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湖南省高三第十次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湖南省高三第十次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ID:715300

大小:94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1-06-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试题命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 与智能可穿戴设备相关的商业模式主要有 3 大主题:硬件设备;提供数据交互、云端交互等功能的软件; 提供服务基础或依据的大数据。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种类繁多,按应用领域可以划分为医疗与保健、健身与 健康、工业与军事及信息娱乐;而从功能上划分,可以归为生活健康类、信息咨询类及体感控制类。 自 2012 年以来,各大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目前,已面世的产品形态多样,其中主流 产品形态有:智能手环、智能腕带、智能手表等 Hand 类产品;智能眼睛、智能头戴、智能头盔等 Head 类 产品;智能服装、智能鞋、智能配饰等其他类产品。到 2013 年,移动智能传感可穿戴设备市场已有 400 多 种的独特产品,比 2012 年增长了 2 倍。 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包括上游关键器件、中游交互解决方案、下游产品服务,关键器件包括芯片、 传感器、屏幕和电池等。 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以硬件销售为盈利方式,未来则更有可能在软件、大数据、服务方面盈利。因 此,未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商业模式应该是组合式的综合模式。主要包括 3 种模式:硬件销售盈利、软件 销售盈利及数据服务。而数据服务是各大企业争相发掘的关键,因为数据是无可替代的,是其产品和服务 在更新换代中不被淘汰的保障。 根据 IMSResearch《2012 年全球可穿戴技术市场──量化市场评估》报告,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在 2016 年有望达到 1.71 亿的出货量。另据 ABI 最近的预计,2018 年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年出货量将达到 4.85 亿。这与我国智能可穿戴装备市场一系列的宏观利好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政治环境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 2013 年移动互联网及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 产业化专项的通知》将智能可穿戴设备列为“支持重点”;卫生部等部门的政策推动医疗、健康产业的发 展,将会带动智能终端行业的发展;国家对电子商务的支持,有利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营销。经济环境方 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购买力的提升,使得消费者更有意愿和能力消费个人电子产品。社会环境方面, 互联网、物联网概念的普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多终端生态体系得到提升;大数据信息环境使智 能可穿戴设备更具有用武之地;各类慢性疾病人群数量的逐年增长,以及医疗健康支出的日益增长是促使 购买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服务于老年人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也成为市场 热销产品。技术环境方面,基础器件技术如屏幕技术、电池技术的改善给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其交互方式带 来突破性发展,从而增强用户体验、拓宽市场;智能可穿戴设备生态系统平台的搭建会促使行业向更规范 的方向发展。 就产品而言,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还没有找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例如:尽管不少智能手表已 经融合了通信功能,但是在软硬件配置上还相差甚远。硬件上缺乏针对产品的上游关键器件,软件上没有 良好的定制化系统。另外,在应用程序方面,对智能手表应用程序的开发和创新不足,导致缺少区别于手 机的杀手级应用。 综合以上分析,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许 多大型企业也瞄准了穿戴设备背后隐藏的“真金”,这些大数据是支持可穿戴设备生产商产品更新换代不 被市场淘汰的关键。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大数据服务逐步成熟,尤其是健康大数据服务。由穿戴设备市场产品可知,健康监测类的设备占 据了主流地位。这一现象直接将带来海量的健康数据,而随着大数据和云服务技术的发展,利用这些数据 的产品会在运动、健康、医学等市场有广泛的应用。 二是人机交互是未来的重点突破方向。现有的产品还是通过设备或手机进行触摸交互,未来的发展重 点是实现人机无缝连接,在体感交互、语音交互、眼球追踪交互、触觉交互等方面取得创新突破。 三是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范畴已经远远超出了智能手表、手环。在 Shoes 类及其他衣物类的智能可穿戴装 备领域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有报道称,耐克在自己的服装里嵌入纳米技术的传感器,而且利用 3D 打印技 术,人们很快也能打印出自己专属的智能 T 恤。 四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将更加个性化、更加便捷。未来的可穿戴设备真正将人作为大数据的入口, 人体在智能化设备的帮助下能够更好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根据市场上日渐增多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及消费者对可穿戴装备的逐渐认可,可以预测未来中国智能可 穿戴设备的市场将迅速扩张。此外,智能手机对单一设备具有严重的依赖,而可穿戴设备则可以根据消费 者不同需求研发不同的设备。其市场趋势还呈现出企业与产品的多样性,传统的“大牌”难以垄断的特定。 在区域发展方面,北美依然是潮流的引领者,该领域目前的第 2 大市场是欧洲,在未来,以中国为代 表的亚太地区有望成为第 2 大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总而言之,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正面临着发展的良 好契机,其市场预期非常乐观。但是智能穿戴设备还需要改变和创新,打造区别与其他智能终端的核心功 能。 摘编自江洪 张晓丹《国内外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状况浅析》(2020-4-12)有删减 材料二 新华社重庆 3 月 15 日电 我国科研人员在柔性可穿戴器件供电系统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使得未来可 穿戴设备的电池设计有望标准化,供电系统更加智能。相关研究成果已于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能源 与环境科学》上。 论文第一作者、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高鸣源副教授介绍,电池续航能力有限是当前制约可穿戴设备 普及的重要因素,而柔性、绿色和可持续的能量供应仍存在技术瓶颈,评价指标体系也有待完善。