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 15 章 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 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
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
用。
水中: 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
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
行走:如猫、够、大象、马。 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
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空中: 飞行动物的类别:鸟类,昆虫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
注: 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对翅)
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
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
2、动物运动的形成:
▲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 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 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
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的长粗与再生有关)
▲ 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
骨密质:位于骨干外周部分的骨组织,致密坚硬,白色,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骨松质:位于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一生容纳红骨髓),红色。
▲ 骨髓: 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性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
血功能;
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 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人体内的钙约有 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 骨的成分和特性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 1/3 少于 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 1/3 约占 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 1/3 多于 2/3 弹性小,易骨折
骨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它使骨具有韧性。
▲ 关节的结构:(结合图形记忆)
关节头
关节面 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
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
▲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 骨骼:
人体有 206 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
▲ 躯体运动:
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
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其中屈肘与伸肘都是在两组以上肌群协调下完成。
记住特例:
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 手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
肌都收缩;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 运动所需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第 16 章 动物的行为
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
或颜色的变化
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
中逐渐形成。
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
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懂得举例和分辨)
注意: 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 是否为同种动物。
记住: 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特别记住社群行为(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社群:群体中是否有首领,群体中是否有分工
合作)
▲ 判断群体的行为是否是社群行为,就看它的行为是否为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
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
一样的情形。
3、动物行为的研究: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懂得分辨)
要明白做一些实验验证某一问题时的步骤:
提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作记录------通过分析实验现
象,经过推理总结作出结论。
那么为了减少偶然性,一般要设置一个对照组。
▲ 动物行为研究案例: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观察法为主)(法国昆虫学家)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实验法)(奥地利利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
-----通过颜色卡片来验证蜜蜂的色觉。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英国籍荷兰动物学家)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奥地利学者,“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 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外界影响。
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离不开观察法。
第 17 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生物圈中已知的动物约有 150 多万种。我国脊椎动物的种类有 6300 多种,占世界脊椎动物
种类的 14%。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
A 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将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被称作为消费者)
B 对植物的积极作用: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使植物顺利受精,促进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C 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与各自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食物链与食物网: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各种生物之间的复杂的捕食与被食的营
养联系形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物之间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
数量趋于平衡,从而促进生物之间的协调发展。
生物圈中的任何一种动物,与它栖息的环境都是相互作用的。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中
获得生活必须的物质与能量,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2、我国的动物资源:
我国许多的特有珍稀动物: 哺乳类——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白鳍豚。
鸟类——褐马鸡、黑颈鹤。爬行类——扬子鳄。两栖类——大鲵。鱼类——白鲟、中华鲟。
