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材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材料

ID:727333

大小:135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6-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大纲 第一单元 (一)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 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 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 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 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 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 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 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6.文中的“我”已经脱险了,投入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却哭了,这是为什么? 分析:这是脱险后的自慰,对父爱的体验和感激,战胜困难的自豪等的泪水。 7.“父亲”对“我”脱险起到什么作用? 分析:鼓励、引导“我”,让“我”有自我脱险的勇气和信心。 8.文章最后一段中,你认为哪句话哲理性较强,是这段的中心所在? 分析:“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 地方。” 9.你从选文中受到什么启发?在生活中如何面对困难? 分析:做任何事都要着眼于最初的那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直到达到目的。首先要 有勇气和信心,无论怎样的困难和危险,只要把它分解开,就一定能克服。 (二)①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 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_________(啜泣、哭泣),正_______ (纳罕、纳闷)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_______(恐 惧、害怕)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③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父亲的手电光 照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 ④“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 ⑤“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⑥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 了信心。…… ⑦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⑧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 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 忘不了的经历。 ⑨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 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 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 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5.将①②段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词。 2 6.第③段画线处运用了景物描写。 7.第④段中画线句与下文哪句照应? 分析: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8.写出在父亲的指导下,我每往下爬一步的心理感受。 分析:我顿时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9.第⑨段中你认为哪一句能揭示文章主旨,请写出来。 分析: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10.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你将怎么办?请讲给你的同桌好吗? (三)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 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 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 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 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 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 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 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4.这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方法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分析:拟人: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着什么。 对比:“十多年前”与“现在”。 比喻:紫色的瀑布。 5.十多年前,家门前的紫藤萝有什么遭遇? 分析: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花和生活腐化有着必然的联系。 6.写紫藤萝花的稀少实际上是写作者对什么的回忆? 分析:过去家庭所受苦难的回忆。 7.描写眼前紫藤萝茂盛的句子是哪一句? 分析: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 8.点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哪一句?如何理解? 分析: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理解:不能让 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 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或 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 生命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 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意思相近即可) (四)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 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 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 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 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 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 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 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个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5.第一段与第二段文字通过十多年前紫藤萝花朵稀落 与眼前的紫藤萝生机勃勃进 3 行对比,是为了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用 原文回答)。 6.理解下边两句话的含义。 (1)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个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分析:生命也像紫藤花一样由无数个故事组成,每一个都是组成灿烂的一分子。 (2)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分析:作者从中受到感染,以愉快的心情去迎接生活。 (五)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 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 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 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7.为下列字注上拼音。穗( suì) 淀( diàn ) 8.解释词语。(1)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2)仙露琼浆:比喻美酒。 9.为本段文字划分层次,并写出每层的意思。 分析:第一层到“花苞里”,描写每一穗花的颜色,第二层,描写花朵的形状。 (六).《童趣》 一、 词语积累 (一) 常规词语 [余]我。 [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 [秋 毫]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毫,细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私]暗自, 暗暗的。 [拟作]比作。拟,比,比拟。 [向]接近。 [昂首]抬头。昂,抬。 [项] 颈,脖颈。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观]看,观赏。 [果]果真。 [唳(lì)]鸟鸣。 [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 为……]把……当作……。 [砾(lì)]碎石、碎瓦。 [壑(hè)]坑谷、深沟。 [神 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 [兴]兴趣。 [盖]有“原来”的意思。 [为 (wèi)]被。 [方]正。 [鞭]用鞭子打。 [数十]几十。 [驱]赶,驱逐。 (二) 通假字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三)成语 [明察秋毫]明,视力。察,看清。本来 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后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 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称快]形容内心十分快意。[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夏 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二、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 三、阅读探究 1. 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 本领:张目对日,明察 秋毫。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收获:时有物外之趣。 2. 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 物外之趣. 3. 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 件事 4. 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 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 “神游”、“呀然”等。 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 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5. 