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中国建筑的特征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
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②从古至今,大团圆的故事结局一直是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
③受强冷空气影响,东北地区气温大幅度下降,滴水成冰,人们坐在火炕上,仍然感觉席不暇暖,
冰凉透骨。
④国内儿童感冒药品牌多而杂,但主要成分都大同小异。
⑤都市中,高楼鳞次栉比,车辆川流不息,在环境方面,当然比不上乡村。
⑥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古典建筑的熟悉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每一梁每一柱的作用他都了然于心。
A.②③④ B.①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清华大学是梁思成一生钟情的地方,他在这里学习生活了约八年多。美丽的校园留下了他成长的
足迹。
B.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使各地民居也
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C.按照上级部署,我市相关管理部门将对涉及疫情防控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从生产、经营到使用
的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
D.黄振胜先生认为,中国股市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解决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信息
不对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5 题。
纪录片《冰峰 168 小时》是根据 1988 年出版的乔·辛普森的同名回忆录改编的。它艺术地再
现了两名英国登山者在严寒冰峰的极限条件下与死神抗争,用坚毅走出了绝境,演绎了
_____________的生命体验。
乔·辛普森在登顶返回时,不慎跌下陡坡,摔断了右腿。下面是万丈深渊,向上却无法攀爬。
他的同伴西蒙用救生绳紧紧拉住他,在暴风雪中随他一起下滑。不幸的是乔又滑落进了一个狭窄的
冰缝中,动弹不得,悬崖上的西蒙则悬在他的头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维系两人生命的绳子已
不堪重负,严寒几乎把两人冻僵,两人随时都有跌下山谷的危险。_________的西蒙只好绝望地割
断绳索,自己攀上陡壁,回到了营地。几天后,他看到拖着伤腿回来的乔……苏格兰登山协会的所
有人__________地指责西蒙割断绳索的行为,西蒙________,陷入了自责与被指责的痛苦境地。但
乔始终在公开场合替自己的搭档辩解:“他当时割断绳索是唯一的选择,否则我们两个都有冻死在
山上的可能,换了我也会这样做。”
这是一部关于拯救与救赎的电影。人通常决定不了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决定自己( )。
乔·辛普森就是这样。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艺术地再现了两名英国登山者在极限条件下,在严寒冰峰中与死神抗争,用坚毅走出了死亡
绝境。
B.它艺术地再现了两名英国登山者的故事,在严寒冰峰的极限条件下,与死神抗争,用坚毅走出
绝境。
C.它艺术地再现了两名英国登山者的故事,在严寒冰峰的极限条件下与死神抗争,用坚毅走出绝
境的经历。
D.它艺术地再现了两名英国登山者在冰峰严寒的极限条件下与死神抗争,用坚毅走出了绝境的故
事。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惊心动魄 万般无奈 异口同声 百口莫辩
B.惊心动魄 万念俱灭 异口同声 理屈词穷
C.荡气回肠 万般无奈 千夫所指 理屈词穷
D.荡气回肠 万念俱灭 千夫所指 百口莫辩
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生命的强度,心灵的温度 B.生命的宽度,心灵的硬度
C.生命的强度,心灵的硬度 D.生命的宽度,心灵的温度
6.从下面一段文字中提取关键信息,给“5G”下定义,不超过 50 个字。
5G 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也是 4G 的延伸。据悉,手机在利用该技术后的无线下载速
度可以达到每秒 3.6G,甚至更快,使用该技术下载一部高画质的电影只需要 10 秒钟。按欧盟此前
的计划,5G 将于 2020 年推出成熟的标准。对于这一时间,业界多数企业持相同的看法。5G 网络
的理论下载速度为每秒 10G,是当前 4G 网络速度的 100 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是某地楹联协会创作的有关“改革开放 40 周年”的两副对联的上联或下联,请写出相对应
的上联或下联。
(1)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九万里开放著新篇章
(2)上联:革故鼎新,令江山焕彩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以下是某厂家附在产品包装袋里的“回函卡”中的一段文字,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
改正。
亲爱的顾客,谢谢您的光临。本厂产品刚刚面市,为了给顾客一个交代,请您对本厂产品提出
宝贵意见,并务必寄回本厂。我们将惠赠薄礼,请海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 个字。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
工具,①_______________。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②___________________,元曲的
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二王、颜柳等人书法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
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书写”,③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书写潦草,没有章
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彰显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10.下面是参与某公司网上活动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
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55 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下面一段文字,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填写恰当的词语。(每空不超过 5 个字)
