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名师共论2021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作文(附参考作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八方名师共论2021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作文(附参考作文)

ID:719873

大小:36.7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6-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八方名师共论 2021 高考全国乙卷作文(附参考作文) 【真题回放】 全 国 乙 卷 试题内容: 阅 读 下 面 的 材 料 , 根 据 要 求 写 作 。 ( 60 分 ) 古 人 常 以 比 喻 说 明 对 理 想 的 追 求 , 涉 及 基 础 、 方 法 、 路 径 、 目 标 及 其 关 系 等 。 如 汉 代 扬 雄 就 曾 以 射 箭 为 喻 , 他 说 : “ 修 身 以 为 弓 , 矫 思 以 为 矢 , 立 义 以 为 的 , 奠 而 后 发 , 发 必 中 矣 。 ” 大 意 是 , 只 要 不 断 加 强 修 养 , 端 正 思 想 , 并 将 “ 义 ” 作 为 确 定 的 目 标 , 再 付 诸 行 动 , 就 能 实 现 理 想 。 上 述 材 料 能 给 追 求 理 想 的 当 代 青 年 以 启 示 ,请 结 合 你 对 自 身 发 展 的 思 考 写 一 篇 文 章 。 要 求 : 选 准 角 度 , 确 定 立 意 , 明 确 文 体 , 自 拟 标 题 ; 不 要 套 作 , 不 得 抄 袭 ; 不 得 泄 露 个 人 信 息 ; 不 少 于 800 字 。 命 题 专 家 这 样 说 : 2021 年语文试题凭借高考这个高聚焦平台,通过试题取材和设计,在引导坚定文化自信、提 升道德品质、厚植家国情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实现了“以文化人”的目标。 古今融通,激发理想追求的时代精神。中华文化贯通古今,既承载历史、传承历史,又连接现 实、服务现实、开拓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 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 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全国乙卷作文“‘弓矢的’的智慧启示”通过材料 的选取以及试题的设计,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精神。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 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 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扬雄以“弓矢的”设喻,形象生动,且颇具普遍意义和启示作用。其中“弓”是基础,“的”是目标, “矢”具有方向性,要射中目标则又需要其他要素共同起作用,而各要素所起的作用在不同人看来重 要性是不同的,所以人们常以射箭设喻,说明抽象的道理。例如清代袁枚说:“学如弓弩,才如箭 簇。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说的是才、学、识及其关系,强调了“识”的重要性。 试题材料指出,古人追求理想会涉及基础、方法等,再以扬雄观点进行举证,任务驱动则是自 然延伸到考生对理想的追求、自身发展的思考上。任务中的“当代青年”,要求文章的思考和立意必 须站在特定的时代节点,从青年的角度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任务中的“自身发展”,引导考生将自 己的理想追求与自身实际、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对实现理想过程中的基础、目标、实践等进行有目 的、有层次的思考。命题取材与设计既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融相通,也体现出国家和 社会对新时代人才发展的要求。 八 方 名 师 这 样 评 :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贾玲:提高修养 追求大“义” 明确目标 “矢”志不移 一、不设审题障碍,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 这是一道很好的考场作文题,没有审题难度,从形式到内容,均无写作障碍,每一位考生都可 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理想和追求。从形式上来看,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材料本身可读性、 思想性都很强,有利于调动考生的生活积累,促使他积极思考;考生对新材料作文这样的题型和要 求都比较熟悉,也有利于打消考场的紧张感,正常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作文题具有鲜明的育人导向和选拔的价值功能。 