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课件
一、生活中的水
1、水在哪里
2、水循环
水循环
• 水循环的主要形式:海上内循环、陆上内
循环、海陆间循环
• 水的物理变化 气 液 固 三态变化
• 水循环的形成原因
颜色 沸点
气味 凝固点
状态 水的异常
现象
水的重要性质
无色透明
无味
常温下
呈液态
100℃
0℃
4℃时密度最大
(4 ℃以下时热
缩冷胀,4 ℃以
上时热胀冷缩)
(1标准大气压)
3、水的组成
水的电解
右图是一个电解水的装置,其中A
中产生的是 氢 气体,B中产
生的是 氧 气体,证明B中气
体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气体中,若能复燃,则
是氧气
• 1、气体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氧气,氢气可用燃着的木条。氢气燃烧会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如果氢气太少可能
只会有“扑”一声,不会燃烧)
• {电源正(氧气),负极(氢气)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比值:1:2(熟
记口诀:氢二氧一,正氧负氢}
• 2、实验装置
电解实验
• 1、实验装置:装置:水槽、试管、直流电、电极(正极必须为惰性电极,否则电极溶解而收集不到氧气,
可以用铅电极)
• 电源:通常为12V的直流学生电源。
• 【为增强水的电解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一般不加氢氧化钠溶液,容易起泡沫)】
• 2、实验现象: 试管内有气泡,与电源正(氧气),负极(氢气)相连的试
管产生的气体比值:1:2(熟记口诀:氢二氧一,正氧负氢)
• 但在一般情况下,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值一般大于2:1,原因有下面两
种 :
• 1.氢气和氧气的溶解性的差别,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1L水
30mL的氧气)所以一小部分氧气溶于水,比值大于2:1.
• 2.电极氧化消耗了一部分氧气
• ρO2=1.429g/mL , ρH2=0.089g/mL
• (其中氢,氧两种分子数比值:2:1;氢气,氧气的质量比值:1:8)
• 有八个字简单概括是: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 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在上图的装置里,我们可以知道氢气多的是负极,少的则是氧气。氢多
氧少
• 3、反应方程式
文字表达式:水 (通电)→氢气 + 氧气
符号表达式:
方程式
如何验证氢气是纯正的
• 如用排气法收集,则要用拇指
堵住试管口一会儿,使试管内
可能尚未熄灭的火焰熄灭,收
集好后,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
移近火焰再移开,声音很小则
表明氢气很纯。如果听到尖锐
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这
时需要重新收集和检验。氢气
能够燃烧,可用燃烧着的小木
条检验氢气,氢气燃烧时发出
淡蓝色火焰,可能你会看见是
黄色火焰,是因为装有氢气的
容器中含有其他的化学物质。
如何区分两种气体
•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
燃的是氧气,氢气可
用燃着的木条。氢气
燃烧会产生淡蓝色的
火焰。(如果氢气太
少可能只会有“扑”
一声,不会燃烧)
结论
• 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注意:电解水实验是产生氢气和氧气,
不能说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两者是不能相互交换的)
• 水(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分子个数
比2:1 体积比为2:1 质量之比为1:8
• 水通电生成氢气、氧气。
• 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 有时实验结果不准确,原因如下:
• 1、氢气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
• 2、气体在电解器壁上的附着程度不同;
• 3、有副反应发生,消耗氧气。
总结
4、水的密度
• 1、重点;水的密度概念,单位;正确使用
量筒,天平等器材
• 2、难点; 密度的概念,计算
• 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ρ=m/v
• 密度的概念;a,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
数(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b,密度是物
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
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
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
样的)c,不同的物质,一般密度不同。
• 3.密度的单位;
5、水的压强
• 重点:压力和压强概念及压强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 难点:压强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 压力:物体 之间相互挤压 而产生的,与受
力物体的表面垂直的力。
•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 压强的计算公式;P=F/S,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 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单位符号是Pa,
1帕=1牛/米²
•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推导:倘若求液面下某处竖直向下的压强,可假
设在此处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计算这个平面上方的液柱对这个平
面的压强。
• ① 这段液柱的体积:V=Sh;
• ② 这段液柱的质量:m=ρV=ρSh;
• ③ 这段液柱的重力:G=mg=ρShg;
• ④ 这段液柱对底面S的压力:F=G=ρShg;
• ⑤这段液柱对底面S产生的压强:P=F/S=ρShg/S=ρgh。
• 由此看来,密度为ρ、深度为h处的压强计算公式为:P=ρgh。
• 液体压强的公式里g是重力加速度,计算中取值一般为10N/kg。
• 液体内部强特点:
• 1.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深度相
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 2.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密度
相同时,液体的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 3.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处处
有压强;可用压强计测量.
6、水的浮力
• 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 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
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