设计理想住宅,应从科技服务于人类的观念出发,以人类的健康幸福与文明发展为核心。按照
上述理念进行设计,住宅区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林、溪流、湿地形成有机整体,为人们提供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良好的生态环境;采用高科技的毛细管冷暖传递系统调节室内空气,为人们提
供恒温、恒湿、“恒氧”的舒适生活空间;采用雨水收集和生活用水净化处理系统以实现水资源的
高效利用,高效采集太阳能以满足家庭用电需求,为人们提供最佳的节能生活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写作
请描述某位老师的办公室,表现其“安静”,或“热闹”的特点。要求:语言简洁连贯,表述准确,
200 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建筑制定了自己特有的“文法”
梁思成
一个民族的建筑,如同语言一样,有它自己的特殊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即“文法”。中国
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
“梁架”。在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那就是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
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发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的木块“斗”和
臂形的短木“拱”,将上面梁枋托住,使它们重量一层层递减地集中到柱头上来。这个梁柱间过渡
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就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椽、檩、
楹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语汇”了。
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做“斗拱”。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它不
惟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可以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
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
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全座建筑物中
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宋时且把每一
构材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榫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
法”的规矩。
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作“石作做法”“小
木作做法”“彩画作做法”和“瓦作做法”等。
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但
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椽”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
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的,都是内中木构所使然。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
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部分而略加处
理,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垂脊、脊兽等。
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敢于使用各种颜色
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即所谓“青绿
点金”。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这样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
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
至于建筑物同建筑物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院落
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等,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
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
连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
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数千年来,
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
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
(有删改)
1.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全座建筑物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是根据它们相对于拱的宽度,按倍数或分数计算出来
的。
B.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直接压在立柱上所产生的剪力,以消除梁折断的危机。
C.斗拱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既可以用来承托梁枋和出檐,也可以用来装饰美化建筑物。
D.檐下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更加强烈。
2.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的屋顶属于“瓦作做法”,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是结构上的必需部分,但对
其略加处理,便能使它们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垂脊、脊兽等。
B.盖顶的瓦,有一些具有双重功能,既能在结构上发挥作用,也能成为美化屋顶的饰物,如瓦脊、
