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及范文:强弱有时,立身要早
2021 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917 年 4 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
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
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
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下水文
强弱有时,立身要早
(标题以对句的形式拟写,紧扣材料中“强”“弱”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有时”凸显两者的转化,
得出“立身要早”的启示。观点明确,语言干脆利落。)
梁艳
于 1917 年写下“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的毛泽东,在 1925
独立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呼唤少年英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首段引述材料中“因此”引导的结论后半句,用课内《沁园春·长沙》中毛主席带领同学
们游泳的具体行为与之照应,结构和内容上形成回环之美。)
今天,我们重读一百多年前先生的《体育之研究》,感慨:强者滥用其强而弱之,弱者
渐用其强而强之,何为未可知也?
(第二段根据材料的结论句提出疑问,将考场写作变为一个有针对性的问题回答,使得
文章更加凝练聚焦。)
人们常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说明事物的强弱变化之起落。这既是我们祖先的
智慧也是历史必然规律。春秋战国,战火纷起,只在版图一角的秦国,纵横联合,统一六国,
其后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此时,罗马帝国,疆域辽阔,技术先进,律法严明,却也速
强速弱。后世学者试图找出原因:外敌入侵还是祸起萧墙?瘟疫还是饥荒?或是所有可能因
素的叠加?国家王权的分分合合起起落落——或源于某一士族的强弱变化;或于某些技术的
崛起鲸落,或于某些文明思想的起伏跌宕……
(第三段承接上文提出的疑惑,以“中国智慧”来回应“强弱变化”规律的必然,运用历史
事实正反对举,论证充分;以疑问句的形式将问题聚焦在对“强”“弱”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探究
之中。)
事物的变化是辩证的,可由强到弱,也可由弱到强。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更为重要的
是,我们去探寻到产生变化的原因。如果只是举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会让人产生“幸存者
偏差”的疑惑。是否只是因为这些例子符合强弱变化的认识,而其他不符合的例子被人忽略
了?
(第四段由前文中的历史层面递进到普遍的规律,“认识到这一点”一句紧扣题目中的“论
述具有启示意义”,用假设论证,反问的形式加强论证,探讨问题的重要性。)
无法纵横千古去探循,就用我最喜欢的《三体》来思考某些原因——《三体》中提出“黑
暗丛林法则”,这一法则的基础是弱宇宙文明可以在短期时间内发展成为强宇宙文明。这一
论断考虑的是科技的爆炸性发展,有力的证明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
时间在逐渐缩短,所以一旦弱文明点燃了技术变革的火星,它就会走上变强的道路。
(此段用“我”来论述,体现出“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情感表达上真挚动人,详细例举
了《三体》中的“强”“弱”之道来论证“弱文明”如何走向“强文明”的道路。)
进而想起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到文明的繁荣和衰落,他说:“因追逐梦想而从野蛮步
入文明,当梦想丧失力量便走向衰亡。”古人对朝代更替也有分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弱者,如若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并积蓄力量,尽管道阻且长一波三折,也会变得更强,建立了
一个王国。同样强者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忽视了风险,自矜功伐,那么它必然会衰落,更
何况还有其他新兴的力量提出了挑战。
(“进而”一词连接上文,在逻辑上更深入一层来探讨“强者”如何变成“弱者”,在论证的过
程中引用古文,使得语言更为典雅;运用假设论证,论证更为充分。)
无论是《三体》的爆炸发展的科技,还是《乌合之众》的梦想的蓄力,其实都正如 1917
年之中国,一大批中国青年勇立潮头,立身体育之变,立身国家之变。百年已逝,我们站在
后来人的角度慨叹,强国胜利,感叹当年奋斗。对于已然强者,我们责任在肩,走向更强,
防止变弱,则更困难,就如俗语所说“得天下易,守天下难”。
(此段对“弱者变强”以及“强者变弱”的转换进行了总结,回扣材料, “引-提-议-联-结”
完整地融合在一起,行云流水。)
几乎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像科幻作品那样,尖锐地揭示人们的理想、希望、恐惧以及对时
代的内心压抑和紧张感。《三体》中描写的“黑暗丛林”:强文明如持枪的猎人,在丛林中一
旦发现新兴文明,立刻开枪消灭之。
(此段将文章整体上升到人类文明层面,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强调“强文明”对“新文明”
的不友善,引出启示。)
我们,应竭力避免出现“开枪消灭之”的局面,因为末日总在咫尺间。强弱之于个体,彼
此之间是可以交流的。强者对弱者的打压,或许促进后者的发展;而弱者面对强者,始终要
记住经常问自己:强弱有时,立身要早。
(卒章显志,通过层层提问,不断回应,最终揭示中心论点“强弱有时,立身要早”。)
总体评价:
本文文风较为端正,文脉清晰明了。
结构上采用“引-提-议-联-结”,局部的议论层层递进,在一次又一次的设问中,语文章
结尾提出观点,与标题形成呼应。
思想积极向上,情感表达真挚,能够结合历史事件、现象和当下的作品来准确论证强弱
之间的转化。多次运用“我”来直接表达情感,用“我们”来体现群体的责任意识。
稍有不足之处,还请商榷:
一是对材料的挖掘还可以再深入。“体育效力”对个人,对国家的影响可以再扣紧;
二是标题有“立身要早”,但是全文并没有对“立身”一词有很明确的阐释,也没有对“早好,
晚不妥”有充分的论证;
三是全文超出文字较多,在考场上不光只有作文,还有全卷需要考量,字数过多,主客
观题在时间分配上总会有所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