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语文 浙江卷作文真题解析及范文
作文原题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
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专家解读】
浙江作文“得与失:终点·起点·过程”提供看待“得与失”的多维视角,引导考生
在多重、多种关系中确立观点进行思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为精彩人生赋能。
【名师解读】
作文求“善”求“美”,但首先不能让“真”缺位
——读 2021 年浙江高考作文题随想
今年浙江高考,将会出现什么类型的作文题,猜测纷纭,扑朔迷离:是骄傲回望的家
国情怀主题,还是内省反思的个人成长主题,还是多元选择的问题思辨主题,都有可能,
都有道理。
众声喧哗中,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却意外地“开宝”——立足思辨,促进反思。今年
这一个高考作文题,适合用“真、善、美”来概括其特点。
先来看“善”。
此题没有设置任何审题难点,也没有用“象征”“比喻”类的手法,让考生去揣摩深刻
寓意,完全基于日常体验、生活常态。试想,每个世人无论生活、学习、工作、事业,哪
里没有“得失”呢?命题者从这里入手,贴着每个人的生活与心灵,让每个人言之有物言
之有据言之有情,是不是“善”之至?
其次再来看“美”。
祖国日渐强大,民生日益改善,我们(当然包括正在接受考试的考生)生逢改革开放、
经济腾飞的好日子,得到的“幸福”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多,“美”不“美”?可是近年
社会转型,加之疫情突如其来,肆虐全球,考生个人或家庭的“得失”也许更跌宕起伏,
变幻莫测。如何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对待?这也很能考出一个人的“美思”“美情”“美德”
来。高考作文之立德树人导向,就这样润物无声地蕴含在平淡无奇的问题中。
然而,“善”“美”,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难能可贵的是“真”。最后,且让我们来看
看这个“真”。
这个题目的叙述很简约很理性。
一、它没有给任何事物定性,允许你有自己的“真”判断;
二、它没有给任何意见定向,允许你发表“真”意见;
三、它没有给作文的主旨或“歌唱”定调,允许你发出自己“真声”。
总之,作文求“善”求“美”,但首先不能让“真”缺位。而今年的作文题目,摆脱了
时政主题的围追堵截之后,还能命制出如此从容、如此“亲民”的题目,殊为不易,可圈
可点!
这个题目怎么写?
根据多年一线教学的实战经验,作文题目中出现多个观点(三个或三个以上),如相同、
相近,则可以互补、合说;如相反、相对,则可以任意选择。在阐述自己选中的观点时,
酌情兼顾其它,但不要平均用力,面面俱到。当然,具体怎么写,还要看题目中“任务驱
动”那些显性隐性的要求。
依我看,这三个观点都可以写,可要先把“得失”的概念定性。为了稳妥起见,不妨
把“得失”理解为世俗中的“名利、权势、成就”吧。
把“得失”看成是人生的“起点”,可以解读为把“得失”当作对自己现阶段成绩的评
价,以激励自己奋发努力。
把“得失”看成是人生的“终点”,可以解读为把“得失”当作自己生命的终极目标,
也可以激励自己奋发努力。
把“得失”看成是人生的“过程”,这个立意更好写。既是“过程”,则须对所谓人生
的“名利、权势、成就”淡然处之:得之失之,毫不萦怀;鸡虫之争,更不介意。这实在
是对生命意义之最深刻最通透的洞察。
这个题目的命制,让每一位考生有话说,但是,要想说好,体现了格局、情怀、志向、
理智,以及深厚的语言素养,也很不容易。
不客气地说,有些时候,有些场合,有些人,在追求“善”与“美”的时候,其实不
太在意“真”了,以至于常常被无情嘲弄。而唯有“真”在场,这“善”与“美”才有意
义。
想起一句话:“如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诚哉斯言!
【名师下水文】
通透
为什么有人那么看重“得与失”呢?孔子说:“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
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患得患失者难于成事,也难于成友,更
何况成人。
忽然想到史铁生,21 岁就被轮椅禁锢终生,47 岁患上尿毒症。如果上天能给他一个重
新选择的机会,他会拿健康换一个作家的名头吗?这种选择和交换未免残忍而无聊。年轻
插队时,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瘫痪苦闷时,有《我与地坛》;中年患病时,有《病隙
碎笔》。史铁生告诉我们,既然人是被抛到世界的存在,那么患得患失无益。他的得与失都
在那儿——迎难而上,随遇而安——这样的人才能成事。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得与失的存在,以免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也没清高到视而不见
翘起尾巴上了天。得与失仿佛是个回环,周而复始。疯子梵高的《向日葵》,失聪贝多芬的
《第九交响曲》,精神分裂者约翰·纳什的“博弈论”……得与失又是一对阴阳鱼——一来
俱来,一亡俱亡。既然没得选,不如即日启程。
忽然想到孔子,17 岁母亡,73 岁梦断周公。晚年的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大概
是感慨。子贡就问为什么,孔子说:“不埋怨天,不责备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了解我
的大概只有天吧!”孔子的通达常常与落寞为伴:无所得,也无所失。相传庄子在山中行走,
见树大无用而久活,鹅儿善鸣而被杀,于是感叹:“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此间,孔庄
合流,得失俱忘。人生顺逆无常,能泰然处之——这样的人才能成友。
无可无不可,奈何奈若何?人就活在得失之间。徐志摩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人
生如逆旅,世事纷扰紫陌红尘,一路走来对待得失的心态或有不同。青年积极进取,将以
有为;中年则浮沉若梦,顾后瞻前;老者冲淡平和,报本守一。
忽然想到孙行者,因石而生,因石而败,得失也只是个过程。“法因缘起,相由心生”。
一念起,得与失可以做攀登的平台,供喘息和蓄力;一念灭,得与失可以是修炼的门径。
美猴王以得花果山起,以压五指山终;中间求师学艺为的是自由与长生,可是他竟失去了
自由。孙行者因金箍棒横扫妖魔,也因紧箍咒收束野性,中间历经磨难为的是自救与解脱,
可是他也救了众生。这样的行者能立地成佛,这样的志士也能杀身成仁。
我们不是佛徒,人生也不是线段。得与失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人有无限可能,在哪里
都可以开始。因缘际会,我们会碰到许多人,做着许多事。积极有为,坦然面对,如孔子,
如庄周,如史铁生。
不患得,不患失,能成事,能相处,能成仁。
无起点,无终点,在路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