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习题精选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习题精选

ID:724922

大小:8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6-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习题精选 伤仲永 一、基础知识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未尝识书具( )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④从先人还 家( ) 2.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注音。 ①日扳( )仲永环谒( )于邑人 ②不能称( )前时之闻 ③泯( )然众人矣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 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④稍稍宾客其父( ) ⑤父利其然也( ) 4.用原文填空。 ①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 ________________”; 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 问焉。曰:“混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 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字词。 (1)邑人:( ) (2)利其然:( ) (3)扳:( ) (4)环谒:( ) 2.解释下列字词并给画线字注音: (1)称( )_______________ (2)泯然( )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A.悄悄地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B.悄悄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就用钱物求他作诗。 C.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D.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物请他作诗。 4.下列译文的意思正确的一句是( )。 A.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 B.从先人还家:从父亲那里回家。 C.还自扬州:还自己到了扬州。 D.泯然众人矣:他的才华已经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 5.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6.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 7.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 5 岁到 20 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木兰诗习题精选 (一)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 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段意。 2.填出相应的动词: (1)描写爷娘: (2)阿姊: (3)描写小弟: (4)描写木兰: 3.选段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选出正确的一项( ) A.表现了木兰立功受赏、骄傲自豪的心情。 B.表现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C.表现了木兰不图荣华富贵的朴素心理。 4.选段运用了( )修辞方法。 A.比喻;B.排比;C.拟人;D.对偶;E.反问 参考答案 1.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及对木兰的赞颂。 2.(1)扶将;(2)理;(3)磨;(4)开、脱、著、理、帖 3.B 4.ABDE (二)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 鸣溅溅。③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⑤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为画线字注音。 (1)溅溅( )(2)胡骑( )(3)燕山( ) 2.解释下列诗句中画线的字词。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朔气传金柝 3.对句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按东西南北的顺序逐一去买 B.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 C.家人和木兰分头去买 D.出征前的急切心情和紧张操办 4.①句照应前面的“___”;②~③句可用后面的“____”来概括。 5.对句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木兰想早日到达战场的急切心情 B.描写征途遥远,表现不畏艰难的决心 C.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 D.像飞一样渡过千山万水,表现了木兰欢快的心情 6.对句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北方苦寒,用战场的艰苦环境来衬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B.以写景来表现北方战场的环境气氛 C.描写边塞阴森、凄凉的战场环境 D.运用对偶写环境,衬托出战地生活的艰辛 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 8.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 答: 9.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 ) A.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B.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 D.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孙权劝学习题精选 基础知识题 课内语段阅读题 基础知识题 一、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4.但当涉猎( )( ) 5.见往事耳( ) 6.及鲁肃过寻阳( )( ) 7.卿今者才略( ) 8.非复吴下阿蒙( ) 9.即更刮目相待( )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二、解释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 )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3.非复吴下阿蒙( )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三、查词典解释画线的字。 1.但当涉猎( ) 2.见往事耳( ) 3.孰若孤( ) 4.蒙乃始就学( ) 5.士别三日( ) 6.肃遂拜蒙母( ) 四、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五、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 六、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此书是一部__________体通史。 2.司马光,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3.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回答下列问题。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演化成怎样一句话?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 3.古人还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读书,语言也无休”。这两句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道理? 习题精选 基础知识题 课内语段阅读题 课内语段阅读题 (一) ①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蒙辞以军中多务。③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_____________。”④蒙乃始就学。⑤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 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⑥蒙曰:“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⑦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在文中两处横线上补出原文。 2.用原文填空。 ①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而吕蒙开始却以_____________为理由,拒绝读书。孙权以自己为例,使吕 蒙拒绝读书的理由不攻自破,蒙“_____________”。 ②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肃“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如将本文分为三层,则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 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乃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画线字。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 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往事耳 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卿今者才略 才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博士”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言句子。