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复习总结讲义
加入VIP免费下载

九年级政治复习总结讲义

ID:727138

大小:236.77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1-06-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粤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总结 说明:带★符号,特别重要,是常考点。 1.1 感知祖国发展的脉动 一、改革开放中国奇迹 1、 什么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指从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 改革、 对外开放的政策。 2、改革开放的重要事件和节点 (1) 1978 年,党的^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决策,揭开了改革 开 放的序幕。 (2)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吹响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号角。 (3) 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4) 2013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 (5) 2016 年,中国成功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推动取得一系列开创 性、 引领性、机制性重要成果,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 3、改革开放的目标? (1) 促使国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2) 从经济社会的封闭半封闭状态逐步转向到全方位开放、融入世界,在与他国 的 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4、改革开放的意义? (1) 改革开放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 运的 关键抉择。 (2) 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朝气和强大动力,大大加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 步伐,使社会财富像泉水般涌流出来。 ★5、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显著变化)具体事例(表现)? 1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 我国出口贸易排名全球第一 3 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 4 中国建造首艘航母——“辽宁号” 5 “亚投行”得到世界认可与支持,“一带一路”成功展开 ★6、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 主要原因: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止确领导。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 力发展 生产力。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⑤全国 各族人民的努力 奋斗。 (2)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 7、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 8、什么是经济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是指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的变化,我国经济由粗放 型经济 增长转向集约型经济发展的状态。 ★9、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特点 (1) 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3) 增长动力切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在新常态下,我们耍追求的是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1、我国的基本国情(最大实际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或主要表现 (1) 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根本原因) (2) 地区发展不平衡 (3) 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4) 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述不够完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 性质上:我国已是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 发展程度上:我国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还处在初级阶段。 ★4>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的意义 1 对国家: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总依据(根本依据) 2 对个人:是我们参与国家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 ★5>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人民 H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 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 6、我国国情的“两个没有变” (1) 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7>我国的根本任务(解决主要矛盾的主要途径和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 发展生产力 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1 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一基本国情; 2 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3 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具体内容)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由之路,实现途径)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确理论,行动指南)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制度保障)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动力) 3、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十八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 领导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 核心力。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 ⑴邓小平理论(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⑶科学发展观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思想(最新理论成果) 6、我国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思。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 (1)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基本政治制度: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民族 区域自 治制度;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8、 几个易混点 (1)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4)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 人民在建 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 10、(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耍 求(解 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2)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3)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0、两个百年目标是什么? (1)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梦的第一 个宏伟目 标;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2050)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中国梦的第二个宏伟目标。 ★★11、青少年该怎么做? ★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青少年该怎么做?(中国梦) 1 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2 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3 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4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5 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勇担责任,养成亲社会行为; 6 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做守法的公民。 ★⑵为落实依法治国方略,青少年该怎么做?(资源、环境、民族团结、 两制) 1 思想上: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积极宣传、支持和拥护依法治国 方略; 2 依法律己,依法办事,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具体做法); 3 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 (3)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青少年该怎么做?(国际竞争.经济全球化) 1 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 2 增强民族自尊心、危机感、责任感; 3 关注国内外大事,增强忧患意识,培养爱国情感…… 4 树立理想,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 5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12、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分别是什么? ⑴共同理想: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⑵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 13、活动形式和调查方法? ⑴活动形式: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图片展览。 ⑵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上网(图书馆)查阅资料、寻问有关人员(老师,老红 军等)、 实地采访。 1 ・ 2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中国各民族人口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什么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 自治权。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意义? (1)地位: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重 要内容 ★ (2)意义: 1 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 2 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自主权利 3 调动了各民族人民的积极性 4、我国省级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5、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基本 原则) 民族平等是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共同繁荣的前提。 ★7.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取得的巨大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 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党和国家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尤其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国家贯彻落实了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政策。 4 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⑤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帮助等。 8、四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取得的巨大变化说明什么? 1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③中国共 产党 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 国国情的基 本政治制度等。 ★9、我们青少年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1 积极拥护和宣传我国民族的民族政策。 2 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 仰、 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在生活和学习上关心和帮助少数民族的学生。 3 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 10、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国政府该怎样做? 1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国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3 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 ★ 11、列举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①蒙古族:“那达慕”,②藏族:献哈达、③回族、维吾尔等民族:“开斋节”④ 傣族: “波水节” 1、为了解决祖国的统一问题,党和国家从特殊的历史原因出发,创造性地提岀 了什么 方针? 一国两制 2、一国两制的内容? 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 中国不 二、祖国统一 共同心 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允许它们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 变。 3、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之后保持着繁荣稳定,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巨大成 功, 中国统一大业得以大大向前推进。证明“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 台湾问题一直牵动着所有中国人的心,早 H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 同胞 在内的全国各族和海内外中华儿女梦梦寐以求的心愿 ★5、中国对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和方针(或对台政策、基本态度) (1) 基本原则、基础、前提:一个中国 (2)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 基本立场态度: 坚持和平统一为主,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继续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 争取和 平统一的前景,同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 湾从祖国分 割出去。 ★6、实现祖国统一,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做? 1 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②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自觉 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③积极拥护好支持我国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 场,坚持一 个中国的原则。④自觉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做斗争,反 对和遏制“台独” 分裂活动。 2 ・ 1 社会治理政府依法主导 1、 “一府”是指人民政府,(国家行政机关) “两院”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机关) 2、 什么是依法行政? 政府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行政权力。 ★3、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必要性) (1)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 ★4>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哪些主导作用?(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 制定相关社会治理规则、政策和标准体系, 2 提供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服务, 3 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管, 4 维护社会良好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等。 5、 社会主体合作共治,主体有哪些?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作用)、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积极参 与) 6、 社会主体合作共治的地位? 社会主体合作共治,是社会治理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7、 社会主体合作共治的作用? 各社会主体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良性互动,能够最大限度调动社会 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社会治理整体合力。 8、 政府的形象是人民的公仆,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9、 行政机关享有哪些职权,具体如何行使职权,都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 政府要 依照行政程序,依法全面履行职能,依法担责、依法追责。 10、什么是法治政府? 各级政府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 学、权 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 11、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1) 要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体系。 (2)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3) 通过公开透明的机制,让人民群众看得见、监督得到,从而赢得人民群众 的理解、 信任、支持和参与。 ★ 12、建设法治政府对政府的有哪些要求? 政府要依照行政程序,依法全面履行职能,依法担责、依法追责。 ★ 13、应该如何为社会治理做贡献? (1) 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2)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3)这社会 治理建言献策等 ★14、我国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基本准则? (1) 我国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 政府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是 人民意 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3) 宗旨:为人民服务 (4) 准则:对人民负责。 2 ・ 2 公民依法参与公共事务 一、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1 •公民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重要内容,是使公共政策更 加科 学和民主的保证。 2. 人民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贯彻。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 发展 的必然要求。 4 •公共事务 (1)含义:是指为了满足社会全体或大多数成员的需要,体现他们的共同利益, 让他 们共同受益的事务。 (3)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可以有效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使公共政策更加科学和 民主。 (4) 在公共决策过程屮,公民自身参与其屮,有利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切 实维 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 有助于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搭起良性互动的桥梁,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 推动 决策的实施。 6•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组织化水平的提高,也为公民依法、有序参与公共 事务 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7、公共决策是指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做出的决定, 它是 公共管理的首要环节,贯穿于整个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为了加快公共决策 科学化、民 主化和法治化的进程,提高制定公共决策的质量,公民的积极参与是 必要条件。 