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 2015-2016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90 分钟值:100 分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胡分
第 I 卷(选择题)
据嘉靖《徽州府志》记 载:’'家多故旧,自唐宋来数百年世系,比比皆是。重宗谊,讲世好,上 下六世之施。村落家
构祠宇,岁晚殂豆。 ”与此现象密切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王位世袭制 D.礼乐制度
2.《管子•小匡》记载了齐国的选官之法:“于子之乡,有居处为义好学,聪明质仁、S
长弟闻于乡里者,有则以告。……公设问国家之患而不肉,退而察问乡里,以观所能,而无大过, 登以为上卿之佐。”后
世与此法一脉相承的选官制度是
A. 察举制 B. 世卿世实禄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3•西汉武帝中期规定:除京畿所在州(司隶 、郡(京兆)、县(长安)夕卜,其他地方,上至郡国守 相,下迄县令、长、
丞、尉、均不用本郡国人,刺史均不用本州人。这是明确规定籍贯避的最 记载。实行籍贯翅制度
A. 利于解决王国割据问题 B. 旨在避免地方势力坐大
C.能够杜绝官员鉛徹 D. 成为汉代选官的主要方式
4. 唐太宗时期编撰《氏族志》,将皇族定为第一等,外戚为第二等,山东崔氏等大士族为第三等,
后在新兴庶族地主的努力下,武则天主持改《氏族志》为《毀彖 ,武氏成为第一等,其余各等按
照当朝官品高低划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
一、选择题:本题翔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题意
B. 中央集权的强A. 女性政治地位的提高
官职)是无权过问的,只能会同朝廷行使者锥官及自行委任部分州县低级吏员。据此厠顾倂亍 省
A. 丧失了对官员任用与铃调的权力 B. 权力行使不再受中央节制
C.未能从中央分化出重要人事任免权 D. 下设郡府州县等行政®]
6.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 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
人。”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
A . “丞相者,朕之股肱,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B •“以天下之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C. 科举制的进一步推 D. 宗法制得到完善
5. 元代各级地方官吏必须“受命于朝而后仕 ,行省对绝大多数地方官的任用和栓调(据考绸
玉获此殊荣的原因是他
8 •参与签订《南京条约》的清大臣耆英和伊里布向道光帝报告说:
得无厌,而其意不过求赏码头,贸易通商而止,尚非潜蓄异谋。 "封建统治者所说的“异谋”是指英
国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 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C.鸦片贸易合法化 D. 打开侵略中国大门
9•“外国人始终想将贸易从五个通商口岸扩展到全中国,在北京设立常驻使节以绕开顽固的广州当
局,以及由于战后商品价格普遍下降而产生的降低关税要求。这些问题汇集到一起,在外国人中间 引发一种要求修约的强烈冲
动。"这种修约要求
A.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岀的意图 B. 通过武力方式最终得以实现
C.引发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导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10.1900 年 6 月 29 日,慈禧太后在对外宣战八天后即令驻外使节向各国解释:
深恐各使馆及,酿成大祸。中国即不自量,亦何至与各国同
C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 皆不鉴设相之患"
D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 (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7.清军机大臣张廷玉被雍正帝评价为 “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
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 ,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官。张廷
A ・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意旨 B ・因满官职权下降而掌大权
C ・处理军机处事务决策得当 ・在僵化的体制下认真监察百官
时开衅,并何至恃乱民而与各国开衅, 此意当为各国所深谅。 n 这表明慈禧太后的意图是
A.甘心充当列强侵华助手 B, 利用民众力量抵御侵略
C. 满足列强瓜分中国要求 D. 对外求和维护自身统治
“臣等伏思该夷所请各条,虽系贪
“朝廷非不欲将此种
乱民下令痛剿,而肘腋之间操之太蹙,
"・事实上辛亥革命是对封建主义旧制度、旧观念、旧习俗的一次猛烈冲击,是对国民半殖民地意 识(奴性意识)的洗礼,是对
民族虚无主义、欧化主义的扬弃。由此可见,辛亥革命在中国国民主
体意识觉醒的曲折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辛亥革命使民主意识深入人心
B. 辛亥革命激发了国民的人格独立意识和维权意识
C. 辛亥革命使国民从迷茫中清醒,思维方式更加科学
D.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封建制度
1927 年 1 月,农12.1926 年 12 月,湖南省农民协会决议减租、减押、禁止高利贷、反对苛捐杂税,
民协会的会员增至二百万人。农民已将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特权彻底打倒,农民协会成为唯的权力
机关。这说明
A.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发展 土地革命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13•朱德说:“有什么金钱,就打什么仗,没有本钱,打什么洋仗。
同志坐在瑞金,…… 连迫击炮放在地图某一曲线上都规定了。实际上,中国这一的十万飪勺
越”理解正确的是
15. 某上海市民在其日记中记录了三则本地吋事: “(民国)廿六年十一月一日星期一时事 ;①敌军屡
次偷渡苏州河均未得逞②北新泾小南翔均有激战③敌通知各国领 事将轰炸南市……”垓记内瘟 映的历史事件
A.成为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开踹 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侵略划
C.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捋段 D. 取得了敌后战场抗击日军的重大删
16.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制定了《土地改革法》 、《惩治反革命条例》、
《婚姻法》、《工会法》、《惩治
C.中共开创农村革命根撫 D. 国民革命以农民运动为楼
”彭德杯说:“博古与华夫(李德)
地图,就根本没有实用过,有时连向都不对。 ”上述发言表明
A.秋收起义后决定走向农村 B. 条件不完善是军事受挫主因
C.百团大战吋作战争躺议 D. 左倾错误导致红军歸失利
14•毛泽东在《娥娄山关 1935 年》中写道: “西风烈,长空雁叫对霜晨月。霜晨月,马蹄碎,
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加 ”对"而今迈步从头
反斓剿”失利, 红军开娥略辕 B. 日本侵略中国,中共决定北上抗日
遵义会议召开,最终挽 J 敌人 “围剿” D.国内形势变化,毛泽东重获挥权
A.
