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及习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及习题

ID:725988

大小:993 KB

页数:103页

时间:2021-06-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1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公元前,公元后。1 世纪=100 年。1 年代=10 年。前 20 年为初,后 10 年为末。 第 1 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云南元谋,长江流域。日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 71—23 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 征。已经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处于旧石器时代。 ★山顶洞人:距今约 3 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已经能够人工取火。氏族生活。 第 2 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半坡聚落,距今约 6000 多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原始农耕聚落的代 表。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白菜、芥菜。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钻孔石斧、石铲、 石磨盘)。陶器是打水、储存、炊煮的主要用具(鱼纹彩陶盆)。 ★河姆渡聚落,距今约 7000 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原始农耕聚落的代 表。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画 猪纹黑陶钵)。 ★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黄河流域。出现了私有 财产,产生了贫富分化,阶级已经萌芽,原始氏族社会开始向早期文明时代过渡。 ★说明了:他们已过上定居生活。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 了生活质量。在建筑方面的高超技术。能根据区域特征创造性地建造房屋。显示 了原始居民的聪明才智。当时生产力进步,人们战胜困难的能力提高。 第 3 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 2 2 创始人)、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黄帝(轩辕氏),造 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距今约 7000-4000 年。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黄占蚩尤,阪泉之战,走向联合。形成 华夏族的主体。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部落的代表。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尧舜“禅让”——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大禹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 河道结合。 ★禹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 ★史前史:文字出现以前的人类历史同常称史前史。 第 4 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约公元前 21 世纪,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传说禹把全国化为“九州”,并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他在涂山召见各 部落首领,接受他们的朝贡。 ★1)约公元前 2070 年,禹之子继位称王,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 定都阳城,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我国古代 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启开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2)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约公元前 1600 年,汤建立商朝,定都亳。约公元前 1300 年,盘庚迁都到殷。 3)商朝最后一个皇帝纣。公元前 1046 年(公元前 11 世纪),牧野之战,周武王 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 4)公元前 771 年(公元前 8 世纪),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3 3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的出现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 果。由“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 抛弃。 第 5 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夏商西周的社会结构示意图 ★西周的分封制:封建亲 戚,以藩屏周。(等级制: 贵族、平民与奴隶。)目的: 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内容: 授民授疆土。分封对象及 受封者的义务: 分封制的作用及影响: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西周与 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巩固了国家的 统治。 ★礼仪教化,暴力镇压。 ★礼仪教化作用:教育感化民众,起到维护等级制度、调节社会矛盾和稳定社会 秩序的作用。 第 6 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476 年,是春秋时期。先后出现齐桓公、宋襄公、晋文 统治阶级 贵族:包括诸侯、卿大夫、 士 担任各级官员,以剥削平民奴隶为 生,仅从事脑力劳动,不从事体力 劳动。 被统治阶级 平民:指“众”、“民”、 “庶人”、“农夫”等 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家庭副业, 有人身自由,拥有一些私有财产, “犯罪或负债会沦为奴隶” 奴隶:来自战俘、触犯刑 法的罪徒等 无人身自由,被杀死,用作祭祀祖 先的供品,或为死去的贵族殉葬 4 4 公、秦穆公、楚庄王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 1、齐桓公称霸原因:齐国是比较大的诸侯国;管仲改革;稳定内政后,提出“尊 王攘夷”的口号 标志:公元前 651 年,葵丘会盟 2、晋楚争霸: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邲之战。 3、吴越争霸:勾践卧薪尝胆 ★公元前 475 年—公元前 221 年,是战国时期。晋分裂为韩、赵、魏三国。齐国 大夫田氏取代姜氏而自立为候。它们与原有的楚、燕、秦并称“战国七雄。 合纵: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 连横(张仪):秦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朝秦暮楚。 第 7 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春秋时期铁器、牛耕(战国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 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 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商鞅变法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 主张执照现实需要改变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 原因:富国强兵内容:集权: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 富国: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 强兵:奖励军功 成败:一场改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 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最后被处死了,但变法取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商鞅变法, 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意义)。 5 5 启发:改革措施要正确、改革应顺应历史潮流等。 ★商鞅变法内容:1)推行县治;2)编制户口,加强控制;3)承认土地私有;4) 奖励生存;5)统一度量衡;6)奖励军功。 第 8 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 开始。 ★为什么说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已经体现象形、指事、形声、 会意、转注、假借六种构字原则,奠立了汉字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 ★甲骨文的意义: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使文化得以广泛传播交流、 世代相承,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甲骨文的作用:1)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就是从商朝开始的;3)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商朝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 器。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 程。 ★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都江堰:战国秦国李冰父子,岷江流域。“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维 护了生态平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灌溉农田上千 万亩,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 时的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编钟: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战国编钟 6 6 ★2000 年都江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 9 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老子姓李名耳,楚国人,春秋时期重要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思想主要体 现在《道德经》中。 ★孔子(公元前 551 年-公元前 479 年):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思想: 仁、礼。提倡为政以德。教育家:创办私学;有教无类;独立思考;因材施教。 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奉为儒家学派经典。 ★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简表 ★ 百 家 争 鸣 出 现 原 因(为什么 会出现“百 家争鸣”的 局面?):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 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 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社会上不同政 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 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第 10 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秦的统一: 公元前 260 年秦赵长平之战。六国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公元前 230—221 年,秦国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建立我国历史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墨翟) 《墨子》 “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孟轲)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法家 韩非子(韩非)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道家 庄子(庄周)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7 7 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统一背景:⑴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⑵商鞅变法以后,秦国成为七 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⑶秦采用了有效的军事策略— —连横破了六国的合纵。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力抵御秦的攻势。⑷秦始皇的雄才 大略。 ★秦统一意义:⑴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⑵秦 统一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⑶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 裂因素的措施,增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些措施沿袭了两千多年,为 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⑴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自称皇帝,中央设 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⑵经济上,统一车辆形 制;统一货币;⑶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⑷军事上, 派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开发江南,兴修灵渠。(三公九卿制。车同轨,书 同文。小篆—隶书。秦半两钱(圆形方孔钱)。秦赵燕,东到辽东,西到临洮。) ★秦朝统一六国后,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有:1)采用“皇帝”称号,确定君主至 高无上的地位;2)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3)地方推行郡县制。 第 11 课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秦的灭亡:公元前 209 年夏,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起义军攻下 陈,建立张楚政权。 公元前 207 年,项羽巨鹿之战。刘邦攻取咸阳,秦朝灭亡。秦灭亡后,项羽自立 8 8 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了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历史上称 为楚汉战争。 公元前 202 年,楚汉之争,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西汉,刘 邦就是汉高祖。 ★“文景之治”的出现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 12 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背景: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带来了经济繁荣,雄厚的物质基础是客观条件;汉 武帝的雄才大略是主观条件;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是其实现大一统的政治基 础。 措施:⑴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封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中央司 隶校尉,地方十三州部。⑵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在 长安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⑶经济 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大大增加了中央的 财政收入。 影响:出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与 加强,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第 13 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汉武帝相继起用卫青、霍去病等将领,与匈奴发动三次战役,几百匈奴。 ★昭君出塞成为千古流传佳话 ★张骞通西域:公元前 138 年,汉武帝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 西域。 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派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9 9 公元前 60 年,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2014 年 6 月,中国、哈沙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长 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十四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 ★公元 9 年,辅政大臣外戚王莽夺取政权,改国号新,西汉灭亡。公元 23 年,起 义军攻杀王莽,推翻新莽政权。 ★公元 25 年刘秀称帝,沿用汉的国号,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帝。“光 武中兴” ★公元 184 年,太平道张角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 第 15 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造纸术:西汉前期发明纸。(积漂絮成絮片)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3—4 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就已经相当普遍。 ★医学:张仲景是东汉时期杰出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此书奠定了 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称他为“医圣”。 东汉“神医”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 创举。还模仿动物的动作,发明了一套医疗保健的“五禽戏”。 ★数学:东汉成书的《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标志着以计算 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九章算术》记载的内容:记载了与生存实践密切相关的田亩面积和谷仓容积 的计算方法,还总结了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石氏星表》:战国时期,记载了已测定的 120 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 10 10 的星表。 ★《周笔算经》:西汉时期,率先提出几何学中勾股定理一个特例,即“勾三、股 四、弦五”。 ★汉代出现“游珠算盘”,具备了珠算的雏形,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工具。 