大熊猫---哺乳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见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等省。在四川省建立了
卧龙自然保护区;
扭角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见于四川、甘肃、陕西、西藏等。
褐马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山西吕梁山脉与河北西北部等山地。
扬子鳄---古老的爬行类,被誉为“活化石”。
& 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是基
础;生态系统多样性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栖息环境。
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
施。最根本的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 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就地保护是
主要措施;易地保护是补充措施;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
《森林法》、《自然保护纲要》
▲ 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 18 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 生物圈中的生物:
生产者——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消费者——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分解者——腐生性的细菌、真菌 (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回归自然)
▲ 微生物:
单细胞:如细菌、蓝藻(体内无成形细胞核),酵母菌(体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无细胞结构:如病毒。 细菌包括:球形菌、杆形菌、弧形菌和螺旋形菌。
一些微生物以腐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属于分解者;
一些微生物以寄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属于消费者;
一些微生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如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一些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如根瘤菌、黏球菌)。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酵母菌:酿酒(无氧产生酒精)、制作面包(有氧产生二氧化碳)
乳酸菌:制酸奶(无氧产生乳酸)、制作泡菜的原理: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无氧条件下)。
抗生素:由真菌和放丝菌产生的,能杀死细菌的物质。
第 19 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 人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产生后代,繁衍种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生
殖系统来完成的。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结构图)
主要性器官(性腺):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属性器官:附睾(贮存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阴茎(排出精液的尿液)。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结构图)
主要性器官(性腺):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附属性器官: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女性体内、婴儿产出(分娩)、月经排出的通道。
3、胚胎发育的过程:
精子
受精卵 胚胎 胎儿 成熟胎儿
卵细胞 第二个月末
& 卵细胞呈球形,细胞质内含丰富的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物质。
& 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内获得养料和氧气,并排出废物。
4、发育:人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分裂开始的,分为胚胎发育和出生后的发育,通常所说的发
育,是指从婴儿出生到性成熟(成年人)的阶段(出生后的发育)。注意分期
&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身高和体重突增,脑和内脏功能趋于完善,性发育和性成熟。
& 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 昆虫的变态发育包括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
& 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即:
受精卵—→若虫—→成虫。(如蝗虫、蟋蟀、椿象、蜻蜓和蝼蛄等的发育过程。)
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中要经历 5 次蜕皮,幼虫期蜕皮 4 次。
& 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即: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如家蚕、蜜蜂、蝴蝶、蚊子和苍蝇等的发育过程。)
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经历 4 次蜕皮,均在幼虫期。
& 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多了一个什么阶段?(答:多了一个蛹)
▲ 青蛙和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卵生,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变态发育(幼体
和成体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
& 雌雄蛙抱对行为的意义:刺激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
& 在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下列事件必须在水中进行:雌雄蛙抱对;雌蛙释放卵细胞;
雄蛙释放精子;受精作用;受精卵和蝌蚪的发育。
▲ 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卵生,体内受精,体外发育(主要)。
& 鸟卵(已受精)的结构中,胚盘发育成雏鸡;卵黄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胚盘和卵黄
是主要结构);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另有保护作用;系带固定卵黄,气室提供
氧气,卵壳保护卵。(结合结构图)
▲ 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
特点:后代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
特点:速度快、后代能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但后代生活力会下降。
▲ 植物的无性生殖:
1、营养生殖:包括扦插、嫁接和压条三种。
①扦插:如马铃薯、葡萄、月季、秋海棠等。
②嫁接:如桃、梨、苹果等果树。包括:芽接(接穗是芽)、枝接(接穗是枝条)。
& 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
嫁接法常用于改良果树的品质和培育优良品种。
③压条:如夹竹桃、桂花等。
2、组织培养:
& 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低等动物、低等植物、微生物的无性生殖:
①分裂生殖:如细菌、蓝藻、变形虫、眼虫等。
②出芽生殖:如水螅、酵母菌等。
③孢子生殖:如根霉、青霉、曲霉等霉菌。
第 20 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总称为性状。如:人的肤色、眼色、身高、血型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之。如:人的血型有 A 型、B 型、AB 型
和 O 型等。
遗传:性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称之(性状传递)。如:狗生狗,猫生猫。
变异: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的现象称之(性状差异)。如:一母生九子,
连母十个样。