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 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 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6. 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 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 基础:细致的观察。关键:丰富 的想像。 8. 从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 ① 有强烈的好奇心。②有细致的 4 观察力。③有丰富的想像力。 9、“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10、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 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11、“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恰当。这 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 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四、 迁移运用 1. 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① 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 睦相处。 ② 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③ 要 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2. 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如:观 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 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家”时, 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 醉其中,其乐无穷。……) 3. 生活中,你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心胸开阔,不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开,利 用想像把困难和挫折当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坏事都当成生活对自己的 恩赐等。 4. 阅读下列古诗,谈谈这首诗包含的情趣。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 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儿童善于观察,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又有丰富的 想像力。他们在玩味、想像的美好的体验中得到心理的满足,获得了审美情趣。 第二单元 《〈论语〉十则》 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 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 从。 [(不)知](不)了解。[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 [为 (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 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 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 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善, 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 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 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 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 [施]加。(二)通假字、古今字 1. 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 聪明、智慧。2. 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三)成语[不亦乐乎] 愿意是“不 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 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 别人。[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见贤思齐] 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三 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 文学常识:1.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 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 之一。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5 学派的创始人。 阅读探究: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生活 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 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 《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⑦ AAPP 会议 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是:“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8 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 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9 唐太宗有 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见 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或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论语》十 则》中表示要虚心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1《论语》十则》中强调只要善 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2 成语“择善而从”的出处 是:“择其善者而从之。”13 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 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4《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 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15《十则》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温 故而知新。”16《十则》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17 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 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8 阐述志 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9 与“学 而时习之”内容相近的句子是:“任不习乎?”,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 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0 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 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 斗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1“士不可以不弘毅” 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填写)“任重而道远。” 总结迁移:1. 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①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③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 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 《论语》中含有大量的成 语,请再从《论语》中挑选出几个本文外的成语。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4. 又 要重新布置班级了,请在本文中选择几条格言,书写成条幅,挂在班级墙壁上。①学而时 习之,不亦悦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⑥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5. 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作为学生不应死 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 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第三单元 (一)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 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 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6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4.这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点?答:新、美、力 5.这三个比喻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想去创造更美好生活 的思想感情。 6.谈谈这一部分给你怎样的鼓舞和力量。 分析:鼓舞人们对光明的未来满怀向往和希望,并决心为此而奋斗 7.课文描绘了春草等多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二)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 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 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 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 在雨里静默着。 8.文段抓住了春雨多、细密、轻盈的特点来写。 9.“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中,用“一层薄烟”来比喻细雨濛濛的情状; 一个“笼”字准确地写出了这层薄烟的高度;一个“全”字把意境展现得非常开阔。 10.文段含蓄地写了春风,从下面哪一句话可以看出?(B)A.雨是最寻常的 B.密密 地斜织着 C.笼着一层薄烟 D.稀稀疏疏的 11.文段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觉是(C)A.春雨绵绵,令人喜爱 B.春雨寻常,忧伤烦 恼 C.清亮温馨,宁静和平 D.凄神寒骨,撩人思绪 12.文段描写雨中景物的正确顺序是从静景到动景,从物到人,从近到远。 13.仿照例句,以“理想”开头再写两个比喻句,与例句形成排比。 