第 16 课 兼容进取的秦汉文化 ★《史记》:司马迁撰写,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 130 篇,52 万多 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约 3000 年的主要史事。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前期,汉 明帝派使臣到大月氏求取佛经,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佛教标榜众生平等, 同时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这种教义有利于维护现存的等级秩序。 ★道教: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东汉后期,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相 结合,形成了道教。道家倡导天人和谐,宣扬通过自身修养和炼丹服药,可以长 生不老,得道成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东汉以后,思想领域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1987 年,秦始皇陵 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兵马俑, 展现了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第 17 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 ★200 年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208 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 220 年,曹操病死,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定都洛阳,改国号为魏。 221 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仍以汉为国号,史称蜀。 11 11 222 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在政治上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有利地位;在用人方面招贤纳士,唯才是举、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 中下层人物;经济上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 复有一定作用,实力日益增强。 ★263 年,魏国灭蜀。 266 年,魏国权臣司马炎废魏帝自立,改国号为晋,仍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司马炎即晋武帝。 280 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316 年,西晋被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所灭。 317 年,西晋皇室残部迁至江南,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420 年,刘裕废晋自立,改国号宋。此后至 589 年,江南地区宋、齐、梁、陈相 继更迭,总称南朝。 从 304 年起,北方先后出现十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439 年,鲜 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534 年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又分别为北齐、 北周取代,统称北朝。 第 18 课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经济发展原因:⑴南方战乱较少,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淝水之战东晋 的胜利,阻止了游牧民族的南下,使发展进程没有被打断。⑵北方人口南迁带来 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⑶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开发。⑷ 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⑸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南 方地理位置好、交通发达,而且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优越,而黄河开发后过度 12 12 砍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江南经济发展表现:(1)农业:江南实行麦稻兼作,五岭则种双季稻;(2)手工业: 纺织技术进步,蜀锦全国有名;(3)冶铸业:灌钢法的发明;(4)制瓷业:青瓷成为 日常生活用具;(5)造船业:能制造在海上远航的大船; 6)商业及城市:南方商品 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建康城人口达到百万。 ★《汉书》记载与《宋书》记载江南经济的不同:《汉书》:反映了江南当时开发 不够充分,生产力水平较低,但由于江南地区本身特产丰富,人民生活有保障却 不富有。《宋书》说明江南在这时已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出现了跟以前不同的情况, 不仅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农业发展还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由于经济的 迅速发展,江南成为当时全国最繁荣富庶的地方之一。 ★383 年,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为南方经济持续发展营造了相对稳定的和平 环境。 第 19 课 北方民族汇聚 ★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 河流域和控制。 措施:494 年,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 人通婚。 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 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的了解。 第 20 课 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 ★ 数学:祖冲之是南朝宋、齐之际著名的科学家。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 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比欧洲早了约 1000 年。 13 13 ★农学:贾思勰是生活在北魏和东魏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写成的《齐 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首部农学“百科全书”。 ★书法与绘画: 1)王羲之: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成就最高,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字体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行书代表作《兰亭序》,被意为“天下第 一行书”。 2)顾恺之(东晋人):顾恺之生活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最 高。主张“以形写神”,以人物画最为突出。现存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 这些都是古画中的珍品。 ★石窟艺术: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 高的艺术成就。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 ★地理学:郦道元,北魏时期。《水经注》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有很高 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七年级历史上册问答题 14 14 第 1 课 中华大地远古人类 1、1)右图反应了哪个原始人的头部特征 北京人 2)写出此头像所代表的原始人类生活的时代和地域 答:71-23 万年前;北京周口店 3)在同一地域发现的另一原始人类被我们陈为 山顶洞人 。 2、考古是我们见证历史的重要可靠依据之一,请根据以下原始人考古的发现回答 问题。1)据考古发现,在北京生活的洞穴中,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很厚,。 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北京人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火,并且已有固定的用火地点,掌握了控制和 管理火的技术 2)山东洞人制作的骨针、装饰品说明山顶洞人掌握了哪些技能,还说明什么? 答:说明了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还说明了山顶洞人缝制衣服,懂得 装饰自己,有审美意识。 3、历史同步训练 P3 4、阅读材料:“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 在他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渡到了人脑。” ———恩格斯 1)人类由什么进化来的? 答: 古猿 2)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是什么起了重要作用? 答: 劳动 3)举例说明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答: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例如:………………. 15 15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 材料二: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 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1)从材料一中可以知道,会不会使用火是人和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那么,你 能说出会使用火的原始人类吗? 答:北京人、山顶洞人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燧人氏”生活的时代大约和哪一代远古 人类生活的时代相当?依据什么? 答:山顶洞人。 依据山顶洞人已经会人工取火。 (3)结合生活常识分析,火对于远古人类有何影响? 答:人们可以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和御寒,还可以用火驱赶野兽。火的使用 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第 2 课 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1、 图一 图二 1) 两幅图中所示的分分别是哪种石器? 答:图一:打制石器; 图二:磨制石器 2) 使用图二中所示石器的聚落有哪些?请写出两个? 答: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大汶口聚落 16 16 2、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包括稻谷、谷壳、 稻杆和稻叶等堆积物,厚度一二十厘米到三四十厘米,最厚处达到七八十厘 米。从完整的谷粒外形看,属于栽培稻谷,距今约 6700-6900 年,比号称世 界最古老的稻谷——泰国奴奴塔克遗址初度的稻谷还要早数百年。 材料二:在半坡遗址中也发现有谷物的皮壳,是比较耐寒的栗的皮壳。关于 栗的起源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起源于埃及或印度,但许多学者认为这一说法 缺乏考古证据。墨西哥虽有栗的发现,但年代均较中国晚。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栗的国家 2)这一变化给原始居民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答:原始居民可以不再靠打猎和渔业为主,通过种植水稻和栗等农作 物,生活所需的食物可以有稳定的来源;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不再以 游牧为主,可以定居下来;粮食收获后需要储存,制陶器等手工业就 可以获得发展。 3、 阅读材料 上古之世,人民少儿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 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韩非子.五蠹》 1) 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 答:反映了人类开始过定居生活的历史现象 2) 我国境内发现的哪些出土遗址证明了这一历史现象? 答: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的遗址证明了这一历史现象 17 17 3) 类似巢的房屋结构有哪些? 答:半坡聚落的半地穴式、河姆渡聚落的干栏式 4、 材料题: 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桀。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 聚居。护壕深二尺,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1) 根据材料中诗歌内容,请你分析: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的描述 答:半坡居民 2)“农耕既普及”,诗中描述的原始居民更种的是什么农作物?答: 栗 3)结合所学知识试描述着一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答:半坡居民已终止栗、白菜等农作物;饲养猪、狗等家畜。此外他们还经 常打捕猎。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会制作彩陶。 第 3 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 大禹治水石刻画 1)鲧和禹治水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答:鲧采取堵塞的方法,禹采取的是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 2) 禹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答:通过“禅让”的方式 3)“大禹治水”的传说反应了什么? 答:反应了远古民众与自然灾害抗争搏斗的历史过程和伟大成就。 18 18 2、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在拜谒黄帝陵时作了下面的诗:“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 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闻名,唯有我先!” 1) 相传黄帝有哪些发明创造 答: 相传黄帝造出了宫室、车船、兵器、衣裳。 2) 黄帝是怎样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 答:黄帝先后联合炎帝打败了以蚩尤为首的部落,之后争夺中原地区与炎 帝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并取得胜利,使得炎帝归附。 3、你对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传说有什么看法?这种神话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 么关系? 答: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制造车船、兵器和衣裳、出现文字等, 这是可信的。但是说这些发明是黄帝、嫘祖等个人发明的就带有神话色彩了。实 际上,其中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 的结果。因此,历史上的这些记载反应的应该是远古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但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之一,所以人们就把这些发明归功于他和妻子及其 部部属了。 5、 探究“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这种制度能长久存在吗?为什么? 答:(1)“禅让”制的实质是部落势力此消彼长的产物 (2)这种制度不能长久存在。“禅让”制是生产力不够发达的产物,当 生产力发展,出现剩余产品的时候,“禅让”制就不可能继续维持,这是历 19 19 史的必然产物。 6、材料题:每年清明节,祭司黄帝陵,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大典。为进 一步增强两岸同胞民族情感,携手继承传统,共祭始祖黄帝。2012 年 3 月 20 日, 陕西省恭送“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圣象”赴台供奉启程仪式在西安举行。传承 和统一黄帝庙及祭祀黄帝活动中供奉的黄帝圣象,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1)为什么黄帝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答: 他和炎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峡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 2)黄帝对中华民族有哪些重大贡献: 答:传说黄帝的贡献有建造宫室、制造衣裳、发明舟车、制造兵器,还让下属 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3) “两岸共祭黄帝”说明了什么? 答:海峡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同根同祖。 4)作为华夏子孙的一员,你有何感想? 答:身为华夏子孙而自豪,要维护国家统一,发展海峡两岸的友好关系等等 单元综合测试 1、 列举我国古代时出现的六位部落联盟首领 答:黄帝、炎帝、蚩尤、尧、舜、禹 2、 列举至少四种新石器时代的彩陶。 答:船形彩陶壶、鱼纹彩陶盆、人形陶罐、小口尖底瓶、舞蹈纹彩陶盆、人 面鱼纹彩陶盆。 20 20 3、 1)写出图中代码代表的事物名称 河流:② 黄河 ⑥ 长江 原始人遗址:① 北京人(山顶洞人 ③ 大汶口原始居民 ④ 半坡聚落 ⑤ 河姆渡聚落 ⑦ 元谋人 2)从图中可以看出,原始人类的分布特点是怎样的? 答: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4、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见图 材料二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干栏式)木构长屋。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 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1) 哪一远古居民的房屋选用的是干栏式建筑? 答:河姆渡原始居民。 21 21 2)他们为什么选择建造干栏式建筑? 答:所谓干栏式房屋,就是把底层架空的住宅。河姆渡聚落地处河湖密布、 潮湿炎热的江南地区,采用干栏式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既通风又防潮。 3)试想一下,假如你通过时空穿梭回到当时,你会怎样度过一天的生活? 答:提示:种植水稻、建造房屋、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作乐器等。 5、 思考题:北京人、山顶洞人都居住在山洞里,即“穴居”,而河姆渡原始居 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 化?请你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山洞里阴暗潮湿,不利于人类身体健康;穴居生活存在水淹、野兽侵扰 等不安全因素;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在从事原始的农耕、饲 养和纺织活动,这决定了他们过稳定的定居生活。 第 4 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1、 从夏朝和商朝的灭亡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1)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符合人民的意愿;用人应做 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2)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2、 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有什么区别? 