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麻阳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麻阳一中 2020 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 题区域均无效。 2.本试卷共 8 页,共四道大题,22 道小题。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量 150 分钟。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史诗概念是西方学者根据“荷马史诗”等资料归纳总结的,其要素有三:是长篇巨制、有神话故事、有 作者。这样的概念标准适用于西方史诗,对中国汉语史诗却并不适用。19 世纪,黑格尔曾在《美学》中断 言“中国人却没有民族史诗”。20 世纪,中国学者对此观点提出了种种意见,但仍是以西方史诗理论为依据 进行探讨解释,均不够准确。 汉语史诗形成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五帝时代,发展于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夏商西周三代,繁荣于中华文明 转型的春秋战国时期,表现出了许多不同于西方史诗的内涵特征。其一,汉语史诗独立发展于氏族部族血 缘内部,如虞族内流传的是《韶》乐,夏族内流传的是《九歌》,商族内流传的是《商颂》等,而西方史诗融 合发展于氏族部族血缘之间,如《荷马史诗》反映了爱琴海周边众多部族的故事。其二,汉语史诗因中华文 明的农耕生产、血缘管理等基础原因而在内容上表现为“天体日月崇拜史诗”“山川土地崇拜史诗”“祖 先世系崇拜史诗”等类型内容,与西方史诗仅仅表现为“英雄史诗"不同。其三,汉语史诗因中华文明的各 种仪式、通神法器而表现为早期的“图”“话”结合到后期的“图”“书”结合的世代传承方式。“图” 是永恒不变的史诗主题,“话”与“书”则是不同时期的具体演述。 西方的史诗既可以在宗教场所演述,又可以在民间集体聚会场合演述。中国的汉语史诗,在文明起源 与早期发展阶段只在宗庙社坛中演述,是宗教、政治、伦理的三合一,所表达的是血缘族群共同的集体意识。 也正因为如此,原始时代的神话思维、原始意象在中国的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一直延续保存下来,并 通过在宗庙现场的演述实践而发扬光大。而西方氏族社会的神话思维、原始意象在进入文明社会后便不再 延续。由于在宗庙里演述,包含宗教、政治、伦理等内容,所以汉语史诗又称“颂诗”“雅诗”。此外,据 甲骨文、青铜铭文可知,汉语史诗还被称为“祝”“典”“册”“史册”“作册”“再册”等。总之,汉语 史诗在内涵、外延、称谓、特征等方面都与西方史诗有很大不同。 古希腊轴心文明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代表原始神话思维的史诗被代表理性思维的哲学所取代。柏拉图 在《理想国》第三卷表示,要把荷马等诗人驱连出他的《理想国》。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中指出,这是 因为“柏拉图处在希腊文化由文艺高峰转向哲学高峰的时代”。而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一方面,农耕 生产、血缘管理长期延续发展,宗教、政治、伦理三合一传统有很强的惯性力量,神话恩维、原始意象仍 有深刻影响,因而史诗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繁盛;另一方面,社会开始转型,理性思维张扬,宗教、政治伦理 逐渐分离,出现了诸子争鸣、百花齐放的哲学繁荣景象。 从五帝文明起源到夏商西周文明早期,血缘部族内独立发展的汉语史诗,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融合转 化,创新形成汉语新史诗、颂诗。这些汉语新史诗、颂诗,既继承了以往 2500 多年史诗的原始意象、集体 意识等,又发展了理性精神、个体意识、哲学思维。汉语新史诗、颂诗这两方面的融合,体现着中华民族天 人合一、家国一体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深刻影响了其后 2500 多年间中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的发 展繁荣。今天,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中国实际,科学借鉴西方史诗理论,概括汉语史诗 概念、术语,构建中国特色汉语史诗理论体系。 (摘编自江林昌《建构中国特色汉语史诗理论体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诗”这一概念源于“荷马史诗”,包括三个要索,但其标准并不适用于中国汉语史诗。 B. 对于黑格尔中国人“没有民族史诗”观点,中国学者虽持反对意见,但立论依据不正确。 C. 汉语史诗与中华文明密不可分,在内涵外延、称谓、特征等方面与西方史诗相去甚远。 D. 西方史诗可以在宗教场所和民间集体聚会场合演述,而汉语史诗只能在宗庙社坛中演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文化比较的视角阐述汉语史诗与西方史诗的不同,澄清了对汉语史诗的错误认识。 B. 文章在论述汉语史诗的三个内涵特征时,除了与西方史诗进行对比外,还运用了例证法。 C. 文章引述柏拉图和朱光潜的观点,有力地论证了古希腊轴心文明是西方史诗的高峰时期。 D. 文章末段归纳了汉语史诗发展史及其所体现的价值观念与影响,指出如何对待汉语史诗。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语史诗独立发展于氏族部族血缘内部,内容多样;而西方史诗融合发展于氏族部族血缘之间,内容单 一。 B. 汉语史诗的“颂诗”“雅诗”“祝”“典”等称谓包含了宗教政治、伦理等内容,体现了其在宗庙里演 述的特点。 C. 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转型时期,在此期间,不仅史诗发展繁盛,而且哲学也呈现出繁荣景 象。 D. 汉语史诗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家国一体等价值观念,促进了其后中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的发 展繁荣。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 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 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无中生有等问题。 A 项,说法绝对,“‘史诗’这一概念源于‘荷马史诗’”错误。文中说“史诗概念是西方学者根据‘荷马 史诗’等资料归纳总结的”,而不仅仅是“荷马史诗”。该项错误。 B 项,曲解文意,“中国学者虽持反对意见”错误。原文是“中国学者对此观点提出了种种意见”,而并不 是“反对意见”。该项错误。 C 项,正确。 D 项,曲解文意,“汉语史诗只能在宗庙社坛中演述”错误。原文说汉语史诗“在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 只在宗庙社坛中演述”,选项缺少了修饰语“在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该项错误。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 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 的类型。 C 项,“有力地论证了古希腊轴心文明是西方史诗的高峰时期”错误。依据“古希腊轴心文明的一个突出表 现是,代表原始神话思维的史诗被代表理性思维的哲学所取代。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三卷表示,要把荷 马等诗人驱连出他的《理想国》。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中指出,这是因为‘柏拉图处在希腊文化由文艺 高峰转向哲学高峰的时代’”可知,文章引述柏拉图和朱光潜的观点,是为了论证“古希腊轴心文明的一 个突出表现是,代表原始神话思维的史诗被代表理性思维的哲学所取代”。