脊吻、垂脊、脊兽等。
C.梁枋上妍丽繁复的彩绘,主要使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为点缀,这就是所谓的“青
绿点金”。
D.如果说“彩画作做法”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文法”,那么木柱和门窗上的纯色的朱红或黑
色的漆料,就应该是它的“语汇”。
3.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无论是官署、寺院还是住宅、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及附属建筑物按一定的布
局规则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
B.把阳光、花木等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适应了居住者的自然要求,既增加了建筑的功能,也使
建筑更加活泼。
C.数千年来,遍及中国的造型各异的建筑,从富丽堂皇的宫廷到简陋朴素的民居,无一不是同一
结构的院落。
D.院落组织有主有次,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在空间处理上非凡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天人之学是贯穿中华文化数千年发展史的主线之一。在很长时间里,一提到天人关系,人们就
会想起“天人合一”,认为它是最恰当的表述。这个看法值得商榷。“天人合一”出自西汉时期董仲
舒的著作《春秋繁露》:“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按其思想体系,这种提法其实是“天人感应”论
的一种表述,认为天、人之间存在一种神秘的联系,天主宰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这明显带
有天命决定论的色彩。
我国古代思想家对“天”的认识,大概始于夏、商时期。从西周时起,“天”的概念有两种不
同的含义:一种是天命、天神,一种是自然界的天体。以《周易》的经文为例,其中有些对“天”
的理解是指自然界的天体、天象,但多数是关于天命、天神的记载。至于西周时的重要政治文献《尚
书》,其中“天命”一词比比皆是。这种状况到春秋时期才发生变化,出现了重人事而轻天道的观
点。
思想上的这种变化,首先见于兵家著作。齐国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中首次提出天时、地
利、人和的理念。他说的“天时”指阴阳、寒暑、四时等自然现象;“地利”指路途远近、面积大
小、形势险易、环境利弊等方面;“人和”指得民心、得民力、上下同心同德。《孙子兵法》认为,
军事家运用好这三个方面,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国中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认为,天时、地利与
人和这三者缺一不可,而人和最为重要。我国古代重人事轻天道的理论来自战争实践,同时又能提
升到理论的高度予以总结,因此不是思想家们空想的产物。
孟子之后的大儒荀子提出的天人之学则认为,在天人合一之前先要有天人相分,这和天命决定
论大异其趣,将古代的天人之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荀子本着孔子的思路,寻求“和”而否定“同”。
“和”是多样性的统一,建立在事物相互区别的基础上;而“同”是排除矛盾的一致,是没有生命
力的单一。荀子探讨天人之学的名篇《天论》,把这个道理阐发得深刻而清晰。他认为人在自然面
前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他又说,“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如果看不到人的作用,只是祈求
天的恩赐,就和天人关系的真实情况相背离。基于上述分析,荀子认为:“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
至人矣。”意思是说,只有深刻认识了天人之分的内涵,才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强调人的地位与作用,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色。中华文化以人为核心进行探索,才产生了天
人之学、变易之学、为人之学、会通之学,构建了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在这方面,荀子关于天人
既相分又相合的理论,在中华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东汉的王充、唐代的刘禹锡和柳宗元
等都在这个重大课题土做出了贡献。历史上的宋、元、明、清时期,由于本土和外域文化的交流交
锋交融,产生了新的思想课题,但天人之学在此期间并没有失去它的光泽,只是变换了形式。
(摘编自张岂之《从天人之学看中华文化特色》)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对“天”的认知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到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B.我国古代“重人事轻天道”理论来自战争实践,不是思想家们空想的产物。
C.与天命决定论大异其趣的是天人相分的观点,这使荀子攀上了当时学术的巅峰。
D.源远流长的天人之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对人们认为“天人合一”是天人关系最恰当的表述的质疑开篇,有其针对性。
B.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以突出天人之学在构建中华文化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C.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列举了古人有关天人之学的观点,通过辩证分析使论证层层深入。
D.文章站在中华文化发展史的高度,阐释了天人之学在古代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天主宰人还是人定胜天,历来被思想家热议,业已成为中华文化赓续的两条路径。
B.如果没有兵家对“天”的概念的再认识,就不可能改变前代有关“天命”的思想。
C.荀子本着孔子的思路,寻求“和”而否定“同”,并在《天论》中对天人之分的内涵进行了深刻
而清晰的阐发。
D.天人之学的理论要发展,就必须坚守传统的立场,保持与外来文化交流的态度。
8.中国建筑的特征
基础过关练
1.B ①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不合语境。②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使用正确。③席不
暇暖: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形容很忙。不合语境。④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