针对这 一问题,来自西南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的科研团队通过跨学科合作,对热电、运动及无线电波等能量源在 可穿戴器件上的应用进行研究,首次提出了柔性可穿戴器件供电系统的评价指标,用于对柔性可穿戴系统 的电源性能、能量转换机制、弯曲或拉伸条件下的功率折减等进行评估。 审稿专家认为,这项研究成果代表了未来柔性可穿戴器件供电系统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研究提出 的评价指标,有助于未来根据智能家居、人体健康监测、土木基础设施检测等不同应用场合需要对可穿戴 设备的电源进行选型,从而推进可穿戴设备的设计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供电智能化水平。 摘编自新华网柯高阳《未来可穿戴设备的供电系统有望更智能》(2021-3-15)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来的可以穿戴的设备。广泛运 用于医疗与保健、健身与健康、工业与军事及信息娱乐领域。 B. 只要智能可穿戴设备以硬件销售为盈利方式,未来就只可能在软件、大数据、服务方面盈利。 C. 在应用程序方面,因为缺少区别于手机的杀手级应用,所以对智能手表应用程序的开发和创新不足。 D. 电池续航能力有限是当前制约可穿戴设备普及的关键因素,而且柔性、绿色和可持续的能量供应仍存在 技术瓶颈,评价指标体系也有待完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用 2013 年和 2012 年移动智能传感可穿戴设备产品种类数对比,说明国内外可穿戴设备产品市场 在逐渐扩大。 B. 材料一据相关机构预计,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在 2016 年有望达到 1.71 亿的出货量,2018 年将达 到 4.85 亿,这反映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前景宏观利好。 C. 材料一举用我国不少智能手表在软硬件配置上与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的事例,证明我国智能可穿戴产 品还存在问题。 D. 材料二引用高鸣源的介绍,是为了表明我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还存在技术瓶颈。 3. 下列可以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 A. 智能手环、智能手表 B. 智能眼睛、智能头盔 C. 智能服装、智能鞋 D. 智能机器人、智能飞机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我国智能穿戴行业的出路在哪里?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设想或建议。 【答案】1. A 2. D 3. D 4. 首先概述国内外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整体情况, 其次论述了国内外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概况, 然后论述了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宏观利好因素, 最后阐述了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5. ①加大对硬件上缺乏的针对产品的上游关键器件、软件上良好的定制化系统的研发。 ②在应用程序方面,加强对应用程序的开发和创新。 ③加强柔性可穿戴器件供电系统的研究,增强电池续航能力。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未来就只可能在软件、大数据、服务方面盈利”错误。由原文“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以硬件销售为 盈利方式,未来则更有可能在软件、大数据、服务方面盈利”可知,原文说的是未来则“更有可能”在软 件、大数据、服务方面盈利,而不是“只可能”,说法过于绝对。 C.因果倒置,由原文“另外,在应用程序方面,对智能手表应用程序的开发和创新不足,导致缺少区别于 手机的杀手级应用”可知,“在应用程序方面,对智能手表应用程序的开发和创新不足”是原因,“导致 缺少区别于手机的杀手级应用”是结果。 D.“电池续航能力有限是当前制约可穿戴设备普及的关键因素”错误。由原文“论文第一作者、西南大学 工程技术学院高鸣源副教授介绍,电池续航能力有限是当前制约可穿戴设备普及的重要因素,而柔性、绿 色和可持续的能量供应仍存在技术瓶颈,评价指标体系也有待完善”可知,电池续航能力有限是当前制约 可穿戴设备普及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关键因素”。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D.“是为了表明我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还存在技术瓶颈”错误。材料二引用高鸣源的介绍,是为了表明“我 国科研人员在柔性可穿戴器件供电系统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使得未来可穿戴设备的电池设计有望标准化, 供电系统更加智能”。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可穿戴设备的电池设计有望标准化,供电系统更加智能。 现在的智能机器人、智能飞机的电池已经标准化,供电系统也更加智能,所以可以作为论据支撑可穿戴设 备的电池设计有望标准化,供电系统更加智能。而 ABC 中的产品电池还没有实现标准化和供电系统更加智 能,所以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的观点。 故选 D。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第 1 段关键句“与智能可穿戴设备相关的商业模式主要有 3 大主题:硬件设备;提供数据交互、云 端交互等功能的软件;提供服务基础或依据的大数据。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种类繁多,按应用领域可以划分 为医疗与保健、健身与健康、工业与军事及信息娱乐;而从功能上划分,可以归为生活健康类、信息咨询 类及体感控制类”可知,首先概述国内外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整体情况; 材料一第 2~4 段关键句“到 2013 年,移动智能传感可穿戴设备市场已有 400 多种的独特产品,比 2012 年 增长了 2 倍”“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包括上游关键器件、中游交互解决方案、下游产品服务,关键器件 包括芯片、传感器、屏幕和电池等”“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以硬件销售为盈利方式,未来则更有可能在 软件、大数据、服务方面盈利。因此,未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商业模式应该是组合式的综合模式”可知, 其次论述了国内外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概况; 材料一第 5、6 段关键句“这与我国智能可穿戴装备市场一系列的宏观利好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和“政治环 境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 2013 年移动互联网及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产业化专 项的通知》将智能可穿戴设备列为‘支持重点’”可知,然后论述了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宏观利好因 素; 材料一第 7~14 段关键句“就产品而言,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还没有找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功能”“综 合以上分析,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智能可 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可知,最后阐述了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材料“硬件上缺乏针对产品的上游关键器件,软件上没有良好的定制化系统”可知,应该加大对硬件上 缺乏的针对产品的上游关键器件、软件上良好的定制化系统的研发。 