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 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 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D 项,“汉语史诗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家国一体等价值观念”“促进了其后中华历史文化、文学艺 术的发展繁荣”说法均错误。根据原文,“汉语新 史诗、颂诗这两方面的融合,体现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 家国一体等价值观念”,并非“汉语史诗中蕴含的……价值观念”;依据“这些价值观念,深刻影响了…… 发展繁荣”,并非“促进了……发展荣”。 故选 D。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 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 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 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 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提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 互联网也获得了更为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驱动下,智慧社 会概念应运而生。 相比之前的智慧城市概念,智慧社会不仅扩充了外延提升了内涵,更从顶层设计角度,为经济发展、公共 服务、社会治理提出了全新要求和目标。在范围上,智慧社会的涵盖范围更广,不仅城市和工商业,农村、 农业同样可以享受生产生活效率的提升。在运行上,智慧社会更强调在科技支撑下的创新系统协同,生产、 生活、治理、服务将更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在规制上,智慧社会更强调顶层设计、基础数据的互联互通, 强调整个社会数据、标准、技术的共建共享。 我国是智慧社会建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拥有构建智慧社会的强大基础和能力。接入互联网 25 年来,我 国不仅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互联网产业发展速度和成果转化能力也让世界瞩目。各地在 智慧社会建设方面也在不断探索和试验,如杭州市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 合”,着力打造智慧社会的杭州样本。 (摘编自王静文《我国拥有构建智慧社会的强大基础和能力》) 材料二 智慧社会是继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之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社会状态,是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为目标的新型社会。智慧社会建设内容涉及数字城市和 数字乡村两大板块。 数字农村是智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问题是智慧社会建设不得不面对的重大 问题。当前要在打破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方面下大气力。对此,国家刚发布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已经作出具体规划部署。重点任务包括: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强化农业农村科技 创新供给,等等。这一切无疑是新时代乡村振兴令人振奋的伟大举措。 数字城市是以城市现代化发展、智能化综合治理与公共服务为目标,以数字经济发展为支撑,以城市经 济社会和时空动态数据的有效挖掘、处理、融合、应用为重要手段的智能化、现代化的城市系统。建设数 字城市各地动力强、决心大,然而由于不同区域和规模城市的齐头并进,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建 设名称各不相同,有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等,但欠缺统筹协调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摘编自《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智慧社会》 材料三 建设智慧社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一环,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其内涵 丰富、覆盖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智慧公共服务主要采取分散建设方式,这在初始阶段有利于智慧公共服务快速发 展。但是,随着智慧公共服务进入深入发展、高质量发展阶段,分散化建设方式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例如, 分散的智慧公共服务系统彼此之间没有连通,数据难)以共享交换,导致运营成本增加,并给人民群众带来诸 多不便。建设智慧社会,亟须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智慧公共服务深 入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而且有助于推动监管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率。 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 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智慧社会建设应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起以东促西、以城带 乡、以强扶弱的新格局,为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契机和动力。农村贫困地区可以依托智慧社会建设,利 用信息技术补齐发展短板,消弭城乡数字鸿沟、区域数字鸿沟。 智慧社会建设在大大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生活便利程度的同时,也给公民个人权益 保护带来一些隐患。智慧社会建设之所以能够带来便利,主要得益于对海量数据的有效获取、高效利用,其 中含有大量个人信息。在数据高度共享的智慧社会,一旦个人信息被泄露或不当利用,就会给个人权益乃至 社会秩序带来危害。所以,建设智慧社会必须同步加强相关法治建设,特别是要有效保护个人信息。要把保 障公民个人权益放在智慧社会建设首位,认真执行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予以严格保护。 (摘编自姚志伟、马宁《智慧社会让生活更美好》) 4. 下列关于“智慧社会”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智慧社会概念的诞生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驱动分不开。 B. 智慧社会与智慧城市相比,外延扩充了,内涵提升了,并且在范围、运行、规制等三个方面均有所不同。 C. 智慧社会是一种高级社会状态,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D. 智慧社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涵丰富,覆盖面广,其内容涉及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两大板块。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不但是智慧社会建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更是坚定的实践者,各地的探索和试验颇富成效。 B.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对打破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作出具体规划部署,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 C. 