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 1 课 俄国十月革命
1. 二月革命:时间:(1917 年 3 月)目的:(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结果:(两种政权并存,即工人士
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的是临时政府)
2. 十月革命:时间:(1917 年 11 月)领导人:(列宁)地点:(彼得格勒)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
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
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 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1)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
农民耕种。(2)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4. 迁都:(1918 年 3 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第 2 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 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适应社会的
发展。时间:(1921 年)领导人:(列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影响: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 苏联成立:时间:(1922 年)加盟联邦:(俄罗斯联邦、外高家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
扩大到 15 个加盟共和国)
3.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前两个五年计划:目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时间:1928 年~1937
年),重点发展重工业,意义:(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同时,也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4. 斯大林模式形成:时间:(1936 年)标志:(1936 年通过新宪法)特点:(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
形成的环境 :(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评价:(在一定时期起过积极作用,迅速提升了苏联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但是,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对苏联的长远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5. 1936 年通过的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第 3 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的。
2、 巴黎和会:时间:(1919 年 1 月~1919 年 6 月)参与国:(战胜的协约国共 27 个)目的:(对战后
世界作出重新安排)主宰国:(英、法 美)签定的条约:《凡尔赛和约》和约内容:(1)领土:由法
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2)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
10 万;莱茵河东岸 50 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3)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4)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5)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
法、日等国瓜分。
3、 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919 年的巴黎和会协约国与德国签定了《凡尔赛和约》,之后,协约国还分别同
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定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
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4、 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十分尖锐,日美的矛盾尤为突
出,在美国的倡议下,华盛顿会议召开。)时间:(1921~1922 年)参与国:(美、英、日、中等 9
国)主宰国:(美、英、日)签定的条约:《九国公约 》条约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
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
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5、 华盛顿体系的形成:1921~1922 年的华盛顿会议签定了《九国公约》等条约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确
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6、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分赃会议,是战胜国瓜分战败国、
强国瓜分弱国的强盗会议)
7、 《九国公约》的实质:打破了日本在一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便利了美国在中国的扩大侵略势力。
第 4 课 经济大危机
1、20 世纪 20 年代,由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出现了一时
的繁荣
2、经济危机的爆发:时间(1929~1933 年)最先开始的国家:(美国)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
长、破坏性大)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人的工资大幅度下降。广大人民
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3、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新政的特点:(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加
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影响:使美国经济复苏,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
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4、评价罗斯福新政: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用行政手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来消除经济危机,在当时情况下,使经济得以复苏,是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第 5 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狂
1、德国法西斯建立的背景:(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为摆脱危机建立法西斯);时间:(1933 年);
标志:(希特勒上台称国家元首);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德国纳粹党对内法西斯专政措施:(①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共产党;②纳粹政权加强思想控制;
③纳粹政权迫害犹太人)
3、日本法西斯建立的时间:(1936 年);标志:(军部内主张建立高度国防、加速对外侵落扩张的一派控
制了政府);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日本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 支持者和集中地
4、德日法西斯的共同特点:(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②对外实行侵落扩张③疯狂扩军备战);不同点:
德国建立法西斯党(纳粹党)并且控制了政权;日本没有建立法西斯党。
第 6、7 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慕尼黑阴谋的背景:(德国吞并奥地利,没有受到国际社会的制裁,有把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英法
希望以牺牲小国利益求得一时和平);时间:(1938 年 9 月)参与国家:(英法、德意);内容:(规定
捷克斯洛伐克必须 10 天以内把苏台德等地割给德国)影响:(纵容了法西斯侵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2、绥靖政策:含义(对法西斯侵落不是制裁而是以牺牲小国利益来安抚侵落者);实质(纵容法西斯侵落
换来暂时和平);影响:(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落野心膨胀,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法西斯国家为转嫁政治经济危机,对外侵落扩张);爆发时间:(1939 年 1
月);标志事件(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双方(法西斯国家
和反法西斯国家);
4、二战的扩大(1941 年 6 月德军袭击苏联),斯大林领导人民取得(莫斯科保卫战)胜利;进一步扩大
(1941 年 12 月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的转折(1942—1943 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标志
(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日本正式签定投降书)
5、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时间(1942 年);国家:(美英苏中);地点:(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
宣言》内容: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作用:(反法西斯国家互
相支援战斗力增强,扭转了战局。)
6、二战中召开的主要会议:雅尔塔会议
时间:(1945 年 2 月)参与国:(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内容:(①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
事占领;②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③成立联合国④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宣战)
7、二战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标志:(法国诺曼底登陆)由(美英)两国军队组成
8、二战欧洲战场结束的标志(1945 年 5 月德国正式签定投降书)
9、二战的影响(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几千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
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10、二战启示(正义必将取得胜利,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应避免战争热爱和平珍惜生命。)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1、美国 20 世纪 50-60 年代经济发展特点是(一片繁荣),繁荣原因是:(①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力
发展科教,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③政府采取措施,
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政府加强经济的调控)
2、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特点(①20 世纪 50-60 年代持续发展一片繁荣;②70 年代出现经济危
机经济地位下降;③80 年代政府调整经济政策,形式好转但是负债加重;④90 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
代,特点是:信息化和全球化。);新经济时代与以往经济不同的是:(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
3、美国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结合国情及时调整政策,大力发展科技教育,适时进行经济结构的
调整。)
第 9 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1、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①美国的援助②西欧国家发展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③采用最先进
的科技成果!④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2、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①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②美国的扶持;③日
本政府制定适当的 经济政策;④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3、20 世纪 50 年代西欧和 日本经济超过战前水平,(70 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资本主义经
济大国)
4、欧洲是怎样走向联合的:(①20 世纪 60 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成立“欧洲共同体”②1993 年西欧国
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欧洲联盟)
5、欧盟的作用:(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发展,提高了国际地位,成为世界上
最大的经济体)
6、80 年代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1964 年在(东京)举办了奥运会。
7、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①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的联系,②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