与遗传有关的几个概念: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 染色体: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原核生物无染色体)。
&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DNA 和蛋白质。其中,起遗传作用的是
DNA 分子。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由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组成:男性,22 对+XY;女性,22 对+XX
& 男性精子的染色体组成:22+X 或 22+Y;女性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22+X。
& 生男生女取决于卵细胞同哪种精子结合,卵细胞与 X 精子结合则生女,卵细胞与 Y 精子
结合则生男。
▲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基本遗传单位)。
在体细胞中,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称为等位基因,包括显性基因(起
主导地位,会掩盖另一基因的作用,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和隐性基因(控制隐
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
& 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 AA、Aa 和 aa。(注意:只有两个隐性基因组成的基
因型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 表现型: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如单眼皮、双眼皮等。
▲ 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 生物体的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
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一对黄种人的兄弟,弟弟常在室内工作而肤色较白;而哥哥常在室外
工作而肤色较黑。
& 生物变异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性状的差异),包括:
① 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的改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应用)
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只有生殖细胞(系统)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才有可能遗传给后代。
②不可遗传的变异——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直接作用于新陈代谢过程的结果),遗传
物质没有改变。如上例的变异。
▲ 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遗传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降低人口素质。
近亲结婚会大大提高遗传病的发病率,要禁止近亲结婚(近亲结婚是指三代之内有共同祖先
的男女婚配)。
遗传咨询又叫遗传商谈,与有效的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措施相配合,能有效地降低遗传病
发病率,改善遗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文
初中生物八年级会考复习提纲
湖北省建始县红岩寺中学 黄胜波
主题一 科学探究
1.生物的特征有应激性、生长、繁殖、
新陈代谢(注意:应用生物的基本特征判断
生物和非生物)。
2.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并
完成实验、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等重要步骤(注意:假设的完整性,设计实
验的科学性,实验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和结论
归纳的正确性)。设置实验时应注意 a 设置
对照实验 b 设置单一变量 c 实验材料达一定
数量(避免偶然性引起的误差)
3.科学家与其相应的研究成果:林奈---
生物分类系统;达尔文---物种起源与生物
进化的理论;哈维---血液循环;沃森和克
里克---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
4.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科学,是自然科
学中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科学。它是研
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
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主题二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使用显微
镜和模拟制作临时装片。
显微镜:放大、物像(倒像)、对光(低倍
镜、大光圈、白亮视野)、安放装片、调焦、
污点(有可能在物镜、目镜、装片上,移动
其中的两个,如果污点都不动,就在第三个
上)、注意:要将标本移至视野中央时,向
一个方向移动标本,视野内物像则向相反方
向移动,如玻片左移,视野内物像则右移。
其放大的倍数是物镜倍数 X 目镜倍数。放大
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的数量越多,放
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的数量越少。所以
有:第一次的放大倍数 X 细胞数等于第二次
的放大倍数 X 细胞数
临时装片:注意识图排序
植物:擦、滴(清水)、撕、展、盖、染、
吸
动物:擦、滴(0.9%生理盐水)、刮、
涂、盖、染、吸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
端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
纸在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整个标本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
结构细胞质──能流动,加快物质交换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遗传有关
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
并且细胞质里面没有大液泡。
(注意:叶绿体、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
的场所,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产所。在显微镜下植物细胞看不到
细胞膜)
3.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是细胞分
裂和细胞生长共同作用的结果。(注意:细胞分裂变化最明显的
是染色体,分裂成体细胞染色体复制,分裂成生殖细胞染色体减
半。)
5.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组织:细胞分化以后,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细胞连合在
一起的细胞群。
A、植物组织:
⑴分生组织:(⑵保护组织:⑶营养组织:⑷输导组织:
B、动物和人的主要组织:
⑴上皮组织:⑵结缔组织:⑶肌肉组织:⑷神经组织:
器官: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连合起来,共同完成一定功能。
植物器官:⑴营养器官:根、茎、叶;⑵生殖器官:花、果
实、种子
系统: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而组成的多个器官总和。
人和多数动物:运动、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内
分泌、神经系统等八个系统构成。
多细胞生物组成层次:A 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B 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
1.生态因素区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
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生物因素指生物彼此之间的关系(举例说出同种和不同种生物之间
的相互关系)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两者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统一的有机体。
3.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
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水、空气等,生态系统中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基础)