例如: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答案: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 明。 14、从文中找出通出色彩变化来描绘雨中景物的句子。 15、“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这句话用了哪种修饰方法,有何作 用? 16、“可别恼”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三)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 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 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 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 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7.第一句话“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承上启下过渡句,总起全段。 8.把这两段景物描写具体表示空间的词语依次写出。 山上→树尖→山尖→山坡→山腰;城内→城外→山坡上。 9.加点部分把景物当成“人”来写,赋予人的感情,谈谈你对这一处的理解,这样写 7 有什么好处? 分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不但写出了山坡薄雪的视觉形象与山坡薄雪 的感觉形象,而且写出了“情”——热爱冬天的济南,赞美济南的冬天。 10.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分析:雪后的山的美丽景色 11.从文中找出比喻句,完成下面的表格,体会这种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本 体 比喻词 喻体 表达作用 顶雪矮松 好像 日本看护妇 亲切温暖 山坡 (穿上) 带水纹的花衣 美丽可爱 卧雪小村庄 是 唐代名手的小水墨画 灵秀恬淡 济南的冬天 是 空灵的蓝水晶 突出响晴 雪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 白花 形象贴切 12、这段文字选自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写的《济南的冬天》,体裁是散文。 10.对本段文字判断有错的两项是(BD)A.这段文字描写的是雪后山景的秀美。B.从这 段文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整个小山都积满了雪。C.这段文字是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的顺序写的。D.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如把树尖比作“日本看护妇”, 说薄雪“害了羞”。 11.“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是从侧面写出了雪不大,有的地方根本没积住雪。 12.“山”后面加“们”,是表示(B )A.表示复数 B.把山拟人化了 C.是北方口语的习惯 13.“带水纹的花衣”是写出了(A)A.下了点小雪后的山上的景色。B.下了点小雪后山 上有水了,流来流去像带水纹的花衣。 14.本段开头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结尾说:“就是下小雪吧……”这里小雪的 “妙”处是(C)A.小雪可以给小山穿上“花衣”。B.小雪可以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C. 小雪可以点缀得那些小山更加秀美。D.小雪可以反射出小山的各种色彩。 15.雪本来是白色的,文中却说它“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是因为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 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16.给这段话选出一个标题(D)A.雪后的景色 B.冬天群山美 C.雪后图 D.雪后山更 秀 (四)1、曹操《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 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 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 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本诗中最能反 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 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 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 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 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 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 8 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 留传千古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感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归期难料的感情。 4、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 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 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 9 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施图,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 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 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 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中“最爱”的内容是“绿杨 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中表现诗人行路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和“最爱湖 东行不足,白杨阴里沙堤。”《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花草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 才能没马蹄。” (五)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 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 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8、这段文字记叙的顺序是 从 到 的空间顺序。 19、“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 其作用是 。20、本段用了虚写的写法进行联想,由花联想 到 。 2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字作用是: 22、给本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 23、写蜂蝶的多,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第四单元 (一)山市 一、解释加点词语义。 1、数年恒不一见数,几。恒,经常。2、层层指数数,数数 3、历历在目:清晰地出 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 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屑屑,忙碌 的样子 6、或凭或立,不一状 不一状,形状不一。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相 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 二、翻译句子。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2、 或凭或立,不一状。 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3、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这 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答、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答、危楼高百 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 唐―― 李白)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答、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 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9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答、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答、孤塔—宫殿—城市— 危楼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答,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 (二)看云识天气 1.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1)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 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下定义)(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 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打比方)(3)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 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引用、作诠释)(4)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 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摹状貌)(5)那最轻盈, 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下定义)(6)(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 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作诠释)(8)卷云丝丝缕缕地 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打比方)(9)经验告诉我们: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分 类别) 6.体会一下如果删去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它的意思和原意有什么不同? (1)往往..要下雨(2)有时..会带来冰雹(3)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分析:如果去掉,话就说得绝对了,反而变得不准确了,因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 云识天气是有一定限度的。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 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 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 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 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6.