答: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 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则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代世袭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 继,或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开始于禹的儿子启。 3、 材料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 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2 22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成果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礼记》 1) 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那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举例说明。 答:禅让制。据说尧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才德的舜为继 承人。舜年老时,也用这种方法传位给治水有功的禹。 2) 从第二段资料看“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从此什么制度代替了 禅让制?答:从启开始的。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 两者相比你认为哪一种是进步的?喜欢哪一种? 答: 4、 商纣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乎天!” 1) 这句话什么意思? 答:商纣说他的生命生来就有上天保佑,谁也不能把他怎样。 2) 商纣说的对吗?答:不对 3) 他的做法造成了什么后果?从他身上可以总结出什么教训? 答: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商朝灭亡。统治者要爱民、重民,一旦失去民心, 很容易引起民众的反抗。 5、读图答题:1)图中的国王是谁?他生活在哪个朝代? 答:桀。夏朝。 23 23 2)你能结合图示及所学总结他亡国的原因吗? 答:他奢侈残暴,引起人民强烈不满。 6、材料一 :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储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 是诸侯莫朝。 ——《史记.殷本纪》 材料二:殷降大虐,先王不怀厥攸作,视民利用迁。 ——《尚书》 1) 材料二反映的历史史实是什么? 答:商朝迁都 2) 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大虐”的理解。 答:以王位纷争为中心的“九世之乱”。 7、《封神榜》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在故事中哪吒、杨戬等神通广大的仙人帮助 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西周。请结合史实说一说武王伐纣是不是一场正义 之战。 答:武王伐纣是一场正义之战。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激化了社会矛盾。 武王伐纣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得民心的正义之举。 第 5 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1、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 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弟周公旦于曲阜…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 1)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有哪些? 答:前代贵族后裔、功臣和亲戚。 2)周王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答: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3) 周朝受封的诸侯对周王主要尽哪些义务? 24 24 答:诸侯的义务: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必须定期到 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 “狄”等。 2、材料一:在河南安阳发掘出十一个商朝王陵,王陵里埋着很多陪葬的人,武官 村里陪葬的人有 300 人。还有大量牲畜。 材料二:在安阳,发现了 191 座祭祀坑,人骨一千多具,其中绝大多数是 15 岁到 35 岁的强壮年男女。他们死的很惨,有的被肢解,有的被腰斩…..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商朝的什么事实? 答: 分别反映了“人殉”和“人祭”。 2)这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奴隶怎样的生活处境? 答:奴隶过着悲惨的生活。每次祭祀祖先,奴隶主都要屠杀奴隶做供品。奴隶 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殉葬品。 3、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 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 1) 请写出材料一、二的原文大意。 答:材料一:将同姓子弟亲戚分封为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材料二:周朝分封了许多同姓子弟为诸侯,但是后代疏远了,诸侯之间象 仇敌一样彼此进攻,就连周天子都不能禁止。 2) 读了这两段材料后,你认为分封制能不能保证周天子对广大疆域实行长久 牢固的统治?为什么? 答:不能。周王室施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周边的控制。但是实施分封制最 25 25 大的弊端是: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强大,他们之间开始争夺土地和人口,战 争不断,而且越来越不服从周王的命令。 4、 西周时统治阶级由哪些人组成? 答: 5、 夏商西周时期,礼仪教化的作用是什么 答: 7、读图 1)图中所示陕西眉县初度文物的具体名称是什么? 答:大盂铜鼎。 2)该文物铸有周康王册贵族盂,并赐给他臣民与奴隶的铭文。当时,奴隶主要来 源于哪里?他们受到怎么的对待? 答: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徒。他们毫无人身自由,经常被王和贵 族用于赏赐和买卖。贵族除了强迫奴隶做苦役外,有时还杀死奴隶,用作祭祀祖 先的供品,或者为死去的贵族殉葬。 8、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兵丘,曰齐。 天子 天子 诸侯 其他 大夫 天子 其他各子 卿大夫之祖 士 诸侯之祖 士之祖 天子 26 26 1) 两则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答:分封制。为了巩固周边的统治。 2) 材料二中的主要枝干相当于哪些人?受封者对周天子有哪些义务? 答:亲属和功臣(诸侯)。受封者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 周王。 3) 简要评价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 答: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 家。 9、关于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的问题,A 和 B 两位同学产 生了不同的意见。 A 同学: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残暴压迫和剥削奴隶,因此奴隶社会 的建立,改变了原始社会那种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是历史的倒退 B 同学:尽管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残暴地压迫和剥削奴隶,但它代替没有剥削和 压迫的原始社会,仍然是历史的进步。 你赞同谁的观点?请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你赞同这一观点的理由。 答:赞同 B 同学的观点。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 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 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奴隶制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 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第 6 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1、 春秋五霸称霸的共同原因及影响有哪些? 27 27 答:原因:(1)有成就宏图霸业的雄心壮志。(2)重视改革内政和发展生产, 增强国力。(3)能运用正确的战略,取得政治上、军事上的优势。 影响:它们的争霸战争都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又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融合 和国家走向统一。 2、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为什么? 答:孟子说的太片面。诸侯争霸虽然有不好的一面,但由于在争霸过程中各 诸侯的人们来往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有些诸侯国在战争中被消灭,出现 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所以不能够完全否定这个时 期的战争。 3、 阅读材料: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 1) 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答:春秋时期。 2) 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答:管仲帮助齐桓公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尊王攘夷”,发展 齐国势力。 3) 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答:齐国国富强兵,齐桓公首先称霸。 4、 本课历史成语较多,如“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卧薪尝胆”、“三家分晋”。 你还知道其他的吗?试着写出来? 答: 第 7 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28 28 1、读图答题 图 1 图 2 1) 图 1 所示是秦穆公墓出土的铁器。它的名称是什么? 答:铁铲。 2)图 2 所示的铁器。它的名称是什么?它的特点有哪些? 答:铁犁铧。特点:铁犁铧大多呈 V 形,后端比较宽阔,前段尖利,并有直 棱,可以加强刺土功能。 2、材料题: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赋税收入,他制造标 准的度量衡器……此外,他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 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他”指的是谁? 答:商鞅变法。公元前 356 年。商鞅。 2) 这次变法除材料中提到的措施外,还涉及哪些内容? 答: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 3)“他”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这次变法是成 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答: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军队战斗力加强,变法的 目的已经达到,所以商鞅变法是成功的。 3、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答?(1)顺应当时时代潮流。(2)取得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3)其颁布的措施 29 29 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4)商鞅本人对变法的坚定决心及其杰出的政治才能。 4、列表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变法措施分类 变法的主要内容 加强中央集权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富国 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 强兵 奖励军功 5、 公元前 356 年,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这一天,商鞅充满自信地站在咸阳城 楼上,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群众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二、……. 三、………”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 1) 简述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 答: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 2) 如果你是人群中的贵族,你会对法令中哪一条最为不满?为什么? 答:奖励军功不满。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 子弟就没有爵位。因为这一条触动了贵族的利益。 3) 如果 你是人群中的农民,你赞成变法吗?为什么? 答:赞成。特别是奖励生产这一项,我努力生产劳动了,就有机会免除了劳 役,调动了我的生产积极性。 4) 后人说“商鞅虽死、秦法未变”,为什么? 答:商鞅虽然死了,但是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了,国力大增,为以后兼 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 导学案 P26 30 30 第 8 课 早期中华文化 1、 西周时期的甲骨文有什么特点? 答: 2、 最常见的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 答: 3、 都江堰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 4、 商朝的甲骨文反映了什么历史情况? 答: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5、 同步练习册 P26 1) 你能写出几个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吗? 答:四羊方尊、司母戊鼎、青铜立人像等。 2) 青铜器是一种合金,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答:铜、锡、铅。 3) 青铜器上场刻有文字,对这些文字进步研究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称为铭文,也叫金文。金文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 要资料,对研究汉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也有重要价值。 6、1) 都江宴修建在哪个流域? 答:岷江流域 2)都江宴哪一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答:2000 年 3)都江宴是怎样化水害为水利的? 31 31 答:在江中修筑的“分水鱼嘴”,使江水从两边分流。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 西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在鱼嘴的下游 ,凿开玉垒山,打开内江通路,这一人工通 道叫“宝瓶口”。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 9、甲骨文发现有何重大意义? 答: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自商朝开始,甲骨文 是了解商朝的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10、记都江堰示意图 第 9 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1、 孔子思想中的“仁”“礼”各指什么? 答: 2、 老子的思想是什么? 答 3、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见右图 材料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 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32 32 1) 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 答:孔子 2)概括材料二中该人物思想的核心。 答:“仁”和“礼”。 4、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2)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学生的潜 能都能得到发挥;(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4)强调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5)向弟子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6)主张“有教无类”,人人都应该有接 受教育的机会。 5、寻找与“诸子百家”有关的成语。 答:《老子》:大器晚成、无中生有;《孟子》:杯水车薪、拔苗助长、与人为 善;《论语》:任重道远、三思而后行;《庄子》:井底之蛙、望洋兴叹;《孙 子兵法》:避实就虚、出奇制胜、风雨同舟;《荀子》:前车之鉴、后发制人、 四海为家;《韩非子》:守株待兔、滥竽充数、兵不厌诈、自相矛盾。 6、请填写诸子百家简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墨翟) 《墨子》 “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孟轲)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法家 韩非子(韩非)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道家 庄子(庄周)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7、阅读材料: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1)谈谈你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从中你受到什么启示? 答: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学习上聪明的态度啊。 33 33 启示:做学问要老老实实。 2)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有哪些? 答:创办私学。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3)孔子的什么思想主张体现了“和谐”精神?你认为它对我国建立和谐社会有 什么现实意义。 答:仁。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善,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等等。 8、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材料二:他认为,水行要乘船,路行要坐车,治理国家也一样,要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材料三: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材料四: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1) 以上思想或言论分别出自何人?他们各属于哪家学派? 答:一、孟子,儒家;二、庄子,道家;三、韩非子,法家;四、墨子, 墨家。 2) 他们生活在什么年代?当时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答:他们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 当时思想领域出现这一局面的影响? 答: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4) 你赞同哪一家的观点?说明理由。 