由材料“另外,在应用程序方面,对智能手表应用程序的开发和创新不足,导致缺少区别于手机的杀手级 应用”可知,应该在应用程序方面,加强对应用程序的开发和创新。 由材料“论文第一作者、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高鸣源副教授介绍,电池续航能力有限是当前制约可穿戴 设备普及的重要因素,而柔性、绿色和可持续的能量供应仍存在技术瓶颈,评价指标体系也有待完善”可 知,应该加强柔性可穿戴器件供电系统的研究,增强电池续航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与瓦共舞 林延军 台风过后,小院里零星洒落着破碎的红瓦,一片狼藉。父亲只穿着裤衩,光着肩膀,先是爬上铁大门上 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父亲站在门檐,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瓦片、瓦刀、绳子和已经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桶。 只见父亲用绳子一头绑住水桶两端的耳朵,绳子另一端则远远地抛向屋顶,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像猴子一样 利索,爬上了屋顶,直到将水泥浆桶等工具全部吊上屋顶,朝着屋顶修补的位置,一步一步挪过去。那时 候已是深秋,天气转凉。 母亲回到屋里,我也跟着回屋。母亲站在屋里漏水或破瓦的位置,用竹竿对准屋顶轻轻敲一敲,再报 坐标,欲通过这样的方式里外呼应,告诉屋顶上面的父亲,捅到的位置需要修补瓦片。父亲只能“闻声寻 瓦”进行定位,但是,父亲几乎是凭感觉和之前在屋内数过大概的坐标来找位置,最终在目标位置多铺几块 瓦片。 此刻,屋顶就像菜畦,瓦片就像生长在菜畦里的青菜,等待父亲挥刀动瓦“除虫”。“除虫”后的屋 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补丁这里一块,那里一片,又像武侠电视剧丐帮长老衣 服的“袋子” 。 南方的天气捉摸不定,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 记忆中,父亲“补瓦片”也自然多了起来。 有一次,父亲带上屋顶的瓦片不够,便在屋顶上呼喊母亲再递传几块瓦片上去,也不知道母亲是慢了还是 不及时,父亲在屋顶上大发雷霆。我只是隐约地记得,那时候是凛冽的冬天,朝屋顶上看;只看到父亲的背, 披着一件作为“工衣”的白衬衫。我站在小院里,虽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但是感觉阵阵发抖,风吹得更猛 了。 只要来台风,屋顶就会漏雨、滴水,父亲又要爬上屋顶补瓦,每一次补瓦,父亲都会朝母亲发脾气。 每次台风,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忘记父亲补瓦片的姿势,也忘不了父亲在屋顶朝母亲发脾气的画面。 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间瓦房,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屋,似乎瓦片陪着我一起长大。 三间瓦屋在我的村庄,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有。像这种乡间的瓦,最平凡不过了。小时候,我和小 伙伴一起找来具有凹槽的简瓦造“小船”,用一根棍子卡在简瓦里,再用绳子绑住棍子做牵引,简瓦前后 没有做任何封闭就直接放在小池塘里,以为会浮起来,谁知道一放进池塘就立马沉了下去,后来只能拖着 它在水里划来划去。现在想想,玩着不会浮水的“小船”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 后来,父母做起小生意,我们家从农村搬到圩镇上居住,搬离了老屋,住上了洋楼。在城镇,抬头便 是洋楼,基本很少看到瓦屋。从此,老屋开始变得空荡荡的,像被遗弃的孺妇,孤零零地待在村庄里。那 年除夕,我们又回到老屋,只见小院里杂草丛生,长势逼人,最高的杂草已高过父亲的身高。当父亲和弟 弟纷纷挥起锄头锄杂草时,我看到劳作时父亲的背,只是这次父亲的背已没有当年魁梧了。而瓦屋屋檐下 悬挂着破瓦,瓦片在大门前也洒落一地,或长满青苔,或堆积厚厚的一层污垢,我忽然警醒,这是岁月的 涤荡,是印痕,是沧桑,是衰老。 许多年后,我看过城市古典园林的绿瓦,看过乡村古屋的灰瓦,看过首都巍巍故宫的琉璃瓦,它们或 风情万种,或残缺不堪,或庄严气派,从泥土的根脉里来,到绚丽的色彩里去。我读过唐朝诗人李商隐“一 春梦雨常飘瓦”关于瓦如梦似幻的描绘,但是,我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红土煅烧而 成的瓦。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走在乡镇的路上,路旁有几个满头大汗的农夫在盖房,两个人在搬运着瓦片。 我心想,现在乡镇建房不都是建洋楼了吗,怎么还有用到瓦的地方?”走近一问原来是建猪舍,此刻,我又 想起当年母亲向父亲传递瓦片的情景。 其实,在瓦的世界里,它似乎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一片瓦都会遮风挡雨,就像父亲母亲的背。 (选自 2019 年 3 月《散文选刊》,有删节) 6.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开头运用“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的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补瓦动作的娴熟。 B. 文章写到父亲上屋顶补瓦时多次对母亲大发雷霆,说明父亲脾气暴躁,暗含了作者对父亲的不满。 C. 文章写到父亲频繁补瓦,既暗示了当时生活的贫困艰辛,又表现了父亲对家庭的付出。 D. 文章以补瓦切入,从过去的贫穷写到现在生活的美好,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有对当今生活的感触。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补瓦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补瓦后 屋顶的形态。 B. 引用李商隐的“一春梦雨常飘瓦”诗句,增添了文化气息,有利于下文表达作者对家乡瓦的感情。 C. 以前我家用瓦来遮风挡雨,现在农夫用瓦建猪舍,前后对比是为了说明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 D. 文中多次描写自然环境,例如“天气转凉”“凛例的冬天”“风吹得更猛了”等,烘托了父亲形象。 8. 请结合全文,理解题目“与瓦共舞”的丰富意蕴。 9. 本文已被《影像中国》“中国乡村”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 【答案】6. B 7. C 8. ①体现了父母对家庭和儿女的庇护,也表现出父亲的责任担当。②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有快 乐也有辛酸。③“瓦”原来用作盖瓦房,现在用作建猪舍,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9. ①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由贫困年代住瓦房需要时常补瓦,到现在住洋房,展现了中国乡村的发展。该 主题与栏目要求十分契合。②构思巧妙。全文以“瓦”为线索,由贫困年代的瓦、童年回忆中的瓦,再写 到其他地方见过的各种瓦,最后写到瓦的意义,结构严谨。