作为智能化、现代化的城市系统,数字城市的目标是城市现代化发展、智能化综合治理与公共服务。 D. 采用分散建设方式曾有利于智慧公共服务快速发展,但发展质量不高,随着时间推移弊端日益显露。 6. 如何推动智慧社会建设?请结合材料二、三加以概括说明。 【答案】4. C 5. A 6. ①统筹协调技术标准与规范,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②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加强顶 层设计,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③加强相关法治建设,有效保护个人信息。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 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关于‘智慧社会’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 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 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C 项,“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说法错误,原文表述为“是 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为目标的新型社会”,选 项把目标当成了结果。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 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的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 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项,“各地的探索和试验颇富成效”于文无据。材料一的结尾只是说“各地在智慧社会建设方面也在不断 探索和试验”,原文表述的是“探索和试验”,而不是“富有成效”。 故选 A。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仔细阅读题干,明 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 要求结合材料二、三加以概括说明如何推动智慧社会建设,答案圈定的范围应在材料二、材料三。 材料二,原文表述为,“智慧社会建设内容涉及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两大板”“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 问题,如建设名称各不相同,有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等,但欠缺统筹协调的技术标准与规 范”,可以看出,推动智慧社会建设就要统筹协调技术标准与规范; 材料三,原文表述,“建设智慧社会,亟须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这不仅有助于推动 智慧公共服务深入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而且有助于推动监管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 率”,可见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推动智慧社会建设的措施之一;“智慧社会建设应 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起以东促西、以城带乡、以强扶弱的新格局,为解决发展不平衡 问题提供契机和动力”,可见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加强顶层设计,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推动 智慧社会建设的措施之一;“建设智慧社会必须同步加强相关法治建设,特别是要有效保护个人信息”, 可以看出,加强相关法治建设、有效保护个人信息也是推动智慧社会建设的措施之一。 【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出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艺术特 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 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 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世间(节选) 梁晓声 马赛的夏季气候宜人。 下午四点多钟时,夕阳高悬在老港口的上方,余晖洒满码头,湛蓝的海水变成了槟榔红,被凉爽的海 风吹抚起红鲤鱼鳞片似的波纹。 老人们照例在广场上散步,有互相牵手的老夫妇,也有牵着大狗小狗踽踽路独行的老人。卡努比埃尔 大街上,三三两两的游人持着相机或画夹信步走来。当地的老人们是他们乐见的一道风景,老人们同样乐 得看到来自国内外的游人。夕阳即将投入海中,海里仍有恋水的泳者。躺在沙滩上的泳者仍不愿离去,为 的是再多享受一会儿。. 周蓉从车站宽阔的大理石台阶上缓缓走下。 她的头发中有了不少白发,显然超过了她的实际年龄。容颜、体形却并没有发生多大改变,胖瘦适中。 长年辛劳,促使她善于调节压力,防止压垮了身体。她的脸庞依然动人,只不过一笑起来眼角就显出鱼尾 纹。她很少笑,因为值得高兴的事情还是太少。那样一张脸与头顶隐隐的白发搭配在一起不大协调,女儿 曾劝她染发,她也曾动过染发之念,但知道自己属于过敏体质,未敢轻举妄动。 玥玥说法国的染发剂很高级,不会让皮肤过敏,当然得请专业技师操作。 玥玥说服她并陪去了一次,她一听价格转身便走。她觉得太贵了,绝对不能接受。但她没说价格问题。 玥玥哭了,对她说:“对不起妈妈,太对不起你了,都是我不好,把妈妈拖累到了这种地步!” 当时,母女二人住在离巴黎不远的小城鲁昂,周蓉在那里一家最大的瓷器店做推销员。很快脱颖而出。 除了她的英法两种语言水平和知识分子气质,还因为她来自瓷器的故乡中国,颇能讲出一套鉴赏瓷器的知 识。其实,那些来自鲁昂市周边小镇和乡下的女推销员,对她相当排斥,但她的业绩受到老板的公开肯定, 而她的亲和力也成功地团结了她们。她们后来赞叹说,如果只听声不见人,外国游客会误以为她是法语广 播员转行,而她们自己只不过是普通法国人了! 后来她们来到马赛。她应聘到一家国际旅游公司做导游。公司原本安排地在亚洲区。她坚持做欧洲区 导游。强烈的自尊心,让她太怕见到国内的熟人了。 公司主管问她,做亚洲区导游,经常接待自己的同胞,有什么不好呢? 她只得撒谎,说要求做欧洲区导游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同时学习德语和其他欧洲语言。 主管说:“您的想法值得尊重,但您更应该尊重公司的想法。” 结果,她还是被分在了亚洲区。 那一夜,她重重顾虑,彻夜难眠。 第二天,她将自己在法国出版的两部书送给了主管。这两部书销量都不大,一部名为《庄子和他的言 行》,另一部是《老子和孔子有什么不同》,都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通俗读物。所得稿费,全用来供女儿上 学了。 玥玥虽然心气很高,却未能考入巴黎大学,进了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学费比普通大学少 不了多少。好在玥玥懂事了,体恤母亲的不易,不但节俭,还经常打工。即便如此,那四年里,周蓉至少 身兼两份工作。 公司主管翻看了一下书,见都有她的法语签名,难以相信地问道:“您写的?” 周蓉点头说:“是的。我还准备写第三部书,一部向中国介绍法国及邻国风情风光的书,所以……” “但这与您坚持要做欧洲区的导游有什么直接关系呢?”对方打断了她的话。 “如果您是一位经常旅游的人,那么您一定很想知道,一个您所去的国家与哪些国家毗邻?以便预先 做出更系统的旅游计划。我无法离开法国,所以只能通过与欧洲游客的接触,间接了解一些法国邻国的旅 游资源……” 那时,连她都几乎对自己的谎话深信不疑了。 “您等一会儿。”主管说,注视着她思忖片刻,拿着她的书走开了。 十几分钟后,主管回到了她面前:“您的要求可以实现了。” 