结合上下文说说“招牌”一词的妙处。 分析:“招牌”是商店的标志,这里用“招牌”比喻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这个比喻 准确,形象地说明了看云和识天气的密切关系。 7.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你在课外搜集,并把搜集的佳句写在下面。 分析:燕子低飞,蛇过道;盐坛出水,烟叶潮;大雨不久就来到。早上有雾,中午晒 铺。 8.这段文字连用 8 个比喻来说明云的形态变化之多,它紧扣哪两个字来写的?答:万 千 9.最后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用一句话回答。答:紧扣文题揭示中心。 10.在文中画出本段中心句。答:第一句 11.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写一组排比、比喻的句子 7.②句所照应的短语是姿态万千,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句子是云就像是天气的“招 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8.①句和⑤句在选文中分别起的作用是揭示该段文字的中心和总结。 9.选文用“美丽”和“阴森”,“白云朵朵”和“乌云密布”相对比,说明云“变化无 常”的特点,这样写的用意是说明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 么样的天气。 10.用“‖”划分选文的层次:①‖②③④‖⑤ 11.本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 第五单元 (一)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 10 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 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 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 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院拾枯竹。我恍然 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 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方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 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 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 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 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 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7.选文第一段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小兄弟非常喜欢风筝? 分析: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 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8.“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 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请你想像一下“我”此时会怎样想? 分析:“我”心里充满得意……(言之有理即可) 9.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上下文,谈一谈你对“我”的做法的看法。 (二)认真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及最后一自然段(文段见课本),完成 6~9 题。 6.填空:文章开头由北京的冬天引出对故乡春天的描写,结尾由故乡的春天回到北京 现实冬天,开头结尾相互照应。 7.第二自然段“故乡的风筝时节……打成一片春的温和。”写了什么内容,反映出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写了故乡二月风筝时节抬头所见各样风筝及地上杨柳的发芽, 山桃的吐蕾,构成一片春日的温和,表达了作者对春日温和的热烈向往。 8.如何理解“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及“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 冷气”。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分析:这些语句是作者用严冬比拟现实的,反映了现实的冷酷和无比的黑暗。 9.文章开头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结尾说“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为什么? 分析:看到风筝想到了自己对弟弟的风筝梦的虐杀,戗害了儿童热爱玩具,喜欢游戏的天 性,这正是封建意识造成的,这种封建意识也正是封建社会形成的,社会病根的顽固使自 己有无可把握的悲哀,要想消除悲哀就要改革社会。 (三)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 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 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 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 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 “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 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11 “没有……”我慢慢地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 见自己的声音。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 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过了一会儿,她拿着我那只羚羊出来了。她妈妈接过来 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 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 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儿声 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 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 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6.“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你能说说这时候妈妈的眼神是什么样的 吗? 分析:焦急,期盼女儿去要回来。(或严厉、命令女儿去要回来) 7.爸爸妈妈执意让“我”取回羚羊,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说说有什么 不好。 分析:破坏了孩子之间的友谊,影响了两家之间的关系,伤了孩子的心。 8.“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 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这一段刻画了“我”的什么心理?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分析: 无可奈何、被逼无奈。 9.“月亮出来了,冷冷的”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分析:烘托出“我”当时悲哀的心情。 10.“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你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分析:“我”的反悔是被父母逼的,大人的重财轻义的观念 对“我”的心灵造成严重的伤害,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 11.爸爸把贵重的羚羊给了“我”,“我”把羚羊转送给好朋友,这样可以吗?谈一谈 你自己的看法。 (四)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 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 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 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5.文中描写月亮的句子是月亮出来了,冷冷的,其作用是烘托“我”悲哀的心情。 6.本段文字对人物的形象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7.选段中与“慢慢地”结构相同的一个词是呆呆地。 8.选段中说“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的理由是(B)A.“我”止不住流下了眼泪。B. “我”对朋友反悔了。C.别人不理解“我”。 D.“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9.结尾说“这能全怪我吗?”通过这句话你认为“我”的责任在哪儿?分析:“我” 12 屈从了父母。 (五)“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 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爸爸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 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 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万芳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 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 10.在对待“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这件事情上,上边三个人的语言分别表现了什 么样的态度? 分析:妈妈:态度强硬,重财轻义;爸爸:比妈妈委婉些,但实质相同;奶奶:与妈 妈爸爸不同,她认为要羚羊木雕不好。 11.妈妈、爸爸、万芳妈三个人的语言表现了他们对一个问题的共同认识,这就是疼爱 孩子,但不珍视孩子间的友情,重财轻义。 12.羚羊木雕该不该送给万芳?送给她还该不该要回来?阅读这篇课文后,请谈谈 你的看法。 (六)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词语积累[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 年轻一代人。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 [俄而]不久, 一会儿。【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拟] 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 文学常识 1. 《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全书 8 卷,分德行、言语、 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 36 门。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2. 本文选自《世 说新语笺(jiān)疏》中的“言语”一门。 阅读探究 1. 《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答:营 造了一种温馨、和谐、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 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2.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文中“儿女” 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3.