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立德树人”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国高考 评价体系》明确要求 “一核四层四翼”,其“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 教学,这无疑是整个高考命题、选拔的总目标;而“四层”则是高考的考查内容,涉及核心价值、学 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我们可以看到,今年全国乙卷的作文命题,凸显了核心价值,关注 人的发展,特别是考查“新一代”的理想追求——坚持正确方向,追求人生大“义”,明确目标并不断 努力践行,将自我发展与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类文明进步连接为一体,表现当代青 年的价值追求,这也体现了高考“为国选才”的定位。 三、把握特点,融通古今,选准角度,精心构思,创意表达。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 述的过程。所以,写作不仅是内容和观点,它还需准确把握命题的要求,精心构思文章,精准运用 语言,阐述时重视逻辑层次,生动而富有创意地表达。此次全国乙卷命题形式是新材料作文,又有 任务驱动的内涵要求,考生要认真阅读材料,准确把握其内涵,准确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 材料引用扬雄的一段话,是用比喻的方式,将实现理想的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形 象而生动地阐释出来,这就需要考生在写作时重视表达的内在逻辑层次,注重思辨,体现认知的全 面性,然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生动、富有创意地表达,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语文教研组组长,陕西省语文特级教师,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导师,西安市高中 语文中心组成员李亮:考题平稳,导向鲜明 2021 年高考语文陕西省选用的乙卷现代文阅读部分,试题整体平稳,另外一个特点则是导向鲜明。 论述类文本内容是有关数字人文的,有跨界的特点,属于科学前沿问题,符合近几年文本选择 规律,题型也没有变化;实用类文本为粮食安全问题,又出现了图表材料——和 2020 年有所不同, 但题型高度一致,问答题设问思路相同;文学类文本材料为小说,和去年一样,问答题设置也有较 为明显的延续性。从阅读材料和采用的题型看,阅读命题平稳,难度不大,相信在高考复习中经过 合理有序的阅读训练的考生能够得到满意的分数。 阅读题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导向鲜明。首先是文本内容的阅读导向,科学前沿、国家重大问题、 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小说,这些都是学生在平时阅读中应当主动涉及的内容,也是复习练考应 当优先选择的内容。在粮食安全方面我们国家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又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关,这 是中学生应当关注的国家大事,我们民族扶危济困、仗义疏财的传统美德则与立德树人、文化自信 密切相关,这些文本无疑具有很鲜明的导向性。 其次是命题导向。准确获取信息,掌握基本的写作手法和规律,进行一定的鉴赏评价,这些阅 读的基本要求,在试题中都有体现。需要注意的是命题对阅读理解的要求有提升,小说题要求分析 人物心理,需要联系前后情节、人物处境,还要了解秦琼卖马的故事——这属于传统文化范畴;而 实用类文本的问答题则要求在信息获取的基础上选择、对比,找出相同的增产措施。这种一道题关 涉多方面的文本信息、知识,需要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命题思路,具有明显的导向性。 可以说高考阅读题既考查阅读能力,同时也考查阅读习惯、阅读素养,这是语文高考阅读提升 的关键,需要我们共同重视。 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 管然荣:对理想的追求 全国乙卷作文题命题肌理清晰,定位明确,以引言的方式从目标、意义、价值、基础、方法、 路径等方面简明而又系统地揭示了“理想追求”这个话题的思考角度,及其知与行的关系,既有观点 又有方法,内涵相当丰富,堪称精湛的人生格言。 该题融合三类“言说”情境,完成典型任务,思维含量高。情境包括“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 境”和“社会生活情境”。该题让个人体验、社会生活与学科认知三类情境更为融合。这得益于“理想 追求”这个话题的选择,考生能够在三个情境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发挥空间,驱动了考生在这些方面 深层次的、立体的思考。 该题的导语以比喻介入,并在此基础上引发考生多重的思维效应:首先对概念的众多抽象话题 作了形象解读,降低了理解难度;其次巧借比喻整合了众多发散方向和命题要素,既使题目浑然一 体,又让命题语言干净,交代清晰,落点明确;利于考生审题立意,体现出良好的人文关怀。 全国高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西安铁一中滨河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 吴彦超:“红蓝绿”,书写青春新画卷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背景下,在全国新课程新高考逐步推进的进程中,今年高考第一 科的作文更加引人瞩目。