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七年级(上)地理期末复习纲要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 地球的形状:不规则的球体
(2) 最大周长(赤道)长度:约 4 万 km(P3 图 1.2)
(3) 经纬线比较:(P5 图 1.7,P6 图 1.10 和图 1.11)
纬 线 经 线
形状特点 圆(除两极) 半圆
长度特点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
长度为 0,南北纬度数相
等的纬线长度相等
都相等(约 2 万 km)
线圈间关系 纬线相互平行(除两极) 所有的经线相交于两极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4) 经纬度比较:(P6 图 1.10 和图 1.11)
纬 度 经 度
表示符号 北纬—N 南纬—S 东经—E 西经—W
起始线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划分方法 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
南为南纬
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
度数范围 0°—90° 0°—180°
(5) 南、北半球的划分:分界线—赤道(P7 图 1.12)
(6) 东、西半球的划分:分界线—20°W 和 160°E 经线(P7 图 1.13)
(注意:东经不都在东半球,西经也不都在西半球)
160°E 20°W 160°E
西半球 东半球
180° 0°
(7) 地理坐标的书写:
例如,南京北纬 32 度,东经 118 度,写作(32°N,118°E)
(注意:①不能少“°”②先写度数,再写字母③只有赤道、本初子午线和 180°
经线不写字母,其余都要有 N、S、E、W)
(8) 方格状经纬网的地理坐标判断:
第一步:明确“横纬竖经”,即横线是纬线,竖线是经线
第二步:明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第三步:数值:越往上(北)越大为北纬,越往下(南)越大为南纬,越往右(东)
越大为东经,越往左(西)越大为西经
第 2 页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 自转与公转的比较:
自 转 公 转
围绕中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时间 1 天 1 年
产生的现象 昼夜交替;地方时的差异 四季交替;形成五带
(2) 太阳直射点及节气、南北半球的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北半球 3、4、5 月 6、7、8 月 9、10、11 月 12、1、2 月
南半球 9、10、11 月 12、1、2 月 3、4、5 月 6、7、8 月
(3)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
白昼长度↑ 白昼长度↓ 白昼长度↓ 白昼长度↑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第二年春分
昼夜 白昼长达到 昼夜 白昼长达到 昼夜
平分 一年最大值 平分 一年最小值 平分
(4) 五带的划分:(P12 图 1.20)
北极 90°N
北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北极圈 66.5°N
北温带 无太阳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
北回归线 23.5°N 夜现象,四季分明
赤道 0° 热带 有 2 次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南回归线 23.5°S 无太阳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
南温带 夜现象,四季分明
南极圈 66.5°S
南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南极点 90°S
第 3 页
第三节 地图
(1)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 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的换算,图上距离一般是 cm,
实地距离一般是 m 或 km)
例:图上 5cm 代表实地距离 1500km,则比例尺为 1:30000000
(3) 相同图幅的地图,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地图
表示的实地范围大,内容简略
(4) 方向的判断:(8 个基本方向见 P14 图 1.23)
方法一:有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方法二:有指向标“↑”——指向标箭头方向为正北
方法三:无经纬网或指向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 海拔高度:又叫绝对高度,是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地形图上标
注的数据都是海拔高度);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例:甲地海拔 2000m,乙地海拔-200m,则两地相对高度=2000―(―200)
=2000+200=2200m
(6) 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P17 图 1.30)
(7)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8) 等高线地形图部位判断:(P16 图 1.29)
山顶:闭合等高线中心,数值内大外小,用▲表示
鞍部:两座山顶之间的凹处
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适合攀岩运动,会有瀑布)
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凸出(往往有河流发育)
山地 海拔较高大于 500 米,坡度较陡,地面崎岖。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科
迪勒拉山系
丘陵 海拔较低,相对高度小于 200 米,地面较崎岖。如:中国的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
高原 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高,边缘较陡峻。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
最大)。
平原 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低,小于 200 米。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东欧平原。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刚果盆地(世界最大)。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 海洋和陆地的比例:71%海洋,29%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 七大洲和四大洋:(P29 图 2.6,能根据轮廓形状、位置关系认识)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
洲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第 4 页
(3)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跨 360 度)
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纬度最高的海洋:北冰洋
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P29 图 2.6)
(4)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属于北美洲)
(5) 亚洲—欧洲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分界:苏伊士运河(P30 图 2.7)
北美洲—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 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变动(最主要)、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
(2) 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P35 图 2.15),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3) 六大板块与两大火山地震带(P37 图 2.19)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国家:日本、新西兰、美国、智利等)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地震国家:土耳其、印度尼西亚)
