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复习提纲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复习提纲

ID:726245

大小:341.2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1-06-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 的抗争 第 1 课鸦片战争 仁背景:19 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国成为 超地位,为扭转这种局面并牟取暴利,英国向中国出口毒品 2 •措施:缉拿烟贩,强令外国烟商交出所有鸦片并保证永不 再向中 国贩运鸦片 3•事件:虎门销烟 4•时间:1839 年 6 月 3 日~6 月 25 日 5 •意 义: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 勇气和力・, 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 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二、鸦片战争 4 耐间 H840 年 6 月-1842 年 2•过程: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侵 入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 发;战争中,英国强占香港岛,占领广州,其后攻陷厦门. 定海、宁波、镇江等地;4842 年 8 月,强迫清政府签订《南 京条约》 O 3 •爱国官员: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 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 国。由于英国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处于入 4.《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 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 2100 万元;英商 进出口货 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 2 课烽烟再起 第二次鸦片战争 4 耐间:1856 年 40 月 i860 年 40 月 2•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3•侵略者:英法;俄美是帮凶 4•过程:1856 年 40 月,英法挑起战争;1860 年 40 月, 签订了《北京条约》 1 •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2•罪行:侵吞中国北方领土 150 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太平天国运动 间:1851 年-1864 年 过程:1851 年,金田起义「853 年,定都天京;1 月.1862 年击败洋枪队「864 年,运动失 败。 60 年 英法侵略军侵入北京,劫掠兵火烧了圆明 沙俄趁火打劫 3•结论:沙俄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2. ,且强迫清政府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仁背景:中国边境危机加剧 J9 世纪 60 年代,俄.英支持 阿古柏侵占 新疆大部「871 年,沙俄侵占伊犁。 2.过程:1876 年,左宗棠率军入疆;一年多内收复除伊犁 外新疆 全境;又以武力威慑,迫使沙俄交换伊犁。 3•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 主权。 4•评价左宗棠。左宗棠是湘军的重要将领,后做了清朝的封 疆大吏, 他和李鸿章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人物,但是左与李在 对待外国侵略的态 度是有很大不同,左宗棠对外国侵略势力 主张抵御,是抵抗派的著名 将领,左宗棠认为新疆乃西北屏 障,新疆一失,必祸及内地,因此,他坚 决主张出兵新疆, 驱逐外患,收复失地,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3 课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 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 争。 主要战役: 黄海海战:此战后,日本舰队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2〉旅 顺战役:旅顺陷落,日本对旅顺和平居民进行野蛮大屠杀。 威海 卫战役:威海卫溃败,李鸿章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间:1894 年 7 月一 1895 年 4 月 2. 3. 国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 关条约》的签订: 95 年 4 月。 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费白 银 2 亿两; 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通商 口岸开设工厂。 (4)著名爱 二、中日斜 1 .签订时间:1 2•双方代表: 3•内容: 清政府割辽 赔偿日本军 开放沙市、 允许日本在 4•影响:标志着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心得时期,大大加深 了中国半 殖民地化,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了。 国联军侵华战争 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2 •斗争对象: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运动中心: 京津地区。 4•主要战役: 廊坊战役。 5 •在清政府和 八国联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6•性质及意义: 是一场反帝爱国农民运动,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 力,使侵略 者认识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同时也打击了 腐败的清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虽然与帝国主义一 起镇压了 义和团,并且还订立了空前的丧权辱国的《辛丑条 约》,维持了封建 统治,但这更较暴露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 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使他 们看清了清政府把帝国主义"认为慈 父,且夕承欢于膝下”的丑陋嘴 脸,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1 •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义和 3•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 反帝斗争联军组成:英、俄、德.美.法、日.意.奥八 4•过程:1900 年 6 月, 联军组成,经天津进发北京,在廊坊.杨村遭义和团和清军 痛击,逃回天津租界,另一路联军攻陷天津,8 月攻陷北京; 1901 年 9 月,《辛丑条约》签订。三.《辛丑条约》的签 4•内容:清政府赔偿白 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 界内居住;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天津至 大沽的所有炮台,从 北京到山海关允许外国军队驻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时间"900 年 6 月一 49 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 9 ・ 亿多两;划定 2•影响:列强通过这个条 约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 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3•★注意:重要问题 (1)《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 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最沉重的枷锁 请你结合《辛丑条约》主 要内容,谈一谈该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 答:仁巨额的赔款,是列 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的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 条;另一方 面大量举借外债,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控制中 国的经济命脉。2、 清政府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的工具。3、外国侵 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 外国军队的控制之 下,便于帝国主义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 争。4、 在北京设“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 划侵略 中国的大本营。