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 新高考山东省模拟卷作文解析及范文展示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高考语文 新高考山东省模拟卷作文解析及范文展示

ID:719853

大小:17.8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6-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 高考语文 新高考山东省模拟卷作文解析及范文展示 作文原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手机该不该进校园”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说,学生玩手机会分散注意力,干扰教学 秩序,影响学习和集体生活质量,还可能接触到不良信息。也有人说,手机可以作为学习 工具,辅助教师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学校职责之一,不能一禁了之。还有人认为, 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应该区别对待。对此,文德中学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 家长代表的意见,然后再决定是否出台相关规定。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 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 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审题分析】 本题是道典型的任务驱动作文,试题的写作任务是写一篇发言稿,但考生欲完成此写 作任务,文章又必须满足以下写作指令:身份指令——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 份;内容指令——结合材料内容;主题指令——阐述对“手机该不该进校园”这一问题的 观点与思考,并对此提出希望与建议。 值得提醒的是,试题材料给考生提供了三个写作切入角度,一个是对手机进校园全盘 否定,一个是认为对手机进校园不能一禁了之,一个是认为对在课堂上和课余时间使用手 机要区别对待。由此可见,试题以语文学科素养为指引,通过设置具体的切合考生实际的 情境,注重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查,全面贯彻了新高考的命题理念,所以,考生紧扣写作 任务与写作指令,对“手机该不该进校园”这一问题进行辩证分析即可。 大有利处 一、背景:身处信息时代,禁止使用手机不理智、也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二、安全:遇到突发情况,通过手机能迅速通知到老师和家长。 三、内容:通过手机能及时关心新闻,扩大学生视野。 四、习惯:给予学生以信任,通过带手机能培养学生自律的良好品质。 弊端所在 弊端一:手机进校园干扰课堂正常教学秩序 弊端二:手机进校园浪费学生学习时间 弊端三:手机进校园使借“机”作弊初露端倪 弊端四:手机进校园加重家长经济负担 弊端五:手机进校园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参考立意】 合理引导 化弊为利 莫让手机遮望眼 共创无手机校园 取手机之利,弃手机之弊 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理性对待,合理引导 手机、学习难得兼,莫让手机进校园 【优秀范文】 用“教育思维”管好校园手机 是全面封禁还是合理引导,是刚性约束还是柔性管理?小手机引出大课题,如何更好 地兴利除弊,还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进行柔性引导。 新学期即将开始,然而刚刚过去的假期,却让不少沉迷手机和电脑的孩子尝到了苦头。 据报道,儿童成为春节后医院眼科的就诊“主力”,某三甲医院眼科就诊人群中,超 65%为 儿童,原因多为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导致的用眼过度。在这一背景下,要不要在校园禁用手 机,再次引发讨论。 近些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智能手机在 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并由此引发了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干扰课堂秩序等一系列问题, 加之青少年近视率的居高不下,使很多人将目光聚焦到手机上。是全面封禁还是合理引导, 是刚性约束还是柔性管理?围绕权利与秩序、规定与情理、被动或自觉,小小的手机引出 困扰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大课题。在国际上,尽管包括英国、法国在内的一些国家 已进行立法尝试,但并未完全达成共识。是因势利导还是一禁了之,成为考验学校和教师 理念与智慧的考题。 应该看到,数字化、智能化是时代的大势所趋。但心智尚未成熟、自制能力仍相对较 差的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利弊参半。其利,一目了然。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学生借 由智能手机可便捷地获取各类资讯。教、学、评、测等环节均可基于实时反馈和数据分析 及时完成,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推动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其弊,也清晰可见。部 分学生沉迷于手机不能自拔,成了校园里的“低头族”,分散了注意力、干扰了教学秩序、 影响了视力和身心健康。更为严重的,还有部分学生因沉迷网络世界导致心理疾患,或受 不健康内容的诱导误入歧途。 正是因为看到了智能手机带来的“另一面”,去年 8 月,教育部等 8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 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山东等地也出台相关规定,禁止中 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种种举措,都是为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所做的努力。与此同时,如 何更好地兴利除弊,还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进行柔性引导。 一方面,学校和老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制定使用规范等,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激 发学生自主思考与自我管理的内生动力。同时,积极使用各种互联网平台和应用程序进行 教学组织与教学反馈,主动引导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并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化关注,将学生 的注意力从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中“抢”回来。另一方面,家长应身体力行,既要做合理、 适度使用智能手机的垂范者,也要在家庭教育中多陪伴、不缺位,做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与 性格养成的良师益友。同时,广大 APP 开发者和互联网平台也要以最大的责任心提供优质 内容,让学习软件与程序更有趣、更有益。 教育之难,难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以教育的维度来思考校园中的智能手机问题, 需要在局部禁止的基础上,多些关怀的温度和智慧的力量,让未来一代在拥抱未来智能化 数字世界的同时,也能拥有明亮的双眼和美好的心灵。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