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养活生物;稳定大气成分)
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帮助传播花粉、种子)
分解者──各种细菌和真菌(分解有机物成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
5.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6.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
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7.能量流动的特点:起点是绿色植物;单方向流动,且在传递过程中能量逐级递减,
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 10%-20%传给下一环节,形成能量金字塔。
8.物质循环:物质在生物界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分解者起重要作用)
9.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条件:①生态系统要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②克服系统
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
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B、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外来物种入侵。
主题四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绿色植物的五大大作用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
(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有光才能进行)
注意:从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和光合作用的原料水、二氧化碳以及温度考虑如何增强光合
作用以及光合作用条件、场所、原料、产物的探究实验。
叶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表皮:由一层细胞构成,除保卫细胞外不含叶绿体,起保护作用(表皮属保护组织)
叶肉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含叶绿体多,排列整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含叶绿体少,排列疏松(叶肉属营养组织)
叶脉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叶脉属输导组织)
筛管:输导有机物
呼吸作用:细胞内有机物在氧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线粒体(时时刻刻进行)
注意: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能量的探究实验以及促进植物呼吸作用和抑
制呼吸作用的方法。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1)两者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2)区别: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1.只在含叶绿体的细胞中进
行
2.在光下才能进行
3.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
4.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1.所有的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2.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3.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
4.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吸收作用:吸收的原理和合理施肥以及施肥过多的解决问题。
根毛吸水、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失水的原理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应用:“烧苗”、“腌菜”等等。
吸水途径:外界溶液里的水分→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失水途径:液泡→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外界溶液。
不同植物需水量(无机盐的需要量)不同,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量(无机盐的需要
量)不同,因此种植时必须进行合理灌溉(合理施肥)。
种植吃叶的蔬菜需要多施含氮无机盐;种植吃果实的蔬菜需要多施含磷的无机盐;吃茎
的蔬菜需要多施含钾无机盐。
蒸腾作用:植物体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腾。
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部导管→茎→叶肉→气孔→大气
意义: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水以及水分从根上升到叶片。
应用:选择阴天或傍晚移栽;移栽时去掉部分枝叶。
运输作用:导管(位于茎中木质部):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位于茎中韧皮部):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二:植物的生活史
1.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有种皮、子叶、胚乳、胚芽、胚轴和胚根;(如玉米、水稻)
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有种皮、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如大豆、菜豆、花生)
种皮──具有保护种子内部结构的作用;子叶(胚乳)──贮存营养;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根茎连接部位;胚根──发育成根。
2.种子的成分:用实验法探究(步骤: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无机物:水、无机盐都是种子萌发时
有机物:淀粉、蛋白质、脂肪所需的营养物质(要能探究)
3.种子萌发的过程:胚根先突破种皮,发育为根;胚芽发育为茎、叶;胚轴发育为根、
茎连接部位;待子叶或胚乳贮存的养分耗尽时,开始从外界吸收营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
有机物,成为能独立生活的幼苗。
内部条件:发育成熟而完整的胚;足够供胚发育的营养储备
种子萌发的条件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注意:学会用实验法全程探究)
4.根尖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根冠:细胞大,排列不整齐,起保护作用
分生区:细胞小,具分裂能力主要功能:吸收水和无机盐
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使根长长
成熟区:生有根毛,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5.按叶芽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注意:植物的长高只是顶端长,再就是如韭菜
等植物的叶的基部有具有
性芽轴──发育成茎
质叶原基──发育成幼叶将来发育成枝
划幼叶──发育成叶
分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芽花芽──将来发育成花
分混合芽──将来既发育成枝,又发育成花
6.按着生位置芽可分顶芽和侧芽。顶端优势:顶芽占优势,从而抑制侧芽发育。
7.花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花药和花丝)和雌蕊(柱头、花柱和子房)
组成。(开花:花的各部分发育成熟,花就要开放。传粉:花粉从花药里散放出来,落到雌
蕊柱头上的过程。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
8.传粉和受精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
9.受精的过程:(1)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在柱头上分泌出的黏液的作用下,花粉萌
发,生出花粉管;(2)花粉管沿着花柱,进入子房,直达胚珠;(3)花粉管顶端破裂,释
放精子,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花萼、花冠、雄蕊、柱头、花柱全凋落
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子房胚珠──发育成种子整个子房发育成果实
11.传粉方式:自花传粉、异花传粉、人工辅助授粉。
异花传粉类型依靠昆虫传粉和依靠风力传粉
12.从花蕊的情况看花的类型有单性花、两性花和无性花。