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技习题精选 基础知识题 一、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 A.jué B.jiào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A.jiān B.jiàn 3.宾客意少舒( ) A.shǎo B.shāo 4.曳屋许许声( ) A.xǔ B.hǔ 5.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A.jǐ B.jī 6.夫齁声起( ) A.hān B.hōu 7.夫叱大儿声( ) A.chì B.chī 8.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 A.jìnɡ B.jǐnɡ 9.曳屋许许声( ) A.yè B.zhuài 10.盆器倾侧( ) A.qǐnɡ B.qīnɡ 二、下边对句子划线中的词的解释,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改正过来,写在括号内。 1.虽(虽然)人有百手( ) 2.会(适逢)宾客大宴(举行宴会)( ) 3.但(但是)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4.两股(大腿)战战( ) 5.不能名(说出)其一处( ) 6.几欲先走(行走)( ) 7.当是(这)时,妇手拍儿声( ) 8.妇抚儿乳(吃奶)( ) 9.中间(其中)力拉崩倒之声( ) 10.京中有善(擅长)口技者( ) 三、下面语句与原文完全相同的是哪一句?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答( ) A.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身,其夫呓语。 B.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C.妇扶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 D.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阅读测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 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注音。 中间( ) 曳( )屋 2.对“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句理解恰当的是( ) A.所有能够模仿的,这里都有。 B.凡是别处有的,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C.一切应该有的声音,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D.凡是应该有的,这里都有。 3.对“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间有人用力拉屋架,发出崩倒的声音。 B.中间有人用力推拉,发出房倒的声音。 C.其中夹杂有噼里啪啦屋倒塌的声音。 D.其中夹杂着崩倒的声音。 4.本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 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 动作,属 描写。宾客们“几欲先走”情形,烘托了口技艺人的 。 5.用“‖”给这段文字分层,标在原文处。 短文两篇习题精选 一、《夸父逐日》阅读测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 1-6 题。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 , ;河、渭不足,北 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 2.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 )⑵河渭不足( ) ⑶北饮大泽( ) ⑷弃其杖(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 日 ⑵未至,道渴而 死 ⑶弃其杖,化为邓 林 4.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 5.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答: 6.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答: 狼 习题精选 基础知识题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缀行( ) 大窘( ) 狡黠( ) 苫蔽( ) 眈眈( ) 积薪( ) 弛担( ) 目似瞑( ) 意暇甚( ) 尻尾( ) 假寐( )变诈( ) 二、填空。 l.本文作者 是 朝著名的文学家。课文选自他的 集。“聊斋” 是作者 名,“志异”是 的意思。 2.《狼》一文中发表评论,点明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顾野有麦场( ) 2.止有剩骨( ) 3.屠自后断其股( ) 4.意暇甚( ) 5.盖以诱敌( ) 6.其一犬坐于前( ) 7.一狼洞其中( ) 8.意将隧入( ) 四、选择题。 l.“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2.“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B.路上有两只狼,紧紧在后面跟着。 C.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 D.路上遇到两狼,跟随着走了很远。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狼》一文节选自蒲松龄的长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B.《狼》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第二部分是议论。 C.《聊斋志异》这一书名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 “异”指奇异的故事。 D.清朝蒲松龄,号柳泉居士,而唐朝李白,号青莲居士,唐朝的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五、谐音双关是利用音同或者近的词构成双关,使语言表现得含蓄幽默、机智巧妙。请指出下列句中含有谐音的词和它 所谐的词。 1.歇后语:唢呐吹出笛子调——响得不一样。 2.“华南牌”缝纫机广告,衣衣不舍华南情。 课内语段阅读题 (一)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劈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从语言的表达方式看,第一段是________,第二段是_________。 2.对划线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 /于前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B.其一╱犬坐/于前 禽兽之变诈 ╱几何哉 C.其一╱犬坐/于前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其一╱犬/坐于前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不是描写狼狡诈的本性句子是( )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翻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5.第二段在全文内容上起什么作用?你读完这两节文字受到什么启发? (二)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1.上文选自课文《狼》,而课文又节选自 ,作者 ,字 ,又 字 ,号 , 朝人。其著名作品为《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 名 称,“志”是 的意思,“异”指 的故事。这部短篇小说集里的故事,大多是通过描写 来 反映现实生活。 2.给下列字注音: 缀: 窘: 薪: 苫: 倚: 耽: 3.文段中展现狼的贪婪的句子有:( ) A.缀行甚远 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C.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③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5.文中第一段写屠户 狼。点明时间的词为 ,表明地点的词 为 ,矛 盾双方 是 与 。这是故事的 。文中有一通假字, 它是 ,通 。 6.文中第二段写屠户 狼。表现屠户的 和狼的 ,这是故事 的 。 7.文中第三段写屠户 狼。表现屠户的 和狼的 ,这是故事 的 。 8.由“耽耽相向”可联想到一个成语 。 9.解释“之”的用法: ①复投之: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练习题 浏览次数:2739 次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9-7-21 14:14 | 提问者:爵士黑星 | 检举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逐走: )(入日: ) 饮于河、渭(河: ) 北饮大泽(大泽: ) (昔者: ) 怒而触不周山(触: ) 天柱折,地维绝(折: )(绝: ) 水潦尘埃归焉(潦: )(尘埃: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夸父与日逐走 译: ②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译: ③未至,道渴而死。 译: ④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译: ⑤天柱折,地维绝 译: ⑥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 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 4.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答: 5.《夸父逐日》中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有什么意思? 答: 6.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答: 7.你认为共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

资料: 619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