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语文真题作文导写分析及范文:全国新高考 I 卷作文(总
体评价+材料分析+命题立意+构思思路+示范文篇)
2021 全国新高考 I 卷
适用地区:山东湖北江苏河北广东湖南福建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 年 4 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
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
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
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名师教你怎么写】
若要树参天,必吸栋梁气
——2021 年高考新课标卷 1 作文解析
【解析】
一、总体评价:
2021 年新高考 1 卷摈弃了情境化、任务驱动型的热门考点,回归传统的材料作文考法,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其次,作文材料体现辩证性思维,也是与以往只需按照观点行事写作,
不需进行思辨,有了明显的不同。
试题提供的强弱转化的辩证观点,既富有议论的话题感,又具有现实的即视感。扣合这
个时代的大国强国与小国弱国的关系以及强国滥用强权,肆意妄为,从而引起自身强权的失
信失势,最终势必转为至弱的哲理过程。其意必然在阐明这样一个道理:从强者的现象中看
到其必然变弱的本质,树立弱小者的自信自强的信心和勇气;从弱小者的角度看,如果要变
强,必然要自强,才能变强的道理,可谓入木三分地阐述道理。
二、材料分析:
1、材料的核心:强者不可滥用强,弱者变强需自信;强者不必喜,弱者不必悲,强弱是
可以转化的。
2、材料的关键句: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
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
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
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3、义理与逻辑:
“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毛泽东谈及强弱转化,首先
宕开一笔,从人的身体说起,“变化”一词含蕴丰富,“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的
意思就是必须运用切实的手段使得身体发生变化,首先是自身必须采取措施,比如自己可以
通过医疗手段让自己眼睛复明,耳朵复聪;这里需要认识和思考的是,就是自身有意愿变化,
这是人类求生的本能决定的,没有谁会甘愿堕落、自认不如,人类必须以改变自身为准则,
不断超越自身,以免在弱肉强食的世界被早早淘汰出局或被灭亡。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
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这一句是毛泽东转而进入正题说理的所在,“生而强”
是指自身的先天性条件就很强大,后面的“弱者”自然便是生而若者。“生而强”的人“如
果滥用其强”,这里的“滥”是关键词,是强者变为弱者的关键,何谓“滥”,即是倚强凌
弱,肆意妄为,逐渐消耗掉强大的基础,与人而言,“滥用其强”,必然激起众怒并群起而
消灭之;与国家而言,“滥用其强”,比招致群起而攻之,最终招致削弱。而“弱者”,如
能“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就必然能够变强,这就需要“弱者”有强烈的变强的意愿,
通过自身的强大的理想信念的支撑,持之以恒,不变初心,砥砺奋进,才能到达“强大”的
彼岸。
所以,“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
于强,未可知也。”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我们都知道,这个杂志的使命便是唤醒
青年的精神,让他们成为这个时代的先锋与楷模。但在这股精神解放的潮流中,激进自大者
有之,悲观退缩者有之。身体固然不能恃强自损,精神的亢奋也无助于事业的成果;不能因
为身体弱小而自损其志,精神也必然有一个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毛泽东其实是冷静提醒那
个时代的年轻人,如何合理利用已有的条件,从而创造最有活力的时代精神。
毛泽东这样的思想和理念是有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而言的,事实上,联想中国共产党从
成立到强大的过程,无不验证了毛泽东自己的理论,自从成立的那天起,中国共产党便有了
自己的信仰,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流血牺牲,终于成为主宰新中国的第一大党;新中国也
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政党,才使得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祖国。
就当代国际社会而言,称霸的强者逞强一时,终究失去民心,而目前的弱国如果找到发
展的方向,一样可以成为强者。身体可以调控,精神可以变化,世界同样也在不断的格局调
整中。理性、冷静与信心才能最大程度地平衡人的身体和精神,从而平衡整个世界。
三、命题立意:
材料的立意不难,体现关键词“强弱”即可
这则材料的内涵,中心立意必须以“强弱”的转化和互换作为立论基础,不能偏执与一
个方面。
参考立意可以为:
直接浓缩关键句:
强者不必喜,弱者不必悲
强不可滥用,弱需强心针
艺术化型:剑指霄汉,固本培元
若要树参天,必吸栋梁气
四、构思思路:
这样的材料作文,如果是在 15—18 年,考生定能烂熟于笔端,但是,2021 年的备考,
由于受到八省联考的影响,更是由于近年来甚嚣尘上的“优化情境设计”的备考指导,考生
反而对于材料作文的写作逐渐陌生起来。
所以,这道材料作文题必然以“引议联结”这四个字来设计自己的作文,这样的模板到
处都是。
“引”,即引论,提出问题,一般写在第一段,要求从材料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主