13.保卫细胞有一对气孔,气孔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1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大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所有生物提供生长和繁
殖的能量,并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对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主题五 生物圈中的人
一、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
糖类分为:淀粉、麦芽糖、葡萄糖。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
能量主要来自糖类。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是构成组织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调
节的物质基础。由于儿童青少年发育快,所以,需要大量的蛋白质。
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
维生素既不构成人体细胞又不提供能量,需求量小,但作用很大。
维生素A,存在于肝脏、鱼肝油中;缺乏时,易患夜盲症、干眼症、皮肤干
维生素 D,存在于肝脏、鱼肝油、蛋类中,儿童缺乏时易患佝偻病;成人缺乏时燥、易
患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B1,存在于动物肝脏、糙米、全谷类种皮内,缺乏时易患神经炎、脚气病、食欲
不振、消化不良、生长迟缓。
维生素C,存在于蔬菜水果中,缺乏时易患坏血病,牙龈充血肿胀,皮肤青一块紫一块,
抵抗力下降。它的发现标志人类能够征服坏血病了。
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占体重的 60%—70%,在物质运输、体温调节有重要的作用。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铁是
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铁易患贫血;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
肿。
二.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左上腹部,最膨大的部位)→小肠(腹腔内,最长 5
—6 米)→大肠(阑尾位于右下腹部)→肛门。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不含
消化酶没有消化作用,但可以乳化脂肪。淀粉在口腔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开始被消化,
脂肪在小肠开始被消化。小肠液和胰液能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
食物的消化
(1)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2)蛋白质→初步消化→氨基酸
(3)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人的口腔和食道几乎没有吸收养分的功能
(2)胃: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
(3)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4)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小肠的结构与小肠吸收相适应的特点:(1)小肠长(5-6 米)(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
皱襞和小肠绒毛,可增大表面积;(3)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4)绒毛壁
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三: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功能: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无细胞核)──运输氧和部分
二氧化碳。白细胞(有细胞核)──吞噬病菌,防御保护。
血小板(无细胞核)──止血,加速凝血。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影响血液输氧的能力,影响各器官
的正常生理活动,易疲劳;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发炎: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过多。
人体血量约为体重的 7%-8%。一次失血 10%,经一段时间调整后可完全恢复正常(一次
献血仅占总血量 5%,不影响健康,应积极提倡);若一次失血超过 30%,需及时补给血液。
人类最基本的血型是 ABO 血型,输血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若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红细
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动脉和静脉的管壁特点
动脉 管壁厚 管腔小 弹性大 血流速度快(血流方向离心)
静脉 管壁薄 管腔大 弹性小 血流速度慢(血流方向回心),有静脉瓣
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1)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2)管腔窄,
红细胞单行通过;(3)管内血流速度最慢;(4)数量大,分布广。
心脏的结构:
(1)心脏的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2)与各个腔相连的血管: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
(3)内流的血液的种类:左心房、左心室──动脉血;
右心房、右心室──静脉血。
(4)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静脉瓣
(位于静脉内)。
(5)血液流动的方向:一定方向。
(因为房室瓣控制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控制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6)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心脏的搏动推动着血液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血液循环途径
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意义进行物质交换,将养料和氧气输送给组织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
碳等废物运走;肺循环意义进行气体交换。)
四: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的原理:
呼吸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吸气
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呼气完成肺的通气
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1)肺泡数目多,总面积大;(2)肺泡外包绕着毛细
血管;(3)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气体交换。
肺通气是依靠呼吸运动实现;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
肺的换气使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组织气体交换使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
人体内的交换:
1.肺泡 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2.组织细胞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呼吸的意义: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需要。
五:人体代谢废物的排除
⑴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
皮肤→排汗(水、无机盐、尿素)
呼吸系统→呼气(二氧化碳、水)
泌尿系统→排尿(水、无机盐、尿素等)
排泄的意义:排除废物;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平衡,维持细胞正常生理活动。
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的场所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肾脏结构:肾脏分为皮质、髓质、肾盂三部分
肾单位:
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分布在皮质;
