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ID:727936

大小:67.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6-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入每小题后的括号内。每小 题 2 分,共 50 分) 社会 主义 国家 和社 会主 义运动 的曲 折发 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苏 联的兴衰、东欧的巨变、中国的改革开放,这 些给我们以启示,给我们以坚定。据此回答 1~ 6 题。 1、对俄国十月革命评价不正确的是( C ) A.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 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解题指导】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是巴黎公社革命。A、B、C 三项是教材中的已 有结论。 2、下列有关苏联(俄)经济状况的表述,不正 确的是( D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社会危机 B.市场经济得到一定程度恢复 C.重工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 D.集体化逐渐取代了余粮收集制 【解题指导】苏联(俄)经济政策经历了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工业化和 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演变过程。显然取代余粮收 集制的是新经济政策,而非集体化。 3、社会主义阵营在历史上起过的作用有( B ) ①巩固社会主义成果,支援民族解放斗争②避 免战争的发生,维护了国际秩序③反对帝国主 义侵略扩张,维护世界和平④改变了大国强权 政治为所欲为的状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指导】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 学生对历史上社会主义阵营所起作用的认识、 判断和理解的能力。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二战后的国家关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的基础上 的,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所以④的表 述错误;战后世界性的大规模战争尽管没有发 生,但局部性的战争不断,所以②的表述也错 误;根据此类选择题的特点,采取错误排除法, 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4、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说明了( B ) A.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B.苏联模式的受挫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终止 D.商品经济不发达,走社会主义道路行不通 【解题指导】本题是判断选择题。主要考查学 生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这一历史现象所反映 出的实质问题的认识、辨别和理解的能力。通 过结合所学知识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的巨大成就的历史进行辨析,即可排除 A,C、D 三项,因为它们存在着史实错误或以偏概全的 逻辑错误;B 项恰恰能够说明这一情况,即只是 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的受挫。 5、直接导致苏联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的事件是( C ) A.戈尔巴乔夫改革 B.1991 年苏联全民公决 C.“八一九”事件 D.《阿拉木图宣言》发表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性 质的理解。“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共产党被排 挤出政权,叶利钦掌握大权,标志着苏联社会 制度的根本转变。 6、右图是“独联体”国家(部分)示意图,图中 所示序号中,加入该组织的国家是(C)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通过提供新情境,考查 学生对“独联体”有关知识的再认、再现和知 识迁移能力。②所在的立陶宛为非独联体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世界形势和世界格 局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根据相关知识回 答 7~10 题。 7、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 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A.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B.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C.美国与英国的矛盾 D.美、英同日本的矛盾 【解题指导】本题是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 生对重要历史现象的认识、分析、比较和理解 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目所提供的四 个选项都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在这纷繁复杂的矛盾中,美国和英国围绕着世 界霸权问题在全世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从而 构成了当时众多矛盾的中心,也是战胜国内部 矛盾的焦点,由此可以判断 C 项正确而 B 项不 够具体;A 项的矛盾主要是围绕着对战败国的 处置而产生的,是次要矛盾;D 项是三国在亚 太地区争夺而产生的矛盾,是局部矛盾,都可 排除。 8、有关华盛顿会议对中国影响的说法,表述正 确的是( D ) A.保证了中国的独立自主 B.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C.使中国摆脱了日本的殖民统治 D.维持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解题指导】本题是辨析选择题。主要考查学 生对重要历史现象所反映问题的认识、判断和 理解的能力。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A、B、G 三项的表述都不符合史实,可以排除;D 项是 正确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是华盛顿 会议的焦点问题之一,其结果是签订了关于解 决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该条约表面上宣称 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实际上是使中国从 由日本帝国主义单独占领变为由几个帝国主义 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并 没有因此而改变,相反却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 进一步加深。 9、与历史上的维也纳体系相比,凡尔赛——华 盛顿体系表现出了其历史的进步性,这主要表 现在( B ) A.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B.承认了欧洲弱小民族建国的基本原则 C.建立了国际联盟,维护了世界和平 D.奠定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稳定发展局面 【解题指导】本题是比较选择题。主要考查学 生对不同历史现象的认识、比较、分析和理解 的能力。