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ID:727952

大小:1.07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6-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本试卷满分 150 分,答题时间 120 分钟 姓名 班级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 1.设 a、b、c 是三个实数,那么“a>b”是“ 22 bcac 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设向量 , ,a b c    不共面,则下列集合可作为空间的一个基底的是( ) A. , ,a b a b a       B. , ,a b a b b       C. , ,a b a b c       D. , ,a b c a b c        3.将一个骰子连续抛掷三次,它落地时向上的点数依次成等差数列的概率为( ) A. 9 1 B. 12 1 C. 15 1 D. 18 1 4.当 x∈ R 时,可得到不 等 式 x+ x 1  2,x+ 22 4 22 4 x xx x   3,由 此可推广为 x+ nx P  n +1,其中 P 等于( ) A. nn B. nn )1(  C. 1nn D. nx 5.已知两定点    2,0 , 1,0A B ,如果动点 P 满足 2PA PB ,则点 P 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 的面积等于( ) A. B. 4 C.8 D.9 6.将 1,2,3,…,9 这 9 个数字填在如图中的 9 个空格中,要求每一行从左到右, 每一列从上到下依次增大.当 3,4 固定在图中位置时,填写空格的方法种数是( ) A.6 B.12 C.18 D.24 7.如图,正方体 AC1 的棱长为 1,过点 A 作平面 A1BD 的垂线,垂足为点 H.则以下命题中, 错误..的命题是( ) A.点 H 是△A1BD 的垂心 B.AH 垂直平面 CB1D1 C.AH 的延长线经过点 C1 D.直线 AH 和 BB1 所成角为 45° 8.已知集合  ZxxxP  ,81| ,直线 12  xy 与双曲线 122  nymx 有且只有一个公 3 4 共点,其中 Pnm , ,则满足上述条件的双曲线共有( ) A.2 条 B.3 条 C.4 条 D.以上答案都不对 9.如果 ∥  ,AB 与 AC 是夹在平面 与  之间的两条线段, AB AC 且 2AB  ,直线 AB 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30 ,那么线段 AC 长的取值范围是( ) A. 2 3 4 3,3 3       B. 1, C. 2 31, 3       D. 2 3 ,3     10.设椭圆 )0(12 2 2 2 >>ba b y a x  的离心率为 e= 2 1 ,右焦点为 F(c,0),方程 ax2+bx-c=0 的两个实根分别为 x1 和 x2,则点 P (x1,x2) 的位置( ) A.必在圆 x2+y2=2 内 B.必在圆 x2+y2=2 上 C.必在圆 x2+y2=2 外 D.以上三种情形都有可能 答 题 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1.用一张长宽分别为 8cm、4cm 的矩形硬纸板折成正四棱柱侧面,则四棱柱的对角线长 为___ _ cm 12.已知点 P(x, y)的坐标满足条件       1 4 x xy yx ,点 O 为坐标原点,那么|PO|的最小值等于 _________,最大值等于____________。 13.过抛物线 2 2 ( 0)x py p  的焦点 F 作倾角为30 的直线,与抛物线分别交于 A 、B 两点( A 在 y 轴左侧),则 AF FB  。 14.一个类似于杨辉三角的三角形数组(如下图)满足:(1)第 1 行只有 1 个数 1; (2)当 n≥2 时,第 n 行首尾两数均为 n; (3)当 n>2 时,中间各数都等于它肩上两数之和,则第 n 行(n≥2)第 2 个数是______________ _。 1 2 2 3 4 3 4 7 7 4 ………………………………………………………… 15.