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

ID:727784

大小:148.8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6-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宜昌市三峡高中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计 50 分) 1.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 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2. 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 为 “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3.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 盘针 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坏境 B. 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禺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C. 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屮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D. 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4.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一一生存 竞 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 17 世纪初期 B. 18 世纪中期 C. 19 世纪中期 D. 20 世纪初期 5. 林则徐建议朝廷用关税的十分之一制造西式炮船,以抵抗英国侵略者。道光皇帝对林则徐建议 的 朱批是:“无理!可恶!一派胡言”。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 林则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己 经出现 C.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D.向酋方学习的新思潮面临被扼杀的危险 6. 由 19 世纪 60 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 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③向西方学习 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与生产技术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的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 7. 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的思想的是 A. “自强直属,在于练兵” B. “十万之富豪,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 C. “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D.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有生之乐” 8. 梁启超说:“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次十九世纪竞争 进 化之也,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国家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 泰西皮 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更挟小智小术,欲与地球著名大政治家相角,让其大者,而争 其小者,非 不尽瘁,庸有济乎?……李鸿章晚年之箸著失败,皆由于是。”从梁启超批评李鸿章 的内容来看,洋 务运动留给后人的最深刻启示是 A. 必须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B. 搞革新必须要有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C. 只有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国家才能渐趙富强 D. 对阻碍变革的顽固派必须进行坚决斗争 9. 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 有 □□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 10. 1917 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 券 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 则其宪 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 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11. 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 物, 存其一必废其一。”这里陈独秀从政治上揭露了 B. 尊孔与民主共和绝对不相容 D. 尊孔潮流与君主专制的內在联系 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13. 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 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 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14.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其依据包括: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 制 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④宣传马克思主义, 使新文化运 动进入新时期 A.北洋军阀与民主政治的尖锐对立 C.传统道德与君主专制的相互依存 12.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 实 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C.国民革命结朿了君主专制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 近代以来,优秀的屮国人把人类先进的政治思想与屮国民主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①屮 体西 用 ②三民主义 ③毛泽东思想④邓小平理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16. 1923 年,某英文报纸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评选“当今屮国十二个大人物”,调查结果如下: 从 评选结果来看,“十二个大人物”屮,国民党有 4 人当选,其屮孙屮山雄居笫一;军阀出身的 有 4 人 当选,其屮冯玉祥位居第二;陈独秀以文化名流的身份高票入选“大人物”系列。值得注 意的是,职 业外交家和实业家入选人数相当之多,其屮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代表屮国据理 力争的顾维钧在 “十二个大人物”中位居第三,张骞位居第八。下列对这个调查结果的分析,表 述正确的是 A. 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主张得到国人拥戴,因而当选人物居多 B. 军阀当选反映了当时的北洋军阀统治得到国人普遍支持 C. 陈独秀以高票入选反映了屮国共产党在当时影响巨大,不容忽视 D. 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的入选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渴望 17. 下列关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头 20 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 的是 A. 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 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 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 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18.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这一 “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 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一国两制” 19. "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 26 个 部委,20 个省、市、自治区,包括 900 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 制造和试 验研制出 10 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 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 “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 “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D. “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20. “某教授,1950 年 1 月生,1968 年高中毕业,1969 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 年 考入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 年分配到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6 年至 1997 年在美国斯坦福大 学亚太 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以上个人履历反映了 A.《义务教育法》保障了其受教育权利 B. “教育大革命”对其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C. 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为他的人生转折提供了机遇 D. 作为学者访问美国得益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21. 建国后,能反映中国已然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事物或现象的是 A. 两弹一星、“三下乡”活动、义务教育、股票 B. 上山下乡、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互联网 C. 科教兴国、城镇化、载人航天、流行服饰 D. 股份制企业、样板戏、装修热、“教育大革命” 22. 荒诞派戏剧不用合乎逻辑的结构和明智的理性去阐明人的生存处境。经典作品《等待戈多》 中, 人们望眼欲穿地期盼着戈多的到來,但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始终是一个谜,这样的剧 情似乎荒 诞不经,但含有很大的隐喻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表现西方人的危机意识,揭示人类生存现状的荒诞 B. 