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

ID:727933

大小:47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6-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秦汉两朝都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方面采取许多措施。据相关知识回答 1—2 题。 1.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其主要原因在于 A. 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B.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 以法家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D. 巩固刚刚统一的封建国家 2. 刘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是 A. 中央机构 B. 地方制度 C. 皇帝权力 D. 独尊儒术 我国选拔人才的制度,从古到今,经历了多次生大转变。由秦代以前的世卿世禄制,到 两汉的察举制,再由汉代的察举制演变为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据相关知识回答 3—5 题。 3. 汉朝建立的察举制度,其中察举的含义是 A. 自上而下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B. 通过视察发现人才的制度 C. 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D. 通过民主方式选择人才的制度 4. 东汉察举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这被称为 A. 皇帝征召 B. 乡举里选 C. 公府与州郡辟除 D. 举孝廉 5. 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其中“九品”的确切含义是 A. 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 B. 中央有名望的官员担任的品评官 C. 中央有关部门对士人评定的品级 D. 选任官吏时授予的相应官职 变法和改革多是统治者运用政权的力量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所进行的变革 和调整。据相关知识回答 6--8 题。 6. 恩格斯说道:“如果政治权力的行为违反了经济的发展,在大多数的场合,政治权力 总要为经济的发展所击败。”下列改革及结局,最能反映上述观点的是 A. 管仲改革 B. 商鞅变法 C. 王莽改制 D. 王安石变法 7. 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 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 C. 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拥护 D. 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8. 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 实行均田制 B. 迁都洛阳 C. 与汉族通婚 D. 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9. 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是 A. 民贵君轻 B. 人应互爱互利 C. 反对掠夺战争 D. 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出现了许多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的杰出皇帝, 他们是政治家,也是军事家,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据此回答 10—11 题。 10. 秦始皇、汉武帝在军事征服、役使百姓和思想控制等方面的活动相类似,但却造成 了“秦亡汉兴”的不同后果,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根本目的不同 B. 用人标准不同 C. 背景条件不同 D. 实施手段不同 11. 刘邦实行的治国政策与措施中,动机与效果明显背离的是 A. 休养生息政策 B. 沿用秦朝郡县制 C. 战和并用的民族政策 D. 分封同姓王 1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 ①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 ②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③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④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并开始衰落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几次较大调整,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据相关 知识回答 13—16 题。 13.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①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②是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 ③是通过一系列条约加以确立的 ④它不可能给世界带来长久和平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4. 与雅尔塔体系形成无关的是 A. 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B.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C.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D. 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15. 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体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 A. 打破了传统的欧洲为中心的格局 B. 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C. 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D. 体现了大国的意志 16.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 A. 强大的军事实力 B. 稳定的政局 C. 发达的科技和教育 D. 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可战后却受到不公正待遇。据相关知识回答 17—18 题。 17. 19 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然而,英、美、法等国操纵的 巴 黎和会竟决定把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利交给日本。这根本上反映了 A. 日本是战胜国 B. 弱国无外交 C. 中国代表团的软弱 D. 巴黎和会是分脏会议 18. 雅尔塔会议通过的《三大国关于远东问题协定》中,美英同意了苏联提出的参加同 盟国对日作战条件:(一)外蒙古的现状予以维持。(二)由日本 1940 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 俄国权益须予恢复,即(甲)库页岛南部及附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乙)旅顺港为海军基 地须予必须……”材料表明 A. 苏联坚决维护自己领土主权 B. 三大国战时同盟已出现危机 C. 美英放弃在远东地区争夺霸权 D. 协定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二战前,英、法、荚积极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侵略气焰。据相关知识回答 19—21 题。 19. 30 年代美国推行的“中立法”之所以对法西斯侵略起了绥靖作用,主要是因为 A. 法西斯国家不会发生内战 B. 对战争性质不加以区别对待 C. 不向发生内战国家出售武器 D. 不给予苏联以中立国地位 慕尼黑协定签订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 弱小民族根本无法保证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 B. 当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C. 英法为本国利益而牺牲小国的绥靖政策发展到顶点 D. 德国希特勒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的本性充分暴露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标志着英法美绥靖政策终于破产的事件是 A. 1939 年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B. 英法苏三国谈判破裂 C. 英法不肯订立苏、英、法三国互助条约 D. 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以后,把侵略予头指向波兰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有 ①促进了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形成 ②导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西方各国空前发展 ③形成了以美苏冷战为特征的两极经济格局 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苏联发生了剧变。回答 23—24 题。 23.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A. 领导人变化 B. 阶级关系变化 C. 社会制度变化 D. 执政党变化 24. 关于美苏对抗、苏联解体,表述最准确的 A. 对抗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 对抗使苏联解体同时也削弱了美国 C. 苏联争霸和美国争霸有着本质的不同 D. 导致社会主义运动全面失败 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又称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是二战后新崛起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 要经济力量,据此回答 25-26 题。 25. 70 年代,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是 A. 