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 份有什么用意?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4.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 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 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 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 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 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5、为什么样“公 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 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迁移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陈太丘与友期》 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 [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 开。 [乃]才。 [时年]当时的年龄。 [戏]嬉戏,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 [尊君]对 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委]丢下、舍弃。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谦词,对人 称自己的父亲。 [无信]不讲信用。 [引]拉。 [顾]回头看。(二)通假字[不]同“否”。 阅读探究 1. 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 13 怎样的人?不讲信用,粗野无礼。2.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 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 懂得为人之道。3. 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 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第一种意见] 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 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 全责备。[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 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4. 有 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 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5. 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 言、赔礼道歉?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 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 得赔礼道歉。6、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答:陈 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迁移拓展 1. 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意见一]抓住对方失礼之处,针锋相 对,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意见二]针对对方失礼之处,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明白 自己的过错,既维护个人名誉,又不伤害对方。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2. 如果父母 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 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3. 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 的故事?如“王戎识李”。4.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 标新立异、一往情深 5. 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 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㈠ 王冕四岁作画; ㈡ 曹植七岁作诗; ㈢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㈣ 司马光砸缸。 第六单元 (一)皇帝亲自带着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来了。两个骗子各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 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 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让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 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 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 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顶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 官说。 “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么?”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 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 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 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 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 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14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 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 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 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4.“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 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两个骗子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呢?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看。 分析:为了使他们的欺骗内容更为合理,更会让虚伪的皇帝、大臣们相信这美丽的新 装的确像没穿一样,从而使他们的骗术成功。 6.作者让一个孩子说出了事情的真相,目的是什么? 分析:说明一个人应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7.“‘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 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 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又“摆出一 副更骄傲的神气”? 分析:为了掩饰自己的虚伪,掩饰自己因被骗子骗到大街上“光着身子”那种内心的 恐慌。 8.你认为骗子行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分析:骗子抓住了皇帝昏庸无能、爱慕虚荣的特点和大臣的明哲保身的心理。 9.“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大臣们这些行为并 非生活中实有,但读后又令人信服,你相信他们会去这样做吗?为什么? 分析:会的。因为,在那个黑暗的中世纪,昏君无道,穷奢极欲,大臣们总是明哲保 身,曲意逢迎,一旦说真话反而倒霉,人们也就不敢说真话,因而假话成风,虚伪成行, 荒唐可笑的事情也就顺其自然,不足为怪了。 10.这篇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分析:.要说真话,要办实事,要做真诚的人、正直的人。 (二)“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 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 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 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看到。跟着他来的 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像皇帝一样,也 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 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 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 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5.“两位诚实的官员”指着那架空织布机违心地称赞“布料”的原因是(C )A.为了蒙 骗皇帝;B.替骗子说谎;C.他们相信别人都能看见布料;D.为了表明他们可以看见布料, 因而是聪明的,称职的 6.“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是两个反问 句。这两个句子既写出了皇帝的恐惧,又写出了他的骄横。 7.这段文字对皇帝的描写主要采用了语言、心理描写。 8.《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中心意思是(C)A.指责了两个骗子的卑劣行径,他们利用 15 人们的信任骗取他人财物。B.讽刺了皇帝图漂亮,求虚荣,反而被骗得赤裸裸地大出其丑。 C.揭露了封建皇帝、大臣们的贪婪、愚蠢、昏庸、腐朽的本质,歌颂了儿童的天真无邪。 D.指明了只有无私欲、无邪念的人才能说真话,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们,剥下了他们 虚伪的面纱。 (三)智子疑邻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天雨墙坏(雨:下雨 坏:毁坏)2、智子疑邻(智:聪明。 这里是“以……为聪明”)3、不筑(筑:修补)4、其邻人之父亦云(亦云:也这样说)5、 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丢失)6、其家甚智其子(其家:那富人家) 二、《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 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四)塞翁失马 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2、人皆吊之 吊:慰 问 3、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为:是。