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 引用时,三言两语,击中要
害,干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议”,即本论,分析问题,一般采用几个分论点的形式。每个分论点,语言要凝练、
简洁,力求醒目,结构清晰,思路清楚。
“议”是文章“猪肚”部分,天马行空,材料要丰富,内容充实,有说服力。要采用摆
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议论,恰当地使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家事例做论据。
除了摆事实外,还应有讲道理。可采用事理论据,如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谚语等。
要有点辩证分析,符合哲学观点,短短几十字,还可防止将论点极端化以后出现漏洞。
“联”,就是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时事。或集体,或个人,反反正正,多角度、多侧面
地阐述,还可指出论点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结”,即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或以抒情句式发出鼓励和号召,或对论述的问
题有所深化和拓展。
结尾部分切不可故意拔高做惊人之语,要精练有力。
【示范作文】
2021 全国新高考 I 卷
适用地区:山东湖北江苏河北广东湖南福建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 年 4 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
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
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
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名师教你怎么写】
若要树参天,必吸栋梁气
——2021 年高考新课标卷 1 作文解析
袁其顺
【解析】
一、总体评价:
2021 年新高考 1 卷摈弃了情境化、任务驱动型的热门考点,回归传统的材料作文考法,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其次,作文材料体现辩证性思维,也是与以往只需按照观点行事写作,
不需进行思辨,有了明显的不同。
试题提供的强弱转化的辩证观点,既富有议论的话题感,又具有现实的即视感。扣合这
个时代的大国强国与小国弱国的关系以及强国滥用强权,肆意妄为,从而引起自身强权的失
信失势,最终势必转为至弱的哲理过程。其意必然在阐明这样一个道理:从强者的现象中看
到其必然变弱的本质,树立弱小者的自信自强的信心和勇气;从弱小者的角度看,如果要变
强,必然要自强,才能变强的道理,可谓入木三分地阐述道理。
二、材料分析:
1、材料的核心:强者不可滥用强,弱者变强需自信;强者不必喜,弱者不必悲,强弱是
可以转化的。
2、材料的关键句: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
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
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
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3、义理与逻辑:
“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毛泽东谈及强弱转化,首先
宕开一笔,从人的身体说起,“变化”一词含蕴丰富,“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的
意思就是必须运用切实的手段使得身体发生变化,首先是自身必须采取措施,比如自己可以
通过医疗手段让自己眼睛复明,耳朵复聪;这里需要认识和思考的是,就是自身有意愿变化,
这是人类求生的本能决定的,没有谁会甘愿堕落、自认不如,人类必须以改变自身为准则,
不断超越自身,以免在弱肉强食的世界被早早淘汰出局或被灭亡。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
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这一句是毛泽东转而进入正题说理的所在,“生而强”
是指自身的先天性条件就很强大,后面的“弱者”自然便是生而若者。“生而强”的人“如
果滥用其强”,这里的“滥”是关键词,是强者变为弱者的关键,何谓“滥”,即是倚强凌
弱,肆意妄为,逐渐消耗掉强大的基础,与人而言,“滥用其强”,必然激起众怒并群起而
消灭之;与国家而言,“滥用其强”,比招致群起而攻之,最终招致削弱。而“弱者”,如
能“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就必然能够变强,这就需要“弱者”有强烈的变强的意愿,
通过自身的强大的理想信念的支撑,持之以恒,不变初心,砥砺奋进,才能到达“强大”的
彼岸。
所以,“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
于强,未可知也。”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我们都知道,这个杂志的使命便是唤醒
青年的精神,让他们成为这个时代的先锋与楷模。但在这股精神解放的潮流中,激进自大者
有之,悲观退缩者有之。身体固然不能恃强自损,精神的亢奋也无助于事业的成果;不能因
为身体弱小而自损其志,精神也必然有一个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毛泽东其实是冷静提醒那
个时代的年轻人,如何合理利用已有的条件,从而创造最有活力的时代精神。
毛泽东这样的思想和理念是有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而言的,事实上,联想中国共产党从
成立到强大的过程,无不验证了毛泽东自己的理论,自从成立的那天起,中国共产党便有了
自己的信仰,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流血牺牲,终于成为主宰新中国的第一大党;新中国也