③意蕴丰富。瓦片象征着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父 母,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瓦片承载着作者对家乡生活的记忆,既有当时生活的艰辛也有儿时生 活的乐趣。④语言平实又不乏生动。在叙述中散发着中国乡村百姓生活的气息。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 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 如本题“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 查“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 项,“暗含了作者对父亲的不满”错误。乡村生活条件艰苦,父亲不得不多次在屋顶补瓦,有时天气恶 劣,父亲虽然脾气暴躁却依然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所以,没有对父亲的不满。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 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 如本题“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 查“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 项,“前后对比是为了说明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错误。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没错, 但这不是今昔用途对比的目的,而是为了表现时代的变迁。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句子或者词语含义, 指的是既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 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 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 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从表层看,“与瓦共舞”首先是指父母在雨天修补屋顶,其次是作者和小伙伴们用瓦造“小船”。从深层 上看,“每次台风,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忘记父亲补瓦片的姿势,也忘不了父亲在屋顶朝母亲发脾 气的画面。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间瓦房,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屋,似乎瓦片陪着我一起长大”“小 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找来具有凹槽的简瓦造‘小船’”“我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 红土煅烧而成的瓦主要是指家乡的红瓦,寄托我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这些“与瓦共舞”的场面有作者童 年的回忆,有儿时造‘小船’的快乐,也有父母雨天修补屋顶的辛酸。 文末作者写到“我发现父亲母亲的背就像老屋的瓦片,遮挡的是风雨,留给我的却是温暖”,写瓦“像父 母的背”,体现了父母守护儿女的爱与责任。 “现在乡镇建房不都是建洋楼了吗,怎么还有用到瓦的地方?走近一问原来是建猪舍”,通过瓦的用途的 变化,表现出了时代的变迁。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与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做此类题,审清题干要求, 如本题“本文已被《影像中国》‘中国乡村’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 题干“选用本文的理由”实际上是赏析文章的精妙之处,结合散文的内容、特点,可以从散文的结构安排, 选材特点和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 从散文的内容选择来说,“中国乡村”栏目能够选择这篇文章,说明其能体现中国的特征。这篇散文中 “瓦”的用途的变化过程就是国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小见大,极具典型意义,与栏目要求相符; 从人物身上体现的精神来说,文中的父母雨天修补屋顶,为孩子遮风避雨,也体现了中国家庭的温暖和关 怀,也体现了孩子对父母的感恩; 从散文构思来说,全篇文章以“瓦”作为线索,从小时候父母父母修补屋顶,与小伙伴用瓦造“小船”, 到住进杨楼,对比瓦片的用途等,结构严谨,同时也给读者以亲近感; 从散文语言来说,“在瓦的世界里,它似乎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一片瓦都会遮风挡雨,就像父亲母亲的 背”,作者把瓦赋予了象征意义,形象生动,也用瓦来生动地表现时代变化,如“瓦屋屋檐下悬挂着破瓦, 瓦片在大门前也洒落一地,或长满青苔,或堆积厚厚的一层污垢,我忽然警醒,这是岁月的涤荡,是印痕, 是沧桑,是衰老”。另外,对于父母修补屋顶的文字又非常的平实朴素,如“父亲只穿着裤衩,光着肩膀, 先是爬上铁大门上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父亲站在门檐,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瓦片、瓦刀、绳子和已经搅拌 均匀的水泥浆桶”。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 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 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 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 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选项的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 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完成各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 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 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 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 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 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 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 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 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邀之。渊明 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 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 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 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 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对曰/潜也/何敢望 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B.