他又说:“我的上司也希望获得您的签名书。” 她说:“会的,我很荣幸。” 他说:“他让我转告您,即使您并没写出计划中的第三本书,他也不会认为您欺骗了我们。” “请替我谢谢他,他真是个好人。”她的内心充满感激。 周蓉刚刚送走了一批欧洲游客。 她在马赛那家旅游公司带团的次数最多,加起来的时间也最长。她是全公司导游中学历最高的,每一 批旅游者离开之前,都会给予她这位曾经的中国副教授导游员高度评价。即便在异国他乡,在为生存四处 奔波、生活状态极不稳定的情况下,她也表现出了优秀的素质。她聊以自慰的是,自己在法国从未让周家 丢人,也从未让祖国蒙羞。 列车开走后,周蓉在车站的长途电话室与蔡晓光通电话。尽管没说几句话就挂断了,却并未影响她的 好心情。她只是有点儿遗憾,因为自己居然忘了告诉蔡晓光最重要的话——她不久就可以回国了!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描写马赛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和谐的人文场景,为全文营造了温馨的氛围,同时,又使周蓉从事旅游 业这一内容的出现显得不突兀。 B. 周蓉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知识分子,她曾做过中国大学的副教授,有着良好的气质与修养,这种素质使 她能融入社会甚至商业活动中。 C. 周蓉送给主管《庄子和他的言行》和《老子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两部书,一是为了宣传中华文化,再就 是希望以才能打动领导。 D. 文章写了周蓉的国外生活,表现了普通人的奋斗、担当精神以及融入血液,不会割舍的家国情怀,是中 国优秀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 8. 请以周蓉这一形象为例,分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9. 小说里大量情节是以插叙形式表现出来的,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用外貌(肖像)描写凸显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只不过一笑起来眼角就显出鱼尾 纹”“那样一张脸与头顶隐隐的白发搭配在一起不大协调”写国外生活给她的压力,给她的沉重感。②用 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周蓉坚持做欧洲区导游,表明她的强烈的自尊心,周蓉与旅游公司主 管的对话,可以看到周蓉的智慧等特征。③侧面烘托,更好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如以玥玥的哭和诉说来表 现周蓉的节俭,用其他女推销员的赞叹来表现周蓉的法语水平之高等。 9. ①突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如插入周蓉在瓷器店做推销员一事,展现了人物精神风貌和 人格魅力。②补充说明了有关人物和事件,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主题深化突出。插叙内容涉及人物打工 等,表现了周蓉为女儿的付出与奉献。③插叙内容打破了原有的时间叙述顺序,使结构更具变化,曲折有 致,避免平铺直叙。如小说从周蓉走出车站写到周蓉在车站的长途电话室与蔡晓光通电话。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 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 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 项,“一是为了宣传中华文化,再就是希望以才能打动领导”错,周蓉之所以送书给主管,是为了让他相 信她带欧洲旅游团是为了了解旅游信息,从而完成第三本书,这样她就可以不用带亚洲团,避免见到同胞 尴尬了。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塑造的手法。塑造人物的手法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就是通过人物的外貌、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评论等塑造人物。本文塑造周蓉 的形象用到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手法。 外貌描写有,“她的头发中有了不少白发,显然超过了她的实际年龄”“她的脸庞依然动人,只不过一笑 起来眼角就显出鱼尾纹”“她很少笑,因为值得高兴的事情还是太少。那样一张脸与头顶隐隐的白发搭配 在一起不大协调”,再结合“长年辛劳,促使她善于调节压力,防止压垮了身体”可知,国外生活给她的 压力,给她的沉重感。 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她坚持做欧洲区导游。强烈的自尊心,让她太怕见到国内的熟人了”“那一 夜,她重重顾虑,彻夜难眠”这是心理描写,表现她强烈的自尊心;“第二天,她将自己在法国出版的两 部书送给了主管”“是的。我还准备写第三部书,一部向中国介绍法国及邻国风情风光的书,所 以……”“如果您是一位经常旅游的人,那么您一定很想知道,一个您所去的国家与哪些国家毗邻?以便 预先做出更系统的旅游计划。我无法离开法国,所以只能通过与欧洲游客的接触,间接了解一些法国邻国 的旅游资源……”这是言行描写,体现了她的智慧。 侧面描写有,“玥玥哭了,对她说:‘对不起妈妈,太对不起你了,都是我不好,把妈妈拖累到了这种地 步!’”通过女儿玥玥的哭诉,表现了周蓉的节俭;“她们后来赞叹说,如果只听声不见人,外国游客会 误以为她是法语广播员转行,而她们自己只不过是普通法国人了”通过其他店员的夸赞表现周蓉法语水平 之高。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插叙作用的理解。插叙是叙述的方式之一。其特点是在原来的叙述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 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另一段叙述,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插叙的向容,或是过去的事, 或是另外一件事。插叙的作用可从对情节的补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主题的强化等角度分析。 比如插叙周蓉在瓷器店打工的情节,“周蓉在那里一家最大的瓷器店做推销员。很快脱颖而出。除了她的 英法两种语言水平和知识分子气质,还因为她来自瓷器的故乡中国,颇能讲出一套鉴赏瓷器的知识”“但 她的业绩受到老板的公开肯定,而她的亲和力也成功地团结了她们”,就向读者展示了周蓉的知识水平和 人格魅力。 插入染发等情节,“玥玥说服她并陪去了一次,她一听价格转身便走。她觉得太贵了,绝对不能接受”“玥 玥哭了,对她说:‘对不起妈妈,太对不起你了,都是我不好,把妈妈拖累到了这种地步!’”表现了周 蓉为女儿的牺牲与奉献; 插入申请带欧洲团等情节,“第二天,她将自己在法国出版的两部书送给了主管”“是的。我还准备写第 三部书,一部向中国介绍法国及邻国风情风光的书,所以……”,展现了周蓉的自尊与智慧。 这些情节突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并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得主题更加突出;同时插叙内 容打破了原有的时间叙述顺序,使结构更具变化,曲折有致,避免平铺直叙。 【点睛】插叙的作用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把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使文章脉络清晰。 (4)使文章结构紧凑。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重贵,孟州河阳人。姿状雄伟,善骑射。少事寿帅王审琦,颇见亲信,以甥妻之,补合流镇将。镇 有群盗,以其尚少,谋夜入劫钞。重贵知之,即筑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太宗在藩邸..,知其勇干,召 隶帐下。即位,迁至龙卫左第四军都指挥使、领河州刺史,改捧日右厢都指挥使、领蛮州团练使。 至道二年,出为卫州团练使。未行,会命五路讨李继迁,以重贵为麟府州浊轮寨路都部署。得对便殿, 因言:“贼居沙碛中,逐水草牧畜,无定居,便战斗,利则进,不利则走。