使用正确。⑤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多形容房屋等密集。使用正确。⑥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不合语境。
2.C A.语意重复,删去“约”或“多”。B.主语残缺,去掉“由于”或“使”。D.成分赘余,
去掉“解决”。
3.D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成分残缺,应在“绝境”加上“的故事”;语序不当,“严寒冰峰”应
改为“冰峰严寒”。综合分析,D 项修改最恰当。
4.A ①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根据
后文“生命体验”可知,应选用“惊心动魄”。②万般无奈:没有一点儿办法。万念俱灰:一切想
法、打算都破灭了,形容失意或受到沉重打击后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根据语境可知,应选用“万
般无奈”。③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千夫所指:为众人所指责。根据后文的“指责”
可知,应选用“异口同声”。④百口莫辩:形容事情无法说清楚(多用于受冤屈、被怀疑等情况)。
理屈词穷:理由已被驳倒,无话可说。根据语境可知,应选用“百口莫辩”。故选 A。
5.A 根据前文中的“与死神抗争”“用坚毅走出了绝境”以及“乔始终在公开场合替自己的搭挡辩
解……”等内容可知,应填“生命的强度,心灵的温度”。
6.答案 5G 是继 4G 之后能使网速百倍增长并将于 2020 年由欧盟推出成熟标准的第五代移动通信
技术的简称。
解析 下定义可采用“……是……”的句式,概括信息时要力求完整,不要丢掉限制性的内容。
7.答案(示例)(1)四十年改革别旧思想
(2)富民强国,让梦想成真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和“改革开放 40 周年”相关。
8.答案 ①“您的光临”改为“您使用本产品”。②“给顾客一个交代”改为“更好地服务顾客”。
③“务必”改为“敬请”或“麻烦您”。④“惠赠”改为“回赠”。⑤“请海涵”改为“以示感谢”。
解析 ①“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文段是某厂家附在产品包装袋里的“回函卡”中的内容,
“您的光临”表达不当,应改为“您使用本产品”。②“给顾客一个交代”容易让人理解为其产品
出现了问题,厂商要把自己的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表达不当,应改为“更好地服务顾客”。③“务
必”指必须,一定要,用在此处语气过于生硬,应改为“敬请”或“麻烦您”。④“惠赠”,敬辞,
指对方赠予(财物),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回赠”。⑤“海涵”,敬辞,大度包容(用于请人原
谅时)。“请海涵”不符合语境,应改为“以示感谢”。
9.答案 ①而且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巨大载体 ②宋词的婉转清雅 ③传统方块字面临严重的发展
危机
解析 ①处,根据前文“不仅是……记录工具”可知,此处的句式应为“而且是……”;再联系后
文中“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等内容可推知,此处应填写“而且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巨大
载体”。②处,根据前文“唐诗的激情洋溢”和后文“元曲的灵动俏丽”可知,应填写宋词的特点。
③处,联系前后文可推知,此处应是说传统方块字面临发展的危机。
10.答案 首先登录企业注册页面,然后填写报名信息。如果注册不成功,需要重新填写报名信息。
如果注册成功,即可登录参加活动。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仔细阅读流程图,然后根据图中箭头的指示方向,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即可,
注意字数限制。
11.答案 ①以人为本 ②生态和谐 ③空间舒适 ④生活节能
解析 解答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文段中的信息进行筛选,选出主要信息,剔除次要信息。所给材
料是总分结构的说明性语段,考生需要先整体感知材料,把握说明的中心和特点,筛选出被说明的
事物及其特征,然后用符合字数要求的最精确的语言填空。①处,可根据语段第一句,压缩为“以
人为本”;②处,可根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压缩为“生态和谐”;③处,可根据
“采用高科技……提供……舒适生活空间”,压缩为“空间舒适”;④处,可根据“采用雨水收集……
提供最佳的节能生活方式”,压缩为“生活节能”。
微写作
【例文】
办公室里很静,但我们的耳朵已经习惯。正值上课时间,老师正在埋头书写,唯有均匀的呼吸
声装点着宁静的空间。办公室的装饰并不足以反映主人的情趣与个性,但静谧的气氛却使整间屋子
显得格外素雅。朴素的橱柜散发着庄严的气场;墙上的贴画,在静心人眼中,分外雅致。窗边的旧
书桌上,一杯热茶散发出缕缕清香,氤氲的热气在阳光下袅娜地飘着,将我的视线引向一张照片。
那里学生与老师的笑颜定格成永恒的记忆。这珍存起的美好,或许将在多年后,被人重新想起。
阅读提升练
1.D 曲解文意,原文是“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
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说的是“建筑物直接受光面”与“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的
共同效果。
2.A 选项表述绝对。原文是“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部分而略加
处理,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垂脊、脊兽等”。
3.D A.“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错,原文是“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B.“把阳光、
花木等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错,原文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C.“无一不
是同一结构的院落”错,原文是“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
4.C“这使荀子攀上了当时学术的巅峰”于文无据。
5.B“以突出天人之学在构建中华文化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分析有误。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
是为了强调人的地位与作用。
6.C A.“天主宰人”“人定胜天”是两条极端的路径,不是中华文化所提倡的发展路径。B.“如
果没有……再认识,就不可能……”分析有误,对“天”的概念的再认识是从西周开始的,兵家代
表人物孙武只是把这种变化首先写入兵法著作。D.“传统的立场”所指不明确,不是所有“传统
的立场”都要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