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政党,才使得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祖国。
就当代国际社会而言,称霸的强者逞强一时,终究失去民心,而目前的弱国如果找到发
展的方向,一样可以成为强者。身体可以调控,精神可以变化,世界同样也在不断的格局调
整中。理性、冷静与信心才能最大程度地平衡人的身体和精神,从而平衡整个世界。
三、命题立意:
材料的立意不难,体现关键词“强弱”即可
这则材料的内涵,中心立意必须以“强弱”的转化和互换作为立论基础,不能偏执与一
个方面。
参考立意可以为:
直接浓缩关键句:
强者不必喜,弱者不必悲
强不可滥用,弱需强心针
艺术化型:剑指霄汉,固本培元
若要树参天,必吸栋梁气
四、构思思路:
这样的材料作文,如果是在 15—18 年,考生定能烂熟于笔端,但是,2021 年的备考,
由于受到八省联考的影响,更是由于近年来甚嚣尘上的“优化情境设计”的备考指导,考生
反而对于材料作文的写作逐渐陌生起来。
所以,这道材料作文题必然以“引议联结”这四个字来设计自己的作文,这样的模板到
处都是。
“引”,即引论,提出问题,一般写在第一段,要求从材料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主
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 引用时,三言两语,击中要
害,干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议”,即本论,分析问题,一般采用几个分论点的形式。每个分论点,语言要凝练、
简洁,力求醒目,结构清晰,思路清楚。
“议”是文章“猪肚”部分,天马行空,材料要丰富,内容充实,有说服力。要采用摆
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议论,恰当地使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家事例做论据。
除了摆事实外,还应有讲道理。可采用事理论据,如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谚语等。
要有点辩证分析,符合哲学观点,短短几十字,还可防止将论点极端化以后出现漏洞。
“联”,就是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时事。或集体,或个人,反反正正,多角度、多侧面
地阐述,还可指出论点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结”,即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或以抒情句式发出鼓励和号召,或对论述的问
题有所深化和拓展。
结尾部分切不可故意拔高做惊人之语,要精练有力。
【示范作文】
01 野蛮体魄,强健精神
——给表弟的一封信崇阳一中
廖鹏
亲爱的表弟:
你好!你来信告诉我,上高三了,班主任仍然要求你们体育课进行体育锻炼。对此,
你大为不解。因为高三的时间是如此宝贵,怎么可以浪费。
表弟,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同为老师,我赞同你班主任的做法。我以为,体育
实乃无用之大用。就如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所说,“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
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体育可以野蛮体魄,强健精神。
时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梁任公“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欧洲则国雄于欧洲”的谆
谆教导萦绕耳畔,毛泽东“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铮铮呐喊言犹在耳,体育锻炼不
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要天天践行的必需品。
表弟,你应该坚信:执体育之燧石,终可以敲出理想之灯火。你看,那是谁在中流击
水,浪遏飞舟。少年毛泽东曾与志同道合之友同游橘子洲,看湘江北去,虽惊涛拍岸,浪
遏飞舟,然而他中流击水,成为抟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晚年的毛泽东依然酷爱游泳,
晚年还游过长江。游泳强健了他的体魄,壮阔了他的胸襟。你感,那是谁在人心惶惶时无
畏逆行。国士无双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爆发时成为打向人们内心深处的镇定剂,抚慰了千
千万万的人心。他虽已届耄耋,但一身肌肉,身体强健。他能够做出突出贡献与平时注重
锻炼是密不可分的。你曾因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激励而斗志昂
扬,也曾因受到钟南山院士事迹感染而想投身杏林,那么我也希望你像他们一样积极锻炼
身体,成为阳刚的硬汉。强健的体魄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石。
然而揆诸当下,与你一样抱定学习大过一切的学生、家长、老师为数不少。我在哀叹
“人才是目的,而不是工具”的同时,也在反思。体育锻炼,看上去费时费力,见效慢。
但是,孔夫子“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话语振聋发聩。
守住体育课的课堂,这就是进步。
我坚信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人。而现在智育被抬到了举足
轻重的地位,“德”“美”“劳”“体”却备受冷落。“父母之爱子,也为之计深远”,不仅父
母、老师,连带整个社会都需要为祖国的花朵深谋远虑,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野蛮体魄,
强健精神。
我们学校也在坚持上体育课。我坚信只要有人发声,有人改变,有如我和你的班主任
一样的微光互相找到,就能照亮四方。我也相信,你在锻炼中挥汗如雨,再去教室为诗与
远方奋斗,一定会效率更高。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愿你在体育锻炼中野蛮体魄,强健精神,达臻万
里之遥程。
祝学习更上层楼!
