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注:Z—章 J—节)
Z—1 J—1
1. 生物:活生生、有生命的物体
必须满足以下基本特征
(1) 应激性: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2) 生长:由小到大
(3) 繁殖:能产生下一代
(4) 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
2. 生物的多样性
(1) 物种多样性
(2) 遗传多样生(基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3) 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陆地、海洋和湿地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海平面以上约 10000 米的高空,海平面以下约
11000 米,即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J—2
1. 生物与环境会相互影响。
2. 环境中能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A.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湿度等
B.生物因素:(1)同种:竞争和互助]
(2)不同种:吃与被吃 ,构成食物关系
3. 这说明生物要生存,必须适应环境。
4.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改变)着环境。
A. 有利影响:例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等。
B. 不利影响:例如,蝗灾,鼠害。
Z—2 J—1
1.科学活动包括观察、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等。
2.生物学最早由 19 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提出。
3.生物分类学由瑞典科学家林奈提出(双名法)
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4.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指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为生物
进化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5. 哈维了现了血液循环,较早运用了实验方法,使生物科学进入了实证科学的行列。
6.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使生物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
7.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
J—2
1.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和实验法。
2.初中最常用的实验法是控制变量法。
A. 最关键的是只能有一个变量,且要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
B.基本步骤:
(1) 提出问题 (5)进行实验操作
(2) 收集相关资料 (6)实验结果(眼睛观察到的现象)
(3) 作出假设 (7)实验结论
(4) 设计实验方案
Z—3 J—1
1.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2
①倍数计算=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②物、像特点:上、下、左、右 全颠倒
③污点判别:可能在物镜、目镜、玻片上 操作方法(略)
④使用规则:先低后高,先粗后细
⑤步骤:
A. 取镜安放 识图 P34 图 3-2
B.对光:视野呈雪白色为止。
C.放置玻片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D. 观察:眼睛两次不同位置,先粗后细。 E. 收放
⑥注意事例
A. 低倍镜看完换高倍镜
只需调整细准焦螺旋
B.甲同学看完换乙同学
C.换玻片,重新操作
2.临时装片的制作
一擦 二滴 三取 四浸 五盖 六染 七吸
★五盖:一侧先接触液滴,另一侧再缓缓盖在液滴上,要防止出现气泡。
3. 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①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
②不同点:植物细胞 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识图:P42 图 3—11 P43 图 3—13
4.液泡判别细胞:
液泡小而多:刚形成的植物细胞;
液泡大而少:成熟的植物细胞。
J—2
1.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的生命活动:
①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由细胞膜控制,它属于选择透过性膜,起保护作用
②需要能量,由线粒体(动力工厂)提供,将有机物氧化分解。
③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J—3
1.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相对越大,与外界充分进行物质交换,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所以细胞要分裂,使体积较小。
2.细胞分裂过程(动物和植物相比)
①相同点: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②不同点:动物细胞向中间凹陷,形成新的细胞膜。
植物细胞不向中间凹陷,而在中间直接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3.细胞分裂的意义:使细胞数量增加
Z—4 J—1
1.分裂:数量的改变,由少变多 (生命开始于受精卵)
分化:功能的改变。
2.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3. 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
A.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分布在体表,器脏的门外表面,起保护作用(个别还
有分泌作用)
B.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能收缩和舒张
C. 结缔组织: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3
D.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接收刺激,产生、传导兴奋。
4. 植物的四大基本组织:
A. 保护组织:起保护作用,分布于植物体表面,例,叶的上下表皮。
B.营养组织:果肉、叶肉、幼嫩的茎等。
导管:木质部里,输送水和无机盐
C.输导组织:
筛管:韧皮部里,输送有机物
D. 分生组织:分裂增生,根尖、叶芽、茎的形成层。
5. 植物体的六大器官,分两类,即
A. 营养器官:有 根、 茎、 叶 三种
B.生殖器官: 有 花、果实、种子 三种
6.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体的构成)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和动物体
Z—5 J—1
1.实验:P71 活动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P72 演示“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P73 活动“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P74 演示“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2.叶的结构:P78 图 5—8
P79 文字部分(略)
3.光合作用
A、实质: 物质转变: 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能量转化: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过程:
光
二氧化碳+水 淀粉+氧气
叶绿体
C、意义:
①提供食物
②提供能量
③调节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4
4.应用:立体种植
J—2 呼吸作用
1.实验:P83 演示 P84 演示 P85 演示
2.呼吸作用
A.过程: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线粒体
B.意义:
(1) 用于生命活动,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2) 转化成热量散失
3.对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条件 有光 有光或无光
物质转变 无机物 有机物 有机物 无机物
能量转化 光能 化学能 化学能 其它形式的能量
场所 叶绿体,叶 线粒体,所有细胞
5. 应用:A 蔬菜储存充入较多的二氧化碳
B 农民松土、土壤板结
C 水涝地
J—3 吸收作用
1. 吸水的原理: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反之,“烧苗”
2. 吸水的部分:根尖 根冠:保护;
分生区:分裂增生;
伸长区:使根伸长,根生长最大快的部位;
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吸水和无机盐最主要的部位。
3. 无机盐: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4. 无土栽培
J—4 蒸腾作用
1.过程: 水 水蒸气
2.意义:A 散热、降温
B 促进植物体内水、无机盐的运输
Z—6 J—1
1.种子的结构
种皮—保护
胚芽—发育成茎、叶
双子叶植物 胚 胚轴—发育成根和茎连接的部分
胚根—发育成根
子叶—两片,储存养料
种皮—保护
胚芽—发育成茎、叶
单子叶植物 胚 胚轴—发育成根和茎连接的部分
胚根—发育成
子叶—一片 ,转运养料
胚乳—储存养料
2.对比
5
A. 都有种皮和胚
B.不同:
C.(1)子叶数目不同
(1) 是否有胚乳
3.种子萌发的条件
发育成熟而完整的胚
A.内在条件
足够的供胚发育的营养储备(水、无机盐、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适量的水分
B.外在条件 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
J—2 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1.种子萌发和形成幼苗,标志着植物体进入营养器官的生长阶段。
2. 直根系:由主根和侧根组成 (双子叶植物的根系)
根系
须根系:由不定根组成 (单子叶植物的根系)
3. 生长点
叶原基—发育为幼叶—成叶
叶芽 芽原基—发育为侧芽—发育为侧枝
芽轴—节间
4.茎的生长是顶芽生长点细胞分裂和伸长的结果
J—3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1.花的结构: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
其中主要的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2.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作用发生在胚珠里面。
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子房 胚被—发育成种皮 果实
胚珠 种子
受精卵—发育成胚
Z—7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2.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与光合作用有关
3.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主要与蒸腾作用有关
4.我国的植被主要有: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等类型
5.银杉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