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高考Ⅰ卷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 年 4 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
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
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
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全国新高考Ⅰ卷评价: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此题是可看作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体现“立德
树人”思想,也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敬业”的倡导。在立意上,注意突出“强”与
“弱”辩证思考。写作形式上,要注意突出读后感的文本特征,即针对性和思辨性。
材料以“体育效应”为基础,阐释体育与体力的关系,歌颂体育精神,理解体育对生活的意
义,引导社会关注体育,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引导学生增强体质,改善他们的个性,磨练
他们的意志。
文本整体构思时,首先要对文本“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
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
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作辩证分析,这是“启示”类文章的“感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实
际,对“强”与“弱”进行分析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