你的表哥艾健康
2021 年 6 月 7 日
02 自强者健,自修者美
殷永红
青年毛泽东曾经说过:“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因为“强者滥用其
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
变而为强”。领袖之意,在于告诫自己以及后来者,无论自己是强是弱,持久的自强与自修
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自强者健,自修者美。
持久自强,坚持锻炼,可以让弱者变强,让强者更强。伟人毛泽东,其实有两个哥哥
夭折,他自己幼时也体弱多病。后来他开始锻炼,甚至参加田间劳动,身体日益健康。成
年之后,毛泽东更是一年四季游泳,坚持锻炼。所以,虽然屡经磨难与艰辛,但毛泽东以
他健康的身体作为保证,带领中国人民走出重重困难,打败国内外无数敌人,创建了伟大
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还以七十岁的年龄,多次横渡长江,鼓舞了国人。一人
强而国家强,毛泽东之持久不息的锻炼与自强,不但让他自己身体由弱变强,而且让我们
的民族由弱变强。
强者不自惜,由强变弱;弱者不自悲,由弱变强。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三
国英雄数吕布,吕布身材魁梧,体格强壮,武艺高强,曾令天下英雄闻之变色。但是,在
徐州被围之后,沉溺酒色,不思自强,最后形容憔悴,落入曹操之手,丧命于白门楼。中
年刘备,身体状况日渐不佳,他以髀肉复生警醒自己,坚持骑射,强身健体,最终建立蜀
汉政权。
持久自强,坚持锻炼,不仅使体魄强壮,能使人意更志坚强,使人更有韧性。祖逖闻
鸡起舞,中流击楫,立志收复失地,最终收复黄河流域大片土地。体育锻炼的过程,既是
让体魄强壮抵御病毒入侵的过程,又是让人意志更加坚定的过程,更是修炼品质的过程。
锻炼自强,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有志锻炼着必须持之以恒,数年如一日,这样练
就了恒心毅力。
当然,我们除了通过锻炼造就坚强的体魄,也要通过锻炼修炼成高尚的品质,担当的
精神。一个人如果只有健康的身体而没有健康的灵魂,至多是鲁迅笔下无聊的看客。毛泽
东当年坚持锻炼,自强不息,不仅仅着眼于自己的命运,更是着眼于民族命运,国家的未
来。在身体日益健康的同时,他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信念也更加坚定。由此可
见,当年伟人既是健身,又是修身。
反观当下,不少年轻人不大注意健身,甘当“宅男宅女“。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青
少年体质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与之相照应,“躺平”思想也在不少年轻人心中“躺下”。这
种双双的“不健康”,难道是偶然的吗?不愿意健身,不仅导致身体素质日渐变差,也会让
惰性在思想上日渐“生根”。其贻害之远,岂是三言两语所能说得完的呢?
为自身计,为国家计,我们必须行动起来,锻炼身体,自强不息,强健体魄,修炼品
质。自强者健,自修者美。
03 全面发展,莫轻体育
侯桂新
1917 年,时年 24 岁的毛泽东于《新青年》公开发文,阐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期
望国人借此由弱变强。事实上,对体育的重视贯穿了毛泽东的一生,年轻时在湘江划船,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年过花甲经过武汉,“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文明其
精神,野蛮其体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他的身体力行成为后人的榜样,他
的大力号召则已融入新中国建国以来的教育方针。
毛泽东如此重视体育,源于对中国近代以来国民身体素质下降的忧虑。由于满清的腐
朽统治,晚清以降,众多国人无论在身体还是精神上都非常孱弱,甚至有不少国民沉溺于
鸦片,身体由强转弱,直至骨瘦如柴。从中英之战到中日甲午战争,满清王朝节节败退,
摇摇欲坠,“东亚病夫”贻笑列强。在此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重倡尚武精神,梁启超于《新
民说》中大力鼓吹,秋瑾女侠等前仆后继,付诸实践,一些民间的武林高手如霍元甲等原
本从小体弱多病,通过辛勤习武,成长为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可以说,从晚清到民初,
社会上流淌着尚武精神和与之相关的英雄崇拜。毛泽东对体育的提倡,即是顺应了这一时
代潮流。而他更大的贡献在于,将民间的习武导入各级学校的体育锻炼,经由教育体制的
保障,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
如今距离《新青年》时代已经一个世纪,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已毋庸赘言。要而言之,
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是其立身处世的基础,而在其中,“身”与“心”不可偏废,身体的强健
往往是心理强韧的前提。往小了说,它决定了个人的人生理想能否实现,“四体不勤五谷不
分”,在生活中几成废物;往大了说,它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是否遥远。兹
事体大,岂能轻忽?
