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

ID:727493

大小:212.5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1-06-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教案 一、 复习目标 1.经历对本章所学知识回顾与思考的过程,将本章内容条理 化,系统化, 梳理本章的知识结构. 2.通过对知识的疏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进一步 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用语言说明几何图形. 3.使学生认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研究平行线时, 能通过有关的角来判断直线平行和反映平行线的性质,理解平移的性 质,能利用平移设计图案. 二、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复习正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位置关系,以及相 交平行的综合应用. 难点:垂直、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三、知识点整理 1、 一条边公共,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 个角,互为邻补角。 2、 有公共的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 角,互为对顶角 3、 对顶角相等。 4、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如图,直线 AB 垂直于直线 CD,记作 AB⊥CD, 垂足为 O。 O BA C D 5 、 过一点有且只有 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6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 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7、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这里我们把直线 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如下图,PO 就是点 P 到直线 l 的距离 l P OA2 A1… A3 注意: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点间的距离一样是一个正值,是一个 数量,所以不能画距离,只能量距离 8、 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直线 AB 与直线 CD 平行,记作“AB∥CD”. 注意:①“同一平面内”是前提,以后我们会知道,在空间即使 不相交,可能也不平行;②平行线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 线段或两条射线平行,就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③“不相交”就 是说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 9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 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符号语言:∵b∥a,c∥a ∴b∥c. 10、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的同方向(同上或同下),具有这种位 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在截线的两旁,被截直线之间,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 内错角.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之间,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 同旁内角. 11、平行线的判定: (1) 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 (1)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 平行, 同位角相等. (2)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 平行, 内错相等. (3)平行线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 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四、例题讲解 例 1 直线 a、b 相交,∠1=400,求∠2、∠3、∠4 的度数。 1 2 3 4 O B A C D 分析:∠1 和∠2 有什么关系?∠1 和∠3 有什么关系?∠2 和∠4 有什么关系? 解:∵∠1+∠2=1800,∴∠2=1800—∠1=1800—400=1400. ∠3=∠1=400,∠4=∠2=1400. 例 2、 如图,直线 DE,BC 被直线 AB 所截,(1)∠1 与∠2、∠1 与∠3、∠1 与∠4 各是什么角?为什么?(2)如果∠1=∠4,那么∠ 1 与∠2 相等吗?∠1 与∠3 互补吗?为什么? 3 1 B D 4 A C E2 解:(1)∠1 与∠2 是内错角,因为∠1 与∠2 在直线 DE,BC 之 间,在截线 AB 的两旁;∠1 与∠3 是同旁内角,因为∠1 与∠3 在直 线 DE,BC 之间,在截线 AB 的同旁;∠1 与∠4 是同位角,因为∠1 与∠4 在直线 DE,BC 的同方向,在截线 AB 的同方向。(2)如果∠1= ∠4,又因为∠2=∠4,所以∠1=∠2;因为∠3+∠4=1800,又∠1=∠4, 所以∠1+∠3=1800,即∠1 与∠3 互补。 五、习题巩固 1、在同一平面内,直线 a,b 相交于 P,若 a∥c,则 b 与 c 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 2、如图所示,直线 a,b 被直线 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1= ∠5;②∠1=∠7;③∠2+∠3=180°;④∠4=∠7.其中能说明 a∥b 的条 件序号为(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3、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若其中有且只有两条直线互相平 行,则它们交点的个数是〔 〕 A、0 个 B、1 个 C、2 个 D、3 个 4、已知,如图,点 B 在 AC 上,BD⊥BE,∠1+∠C=90°,问射线 CF 与 BD 平行吗?试用两种方法说明理由. F E 2 1 D C B A 5、如图所示,已知 AB、CD 被 EF 所截,EG 平分∠BEF,FG 平分 ∠EFD,且∠1+∠2=900,试说明 AB∥CD. 1 2 BA C D E F G 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能利用有序数对来表示点的位置; 2、会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 置; 3、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 写出它的坐标。 二、复习重、难点: 重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糸中,由已知点的坐标确定这一点的位置, 由已知点的位置确定这一点的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 难点:建立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和由坐标 变化探求图形之间的变化 三、知识点整理 1、四个象限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成Ⅰ、Ⅱ、 Ⅲ、 Ⅳ四个部分,分别叫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第二象限 ( -,+ ) 第一象限 ( +,+ ) 第二象限 ( -,- ) 第二象限 ( +,- ) 2、各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特点? 