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精
选 4 篇
教师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丰富
历史课堂内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 2017 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教学计划精选 4 篇,欢迎阅读参考!
2017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精选 4 篇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
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
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
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上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中
等行列。
三、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更要对
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以确保学生学得
好。
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
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
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
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
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
及时补救。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
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
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
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
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
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对历史作出正确的
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
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
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
3、通过举办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
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
生谈心,做到分类指导。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
展的规律,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
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
优补差工作。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
题,及时解决。
5.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七、课时安排
教材总共 22 课,从我国的远古居民讲到魏晋南北朝。
每课的内容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共约有三十二个课时左右,
其中新课讲授约二十二课时,单元复习约四课时,期中复习
约两课时,期末总复习约四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至第五周 1~6 课共 6 个课时
第六周至第八周 7~11 课共 5 个课时
第九周期中复习共 2 个课时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第三单元(12~17 课)共 6 个课时
第十三周至第十五周第四单元(18~22 课)共 5 个课时
第十六、十七周期末复习及统考
2017 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精选 4 篇一、教学知识
目标及能理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
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
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
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
合及文化的历史,共需 32 课,每课教学 1 课时,复习课需要
2 课时。
三、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
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
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
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
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
度;二.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三.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入七年级,表现为:
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
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
惯差。10 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 70 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
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
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
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
要达到 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
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
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
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
都能有实际成效。
五、教学任务和奋斗目标: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
学质量。抓好课堂 45 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
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
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
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
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
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
一步。
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
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4.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
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
辅助性教学。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
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
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
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
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
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
容,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在这半学期中,力图以直观的、形
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
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
题,及时解决。
5.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2017 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精选 4 篇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
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
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
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
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
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
极。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
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
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
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
发展,共 22 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
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
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
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
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
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
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
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
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
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
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
效果。
五、教学进度
这套课本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构成,以课为单位。
文化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活动课的时间可适当增加。
第一周:说在前面的话;我们的远古祖先
第二周: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三周:华夏之祖
第四周:公元纪年法;西周的分封
第五周:月考
第六周:青铜器
第七周:春秋战国的纷争;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第八周:春秋战国的科技与文艺;百家争鸣
第九周:历史文物仿制活动;单元回眸
第十周:复习、中考
第十一周:中考情况总结;六王毕四海一
第十二周:伐无道诛暴秦;汉武帝“大一统”
第十三周:丝绸之路的开辟;评价历史人物
第十四周:秦汉的科学技术;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第十五周:月考
第十六周:三国历史故事会;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十七周:江南地区的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和
艺术
第十八周:文体节
第十九周:文体节
第二十周:复习
第二十二周:期考
以上教学计划,一定认真履行,争取在新的学期里教学
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7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精选 4 篇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
的教育理念,新教科书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习的学
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注重启发性,
注意历史的多方位性、多层次的联系和知识的延伸,并注意
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学习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身
能力。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
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
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
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
趣。
三、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
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
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
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
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
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
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
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
及时补救。
三、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
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
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
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
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
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
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
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
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3、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和利
用课程教育资源。
4、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传统知识培养各种能
力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5、采用多种教学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大胆地进行改革,探索和创造,进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6、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
知水平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7、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更好的来学习历史
8、课堂教学要贴近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探究式、启
发式和讨论式等各种成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要
加大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力度,努力提高课堂
教学效益。
9、多角度观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以及时进行辅导。
五改进措施
1、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在教高的水平层次上培
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在评价
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应
该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还可以实际一些比较容易的活
动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时结合挂图和资料知道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
或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感受历史。
3、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本地历史的名胜、旅游胜地,对
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5、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
性求真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互相合的集体主
义精神。
五、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
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
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
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
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
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
课的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
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
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
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
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 利用远教和网络资源。
六、教学进度
初一历史华东版第一册总共有 24 课,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2 周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3 周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4 周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4 周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