肾小管:分布在皮质和髓质。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原尿
肾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的滤过作用
肾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葡萄糖等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被吸收
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
人体废物的排出方式
⑴排泄:人体代谢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⑵排遗: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人体排便;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和生发层(具有分生能力,
有黑色素细胞),真皮含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有毛细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皮肤的功能:保护、再生、调节体温、排泄和分泌、感受外界刺激。
六:神经系统
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功能: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
分在中枢神经元细胞体构成灰质
神经部分神经纤维构成白质
布在周围神经元细胞体构成神经节
神经部分神经纤维构成神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是由反射弧完成的。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中枢参与即可完成。
反射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方可形成。
反射弧: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主要功能区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
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脊髓中有许多低级神经中枢 0.52 如膝跳反射中枢、
排便反射中枢、排尿反射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能
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角膜:聚光作用
(一)眼与视觉:
1. 眼球的结构虹膜:黑眼球(中间的圆孔为瞳孔)和功能
外层:巩膜:白眼球和脉络膜:(富含血管)
中层:睫状体
内层:视网膜:感光作用
2.视觉的形成: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产生兴奋)→大脑皮层
3.近视、远视及矫正方法
⑴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⑵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凸度过小,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二)耳和听觉耳郭:收集声波
外耳外耳道:传送声波
鼓膜:在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
鼓室:(位于鼓膜内侧)
1.耳的结构中耳听小骨:传导鼓膜产生的振动和功能咽鼓管:与咽部相通,空气能通
过此管进入鼓室,维持鼓膜内外两侧气压平衡。(中耳炎)
耳蜗:有听觉感受器,在听小骨传来的振动的刺激下,内耳产生神经冲动。
前庭有头部位置感受器,能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
半规管
2.听觉的形成: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
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七:激素调节
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的一类腺体。
内分泌腺: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送到全身。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作用及其缺乏症
激素 作用 缺乏症
生长素 调节人体生长发育 幼年时期分泌不足,患侏儒症;过多,
患巨人症。成年人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
素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
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时期缺乏,患呆小症;成年缺乏,
导致代谢缓慢、怕冷、智力减退等
胰岛素
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
元,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的浓
度)
糖尿病
人体主要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等。
的内分泌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及其功能胰岛:分泌胰岛素等
主题六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生活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不同,水中生活的动物主要依靠游泳运动,陆地上的动
物可以有爬行、行走、跳跃等多种运动方式,动物在空中主要进行飞行运动。
2.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骨连接三部分组成。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
的配合下,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3.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骨髓。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
的修复有关,骨膜内还含血管和神经;骨质有骨松质和骨密质两种。终生保持造血功能的红
骨髓位于骨松质内;人的长高是因为骨端和骨干之间的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4.骨的成分的鉴定
骨的燃烧→变灰白→轻轻敲打骨碎裂→证明骨中含无机物(脆硬,约占三分之二)
盐酸中浸骨→变柔软→证明骨中含有机物(柔软,约占三分之一)
5.骨是由无机物(是骨具有一定的硬度)和有机物(使骨具有一定的弹性)组成的;
在成人的骨中,有机物约为 1/3,无机物约为 2/3,这种骨既坚硬又有弹性;
在儿童和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 1/3,无机物少于 2/3,骨柔韧、硬度小而弹性大,
容易变形,所以要注意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
老年人的骨中,有机物少于 1/3,无机物多于 2/3,骨的弹性变小,易骨折。
6.骨连接有三种形式:不活动的连接(如颅骨的连接)、半活动的连接(如椎骨之间
的连接)和活动的连接(如肩关节、膝关节、肘关节、髋关节)。
7.关节面:覆盖着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牢固性
关节结构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外有很多韧带特点
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灵活性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8.躯体运动的形成是由骨、关节、骨骼肌三部分共同完成。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的是
骨;起支点作用的是关节;起动力作用的是骨骼肌,其收缩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
9.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一种本能行为,通
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后天学习行为必须借助于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有利于个体
生存和种族繁衍。
10.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和特点,大致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
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群行为等类型。
1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及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12.生物圈中的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13.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