才,引进科技,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落)
第 10 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 赫鲁晓夫改革:
背景: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内容: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改革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没有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 60 年代,改
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2、 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赫鲁晓夫的改革使斯大林模式更加僵化
内容:首先在经济上进行改革,然后转到政治方面。
影响: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政治体制发生变化,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3、 苏联解体的原因:
(1)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了思想混乱,苏共垮台。(2)根本原因:苏
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及苏共的专制特权、腐败,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对
苏联长期实行的“和平演变”战略)
4、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不同的结果说一说你的启示:
中国进行的改革是邓小平改革,苏联进行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启示:(1)改革必须结合本国国情,走自
己的路。(2)改革必须循序渐进,首先必须保持稳定,(3)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保证社会主义方向,要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防止西方的“和平演变”。
5、 记住以下知识点:
(1)1964 年,苏联被迫下台的领导人是(赫鲁晓夫)
(2)八一九事件:时间:(1991 年 8 月 19 日)目的:(使苏联摆脱危机,挽救苏联的命运)结果:(加
速了苏联的瓦解)
(3)1991 年底,苏联解体。(4)八一九事件后,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
第 11 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 东欧剧变的原因:照搬苏联的模式,
表现:政权丧失;国家分裂(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国家统一(民主德国与联邦
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
实质:社会制度的变化
2、 记住以下知识点:
(1)领导匈牙利进行改革的是(社会主义工人党政府)(2)1968 年,(捷克斯洛伐克进行改革),被苏
联镇压。(3)东欧剧变的时间是 1989 年下半年。
第 12 课 亚非拉的奋起
1、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贫穷落后的根源:欧洲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
2、亚洲民族独立运动情况:二战后期,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印度出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1947 年,
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后来,印、巴分别成立了
共和国
3、 非洲民族独立情况: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和解放运动最先在北非展开。1952 年,埃及人民在纳
赛尔的领导下赢得了真正的独立。1956 年,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三
十多个国家取得独立,仅 1960 年就出现 17 个独立国家,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七八十年代,非
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深入发展,1990 年 3 月,纳米比亚宣布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
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4、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1959 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的傀儡政权,建立了革命政府,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99 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5、 印度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是(尼赫鲁)。古巴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是(卡斯特罗)
第 13 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1、 中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巴勒斯坦问题)
2、 中东问题的特点 (战火仍频、动荡不安)
3、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获得了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二战以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
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的决议。1948 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家建立。
4、 1948 年~1973 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发生了四次战争,史称中东战争 。
5、 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原因:(1)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
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2)历史、宗族、种族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3)
对珍贵水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
6、 中东地区的宗教信仰有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他们都把(耶路撒冷)作为自己的“圣城”。
7、 导致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的主要因素有:列强插手、宗教矛盾、民族矛盾、历史积怨。
8、 由印度分裂出的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
第 14 课 冷战中的对峙
1、冷战的背景: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
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什么是冷战:(美国领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缆苏联等社会主义采取了出了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
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3、什么是杜鲁门主义:(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它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影响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4、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47 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两极格局开始的标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两极格局结束的时间和标志(1991 年苏联的解体)
5、冷战表现:(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②经济上美国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③军事上建立北大
西洋公约组织。)
6、美苏争霸争霸的特点和原因(①50-60 年代,特点:美国在争霸中占优势,原因:苏联经济军事远不
如美国;②70 年代,特点: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联占优势;原因: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中,实行战略收
缩;③80 年代,特点:渐趋收缩缓和;原因:长期争霸素来内是苏联负担沉重,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
务国。)
7、美苏争霸的影响:(严重的威胁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展和与安全)
第 15 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冷战结束后的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
还没有定型。
2、在新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
的重要力量是(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等)
3、当今影响世界安全的因素有哪些(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②
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威胁世界和平;如科索沃战争)
4、科索沃战争的影响:(①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②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
中的地位受到挑战。)
第 16 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冷战结束后的经济格局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全球化的背景:(和平发展成为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
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②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
加快,③1995 年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3、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相互依存、互相竞争,③
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水平和经济实力较弱, 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境地,④对于中国既是机遇又是挑
战。)
第 17 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领域(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发展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发展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国际互联网是由(计算机、计
算机网络互相联结成的信息传递网络,是使世界上各种计算机能交换各类数据的通信媒体);
2、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重要发明(轮船和火车、蒸汽机等)
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和内燃机的使用为标志;重要发明(汽车、飞机、电灯、
内燃机等)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一旦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 标志;重要发明
(计算机等)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①这次科技革命涌现了大量科技成果,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
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②科技各个领域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③新
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的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②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
化,③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第 18 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1、文学
国别 作者 作品 主要内容
美国 德莱塞 《美国的悲剧》 揭露批判美国的生活方式
法国 罗曼.罗兰 《约翰.克利斯朵夫》 反映一个有才华的音乐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遭遇失败
法国 贝克特 《等待戈多》 以不明确的主题令人回味
2、美术:《格尔尼卡》是(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于 21937 年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小镇格尔
尼卡作的)是 20 世纪艺术的(珍品)
第 19 课 现代音乐和电影
1、爵士乐起源于(非洲音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美国)爵士乐队在世界
各地演出,对爵士乐的传播重要作用。
2、爵士乐影响:(影响了其它音乐形式,也影响了古典音乐创作
3、电影经历了(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单一银幕到多种银幕)
4、、美国电影代名词是(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