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 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 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从 1949 年到 1957 年,中央制定的较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共 1 261 件。这说明新中国初期
A ・我国全面学习苏联的立法隘 B ・法律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
C ・政协很好地代行了人大的能 D ・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推动了立法工作
仃.下图为 1959 年主政台湾的国民党“外交部”对其外交人员的指示。这反映出当时台湾当局
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 国”或“共产党中国”为
“中共政权”;提及自
己时,将“自由中国力改称呻华民国 J
"外交部"
丿
大各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地带 ”为此,中国
改善同日本关系
19. 1950 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葱据
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 •味同存异” B ・“另起炉灶”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豬 D ・“一边倒”
20.对中俄关系,有专家指出:由于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相互心理要求和预期为壇,这
种关系的稳定也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与 20 世馳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是有根本不同的。这里
的“根本不同”是指
A ・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
C ・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 ・放弃了敌视中共政做立场
18「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 其特点是通过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頫扩
A.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B. 参加不结盟
A ・中美关系比中俄关系更为重要 两国关系的发展出现了
C ・当今两国是伙伴关系而非盟国 D ・不再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提岀和平共处五原回
21. 《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这样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对平民治
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板
22. 某法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乍舌的意大利法…… 已经越过了阿尔卑斯山 ”对这句话的正确解
A.罗马法已经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 B. 意大利是近代最早颁布成文宪法的国家
C.罗马法推动了近代欧洲法制建设意大利法是近现代西欧法律的蛊
23. 自由党首相格莱斯顿曾在 1869 年直言不讳地说, 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 下院
9/10 的议案是经政
府(内阁)之手通过的。这表明当雄内闻
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 ”该评价实质
A. 批判了过度的直接民主 B. 否定了公民民主政治
C.肯定了国家制衡机制 D. 肯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枫
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胸 从四肢指挥的怪物。欄怪物'是
指
对此事件最为合理的评述
27•傅立叶认为:现实的工业文明或工业制度是新成立的奴隶制,是对人类的危暮及类的讎
从历史的角度评价,该總
A.正确的,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恶 B.片面的,忽视了工业文明的进懂
C. 错误的,抹杀了工业文明的成覘 激进的,主张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
28.1871 年 4 月 19 H,巴黎公社在《告法国人民书》中申明: “通过选举或竞选任命”的“公职
员和公社官吏”,应该是“经常受到监督的,可以更檢 r o 这说明巴黎公社
C.邦联体制的国家 D. 民主共和制国家
25.李其荣在《世界通史》 中称,“1875 年宪法是一个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 °其“独
A.君主立宪制国家 B. 联邦体制国家
特”之处在于
A.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权 B. 权力的膨胀达到嚨
C.对下院的控制大为關 D. 对议会的控制加强
24.18 世 8©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写到: “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
A. 该宪法是各派势力鮒物 B. 该宪法深受启蒙思想的彩
C.该宪法在外国势力主需制定 D. 该宪法规定緬 1^0 越举产生
26.1890 年,新继位不久的德皇威廉二世, 便革除了权倾一吋的俾斯麦在帝国政府中的韬躲
A.帝国议会行使了对俾斯麦的翹 B. 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色癥
C.威廉二世的决定没有违背帝国宪法 D. 德意志帝国仍然实行封建君主制
A.照搬了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经脸 进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伟大实践
C.没有超越资产阶级民主嗨 D. 是苏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源
29. “与先进国家相比,俄国人开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比较瓠 ”列宁提出这一论断的据
不包括
C.帝国主义固有矛盾更加锐 D.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
这主要体现在
A. 俄国资本主义经遽 B.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强
30.《全球通史》中写 it: u1917 年出现于全欧洲的厌 战 为飆最为普遍。”
A.推翻沙皇政权 B. 通过《和平法令》
情绪在俄国表现彳
31 •有人认为,冷战期间,尽管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 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
因素"主要是指
A.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B.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 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
32.让•莫内认为,“如果欧洲各国都在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增强自己力量,欧洲就没有和平。……除