表现了人们对未來充满希望和神秘的憧憬 C. 表现了在绝望中等待渺茫希望的西方人的共同心理 D. 表现了人们失望、彷徨、痛苦的精神创伤 23. 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竟 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在这种“令人极度失望”的社会背景下兴起的文学流派是 A.启蒙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古典主义文学 24. 二十世纪初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 国 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來愈受到国 际消费 文化的影响。”下列何者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 A.电视和电影 B.铁路与飞机 C.报纸和广播 D.网络与漫画 25. 依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名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C. ®00® ①《石工》 A. 0①⑷O ②《圣母像》 B.②④①G) ③《口出・印象》 ④《格尔尼卡》 宜昌市三峡高中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答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二、非选择题(50 分,26 题 17 分,27 题 17 分,28 题 16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任何文化都由外在物质、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 文 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 最后 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近代前期(1840—1949 年)中国人对酋方的认识正是走过 材料三: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 以自 存矣! 一一邓实《国粹学》(1902 年) 国学者何? 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 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來,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 不可 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一一邓实《国学讲习记》(1905 年) 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 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朿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 武之 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 兴,吹秦 了这样的历程。 材料二 A 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B 组:康有为和殛 年靑新: ■ . 亠一… ■一 亠亠 ■ C 组 灰之己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 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各列举一个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物质层而、制度层而与心态层而”的 代表 性事件?(3 分)与材料二的图片是如何对应的?(3 分) (2)阅读材料二图片,三组图片各反映的历史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 分) (3)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不准摘抄)(8 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 不 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唐太宗说: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 材料二:(一)驱逐軸虏。今之满洲……和中国多事,长驱入关,来我中国,据我政府,迫 我汉人为 奴隶……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其政府,还我主权……(二)恢复 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的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軸虏之后,光复民族的国家。 ——1911 年《军政府宣言》 材料三: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条约期满为止。 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三、凡革命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国家个人种种之权利, 民国 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起以后则否。 ——1924 年孙中山〈宣告各友邦书〉 材料四:(一)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 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 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2 分) (2)据材料二说明孙屮山当时的民族主义的宗旨是什么?这种看法有何局限和失误? (6 分) (3)据材料三、四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有何区别?影响孙中山产生区别的主要历 史因 素是什么? (7 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的认识? (2 分) 2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冋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 制 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剥茧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 未见其 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 年)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 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 ...............谨陈六义...............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去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 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警告青年》(1915 年 9 月) 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无知,使之脫胎换骨,恐使其染于专制吋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 在涉 毒较少之青年,英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去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 年 10 月) (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所提到的“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岀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 “新”在哪里,体现了怎 样 的时代精神。(5 分)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 Z 间的关系。(5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B A C C D B C D B D B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D C C A C C B B A D 历史答案 26. (1)代表性事件:①物质层而:洋务运动。(2 分)A 组: 2 制度层面:戊戌变法。(2 分)B 组 3 心态层面:新文化运动。(2 分)C 组: (2) A 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 分) B 组:实行君主立宪。(1 分) C 组:民主和科学(1 分) (3) 同:反对儒学独尊异:邓实:倡导国粹立国,认为西学与传统文化相通;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传统文化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27. (1)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农本思想) (2)孙屮山当时的民族主义的宗旨是推翻清政府统治,光复汉民族国家。(2 分)局限:此 时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还没有提到反帝国主义。(2 分)失误:把国内的民族矛盾、民族问题与外国 侵略的界限混淆,把满族排挤到“中国”之外。(2 分) (3)辛亥革命吋期孙中山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已取得的特权,承认不平等条约;1924 年他 则 明确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4 分)历史因素:斗争的屡次失败,孙中 山接受苏俄的建议与屮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带有反帝反封建 内容的新三民主义。(3 分) (4)认识:孙屮山在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屮认识的不断深入,反映出孙屮山是一个坚定的爱 国者, 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伟大思想家。(2 分) 28. (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分别意识到,以 I 口国 民、 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透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 社会变革 奠定基础 (2) “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寓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 民 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 Z 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思想目标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 合实 际。

资料: 619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