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B. 西亚和阿拉伯地区 C. 日本和西欧各国 D. 中国大陆和台湾省 26. 新加坡、韩国成为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于 ①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 ②确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③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 ④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邓小平曾讲;“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重教育和科学技 术……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据相关知识回答 27-30 题 27.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 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 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 的”。以上史实说明 A. 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B. 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 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 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28. 当今的国际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决定综合国力的根本因素的提高国民素质, 这又主要取决于 A. 基础教育 B. 继续教育 C. 道德教育 D. 终身教育 29. 二战后,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科技革命的需要 B. 战争给教育造成的严重破坏 C. 加强基础教育的需要 D. 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 30. 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的不同之处是 靠 A. 提高劳动强度 B. 降低体力劳动强度 C. 改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 D.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非选择题(共 60 分) 31. (16 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对于日本战败的真正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们意见不一,负责进行战略轰炸 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 1945 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 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 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因素,即 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 看来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 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 经济潜力只及美国人的 15%……。但是美国人——这是第二个决定性因素——出色地动员和 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摘自 H·米歇尔《第二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二: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人以武士道的精神,拼命抵抗,到死方休,……要一个人 一个人地消灭日本人的抵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丧失 100 万美国人 和 50 万英国人的生命。 摘自 W·邱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 6 卷 材料三:广岛早上 9 时 14 分还是生机勃勃拥有三十四万四千人口,到了 9 时 16 分就损 失了六万零一百七十五人,死的死,失踪的失踪。四平方英里的城市文明,化为乌有。……8 月 9 日又再干一次,又毁灭了第二个目标城市(长崎)的三万五千人。 摘自 W·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第 2 卷 回答: ①在关于日本战败原因方面,有哪些主要观点?材料一作者对日本战败原因的分析是否全 面?为什么?(8 分) ②你如何评价原子弹在对日作战中的作用?(4 分) ③你对于日本人民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悲剧如何认识。(4 分) 32. (14 分)阅读以下材料: (单位:百万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高收入国家中三种类型 全世界 高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 美国 欧共体 日本 1965 年 700 1413280 163040 698900 317570 91290 所占% 100 70.53 8.14 34.88 15.85 4.56 1993 年 23112566 18247536 990262 6259899 6279762 4214 所占% 100 78.95 4.28 27.08 27.17 18.23 ——根据世界银行 1991 年和 1995 年的发展报告提供的统计数字 回答: ①说明 1965—1993 年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 经济状况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它们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6 分) ②分别说明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实力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这种变化对三者 之间的经济格局有何影响?(8 分) 33. (16 分)读德国政治形势变化图 回答: (1)分别概述三个时期德国政治形势图是怎样形成的?(12 分) (2)你对德国政治形势图的发展变化有什么启示?(4 分) 34. (14 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 分)? 这一特征在经济、政治和思想化领域有哪些反映?(10 分)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B 3. C 4. B 5. A 6. C 7. D 8. A 9. A 10. C 11. D 12. D 13. D 14. B 15. A 16. D 17. B 18. D 19. B C 21. A 22. A 23. C 24. B 25. A 26. D 27. C 28. A 29. A 30. C 二、非选择题 31. ①—种观点认为战胜日本主要是由于美国海军的优势;一种观点苏联对日作战有决 定性作用。材料一的作者认为除了上述原因外,根本是由于美国对日本的强大的经济和综合 国力优势。他的认识并不全面,忽视了中国抗战在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8 分) ②原子弹不是战胜日本的决定性的因素,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减少了人 员的伤亡。(4 分) ③许多日本平良是原子弹的无辜受害者,造成这一悲剧的元凶是日本的法西斯集团,美 国政府也负有一定的责任。(说明:此问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 可。)(4 分) 32. ①1965 年—1993 年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都在发展。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 国家的经济差距在扩大。这种变化不利于低收入国家。(6 分) ②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在 90 年代已相对衰弱;欧共体的经济实力已超过美国;日本 和美国的差距缩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种变化使原来美国独霸的经济格局演变为美、欧、 日三足鼎立的格局。(8 分) 33. (1)图 1 是二战后,根据雅尔塔会议规定,由苏、美、英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后又 从美英占领区中分出一块由法占领。 图 2,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于 1949 年,分别支持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 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 图 3,由于东欧剧变,民主德国政局动荡。1990 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并沿用德意 志联邦共和国的国名、国旗和国歌,德国统一。(12 分) (2)启示:①由于国内国际政治格局演变,将会对—个国家和民族产生重大影响。②—个 国家分裂是暂时的,统—是主流。(4 分) 34. 特征: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4 分) 反映:①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出现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 ②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③各诸侯国新兴地主阶级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经过 10 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 国逐步确立起来。 ④战国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兴盛起来,出现许多新兴封建城市。 ⑤社会的大变革,使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和文艺繁荣的局面。(10 分)

资料: 619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