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 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太宗善之,出御剑以赐,又 累遣使抚劳。既而诸将果无大功。及还,命为代并副都部署。真宗即位,加本州防御使,徙高阳关行营副 都部署。 咸平二年,契丹南侵,议屯兵杨疃,张凝领先锋遇敌,重贵率策应兵酣战,全军而还。范廷召自定州 至,遇契丹兵交战,康保裔大阵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疾力战,敌乃退。时诸 将颇失部分,独重贵与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上闻而嘉之。 明年春,以劳进阶及食邑..,徙知贝州,召至劳问,复遣入郡。是冬,徙沧州驻泊副都部署兼知州事。 以疾求还京就医药,既愈,连为邢州、天雄军二部署,又知冀州。景德初, 车驾..幸澶渊,召还,为大内都 部署。明年春,出知郑州,以疾甚,授左武卫大将军、领潘州防御使,改左羽林军大将军致仕。大中祥符 三年,卒。 (选白《宋史·李重贵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 以见陛下/ B. 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 以见陛下/ C. 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 以见陛下/ D. 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 以见陛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藩邸:即藩王之宅第。藩王可以是宗室成员,一般拥有兵权,镇守一方。 B. 申:十二地支中的一个,可以用来记时。寅,也是十二地支之一。 C. 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D. 车驾:本意指马驾的车,可以借指帝王所乘的车,也可以用来借指帝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重贵深得赏识。他年轻时侍奉寿帅王审琦,颇受亲近和信任,甚至与之结亲,得到提拔和重用;太宗 即位后把他召至身边,加官晋职。 B. 李重贵年轻有谋。他在合流镇任职时,镇上的盗贼认为李重贵年轻,想要乘夜抢掠,他毫不畏惧,精心 防备,确保城镇安定。 C. 李重贵见识非凡。皇帝诏令发兵大举讨伐李继迁,李重贵趁着在便殿回答皇帝的问话而上言,分析当时 形势,认为诸将可能难以建功。 D. 李重贵作战勇猛。与契丹交战时康保裔大阵惨遭覆灭,李重贵与张凝前去增援,虽腹背受敌但坚持作战, 奋勇杀敌,最终迫使敌军退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重贵知之,即筑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 ②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答案】10. C 11. C 12. A 13. ①李重贵得知这一情报,立刻修筑栅栏督促百姓练习射箭,盗贼听说后溃散逃离。 ②李重贵叹息着说:“大将覆没而我们还在计功,有什么颜面呢!”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 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 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现在五路大军一齐进攻,他们听说兵势很盛,不会前来迎战,并且会谋划远远逃 走。我们若想追击则人马乏食,若想坚守则在当地没有坚固的营垒。既然不能平定贼寇,臣等有何脸面来 见陛下?” “今五路齐入”“五路”,是名词,指五路大军作“齐入”的主语;“彼闻兵势太盛”“彼”是代词,指 他们,即贼寇,作“闻”的主语,排除 BD; “且谋远遁”“谋”是谋划的意思,“远遁”远远地逃跑,“谋远遁”当是贼寇的做法。根据前后语意关 系看,“欲追”的主语应当是太宗这方,“欲追”之前应该停顿,排除 A。 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 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C 项,“……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错误,食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 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 食禄,故称为食邑。盛行于周。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 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 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A 项,“……太宗即位后把他召至身边,加官晋职”错误,从“太宗在藩邸,知其勇干,召隶帐下”这句 话看,“召隶帐下”就是召李重贵至太宗身边做事;“太宗在藩邸”指召用的时间,即太宗还在王府时。 原文说“即位,迁至龙卫左第四军都指挥使……领蛮州团练使”,是写李重贵在太宗即位后的升迁情况。 选项认为“太宗即位后把他召至身边”,属时间错位。 故选 A。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 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 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 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 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课”,督促; “习射”练习射箭;“溃”,溃散。(2)“陷没”,覆没;“吾曹”,我们;“面目”,颜面。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 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 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 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 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 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 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李重贵,孟州河阳人。体貌魁伟,善于骑马射箭。年轻时侍奉寿帅王审琦,很被亲近信任,王审琦把 外甥女嫁给他,补为合流镇将。镇上有成群的盗贼,认为他还年轻,谋划半夜入镇抢掠。李重贵得知这一 情报,立刻修筑栅栏督促百姓练习射箭,盗贼听说后溃散逃离。太宗还在王府时,就知道他英勇干练,将 他召至帐下。太宗即位后,升迁为龙卫左第四军都指挥使,兼河州刺史,改任为捧日右厢都指挥使、兼蛮 州团练使。 至道二年,出任卫州团练使。尚未赴任,适逢命五路讨伐李继迁,以李重贵为麟府州浊轮寨路都部署。 得以在便殿回答皇帝的问话,趁机上言:“贼寇住在沙漠之中,追随水草游牧,没有固定住所,方便战斗, 有利则进,不利则逃。现在五路大军一齐进攻,他们听说兵势很盛,不会前来迎战,并且会谋划远远逃走。 我们若想追击则人马乏食,若想坚守则在当地没有坚固的营垒。既然不能平定贼寇,臣等有何脸面来见陛 下?”太宗认为他说得好,取出御剑赐给他,又多次派遣使臣慰劳。不久诸将果然没有立下大功。等到军 队归来,任命他为代并副都部署。真宗即位,加封本州防御使,改任高阳关行营副都部署。 咸平二年,契丹向南入侵,议定屯兵杨疃,张凝率领先锋部队遭遇敌军,李重贵率策应军队与敌激战, 保全军队而返。范廷召从定州前来,遇到契丹军队交战,康保裔大阵被敌军破灭,李重贵与张凝前去增援, 腹背受敌,从申时直到寅时,奋力拼杀,敌军才退去。当时诸将的兵力颇有丧失,唯独李重贵与张凝保全 军队回到驻地。张凝评议上奏将士们的功劳,李重贵叹息着说:“大将覆没而我们还在计功,有什么颜面 呢!”皇帝听说后非常赞许他。 第二年春天,凭借功劳晋升官阶增加食邑,改任贝州知州,征召至朝廷慰问,又派遣到州。