语文是一门时代感很强的课程,它既要面对现代社会的语文生活,又要面 对现代语文生活中成长中的现代青少年。作文命题如何回应时代,并真正激发和引导青少年,成为 了学生、教师、家长甚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的全国乙卷高考作文就对此作出了很好地回应。 以下以“红蓝绿”光的三原色为喻,来做具体分析。 “红”,指的是红色精神,是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的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使 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本次作文材料以‘ 追求理想 ’为主题,旨在引导考生正确认识自己在中国建设和中华复兴的责任和 使命。这一代青年,既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着和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本次高考作文命题充分发挥了“立德树人”的积极导向功能,在‘躺平’‘佛系’ 等部分思想意识出现的今天,更是具有重大的意义。 “‘蓝’,指的是思维,是对学生思维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的考查。很多学生和教 师热衷于押作文题,似乎只要主题相似就是押中了题目。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写好新材料 作文的前提应该是读懂材料。对材料理解的准确度、系统性和自如程度,与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 有直接关系。 就本次作文题而言, 学生如果只是抓住“理想”“修身”等关键词拓展开去,而不去分析内容中语 句之间的逻辑,很容易偏离题意。 本次作文材料整体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体是汉代杨雄以射箭来比喻追求理想。“发 必中”的前提条件是“弓”“矢”“的”,那实现理想的前提条件对应应是“修身”“矫思”“立义”。也就是说, 只有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确定正确的目标,才能实现理想。 只有把这几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清楚,才能更好地下笔成文。而文章的主体部分也要围绕这 几者的关系进行论述。如果只是对“追求理想”泛泛而谈,势必言之无物。 “绿”,指的是生命,是学生丰富的内心和情感,是对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 度的考查,这也是新课程‘新’的理念。材料的第二部分,已经明确‘写作者角色’是追求理想的当代青 年,而且要“结合自身发展的思考”,所以,这要求学生不能说假话套话空话。写作文要用“吾手写吾 心”,要想写出真实情感,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知道何“义”,如 何实现“义”,哪些榜样是值得学习的。尤其在当今的中国,有很多让人尊敬和学习的榜样,如张桂 梅,张定宇,袁隆平,吴孟超等等,有哪些触及你心灵,影响你对人生理想选择的英雄,都可以作 为你作文中的论据。如果没有真情实感,是很难写出新意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上曾说:“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 最有意义的人生。”本次作文不仅对高中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也为语文教学指出了前行的道路。 “红黄绿”是光的三原色,它们相互作用,才呈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作文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展 现你的‘思想,思维,生命体验’的画卷,,希望每一位高考学子,都能用生花妙笔,书写自己青春 的新画卷。” 高中语文组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张定勇:把握时代精神 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 审题难度不大,命题内容上凸显传统文化,试题的核心在强调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将“义”作 为确定的目标。所选试题材料,难度不大。命题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浸润功能,利用重“义”的传统 文化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命题有力引导学生提升道德品质、厚植家国情怀。 考生在追求理想时应将“义”作为目标,“义”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既包括正义、道义, 个人修养,也包括国家大义。因此,考生在写作中应深入挖掘理想与“义”的关系,强调理想目标应 符合正确的道德准则,应考虑国家大义。 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河南省中小学名师张云佳:寓理于事 考生有话可 说 命题人引用扬雄的小故事,以“弓矢的”设喻,形象生动,考生易于理解。