答: 34 34 单元综合测试(二) 1、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 带领人民用疏导的办法 治理洪水。他治水 13 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 稳的日子。 材料二 B 和儿子一起,带领人们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 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 A 和 B 分别是谁? 答:A 指禹,B 指李冰。 2) 关于材料一中的 A 有哪些传说?列举一个。 答:三过家门而不入。 3) 材料二中的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答:都江堰。它将岷江的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用于分洪,内江用于灌溉农 田。 2、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 影响了亚洲乃至全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先驱。 结合本单元所学说一说孔子的主要教育主张。 答: 3、材料题: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金受其赐” ——《论语》 35 35 1)桓公在春秋时期最先称霸,请问他是哪一国国君?答:齐国 2)桓公为什么能“霸诸侯,一匡天下”? 答:任管仲为相。发展经济,改革内政。提出“尊王攘夷”的外交政策。 3)什么事件表明了桓公为中原霸主?答:葵丘会盟 4、材料题: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的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 诚和人情感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策 ——毛浙东 材料中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 说明。 答:1)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生产;3)奖励军功 5、导学案 P36 第 10 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1、秦始皇在 中央 设立了哪三个官职?他们各自的职责是什么? 答: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使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 管军事,御使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2、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建议是谁提出的? 答:加强思想统治。李斯提出的。 3、1)秦朝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时间是哪一年? 答:秦始皇(嬴政)。公元前 221 年 2)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什么?答:长平之战。 3)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张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 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36 36 4、 1)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各是哪里? 答: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2)秦始皇修缮、增补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答:防御匈奴进攻。 5、材料题: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 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弟号。 ——《史记》 1)这段话出自谁之口?答:秦始皇 2)材料中的“六王”指谁?“天下大定”有指什么? 答:六王指: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君主;“天下大定”指秦灭六国, 统一天下。 3)他认为天下大定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看法是否正确?说明你的理由。 答:他认为天下大定的原因是“宗庙之灵”。这一看法不正确。秦之所以能够 定天下,是因为当时中国出现统一的要求,而秦统一六国正顺应了这一历史要求。 6、战国时期,各国“田畦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 文字异形”。始皇初统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1)由材料可知造成战国时期律令不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诸侯割据,各自为政。 2)秦统一后,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了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规范 文字;统一车辆形制。 3)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巩固了秦朝的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 37 37 响。 7、“秦王扫六合”多雄壮啊,然而你知道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条件吗?你能感受 到“诸侯尽西来”所引发的伟大历史意义吗? 答:1)战国以来,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了 社会发展,统一成为大势所趋。2)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 国家,不断兼并邻国的土地。3)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意义:秦统一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 推进到一个崭新阶段。 8、秦始皇为什么要建立中央集权?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他建立中央集权 制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原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内容:废分封,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焚书坑儒。 理论依据:战国时期法家的理论,其代表人物韩非子。 9、你认为秦始皇的诸多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影响深远? 答: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采用“皇帝”的称号,并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实 行郡县制;修筑万里长城等。 10、材料题:材料一:亲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 书。 ——《焚书坑》 1) 这两首诗提到了我国历史上一位威名赫赫的皇帝,这位皇帝是谁: 答:秦始皇 38 38 2) 材料一赞颂了“秦王”的什么功绩?为了巩固统治,他在政治上采取了什 么措施?答:吞并六国,完成统一。自称皇帝,在中央设三公、在地方推 行县制,建立中央集权。 3) 材料二讽刺了这位统治者的哪一项统治措施?这一措施给我国古代思想文 化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答: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重 大损失。 4)“秦王”的统治给后世统治者留下了什么历史教训? 答:不可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应减轻人民负担等等。 第 11 课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1、 赫赫一时的秦朝很快就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庞大的秦帝国二世而亡, 它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历史教训? 答: 2、 汉高祖吸取秦亡教训,他“反秦之弊,与民休息”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答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 苦心人,天下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1)“卧薪尝胆”、“破釜沉舟”这两个成语分别与历史上 的哪两个人有关? 答:越王勾践,西楚霸王项羽。 2)“破釜沉舟”是古代哪个战役中发生的事?战役的时间和结果怎样? 答:巨鹿之战,公元前 207 年,结果是项羽率军九站九捷,大败秦军。 39 39 3)“百二秦川终属楚”后,项羽和刘邦进行了长达四年的争夺天下之战,这场 战争就是历史上的 楚汉战争 。 4、陈胜吴广起义有什么意义? 答: 5、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什么能战胜项羽? 答: 6、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彩娱乐哪些“顺民之情,与民休息”的具体措施? 答:汉武帝采取罢兵归田、释放奴婢和轻徭薄赋、奖励农耕等宽松措施;文帝、 景帝在位期间,进一步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多次减免田租服役,将田租降到三十 税一。 7、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了休养生息政策,经过近 40 年时间形成了一个“安居其 官,民乐其业”的社会环境,历史上称为什么? 答:文景之治。 第 12 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推恩令”的颁布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2、汉武帝在地方采取了什么监察制度? 答: 3、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一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后,产生了什么影 响?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历史王朝的正统思想, 在思想文化领域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4、材料题: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 40 40 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书》 1)材料中的“上”指的是谁? 答:汉武帝 2)他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什么? 答: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维护皇帝的权威,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5、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谁的功劳大?请说 出你的理由? 答:1)秦始皇、汉武帝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们为了巩固、维护国 家的统一和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反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而且 有很多的措施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6、回忆一下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观点,想一想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治 理国家时分别采用了哪一派的理论?各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 答:秦始皇采用的是法家的理论观点,他用严酷的刑罚统治人民,用“焚书坑 儒”控制人民的思想,导致人民的反抗更加激烈,最终很宽灭亡。 汉武帝主要采用的是儒家的理论观点,提倡“为政以德”,实行“仁政”,主 要减轻人民的负担,结果出现了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汉 武帝时封建中央集权的统治大大加强了。 7、1)秦始皇最先将谁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 答:韩非子 2)秦汉统治者是如何“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 答:秦:焚书坑儒。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在长安设太学,推行儒家教育。 41 41 8、导学案 P46 第 13 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1、我们常常用“沉鱼”、“落雁”形容美女,你知道这是我国历史上关于哪两位美 女的典故吗?昭君出塞为什么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 答:西施、王昭君。昭君出塞与呼韩单于和亲,使北部边疆出现了几十年的和睦 安宁,为加强汉匈大民族友好合作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所以昭君出塞成为千古 流传的佳话。 2、 1)写出丝绸之路贯穿东西的交通线?它有什么意义? 答: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意义:丝绸 之路成为东西放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2)在图上标出西汉在西域设置的管理机构,写出设置他的时间及意义。 答: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是公元前 60 年,意义是: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 央统辖的开始。 3、导学案 P49 页 4、秦始皇为看开拓西域作出了哪些贡献? 答: 5、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什么? 42 42 答: 6、读图答题 1)图中所示物品反映了什么历史? 答:匈奴和亲的历史。 2)这一历史产生了什么有利影响? 答:汉匈和亲之后,双方的紧张关系得以缓和,北部边疆出现了和睦安宁的局面。 7、丝绸之路的作用? 答: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 14 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 1、东汉建立初期,为促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推行了哪些改革措施? 答:1)先后九次颁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令,并下诏免罪徒为庶民,从 而使社会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缓和了阶级矛盾;鼓励流民返乡垦荒种地,废除什 一税制,恢复西汉文景时期三十税一制。 2、东汉后期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 答:东汉后期,政治极端腐败,皇帝公开卖官鬻爵,豪强地主肆意兼并土地,百 姓被迫逃亡,最终铤而走险,发动起义。 3、黄巾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答:黄巾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猛烈第冲击了豪强地主庄园,缓解了土地兼并的 趋势。腐朽黑暗的东汉朝廷,也从此土崩瓦解,名存实亡。 43 43 4、西汉覆亡后,刘秀建立的东汉政权再度兴起。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光武中兴” 的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刘秀建立的东汉政权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安定、经 济发展。所以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5、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原因有哪些? 答: 1)豪强大族恶性势力膨胀;2)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第 15 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 1、华佗在医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答: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 创举。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创制了“五禽戏”。 2、《九章算术》中主要记载了哪些内容? 答:书中记载了与生存实践密切相关的田亩面积和谷仓容积的计算方法,还总结 出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揭发等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3、读图答题 1)图中所示人物是谁? 答:蔡伦 2)他对于文化传播作出的杰出贡献是什么?他是怎么做到的? 答:改进造纸术。他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破布、和旧渔网做 造纸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又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4、1)麻佛散的用途是什么? 44 44 答:可以使全身麻醉,便于实施开腹手术。 2)五禽戏的作用是什么? 答: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第 16 课 兼容进取的秦汉文化 1、道教的教义是什么? 答: 2、《史记》记述了哪些内容? 答: 3、1)河南洛阳白马寺是哪一宗教的寺院?答:佛教 2)该宗教起源于哪里?答:古印度 3)该宗教的教义是什么? 答:佛教标榜众生平等,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只有 忍耐眼前的 一切痛苦,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才能在来世得到幸福。 4)封建统治者鼓励民众信奉该教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维护现存的等级制度。 (导学案 16/17/18/19/20 课问答题看导学案) 单元综合测试题(三)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有哪些? 答: 2、秦汉时期,在科技和文化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写出四项。 答: 45 45 3 读图题 1)汉代管理今新疆地区的最高地方长官是什么?答:西域都护 2)图示丝绸为什么会出现在今新疆出土? 答:今新疆在汉代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3)为什么“丝绸之路”会成为东西放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答: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与西 域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4、材料一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材料二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 材料四 烧来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戌…—— 《史记》 1)材料一中黄帝是谁?答:秦始皇 2)结合四则材料分别概述该黄帝的功与过。 答:功:统一中国,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过:实行暴政、焚书坑儒、征伐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第 17 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 46 46 1、读图题 1)图示人物是谁?答:曹操 2)他为了统一了北方,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实行屯田,实力日益增加,逐渐占据了 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在官渡之战后,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黄河中下 游地区。 