二、公民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与方式 (-)民主选举 1、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最基本的方式之一 2、人民行使权力的有效途径是选举 3、民主选举权利与选举权。 (1) 选举权是指选民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2) 民主选举权利的范围更广,不仅包括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还包括其他选 举的 权利,如选举国家领导人、村(居)委会干部等。 ★4、我国公民最基木的权利是人身自由权利。我国公民最基木的政治权利是选 举权与 被选举权。 (―)民主协商 (1)含义: 民主协商是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 的实际 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 主形式,是我 (2) 一般来说,政府是公共事务管理的主体, 与在公共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 ★5 •公民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的意义。 (1)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公共管理的社会资源, 丁•提高管理效率。 (2)可以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不足, 但在现代社会中,公众的积极参 既有利于节省管理成本,也有助 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屮独特的民主形式。 ★ (2)形式 政治协商制度、公共论坛、立法听证等。 (3)意义 民主协商可以广泛达成決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识,凝聚全社会推动改革发展的智慧 和力 量。 (三) 民主决策 1、含义:民主决策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的途径与方式,参与公共政策制 定,参 与影响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的决策。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 证制 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1) 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 性、 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2)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公示, 公民 在了解相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岀建议 (3) 社会听证制度:对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 提出 建议。 (4)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四) 民主管理 1、重要性: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制度是我国现阶段民主管理的主要内 容,这 是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 当家作主有效 的途径。 (1) 村民自治组织一一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基层群 众性 自治组织。 (2) 城市居 L 自治组织一一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 我教 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注意:不是国家政权基层组织,不是国家机关,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如说“人 民群众直接行使管理国家权力”就是错误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机构)扩大基层民主自治, 保证了 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但 并非等于扩大 公民的政治权利。 ★ ★(五)民主监督 1、监督权的主体和对象: (1) 主体:公民 (2) 对象: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2.监督权的含义和内容: 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 中诉权和控告权。 ★3.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1)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 人员 的工作; (2)有利于保证依法行政的推进。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 力,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有哪些? (1)信访举报制度(2)网上评议政府(3)电话、手机短信(4)当面提意见 ★★5.公民行使监督权应该注意的问题:(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 (1)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不论采取哪种方式行使权利,都必须是 合法 的、有序的。 (2) 公民行使监督权时,应该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可妨碍公务。 (3) 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 聚 众闹事等方法。 三、我们中学生应当如何参与公共事务? 1 初中牛还没有年满 18 周岁,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目前,我们可以参与民 主协 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 从小培养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我们可以学习时事政治,关心国家的发展建设, 关注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③参与公共事务,我们可以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 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民主选举,参加社团活动。我们还可以为社区公共事务建 言献策, 参加社会服务,如志愿者活动、慈善募捐活动、帮扶活动、助残活动等。 3.1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 1、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岀背景 屮国的发展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面对着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我们所 要追求 的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生态良好、文明和谐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 理念就是强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 受充分 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我国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自然资源保护和牛态系统 管理等 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5、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二、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1、我国资源状况的特点(资源国情)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人。2、我国环境形 2、势的总特点是怎样的?(环境国情)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 前我国 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4、牛态文明的含义? 生态文明是一种形态,强调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 护自然, 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与粗暴的掠夺,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 而实现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5、我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什么要坚持节约、保护环境? 义) (1)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2) 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4) 有利于建设牛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5) 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 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 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8)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建设生态文明,国家怎么做? 1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3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完善资源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和 处罚力 度; 4 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资源、环境意识;采取鼓励性措施,如节能 补贴等 政策。 ★7.建设生态文明,你打算怎么做?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资源节约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2)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要做到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将垃圾分类处理,使用 节能 电器,尽量使用公共交通或自行车,不使用一次性物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 等; (3) 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同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8、建设生态文明,青少年能做些什么?(具体做法) 1 出门不坐或少坐私家车,多步行、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低碳牛活) 2 使用环保购物袋; 3 岀门自带水杯,不使用一次性用具; 4 不燃放烟花爆竹; 5 使用节能电器(开关、充电池); 6 空调温度调到不低于 26 度; 7 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不攀折花草树木。 三、计划生育与提高人口素质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我国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 人口现 状的基木特点。 