4、居数月 居:过, 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 6、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 7、胡人大入 塞 大:大规模 二、中心思想: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 三、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 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课外古诗词积累 《龟虽寿》①以高亢的语句,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名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②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 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③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老 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④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 生态度的句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⑤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⑥比喻有志的 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成语是:老骥伏枥⑦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 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⑧配乐所加与内容无关的句子是: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⑨表现出人虽到暮年但雄心壮志尤存的诗句是:烈士暮年,壮心不 已⑩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的诗句是: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⑾抒发诗人年老雄心在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⑿最能体现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⒀表现诗人越到晚年越思进取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 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⒁表现曹操要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完成统一大业的诗句 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⒂流露出诗人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 业,不要虚度一生的想法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⒃我们 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过故人庄》①描写友人家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② 借树、山来表现夏景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③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④写出农家劳动生活的句子(或表现与友人相聚交谈的句子) 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⑤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⑥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 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环境幽雅寂静的名句是:曲 16 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春。《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与陆游的“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春。《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出山 光水色对人的净化熏陶作用的句子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中运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映衬万籁俱寂的宁静氛围的句子是“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①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②以动显静, 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③写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 幽景给人启示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④比喻探寻幽远盛景乐趣的句子:曲 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⑤被誉为千古名联的句子: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⑥写景 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⑦表明入寺时间的句子: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 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②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③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 给明月,见于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④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 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⑤《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 哀怨之情的诗句是: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夜雨寄北》① 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 巴山夜雨时。② 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 雨时。③ 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 时。④后来成为离情的代用语的词是:巴山夜雨⑤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的 语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⑥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⑦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 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 秋池。⑧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 希冀的名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①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 唱《后庭花》。②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 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③讽刺上层人物不顾国家艰难,只顾吃 喝玩乐的语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④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⑤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 患意识的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⑥《泊秦淮》中写景的句子是: 烟笼寒水月笼纱,叙事的句子是:夜泊秦淮近酒家。抒发感慨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①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②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 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③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④构成“新”与“旧”“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⑤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一曲新词 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⑥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小园香径独徘徊。⑦时光流逝, 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诗表 示慨叹。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①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莫言下 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②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 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17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③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蕴含着人生普遍哲 理的诗句是: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欢喜。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① 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 处。② 表现对往事的回忆的句子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③ 写回舟迷路的 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④ 追忆郊游地点、 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⑤起承上启下 的诗句是:兴尽晚回舟。⑥《如梦令》中写一群少女为急寻归路,争执之声惊飞夜栖飞鸟 的诗句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⑦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构成一个很有点吃惊却 情趣横生的意境的句子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⑧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点明所 内容是回忆文字的句子是:常记溪亭日暮。