第一象限上的点,横坐标为正数,纵坐标为正数; 第二象限上的点,横坐标为负数,纵坐标为正数; 第三象限上的点,横坐标为负数,纵坐标为负数; 第四象限上的点,横坐标为正数,纵坐标为负数. 3、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区域内一些地点的位置的步骤是什 么? (1)建立直角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 x 轴、y 轴的正方向;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定出坐标系中的单位长 度; (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表示地点的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 地点的名称. 注意:(1)通常选择比较有名的地点,或者较居中的位置为坐标 原点;(2)坐标轴的方向通常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正东为横轴的 正方向;(3)要标明比例尺或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 4、知识结构 确定平面内 点的位置 建立平面直 角坐标糸 画两条相互垂直且 有公共原点的数轴 点 坐标(有序数对) P (x,y)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用坐标表示平移 四、例题讲解 例 1、写出表示学校里各个地点的有序数对. 8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 ● ● ● ● 大门 食堂 宿舍楼 宣传橱窗 实验楼 教学楼 运动场 办公楼 (5,2) 分析:从表示大门的有序数对你能知道前一个数的意义是什么? 后一个数的意义是什么吗? 答:宣传橱窗(2,2),办公楼(3,3),实验楼(3,7),运动场 (6,8),教学楼(7,4),宿舍楼(8,5),食堂(9,6)。 五、习题巩固 1 如果点 M(a+b,ab)在第二象限,那么点 N(a,b)在第________ 象限;若 a=0,则 M 点在 . 2、已知长方形 ABCD 中,AB=5,BC=3,并且 AB∥x 轴,若点 A 的 坐标为(-2,4),求点 C 的坐标. 3、已知四边形 ABCD 各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0,0),B(3,6), C(14,8),D(16,0),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4 某村过去是一个缺水的村庄,由于兴修水利,现在家家户户都 用上了自来水。据村委会主任徐伯伯廛,以前全村 400 多户人家只有 五口水井:第一中井在村委会的院子里,第二口井在村委会北偏东 300 的方向 2000 米处,第三口井在村委会正西方向 1500 米处,第四 口井在村委会东南方向 1000 米处,第五口井在村委会正南方向 900 米处。请你根据徐伯伯的话,和同学一起讨论,画图表示这个村庄五 口井的位置。 三角形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 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 决问题 二、复习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 嵌; 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0 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 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三、知识点整理 1、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类: 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按“有几条边相等”将三角形分类: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      腰 腰 底边 顶角 底角 底角 显然,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按边分类: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4、三角形外角的和等于 3600。 5、n 边形有 1/2n(n-3)条对角线。因为从 n 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 引 n-3 条对角线,n 个顶点共引 n(n-3)条对角线,又由于连接任 意两个顶点的两条对角线是相同的,所以,n 边形有 1/2n(n-3)条 对角线。 6、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一 2)·180°. 7、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通常把这 类问题叫做平面镶嵌(或用多边形覆盖平面)的问题 8、能单独进行平面镶嵌的只有三角形、四边形和正六边形。 四、例题讲解 例 1 如图,C 岛在 A 岛的北偏东 500 方向,B 岛在 A 岛的北偏东 800 方向,C 岛在 B 岛的北偏西 400 方向,从 C 岛看 A、B 两岛的视角       ∠ACB 是多少度? 分析:怎样能求出∠ACB 的度数?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只需求出∠CAB 和∠CBA 的度数即可。 ∠CAB 等于多少度?怎样求∠CBA 的度数? 解:∠CBA=∠BAD-∠CAD=800-500=300 ∵AD∥BE ∴∠BAD+∠ABE=1800 ∴∠ABE=1800-∠BAD=1800-800=1000 ∴∠ABC=∠ABE-∠EBC=1000-400=600 ∴∠ACB=1800-∠ABC-∠CAB=1800-600-300=900 答:从 C 岛看 AB 两岛的视角∠ACB=1800 是 900。 例 2、用一条长为 18 ㎝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 长是底边的 2 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长为 4 ㎝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分析:(1)等腰三角形三边的长是多少?若设底边长为 x ㎝,则 腰长是多少?(2)“边长为 4 ㎝”是什么意思? 解:(1)设底边长为 x ㎝,则腰长 2 x ㎝。 x+2x+2x=18 解得 x=3.6 所以,三边长分别为 3.6 ㎝,7.2 ㎝,7.2 ㎝. (2)如果长为 4 ㎝的边为底边,设腰长为 x ㎝,则 4+2x=18 解得 x=7 如果长为 4 ㎝的边为腰,设底边长为 x ㎝,则 2×4+x=18 解得 x=10 因为 4+4<10,出现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不能 围成腰长是 4 ㎝的等腰三角形。 由以上讨论可知,可以围成底边长是 4 ㎝的等腰三角形。 五、习题巩固 1、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2、3 B.1、2、4 C.2、3、4 D.2、3、6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B、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 C、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 D、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3、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 2:3:4,则它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或直角三角形 4、现有两根木棒,它们的长度分别为 20cm 和 30cm,若不改变木棒的 长度, 要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应在下列四根木棒中选取 〔 〕的 木棒 A.10cm B.20cm C.50cm D.60cm 5、在△ABC中,AB=AC,AD是中线,△ABC的周长为34cm,△ABD的周长为 30cm, 求AD的长. 6、在△ABC 中,高 CE,角平分线 BD 交于点 O, ∠ECB=50°,求∠BOC 的 度数. 