维也纳体系是欧洲封建国家在打败了 拿破仑之后为重新恢复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而 建立的国际关系格局,它是“历史的反动”。一 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说是帝国 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的产物,但有其一定 的历史进步性。通过分析,A、C 两项与史实不 符,首先可以排除;D 项是该体系所产生的客 观影响,也不符合题意;B 项是正确的,因为 在此原则下,一些欧洲弱小民族建立了自己的 国家,这是符合他们的利益和愿望的。 10、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 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彻底 改变②是“一战”中的战胜国凭借实力重新分 割 世界 的 产物 ③从 法律 上 确定 了 帝国 主 义奴 役、压迫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的权益④客观上维 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题指导】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①②③④ 四个选择项,是从不同角度对凡尔赛——华盛 顿体系进行评价。因此,学生是否全面掌握这 一体系就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不难看出,① 与史实不符,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 彻底改变是在二战以后。 前半期,苏俄(联)和美国都曾采取措施 干预国家经济生活,并取得明显的成效。根据 相关知识回答 11~13 题。 11、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 D ) A.实现党和政府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 B.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生产 【解题指导】本题是辨析选择题。主要考查学 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本质的认识、辨析和理解 的能力。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A 项所反映 的问题与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符,首先可以排除; B、C 两项分别涉及的是该政策的影响和内容, 也不符合题意;D 项能说明该政策的本质,利 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借助发展国家资本主 义来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苏维埃政权,这是 其本质。 12、苏俄(联)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 的相似点有( A ) ①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政策法 令强制干预经济③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 工业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题指导】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 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即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 罗斯福新政的认识、比较、归纳和理解的能力。 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实行其经济政策 的背景相似,即都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 的,且都注重以国家的政策法令来对经济进行 调控,所以①和②都符合题意;③只符合美国 的情况,④只符合苏俄的情况,都与题意不符 合。由此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13、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主义 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美国罗斯福新政是“社 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有 ( D )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②没有 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③只看到政策引 起的直接的表面的变化④没有从发展辩证的角 度分析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题指导】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 学生对题目所提供的两种历史观点的认识、比 较、辨析和理解的能力。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 新政对市场或计划经济的运用都是在维护本阶 级利益和巩固国家政权的前提下对本国生产关 系的局部调整,目的是为摆脱困境、恢复发展 生产服务,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到各自社会制 度的本质,所以,上述两种观点都有严重的缺 陷,通过分析,题目所提供的四个被选内容都 比较正确地评述了这两种观点的缺陷。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发 生的最大规模的战争。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4~ 16 题。 14、爆发于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点是( D ) A.战争挑起国都是德国和日本 B.苏联参战大大加速了战争的进程 C.严重削弱了英国和日本实力 D.美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解题指导】本题是比较选择题,主要考查学 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 起国是德、奥、意三国同盟;俄国一开始就加 入了战争,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退出了帝国主 义世界大战;日本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 获利甚大。 15、二战转折点出现在苏德战场上的主要原因 是( B ) A.苏德战场面积最大,时间最长 B.苏德战场是欧洲最主要的战场,红军抗击着 德国绝大部分的兵力 C.苏联的参战改变了战争的性质 D.德军在苏德战场上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 【解题指导】本题是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 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即二战转折点出现在苏德战 场原因的认识、分析和理解的能力。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在全世界和欧洲战场上反法西斯国 家最主要抗击法西斯德国,而抗击法西斯德国 的主战场在欧洲尤其以苏联为主,苏德战场抗 击着法西斯德国军队的绝大部分,所以对反法 西斯斗争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苏德战场反法西 斯力量的转变也就意味着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 转变,由此可以判断 B 项是正确的;A、C、D 三项表述不够准确或是有歧义,故都可以排除。 