已知 O 为异面直线 a、b 外任一点,给出下列命题: ①过点 O 可以作一条直线与 a、b 都相交; ②过点 O 可以作一个平面与 a、b 都平行;③过 点 O 可以作一条直线与 a、b 都垂直; ④过点 O 可以作一个平面与 a、b 都垂直。 其中真命题的编号是 (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三.解答题: 16.(本小题满分 12 分)已知函数        12 1 )( 2c x cx xf )1( )0(   xc cx ,且 8 9)( 2 cf . (1)求常数 c 的值;(2)解不等式 18 2)( xf 。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在 1,2,3,,…,30,这 30 个数中。(1)每次取互不相等的 2 个数, 使其积为 7 的倍数,有多少种取法?(2)每次取互不相等的 3 个数,使其和是 4 的倍数,有多少 种取法?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四棱锥 S ABCD 中,底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侧面 SBC  底面 ABCD .已知 45ABC  ∠ , 2AB  , 2 2BC  , 3SA SB  .(Ⅰ)证明 SA BC ;(Ⅱ) 求直线 SD 与平面 SAB 所成角的大小.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如图,设 ABCDEF 为正六边形,一只青 蛙从顶点 A 开始随机跳动,每次随机地跳到与它所在顶点相邻的 两顶点之一,每次按顺时针方向跳动的概率为 3 2 . (1)求青蛙从 A 点开始经过 3 次跳动所处的位置为 D 点概率; (2)求青蛙从 A 点开始经过 4 次跳动所处的位置为 E 点概率. A B C D F E D BC A S 20.(本小题满分 13 分)如图,正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的所有棱长都为 2 ,D 为 1CC 中点 (Ⅰ) 求 证 : 1AB ⊥ 平 面 1A BD ;( Ⅱ ) 求 二 面 角 1A A D B  的大小;(Ⅲ)求点C 到平面 1A BD 的 距离 21.(本小题满分 14 分)已知椭圆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的离心率为 6 3 ,短轴一个端点到右焦 点的距离为 3 .(Ⅰ)求椭圆 C 的方程;(Ⅱ)设直线 l 与椭圆 C 交于 A B, 两点,坐标原点O 到 直线 l 的距离为 3 2 ,求 AOB△ 面积的最大值. A B C D A 1 B 1 C 1 湖北省安陆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A B A D C D A 二.填空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1. 2 6 66或 12. 2, 10 13. 3 1 14. ( 1) 12 n n   15.③ 三.解答题: 16.解:(1)因为 10  c 所以 10 2  cc 又由于 8 9)( 2 cf 。所以 8 912 cc 可得 2 1c (2)由(1)知          )12 1(12 )2 10(12 1 )( 4 < << x xx xf x 当 2 10  x 时, 4 218 212 1  xx ,因为 2 1 4 2  ,所以 2 1 4 2x  当 12 1  x 时, 8 518 212 4  xx ,所以 8 5 2 1  x 综上得不等式的解集为 2 5| 4 8x x        17.解:(1)被 7 整除的数有 7,14,21,28 四个,不被 7 整除的有 26 个,满足题意的取法共 有 2 1 1 4 4 26C C C =6+104=110 (2)记 iA 表示被 4 除余i 的数组成的集合(i =0,1,2,3) }28,24,20,16,12,8,4{0 A 共有 7 个元素, }29,25,21,17,13,9,5,1{1 A 共有 8 个元素 }30,26,22,18,14,10,6,2{2 A 共有 8 个元素, }27,23,19,15,11,7,3{3 A 共有 7 个元素 满足题意的取法:1、在 0A 中取 3 个,有 3 7C =35 种。 2、在 0A 中取 1 个、 2A 中取 2 个,有 2 8 1 7CC =196 种。 3、在 0A 中取 1 个、 1A 和 3A 中各取 1 个,有 1 7 1 8 1 7 CCC =392 种。 