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等。
主题七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1.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子和女孩子的生殖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
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2.⑴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①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沁雌性激素②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③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④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作用的场所
注意:受精卵的初期发育由卵黄提供营养,在子宫中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⑵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①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②输精管-----输送精子到阴茎
③阴茎-------排出精液和尿液④附睾------促使精子成熟和贮存
⑤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⑥精囊腺、前列腺------分泌粘液
3.青春期发育的特点(1)身高和体重突增(2)脑和内脏的功能趋于完善(3)性发育
和性成熟(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
4.发育的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蝗虫、
蟋蟀、椿象、蜻蜓、豆娘等。
发育的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叫做完全变态发育。如家蚕、蜜蜂、
蚂蚁、蝴蝶、蚊、蝇、金龟子等。
5.动物的受精方式有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水生动物,如鱼和青蛙在水中完成受精;
陆地上的动物,如昆虫、蛇、龟、鸟、兔等在雌性体内完成受精。
6.两栖类:体外受精、卵生,受精卵在水中发育,发育多数为变态发育,如蛙的发育:
受精卵蝌蚪(用鳃呼吸)→成蛙(用肺呼吸)
7.鸟类:体内受精、卵生,受精卵主要在体外发育;有占区、筑巢、求偶、交配、孵
卵、育雏等一系列复杂的繁殖行为;卵的结构主要是由卵黄、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
水分)、卵带和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鸟)组成的。
8.无性生殖主要包括分裂生殖(细菌、蓝藻、变形虫、眼虫等单细胞生物)、孢子生
殖(霉菌、蘑菇等)、出芽生殖(水螅、酵母菌等)和营养生殖。
人工营养生殖的常用方法:扦插、嫁接和压条等。
注意:扦插压条可使子代完全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嫁接是利用双亲(接穗和砧木的优
良性状。所结果实的性状是接穗的性状。
A、植物的有性生殖:在植物的花里,雄蕊产生花粉,花粉里有精子;雌蕊的子房中有
胚珠,胚珠里卵细胞。花粉形成的花粉管伸入胚珠后释放精子,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
卵,受精卵发育成胚,种子萌发过程中,胚长成幼苗,幼苗继续生长,直至开花和结实。
B、有性生殖是由亲体产生的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
殖方式;通过有性生殖繁殖的后代生活力强。
C、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通过无
性生殖繁殖的后代个体数量多,变异小。
9.组织培养: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育在含有多种营养
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育基上,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组织培养的特点是可以在短时
间内生产出大批植物,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
10.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叫做性状。
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亲代生物与其子代性状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亲代生物与其子代性状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
11 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含有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
基因: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
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受精卵)内是成双存在的;在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配子)
中减半(或成单)存在的。
11.亲代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后代,在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是
基因,其随配子代代相传。
12.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比体细胞或受精卵的少一半。
13.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具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某种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不同
时,一般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14.人体的体细胞中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后代具有
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14.人和动物的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与性别的决定无关)和性染色体(与性别的决定
有关)。人类在传种接代过程中,女性只能产生一种 X 卵细胞,男性产生两种精子即 X 精子
和 Y 精子。
X 卵细胞与 X 精子结合将发育成女婴,X 卵细胞与 Y 精子结合将发育成男婴。
15.生物的变异分为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不遗传的变异是由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引起,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因而不能遗传给
后代的变异。
16.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血缘关系越近的人遗传物质越相近,
婚后子女得遗传病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
17.遗传咨询与有效的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措施相配合,能够有效地降低遗传病率,
改善遗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社会人口素质。
主题八 健康地生活
1.健康的生活规律包括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及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
[联合国将 5 月 31 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国际上把 6 月 26 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2.传染病:由病原体(病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
播的疾病,与非传染病相比,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空气、水、饮食、接触、生物媒介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
4.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的预防措施:(切断任一环节即可终止传染病的流行。)
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切断;易感人群──保护。
