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第 I 卷(共 30 分)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第Ⅰ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按要求写在试卷
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试题卷。
一.(12 分,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正其义不谋其利 告罄 笑嘻嘻 金银棵子
B、扪叁历井 视若草芥 满脸溅朱 投机倒把
C、出言无壮 祓除 视若草芥 错谔
D、稗官野史 妍媸毕露 僭称 不足齿数
2、下列各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是( )
A、每次周考成绩公布后,我们应正确对待成绩,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当
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B、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具有扶助他人的热肠,做善事,行义举,从善如流....,这些美好
的品德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C、相信只要有踌躇满志....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一抓到底的作风,我们就一定能够
战胜当前困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取得河南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新胜利。
D、法国总统萨科齐对中国政府的多次强烈反对置若罔闻....,执意在波兰港口城市格但斯
克与达赖喇嘛会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竞聘考核上岗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干部,的确会感到压
力很大。
B、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
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C、许多相声迷十分推崇郭德纲,因为他不仅基本功扎实,而且有一颗甘愿为底层百姓
表演的热心。
D、“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华民族能有
今天这样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的古代小说是来自于民间的,从其起源、发展、成熟到明清时的顶峰,基本上
未受封建文化的的压迫摧残,因而其发展过程较为平稳。
B、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名雪芹,字霑,号梦阮,又号芹圃、芹溪。其作品《红楼梦》
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发展达到顶峰。
2
C、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
的通史,全书共有本纪十二篇,表八篇,书十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D、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坛上两座并立的高峰。李白的诗飘逸豪放,他的古体诗和七绝
尤为后人所称道;杜甫的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尤长于古体诗和律师。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节日是人们从一年中确立的对它抱有特定期待的日子,流淌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
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风貌、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节的本意是竹节,天地有节而形成了四季。推而论之,四季有节就是一年四季的各种
节日。中国是个农业社会,节日的源起与农业社会的农时、天文、历法密切相连。原始崇拜、
巫术、禁忌是节日的另一渊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弱,形成了
对天地日月及各种动植物的图腾崇拜和各种迷信禁忌。商周时代的天子,都有祭祀日月星辰、
社稷山川的祀典。这些自然崇拜,许多都成为后来节日的渊源。在《国语·鲁语上》中,柳
下惠详细叙述了祭祀的典章制度,受祭祀的都是同大自然斗争中兴利除害、造福人类的人物。
而祭礼日月星辰,“民所以瞻仰也”,祭祀“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祭祀“九州名山川
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
古代还凭借着感情和质朴的生活方式来认识自然。例如,古人对各种天灾人祸作不出
合理的解释,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前都要举行大规模的驱鬼逐疫的仪式,叫做“傩”、“大
傩”,这是春节除夕的渊源。经过一冬的干燥,春天一打雷,很容易引起火灾,便产生了禁
火冷食的禁忌。《周礼·秋官司寇·司烜氏》载:“中春,以木我铎修火禁于国中。”这是
寒食的最早起源。春季是瘟疫、流行感冒的易发季节,人们就到郊外水上盥洗,以祓除瘟疫,
这是修禊节的来历。到唐朝,寒食、修禊(踏青郊游)、扫墓等风俗融合成清明节。五月夏
季,蛇、蝎、蜈蚣、蚊、蝇等毒虫都进入了旺季,伤口也容易发炎,所以古人视五月五为恶
月恶日,以五彩丝系臂驱瘟、避邪、止恶气,悬艾草禳毒,喝菖蒲酒、雄黄酒防止五毒虫叮
咬,这便是端午的节日内容之一。端午节是具有人文倾向和纪念意义的节日,先秦两汉时,
南方的龙舟竞渡各自纪念本地的历史人物。吴越一带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荆楚一带纪念
屈原。隋唐统一后,经过各地风俗的融汇和渗透,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屈原得到民众最广泛
的认同。
从这些原始崇拜、巫术、禁忌中,我们可以发现远古节日设立的可贵的文化精神:在
远古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节日表现了人们在险恶的条件下对大自然的征服和抗争,对人类生
存环境的开拓,它在迷信禁忌中显示了人的积极主动意识。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如果再搞这
些巫术、禁忌,则表现为对自然、神灵的迷信、屈服和人的主动意识的沦丧。
5、下列对我国节日的源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日的源起与我国农业社会的农时、天文、历法有关。
3
B、节日的源起与我国古代低下的生产水平和落后的科学认识有关。
C、节日起源于我国古代人民对天地日月和各种植物图腾的崇拜、各种迷信禁忌等认识。