(4)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5) 板块挤压碰撞,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或岛弧(如日本群
岛);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或新的海洋(如红海)(P38 图 2.20,
P39 图 2.22)
(6)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中海不断缩小至消失,红海不断扩张成大洋
(7)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导致地壳上升,形成山脉
(8) 日本多火山、地震: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 常见的天气符号:P48 图 3.6,注意“雾”“霜冻”“沙尘暴”“台风”
(2) 风力、风向(风的来向)的表示方法:P45 图 3.4
例:“F”——北风三级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 日平均气温的计算:4 次测得的气温值相加再除以 4 求平均数
(2)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14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如下表:
陆 地 海 洋
北半球 7 月份 8 月份
南半球 1 月份 2 月份
(4)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
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 图 3.17)
海陆因素——纬度相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每上升 100m,气温下降约 0.6℃
第 5 页
例:山脚海拔 720m,气温 28.8℃,求山顶 1520m 处气温?
28.8-(1520-720)÷100×0.6℃=24℃
(5) 气温曲线的判读:上凸的为北半球,下凹的为南半球
(6) 能根据气温曲线判断所处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 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单位是 mm
(2) 降水季节的变化类型:(P55 图 3.19、图 3.20)
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湿润型
(3) 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P56 图 3.21)
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这种雨叫地形雨),背凤坡降水少
(4)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1) 天气反映短时间的大气状况,用阴晴、风雨、冷热来表示;
气候反映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能区别诗句俗语中的天气与气候)
(2) 气候的要素:气温、降水量(描述气候特征时,二者缺一不可)
(3) 11 种气候类型的分布(P58 图 3.23,不看图例能辨认出名称)
大陆东岸的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的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的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横贯大陆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极地气候
(4) 10 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根据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描述,熟记!)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热带没有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冬季”!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雨热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同期”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雨热反期”
第 6 页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温差小,降水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夏季
极地气候——终年寒冷,降水稀少
1、热带气候:
类型 地表景观 气候特征 主地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全年高温多雨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
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
季雨林
全年高温,一年分雨季(6—10
月)和旱季(11 月—次年 5 月)
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全年高温,一年分干季(11—次
年 5 月)和湿季(6 月—10 月)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
侧 如:非洲大陆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沙漠 全年炎热干燥
西亚和北非、
澳大利亚中部
2、亚热带季风气候:
类型 地表景观 气候特征 主地分布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0℃以
上,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
中国、美国、巴西等国东
南部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
冬季暖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南北纬 30°—40°大陆
西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3、温带气候:
类型 地表景观 气候特征 主地分布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
阔叶林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和多
雨,雨热同期
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
部,朝鲜半岛及附近地区等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草原
冬暖夏凉,年降水量较多,
季节分配较均匀
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
如: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
森林草
原、荒漠
冬冷夏热,年降水量较多,
夏季多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
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耐寒的针
叶林
冬长而严寒,夏短而暖和,
降水较少
俄罗斯和加拿大
4、寒带气候:极地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北极地区和南极洲,终年严
寒。
5、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
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第 7 页
附图:世界 10 种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5)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第一步:判断南、北半球——气温曲线“凸北凹南”
第二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均温,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15℃——热带
最冷月均温 0~15℃——亚热带
最冷月均温0℃)
最热月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