16、下列各项不属于二战经验教训的是( B ) A.绥靖政策只能是既害人又害己 B.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可以演变成正义战争 C.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为国际社会的和平 与发展作贡献 D.组成统一战线是防止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 战的重要途径 【解题指导】本题是逆向选择题。主要考查学 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即二战的教训的认识、判断 和理解的能力。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B 项 的表述有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其性质看 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始终是正义的, 所以,B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国际关系经历过了系列的重大变化,产生 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7~ 17、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A ) A. 1929 一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 危机 B.一战中,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D.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题指导】本题是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 生对重大历史现象即一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体 系瓦解的根本原因的认识、判断和理解的能力。 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A、B、D 三项都与凡 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瓦解有关,但它们只是 一般性的原因,不具备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都 可以排除;因为该体系是建立在帝国主义国家 各自实力的基础上,按自己的意图对世界的重 新瓜分,由于各国力量上的差异,必然会出现 分赃不均的状况,而这种状况又必然会随着帝 国主义国家力量对比的重新变化而变化,这样, 建立在旧的力量均势基础上的体系就必将被新 的格局所取代,这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 平衡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所以 C 项正确。 18、 两次 世 界大 战 对欧 洲 历史 的 相似 影 响有 ( C ) ①引起西欧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高潮②有些国家 建立社会主义政权③战后在美国资本扶植下恢 复经济④战后德国领土或殖民地被分割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题指导】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 学 生对 不 同历 史 事件 所 具有 的 相同 因 素的 认 识、比较、分析和理解的能力。通过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①所表述的内容不符合二战后欧洲 的实际情况,根据此类选择题的特点,采取错 误排除法,包含有①的选项 A、D 两项可以排除; 而其他各项都符合两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况,由 此即可选出正确的选项。 19、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政治领域产生 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B ) A.美国资本加强了对西欧和日本的渗透 B.形成了以美苏“冷战”为特征的两极格局 C.联合国由超级大国控制的局面逐渐发生变化 D.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西方各国空前发展 【解题指导】本题是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 生对二战以后世界政治领域的最重大变化的认 识、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 住题干中的核心词“政治领域”,由此首先可排 除发生在经济领域里的 A,D 两项;C 项的内容 不符合题意,因为联合国本身即是战争的影响 之一;B 项所表述的内容符合二战后的情况, 也符合题意。 战 后 与 两 极 格 局 的 初 步 形 成 直 接 相 关 的 是 ( B ) ①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②处置战败国 ③成立联合国④美国侵略朝鲜和越南的战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极格局的 准确理解。二战后的“两极格局”是指美苏两 分天下的政治格局,其初步形成是在二战结束 后初期,而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是在 60 年代初 至 1973 年,因此与两极格局形成没有直接关 系。 国际会议是现代世界调整国际关系的主要 途径之一。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21~22 题。 21、在 19 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 少开口,所以被西方大国称为“沉默的小伙伴”。 日本沉默的主要原因是( B ) A.没有资格介入欧洲事务 B.无力与欧洲列强争夺霸权 C.专注亚洲事务及其利益 D.日本代表不擅长外交辞令 【解题指导】本题是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 生对特定历史现象之原因的认识、把握和理解 的能力。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D 项的表述 缺乏历史依据,实际上也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 故首先可以排除;A 项的表述也不够准确,也 可排除;C 项不能够说明当时日本的外交野心 和策略,也不符合题意;B 项能够正确说明当时 的情况,因为日本尽管在战争中获得很大利益, 国力有所发展,并进一步缩小了与西方列强之 间的差距,但它还没有足够的力量与欧洲列强 争夺霸权,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想在与自 己无太大关系的地方得罪西方大国,从而让它 们 在对 日 本的 问 题和 利 益上 不 会提 出 反对 意 见,以便在和会上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22、由于英国的支持,雅尔塔会议同意法国参 加战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英国这样做的目的 是( D ) A.肯定法国为反法西斯所作出的贡献 B.作为对法国战争损失的补偿 C.让法国再次强大并借以恢复经济 D.借法国牵制德国的重新强大 【解题指导】本题是辨析选择题。主要考查学 生对雅尔塔会议上英国支持法国在战后参加对 德国的分区占领的原因的认识、辨析和理解的 能力。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A、B、C 三项 都符合英国的意图,故都可以排除;结合历史 上英国在欧洲大陆上推行均势政策,可以判断 D 项才是英国的真实想法,这也符合英国的一 贯做法及其利益。 当前,新科学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使世 界经济形势越来越朝着经济全球化和集团化方 向发展。