2、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日争锋。孙权据有江 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天子”指的是谁?答:汉献帝 2)材料一是诸葛亮给谁提出的建议?这一建议是否正确?结合史实进行说明。 47 47 答:刘备。正确。在随后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合,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取 得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材料二中魏蜀吴三国关系是怎样的? 答:三国的关系是并立,形成了鼎立的局面 第 18 课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1、东汉末年和西晋后期形成人口南迁浪潮的原因是什么? 答: 2、北方人口的大量南下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 3、试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人口南迁”“淝水之战”“江南经济的发展”三者之间 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答: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这是江南经济发展的背景,也是江南发展的 重要条件。南迁不仅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 术,与本地人民相互交流,共同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淝水之战东晋胜利,为 南方赢得了一个相对安定和平的环境,使南方经济得以稳定发展。江南地区成为 南方经济发展的集中代表。 4、淝水之战的双方主帅主要是谁?哪一方在这场战争中获胜?这场战役的结果产 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前秦:苻坚,东晋:谢安。东晋获胜。前秦淝水之战失败后国力骤衰,北方 再度陷入政权林立的纷争局面,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没有被打断。 第 19 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1、 东汉以来,中原王朝招抚少数民族的目的是什么? 48 48 答: 2、 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 答: 3、 1)图中所示帝王是谁?答北魏孝文帝 2)494 年,他将都成迁到了哪里?他这样做的目是什么? 答:洛阳。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4、北孝文帝有哪些汉化措施: 答: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管制和礼法。 第 20 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 4、1)龙门石窟开凿于什么时期?答 2)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位于哪儿?答 3)北魏时期的石窟艺术有什么特色? 49 49 初一历史期末总复习课堂训练——第一单元 班别: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 1、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 180 万年,这样,中国人类的历史又向 前推进了( ) A、10 万年 B、20 万年 C、100 万年 D、120 万年 2、2009 年是世界生物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发表 150 周年,也是该作品作者达尔 文逝世 200 周年。他在书中提出人类史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在人类漫长的从 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语言 B、直立行走 C、劳动 D、自然环境 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元谋人是目前已确定的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D、远古人类都过着氏族生活 4、学习了《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课后,同学们对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 50 50 因进行了探究,你认为结论正确的的是哪一项( ) A、为了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 B、智力低下 C、喜欢过群居生活 D、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陋,只靠个人力量难以生存 5、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 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 A、学会制作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D、过着群居生活 6、2007 年 3 月,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 的》。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有哪些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②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③北京人使用的石 器是磨制的④山顶洞人会用骨针缝制衣服,已有爱美之心 7、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①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 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学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④会制作陶器 8、下列关于氏族聚落时代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禽家畜 B、开始从穴居走向定居生活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D、半坡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 9、北京奥运会的场馆鸟巢、水立方等设计精巧,已经成为建筑史上的杰作。而大 51 51 约 7000 年前的我国原始人类建造的房屋也令人惊叹,看右上图房屋结构,结合地 理环境因素,说出它是哪一远古居民的房子( ) A、半坡原始居民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10、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发掘出船形彩陶壶。下列表述中与此无关的是( ) A、当时的制陶技术已十分高超 B、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造船技术 C、船已经作为了交通工具 D、当时已出现了文字萌芽 11、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 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 12、下列现象中,能反映原始农耕时代文化特征的有( ) ①定居生活 ②建造房屋 ③饲养家畜 ④制造陶器 ⑤使用打制石器 ⑥用耒耜耕地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⑥ 13、某电视台要拍摄右图中人物历史纪录片,如果由你来担任策划,下列情节你 最可能保留的是( ) A、他后来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B、它在涿鹿之战中被蚩尤打败 C、他去世后将王位禅让给大禹 D、他领导的部落生活在长江下游一带 14、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而展开大战,地点在( ) A、涿鹿 B、阪泉之野 C、牧野 D、安阳 15、1958 年,考古学家在陕西省宝鸡市北首岭发掘出船形彩陶壶,说明了当时已 经用船作为交通工具,相传造出车船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16、传说继黄帝之后,先后成为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的是( ) 52 52 A、尧、舜、禹 B、舜、尧、禹 C、禹、尧、舜 D、尧、禹、舜 17、老师让欣欣做组长。她却推荐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朱娟做组长,同学 们感叹:这是禅让制的再现啊!关于禅让制,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任部落首领任命 B、部落联盟会议推举 C、全体氏族成员选举产生 D、德高望重的人自由竞选 18、大禹治水的方法是( ) A、堵塞的方法 B、疏导的方法 C、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 D、引水灌溉 19、《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德”的社会局面,最早出现在( )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聚落时期 C、尧舜禹时期 D、黄帝和炎帝时期 20、我知道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主要是依据( ) A、传说 B、考古 C、想象 D、推理 二、非选择题: 21、观察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 图二: 请回答:(1)图一是哪一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这种房屋被称为什么样式? 分析这种建筑方式有什么好处? (2)图二是哪一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假如你有幸到这个原始部落去作客, 请你设想一下主人会用什么饭菜招待你? 53 53 (3)图一、二所代表的文化大致处于同一时期,造成这两种房屋构造不同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一下人类从居住洞穴到盖房定居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A C D D C B A D D D C D A B A A B C C A 二、非选择题: 21、(1)河姆渡原始居民 干栏式 饲养家畜,通风防潮,防止禽兽虫蛇侵 袭 (2)半坡原始居民 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 54 54 (3)自然环境的不同造成的,北方干旱少雨,南方潮湿多雨 (4) 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原始居民过上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人类进一步摆脱对自然界的依赖,改善生产环境(言之有理即可) 初一历史期末总复习课后训练——第一单元 班别: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 1、2009 年 2 月 14 日情人节这一天,小明在网上看到了一则用远古人类的知识来 编写的短信:“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让我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情 让我们直立行走!”你知道来自云南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从猿进化到人,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用于这一过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直立行走 B、手的发展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3、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这说明北京人 55 55 A、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 4、右图是北京人使用的劳动工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这些工具主要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石器和木棒 D、石器和骨器 5、英语单词“china”时,意思是“瓷器”(当第一个字母大写,即写成“China” 时,意思指的就是“中国”)。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 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 知道是哪个地方吗( ) A、元谋 B、半坡 C、北京 D、河姆渡 6、中华文明以农耕文化为基础。最能体现半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 A、粟的种植 B、水稻的种植 C、陶器的炼制 D、玉器的加工 7、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8、下列哪个选项符合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特征(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陶器的国家 C、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畜牧业的国家 D、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9、假如你生活在半坡聚落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 工具是(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剑 D、铁斧 10、作为养蚕抽丝技术的发明者,华夏文明的奠基人,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老师为 她写的碑文是:“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她就是( ) A、嫘祖 B、女娲 C、尧 D、舜 11、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历时,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 56 56 祖是( ) A、燧人氏 B、神农氏 C、轩辕氏 D、伏羲氏 12、中华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我们中 国人常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 ) A、他们创造了人类 B、结成联盟打败蚩尤 C、他们之间曾经发生过战争 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13、有一个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他带领人们开沟挖渠,引水灌溉,化水害为水利, 为了治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 ) A、尧 B、舜 C、鲧 D、禹 14、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 ) A、战争 B、世袭 C、禅让 D、谦让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种烧过的 石块、兽骨和树枝等。 请回答:(1)上述材料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何历史意义? (2)发挥你的想象,北京人使用的火是怎样得来的? 16、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炎帝陵 图二:黄帝陵 图三:大禹陵 请回答:(1)图一相关的人物对中华民族作出哪些贡献? 57 57 (2)图二所指的人物有什么事迹流传后世? (3)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中有什么样的重要地 位? (4)人们最敬佩图三人物是因为哪一件事?这个传说反映了什么?我们应该如 何评价图三人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 D B A B A C A B A B D D C 二、非选择题: 15、(1)证明北京人已经使用火 火可以烧烤、照明、御寒、保护自身安全等,火的使用增强人类适应自 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体制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2)从自然界取来火种(高温下易燃物起火、雷击起火、火山爆发等),并且保 58 58 存火种 16、(1)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 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2)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还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 乐。 (3)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大禹治水 反映了远古民众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伟大事迹 禹是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4 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将“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并由此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是( ) A.西周 B.商朝 C.夏朝 D.春秋 2.俗语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时姜尚等待的一位贤明君主是( ) A.黄帝 B.夏启 C.商汤 D.周文王 3.周武王联合其它部落打败商朝军队,是在( ) A.阳城 B.殷 C.牧野 D.镐京 59 59 4.“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了西周( ) A.实行禅让制 B.确立世袭制 C.实行分封制 D.推行郡县制 5.《墨子》一书中写道:“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 者数十,寡者数人。”这说明( ) ①社会等级界限森严 ②天子、将军和大夫等组成社会的统治阶层 ③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处境十分悲惨 ④奴隶成为祭祀的供品和贵族殉葬品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史书《左传》中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表明在夏商西周时,国家的大 事主要是( ) A.祭祀与发展农业 B.农业与打仗 C.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 D.祭祀与打仗 7.下列阶层中,属于夏商西国家的统治阶层的有( ) ①天子 ②诸侯 ③卿大夫 ④士 ⑤平民 ⑥奴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⑥ 8.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 9.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B.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C.奴隶消极殆工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10.孔子的一个学生司马耕,字子牛。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 的情况已经普遍。牛耕出现大约是在( ) 60 60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 11.战国时各国的改革变法中,影响最大的是( ) A.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B.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C.邹忌在齐国的变法 D.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2、“变则兴,不变则亡”,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与“富国强兵”的目的联系最直接 最密切的是( ) A.