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5
一、整体把握
1 •
白求恩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毫无 自私自利之心
的精神。
2 •
我们大家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3.
用对比论证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
神, 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 明确了
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P66
二、片段研读
1 .
这是不同的人对他的称呼:从共产党员角度称白求恩为“同志” ,从病人和医务工作者
角度称“白求恩医生”,转述前线回来的人说的话,直称“白求恩” 。
2.
将白求恩同志和那些见异思迁、 鄙薄技术工作的人对比,使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
神更加突出,更难能可贵,更令人敬佩。
3. ( 1 )
不能。“生怕”就是“很怕”的意思,但比“很怕” “害怕”语义表达得更深刻,
感情更强烈,感觉更突出。
(2 )
删除不好。因为“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这个前置状语在句中起限制作用,表明 了 "医术高明"
是就特定范围而言的。
4.
“只”在强调自己与白求恩同志见面的次数少,突出作者对白求恩的逝世的悲痛之情, 也为下文作
者的感悟做了铺垫。
P71
一、整体把握
4. ( 1 )
动作描写,表现了牧羊人工作时的心无旁鹭,说明他是一个极其认真、一丝不苟
的人。
(2)
比喻修辞,作者用“不毛之地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人,寓意了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 方带来灌溉滋
润和丰饶。
二、片段研读
1 •
“我”再见牧羊人时的所见所闻。
2. ( 1 )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那个曾经被废弃的荒凉的村庄现在已经是 满目绿色的景
象了。
(2)
这个句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喻为“笔直站立的少年” ,生动形象地描绘
出牧羊人在谷底种的白桦树顽强的生命力, 和充满生机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顽 强的毅力和
无私奉献的精神的歌颂赞美之情。
3.
“这”指在曾经干旱的地方看到了溪水, “奇迹”指牧羊人长年累月地植树,改变了这里
原来很差的生态环境,使干旱荒凉的地方变成了郁郁葱葱、富饶丰美、充满生机的地方。
4.
示例:选段提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是由人挑起的,产生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但是还有像这位默默植树的牧羊人一样的人, 像拯救世界的上帝一样在改变世界, 为世界为
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
P77
一、整体把握
1 •
标题有两层含义:在那次“我”感到难以走下悬崖时,在父亲的指引下“走一步,再走 一步”,一小
步一小步地走下悬崖;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挫折时,把大困难化整为零, 各个击破。
P79
二、片段研读
3 •
“我”下山时情绪从“大哭”到“怒吼” ,再到“照做”,最后是“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
类似骄傲的感觉”。这从侧面表现了父亲的引导给“我”心理上带来的巨大力量,说明父亲 教育方法的
恰当。
P83
一、整体把握
1 •
目的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现出他对 儿子的教诲与
无限的期望。
2 •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 求学,以学广
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 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
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而“修身、养德”是成才 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
3.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 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
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4 .
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补:第十课词语
10、再塑生命的人
g 和 k 习 cu oni 和 zh an k M zh gig zh i c an ku i
()( )( )( )( )
hu ih an j i d ang ao mi p in c ?u q IP 汕
()()( )( )()
ji ? r an b n tong P i b ai b u k m xi apx m y i y i b u qi u sh an ji e
( )( )( )( :)
hun w?i y it an hu ang r an d Q wn y ?u r an ?r sh mg
( )( ) ( )
hu atu an j jn c u m g b u sh a ng sh g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