4、在 1A 中取 2 个、 2A 中取 1 个,有 1 8 2 8 CC =224 种 5、在 2A 中取 1 个、 3A 中取 2 个,有 2 7 1 8CC =168 种。故共有 1015 种取法。 18.解:(Ⅰ)作 SO BC⊥ ,垂足为O ,连结 AO ,由侧面 SBC ⊥底面 ABCD ,得 SO⊥底面 ABCD .因为 SA SB ,所以 AO BO ,又 45ABC  ∠ ,故 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O BO⊥ ,由三垂线定理,得 SA BC⊥ . (Ⅱ)由(Ⅰ)知 SA BC⊥ ,依题设 AD BC∥ , 故 SA AD⊥ ,由 2 2AD BC  , 3SA  , 2AO  ,得 1SO  , 11SD  . SAB△ 的 面 积 2 2 1 1 1 22 2S AB SA AB      .连结 DB , 得 DAB△ 的面积 2 1 sin135 22S AB AD  设 D 到 平 面 SAB 的 距 离 为 h , 由 于 D SAB S ABDV V  ,得 1 2 1 1 3 3h S SO S  ,解得 2h  . 设 SD 与平面 SAB 所成角为 ,则 2 22sin 1111 h SD     .所以,直线 SD 与平面 SBC 所成的我为 22arcsin 11 . 解法二:(Ⅰ)作 SO BC⊥ ,垂足为 O ,连结 AO , 由 侧 面 SBC ⊥ 底 面 ABCD , 得 SO⊥ 平 面 ABCD . 因 为 SA SB , 所 以 AO BO . 又 45ABC  ∠ , AOB△ 为 等 腰 直 角 三 角 形 , AO OB⊥ .如图,以O 为坐标原点,OA 为 x 轴正 向 , 建 立 直 角 坐 标 系 O xyz , ( 2 0 0)A ,, , (0 2 0)B , , , (0 2 0)C , , , (0 01)S ,, , ( 2 0 1)SA   ,, , (0 2 2 0)CB  , , , 0SA CB    ,所以 SA BC⊥ . (Ⅱ)取 AB 中点 E , 2 2 02 2E       , , ,连结 SE ,取 SE 中点G ,连结 OG , 2 2 1 4 4 2G       , , . O D BC A S D B C A S O E G y x z 2 2 1 4 4 2OG       , , , 2 2 12 2SE       , , , ( 2 2 0)AB   , , . 0SE OG  , 0AB OG  , OG 与平面 SAB 内两条相交直线 SE , AB 垂直.所以OG  平面 SAB ,OG 与 DS 的夹角记为  , SD 与平面 SAB 所成的角记为  ,则 与  互余. ( 2 2 2 0)D , , , ( 2 2 21)DS   , , . 22cos 11 OG DS OG DS     , 22sin 11   , 所以,直线 SD 与平面 SAB 所成的角为 22arcsin 11 . 19.解:设青蛙顺时针跳动 1 次为事件 A,逆时针跳动 1 次为事件 B,则, P(A)= 3 2 ,P(B) =1-P(A)= 3 1 。 青蛙从 A 点开始经过 3 次跳动到达 D 点有两种方式:顺时针跳动 3 次或逆时针跳动 3 次,故 所求概率为 P(A·A·A)+P(B·B·B)= 3 1)3 1()3 2( 33  (2)青蛙从 A 点开始经过 4 次跳动到达 E 点有两种方式:逆时针跳动 4 次,或顺时针跳动 3 次而逆时针跳动 1 次,逆时针跳动 4 次的概率为 4)3 1( ,顺时针跳动 3 次而逆时针跳动 1 次的概 率为 )3 1()3 2( 33 4C 。故所求概率为 27 11)3 1()3 2()3 1( 33 4 4  C . 20.解法一:(Ⅰ)取 BC 中点O ,连结 AO ABC△ 为正三角形, AO BC ⊥ 正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平面 ABC ⊥平面 1 1BCC B , AO ⊥ 平面 1 1BCC B 连结 1B O ,在正方形 1 1BB C C 中, O D, 分别为 1BC CC, 的中点, 1B O BD ⊥ , 1AB BD ⊥ 在正方形 1 1ABB A 中, 1 1AB A B⊥ , 1AB ⊥平面 1A BD (Ⅱ)设 1AB 与 1A B 交于点G ,在平面 1A BD 中,作 1GF A D⊥ 于 F ,连结 AF ,由(Ⅰ)得 1AB ⊥ 平面 1A BD 1AF A D ⊥ , AFG∠ 为二面角 1A A D B  的平面角 