然而,令人不无遗憾的是,当前几乎所有人都能认识到体育的重要,却不一定能在实
践中坚持。尤其是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不少学校盲目追求应试教育,分数至上,刷题盛行,
留给学生锻炼的时间十分不足。于是,身体肥胖、动作笨拙、免疫力差、近视高发等不健
康的现象随处可见,在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蒸蒸日上的同时,青少年体质反而不如十年
二十年之前了。虽然教育部门本着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态度,一直强调要让学生德智体全面
发展,这几年更是通过课程设置和考试制度的改革对此加以保障,但仍有不少学校和家长
执迷不悟,难以落实。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使人健康。这是极为朴素简单的道理。为了让我们的生命臻于
完满,让我们的民族在创造未来的征程上充满活力,动起来吧,中国人!
04“强哥”
葛平
“听说我们这个年级最差的弱班又要换班主任了。”“管他是谁呢,如果那个人能转化
我们班,算他本事。”“就是嘛,来一个轰一个,只要制服不了我们班,不能转化我们,就
得走人。”叮零零——伴着铃声,一个戴眼镜的文弱书生走了进来,他清了清嗓子:“同学
们好。我就是你们的新班主任,我姓胡,以后你们就叫我小胡好了。”“还小(媳)妇呢!”
教室里一阵哄笑——
“这也没关系,只要你们别把当我老师就行了。我刚从学校毕业,教物理。搞笑的是,
我的物理和你们一样,也不是太好。与其说我来教你们物理,还不如说我和你们一起学物
理。听说我们班同学智商都很强,在接下来的日子,我这个不长进的“小妇”一定不负众
望,把我们这个弱班的班风、学风转一转。”
自从“小妇”来了之后,班里的新鲜事就多起来了。每一次物理周练,他都坐在后面
和我们一起考,有时他得第一,有时他也得倒数第一。英语老师上课时,他也坐在后面,
认真听讲,还举手回答问题。体育课上,他和同学打成一片,一起打篮球。渐渐地,我们
也把他当成了哥们。我们的叛逆情绪没了,学习氛围也浓了。大家都努力,你追我赶,一
心想着把“小妇”给比下去。有一次上数学课 ,“小妇”坐在后面听讲。下课时,老师留
下了一道几何题,让我们课后思考。不理不睬,这是我们对“弹性作业”的一贯作风。可
偏偏“小妇”将那道题记了下来。但他也不会,更为搞笑的是他竟拿着那道题去问班上倒
数第一的沈乐,沈乐见这情形,还以为“小妇”的数学比自己还弱,一下子竟找到了感觉。
为了不丢自己的面子,沈乐一下课就思考那道几何题。不知不觉之中,全班同学都关注喜
爱上了数学,掀起一股钻研数学题的热潮。“小妇”不会就问我们,我们不会的也问“小妇”,
久而久之,在“小妇”的环绕和塑造下,我们的数学都有了进步。
期末联考,我班竟然由年级倒数第一一下子窜到年级正数第一。这个突如其来出乎意
料的变化,让全校所有人都大跌眼镜,我们非常惊讶,连说“小妇”创造了教育神话。
校领导为此还专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请“小妇”谈治班经验。本来大家以为他会有
长篇大论的报告,没想到他只说了一句让人感动的话:“我塑造班级的理念是“和我跑”,
而不是“给我跑”,因此,我跑多快,我们班级就能跑多快……”从那之后,那个弱不禁风
的“小妇”在我们心目中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背后,大家都乐以“强哥”称之。
【点评】
立意上作者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谋求与材料主旨的“神似”。貌似年轻弱小的班
主班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智慧,把原来乱糟糟的弱班转化成年级的标杆。在谋篇布局上,
作者釆用先抑后扬的走势,通过不断点题,反复冲击评卷老师的视觉,形象生动地展示人
物形象、学风班风、班级面貌由弱变强的别样精彩,尤其是小胡身份前后的变化,从弱不
禁风,学生竟然称他“小妇”绰号,到渐渐地把他当做了哥们,再到最后变得高大起来被
称作“强哥”,作者追求与材料的“形似”。
以美称“强哥”为题,极具张力。“强哥”一词既是情节设置、形象塑造的总体概括;
又成为全文的线索,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也是侧面描写,画龙点睛,由衷地赞美了“小
妇”高超的转化智慧,颇具匠心。
05 争做红旗领航下的时代新人
潘云龙
1917 年,毛泽东于风云动荡之际写下“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
也”的雄言壮语。四年后,他登上那艘承载千钧的红船播下革命火种,让星星之火遍布中
国。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从“赶上时代”
到“引领时代”的伟大飞跃,毛泽东所预言的“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
也会变而为强”正一步步变为现实。身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节点,感受历史流
经岁月烙下的光辉印记,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勇敢地走在时代前列,争做在劈波
斩浪中开拓前行、在披荆斩棘中创造奇迹的“时代新人”。
争做时代新人,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之
治的“核心密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
领导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根本点,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正如领袖所言:“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
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坚持党的领导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在世局纷扰中坚毅前行,无惧乱