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对曰/潜也何敢 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C.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对曰/潜也/何敢 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D.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对曰/潜也何敢望 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11.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 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增强。文中指州里掌管文书的小官。 B. 解绶:绶,本义是指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的丝带。丝带的颜色常用以标志不同的身份与等级。解绶, 是解下绶印,辞去官职的意思。 C. 征辟: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征是指皇帝下诏聘召,有时也称为特诏或特征。这是一种自下而上选 任官吏的制度,在汉代地位仅次于察举制。 D. 葛巾:葛,是一种植物,纤维可以织成“葛布”。古代男子 18 岁称“弱冠”,要戴帽子了,还要举行 “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平时成年男子不必戴帽子,于是就用葛布做成头巾,包住头发,称作葛巾。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 B. 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他 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C. 陶渊明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繁琐,任职不久就卸职回家。此后, 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D. 陶渊明清高不群。他拒绝了檀道济让他出来做官的建议,还把檀道济的馈赠全都扔掉了。后来,更不愿 意为五斗米为乡里小儿折腰。 13.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14. 文中称陶渊明“真率”,具体体现在哪? 【答案】10. D 11. B 12. C 13. (1)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做砍柴打水(采薪汲水)之事。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好 好地对待)他。 (2)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心于勤劳清苦的生活,和陶渊明志趣相投。 14. ①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部送到酒家,留作取酒之用。 ②他虽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当喝酒喝到酣畅处,都要弹拨一番寄托自己的心思。 ③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④江州刺史王弘邀陶渊明一同饮酒。陶渊明却和朋友先饮,王弘到了也不起身。 ⑤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 你可以走了。” ⑥在菊花丛中闲坐,采了一手菊花,王弘送酒来喝醉了才回。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天下”做“无道”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 AC;“志”做“不及”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 除选项 B。 故选 D。 句子翻译: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 么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 肉,都被他扔掉了。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重要性增强”错误。隋唐以后主簿重要性减少,魏晋时主簿权势最盛。如司马懿曾为曹操的主簿。 C.“这是一种自下而上选任官吏的制度”错误。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制度。 D.“古代男子 18 岁称‘弱冠’”错误。古代男子 20 岁成年,行冠礼。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说法不当。由原文“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可 知,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由此可知, 原文是“亲老家贫”,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而不是“因亲人去世”。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 (1)遣:派给。薪水:名词用作动词,砍柴打水。遇:对待。 (2)亦:也。勤苦:形容词用作名词,勤劳清苦的生活。同志:志趣相投。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原文“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可知,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 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来就能喝酒。由此可知,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部送到 酒家,留作取酒之用。 由原文“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可知,他虽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 张无弦琴,每当喝酒喝到酣畅处,都要弹拨一番寄托自己的心思。 由原文“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可知,郡将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 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由此可知,用头上的葛巾筛酒, 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由原文“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邀之。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可知,江州刺史王弘 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动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田地间 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 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起身。由此可知,江州刺史王弘邀陶渊明一同饮酒。陶渊明却和朋友先饮,王弘 到了也不起身。 