奖励耕战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D.建立县制 13.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 A.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实行商鞅变法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14.商朝时的国家“档案”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 ( ) A. 金文 B. 甲骨文 C.隶书 D.楷书 15.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儒家 16.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大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17.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 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18.七年级某班正在召开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最可能被用作正面论据的是 ( ) 61 61 A.大禹治水 B.烽火戏诸侯 C.卧薪尝胆 D.立木为信 19.战国时期,形成了许多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宣传自己的主张,涌现 出一批具有开创性的思想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 原因是( ) A.都想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B.乱世出英雄 C.各国竞相变法,社会急剧变化 D.这些人出身卑贱,想借此出人头地 20.人们常说: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我们习惯上用“燕赵之 地”来借指我们今天的哪个省吗?( ) A.山东省 B.山西省 C.河北省 D.河南省 二、非选择题:第 21 题 8 分,第 22 题 7 分,第 23 题 15 分,共 30 分。 21、列举题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请列举五个这样的成 语。 22、阅读材料 材料一:魏国首开变法之风。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实行变法。李悝注重改革内 政,选贤任能,鼓励农业生产,发展小农经济。魏国很快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 国家。在楚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实行变法。吴起重点打击旧贵族的势力,因此遭 到他们的强烈反抗。楚悼王去世以后不久,贵族们就发动政变,吴起死难。商鞅 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去世以后,旧贵族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 鞅。商鞅被捕,惨遭车裂而死。 ――——摘自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8 课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 62 62 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 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 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① 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② 从材料二中商鞅的话语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讲给大家听听。 ③ 由材料一得知,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吴起和商鞅为此 都付出了生命。因此有人说,商鞅变法失败了。对此,你如何看待?并说出理由。 ④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 功,需具备哪些条件?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3.观察下图哲理漫画,回答问题: 63 63 (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应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学说? (2)今天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体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一例说明。 (3)你最欣赏三幅图片中哪一家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包括这家学派的 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C 2、D 3、C 4、C 5、D 6、D 7、B 8、A 9、D 10、C 11、D 12、A 13、C 14、B 15、D 16、B 17、A 18、D 19、C 20、C 二、非选择题 21、仁义之师、卧薪尝胆、朝秦暮楚、合纵连横、退避三舍 64 64 22、①在诸侯争霸中取得有利的地位。 ②应该根据现实情况,对国家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地方进行改革。而且,只要是 对社会和生产力在有推动作用的政策和措施都要实行。 ③商鞅虽然死了,但他的改革为秦国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所以,他人死了, 但规格是成功的,毕竟,在当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成为七个国家中最强大的 国家,为以后消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④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紧跟时代发展;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 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23.(1)图一体现了道家思想;图二体现了法家思想;图三体现了儒家思想(2)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对人要团结友爱;不要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坏事变好事, 好事变坏事;用和平方式,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保护环境等等。只要言之有 理即可。(3)任意选择三家中的一家即可。比如:喜欢儒家思想,因为:儒家主 张“仁”,可以使我们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体贴别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 会和谐发展。又比如:喜欢道家思想,因为: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和齐 物论),可以化解压力,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2 分)。还比如:喜欢法家思 想,因为法家主张历史进步、法治和中央集权,可以使我们明确社会发展的趋势, 积极向上,同时学会依法办事。 65 65 初一历史期末总复习课堂训练——第二单元 班别: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 1、2008 年 5 月 17 日,百载难逢的奥运圣火,走进了千年古城绍兴,并以大禹陵 为起点,经历了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旅。大禹( ) A、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B、自称为“始皇帝”,建立皇帝制度 C、是华夏族的人文始祖 D、是治水英雄,最早实行禅让制 66 66 2、《第五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的第一目的标题是“家天下”的夏朝,这里的“家 天下”与下列哪个制度有关(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土地私有制 D、分封制 3、“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 当年写下的诗句,该句中的“安阳”附近过去曾经是哪个朝代的都城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4、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包括(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①“授民授疆土” ②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 ③诸侯王的位置由民主选举 产生 ④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5、西周时期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手段和措施包括( ) ①实行分封制 ②实行等级制 ③建立强大的军队 ④制定严酷的刑法 ⑤制定礼仪规范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6、古人有云“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之后又有人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两句 话分别是针对哪两个时期政治格局的描述( ) A、春秋、战国 B、东周、春秋 C、西周、春秋 D、东周、战国 7、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主要原因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①盛产渔盐,经济富庶 ②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③重用贤才 ④团结周天子,取 得周天子的支持 8、战国时期,群雄逐鹿,诸侯纷争。今天的北京市所在地隶属于战国七雄中的 67 67 A、齐 B、赵 C、燕 D、秦 9、观看下面的这组图片,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已经开始广泛使用的是( ) A、石制工具 B、铁制工具 C、骨制工具 D、青铜工具 10、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B、奴隶消极怠工 C、土地被少数人占有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1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排演的大型话剧《商鞅》,在经过最近半年来的精心打磨后, 再次亮相。小明陪伴妈妈观看此剧时给妈妈介绍了许多有关商鞅的事情,其中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家中最著名的就是商鞅 B、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C、商鞅的变法措施得到秦穆公的支持 D、商鞅虽然被车裂而死,但他的变法措施却继续推行 13、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4、下列有关下图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它是出土于安阳殷墟的司母戊鼎 ②它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③它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是商朝青铜器的杰出代表作品 ④它的名称是四羊方尊 68 68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郭沫若先生在《访安阳殷墟》一诗中赞叹道:“中原文化殷始创,观此胜于读 古书。”2006 年 7 月 13 日,第 30 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 文化遗产名录》,安阳殷墟能荣获此殊荣,原因是出土大量的( ) A、人类化石 B、尖底瓶及陶制用具 C、甲骨文和青铜器 D、石人和玉器 16、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就是要爱人,理解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 C、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 D、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17、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的代表人物是 A、孙武 B、孙膑 C、、墨子 D、韩非子 18、小明今天从网上的当当书屋购得如右图一书,其中所包含的思想两千多年来 一直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主流。那么你认为 它所反映的是( )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9、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江堰修筑在岷江流域 B、内江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 C、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D、内江用于分洪,外江用于灌溉 20、下列关于战国时编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是商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B、编钟是形状形同、大小不一的几件铜钟的组合 69 69 C、编钟的规模一般有三件一组,十几件一组甚至几十件一组 D、有的铜钟可以发出两种不同的乐音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亡,夏殷不易 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 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吴起在楚国 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死在楚王的尸体前;商鞅在秦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五马 分尸而死。 请回答:(1)商鞅的观点属于哪家的学说?他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2)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加 强中央机构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 (3)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4)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70 70 初一历史期末总复习课堂训练——第二单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A A B D A C A C B D B C B B C D D C D A 二、非选择题: 71 71 21、(1)法家 地主阶级 (2)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建立县制 (3)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勇于改革、创新,不怕牺牲,坚持不懈 初一历史期末总复习课后训练——第二单元 班别: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 1、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 B、禹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72 72 D、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 2、“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 B、各级贵族从周王那里分到土地 C、平民对土地有使用和买卖权 D、疆域内的人,都是王的臣民 3、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 4、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两种主要手段是 ①暴力镇压 ②实行分封制 ③礼仪教化 ④实行宗法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在齐桓公争霸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A、孙武 B、姜尚 C、屈原 D、管仲 6、战国时期,各国展开合纵、连横的外交攻势,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 追随秦国,时而追随楚国。下列哪一个成语典故来源于此 A、卧薪尝胆 B、问鼎中原 C、朝秦暮楚 D、退避三舍 7、孔子的一个学生司马耕,字子牛。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的 情况已经普遍。牛耕出现大约是在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 8、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A、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实行商鞅变法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9、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A、商代的文字 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73 73 C、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D、字母文字的起源 10、某校七年级(3)班主办的板报“历史天地”上有一件青铜器的照片(下图所 示)。你知道这件青铜器是什么时候铸造的吗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的学说是 A、兵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12、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 的主张是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兼爱”“非攻” 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1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从历史上看,促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大运河 C、六辅渠 D、白渠 14、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 是 A、司母戊鼎 B、整套编钟 C、青铜神树 D、四羊方尊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材料二:“平王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 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74 74 请回答:(1)材料一说的是什么制度?它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 (2)从材料二可看出这一制度有什么变化?反映了什么趋势?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理国家要以德来感化人民。” “学习要反复温习,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 材料二: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 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师学 习音乐。他去世的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的面前。 材料三:著名华人作家韩素音曾说:中国文化影响之大与孔子思想中的进步 因素所作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孔子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的治学态度。