云飞渡、惊涛拍岸。
争做时代新人,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在当代中国,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
再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党治国理政的理
念变化正体现着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重心下移的逻辑变更。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有利于我们
规范自身行为、协调朋辈关系、推进合作交流、形成社会共识。最终发扬基层民主,激发
社会活力,弥补治理主体的资源不足,实现社会源头治理。五十年前,毛泽东曾对“枫桥
经验”作出重要批示,时至今日,它已成为共建共享共治的模范样本,展示出历久弥新的
魅力,或许这正是对“窑洞之问”的一种别样解答。
争做时代新人,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如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越是形势复杂,越是需要具有崭新风貌的时代新人迎难
而上。时代新人之“新”,应当体现在有自信、尊道德、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有自信,
则是要有作为新时代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尊道德,就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
义道德;讲奉献,指主动承当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重实干,即坚持知行合一;求进取,
就是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成就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唯有在新时代中奋力拼搏,方能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用青春的蓬勃力量创造出让世界刮
目相看的新奇迹。
面壁十年图破壁,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
流的洪荒伟力。翻开党史,无数革命先烈以血肉之躯担使命,一代代共产党人以铮铮铁骨
守初心,他们为中华民族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红色旗帜擎
宏图,初心砥柱天地间。千秋伟业强基石,时代新人开新篇。”让我们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
态和一往无前的创新锐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绘就更加灿烂的时代画卷!
06 强强出镜,乃为强
崔海荣
弱者锤炼可变强,强者滥用以致为弱。强弱可以转化,弱者变强,强者变弱。唯有强
者守强,弱者变强,强强出镜,乃为真正的强者,从而无惧任何风雨。
强者守强的策略在于,保持清醒的认识,不为暂得的名利蒙蔽了双眼。即便身处高光,
也绝不高调。纵然前行遇阻,也要独立思想,砥砺前行,方得始终。
看看今天的华为公司,早在 1987 年,任正非集资 2.1 万元创立华为,历经三十年艰苦
奋斗,使得华为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小作坊,发展成为全球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的领导者
和世界 500 强,可谓一跃成为时代的强者,成为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的标杆。
而发展强大的华为无形中动了世界霸主美国人的奶酪,故而遭受了来自以美国为首的
一帮啰啰的疯狂打压。拒绝给华为提供芯片,终止任何领域的科技合作。华为面临生存窘
境,一群为实现人生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华为人,致力创新,追求卓越。他们凭借多年汇聚
的人才、雄厚的资本和技术支撑,坚持以奋斗为中心,实施转型,构建 ICT 生态体系,拥
抱新的商业文明,立志打造万亿级科技公司,并继续领跑世界。
华为堪称当代商业史上的传奇,它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发展史上的奇迹。这家拥
有 17 万名员工,年销售收入超过 5000 亿元的强大通信帝国,之所以在时代的激流中,面
对风浪而能立于不败之际,全凭一颗初心,自强不息。
弱者变强的途经在于,正视现实,不汲汲于外在的东西,杜绝“躺平”,付出不亚于常
人的努力,让神灵都来相助。
在我所在集镇有一所学校,一所扎根乡村的农村高中,曾几何时历经波折,姥姥不疼,
舅舅不爱,几乎沦为这个世界遗忘的弃儿,被要求拍卖,可谓是一个弱者。可世上就是有
人不信神仙不信邪,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同在蓝天下,原本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
新任学校掌门人,竟然带领众人发起了教育教学的集团冲锋,誓做教育领跑者。如此宏愿,
唯有梦想者敢为天下先。经过全校上下几个年头的坚守奋发,硬是凭着一股子毅力,响鼓
用重锤,趟出一片农村教育的高地,并将学校的事迹成功地搬上了中宣部“学习强国”的
舞台,为更多的人熟知,从而发挥着农村教育的辐射与引领作用,俨然成为教育的强者。
有人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原来由弱变强,只要你有想法,
并伴随着恒久的努力即可。
弱者,能否咸鱼翻身?强者,如何不至于听凭强弩末势?关键在于怀抱理想的高下和
对信念的执着与否。个人如此,国家、集体亦然。唯其如此,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
强国复兴梦,便不会久远!