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23~25 题。 23、下列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评述,错误的 是( C ) A.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B.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必然结果 D.它使科技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 【解题指导】本题是否定(逆向)选择题。主 要考查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认识和理解的 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A 项是第三次科技 革命发生的原因,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B,D 两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均符合题 目的要求;C 项表述错误,二战虽然对于第三次 科技革命的产生起过推动作用,但它只是第三 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客观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 素。 24、下列不符合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表现 的是( B ) A.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B.区域性集团加强对地方经济的保护 C.生产的国际化程度大大加强 D.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 【解题指导】本题是逆向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 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认识、判断和理解的 能力。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经济发 展的趋势是国际化,即国际贸易、国际合作等方 面的进一步加强,由此可以判断 A、C、D 三项的 表述 是符 合实 际情 况的 ,所 以它 们都 不符 合题 意;B 项的表述不能够反映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 趋势,相反,这种做法只会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发 展,所以它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25、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和全球化的根本原 因是( A ) A.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分工 B.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 C.两极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D.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 【解题指导】本题是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 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出现根本原因的认识、 分析和理解的能力。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B 项所反映的内容与题意无关;C、D 两项所反映的 现象是世界经济多极化发展的结果,也不符合题 意;只有 A 项从更深层次说明了当今世界经济的 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原因,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其中第 26 题 10 分,第 27 题 16 分,第 28 题 24 分,共 50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经济增长统计表 国内生产总值的 年增长率 1960~ 1976 年 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美元) 1976 年 占全世界人口 总数的百分比 1976 年 占全世界生产 总额的百分比 1976 年 占全世界出口 总额的百分比 1976 年 第三世界 国家 5.7% 538 52.2% 15.3% 22.6% 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 4.3% 6414 16.2% 64.6% 63.9% 注:不包括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第三世界国 家——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79 年版 材料二 对于今天企求实现工业化的第 三世界国家来说,却没有可供外销产品的世界 市场。相反,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的工人和 雇主(即资本家)都极力反对危及他们就业和 利润的进口品,不论其为纺织品、钢材、鞋子 或衣服。只有在人人有足够的就业机会而可以 各专其业时,自由贸易才是可能的。但从当前 的趋势来看,由于世界范围内经济危机的延长, 人们越来越需要“公平贸易”—这是新近对保 护主义最委婉的说法。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来说, 同样严峻的问题是,它们自己的国内市场也缺 乏弹性,国内工业不仅有难以打入国外市场的 问题,而且也为国内购买力不足的情况所束缚。 报酬极低的工人和被赶出家园的农民对经济理 论学家所假定的“利益点滴下淌”(注:即改善 下 层人 民 的收 入 状况 以 提高 市 场购 买 力的 理 论)的经验毫无亲自体会。恰恰相反,利益却 “往上流到”了当地精英分子、“往外流到”了 多国公司的手里。 ——L·斯塔夫里阿诺斯《全 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状况。 (2 分) (2)结合有关材料,分析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 并指出今后的出路。(8 分) 【解题指导】本题是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 生对历史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运用从材料中 提取的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 共选取了两则材料,并据此设计了两道问题, 第(1)问,要求从材料中分析、归纳出第三世 界国家的经济状况,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材料 的分析和归纳的能力。第(2)问,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要求分析导致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现 状的原因;第二层则要指出其今后的出路,即 第三世界国家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和对策来改 变这种状况。 【参考答案】(1)第三世界国家的国内生产总 值的增长、占人口总数比率高于发达国家,而 世界出口额则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 分) (2)①原因:发达国家极力限制第三世界国家 的出口,使其国际市场狭小;第三世界国家由 于外国的控制和国内因素,劳动人民生活贫困, 国内市场狭小。②出路:争取政治独立,借鉴 外国,注意引进外资和外国先进技术、生产管 理经验,发展科技,加强团结,建立新的国际 经济秩序等。(言之成理即可)(8 分) 27.有人认为:两次世界大战都对美国和俄国 (苏联)产生了重大影响,而美国和俄国(苏 联)又都影响了两次世界大战。