非欧洲各国创造一个经济共同体,进而建立一个联邦或一个实体" o 材料中“联邦'‘的设想直接推动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 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C.欧洲民主化进程 D.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33.1979 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 “(我们的组织)从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
C.为美国实现世界霸权奠定基础 D. 阻碍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35.自现代国家关系产生以来,有些西方学者称二战后的现代国际关系是“美利坚治下的和平"o 这
一论调主要忽略了
A.苏联解体的重要影响
C ・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C.发表“四月提纲" D.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策和外国统治,反对形形色色的政治和经济霸权。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 华沙条约组织
34•有人认为,苏联的解体造成了某个国家骄狂自大、 苏联
的解体
A.导致了国际间力量对比的失衡 B.
"据材料可知,此国际组织是
C.不结盟运动 D.欧洲共同体
无法无天这样一种很不正常的局面。 在他看来,
造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
B.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D. 美国独霸世界的形成
第 II 卷
36. (15 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谈到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环境时表示 “制
度环境不断完善和社会大局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和保障,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
不断完善,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局面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材料二: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
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遇性更昜
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的利益茗
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
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徨很
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后,特
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 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教学与研究》2004 年第 5 期
材料三:大国竞争的核心是文明的竞争,大国崛起的核心是文明的崛起。一部人类文明史证明
了这样一条规律: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谁就可能成为世界强国。历史深层的运动,遼曬 些国家有条件实现“崛起:这“历
史深层的运动';便是文明的运动。
-------- 李洪 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1)新中国建立以来保证我国社会和谐、政局稳定的民主政治制度有哪些?( 3 分)
重要历史事件。(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 (2 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涉足多边外交舞的
(6 分)
(3)材料三运用了文明史观论 证大国崛起,试以此史观阐释英国“历史深层的运动:
37.(15 分)【20 世纪的战 争与和平】阅读陋斜
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激战争
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
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 ,包括勇敢、克己、忠于騙,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检帝
(1)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观点和意图 (6 分)
(2)试从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简要批驳上述观点。 (6 分)针对 21 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新挑
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 ?(3 分)
历史学科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5 BABCC 6-10 CAABD 11-15 DADDB
16-20 BBCCC 21-25 AC DC A 26-30 CBBAB
31-35 ABCAB
36、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民
主制度。(答出 3 点即 3 分)
(2)特点:①较为公开透明,易为国际舆论监督;②具有包容性或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 (2 分)
表现:(D1954 年参加日内瓦会议;②1955 年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③积极开展以联合
,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
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④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出并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4 分)
28•阐释:在政治文明上英国开创了君主立宪制、内阁制、政党制等现代政治制度; (2 分)在物质
文明方面英国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 (2 分)在科技方面,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2)
37、
(1) 宣扬的观点:战争能重新安排世界秩序;战争显露人类的高尚品德。(4 分)
意图:歌颂与美化战争,宣扬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 (2 分)
(2) 批驳:战争本身是一种巨大的消耗,
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战争中。 战争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
重破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之一。 (6 分)
立场: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化解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