当年冬天,改 任为沧州驻泊副都部署兼知州事。因病奏请回京治疗,痊愈之后,连任邢州、天雄军二部署,又任冀州知 州。景德初年,皇帝亲临澶渊,征召他返回京城,任大内都部署。 第二年春天,出任郑州知州,因病重,授任左武卫大将军、领潘州防御使,改任左羽林军大将军退休。 大中祥符三年,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惜别 严仁 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拖②转牙樯③。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 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①危弦:哀弦。②捩拖(liè duò):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14. 下列对本词上片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楼上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为全词奠定了悲伤的情感基调。 B. “重”字表面上写蒲帆滞重,船行缓慢,实则暗示远行之人心情的沉重,抒情委婉含蓄。 C. “楼上风吹粉泪香”,作者直抒胸臆,终于拈出一个“泪”字来,把抒情气氛推上了高峰。 D. 整个上阕按照将别、正别、已别的顺序展开,词意层层递进,惜别离恨之情渐行渐浓。 15. 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4. C 15. ①“瑶草碧,柳芽黄”两句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的清新明丽,反衬心情的哀婉忧伤; ②“载将”句化抽象为形象,将无形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生动地写出离恨的沉重;③末两句以 眼前东流不息的江水,比喻绵绵不尽的离愁别恨,自然浑成。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 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 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 时注意仔细辨析。C 项,“楼上风吹粉泪香”,作者直抒胸臆表述错误,这是一首送别诗,“楼上风吹粉泪 香”一句,诗人不写自己,而是从对方着笔,为间接抒情而非“直抒胸臆”。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要求为“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请结合诗句 分析”,题目中已经提示了答题的方向,要求考生分析景和情的关系。考生应按照“手法+诗句分析+效果”的 模式作答。开头两句“瑶草碧,柳芽黄”,是美好的春景,是乐景,诗歌是惜别诗,情应该是离愁,是哀 情,诗人以乐景衬哀情,以美好的春景,反衬离别的忧伤。“载将”一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恨”写 得具体而有分量,化无形为有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让“离恨”可触可感。“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 意长”,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喻绵绵不断的离别愁情,使伤别之情进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绝。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遇到忧虑困苦, 要激发自己的创造力,要敢于表达出来,得到别人理解与同情。 (2)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夸张的手法,写曹操攻陷荆州和 江陵后沿长江顺流东下的盛况。 (3)李白在《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赞 美了古代劳动人民敢于开拓和牺牲奉献的精神。 【答案】 (1).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 舳舻千里 (4). 旌旗蔽空 (5). 地崩山摧壮士死 (6). 然后天地石栈相钩连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情境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 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 点字词的写法,如“衡”“作”“舳舻”“旌”“蔽”“摧”“栈”“钩”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如何快速背诵课文: 首先背诵前自己要规定时间,把课文多读几遍;然后分读第一句话 5 到 10 遍,直到会背,用同样方法读下 一句背下一句,第二句背过时要和第一句连背,以此类推连句成层,连层成段,连段成篇,背完整篇课文; 最后对不够熟练和容易出错地方多下功夫。背诵时不要死记硬背,要边背诵边思考,直到琅琅上口,滔滔 不绝,一气背完的地步。只有这样,书上的营养才能变成自身的力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画有自己的创作原则。如“心师造化”,强调以自然为师,通过“月识心记” 写生自然, 概括提炼物象的基本特征,获得艺术素材,再去创造图画的意境。“中得心源”则着重于主体因素的积极 发挥。宋人讲“胸有丘壑”,明讲“丘壑内营”,都是强调主体因素的作用。作画的程序是要先求形似, 但中国画不 存形写实 ,而求于以形写神,遗貌取神,在形似的基础上,突出内在的精神。古 诗云“笔在传石神”,( ),就不再冥顽而有了神韵。古人更知其神情寄寓于物,借物抒情。文同画 纡竹以示其遭遇,米芾画枯木怪石以遣其 ,辽元代文人雅士大都以笔墨写愁寄恨。中国画的这种写 意精神,心师造化,画心相应,具有天人合一的卓越中国哲学精髓。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甚或 着眼于 栩栩如生 盘郁 B. 或是 着眼于 惟妙惟肖 盘郁 C. 甚或 立足于 惟妙惟肖 情思 D. 或是 立足于 栩栩如生 情思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顽石一块,经画家潜心用意,笔墨点染 B. 一块顽石,经画家潜心用意,笔墨点染 C. 顽石一块,画家以笔情墨致,点染勾勒 D. 一块顽石,画家以笔情墨致,点染勾勒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画的这种心师造化、画心相应写意精神,具有天人合一的卓越中国哲学精髓。 B. 中国画心师造化、画心相应这种的写意精神,是天人合一的哲学卓越精髓之所在。 C. 中国画这种心师造化、画心相应的写意精神,体现了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精髓。 D. 中国画这种写意精神,正是心师造化、画心相应的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之精髓。 【答案】17. B 18. A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和词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和词语的基 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 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中, 或是,表并列关系的选择;甚或,意为“甚至”,有递进意。语境是选择关系,应用“或是”,排除 AC。 着眼于,对……关注、主要考虑;立足于,处于某种立场。此处指中国画不注重“存形写实”,应用“着 眼于”,排除 D。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栩栩如生,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语境是“存形写实”,说明是模仿的逼真,用“惟妙惟肖”。 情思,情感,心思;盘郁,曲折幽深。