命题者没有难为考生, 直接解读了故事,即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 理想。此题难度不大,考生均有话可说。 此外,题目要求“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 篇文章。”形式上回归传统文章形式,淡化了任务驱动型,贴近生活。考生可以不用刻意强调发言 稿、演讲稿等应用文章格式,只需关注内容即可。 切合学生特点 引导思考发展方向。题目中还特别强调“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因此,考生在写作时切不可泛泛而谈,而要结合自身实际,思考自我发展方向,应站在“当代青年” 的角度,将自身的理想追求与个人实际、道义规范、时代精神、国家发展等结合起来。 古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代青年也应有这样的觉悟和信念,既要进行自身修 养,也要恪守道德准则,更要担当国家责任。 难度不大 仍要在发展等级上多挖掘。题目不难,但写好不易,需要紧扣“加强修养,端正思想, 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来追求理想”等关键词句来写,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来写。作文立意是否深刻, 情感是否真挚感人,材料是否准确丰富,结构是否明晰,语言是否有文采,这些需要下一番真功夫。 在确保审题准确的前提下,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在发展等级上至少占一条优势。 总之,2021 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回归材料作文传统,从青年学生特点入手,落实“立德树人” 教育目的,注重挖掘传统文化,引导考生思考自我发展,重视理想信念,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理想, 是一道不错的考题。 山西省特级教师,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山西省首批正高级教师刘补明:守正创新,引导 教学 材料解读: 材料共有三段文字。 第一段属于基础材料,引用古人比喻点明了“理想”及其相关范畴。所引句子出自汉·扬雄 《法 言·修身》,大意是:把修养身心当作弓,把矫正思想当作箭,把树立正义当作靶子,做好了一切准 备以后再发射,那么只要发射一定会射中。这里有三个核心词“修身”“ 矫思”“立义”,其中,“立义” 为重中之重,也是话题核心,即命题方向“理想”的近义表述,力排了“重利轻义”。“弓”“矢”“的”三个 喻体,均属于“六艺”中“射”的术语,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射”的技艺的提升,是需要反复实践 和磨练的,意味着追求“理想”,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久地坚守。 第二段属于写作导题及其任务驱动。导题语即是: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 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请看清楚,是写“文章”,要得是地地道道的书面表达;讨 论话题的对象是“当代青年”,确定了文章的针对性;行文思路是要“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我” 的主体地位完全确立:表达“思考”成为重点,决定了理性分析的重要性。第三段属于写作常规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命题特点: 1.老话题新方向。写相关“理想”作文,是一个极其传统的写作命题,从小学到高中,应是高频触题, 本没有什么新奇。命题人巧妙避开了雷同角度,从西汉哲学家、文学家杨雄的哲言导题,使“理想” 话题具有了传统文化的质感,厚重且精辟,引人深思,启人心智,激人灵性。“理想”不是浮在表层 的,流于概念的,有其深厚的传统根基与文化内涵。对理想的追求自古有之,实现理想是有径可循 的,目的应明确,行动要具体。如此聚合拆析,顿感考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令人耳目一新。 2.有驱动不驱使。考题延续多年成形的任务驱动模式来命题,不让考生开无轨电车,任意东西。 材料是规定的,话题范围是确定的,写作任务是具体明确的。但与往年作文考题相比,松绑不少, 不再被完成“任务”束缚,不再被文体格式困扰,不再被应用指向羁绊,明显弱化了任务驱动的硬度 与强度。考生不再只是被驱使,还获得较大的自由写作空间与个性化表达机遇,体现出命题者的人 文关怀与对写作自身规律的尊重。 3.大背景小角度。作文的背景是宏大的,话题是普适的,关涉是大众的。但“结合”“自身发展” 的提示语,又将写作者拉回到一个“本我”的自我站位,立足于自我思考、自我感悟与自我设计,使 宏大的“理想”话题落地生根,形实兼备,可感可操可控,摆脱空洞,不再飘渺,谈理想从我说起。 写作提醒: 1.理清写作关系。材料中,“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 其关系等。”无疑,“理想”是核心词,但“理想”关涉到“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不是 孤立的存在物,有它存在的土壤,合作的伙伴,抵达的路径,实现的目标。