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上述观点的正确性。 【解题指导】本题是观点评述题,主要考查学 生综合分析和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 要注意两点:一是评述必须以史实说理,切忌 理论发挥不着边际。二是要条理清楚,分问评 述,切忌东拉西扯,相互交织。其实本题可以 分解为下列问题进行评述,一战对美国的影响、 二战对美国的影响、一战对俄国(苏联)的影 响、二战对苏联的影响、美国对一战的影响、 美国对二战的影响、俄国(苏联)对一战的影 响、苏联对二战的影响。如果这八个问题都能 够成立,那么观点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 误的。 【参考答案】一战对美国影响:促进了经济迅 速发展,提高了美国国际地位。二战对美国影 响:加速了科技发展,使美国拥有雄厚的工业 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确立了以美元为中 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加强了美国军事 实力,提高了美国国际地位。(3 分) 一战对俄国(苏俄)的影响:激化了社会 矛盾,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建立了无 产阶级政权,使俄国暂时失去了部分领土。二 战对苏联影响:提高了苏联的军事实力,扩大 了苏联的国际影响,促进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 主义阵营的形成。(3 分) 美国对一战影响:加速了同盟国集团的失 败进程,为协约国集团取得战争胜利作出了突 出贡献。美国对二战影响:促进了世界反法西 斯同盟的形成,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兵工厂, 美军是世界各战场反法西斯的主力之一,加速 了法西斯集团的败亡。(4 分) 俄国(苏俄)对一战影响:革命前是对德 国和奥匈帝国作战的主力,使德国面临两线作 战的不利局面,革命后退出战争,增加了协约 国集团的压力。苏联对二战影响:是 1941 年以 来欧洲大陆惟一抵抗德国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首先扭转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不利局面,加 速了 德国 和日本 法西 斯集团 的失 败进程。( 4 分) 可见,上述观点是正确的。(2 分) 28、国际格局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大国实力的 变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是 两个重要的国际格局。据此回答: (1)这两个国际格局是怎样逐渐解体的?(13 分) (2)这两个国际格局解体后,对世界历史的发 展产生了哪些不同影响?(8 分) (3)导致这两个国际格局解体的共同原因有哪 些?(3 分) 【解题指导】本题是一道综合性问答题,主要 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看似复杂, 实际上只要稍作分解,就不复杂了。试题实际 上要求作答的有五问:(1)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是怎样逐渐解体的?(2)凡尔赛—华盛顿 体 系解 体 后对 世 界历 史 的发 展 产生 了 哪些 影 响?(3)雅尔塔体系是怎样逐渐解体的?(4) 雅尔塔体系解体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 些影响?(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 系解体的共同原因有哪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要求史实熟悉,表述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1)解体过程: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19 通过巴黎和会,签订了以《凡尔赛和 约》为代表的“巴黎和约”,形成了英法控制的 凡尔赛体系。1922 年,华盛顿会议结束,通过 以《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 约》为主体的一系列条约,形成了美国控制的 华盛顿体系,至此构成了一战后帝国主义的凡 尔赛——华盛顿体系。1931 年,日本发动侵略 中国的九·一八事变,霸占中国东北地区,破 坏了华盛顿体系;1933 年,德国放手扩充军备, 撕毁《凡尔赛和约》;1936 年,德军开进莱茵 不设防区,进一步破坏凡尔赛体系;1937 年, 日本全面侵华,进一步破坏了华盛顿体系;1938 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占领苏台德区; 1939 年,突袭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标志着 凡尔赛体系的崩溃;1941 年底,日军突袭珍珠 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着华盛顿体系的崩 溃。至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8 分) 雅尔塔体系:二战后,根据雅尔塔等会议协议 形成了以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 雅尔塔体系;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初,美苏 争霸取代意识形态的对峙;70 年代,西欧各国 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动摇了美国的帝国主义经 济霸权地位,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国 际地位的提高、第三世界的崛起,也有力地冲 击了两大阵营。80 年代后期到 90 年代初,东 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彻底 解体。(5 分) (2)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的影响: 随着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世界逐渐全面卷入战 争,最终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世界反法 西斯同盟建立;使争取和平与进步的思想日益 深入人心;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进步,推动了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进一步弱了欧洲,特 别是西欧的力量,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5 分) 雅尔塔体系瓦解的影响:使世界格局进入 到一个缓慢的新旧过渡时期,暂时形成了一超 多强的局面;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受到严峻考 验,推动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进程; 激化了原来掩盖的民族和地区矛盾,出现了局 部动荡;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如推进了经 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发展等。(3 分) (3)原因: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两个体系都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西欧国家的 一些外交政策直接推动了两个体系的瓦解,如英 法对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的绥靖政策,英法对东 欧国家和苏联推行和平演变政策等。(3 分)

资料: 619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