由原文“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可知,来 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 以走了。” 由原文“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可知,曾经 在九月九日那天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 喝,喝醉才回去。由此可知,在菊花丛中闲坐,采了一手菊花,王弘送酒来喝醉了才回。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 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 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 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 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 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 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 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陶渊明 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 《五柳先生传》自比,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忍受不了 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前去任职。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 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 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 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当县令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 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 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 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 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 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弯腰,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当天就解 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没有前去任职。 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动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 席,在半路田地间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 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起身。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 后来到治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 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来就 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那天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 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 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 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 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 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自从宋高祖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也不愿意做官。元嘉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 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世号叫做“靖节先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和慎詹事述上元宵会之欢寄诸同舍之什 杨亿 休沭欣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 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 月上珠帘侵座白,霜飞碧瓦透衣寒。 铜壶漏彻东方曙,归骑纷纷未尽欢。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的题目明确点出了写作这首诗的情境和原由,以及唱和酬赠的对象。 B. 在蜡烛上刻度数,烧烛以计时,诗中用“刻烛”来表现众人诗才之敏捷。 C. “侵”和“透”两字含蓄地描绘了夜已渐深、曲终人散后诗人的清冷心境。 D. “铜壶漏彻东方曙”与唐代诗人罗隐的诗句“铜壶漏报天将晓”意思相同。 16. 本诗是如何表现“欢”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首联叙述元宵佳节,休假饮宴的背景,“欣” 字体现了参加夜宴之前的欢乐心情; ②颔联正面描绘了饮酒歌舞、吟诗作赋的欢乐场景; ③最后两联描述宴会一直延续至天明,人们虽离去,但意犹未尽,侧面表现了聚会之欢。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诗人的清冷心境”错误,与诗意不符。“侵”和“透”都含蓄的描绘了夜深天冷,人们畅饮通宵的场 景,并没有表现曲终人散的清冷心境。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联“休沭欣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写放假碰上了元宵节,宴会持续了很久,叙述元宵佳节,休假 饮宴的背景,“欣”是“高兴”的意思, 表达了参加夜宴之前的愉快心情。 颔联“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写了人们不停地跳舞,很多人都已经醉了,众人才思敏捷吟诗 到黑夜将尽,正面描绘了饮酒歌舞、吟诗作赋的欢乐场景; 最后两联“铜壶漏彻东方曙,归骑纷纷未尽欢”写天都快亮了,回来的人都没有玩的尽兴,描述宴会一直 延续至天明,人们虽离去,但意犹未尽,侧面表现了聚会之欢。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因为参与王叔文改革而被贬永州,内心极为悲凉凄苦。在《小石潭记》里,他发现小石潭如此 美景却无人欣赏后,便用“______,_____”之语高度概括了这里的气氛,并以此暗示出自己的心境。 (2)在《诗经·氓》里,面对男子的无理取闹,善良天真的女主人公只能委屈地解释推迟婚期的原因是 “________”,最后还无奈地答应“______”,却丝毫没有怀疑过男子的品性,这就为后来的悲剧命运埋 下了伏笔。 (3)南宋王朝百般拖延恢复中原的抗金事业,辛弃疾忧心如焚,他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 “______,______”,写沦陷区的老百姓迎神赛会,歌舞作乐,渐渐忘记了“烽火扬州路”的惨痛历史。 