写作中,需要结合自己 的切身体会,展开关系讨论,辩证说理,顾及全面,突出重点,进行逻辑分析与思辨说理,才能使 考文有理有据,直抵优文彼岸。 2.强化天地意识。“理想”是“天”,“本我”便是“地”。天地是相伴相随、形影不离的。天地意识的 建立,本身就顺应了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彰显了文章对立统一的观点,使得考文和谐而有序,高上 而又实在,较好地解决了虚与实、客观与主观、宏观与微观、大我与小我、理想与现实等诸多关系。 写好本文,胸中得有天下,得有家国情怀,得听从时代的召唤,但同时,又得有本我的人生规划与 具体行动,不失个性主张与自主表达。 3.落实重要词语。“追求理想”一词,正面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不得“佛系”,丧 失理想信念,而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复兴大任,投身于振兴行列,添光增彩,舍我其谁;“当代青 年”一词,定位对象,照应时代,提醒考生需激发责任感与使命感,不负时代,不辱使命;“思考” 一词,基本锁定了写作体裁与主要的表达方式,决定了思辨说理不可缺席。 4.关照作文细节。优秀考文,是由无数个细节关照所组成的。提供传统材料,套用比喻手法, 给考生树立了丰富内涵形象说理的榜样,也奠定了中和平稳的行文姿态。追求理想,得有行动,考 文在说理时,若有具体行动佐之,定能使理想落地,计划付诸实施。“发展”是流动的,可变的,是 有过程的,暗示着“理想”逐步达向彼岸的推进。“文章”一词的写作要求,排除了口头交际用语和公 众社交用途,要写成中规中矩的卷面文章,且符合大众的阅读习惯。重视这些细节,就会智慧表达, 写出精彩,收获好评。 考题走势:纵观 2021 年作文考题,时代特色非常鲜明,不回避热门话题与重大主题,直击时 尚与潮流,唤起考生关注社会,关怀时代,主动承担社会义务,履行公民职责,把做人与作文统一 起来,做有抱负与境界的人,写有内涵和品质的文。作文考题,正在淡化简单层面上的任务驱动, 弱化作文技巧训练,重在激发写作内动力,提倡有感而发,激活写作灵性,还作文训练纯粹与清新 的天地。厚积薄发,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与点染。讲事实有来历,教化人有说道,不固化,不盲从, 从圣贤或经典中提取哲言,挖掘至理,赋予新意。作文是属于语文的,彰显着语文的独特魅力。 作文反映时代精神,有它自己的独特轨迹,它不是简单意义上时代的传声筒,而应巧妙地将时 代的声音渗入语言文字符号里,渗入思想意识里,更渗入语言文字符号所组成文章的骨髓里,转换 为文章所需要的文化元素,艺术地传达出来,给人感性与理性交融的质感。它不应停留在概念与口 号的层面上,也不应停留在空洞说理的层面上,而应从生活出发,历经社会,遭遇美感,求得哲学 意义上的感悟与思考,给读者以感染与启发。 安徽省语文教研组组长凌全发:作文题践行了激发理想追求的时代精神 “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此句子出自《扬子法言》修 身卷,属于修身自砺类名言句子。“今年的高考作文题,难度不大,但出彩难。”随着语文考试的结 束,高考作文题再一次备受关注。在听完题目后,语文老师凌全发直言:“理想是一个老 话题,备考时有涉及。” “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时,习总书记殷切寄语青年,其中便提到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 大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 摧的前进动力。”凌全发认为,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让学生有所选择,“有话 可说”。“今年作文命题更充分体现了高考语文全面育人的鲜明导向。‘弓矢的’的智慧启示,注重古今 贯通。通过材料的选取以及试题的设计,很好地践行了激发理想追求的时代精神。” 命题熟悉,但要写好并不容易。对于今年的高考作文,凌全发便觉得“要想写出彩,还是有难 度。”分析题目时,凌全指出:“扬雄以‘弓矢的’设喻,形象生动,且颇具普遍意义和启示作用。其中 ‘弓’是基础,‘的’是目标,‘矢’具有方向性,要射中目标需要多要素共同起作用,而各要素所起的作 用在不同人看来重要性是不同的。” 除了审题外,作文命题还考察答题者的思维能力、品质,以及语言运用能力。“作文是高考语 文的重头戏,几乎三分之一的备考时间都花费在作文训练上。今年的题目对考生能力有所要求,同 时还引导考生涵养家国情怀。”凌全发认为,要想在该话题上拿高分,考生在行文时必须“站在特定 的时代节点,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身实际、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对实现理想过程中的基础、目标、 实践等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思考。” 一 线 名 师 这 样 写 : 勇做后浪青年,奔赴理想殿堂 李娟 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回首百年征程,梁启超愿少年中国雄踞欧洲,李大钊更希望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宇宙。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担当,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理想。在这个 “颇不宁静”的时代,我们,中国的青年,就应如九万里风鹏,如奔涌不息的后浪,奔赴自己的理想 殿堂。 