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增强免疫 预防疾病
第三节 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
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免疫”“传染病的预防”以后,学生已经知道了“人类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同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本节教材安排“艾滋病”的内容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也是恰到好处的。 本节教材围绕“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这一教学重点,从艾滋病的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通过把收集到的艾滋病信息进行整理、参与交流,进一步与传染病知识建立联系,加强对“后天获得的免疫力”的理解。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常识,关爱艾滋病患者,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关心社会、关爱他人以及自珍自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分析
在学习艾滋病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具有了传染病的基本知识,而且在网上、报刊杂志上、电影电视上、社会生活中也接触到一些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但是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不了解艾滋病,对艾滋病存在畏惧情绪,若真有艾滋病患者在学生的身边时,还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艾滋病蔓延的严峻形势以及带来的严重后果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结合自己已有的认知基础,通过对艾滋病的探究活动,不难总结出艾滋病的发病原因、传染途径、主要症状和预防措施。 设计理念
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以人为本”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通过对艾滋病的探究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去,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探究。设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答疑和讨论,理解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着力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出发,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去探究、思考、分析、讨论,尝试由传统教学方式向探究性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采用探究、问答、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自学、调查和课堂上的讨论解决一个个问题,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本节运用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从不同途径中收集有关艾滋病的各种信息,参加艾滋病的分析活动,阐明艾滋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通过参与艾滋病的探究和讨论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关爱艾滋病患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自愿结组,每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整理员、发言人。用约一周的时间收看、收集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传媒上报道的有关艾滋病的资料,或者到学校医务室、附近防疫站、医院访问医务人员,从中获得艾滋病的相关信息。 教师准备:多渠道搜集关于艾滋病的各方面信息,整理成若干材料。如: 材料一:自1985年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呈平稳上升的趋势。1989年发现艾滋病感染者172人;1996年就达到5990人; 1999年艾滋病感染者成倍增长,全国发现15088例;2000年5月据有关专家估计,艾滋病感染的实际人数已超过50万人;2001年估计超过60万;如果控制不力,到2010年中国的HIV感染人数将会超过1千万。 材料二:准备有关艾滋病的录像片;或节选《青春奥秘》录像教学片中的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示和建议
导入新课 根据提供的数据(见材料一),绘制柱形统计图表示艾滋病在我国的增长趋势。
研究材料一的数字内容,并将数字转化成图示(绘图)
若有的同学采用扇形、线性统计图来表示要加以鼓励。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小组之间交流,说明自己绘制图示的依据。小组内交流完毕,推荐出一名发言人,代表本组的意见在班内进行交流,阐明本组的观点。学生之间相互评议,探究出较为完善的能够代表数字材料的图示。
教师深入到组内,倾听学生的发言,注重搜集反馈信息。
对于准确无误的图示或有创意的图形,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不确切的或不完善的图,组织学生修善自己的示意图。
进一步完善绘制的示意图,从中思索相应的知识。
教师进行寻视,个别指导。
播放有关艾滋病的录像片(见材料一)
认真观看,并联想课前调查活动的有关内容,进入对艾滋病的思考。
依据课前学生调查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要融入到组内,搜集交流信息。
各组将课前调查活动获得的知识内容如实地在班内汇报。
交流方式可采取多样化。交流的内容不仅仅是艾滋病病毒在人体的生存场所;传染途径;主要症状;预防措施,对于这次调查实践活动中的其它感受也应让学生谈出来。
组织学生进行评议
根据各小组的发言,每位学生均应对各组的调查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 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学生之间可以展开辨论,通过辨论求得知识的真啼。 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从中评议出本次调查活动的最佳组合优胜组。
根据小组交流等各个环节掌握的反馈信息,采取有针对性的 提出议题并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42-144的的内容。 出示相应的议题: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生存在人体哪些部位? ·艾滋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艾滋病的传染途径是什么? ·艾滋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怎样预防艾滋病? ·艾滋病对人了有什么危害?
仔细阅读相关内容,研究教材中对知识内容的阐述,并结合课前的社会调查思索相应的议题。
组织各组讲出研究议题的结果
小组内择出发言人,在班内讲述对相应议题探究的结果。 独立完成表格中的各项内容。
学生的发言是否完善,教师不要急于纠正,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本组的见解。
出示探究活动中的主要内容(见附表)。组织学生完成。
提出议题: 1.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艾滋病患者? 2.国家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血液筛查HIV抗体,这个计划对于需要血制品的患者有何益处?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极思索。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对这两个议题的认识、看法和见解。通过充分的讨论,达成共识。
安排制作展览活动。
整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艾滋病的信息资料,确定一个主题,制成墙报(或图片资料、宣传画等)不同形式的内容进行展览。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可在课上或课下完成。
附表: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生存场所
艾滋病病毒的传染途径
艾滋病的主要症状
预防艾滋病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