【答案】 (1). 凄神寒骨 (2). 悄怆幽邃 (3). 子无良媒 (4). 秋以为期 (5). 佛狸祠下 (6). 一片神鸦社鼓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怆”“幽邃”“媒”“佛狸”“社”。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 (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而不叫“风景”?因为“山水”是人格化的图像, 其重点是借用自然的形态,表达自己的理想和精神境界。( ),这里的传神可以有三个层次:一是画家描 绘出所画对象的精神;二是画家通过描绘对象体现出自己的精神;三是画家通过描绘的对象及运用笔墨揭 露普遍的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所以,在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标准中,形似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通 过造型元素的组合来表达画家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理想。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写道,“丹青不起 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就是赞扬画家曹霸的绘画充分表现其内在的精神气质。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绘画的精髓在于传神而不在于形似 B. 中国绘画的精髓不在于形似而在于传神 C. 中国绘画的精髓不只在于形似,而更在于传神 D. 中国绘画的精髓更在于传神,而不只在于形似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C.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D.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8. B 19. A 20. 示例 1:三是画家通过描绘的对象及运用的笔墨表达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 示例 2:三是画家通过描绘对象及运用笔墨表达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空后“这里的传神可以有三个层次”可知这里重点强调“传神”,把“传神”放在“形似”的后边, 与后文衔接更紧密,所以排除 A、D 两项; 空前没有谈到“形似”的内容,所以关联词“不只……而更……”使用不当,排除 C 项。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丹青不起老将至”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丹青”代指绘画。 A.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风比喻为“剪刀”,“裁”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B.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黄”代“狼狗”,“苍”代“老鹰”。 C.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吴钩”代武器。 D. 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帆”代船。 故选 A。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段中画横线句子有三处错误:“描绘的对象”和“运用笔墨”是并列关系,结构应该一致,所以应该改 成“描绘的对象及运用的笔墨”或“描绘对象及运用笔墨”;“揭露”与“笔墨”搭配不当,把“揭露” 改为“表达”;“普遍的人们的”多项定语顺序不当,应改为“人们普遍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至今认为,人类疾病的肇事者,是一群有组织的、现代化的“魔鬼”。而在这敌阵中,最显眼的、 坐中军大帐的便是细菌。我们断定,它们干起坏事来该是饶有兴趣的,它们到我们身上逐利,它们数目太 多,疾病看来是不可避免的。假如我们成功地剿灭了一种疾病,总会有 ① ,等着取代它的 位置。 这些都是具有社会规模的妄想狂的幻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也从来都 只是那个庞大的细菌王国相对漠不关心的对象。实话说,细菌致病是这样罕见,虽然地球上 ② ,致病菌的种类相对来说是这样少,这件事有着捉摸不定的一面。疾病的发生,通常是 ③ ,是共生双方中的一方越过了边境线,是生物界里边界协定的误解。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使用拟人修辞。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① ② ③ 22. 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 15 个字。 【答案】21. (示例)①一种新的疾病伺伏在一旁②细菌家族人口是这样众多③为共生而进行的谈判无结果 造成的 22. (示例)①人们认为疾病的肇事者主要是细菌(或:人们对细菌的错误认识)。②实际上,细菌致病是 很少的。 【解析】 【分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补写语句的能力。 作答本题时,不但要使语段内容连贯、准确、简洁,同时必须使用“拟人”的修辞。 第一空,依据“疾病看来是不可避免的”,后文“等着取代它的位置”可知,这里是说我们成功地剿灭了 一种疾病后,便会出现新的疾病。所以这里可填:一种新的疾病伺伏在一旁。“伺伏在一旁”体现拟人修 辞。 第二空,依据前文“那个庞大的细菌王国”,后文“致病菌的种类相对来说是这样少”可知,这里是说地 球上细菌多。所以可填:细菌家族人口是这样众多。“家族”“人口”体现拟人修辞。 第三空,依据后文“是共生双方中的一方越过了边境线,是生物界里边界协定的误解”可知,这里将致病 菌与非致病菌说成了共生双方,“越过了边境线”“协定的误解”则说明疾病的发生是因为致病菌与非致 病菌不能和谐共生的结果。所以可填:为共生而进行的谈判无结果造成的。“进行谈判”体现拟人手法。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 第一段介绍人们对细菌的错误认识,共有三句话,其中第一句是中心句,可概括为:人们认为疾病的肇事 者主要是细菌。第二、三句是对错误认识是详细展开。所以第一段可概括为:人们认为疾病的肇事者主要 是细菌。 第二段是介绍真相。其中第一、二句是对人们认识的否定,第三句是真相内容,可概括为:实际上,细菌 致病是很少的。第四句是对“疾病发生”原因的解释,也是对“细菌致病是很少的”的阐释。所以第二段 可概括为:实际上,细菌致病是很少的。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新华社发布了一条短视频《你的样子》,解说词直击心灵:你是谁,从冬天来到春天,从黑夜走 到黎明;你有清澈的眼神,你有决绝的背影,逆风飞翔;你有坚毅的脚步……你是谁,我看不清你的脸, 但我记住了你的样子。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高三的你即将毕业,奔赴另一段梦寐以求的精彩旅程。回首过去,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 期待着从这里走出去。一路走来,你是否变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6 月 6 日下午,学校举办“扬帆起航,砥砺前行”的高考送别活动,为你们加油打气,预祝成功。作为 即将毕业的学子,请你综合上述材料,写一封信留赠母校老师或学弟学妹,让他们感知你的风采,记住你 的样子。