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孔子思想影响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B C B C D C B C C B B B A B 75 75 二、非选择题: 15、(1)分封制 西周 (2)东周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反映了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16、(1)为政以德(提出“仁”的学说) 温故而知新 (2)胸怀大志;勤学好问;注重实地考察;终身学习(言之有理即可) (3)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它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言之有理即可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共两大部分,满分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4 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有关秦朝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秦朝刑罚严酷,其中一人犯罪就要杀掉三族的叫“族诛” B. 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两次农民战争 76 76 C.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D. 秦末农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此后秦朝一蹶不振 2. 楚汉战争中,刘邦打败项羽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善于用人 B.后方巩固 C.战术正确 D.赢得民心 3. 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 A.修筑长城 B.地方设县 C.使用圆形方孔钱 D.使用小篆 4.秦国在军事实力上对六国形成优势的事件是( ) A.商鞅变法之后 B.战国中后期 C.嬴政在公元前 246 年即位后 D.长平之战后 5.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刀形币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圆形方孔钱 6.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 ) A.树立秦的形象 B.加强思想控制 C.限制人们的言论 D.禁止儒学传播 7.为解决运输上的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把哪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 ① 长江 ② 黄河 ③ 珠江 ④淮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⑤ 8.秦时修筑长城的目的是抵御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进攻( ) A、越族 B、匈奴 C、夷狄 D、突厥 9.西汉初年统治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A、平定 “七国之乱” B、恢复发展生产 C、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 D、加强中央集权 77 77 10.平定“七国之乱”,使汉朝统一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的统治者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1. 初一学生林珊在古字画市场发现一副蔡伦的字,摊主说是秦朝时期的,非常 珍贵。但林珊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当即指出,古字画上的字只可能是什么时期的 ( ) A、西汉以前 B、西汉初期 C、西汉末期 D、东汉时期 12.下列关于《伤寒杂病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 B、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C、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D、介绍了"麻沸散"与"五禽戏" 13.小李在旅游胜地看见高大的佛像,给妈妈介绍说:“佛教起源于古西域”。妈妈 笑着说不正确。你认为佛教源自( ) A. 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波斯 14.《史记》叙述的是( ) A.从夏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B.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史事 C.从西周到西汉的史事 D.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1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 A.秦朝 B.商朝 C.西周 D.西汉 16.x 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时间是( ) A.公元前 138 年 B.公元前 119 年 C.公元前 60 年 D 公元 60 年 1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 )说的,他的( )被鲁迅称 赞为( ) 78 78 A.班固 《汉书》“史家之绝唱” B.司马光 《资治通鉴》 “绝唱” C.司马迁 《史记》“史家之绝唱” D.班超 《后汉书》 “绝唱” 18.西汉后期一队商人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将丝绸等货物运到西方,反映 商人途中经历不正确的是( ) A、大批匈奴人抢夺他们的货物 B、看见魔术艺人吞刀吐火 C、半路休息吃着葡萄、石榴 D、看见天竺僧人传授佛经 19.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往返路线正确的是( ) A.长安—陇西—阳关—大宛—大月氏—玉门关—陇西—长安 B.洛阳—陇西—玉门关—大宛—大月氏—玉门关—陇西—长安 C.长安—陇西—阳关—大宛—大月氏—玉门关—陇西—洛阳 D.长安—陇西—玉门关—大宛—大月氏—阳关—陇西—长安 20.下列有关道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道教起源于西域地区 B.东汉后期,民间流行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结合 C.道教宣扬修身养性、炼丹服药 D.它的主张体现关注现实、重现世 二、非选择题:第 21 题 10 分,第 22 题 5 分,第 23 题 9 分,第 23 题 6 分,共 30 分。 21、材料分析题:(20 分)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 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 400 多人, 全部活埋。” 79 79 材料二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阅读材料后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的内容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2)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3)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 (4)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5)试比较两位皇帝做法的异同点? 22、看图说历史(附长城图) 在战国形势图中,我们曾见到过长城。秦长城与战国长城相比有何不同?有人发 现秦长城的走向与《战国物产分布》一图中的农牧分界线基本吻合,还发现强大 的匈奴过着游牧生活,在没有长城前时常侵犯中原地区。 你能依据地理常识分析一下秦长城的历史作用吗? 23、 连连看: 80 80 1. 项羽 纸上谈兵 赵括 揭竿而起 陈胜 约法三章 刘邦 破釜沉舟 2. 秦朝 孔子开创儒家学说 西汉 道教在民间兴起 东汉 佛教传入我国 春秋 西安兵马俑 24、 穿越时空隧道,我们又来到了西汉王朝。下面请你以记者身份采访汉武帝, 了解西汉的大一统格局。请你就此设计三个问题。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B 2、D 3、B 4、D 5、D 6、B 7、C 8、B 9、D 10、D 11、D 12、B 13、B 14、D 15、A 16、C 17、C 18、A 19、D 20、A 二、非选择题:第 21 题 10 分,第 22 题 5 分,第 23 题 9 分,第 23 题 6 分,共 30 分。 81 81 21、(1)焚书坑儒;(2)加强思想统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3)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4)统一言论和思想;(5)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 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 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能巩 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大同一的形 成与巩固。 22、秦长城把战国时期分段长城连接在一起,更长更牢固。秦长城不仅是我国古 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而且它横亘在游牧区与农耕区之间,在一定程度 上减缓了游牧民族的冲击,保护了长城以南农耕文明的发展。 23、(略) 24.学生的问题与大一统相关,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问题一:请问汉武帝: 您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思想上的统治?题二:陛下,请问您是如何解决诸侯王势 力膨胀的问题的?问题三:尊敬的汉武帝,请问您又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他的姓和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 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 )。 A.夏 B.唐 C.周 D.秦 2.“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为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封建国家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 )。 A.黄帝 B.夏启 C.秦始皇 D.孝文帝 3.下列关于公元前 210 年四兄弟的情况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82 82 A.老大应征去修长城,多年未归 B.老二应征去戍边,有人捎信回来说他阵亡了 C.老三是书呆子,整天在街上看诸子散文之类的书 D.老四年收入粮食 1500 斤,兄弟二人却经常挨饿 4.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中的“秦王”是( )。 A.秦孝公 B.秦始皇 C.秦穆公 D.秦惠文王 5.秦始皇巡游各地前要向各地颁发圣旨,让各地作迎驾准备,圣旨上文字的书写 应该是( )。 A.金文 B.甲骨文 C.楷书 D.小篆 6.我国最早将货币统一成右图样式的朝代是( )。 A.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7.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有这样一句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威严,他的 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这个“他”是指( )。 A.秦始皇 B.乾隆帝 C.唐太宗 D.汉武帝 8.历史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里的“沛公”是指( )。 A.刘邦 B.项羽 C.陈胜 D.吴广 9“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中提 到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是焚书坑儒和( )。 A.灭六国,统一中国 B.修筑长城 C.秦的暴政 D.秦末农民战争 10.七年级同学在排演历史剧《汉武帝》,其中有一场景是汉武帝与朝臣议事。请 你指出下列场景设计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一项( )。 83 83 A.颁布“推恩令” B.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C.商讨派谁出使西域 D.商议开凿灵渠 11.自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的是( )。 A.道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佛家学说 D.儒家学说 12.近几十年来,在我国 x 疆地区陆续出土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这主要反映出 ( )。 A.西汉开始出现丝织品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x 疆在汉代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D.汉代 x 疆人主要穿丝绸衣服 13. 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 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 A. 张骞 B. 玄奘 C. 马可.波罗 D. 鉴真 14.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5.右图示中的兵马俑,代表了我国封建王朝时期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这个王 朝是(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16.东汉末年,大将关羽曾被毒箭所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黄帝 D.李时珍 17.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 A.道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基督教 18.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84 84 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19.孔子周游列国时带了三大车竹简,出行不便。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 发明是( )。 A.丝织技术 B.活字印刷术 C.雕版印刷术 D.造纸术 20.现代临床医学中,若要给患者做手术,一般在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局部或全身 麻醉。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的人是谁吗?( )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二、比较题(每小题 4 分,共 8 分) 很多历史事件有相同的名称,然而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却又有着不同的含义,请 写出下列历史事件的不同。 21.①从春秋起,各国为了相互防御和抵御北方游牧部落的侵扰,在险要之处修 筑长城。因而失去了与外族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②汉王朝曾自敦煌往西至罗布泊,沿线构筑军事设施,修筑长城,设置官员镇守, 以保护来往商旅,并供应给养。 22.①秦末汉初,中原长期战乱,匈奴乘机夺取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西汉初 期,限于国力,对匈奴实行“和亲”。 ②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 85 85 三、辨析指正题(本题共 2 小题,第 23 小题 14 分,第 24 小题 8 分,共 22 分) 23.辨别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小明:“我非常热爱中国的传统医学,长大后我立志要当一名杰出的中医, 小平,你是个历史谜,能不能推荐一本中国古代的医书让我阅读啊?” 【 】 小平:“那容易,你去看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啊!” 【 】 (2)有一电视剧组准备拍摄秦始皇在蔡侯纸上书写焚书令的场景。【 】 (3)汉武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被誉为“贞观之治”。【 】 (4)在一部电视剧里,有秦汉之际刘邦的夫人即后来的吕后,为躲避战乱逃入尼 姑庵的情节。【 】 改正: 24.下面是有关汉武帝的一段叙述,其中有两处错误,请诊断并加以改正。 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一生多有建树。他在思想方 面通过“焚书坑儒”来巩固中央集权;还曾派班超出使西域,密切了汉朝和西域 的联系。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86 86 四、材料解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25.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 分) (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3 分)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 60 年设置了什么官职?(2 分)它的设置 标志着什么?(3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接踵 而亡。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2)这种观点是否正确?(2 分)请简述你的理由。(6 分) 五、活动与探究题(本题共 10 分) 87 87 2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 发展的主流。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什么?(2 分)有什么重大意义?(2 分) (2)汉武帝时期是怎样巩固大统一局面的?(4 分) (3)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学说采取的政策有何不同?(2 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C B D A D A D D D B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B A A D B 二、比较题(每小题 4 分,共 8 分) 21.第一个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第二个长城起了开拓疆土的作用。 22.第一个“和亲”是被迫的,是为了抵御匈奴进行的;第二个和亲是双方在平 88 88 等互利基础上进行的。 三、辨析指正题(第 23 小题 14 分,第 24 小题 8 分,共 22 分) 23.(1)正确 (2)错误,蔡侯纸在当时未出现 (3)错误,贞观之治是唐太宗 时期出现的 (4)错误,尼姑庵应在东汉时期出现 24.错误:“焚书坑儒”,改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错误:班超,改正: 张骞 四、材料解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25.(1)张骞出使西域。(2 分)(2)促进了西域和中原经济,文化交流。(3 分) (3)西域都护府,(2 分)x 疆正式归属中央管辖,同时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 (3 分) 26.(1)是由“商鞅变法”所致。(2 分) (2)不正确。(2 分)商鞅变法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政治改革,它使秦过逐步成 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3 分)秦朝迅速 灭亡,主要是亲的暴政所致。它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秦 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3 分) 五、活动与探究题(本题共 10 分) 27.