各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 (2)西方某历史著作认为:林则徐 虎门销烟,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 片战争就不会爆发,这一观点你赞成吗,请结 合史实,写一 篇 50—150 字的辩论稿。 这一观点不对,林则徐虎 门销 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正义行为,英国殖民者以此为 借 口,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决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历 社会 府一方面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 ,社会经济更加萧 史的必然性,因为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发展水平很高,资 产阶级为 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 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 为什 么? 答:这种说法有道理。通过《辛丑条约》,列 强对中国进行了又 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政府完 全置于帝国主义的军事监督 和武力控制之下:按条约要求,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使清政府官员变成了帝 国主义的“守土官长”,慈禧更是对洋人言听 计从。这些均表 明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忠实走狗。说清政 府已经 成为"洋人的朝廷”毫不为过。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第 4 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一. 洋务运动 4•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内外 交困,西方列强洋枪洋炮的巨大威力,深深震撼了清朝官员。 2.时间:19 世纪 60 年代一 90 年代中期 3•目的:增强清朝的实力,维护清朝的统治。 宗棠,张之洞。 5.口号:49 世纪 60 年代初:“自强”; 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3.《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 4•代表人物:中央 奕欣,地方——曾国藩 f 李鸿章,左 49 世纪 70 年代起“求富” 6 •主张和 举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创办了一 些近代军 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对军事、外交等进行改革 7 •洋务运动的破 产: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洋务运动的评价:洋 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 富强起来, 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在客观上为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 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是不可能 使中国富强起来的,随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 败,洋务运动也宣告 破产。因此 f 洋务运动没能挽救清朝的 统治危机,是一次失败的封建 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二、状元办企业 4•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 外国资本主义纷纷到中国投资建厂,进行更大规模的经济 掠夺,社会 各界吃现"实业救国”的思潮。 2•代表人物:状元事业家张春 第 2 课戊戌变法 1. 背景"895 年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丧权 了道路。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 的《马关条约》,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程: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举人共同上书光绪帝,反对议 和,请求变 法,因顽固派阻挠,上书没能到达光绪帝手中。 4 •意 义: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二.其他维新 派活动:康有为、梁启超等创办《中外纪闻》《时务报》等 报刊,宣传维新变法主张;成立强学会等组织,形成维新 派 三、百日维新 1 •背景:1897 年,德. 俄分别占领胶州湾和旅顺港,列强瓜分中国的形势异常严 11 日一 9 月 21 日,历时仅 103 天 3•内容:促进农工商 业的发展;准许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裁撤冗官,任用维新 派人士;编 练新式陆海军;各地开办新式学堂,北京设立京 4•过程:1898 年年 6 月 11 H ,光绪帝颁布变法令,开始变法;9 月,慈禧太后发 动政变, 幽禁光绪帝,逮捕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 往国外,谭嗣同等 被杀害,变法运动失败 5.影响:首先指出运动的性质, 是维新派在民族危亡之际发起的一场 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 2•领导者:康有为.梁启超 3 •过 的政治团体。 重,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时间 1898 年 6 月 师大学堂等 资本主义的爱国救亡运动;其次,它反映了民族的意志,符 合时代发展要求,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觉一派倡导的西方资产 阶级思想和学说,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起到了思想 启蒙的作用対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6•戊戌六君子:维新派人士谭嗣同. 杨 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人遭清政府杀害, 史称“戊 戌六君子"。第 3 课辛亥革命 一、兴中会 1 •时间:1894 年”月 2. 地点:檀香山 3. 奋斗目标: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二 同盟会 仁时间:1905 2•地点:日本东京政治纲 领「驱除鞅虏 f 恢复中华,创办民国,平均地权”;后由孙 中山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三、武昌起义 仁时间:1912 年 4 月 1 日 2■经过:IO 月 IO 日,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 起义的第一枪,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武昌城;两天后, 起义军占领了整个武汉三镇 影响:武昌起义胜利后 f 各省 纷纷响应,一个多月内全国就有 IO 多个省先后宣布独立,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四.中华民国成立 1912 年 4 月 1 日 3•影响:结束了延 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 人心。 第 4 课 新文化运动 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等.博爱的思想观念受到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民主共和 观念日益深人人心;②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 果实,野心越来越 大,不断加强专制独裁统治,加紧恢复帝 制;③思想界也掀起一股尊 孔复古的逆流。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 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6.影 响:向封建礼教和封建儒家思想发起猛烈攻击,在社会上掀 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一 次空前的解 放 二.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景:494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 国先进知识分子 看到民族解放的曙光,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 文化运动的主 2. 2•地点:南京 4•背景:①“决成立后,西方民主、 4•两面大旗「民主”和“科学” 5■主 1.W 自由. 主要贡献:4948 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 维主义的 胜利》,热情赞扬十月革命「919 年 5 月,他又 发表《我的马克思 主义观》,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理论。 