07 应变之道,在精准与主动之间
洪劬颉
你一早出门,为的是给学长学姐加油。你进入高中后,我和妈妈目睹着你的一切小变
化:个子猛地串高一截了,说话开始引经据典了,做事开始瞻前顾后了,思考变得心怀众
生了……你开始变强了,不再是一个弱弱的幼稚男孩了。一个人的强大,不仅仅是身高、
体重,还有自己的内心、精神、心胸和抱负。回想起这一年多你的变化,我是要为你点个
大大的赞的。从你班级群里看到班主任传来的视频,你上午跑操时的模样,下午锻炼时的
姿态,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好身体是锻炼出来的。要使自己变得强大,首先要学会锻
炼。没有好的锻炼,是没有办法让自己有好的身体,让自己足够强大的。
想起你小时候,我担心的不是其他小朋友“打”你,而是担心你还手。要是其他小朋
友去撞你,我想,凭你的大块头,都要被你弹回去的。幸亏,这么多年下来,你没有“恃
强凌弱”,更没有“逞强恫弱”。不恃强,不逞强,关键在于明白强弱之间的转变。如毛泽
东所说: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自知己强,大喜过望,则会滥用其
强;与之相对的是,自知己弱,也不必自怨自艾,顾影自怜,而须日升而作,勤自锻炼,
增益不能。
你也问过我,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告诉过你,首先要理解临“变”知何,
知道变在何处。“变”就变在前所未有,百年不遇;“变”就变在强弱互逆,破立并举。其
次还要临“变”何择,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京京,我跟你说过,面对变化,人往往有三
种表现:一是食古不化,一变不变;二是顺应变化,以变应变;三是创造变化,以变引变。
你想成为三种人的哪一种人呢?更要临“变”求变。临变不惊,临危不乱,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靠的是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一个人的强大,更在于思维的强大;一
个人的深度,更在于思维的深度。京京,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那我们可能就真的会成为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连薄薄的绢都穿透不了。
你说呢?
爸 爸
2021 年 6 月 7 日
08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刘折谷
华灯初上,品一茗清茶,指尖滑过《诗经》泛黄的书页,一行古字跳入眼帘:“不忮不
求,何用不臧?”是啊,不嫉妒,不贪求,人生方能无往而不利。人生是盘调味品,有酸
如醋,甜如蜜,咸如盐,辣如椒,各有各的滋味,各有各的用途,合理调配,才能遍尝世
间佳肴;但它们不能一股脑儿地兼容,否则便会美味尽失,面目全非。
欲望是人性的发条。我们渴望得到一切,却往往对拥有的一切不满。“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的欲望如同黑洞一样,永无止境,无法填满,如果任其膨胀,必将后患无穷。
还记得上世纪叱咤世界胶片、影像市场的霸主——柯达吗?你应该不会忘了那自信大
气的广告语:你只要按下按钮,其余的交给我们。可如今按下按钮的越来越多,但交给柯
达的事情却越来越少。分析柯达的失败,也许就是因为它过于成功与庞大,以至于沉浸在
成功的标准中难以自拔。“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
柯达太固执地看到自己美丽的羽毛,却缺乏勇气和力量做出断臂求生的战略调整。沾沾自
喜于“强大”的迷雾之中,最终一无所有。这是柯达留给我们的教训。
苏东坡贬居黄州,人生陷入低谷,在此等人生“至弱”之时,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
间,筑室于东坡,荡舟于赤壁,在浩瀚宇宙间寻得一处绿洲。尽管也会想起曹孟德“舳舻
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豪情壮举,念叨周公瑾“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
灰飞烟灭”的英雄霸业,但大师就是大师,转头就是一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
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多么博大的胸襟和
气度!身陷囹圄,修炼内心,又是一片“蓝蓝的天”。“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
强,未可知也”。
古人云,“纵欲之乐,忧患随焉”,良有以也。顺境之中,贪婪的欲望最终必然会导致
毁灭;逆境之时,不抱怨出身,不埋怨运气,踏实勤奋,才是做人真正应该秉持的坚守。
《围炉夜话》之中说: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姜太公钓鱼,不似常人洒下一把把鱼饵,以期多多益善,若不是信奉“宁在直中取,
不在曲中求”的不贪求的原则,又怎会得到周文王的青睐从而助西周伐纣灭商立下不朽的
功绩?范蠡在勾践大败吴国功成复兴之日毅然弃越奔齐,若不是早已看清勾践可共患难不
可同富贵的本性,深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敌军破谋士死”的道理,恐怕陶朱公的下
场会和贪求名利的文种一样,又何有以“三掷千金”闻名于世的“商圣”?
