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页1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
『第 1 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1、建立:581 年 杨坚 夺取北周政权,建立 隋 朝。2、统一: 589 年,隋灭陈,重新统
一南北。
3、大运河开凿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隋炀帝时 规模:以 洛阳 为
中心,北达 涿郡 (今北京),南到 余杭 (今杭州),自北向南为 永济渠 、 通
济渠 、 邗沟 和 江南河 ,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全长 2000 多公里。
历史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历史作用: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的枢纽;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
『第 2 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 唐王朝建立:618 年李渊建立,定都长安。
2、 贞观之治的内容: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
的 制,完善隋创立的科举制度。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轻劳役;法律上,颁布
(是中国现在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民族上关系:
3、贞观新政的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由于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
“ 贞观之治 ”。
『第 3 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1、 武则天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做皇帝后,改国号为“周”。她还大力发展通过考
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创立 制度,);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
发展。其统治时期史称“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郭沫若评说)
2、 唐玄宗统治前期,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史称“ 开元盛世 ”。
3、 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农业 农业工具改进,有 曲辕犁 和 筒车 。商业:出现长安等商业大城市。
『第 4 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1、科举制度:隋代建立,唐代完善 ,是通过 分科考试 选拨官吏的制度,强调以 作为选官
标准的原则。主要科目有 进士 和 明经 。人们普遍重视 。
影响:⑴ 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⑵人才的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⑶创造了相
对平等的竞争机会,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2、唐代衣食住行时尚: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饮茶风俗风靡全国是在 。(我国是茶的故乡。)
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第 5 课:“和同为一家”』
1、由于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因而西北各族首领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尊称“ 天可汗 ”。(唐
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2、 吐蕃, 藏族 的祖先,居住在青藏高原。 唐太宗时, 文成公主 入藏,嫁给松赞干布;文成
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第 6 课:开放与交流』
1、日本政府派 遣唐使 往唐朝交流。
2、(唐玄宗) 鉴真 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日本 唐招提寺)
3、(唐太宗) 玄奘 西行天竺(唐僧的原型)
4、唐朝首都 长安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 7 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1、 雕版印刷术: 初年发明;《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
2、 火药:唐初 孙思邈 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时 ,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最早的火器叫“火箭”,也叫“飞火”。
3、 隋朝 李春 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赵州桥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被誉为“世界
第 页2
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第 8 课:璀璨的文学艺术』
1 唐代诗歌:李白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
义精神,人称“诗仙 ”;杜甫诗风气魄雄浑、沉郁悲怆,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其诗作深刻
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充满现实主义的风格。人称“ 诗圣 ”,他的作品被称为“ 诗
史 ”。
2、唐朝乐舞:歌颂唐太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 》、唐玄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曲》等。
3、唐代壁画: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 莫高窟 窟所藏艺术珍品(塑像与壁画)是中外
文化交流的瑰宝。敦煌壁画中的 飞天 ,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
的象征。
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的碰撞和经济的高度发展
『第 10 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1、916 年 阿保机 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改国号为 辽 。 960 年, 赵匡胤
(宋太祖)建立宋朝,史称北宋。1038 年,党项族首领 元昊 建立 西夏,定都兴庆。
2、1004 年,辽进攻北宋,在宰相 寇准 坚决抵抗下,宋真宗亲自督战,重挫辽军。1005 年,辽
宋定 ,其主要内容是①双方撤军,各守疆界;②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 澶渊之
盟 ”。
对此盟约的评价:它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这毕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双方保持了一百多
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3、1044 年,宋夏订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疆贸易
市场。评价:西夏和北宋的边境贸易,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第 11 课 宋金南北对峙』
1、1115 年, 阿骨打 (金太祖)建立 金 政权,定都会宁。
2、1126 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1127 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等大量珍贵财物,北宋灭亡,
史称“ 靖康之耻 ”。
3、1127 年, 赵构 (宋高宗)在南京称帝,后定都 临安 。
4、 岳飞 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人民的爱戴,被
称为“岳家军 ”。
『第 12 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1、 经济重心南移原因:① 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劳动力、农作物,②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
相对安定。③ 自然条件优越 ④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2、 经济发展的表现: 苏州、湖州 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两宋时,
全国经济重心从 黄河 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①农业:水稻产量居第一位,引进 占城稻 (从越南引进);②手工业: 开采量居世
界第一;铁、铜等金属冶炼都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瓷器畅销世界,中国因此被誉为“ ”。
③商业:北宋前期, 四川 地区出现了“ 交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出现 会子 、
④对外贸易:政府设 市舶司 管辖对外贸易 。
『第 13 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社会阶层:宋代的统治阶层主要包括皇室、官僚、地主;社会阶层分为“四民”,即 。
宋朝开国后实行 的国策, 受到社会普遍的尊重。
2、乡村生活:主要人口在乡村。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丰富。民间传统节日最受百姓重视的
有 , , 三大节。
3、城市生活:南宋都城 等城市人口超过百万人口多。固定的娱乐场所 瓦子 出现,
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还出现了类似现代足球的 活动。
『第 14 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1、 被誉为“一代天骄”的 成吉思汗 ,完成蒙古统一大业,被蒙古贵族推举为 大汗 。
