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 1 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用火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距今约70 万
年至 20 万年
保留猿的某
些特征
打制粗糙的
石器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距今约 3 万
年
模样与现代
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
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懂得爱美
死后埋葬
按血缘结合
起来的氏族
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 距 今 时
间 发现地点 生产活动 生产工具 住房 用具 穿着
河姆渡原
始居民
距 今 约
七千年
长江流域 浙 江 省
余姚市
种植水稻
饲养家畜
磨制石器
耒耜耕地
干栏式房
屋(水井)
制造陶器
玉器乐器
学 会
纺织
半坡原始
居民
距 今 约
五 六 千
年
黄河流域
陕西
西安
种 植 粟 和 蔬
菜 , 饲 养 猪
狗;渔猎
普 遍 使 用
磨制石器
半地穴式
房屋
彩陶(上
有最早文
字雏形)
第 3 课 远古传说
一、炎黄联盟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在阪泉大战,炎帝败,黄帝和炎
帝联盟。在涿鹿大败蚩尤。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炎帝教民开垦耕地,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
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黄帝:人文初祖。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
伦编乐谱)
三、尧舜禹的禅让
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大禹治水。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于社会变革
第 4 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夏的建立和家天下
禹传位于启,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约公元前 2070—约公元前 1600 年)都城阳城。
二、商汤灭夏
桀、纣残暴失民心;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得民心;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
小国。
三、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
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
随从天子作战。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 5 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二、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
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 6 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春秋争霸
1、著名霸主:齐桓公(标志:葵丘会盟),晋文公(标志:城濮大战胜利),楚庄王
2、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
政)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在晋楚争霸中取得胜利。
3、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
域较大的国家。
第 7 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一、经济上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2、著名的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地点:成都平原 泯江中游
③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
美称。
二、政治上——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 356 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④内容和影响:
内容 影响
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
布帛多的人,可免除
徭役)
经济发展,国富 总之,商鞅变法
确立封建制度,使秦
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
强的国家,为秦国统
一全国奠定基础。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
大 小 授 予 爵 位 和 田
宅)
军队战斗力增强,兵
强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
第 8 课 百家争鸣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内容
儒家 春秋 孔子 《论语》 政治思想——“仁”:“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战国 孟子 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可持续利用资源
道家 春秋 老子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
化。
战国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战国
墨子 ”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
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 9 课 秦统一中国
一、秦的统一:
公元前 221 年 都城:咸阳 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
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影响
政治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
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
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文化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
(统一岭南,修筑灵渠)
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
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第 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的暴政
①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上交三分之二) ②严酷的刑法 ③二世更加残暴(赵高
“指鹿为马”)
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揭竿而起)
时间:公元前 209 年 起义地点:大泽乡 经过:略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
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 206 年----公元前 202 年
第 11 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文景之治
西汉建立:公元前 202 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1、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2、措施:①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 ②提倡节约; ③提倡“以德化
民”
第 12 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 措施 效果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
势力
思想 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
跃,他们批评皇帝的政策,指
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儒家学说成为封建
文化的正统思想
政治措施:“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主父偃的建议),刺史制度。诸侯无力对抗中央。
文化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建议)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
教材。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经济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经济大一统)。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
鼎盛局面。
第 13 课 东汉的兴亡
四、东汉的建立:公元 25 年 都城:洛阳 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第 14 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 138 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 119 年,目的: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政治经济交往。
4、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 60 年(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成为中国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2、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
第 15 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 纸的发明(时间:西汉早期) 2.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3.造纸术的传播
二、医学
1、华佗(神医):麻醉药剂“麻沸散”(世界最早)、“五禽戏”
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三、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
①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摩尼创立;②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
地区。③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④教义: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
只有熄灭各种烦恼和欲望,才能得到解脱。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
安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
2、道教的兴起
①创始人:张陵的五斗米道,张角的太平道等。②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二、司马迁和《史记》
史学成就: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文学成就: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
如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 16 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时间:公元 200 年 作战双方:袁绍 VS 曹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 208 年 作战双方:曹操 VS 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 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魏 (曹魏) 220 年称帝 洛阳 曹丕
汉 (蜀汉) 221 年称帝 成都 刘备
吴 (东吴) 222 年称王 建业(今南京) 孙权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
系。
第 17 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①魏灭蜀;②265 年,西晋代魏;(开国皇帝:司马炎;都城:洛阳)③280,西晋灭吴,
实现了统一。
2、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3、西晋的灭亡
原因: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八王之乱),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
晋的国力。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公元 316 年,内迁匈奴
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第 18 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
1、形势: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2、时间:公元 383 年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南朝的政治
420—589 年:宋、齐、梁、陈。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自然条件)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人力条件)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社会条件)
2、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农业技术的进步:
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 19 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淝水之战
383 年苻坚率兵 80 万攻东晋,淝水之战,前秦败。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439 年,在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
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内容:迁都洛阳: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
法。
作用: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 20 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著作 贡献 (地位)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缀术》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
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一千
年。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书画 东晋 王羲之
(书圣)
《兰亭序》 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
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是“书
圣”。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石 窟 艺
术
北朝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