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致学弟学妹的一封信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 带着兴奋,带着凝重,我思索着人生的价值;当第一片树叶飘落时,我迎来了高中的第三个年华。这 时每个同学都在奋笔疾书,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都在努力拼搏,力求在高中三年的最后为自己画上一个 完美的句号。在校园里的各地都还有我拼搏的身影呢! 拼搏地点——教室。走到教室门口,居然连一点声音都没有,“莫非他们都没来呢?哈哈,太好了, 看我怎样好好学习。”一推开门,我惊呆了,居然都在写作业。我立马坐回座位,也加入他们奋笔疾书的 行列。抬头一看,黑板上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高考倒计时 X 天”,每一个同学心中始终有一个追寻着的 梦想,为了这一梦想,我在努力拼搏,无论结果如何都依然美丽。 拼搏地点——操场。来到操场上,许许多多的同学们都在跑步。“哎,等等我,我和你们一起吧…… 呼,怎么办,我跑不动了,再坚持一圈吧,我先跑了。” “XX 同学,你快点,就剩下你了,麻利点。”我此时什么感觉都没有,只剩下疲惫,双腿就像灌满了 铅一样,但是我依然没有停下来的念头,因为我知道坚持就是胜利。满山火红的枫叶,正是我们蓬勃的生 命力。天黑,天明,放学,上学,日子一天天流过,拼搏一日日在坚持,生命的价值慢慢呈现。 拼搏地点——宿舍。“今天晚上写几份卷?”“都拿上吧,尽量多写几份。”“嗯,快点了,又浪费 了一分钟,赶快回宿舍。”楼管阿姨一查完宿舍,我们就开始埋头学习了,“几点了?”“好像十一点多 了。” “要不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呢。” “哎,我们再写一份卷就睡觉了。” “对了,你帮我们冲杯咖啡吧。” “我的天,这都已经第五杯了。”当我埋头奋笔疾书的时候,心头涌上一种感觉,满足。我坚信在不 久的将来,我会用最美的姿态站在众人之间。 青青草地有我留下的拼搏的身影,怒放的花朵是我种下的火红的希望,飞扬的锦旗是我挂着泪水的笑 涡。我等待,等待下一个绯红的黎明,花在笑,雨在唱,我正一步一个脚印拼搏在成长的路上。 我们做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学子,应珍惜韶华、敏于求知,方能练就过硬本领;大胆创新、积极探索, 方能谱写人生篇章。我们不仅要努力学好文化理论知识,更要将文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为社会做一些 实实在在的事情。 最后,希望各位学弟学妹们,都能好好把握这高中段弥足珍贵光阴,充实自己,锻炼自己,让我们一 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学姐/哥:XXX X 年 X 月 X 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审材料:两段文字,各有侧重。首段不仅引出“你的样子”话题,还对“样子”的内涵做了界定, 它是面对艰难困苦、挫折磨难而磨炼出来的执着、坚毅、果决等精神,是奋斗者、奉献者、追求者的闪光 所在,是春天、黎明所在。“看不清你的脸”恰恰是对无数平凡而伟大者的最好注释。“你的样子,就是 中国的样子”,意在告诉人们必须要把自己与国家、民族联系起来。我们是青年,是崭新的一代,我们要 有担当,那沉甸甸的家国责任会时刻提醒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指引着我们。担当是对国家的回报,从 古至今,无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还是受光于庭户见一堂, 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魏源,他们都怀有一颗赤诚心,为他人,社会乃至国家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当今 时代,信息传播迅猛,知识更新速度飞快,机会稍纵即逝,青年一代更应该有自强不息、只争朝夕、坚持 不懈的奋斗精神,面对困难和问题要有岿然不动的定力、破釜沉舟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和有志 者事竟成的努力。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走好“新长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博大胸襟 和“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昂扬斗志,涵养初心、把握时机,撸起袖子加油干,这就是我的样子,因为我的 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第二段,追溯高三经历,一进一出,必然有所变化,也必然有所未变;而关于“样子”的理解,在这里与 青年学子有了内在的必然联系。“你是否变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意在前后对比,目的在于引导学生 思考:为何而来,又为何而去?是知识的丰富,是能力的提高,是人格的完善,是素养的提升,抑或是成 熟、睿智、胸怀、担当等等?可以在这里找到附着点。需要提醒的是,写给老师的信,与写给学弟学妹的 信,要有所区别,一个侧重追述感恩,一个侧重引导激励。 审任务:第三段,重在场景设置,营造氛围,确定身份和对象,而“风采”二字,意在引导学生更好地挖 掘积极含义,定下写作的基调和方向。需要提醒的是,写给老师的信,与写给学弟学妹的信,要有所区别, 一个侧重追述感恩;一个侧重引导激励,引导激励学弟学妹去战胜困难,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立意】1.你的样子,是我学习的榜样; 2.青年有担当,山河当无恙; 3.追逐梦想,共铸辉煌; 4.完善自我,青春闪光。 【素材】1. 伟大的时代,让青春的世界海阔天空。“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梁启 超先生百年前对青年的寄语辉映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快速发展、深刻变革的广袤土地,为青年实现梦想、 人生出彩搭建起宽广的舞台;层峦叠嶂、水流湍急的“历史三峡”,呼唤敢为人先的少年英雄勇立潮头、 担当重任。一如 30 多年前激情燃烧的改革岁月,“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历史大潮赋予青年发展的无限 可能,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政策导向与社会氛围为亿万青春提供了释放潜能、体现价值的难得机遇。让 青春的激情在国家建设中迸发,个人的才能在公平环境中释放,梦想的种子在社会呵护下发芽,无数朝气 蓬勃的生命浪花汇聚在一起,必将汇成前进的洪流,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荣,助推中华民族在圆梦 路上不断抵达新的高度。 2. 脚踏实地为担当。无论哪个时代,年轻人都曾有着最朴素、最纯真的希冀,都渴望在时代的大潮头中流 击水。只要我们对未来怀揣梦想,脚步就不会被风雨所阻碍。台湾十大人物杰出青年谢坤山,虽身残但志 坚,在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他让自己的灵魂在画布上铺展;出生穷苦的青年林怀保,面对现 实贫穷冷酷却依然奋发图强,担当起生活与学习的重任,最终考取硕士学位,为自己与家人改变了生活条 件;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刘伟,用双脚担当,弹奏出美妙的乐章。 3.“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当我 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 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 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 见证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 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