⑨李清照在〈如梦令〉中通过写荷花来表现夏 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 《观书有感》①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②借水之清澈是因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③我们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 界时,常引用《观书有感》中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④成语“源 头活水”的源出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⑤运用比喻的方法作比书及书 中内容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⑥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 读书感受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⑦富有哲理的句子是:问渠那得 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⑧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 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⑨蕴含“想要学问深,必须不断努力,常学才能常新新境界”的名句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⑩表达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问渠那得 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1)朱熹的《观书有感》: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 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 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本文的成语:源头活水。 文言文重点字词 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2、以:徐喷以烟:介词,“用”。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夏蚊”。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用在主谓结构间,取消 可以为师矣:介词,“凭, 靠”。 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以数万计:介词,“用”。 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 人皆吊之:代词,他(指丢马的人) 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其邻人之父亦云:结构助词,“的”。 仁以为己任:介词,“把”。 3、而: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可不译。 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 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堕而折其髀:表顺承。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译作“然后”。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译作“却”。 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 任重而道远:连词,表并列,译作“并且”。 4、然:忽有庞然大物: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果然鹤也:副词词尾,不 译。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可是,连词,表转折。 5、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作“被” 6、其:蹲其身:代词,译作“自己的” 18 知之为知之:译作“是”。 必细察其纹理:代词,译作“它的”。 项为之强:译作“因为”。 其恕乎:副词,译作“大概,也许”。 以丛草为林:译作“当作”。 其子曰:代词,他的 为人谋而不忠乎:译作“替” 大亡其财:助词,不译。 此何遽不为福乎?:译作“是” 而折其髀:代词,他的,指“好骑” 的儿子 7、观:昂首观之:看 作青云白鹤观:景象 8、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故又名“鬼市”云。:所以 此独以跛之故:原因、缘故。 9、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 指“在这几个同行的人中间”。 10、时: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时而习之:时常。 11、富:宋有富人:形容词,富裕 家富良马:动词,有很多,富有 12、亡:暮而大亡其财:丢失 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13、引:下车引之:拉 丁壮者引弦而战:拿起,拉开。 14、数:见宫殿数十所: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层层指数:点数,计算。 15、词性活用: 鞭:鞭数十,驱之别院。名词作动词,译作“鞭打,用鞭子打”。 故: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新: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 “新知识” 仁:仁以为己任:名词作动词,实现“仁”的理想。 低:逾时,楼渐低,不见其顶:形容词作动词,“降低”。 雨:天雨墙坏:名词作 动词:下雨 近:近塞之人: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近。 富:家富良马:形容词作动词,有 很多,富有。 善:有善术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好的地方。 智: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17、重点字词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心里。拟作:比作。于:在。 徐喷以烟:慢慢地。 盖一癞虾蟆:原来。 方出神:正好。 使与台齐:让。 定神细视:集中。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 气,发怒。 学而为思则罔:迷惑。 学而不思则殆:有害。 是知也:此,这。 择其善者而从之:跟从。 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无何:不久,不一会儿。 危楼:高楼。 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 或凭或立:有的人。靠着。 不一状:形状不一。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把……撒在。 大致,差不多。相似。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太丘舍去:丢 下。 非人哉:真不是人啊!。 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去:离开。(丢下我走了。)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智子疑邻:以……为聪明。 人皆吊之:都。对其不 幸表示安慰。 居数月:经过。 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 【通假字】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 19 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一切乌有:“乌” 通“无”,没有。 裁如星点: “裁”通“才”,只有。 尊君在不:“不”通“否”, 表疑问。 名著导读 《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 A、《爱的教育》原名《心》,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为 9-13 岁的孩子创作的一部小说。 B、采用日记体形式,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故事主题:真挚的爱。C、 全书共 100 篇,分三部分:①主人公恩利科的日记。②恩利科父母的教子篇。③老师的九 则故事。这三部分以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为中心。 《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A、《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主要是“零碎的 思想”。B、全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①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②对大自然的崇拜。③对人 生的思考和感悟。 《伊索寓言》:主题是“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影射 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如:《狼和小羊》、《猫和鸡》二是表 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狐狸和山羊》三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 类缺点。如《蚯蚓和狐狸》、《蚂蚁和蝉》 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草坪告示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食堂标语)悄悄的 来,悄悄的去(阅览室标语) 修改病句 1、校园的春天像个美丽的大花园。 2、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 理。 3、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4、雷锋精神是 我们学习的榜样。5、中学时代的那些同学的愉快笑容和爽朗的歌声,至今还在我的耳边 回响。 6、我断定他大概会考上大学。7、为了避免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你必须提高认识。 8、他虽然很瘦,而且精神很饱满。 9、在这次初三毕业生家长会上,家长们就学生的升学问题和老师一起交换了广泛意见。 10、遵守纪律,是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 11、在同学帮助下,我改正并认识了 自己的错误。12、大扫除时,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13、我们学校开展 了学雷锋。14、我班同学基本上都达到了体育锻炼标准。15、凡在科学研究上有成就的人, 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16、从这些事 实中,充分地说明了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语文应试精华•知识点梳理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 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 借代、反语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 远) 20 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 引用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 比)论证、比喻论证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 (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 小说) 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 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 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段意的归纳: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 +人+事。 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 象+说明内容(特点)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 21 了(论证了)+论点

资料: 619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