根据“文同画纡竹以示其遭遇”可知,这里指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 应为“盘郁”。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 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本题属于选填衔接句, “顽石一块”,强调了“顽石”,与后面的“就不再冥顽而有了神韵”承接紧密,排除 BD;“画家以……”, 偷换主语,排除 C。 故选 A。 【19 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 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本题, A 项,前句“的”应放在“写意精神”前,后句“卓越……精髓”搭配不当,“卓越”一词应删去;“具 有……精髓”动宾搭配不当。 B 项,前句“这种”是指示性定语,应放在定语的最前面,后句中“卓越”一词应删去。 D 项,“心师造化、画心相应”做“中国哲学”的定语,错。 故选 C。 【点睛】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 10 个方面分析: 一、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二、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三、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 四、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 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五、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六、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 七、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 八、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 九、主动和被动不同: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与受事者不同 十、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有些近义词适用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不同。 20. 下面是高三(1)班新年联欢晚会的一段开场白,请根据要求作答。 甲:尊敬的老师们,感谢各位莅临寒舍,参加元旦联欢会! 乙:作为老师们的高足,我们济济一堂,享受这美好时光!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来吧,怀揣内心涌动的春意,让我们跳起青春靓丽的舞蹈! (1)文段中有三个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来并修改。 (2)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的形式,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要求符合语境,句式相同。 【答案】(1)“寒舍”改为“我们班”;“高足”改为“学生”;“济济一堂”改为“欢聚一堂”。(2)(示 例)“来吧,憧憬着春日温暖的阳光,让我们敲响辞旧迎新的鼓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得体、仿写补写的能力。考生先要通读语段,把握题干要求和题型考点,依 据上下文的场合、对象、语体等分析,按照要求修改或仿写补写。 (1)解答语言表达得体的题,要求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 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寒舍”是谦辞,指自己的家,不能指自己的班级。“高足”是敬辞, 称别人的学生,不能指自己。“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不能形容自己。 (2)本题要求仿照“来吧,怀揣内心涌动的春意,让我们跳起青春靓丽的舞蹈!”的句式造句,要注意新 年联欢晚会的特定情境,要照应划横线的句子,且注意语句的结构句式特点。 【点睛】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通常主要考查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要符合各种文体的格式要 求,注意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分;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注 意礼貌、谦虚、谦卑。 21. 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根据漫画内容拟写一条对我们在工作办事方面的一句话建议。要求语言 简明、准确。(内容不超过 40 字,建议不超过 20 字) 【答案】内容:一只乌鸦站在水瓶口上往里扔石子,想喝瓶里的水,水瓶下方有一个水龙头可以打开。建 议:做工作办事情要注意避免经验主义(或“注意脱离思维定势”、“做工作办事情要研究新情况寻找新 思路”等)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之解读漫画寓意的能力。 此类题要求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主题,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 首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注意: 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 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观察漫画可知,画面主体是一个带着水龙头的水瓶,水瓶上方站着一只乌鸦,水瓶底部有一些石子,说明 乌鸦为了喝到水,还是用投石子的办法,却不知道打开水龙头就可以直接喝。告诉我们应当摆脱思维定式, 不要经验主义。 四、写作(60 分) 22. 根据要求作文。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伯礼等没日没夜地拼命工作;奋战在一线 的快递小哥、志愿者等舍小家为大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抒发你的情感。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致敬“逆行者”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中国人回家团圆的脚步,或许我们都未想过那远在天边的疫情会迅速波及 中国;未曾想到零三年发生的灾难会如此相似的“重蹈覆辙”;未曾想到我们正在亲身经历这场突如其来 的磨难;也未曾想到当我们居家不曾踏出半步时,有多少“逆行者”正在拼命拯救肺炎病人的生命……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泱泱中华,源远流长,行业繁多,惟相、医并论。白衣天使,德才兼 备,不计个人得失,以拯救生命为己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逆行者”们不计个人安危,迎难而上;他们仁心仁术, 大爱无疆;他们驰援武汉,义不容辞;他们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 听着那一声声远离武汉的忠告,却有一批批写好请愿书的医生和护士逆流而上。他们不是伟人,他们 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但是他们用平凡的双手救死扶伤用自己的生命寻找更多人的生命线,他们用自己作 为赌注,只为照亮患者的人生! 80 多岁的钟南山院士仍奋斗在前线,更有许许多多年轻的医生和护士在与病魔作斗争。医生们的脸上 被口罩弄出的深深勒痕;没有定时的饭点,累了只能躺在地上稍微休息一会儿的医护人员;为了照顾病人 能更方便而甘愿变成光头的女医生;还有不少被病魔感染而去世的年轻医生……他们,怎能不叫人心疼? 