2、1271 年,成吉思汗的继任者 忽必烈 (元世祖)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定都 大都 。
第 页3
3、忽必烈的改革:①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
政机构,地方设“ 行中书省 ”;②推行重农政策。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 ”。还命令司
农司编写《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
作用: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元朝时,迁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与汉人以及蒙古人,在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回 族,他
们一般信仰伊斯兰教。5、历史上著名的元大都就是今天的 北京 。
『第 15 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1、北宋时期, 毕升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中国的活字印刷比欧洲早 四百 多年。 影
响: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宋代发明了指南针,也叫 罗盘 。指南针发明后很快用于航海领域。南宋时,它经阿拉伯人传
入欧洲,影响:为 和 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3、火药:唐代发明,孙思邈在《 》记录了火药的配方。宋代改进并应用于 战争 。
4、棉纺织:元代妇女 向黎族学习,在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上做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影
响:松江地区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逐渐取代丝麻成为人
们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第 16 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1、史学:北宋司马光编写《 资治通鉴 》,是我国第一部 编年体 通史巨著。“鉴”
的含义是 。记载从战国到五代时期。(《史记》作者 司马迁 ,西汉,第一部 纪传体通
史,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
2、宋词。我们知道唐诗宋词元曲,其中“词”是一种 句。
①北宋 苏轼 开创一代词风,达到了“ ”的境界。他的词 ,
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②两宋之交女词人 李清照 词风 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
寻觅觅》。
③南宋 辛弃疾 ,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 豪情。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
造口壁》《 》
3、元曲:包括 杂剧 和 散曲 。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 关汉卿 ,其代表作是《 窦娥冤 》。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 18 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皇权高度膨胀:①废除 ,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②设立 和 ,成为专制皇权
的可靠支柱。③设立 制度,君臣之间的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④清朝设立 ,是皇权
高度膨胀的产物(雍正时设立)
思想统治加强:① (科举制度隋朝创立,唐朝完善,进士科最热,到明清时期成为朝廷钳制
人们思想的工具。命题范围在 ,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危害: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
实际能力)② (使当时文人不敢表露独立的思想,造成思想界陷入“万马齐喑”的沉闷气氛中)
『第 19 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①戚继光 (明朝)组织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
------(名言:封侯非我意,但原海波平)
② (填人物)(明朝末年 占领台湾)1662 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意义:对 的开发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郑成功收复台湾,给 以沉重打击,
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了保护作用。
③康 熙 沙俄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康熙皇帝组织两次 之战,取得胜利。
结果:1689 年中俄两国在尼布楚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 》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
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
『第 20 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平定 部贵族
叛乱
康
熙
蒙古族的一支 沙俄支持噶尔丹叛乱,康熙帝御驾亲征,
打败噶尔丹,为维护国家统一。
第 页4
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乾
隆
维吾尔族(回部,居住在
新疆天山南路,信伊斯兰
教,区别于回族)
平定贵族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
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
到重大作用。
①在西藏册封
和
,②设置驻
藏大臣。
③ 乾 隆 皇帝 制 定
“ ”制度。
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
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雍正
皇帝设立 ,
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
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
藏。
确 立 册
封,历代达
赖和班禅都
经过中央政
府册封。
这些措施稳定了西藏政局,
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
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
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
土。
多伦会盟避暑山庄
(外八庙)
目的:“合内外之心,
成巩固之业”
作用:
『第 21 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④
1、 明清皇宫:明成祖时,在元大都基础上建成,明清时期的 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都城。结构:
三重: 、 和 。宫城又称紫禁城,现在称为 。紫禁城前方有太庙和社稷坛。
故宫内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 、 、 ;
地位:故宫是我国现存 、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
风格,是 的结晶。1987 年被 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2、 雄伟的长城:目的: 。明长城东起 ,西至 。
长城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第 22 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一 1、李时珍编写药物学著作《 》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2、宋应星著作《 》内容:农业物和手工业加工、生产技术。
被誉为:
二: 1、罗贯中 《 》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2、 《水浒传》北宋末年宋江起义,围绕“ ”的主题,以农民起义为题材。
3、 《西游记》取材唐 的故事,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4、曹雪芹《 》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
『第 23 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1:郑和下西洋(1405 年----- 年)
(1) 社会安定,国力雄厚。(2)
(3)
(最远到达 和 ,经过 洋和 洋从 出发)
意义: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
加强了 ,推动 ,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目的: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2、闭关政策:含义,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 上。
评价:1,闭关政策有 的一面;2、但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
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3。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第 24 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1、 明清经济发展:康熙至乾隆年间出现“ ”(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成为
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商业发达,安徽、山西等地商人形成商帮;城市繁荣。
2、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 。人们的观念
也 发 生 了 变 化 。 明 末 ,“ 四 民 ” 排 序 变 成 “ 商 贾 大 于 农 工 ”。 西 方 列 强 挤 压 下 的 危
机: 、 、 ,愚昧自大,固步自封。最终导致西方列强的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