是的,我们被深深地质疑过!在师长亲友的视界里,我们是衣食无忧的一代,我们是永远 被保护的一代。我们不知道什么是饥饿,我们不清楚战火的颜色,我们白天怎晓夜的黑……我们的 世界,是手游和非主流,是迷茫和不夜天。我们,是小孩子!可是啊,您知道吗,我们沐风润雨后, 竟也一夜间拔节而起。分明是孩子的脸庞,却倔强直言,“穿上防护服,我就是个战士”。疫情笼罩 之下,换我来保护你们。是的啊,我们再也不是你们眼中心中的样子,我们爱我们,但我们更爱这 个世界。我们致敬十一岁的火星少年张瀚升两岁半就阅读《时间简史》就心有大梦,我们鄙视为了 追星而倒掉二十七吨牛奶的无知青年。那一天,听闻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我们再也不像个孩子。 是的,您的禾下乘凉梦还没实现,接力棒已传到我们手中,我们就应该以您的理想为理想,让我们 的家人,让我们的国人,让我们的朋友,丰衣足食乐享小康;让我们的地球,让我们的家园,青山 绿水永葆青春。我们就应该把这最清澈的爱,最赤诚的理想,献给我热爱的土地,也让我们的青春 熠熠生辉。 那就让我们为理想而战,击碎平庸的生活。 外卖拳王张方勇说过,我觉得我也可以接受未来默默无闻,甚至连亚洲、全国冠军都拿不到, 这个结果我也能接受,毕竟我努力过了。估计我们谁也无法想象,面团砸在桌板上,“嘭”的一声,掀 起一阵白色的粉尘,15 岁的张方勇一边揉面,一边盯着一台老式电视机,里面正转播 2008 年北京 奥运会。谁也不知道,曾经的他,起点在哪里。读完小学的张方勇,辍学在自家面店帮工,经常来 店里买面条的一位老师总是追着他问:“你怎么不上学?你该上学的。”张方勇觉得自己不能做一辈 子面条,得“干点事情”。有了这个理想,他在生活的艰辛中站起,用送外卖的收入支撑高贵的理想。 最终,领奖台上的他,也给我们播撒了这样的启悟,体育的魅力就是让身处其中追逐希望的人,获 得真正的热爱,并给更多的人带来希望。这就是理想的光芒,他击碎庸常,升华平凡。 那就让我们为理想而战,奔赴不停不息。 古语有云,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在奔赴的道路上,是有疲惫和饥饿,是想退守舒适区, 可总有人鼓励我们,为理想而战,为理想坚持。那个谏迎佛骨却有佛一样慈悲心的韩愈,朝奏夕贬, 身在潮州心忧百姓,驱鳄鱼、兴水利、赎奴婢、办教育,潮州八个月的光阴被理想照亮,蛮荒之地 的瘴烟迷茫不了一心为民的赤子之心。最终,一片江山尽姓韩,韩山韩水韩公祠,记录了一代文宗 的风骨芳华。那个四十三岁获得诺奖的底层小职员田中耕一,用之后的十七年的时间,埋头实验室, 就是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向全世界证明。最终,六十多岁的他终于和自己言和,目光沉静睿智的 他,也向我们展现着科学家该有的样子。那个清华社科学院的直博生李正新,他说,我来自贫困的 云南边陲,我希望有一天回到农村去服务基层,无论是农村一线,还是环境保护的前沿,我都会站 好自己的岗。如果没有朴实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不知道支撑他一路走下去的又是什么? 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星辰大海,唯有不弃理想,为梦奔赴,地狱也能变成天堂,人生 才会被照亮。那就让我们拒绝“躺平”,以青年应有的蓬勃之姿,奔赴理想的殿堂。 绽 放 理 想 之 花 肖 丁 丁 汉代扬雄把修养作为弓,把思想作为箭,把“义”作为箭靶子。然后他让我们射吧,射吧。当箭 中靶心的那一刻,理想的花朵也就随之绽放开来。扬雄交给后人的箭依旧在发射,依旧穿过时空向 我们飞来。作为青年人,我们当接过扬雄的箭,让理想之花绽放开来。 理想之花是青年人的灵魂和信念绽放的花朵。那绽放的花蕾上,写着青年人的追寻。理想之花, 站立成青年人的信仰和座右铭。 理想之花自绽放起,在它的皮肤上,留下了太阳期待的眼神。关注的眼神不断叠加在枝叶和花 苞上。那重量,纵然是生活的杆秤也不能精准称量。那重量,足以让枝条压得微微喘气。稍一倾听, 便可听到亲情在花的耳边低声呼唤。稍一倾听,便可听到友情在花的耳边祝福。理想之花的绽放, 更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渴望。每一朵花都有着一个不甘平庸的花魂。每一个花魂都有着对生活最 澎湃的表达方式。每一个花魂,它都记住了它的使命——绽放,绽放,绽放。如此,才会让生命的 火把把日子点燃,照亮前行的路。若不绽放,必将辜负灿烂的春天,辜负生活的守望,辜负土地母 亲的哺育。 绽放,绽放,那就让理想之花绽放吧。 让精神的土壤肥沃起来。不要贫瘠,不要干枯。贫瘠会限制理想之花绽放的光芒,干枯会让理 想之花夭折。而肥沃的土壤。才是理想之花健康的保证。在这里,拒绝甲醛,拒绝二氧化硫,拒绝 农药,拒绝尾气。在这里,呼唤原生态,呼唤有机,呼唤绿色,呼唤诗意。让理想之花,在爱意中 成长,也会在绽放中回馈爱意;在感动中成长,也会在绽放中回馈感恩。让理想之花知晓给予的伟 大,也让理想之花懂得奉献的崇高。 让信念的腰杆挺立起来。让理想之花在凄风苦雨面前不低头,不退却;在雷霆的怒吼面前不颤 栗,不唯唯诺诺。在漫漫黑夜里,依旧心向光明。在寒冬的时节里,依旧咬紧牙关。愿意跟自己说 出,挺住,挺住。里尔克说得对,挺住就意味着一切。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从哪儿 长出来的,也不会忘记自己的绽放是绽放给谁看的。能够一路前行,不被昏沉伸出手臂蒙住双眼。 能够在歇息的时候,不忘拿出纸巾擦拭自己的初心。 放眼四周,为何有的花儿绽放得没有香气?为何有的花儿绽放得掉了颜色?为何有的花儿索性 不绽放? 相信吧,青年人的理想之花,正绽放出青春的笑颜。花香中,已开启一场追寻。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