不畏疫情,面对疫情,我们要致敬“逆行者”。他们为我们真的付出了很多很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 生命是脆弱的,只需要一些微生物就可以摧残。生命又是顽强的,在灾难面前,没有人说放弃! 没有 人当逃兵!人们众志成城,以信念为铠甲。以双手为利刃,让残酷无情的病毒无处遁形,让绝望的心溢满 温暖。病毒漫天又何妨,只要人间充满爱,心里依旧暖,温情一样可以醉满人间! 在防控救援中,我们再一次见证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壮举,作为有担当有理想的热血青年, 怎不热泪盈眶? 驰骋疆场三百回,舍身战“疫”终不悔!病毒虽是无情物,人间大爱却是花!你我他,醉繁花,携手 共进护大家! 【解析】 【详解】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 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对于名言警句、诗句、 歌词等材料,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 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这则材料列举了奋斗在抗战一线的院士、医生、快递小哥、志愿者等,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名 言,告诉我们面对疫情,全体中国人众志成城,共抗疫情。学生可以歌颂抗疫英雄的精神,可以谈自己青 春的奋斗,可以论述人间大爱。 【立意】《疫情之下,彰显人心》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疫情当前,责任在肩》 《武汉加油,防控疫情我们心连心》 《不负韶华,让青春在疫情中闪耀》 《疫情在前,重任在肩,我们在行动》 【结构】本文以排比句开篇,引出“逆行者”,记叙“逆行者”们仁心仁术,大爱无疆,驰援武汉,义不 容辞。列举填写请愿书的医生和护士,80 多岁的钟南山院士,光头女医生;累瘫的医护人员等。接着说正 因有人间大爱,所以虽有病毒,但是我们不会绝望。以“驰骋疆场三百回,舍身战‘疫’终不悔!病毒虽 是无情物,人间大爱却是花!你我他,醉繁花,携手共进护大家”结尾,铿锵有力。 【素材】抗击疫情的感人小故事 一个 95 后的护士名叫李慧,响应医院应征参与一线工作,从除夕坚守工作到现在,这是她给医护部发来的 一段话: 到现在我的家里人不知道我在干嘛,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破病毒,请大家也不要告诉我父母, 唯一的要求请妥善安排我的家人。我虽然工作能力不强,但是关键时刻不会做逃兵。 来自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的护士佘莎,今年 24 岁,报名请战前往武汉加入救援工作,但是第一 批选派的是重症监护室和呼吸科的护士,小姑娘又再次请战加入第二批医疗队。 她给出的理由是: 1、我年龄小,如果不幸被感染了,我恢复的肯定会比年长的护士老师快; 2、我没有谈恋爱,也没有结婚 3、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 莎莎回答: 这几天的新闻,让我想到了汶川地震的场景,我觉得我应该去,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的呀! 一句:我是汶川人。让看到的人热泪盈眶,这种大爱相传的同胞情,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 这些医疗救护队的天使们,很多只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他们或许跟我们身边的弟弟妹妹,或者哥哥姐姐的 年龄相仿,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再想想他们的勇气和一颗大爱之心,让人既心疼又感动。 2. 做一朵“先锋梅”,迎风傲雪挺“疫”线,用奋斗书写“初心”华章。“我将尽我所能,和病毒做对抗, 定能战必胜!”95 后护士郭佳萌剪去长发,“断发出征”抗“疫”一线。她曾是温室的“雏菊”,却在寒冬 时节“逆向生长”,穿上了“白装”,就成了“寒梅”。“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面对疫 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我先上”的觉悟和“我要上”的决心,勇当先锋、争作表率,坚 决果断投身到战“疫”第一线,做一朵“先锋梅”,傲雪迎霜、不畏严寒,任凭“雪虐风饕”也毫不退缩。 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冲锋在防“疫”最前沿,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做好联防联控,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做一朵“战斗梅”,攻坚克难战“疫”线,用无畏描绘“担当”画卷。湖南衡山县东湖镇医生宋英杰,年 仅 28 岁,连续多日奋战在防“疫”一线,因劳累过度,离我们而去。他也是父母的心头肉,却在重要关头 挺身而出,披上了“盔甲”,就成了“战士”。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防控处于胶着对 垒的状态,广大党员干部要有“粉身碎骨浑不怕”的魄力、无惧“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勇气,在关键时刻 逆流而上、向险而行,深入防“疫”一线“主战场”,做一朵“战斗梅”,以无畏之姿、勇挑重担,以无 惧之态、战斗在第一线;坚决做到守土担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集中精力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 都做到位,筑牢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做一朵“守护梅”,尽心尽力守“疫”线,用坚守奏响“为民”乐章。哪里有疫情、哪里有群众,哪里就 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 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主动深入一线战“疫”,加强科学防“疫”宣传,消除群众疑虑,坚定群众 信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加固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严防死守,使群众放心;及时提供生活必需品,解 决群众实际困难,让群众安心。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做一朵“守护梅”,尽心尽力坚守 在防“疫”一线,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战“疫”,守护在群众身边,让群众的心静下来、暖起来。 【点睛】材料作文的写作策略 ① 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 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 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 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 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 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 以正面举例 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 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 深:深入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 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 足。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