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辩证分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辩证分析的基本方法。
2、学会用辩证分析的的方法分析问题。
3、能够将辩证分析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练合;理论技撑与能力训练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克服写作的畏难情绪,在练习与自评、互评、升格修改中体会写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辩证分析的的方法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将辩证分析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
【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但在高一 14 班同学
的平时习作中,总会有“人与人必然要发生一些摩擦”“逆境是成才的必经之路”等不够严谨
的言论。有的同学明明知道这样的表达不准确,但苦于没有良好的方法来指导修改;有的同
学甚至犯了“说过头话”“一根筋”“近视眼”等错误却浑然不知。因此,引导学生学会用辩
证分析的的方法分析问题,从而避免观点的片面性,并且能够将辩证分析的方法运用到写作
中成为这堂课的主要任务。
【教学过程】
一、 思维预热,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存在许多经典语录。今天我就给大家展示三条语录,找
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3、 知识改变命运。
师:同学们想想看,刚才我们读的三条语录,你对哪句话最有感触?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
自己的看法。
那么我们能不能转换一下思维,重新审视一下这几句话——刚才给你印象最深或启发
最大的那句话自身是否完全正确,存在什么问题吗?
(同学表达对三句语录的看法,指出三句语录的道理意义,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质疑。
师生共同总结出人们在语言表达中常犯的“说过头话”“一根筋”“近视眼”这三种错误。)
师:那么,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呢?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方
法-----学习辩证分析
二、 迁移哲学,明确内涵
1、什么是辩证分析?-----用辩证法分析问题
2、辩证法: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它是和形而上学
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事物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
盾斗争所引起的。
3、学习辩证分析,就是要用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这也是辩证法的
三大基本观点。
4、具体来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香而不白,雪白而无香,说明事
物既有优点,也有不足;“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告诉我们事物互相联系,互相依
存;“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表明事物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
让后波”则启示我们事物是向前发展的。这些就是辩证分析。
三、 研读教材,强化理论
阅读教材,思考:如何才能做到辩证分析?
答案:一是分析要全面,二是要避免静止地看问题,三是注意对立面的转化。
四、探究方法,迁移写作
1、如何将辩证分析的方法运用于作文?
练习一、从辩证分析的角度比较以下两个论点:
话题:“逆境与成才”
A、逆境是成才的必经之路
B 、逆境,给成才一次弯道超越的机会
练习二:从辩证分析的角度比较这两篇作文的构思:(3 分钟讨论探究)
A、标题:生命未止,何以低头
中心: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论证:不顺从是不为身体的残缺而妄自菲薄
不顺从是不因他人的怀疑而半途而废
不顺从是不向外界的艰辛而摧眉折腰
倒数第二段:然而,“不顺从”不是指叛逆,是理性范围的争辩,是对负能量的反抗。
结论:不顺从让生命得以升华,使其富有力量,灼灼其华。
B、标题:于无声处,奋发惊雷
中心:生命的力量不是财富,不是权势,而是不顺从的反抗精神。
论证:反抗精神是实事求是的为人之风。
反抗精神是自信可改变未来的壮志胸怀
反抗精神是“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的仗义豪情。
结论:生命的力量,在于反抗精神。
(学生通生合作探究对比出提出论点与构思行文中是否使用辩证分析的方法的区别)
师小结:通过这两个练习可以看出,我们在审题立意时,一定要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分析
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提出的中心论点是站得住脚的。同时,在表述中心观点时,要注意表达
的准确,避免犯“过头话”的错误。如果因为立意需要而要强调矛盾双方中的某一方面,在
行文中也要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做一点必要的补救,避免观点的片面性。
五、 学以致用,片断练习
1、互联网时代,人们每天从手机、网络等电子终端接收器上,能接触到海量信息。这种
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
史学博士廖峰:缺少了深度阅读,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请
善待碎片化阅读,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请写一个 150 字左右的片断。
2、有的中学生总认为,在家有父母管着,在学校有老师管着,生活太没有自由了。而西
方一位教育家说过:“盲目地让孩子自由,实际上是亵渎文明,提倡野蛮。”
请就这个问题写一个 150 字左右的片断谈谈你的看法。
(给学生 8 分钟的时间写片段,然后通过实物展台展示部分同学习作,其它同学讨论评价,
提出修改意见)
3、教师展示下水文:青少年寻求自由,渴望更广阔的天地,本在情理之中。但昆德拉在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写道:“当束缚完全消失,人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比空气还
轻。”的确,没有规则保护的心,只剩放纵与虚耗,极易走入歧途。面对父母师长的管教,使
人通向自由的,既非自由标榜下的盲目反抗,也非自由缺失下的绝对服从,而是在汲取和学
习中建立心中的法则。
我祈愿每一个年轻的生命热爱自由,但我更愿这热爱,不止源于不羁的少年心气,更是
来自于合理约束下建立起的心中法则。
(师生小结,引导学生课下修改习作,以便进一步展评)
六:巩固强化,布置作业:
从前,“慢”是成事的基础——好汤得靠“慢火”炖煮,健康要从“细嚼慢咽”始,“欲
速则不达”是孔子善意的提醒,“慢工出细活”更是品质的保证,总之,“一切慢慢来!快了出
错划不来!”
现在,“快”是前进的动力——有“速食面”就不怕肚子饿,有“捷运”( “高速铁路”)、
“高速公路”就不怕塞车,有“宽频” 就不怕资料下载中断,有“宅急便”(“速递”)就不
怕礼物交寄太晚,身边的事物都告诉我们:“快!否则你就跟不上时代!”
不同的时代总有不同的想法,但“慢”在今天是否已经过时?“快”在今天又是否真的
必要?试以“快与慢”为题,写一篇 800 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