在 1AA D△ 中,由等面积法可求得 4 5 5AF  ,又 1 1 22AG AB  , A B C D A 1 B 1 C 1 F G o 2 10sin 44 5 5 AGAFG AF    ∠ 所以二面角 1A A D B  的大小为 10arcsin 4 (Ⅲ) 1A BD△ 中, 11 15 2 2 6A BDBD A D A B S    △, , , 1BCDS △ 在正三棱柱中, 1A 到平面 1 1BCC B 的距离为 3 设点C 到平面 1A BD 的距离为 d 由 1 1A BCD C A BDV V  得 1 1 133 3BCD A BDS S d △ △ , 1 3 2 2 BCD A BD Sd S   △ △ 点C 到平面 1A BD 的距离为 2 2 解法二:(Ⅰ)取 BC 中点O ,连结 AO ABC△ 为正三角形, AO BC ⊥  在正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平面 ABC ⊥ 平面 1 1BCC B , AD ⊥平面 1 1BCC B 取 1 1B C 中点 1O ,以 O 为原点, OB  , 1OO  , OA  的方向为 x y z, ,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1 0 0)B ,, , ( 11 0)D  ,, , 1(0 2 3)A ,, , (0 0 3)A ,, , 1(1 2 0)B ,, , 1 (1 2 3)AB   ,, , ( 21 0)BD   ,, , 1 ( 1 2 3)BA   ,, 1 2 2 0 0AB BD         , 1 1 1 4 3 0AB BA        , 1AB BD ⊥ , 1 1AB BA  ⊥ 1AB ⊥ 平面 1A BD (Ⅱ)设平面 1A AD 的法向量为 ( )x y z , ,n ( 11 3)AD    ,, , 1 (0 2 0)AA  ,, AD  ⊥n , 1AA ⊥n , 1 0 0 AD AA      , , n n 3 0 2 0 x y z y      , , 0 3 y x z    , . 令 1z  得 ( 3 01)  ,,n 为平面 1A AD 的一个法向量 由(Ⅰ)知 1AB ⊥平面 1A BD , 1AB 为平面 1A BD 的法向量 cos  n , 1 1 1 3 3 6 42 2 2 ABAB AB          n n 二面角 1A A D B  的大小为 6arccos 4 (Ⅲ)由(Ⅱ), 1AB  为平面 1A BD 法向量, 1( 2 0 0) (1 2 3)BC AB      ,,, ,, 点C 到平面 1A BD 的距离 1 1 2 2 22 2 BC AB d AB        A B C D x A 1 B 1 C 1 O 1 o z y 21.解:(Ⅰ)设椭圆的半焦距为 c ,依题意 6 3 3 c a a     , , , 1b  ,所求椭圆方程为 2 2 13 x y  . (Ⅱ)设 1 1( )A x y, , 2 2( )B x y, .(1)当 AB x⊥ 轴时, 3AB  . (2)当 AB 与 x 轴不垂直时,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y kx m  . 由 已 知 2 3 21 m k   , 得 2 23 ( 1)4m k  . 把 y kx m  代 入 椭 圆 方 程 , 整 理 得 2 2 2(3 1) 6 3 3 0k x kmx m     , 1 2 2 6 3 1 kmx x k     , 2 1 2 2 3( 1) 3 1 mx x k   . 2 2 2 2 1(1 )( )AB k x x    2 2 2 2 2 2 2 36 12( 1)(1 ) (3 1) 3 1 k m mk k k        2 2 2 2 2 2 2 2 2 12( 1)(3 1 ) 3( 1)(9 1) (3 1) (3 1) k k m k k k k        2 4 2 2 2 12 12 123 3 ( 0) 3 419 6 1 2 3 69 6 k kk k k k            ≤ . 当且仅当 2 2 19k k  ,即 3 3k   时等号成立.当 0k  时, 3AB  , 综上所述 max 2AB  .当 AB 最大时, AOB△ 面积取最大值 max 1 3 3 2 2 2S AB    .

资料: 619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