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相关概念,能设两个未知数,并列方程组 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两种相关的等量关系; 2、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入法和消元法,能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具体形式选择适当的解法; 3、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4、学会运用二(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重、难点: 重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相关概念,消元思想和代入法、加减法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 三、知识点整理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一次的整式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适合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 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由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叫做这个二元一次 方程的解集 3.二元一次方程组:由几个一次方程组成并含有两个未知数 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适合二元一次方程组里各个方程的 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方程组 里各个方程的公共解,也叫做这个方程组的解(注意:①书写 方程组的解时,必需用" "把各个未知数的值连在一起,即写成 的形 式;②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但是方程组的解只能叫解,不能 叫根) 5.解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或确定方程组没有解的过程叫 做解方程组 6.同解方程组:如果第一个方程组的解都是第二个方程组的 解,而第二个方程组的解也都是第 一个方程组的解,即两个方程组的解集相等,就把这两个方程 组叫做同解方程组 7.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是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 (简称代入法和加减法) (1)代入法解题步骤:把方程组里的一个方程变形,用含有一 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 未知数;把这个代数式代替另一个方程中相应的未知数,得到 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可 先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把求得的这个未知数的值代入第一 步所得的式子中,可求得 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这样就得到了方程的解 (2)加减法解题步骤:把方程组里一个(或两个)方程的两边都 乘以适当的数,使两个方 程里的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把所得到的两个 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 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 程(以下步骤与代入法相 同) 8.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的情况 (1)当 时,方程组有唯一的解; (2)当 时,方程组有无数个解; (3)当 时,方程组无解 9.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 骤相同,即"设""列""解""验" "答" 四、例题讲解 例 1.分别用代入法和加减法解方程组 5x+6y=16 ① 2x-3y=1 ② 解:代入法 由方程②得: ③ 将方程③代入方程①得: 5x+2(2x-1)=16 5x+4x-2=16 9x=18 x=2 将 x=2 代入方程②得: 4-3y=1 y=1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加减法 方程②×2 得:4x-6y=2 ③ 方程①+方程③得:9x=18 x=2 将 x=2 代入方程②得: 4-3y=1 y=1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例 2.从少先队夏令营到学校,先下山再走平路,一少先队员骑 自行车以每小时 12 公里的速度 下山,以每小时 9 公里的速度通过平路,到学校共用了 55 分钟, 回来时,通过平路速度不 变,但以每小时 6 公里的速度上山,回到营地共花去了 1 小时 10 分钟,问夏令营到学校有 多少公里? 分析:路程分为两段,平路和坡路,来回路程不变,只是上山和 下山的转变导致时间的不 同,所以设平路长为 x 公里,坡路长为 y 公里,表示时间,利用 两个不同的过程列 两个方程,组成方程组 解:设平路长为 x 公里,坡路长为 y 公里 依题意列方程组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经检验,符合题意 x+y=9 答:夏令营到学校有 9 公里 五、习题巩固 1.下列方程组:(1) (2) (3) (4) 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 是( ) (A)只有一个 (B)只有两个 (C)只有三 个 (D)四个都是 2.已知三个数组:(1) (2) (3) 和两个方程组:Ⅰ Ⅱ ,那么 ( ) (A)Ⅰ的解是(1),Ⅱ的解是(2) (B)Ⅰ的解是(2),Ⅱ 的解是(3) (C)Ⅰ的解是(3),Ⅱ的解是(1) (D)Ⅰ的解是(2),Ⅱ 的解是(1) 3.以 为解的方程组是( ) (A) (B) (C) (D) 4.工厂零到每米 12 元和每米 10 元的两种料子,总价值为 3200 元,做 大衣用第一种料子 25% 和第二种料子 20%,总价为 700 元,问每种料子各领到多少米?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 2、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3、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并会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4、学会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复习重、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 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 决实际问题 三、知识点整理 1 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1 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注意:像①中分母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这 一点与一元一次方程类似。 2 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 式的解集。如所有大于 75 的数组成不等式 2/3x > 50 的解集,写作 x >7 5,这个解集可以用数轴来表示。 3、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4、 性质 1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 方向不变。 即 如果 a>b,那么 a±c>b±c. 性质 2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即 如果 a>b,c>0,那么 ac>bc(或 a/c>b/c). 性质 3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即 如果 a>b,c<0,那么 ac<bc(或 a/c<b/c). 四、例题讲解 例 1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1;(2)x≥-1;(3)x

资料: 619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