人口资源环境状况: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2、人口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人口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3、目前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坚持计划牛育的基木国策:主要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牛优牛,控制人口增长,提 高人口 素质。 4、计划生育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 中国人口发展已结束了高增长的历史,步入平稳增长轨道。 ★5、人口面临什么新问题?(新特点) 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口结构和分布不合理、性别比失衡 ★6.人口政策的完善(全面二胎) 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我国仍然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二胎只是完善我国的人口政策 ★7.人口素质: 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8、目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口素质的提升和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 变得尤为重要。每个人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有利 于缓解未来劳 动力短缺的压力,也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以及人民的生活质 量。 3.2 民生优先造福人民 一、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1、什么是“民牛” ? 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 能力和 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2、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 ★3、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目标)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4.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关注民生(为什么要落实共享发展理念) 1 我国民生方面存在着较多问题; 2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 的主 人; 3 我国政府是为人民的政府,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捍卫者,政府工作的准 则和 宗旨是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 产党代表屮 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 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 享。 党和政府要在发展中保障和发展中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 的; 5 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以人民为屮心的发展思想,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屮有更 多获 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而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5、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有什么重要意义? 1 有利于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2 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3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 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 有利于进一步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6、党和政府应该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民生问题? 1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牛产力,为之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2 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问 题。 3 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4 建立社会主义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解决好民牛方面的公平问题 5 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厉打击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 ★7、近年来我国 正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解决民生问题? 1 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 2 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3 精准扶贫和下岗工人再就业工程; 4 建立廉租房制度和经济适用房制度; 5 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 助标 准;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 ★8.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体现教材的观点?(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 视民生问 题?) 答: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 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 3 我国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 务是 其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 4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⑤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 的成 果。 6 维护社会公平,创建和谐社会。 7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二、社会和谐人人共享 ★K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内涵)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社会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耍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本 质属性 3、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4、加强社会建设的原因 (1) 加强社会建设,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好口子,社会和谐稳定才能实现。 (2)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5、如何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1) 加强社会建设,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团结一切可 以团 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増强社会创造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社会安定有 序、国家长治久安。 (2)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改进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 发展,充分 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 (3) 中学生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我们要增强自己的民主法制意识,主动了解 社会 问题及政府的相应政策,积极关心和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进,为和谐社 会的建设出 一分力量。 ★6、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1 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2 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有利于进一步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4 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 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7、党和政府采取的采取哪些措施促进社会和谐?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屮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 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 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4) 统筹发展城乡经济,重视“三农”问题,统筹发展区域经济,实施西部开 发、 中部崛起、东部新发展战略等。 (5) 坚持、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进 一步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资本、土地、 技术 等牛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7)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四个尊重”方针,实 施“科 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 弘扬和培育 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8)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青少年能为民生回題做些什么? (1)关心我国的相关民生政策,关注国计民生:(2)宣传党的惠民政策,为解 决民生回题建言献策:(3)为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4)积极参加社 会公 益活动,奉献社会等。 9、从社会和谐的主要内容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做法。 (1)主要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 (2)做法: 1 民主法治:国家要完善民主制度,扩展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途径,并培养公民 的民 主参与意识,让公民享有表达民意的机会,能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与管理中; 国家坚持依 法治国的基木方略,完善法制,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继而全民能树立 法律信仰、法治意识、自觉守法,达到全民守法。 