(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秦的统一。(2 分)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 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 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2 分)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接受董仲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 地位从此确立;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境的 89 89 威胁。(4 分) (3)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 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共两大部分,满分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4 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曹操诗歌《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 会状况( )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代 D.战国时代 2.官渡古战场的遗址应该在今天的 ( ) A.河南省 B.河北省 C.湖北省 D.湖南省 90 90 3.官渡之战中,曹军获胜的关键因素是 ( ) A.准备充分 B.兵力强大 C.战术得当 D.粮草充足 4.公元 207 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的“志向”是 (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这句诗赞扬的是( ) A.曹操 B.管仲 C. 商鞅 D.诸葛亮 6.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7.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位于北方的政权是 ( ) A.西晋 B.魏 C.蜀 D.吴 8.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9.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 ) A.以少胜多 B.战术上采取偷袭方式获得成功 C.以众胜寡 D.战术上采用火攻方式获得成功 10.西晋末年出现的大规模的移民潮,其迁徙的主要方向是:( )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11.公元 198 年,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相约迁往江南。下列有关他们南迁原因 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91 91 C.为躲避内迁少数民族侵扰D.江南地区还没有得到开发,荒地多,有发展空间 12.淝水之战交战双方是( ) A.西晋 匈奴 B.东晋 前秦 C.东晋 北魏 D.宋 前秦 13.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 ①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壮大实 力 ③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 ④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 图治,使国家迅速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 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影响 D.学习和接受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15.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使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16.洛阳号称为“九朝古都”,在从夏到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曾经建都洛阳的朝 代有( ) ①东周 ②东汉 ③西晋 ④北魏 ⑤曹魏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 17.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的作者是( ) A、 郦道元 B、 贾思勰 C、 王叔和 D、 葛洪 18.同学们在数学课上都接触过“圆周率”这个概念,你知道世界上最早把圆周 92 92 率的数值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是谁吗 ( ) A.鲁班 B.张衡 C.刘徽 D.祖冲之 19.如果你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导演,下列场景中惟一有可能在剧中出 现的是( ) A.官渡之战前,袁绍通过运河将军队迅速调往前线 B.曹操用《齐民要术》指导屯田农民提高生产技术 C.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发射火炮、火箭,点燃曹军的战船 D.在手术之前,华佗先给病人服下“麻沸散” 20.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 A.陶潜的诗 B.顾恺之的绘画 C.王羲之的书法 D.云冈石窟的浮雕 二、非选择题:第 21 题 8 分,第 22 题 14 分,第 23 题 8 分,共 30 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楚越之地(指江南地区),地广人希(稀),饭稻羹(gēng,用蒸、煮 等方式做成的糊状食物)鱼,或火耕而水耒辱,……不待贾而足,……无积聚而 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 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禾念(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 ——《宋书》卷五十四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汉时期南方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93 93 (2)材料二反映南方的经济有何发展?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燕州刺史穆罴进曰:“移都事大,如臣愚见,谓为未可。”高祖曰:“卿 便言不可之理。”……高祖曰:“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 河南。” ————出自《魏书》卷十四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自于黄帝,以土 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 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的“高祖”、“魏主”指的是同一个人,他是谁?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高祖主张“移都”的原因是什么?他将都城移 到了哪里? (3)判断材料二指的是哪次改革?材料所反映的应是改革中的哪项具体内容?除 此之外还有哪些内容? (4)你如何评价这次改革? 94 94 23、材料解析题 观察下面人物和中国古代书法作品(摹本•部分)图 请回答: (1)这是哪一朝代哪位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2)这位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什么?该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产生了什么重要影 响?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C 4.A 5.D 6.B 7.B 8.D 9.A 10、C 11.D 12.B13.C 14.D 15、D 16.B 17、B 18.D 19.D 20、C 二、非选择题: 21、(1)耕作方式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不富裕。原因:我国政治、 经济中心在北方,南方地区地广人稀,没有得到大规模开发,生产技术落后。 (2)东晋建立以来,南方农业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原因: 东汉末年开始,北方许多人为躲避战乱开始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南迁 95 95 的人更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 安定;南、北方人民利用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共同努力。 22、(1)北魏孝文帝。 (2)平城地处偏北,不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文化;黄帝后来曾迁都河南。故北魏也应迁都河南。洛阳。 (3)北魏孝文帝改革。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元。 还有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 崇孔子,以孝治国等。 (4)评价: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接受和学习汉族文化等。 23、(1)东晋,王羲之,《兰亭序》。(2)书圣,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0 分)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中的“烈士”指的是谁( )。 A.项羽 B.诸葛亮 C.刘备 D.曹操 2.在右图所指的古代战争中,来自北方的军队战败的原因不包括( )。 A.北方军队不习水战 B.北方军队以寡敌众 C.北方军队流行疾疫 D.南方军队战术得当 3.下列政权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是( )。 A.曹魏 B.刘蜀 C.孙吴 D.西晋 96 96 4.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情况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东汉末历史的倒退 B.民族融合得到加强 C.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 D.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台湾称( )。 A.夷洲 B.流求 C.琉球 D.小琉球 6.下列人物中,对促进民族融合做出重要贡献的有( )。 ①王昭君 ②诸葛亮 ③袁绍 ④孝文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某剧组准备重新拍摄电视剧《三国演义》,你认为在剧中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孙权遣使给刘备送去书法珍品《兰亭序》,以示修好 B.曹操派使臣给孙权送去纸质书信,劝其投降 C.袁绍军队粮草被曹军烧毁后,士兵只好挖甘薯充饥 D.孙吴水师配备指南针后,战斗力大大增强 8.下列与淝水之战无关的成语是( )。 A.投鞭断流 B.草木皆兵 C.破釜沉舟 D.风声鹤唳 9.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 )。 ①匈奴 ②鲜卑 ③羯 ④氐 ⑤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⑤ 10.右图是晋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常见的模型器,他体现了( )。 A.南方稳定的农业经济和生活 B.当时饲养牲畜的方法很特别 C.艺术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D.南方陶瓷业制作水平高超 97 97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人口移动的方向是( )。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12.北朝和南朝最后的政权分别是( )。 A.北魏和宋 B.东魏和齐 C.北齐和梁 D.北周和陈 13.我国有“六朝古都”之称的著名城市是( )。 A.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 14.诗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描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美好风光, 由诗歌中描绘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 )。 A.北魏 B.前秦 C.后赵 D.成汉 15.和右图中人物有关的事件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 C.迁都洛阳 D.淝水之战 16.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缀术》 B.《齐民要术》 C.《神灭论》 D.《论衡》 17.下列哪一说法与右图不相符合( )。 A.体现了高超的雕塑和绘画艺术成就 B.反映了当时盛行佛教 C.为丝绸之路增添新的光彩 D.体现了中外艺术的完美结合 18.《水经注》是一部( )。 A.儒家经典 B.佛教经典 C.水利学著作 D.地理学著作 19.下列人物中精于绘画,主张“以形写神”画人物的是(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祖冲之 D.王献之 20.右图中的人物被称为( )。 A.医圣 B.画圣 C.书圣 D.诗圣 98 98 二、辨别题(第 21 题 6 分,第 22 题 8 分,共计 14 分) 21.成语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庄重严肃而又机智幽默,蕴藏着深刻的哲 理和聪颖的智慧。请找出与下人物相关的成语,并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曹操 B.诸葛亮 C.孙权 D.刘禅 E.苻坚 F.祖逖 ( )神机妙算 ( )闻鸡起舞 ( )望梅止渴 ( )势不两立 ( )功败垂成 ( )乐不思蜀 22.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改正。 ⑴【 】三国初期,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奠定其统一北方的基础。 ⑵【 】杜甫诗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扬了诸葛亮鞠躬尽瘁 的品质。 ⑶【 】东汉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突厥、氐、羌等,合称“五 胡”。 ⑷【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局面,南方社会取得暂时 安定。 改正: 三、读图识史(6 分) 23.请找出与下列图片相对应的文字描述(只需填出相应的英文字母): A B C 99 99 ⑴他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术,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 ⑵他擅长针炙合外科手术,研制成“麻沸散”,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 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的人。( ) 四、材料解析(第 24 题 16 分,第 25 题 8 分,共计 24 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与曹操有关的两个战役分别是什么?(2 分)结果如何?(2 分) ⑵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3 分) ⑶结合材料三谈谈曹操统一北方的意义。(3 分) ⑷列举材料一中三个政权的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及都城。(6 分) 序号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① ② ③ 25.阅读下面的材料: 100 100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 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 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 治通鉴》 请回答:⑴魏主是谁?(2 分)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 分) ⑵“魏主”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2 分) ⑶“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2 分) 五、活动与探究(16 分) 26.阅读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可以获取很多有效信息,有助于探究重要的历史 现象,请识读以下两幅历史地图,然后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⑴图一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2 分)这种现象有何积极 意义?(2 分) 101 101 ⑵《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 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请 问,图二与《宋书》记载的现象有何联系? (4 分) ⑶请根据两幅历史地图,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2 分) ⑷请给两幅历史地图中反映的移民现象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命名,填入右图的标注 中,并在地图上画出移民示意图。(4 分) ⑸现代社会中也有许多移民国家(如美国)或移民城市(如深圳),请说说移民对 这些国家或城市的积极作用。(2 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B C A A D B C C A B D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C D B C 二、辨别题(第 21 题 6 分,第 22 题 8 分,共计 14 分) 21.B F A C E D 22.⑴×,“三国初期”改为“东汉末年”;⑵√;⑶×,“突厥”改为“羯”;⑷ 102 102 √ 三、读图识史(6 分) 23.C B A 四、材料解析(第 24 题 16 分,第 25 题 8 分,共计 24 分) 24.⑴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2 分)赤壁之战, 孙刘联兵打败曹操,促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 分) ⑵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取得政治上的主动;经济上,曹操实 行屯田,奖励农耕,大力恢复发展社会经济;军事上,通过官渡之战,打败袁绍, 逐渐统一北方。(3 分) ⑶曹操统一北方符合人民渴望结束战乱实现统一的愿望;有利于北方的社会安定 和经济恢复与发展。(3 分) ⑷魏、220 年、曹丕、洛阳;蜀、221 年、刘备、成都;吴、222 年、孙权、建业。 (6 分) 25.⑴北魏孝文帝。(2 分)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2 分) ⑵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和礼法。(2 分) ⑶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各民 族的大融合。(2 分) 五、活动与探究(16 分) 26.⑴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到黄河流域。(2 分)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大 融合。(2 分) ⑵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北方农民大量南迁, 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促进了江南经 103 103 济的迅速发展。(4 分) ⑶政权分立;民族融合;江南经济发展。(2 分) ⑷五族内迁;北民南迁。(2 分)示意图略。(2 分) ⑸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高素质劳动力;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促进信息传递;增强 市场竞争力;加强友好交往等。(答出两点即可)(2 分)

资料: 120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