第 5 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文化生活的变化 1 •照相术:19 世纪 40 年代, 2•电影:49 世纪末,传入中国 4905 年,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20 世纪初,新 民公司等多家电影机构创建,拍摄《难夫难妻》;20 世纪 3 0 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出现有电影 3•报纸 H872 年 上海,《申报》, 近代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4•出版:4897 年,上海,商务印书 馆,近代 中国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 二、社会风俗的变迁 仁剪发辫:南京临时政 府成立后,孙中 山通令全国男子限期剪辫 2•易服饰:大城市西服流行;民国初年, 中山装成为最具特色的男子服装,女子服装则以旗袍最为时 尚 3•放缠足:1912 年,孙中山指示通令各省, ;19 世纪末,融入人们生活 传入中 禁止女子缠足,各地展开大规模放足运动 4•改称呼:1912 年,孙中山颁布命令,废除 权 M **M ; “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4•结果:取得三大初步胜利:北洋政 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杯的职务;拒绝在 对德和约上签字。5•意义: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 •条件:理论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组织上:各地共产党前期组织的建立 3•中共一大召开: 间:1921 年 7 月 23 日 地点: 上海(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表:毛泽 东,董必武,李达等 13 人。 参加代 内容:通过 前清官场“大人亠“老爷哮旧称,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 改礼 节:废除 跪拜.作揖等旧礼节,代之以鞠躬和脱帽礼;中外 人员交往采用西方握 手礼节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 1 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 •导火线: 年 5 月 4 日,在北京爆发,主力是北京大学生;全国各地学 生支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来支 四运动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1919 援北京学生的斗争。 3•口号:“外争国 中共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 4 •中国共产 党诞生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 辟地的大 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 —新了。 5.★在 一战中, 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略的命运? 辛亥革命 后,中国的社 会性质没有改变,北洋政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帝国 主义 在中国仍然享有许多特权。中国仍没有摆脱贫穷和落后,中 国 的综合国力仍然很弱。所以,即便是战胜国,中国仍然摆 脱不了主权 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被侵略的命运。 第 2 课国共合 一、 第一次国共 仁背景:辛亥革 命后,孙中山多次发对北洋军阀的斗争都 失败了,苏联政府 和中共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中共也认识 到,帝国主义和军阀 势力相对强大,与国民党结成革命统一战线,是打倒军阀统 1 •时间:4924 年 5 月 2.校址:广州黄埔。 3•主要负责人:军校总理(兼任)孙中山,校长蒋介石, 合作的形成 治和外国列强的正确道路。 2 耐间:1924 年 4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合作正式确立的标志: 二、黄埔军校的建立: 特色:将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5. 办学原因:孙中山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过去革命依靠 的是会党. 新军和各派军阀,这也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 所以他希望黄埔军校 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仁时间:1926 年 2•北伐目的:为了推 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 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4.过程:1926 年 7 月,国民革命 军出师北伐;在湖南、湖北战场打垮吴佩孚;之后转入江西, 消灭了 孙传芳的主力,直捣南京;另一路从福建攻入浙江、 上海,北伐战争 取得重大胜利。 5.北伐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主要原因有: ①北伐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 帝反封建革命战争,反映了广大 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 立。③ 战略战术得当,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发挥了先 锋模范作用及 广大北伐将士不怕牺牲、浴血奋战。④ 工农群众的积极配合 与支援。⑤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援助。⑥北洋军阀政治腐败, 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 来。 4. 三、北伐战争: 7 月一 1927 年 群众的意愿。 组织涣散。 四.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 •背景: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第一次国共合 作破灭,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2•时间:4927 年 4 月 18 日 3•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仁背景:国民党右派叛变 革命后,对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进行血腥屠杀。 3•领导: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 4•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 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 的开始。 二、秋收起义: 4 耐间:4927 年 9 月 2.领导人:毛泽东 3.过 程:9 月,起义爆发,起义军向长沙进攻途中遭受严重挫折, 改为向 农村进军,40 月到达井冈山,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4 •井冈山革 命根据地建立的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 命开辟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三、井冈山会师: 仁时间:1928 年 4 月 2•过程:朱德 f 陈毅率部到 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部胜利会师,正式组建第一支新型人民 军队一中 第 3 课红色政权的创立 一、南昌起义 2•时间:1927 年 月 1 Ho 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 4 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1 耐间:1934 年 10 月一 4936 年 2•长征的开始:红军第五次反辭 围剿”失败, 1934 年 10 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 地,实行战略大转移。 3•出发地: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4•结果: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损失过半, 革命处于生死关头,毛泽东有了一个重大决策;放弃去湘西, 改向敌 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5. 时间:1935 年 1 成果:纠正博古等人在军 事上和组织上的和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主张,世纪上 确立了以 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在危机关头挽救了党 f 挽救 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 军四渡赤 水河,巧渡金沙江,通过大凉山,强渡大渡河,飞 夺泸定桥,爬雪山, 过草地,于 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吴起 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 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7•长征胜利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 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沿途 播下了革 命的种子。 遵义会议: 转折点。 6•长征的胜利:过程:遵义会议后,红

资料: 120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