲稿格式错误的要扣分。 【立意】1.启文化之智,开科技之花; 2.让文化之花绽放在科技枝头; 3.将文化内涵融入科技成果; 4.用文化精神打造科技强国。 【素材】1.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2021 年 3 月 20 日,被誉为“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的三星堆遗址再曝重大发现。本次考古团队首次使用了 3D 打印技术来提取文物,同时网友可以实时见证考 古过程。此次考古发现将中华文明史至少提前了 1000 年。世界为之震惊!人类叩问与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 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没有强大科技支撑,又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 嫦娥奔月、火神祝融的故事妇孺皆知,这些神话也给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灵感,为他们指明攻关的方向。 我们知道,解答一道难题不容易,但是命制一道好题更难。解题时只需要找到命题人设定的方向,而命题 却如在荆棘丛深处拓荒,在无路处开路,然后再将开出的路巧妙隐蔽起来让我们去探索。科研方向的制定 和科研课题的确立也是这样,我国科技工作者正是在嫦娥和祝融等文化之光和追梦精神的照耀下,确立了 开展外太空研究的课题。航天登月探测器取名“嫦娥”,火星车取名“祝融号”,可谓实至名归,不足为 奇。科技是花,文化是根,根深才能花繁;科技是体,文化是魂,体健要靠魂安。只有筑牢文化底蕴的根 基,科技发展才能大展雄风。 3.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有其本质是建立在 5000 多年 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创新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方法,对传统文化不仅要进行形式上的创新, 也要从内容上改进。随着数字技术浪潮席卷而来,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融合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其势正兴, 也正是如此,才让东方文明得到重塑、文化自信得以回归。2021 年河南春晚《唐宫夜宴》以及元宵晚会上 的表演,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 AR 技术巧妙融合,再有吹、拉、弹样样精通的方锦龙老师这样的老艺术家们 的参与,可谓精彩纷呈。他们的乐声不仅带我们回到那个时代的脉搏里,同时也将感情牢牢地扎根到每位 观众的心中,展示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