人生如橘,或大而酸,或小而甜,难以圆满,无法完美。列夫•托尔斯泰说:“我并不
具有我所爱的一切,只是我所有的一切又是我所爱的。”人们都渴望“有我所爱”,岂不知,
“爱我所有”才是最大的幸福。
身为强者不必沾沾自喜;身为弱者也没必要妄自菲薄。老子《道德经》中说:“柔之胜
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世人皆知弱胜强、柔克刚的道理,却无法付诸行
动,主要原因,乃在于人爱逞一时的刚强,而忽略了永久的平和。
“祸莫大于不知足, 知足不辱, 知足不殆, 可以长久。”我们不能被欲望迷惑了心
窍,要学会知足,牢记:不嫉妒,不贪求,务实向上,才能无往不利!
09 我们要自觉养成辩证法思维习惯
阮思余
毛泽东同志对身体强弱的论述可谓入木三分、形象生动,把辩证法的精髓运用得游刃
有余、恰到好处。毛泽东同志关于“体育之效”的论述告诉我们,青少年要自觉养成辩证
法思维习惯。
强弱之分是万事万物的必然表现。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竞争、与世无争的国家
和社会,这个社会就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可是,这毕竟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
事物之间有好坏之分,商品之间有优劣之别,学习成绩有上下之异,国家之间有强弱之势。
这是历史和现实永远都没有没法改变的事实。因此,我们讲辩证法思维,首先就是要承认
万事万物之间的这种差别的存在,有些差别甚至还是根本对立的。没有差别也就不构成事
物。我们经常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就是这个道理。
强弱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承认万事万物差别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互相转化,互相朝着对立面发展的。我们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学习
成绩的问题。成绩好的同学,如果不努力学习,一两个月学习成绩就会掉下来。成绩不理
想的同学,只要足够努力,短时期内也是可以有很大的提高。这就是事物之间的互相转化。
正是有了事物之间的互相转化,我们才可以变得更加优秀,我们对待未来也才更有希望。
当然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摆正心态,积极应对,执着专注,追求卓越,主动求变,精益
求精,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永远都是让事物、事态、朝着良好方向发展的重要前提。
强弱不是永恒不变的。在强弱的问题上,我们要反对或者说要警惕的一个错误的非理
性的认识就是,我们过分强调事物的好的一面,我们忘记了它向不好的一面转化的可能。
比如,我们身体足够强壮的时候,我们忘记了要坚持锻炼的重要性。因此,身体出现问题、
体力下降也就实属必然。“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练手生”,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为什
么老师总是批评那些原本学习成绩好后来成绩下滑的同学,因为他们吊儿郎当,缺乏拼劲,
得意忘形,最后成绩下滑,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总是以为他们成绩好,躺平也比别人强吗?
“不用担心,我不学习也比他们强。”不过,或许他忘记了,你不学习,别人在学习,所以
你就落后了。这就是所谓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
强弱本身在于人们的态度。当然,如何对待事物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人们对待事物的
态度。是承认事实还是不接受事实?是积极求变还是消极认命?恐怕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同
结果也就不同。如果我们不承认别人比我们强,认为别人都是靠时运,流行的说法叫狗屎
运,靠关系等获得相关资源,那么我们就看不到别人的努力,看不到别人鲜花和掌声背后
的汗水与付出。如果我们消极认命,我们可能永远没法体会“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
永远没法体会什么叫做辛勤耕耘、攻坚克难,也永远没法体会什么叫做脚踏实地、久久为
功,当然也就没法体会什么叫做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这就是所谓的态度决定一切,思路
决定出路。
因此,我们要学会并且自觉运用辩证法思维。我们要学会看到事物之间的差异,要承
认这种差异的存在,要承认这种差异的合理性。我们要看到事物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而且是一定会转化的,今天的成就不等于明天的辉煌,当下的困境不意味着未来的窘境。
事物在变,而且一直在变。这个世界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近年来,在精准扶贫和新冠疫情防治方面,我们国家出现了很多英雄事迹。这些英雄
事迹归结到一点,那就是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我们在危机中要看到先机,在变
局中要学会开新局。否则,我们何以在全世界首先取得新冠疫情防治的巨大成就?领袖讲
过,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这是亘古不变的辩证法则。
这些就是我们从毛泽东同志关于“体育之效”的论述中获得的最重要的启示。希望这
些启示能够获得更多的点赞和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