5.常见的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蛔虫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天花、肺结核、病毒性
肝炎、狂犬病、沙眼等。
常见病 病 原
体 传染源 传播途径 预防方法
寄生虫
病 蛔虫病 蛔虫 蛔 虫 病
人 饮食传播 注意饮食卫生、粪便无害化处理
等
细菌性
传染病 肺结核 结核
杆菌
肺 结 核
患者
飞沫、尘埃、
呼吸传播 接种卡介苗、不随地吐痰等
病毒性
传染病
病毒性
肝炎
肝 炎
病毒
病 毒 性
肝 炎 患
者
一 般 通 过 消
化道传播,也
可 通 过 血 液
传播
注意饮食卫生、保护水源、食品
消毒、加强血液制品管理、接种
肝炎病毒疫苗
艾滋病 HIV 病
毒
艾 滋 病
患者
不洁性行为,
血液传播
洁身自爱、不接受被污染的血液
及血液制品的输入、不接受不洁
针头的注射和皮下穿刺
6.人体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指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如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等。)
特异性免疫指出生后才产生,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7.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抗体:抗原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
地给人群接种,来提高人体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可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例如,婴儿接种卡介苗(结核病)或乙肝疫苗(乙型肝炎)或麻疹疫苗(麻疹)或脊髓
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或百白破联合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8.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三个因素:吸烟、高血压和高胆固醇。
主题九 生物的多样性(1.18.21.22 章)
1 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2.种,又叫物种,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3.生物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他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
近。
植物类群 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 代表植物
藻类植物 大多生活水中 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之分 衣藻、海带
苔藓植物 阴暗潮湿陆地 有茎叶,没有根,监测空气污染 葫芦藓地钱
蕨类植物 阴暗潮湿陆地 有根茎叶之分,体内有输导组织 石松蕨桫椤
种子
植物
裸子 各种环境
根茎叶发达,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
包被。
松、柏、银杏、苏铁
被子 各种环境
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且种
子外面有果皮的包被;
玉米、水稻、白菜
5.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它们的区别是身体内有无由脊椎组成的脊柱。
6.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注意预防血吸虫病主要是消灭中
间寄主钉螺)、线形动物、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
7.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恒温、卵生和哺乳类(胎生、哺乳、
恒温)。
微生物类群 观察 结构 生活方式 与人类的关系 代表生物
病毒
须 通 过 电 子
显微镜
蛋 白 质 外
壳、核酸
不 能 独 立
生活,寄生
有利:(噬菌体),
有害:引起疾病
噬菌体、
SARS 病毒
细菌
高 倍 显 微 镜
观察
无 成 型 细
胞核
寄生、腐生 有利:发酵
有害:使人患病
乳酸菌、
枯草杆菌
真菌
少数小,大多
数较大
有 成 型 细
胞核
寄生、腐生 有利:食物或发酵质;
有害:使人患病
酵母菌、
灵芝、
11.有关生命起源的主要观点:
自然发生论—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地发生的。(如:腐肉生蛆,腐草化萤)
生生论—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巴斯德
—“鹅颈烧瓶”实验]
宇宙生命论—宇宙中其他星球可能有生命存在,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其他星球。
化学进化论──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起源的,是由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途径逐渐进
化来的。[美国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实验证明在类似于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
生成有机小分子。]
12.多数学者公认的有关生命起源(即化学进化论)的大体过程: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
由无机小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有机小分子,再由有机小分子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最简单的
的原始生命。
13.生物是进化的证据──化石。化石记录显示: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
少,结构简单而低等;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生物化石表明,
生物总的进化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A、地质年代主要包括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
B、地球上各界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前寒武纪时期(距今 6 亿年左右)──细菌、藻类时代;
古生代时期(距今 5.44 亿年)──高等的藻类植物、无脊椎动物、裸蕨类植物、鱼类、
蕨类和两栖类时代;
中生代时期(距今 2.45 亿年)──裸子植物和爬行类时代;(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
现)
新生代时期(距今 6640 万年)──被子植物、哺乳类和鸟类时代、人类时代。]
1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
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
15.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
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人工选择是在人为条件下对生物进行的选择。人工选择是培育动、植物新品种的方法
之一。]
16.人类的起源:树栖森林古猿→树栖类人猿祖先→类人猿;
树栖森林古猿→地面人类祖先→人类。
17.人类进化的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18.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现代人可划分为 4 个人种:蒙古利亚人(黄种人)、高加索人(白种人)、尼格罗人
(黑种人)和澳大利亚人(棕种人)。]
主题十 生物技术
1.发酵是指某些微生物在无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注意书本中的泡菜,
酸奶,酿酒,沼气,甜面酱的制作原理。)
2.食物腐败变质一般是由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引起的。
4.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一般有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
5.现代食品保存方法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添加酶等方法。
6.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
式改造的重组技术。
7.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内发
挥作用。(注意农业,医药方面的应用
8.克隆是指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注意濒危动物。器官移植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