2 公平正义:国家完善社会制度,保障各项社会事务的公平与正义;公民能感受 到公 平与正义,树立公平意识,正确对待差异,不歧视他人,并根据具体情况看 待公平;能 树立规则意识、责任意识,维护规则与社会正义。 3 诚信友爱:完善诚信体制的建设,加强诚信、友爱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诚信 友爱 的社会氛围;公民要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白觉关爱弱势群体,关爱需要帮 助的人,礼 貌友善待人。 4 充满活力:国家加大对创新与良性竞争的鼓励、激励人才、完善政策和制度, 激扬 社会活力;公民要加强学习能力,锐意创新,通过良性竞争提升能力,提高 社会牛活水 平。 5 安定有序:国家完善法律法规及社会规则,公安机关加强社会治安的维护,其 他国 家部门做好维稳工作,解决社会纠纷,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公民要遵守法律 法规及各项 社会、组织的规则,服从社会秩序。 6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国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 木国 策,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建设,打击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在符合自然规 律的前提下 进行可持续的改造;公民要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节约用水、用电,保 护自然,保护环境, 与破坏生态的行为作斗争。 10、(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发现有哪些不和谐因素? 答:部分学生考试作弊、作业抄袭;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讲卫牛;吃穿攀比、 浪费 资源等。 (2)為学校开展的“构建和谐校园”活动设计活动形式和宣传口号。 答:活动形式:主题班会、黑板报、演讲比赛、征文比赛。 宣传口号:构建和谐校园,争做“四有”新人 (3) 针对校园里的不和谐因素,对学校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答:①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②开展各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 学生各方 面的素质;③加强学校管理,及时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④与社会、 家长密切配合,引 导学生健康成长等 第四单元 科教兴国 引领未来 4.1 科教领航民族振兴 ★ 1、科学技术的作用(意义) (1)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给 人类的 生活方式带来了根本的变化。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己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 础和标 志,成为第一位的推动力量。 (3)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核心和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高 新技术 的优势,谁就掌握了经济和政治竞争的主动权,占据了竞争的制高点。 2、我国科技水平的现状 (1) 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及影响 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高性能计算机 影响:科 技进步促进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 际地位。 (2) 科技发展存在的不不足及差距 从世界范围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科技成 果转化 为生产力的能力也比较薄弱。 ★3 •教育的作用与地位: 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2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实现民族振兴的 基石。 3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屮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面性作用。 4 现代教育通过创造、发展、传播科学技术,培养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素养的劳 动者, 从而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依靠教冇和科技的发展才能实现国家的崛 起。 5 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同时也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 底还 是教育的竞争。谁能发展高水平的教育,拥有高素质的国民,培养出人批优 秀的科技人 才,谁就能在 21 世纪的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 4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 (1) 我国事业所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创造了穷国办大教育的奇迹,已成为世界 教育大 国。 1 我国全而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2 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3 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4 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人数都已经雄踞世界第一。 (2) 我国教育发展存在的局限 1 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仍然突出,尤其在城乡、 区域 之间,义务教育发展的差距仍然很大; 2 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还不能完全承担起科技 发展 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作用。 5 •科教兴国的含义及意义 (1) 含义 即以教育为本,把教育和科学技术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全民 族的科 技文化素质,加速实现国家繁荣。 (2) 意义 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屮国制造”正 在逐步 向“中国智造”转变。 ★6•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7.科教兴国的意义 (1) 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 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 (3)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 力,建设创新型的国家。 (4) 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 中占主 动地位。 ★8、为什么要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 (1)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 的决定 性因素。我国的科技实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和比 仍有很大差距。 (2)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我国的 教育与 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高素质人才相对 不足,人力资 源处于劣势。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4) 人才是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人才是创造财富的最重 要资源, 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5)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 育创新,才能适应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化人 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 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的国家。★★9、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 重奖科技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四 个尊 重)的良好氛围; (2)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大对教育和科技事业的投入; (3) 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4) 建立国家科技奖励制度,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5) 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外国的先进成果。 ★★10、中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1 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②搞一些小发明、小制作,积极参加 社会 实践,勤动脑、勤动手,善于思考,大胆想象。③勇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挑 战,向权威 挑战。④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怕困难,自强不息,坚持不解⑤培养 好奇心,提高自己 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⑥博学多问,把创新热情和科 学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 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⑦拓展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 8 培养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 11、请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1) 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 (2) 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 12、青少年如何向科学家学习? (1) 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 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3)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 (4)培养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 (5)勇于承受扫挫折,敢于攀登高峰。 13、列举:我国科技取得的成就 1 “嫦娥三号”探月卫星于 2013 年 12 月发射,这是 我国探月工程二期一一“落” 月探测的最关键一步。 ②“天宫一号”与“神十”对接 3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成功举行 4.2 开启创新源泉 1、 创新的含义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能获 得一定 有益效果的行为。 2、科技创新的含义及地位 (1) 含义: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 知识 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 高产品质量, 提供新服务的过程。 (2) 地位: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和决定性因素, 必须 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3、创新的重要性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核心在于创新。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 体系 的战略支撑。 3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牛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和决定性因素,必须摆在国 家发 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4、创新型国家的含义 所谓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形成 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5、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核心在于创新。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 体系 的战略支撑。 3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和决定性因素,必须摆在国 家发 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4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核心和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高新 技术 的优势,谁就占据了竞争的制高点。 5 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才能 增强 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才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6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 方。如 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脫技术落 后的局面。 ★★6、我国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营造激励创新的社会氛围。 2 改革科技管理体制,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3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奖励制度,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4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 5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7、几个核心。 (1)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核心和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2) 我国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3) 中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8、我国为什么要建设人才强国? 1 科技创新,人才为木。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同时也 是人 才的竞争。 2 从国际竞争趋势看,我国建设人才强国具有必要性。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 国家, 必须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优先开发,才能使潜在的人口资源优势转化 为现实的人才 优势。 3 从国内现实情况看,我国建设人才强国具有迫切性。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需要既 能满足 屮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队伍。 4 建设人才强国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 竞争 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9、如何建设人才强国? 1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实教育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 2 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 3 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 社会 环境。 4 建立健全人才市场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5 实施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引进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 ★ 10、创新型人才含义及特征 (1) 含义:指富有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 造性贡 献的人才。 (2) 特征 1 表现岀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 象力 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 2 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③有很强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实践能力 ★★11、如何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1) 从小树立科学研究意识,培养自己的创新性思维,挖掘自己的创新潜能。 (2) 不断激发自己的好奇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勤于观察,勇于质疑,积极 探索 (3) 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提高创新能力打好知识基 础。 (4) 积极参加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5. 1 文化根 中国心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1、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作用: 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2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泉,是决定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 创造 力的基木条件。 3. 什么是中华文化? 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我们称 Z 为屮 华文 化。 4、 中华文化的地位(影响)? 中华文化以深邃的内涵、恢弘的气度以及蓬勃的牛机在世界文明中占有独特的位 置,对 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作岀了重要的贡献。 ★5、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 •什么是中华文化? 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我们称之为中 华文化。 4、中华文化的地位(影响)? 屮华文化以深邃的内涵、恢弘的气度以及蓬勃的生机在世界文明屮占有独特的位 置,对 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5、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6、中华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基木内容 (1) 中国哲学博大精深,彰显东方智慧。哲理的格言或谚语至今仍然影响着我 们的 言行,影响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 (2) 中国传统伦理道徳:以和谐为本,充满人伦温情及家国情怀;以儒家伦理 道德 思想为主要内容,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 (3) 传统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唐诗宋词是其中两朵绚丽的奇葩 (4) 屮国科技发明享誉全球 (5)民间工艺,巧 夺天工。 (6)中华武功扬名世界。 (7)中医中药福泽人类 (8) 中华艺术形式多姿多彩:中国书法展现汉字形体美韵 (9) 中国古建筑技艺精湛、风格独特, (10) 传统戏曲堪称国粹 (11)各民族歌舞艺术异彩纷 呈 ★7、徽文化的代表:黄山、黄梅戏、宣纸、芜湖铁画 ★8、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2 中华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泉,是决定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 创造 力的基木条件。 3 中华文化以深邃的内涵、恢弘的气度以及蓬勃的生机在世界文明中占有独特的 位置, 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4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复兴来支持、引领和提升。 二、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我国应该如何创新民族文化? (1)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能使优秀文化传统得以 传承, 又能体现时代背景下文化的发展,也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 新性发展 (2) 创新民族文化,就是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 科学 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民族文化的含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含义) (3) 加强与世界多种文化进行交流,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丰富和 发展自 己。 2、中华民族在不断创新中为自己开辟道路,民族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中发扬光大, 获得 新的牛命力。 3、世界文化特点: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4、屮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1) 中华文化在与世界多种文化进行交流,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丰富和 发展自己,也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影响。 (2) 中华文化在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对话中,让世界越来越深入地了解中国, 中华 文化也越来越有力地影响着世界。 ★5、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 采取客观、平等、相互包容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造成的行为方式的差 异。 (2)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学习、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 三、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 1、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指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 发展 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发展和国 家振兴的巨 大精神力量。 2、文化化没有优劣之分,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世界文 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不同文化间必然存在差异,消除差异的说法也是 错误的 ★3、为什么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 (1)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发展和国家振兴的巨大精神 力量。 (2) 提高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两个一百年 i 土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的实 现。 ★★4、怎样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 (1) 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要坚定文化自信, (2) 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高中国的国际 话语权。 (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4)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5、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 要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 生活更 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 文化素质全面 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6、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 ★7.谈谈对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解。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即发展先进文化,其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 学文化 事业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为现代 化建设提供强 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 的基础工程,为现代 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8、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1) 国家:①立法部门应完善立法,建立健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法律法规; ②执法 部门应严格执法,坚决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③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保护能力; ④进一步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保护经验。 (2) 社会:①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文化遗产 的保护 意识;②鼓励继承、发扬民间艺术、民俗。 (3) 个人:①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意识,自觉遵守文化遺产保护方面的法 律法规; ②运用法律武器同破坏文化产的行为作斗争;③为保护文化遺产向有关 部门建言献策; ④从自身做起,自觉保护文化遗产 5.2 民族精神发扬光犬 一、民族精神兴国之魂 1.什么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 是一个 民族赖以牛存、共同牛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基本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3、民族精神的地位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2)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4、爱国主义的特点: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 有共同 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 爱国主义的最 鲜明主题: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民族精神转化为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 认同。 6、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 屮华文化的力量,集屮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7、时代精神 (1) 中国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 时代精神内涵: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依法办事、面 向世界 的吋代精神 (3)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关系: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 是民族 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二、民族精神凝聚我们的力量 ★ 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2) 中华民族精神凝聚着我们的人民,使得我们这个伟大的多民族国家维系着统 一的发 展模式。 (3) 中华民族精神延续着我们的文明,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 明。 (4) 屮华民族饱经沧桑,历尽磨难,但无论面临怎样的危机,都没有失掉民族白 信心, 没有失去民族的尊严,因为我们民族的血脉中始终奔涌着昂扬澎湃的民族 精神。 (5) 中华民族精神无论是在过去、在现在,还是在未来,都是支撑着我们民族的 坚强 脊梁。 ★2、弘扬和发展民族精神的意义? 1 有利于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 2 有利于发展先进文,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有利于形成团结、互助、友爱的良好社会氛围。 4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徳素质,増强人们的责任意识。 5 有利于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3、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 当代中国,我们还需要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弘扬以改革 创新为 核心的时代精神统一起来。 (2) 我们要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建设、 民族 振兴联系起來,为实现屮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屮国梦而奋斗。 ★★4、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道德修养,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 建设者。 (2) 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做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实际行动弘 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 (3)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强不息、团结合作等良好思想品质。 (4) 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建设、民 族振兴 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5、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民族和国家进步和发展最持久、最深沉的精神力 量。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是当代中国精神 的集中 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屮华优秀传统文化, 也吸 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我们 实现中 国梦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 ★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 1 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 2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 有利于培养人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 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5 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国家层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8、青少年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道德修养,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 传者和 践行者。 (2) 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 的信 念。 (3) 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形成向上的力量、 向 善的力量。 (4) 要听得进意见,受得了批评,做一个讲道徳、尊道徳、守道德、追求高尚道 德理 想的人。 ★9、新时期,国家应如何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 (1)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2) 加强法制教育,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 (3) 坚持依法治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 积极开展先进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弘扬社会正气。 (5) 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为社会发展传递正能量。

资料: 619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