D、节日起源于我国古代人民在险恶的条件下抗争大自然的不屈精神。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风貌、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都能在节日中得到反映。
B、我国古代的一些节日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感性和质朴的认识。
C、商周时代的天子祭祀日月星辰、社稷山川等都属于自然崇拜。
D、屈原成为民众广泛认同的对象表明人们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肯定。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探索节日的发展演变过程,能够了解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风貌、审美情趣和价值
观念的变化。
B、古代原始崇拜、巫术、禁忌盛行,节日的产生是古人对各种天灾人祸作不出合理解
释的必然结果。
C、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每个节日都会被不断注入与当时社会密切相关的文化内涵。
D、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巫术、迷信禁忌等内容很难再成为新的节日的源起。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李骥,字尚德,郯城人。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关
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
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
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
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
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
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辨,帝日:“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
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
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日盗贼之家。又为《劝
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成改行,道不拾遗.。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中官及
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
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 举:中举
B、寻坐.事免 坐:因犯……罪或错误
4
C、奉敕以行. 行:出行
D、道不拾遗. 遗:遗失,丢失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骥“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
是( )
A、①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 ②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
B、①招流亡,给以农具 ②骥上章自辨
C、①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 ②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
D、①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 ②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骥是郯城人,他仕途坎坷,任户科给事中和刑部郎中期间,皆因事获罪而被免职。
B、李骥大力推行百姓的教化工作。任御史职务时,他编纂了《劝教文》,并让人摇着铃铛
去宣传。
C、李骥不畏权贵。伊王多次请托李骥,他都不听从。后来受到伊王的诬陷,无故被拘禁。
D、李骥深受百姓的爱戴。任新乡知县离职时,百姓多次上奏挽留他;逝世时,百姓们前
来吊丧,都痛哭失声。
2008—2009 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卷
5
第 II 卷(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5 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5 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长相思 雨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1)“空阶滴到明”,请简析“空”字的表达作用。(4分)
(2)题目为“雨”,但通篇不出“雨”字,“雨”却贯穿全篇,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 ,禾
生陇亩无东西。
青泥何盘盘, 。 ,以手抚膺坐长叹。
,蓬门今始为君开。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读 山
汪建中
①我以为,世间最难读懂的,就是山了。因为它无字,所以不知道该怎样读起来;还
因为它绵延起伏,逶迤千里,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阅读;再就是,很多山都云遮雾障,读一
日下来,还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②但是,一旦读懂了山,就读懂了这个世界,读懂了人生。
③应该说,山有多么伟岸,它的苦难就有多么巨大。比如珠峰,它是全世界最高大的
山峰,正因为这样,珠峰承受的灾难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据说,它从前是一片大海,由于地
壳的运动,它一次次被从海底翻腾起来。在大地翻腾的过程中,它经受了所有群山都难以想
2
6
象和承受的冲击与折磨,这才一点点地成了今天的模样。珠峰处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的交汇点上,两大板块产生出的巨大冲撞,使它从海底耸出水面,又从水面耸立成全世界最
高的山峰。实在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居然把一个深藏海底的板块活生生挤压成一
座伟大的山。在两大板块的冲撞中,一定发生过让我们无法想象的剧烈地震,一定撕裂过大
地,一定吞没过河流,一定使很多的鱼类、兽类乃至植物失去生命,而珠峰本身,也经历了
我们难以置信的创痛,这才浩浩然雄立天下、俯视苍生,这才巍巍然对峙群峰、引领山系。
④在全世界,珠峰最高,被称为世界屋脊,但是,它的峡谷也最深,成为天下奇观。
它一方面最高,一方面又最深,这就加倍扩大了它的雄奇,也加倍放大了它的艰险。如此一
来,珠峰就不仅仅是伟岸,它还有深不可测的一道道危险。
⑤珠峰最高,但它也最冷。它的冷,可以把石头冻成钢铁,把流水冻成利刃,把云雾
冻成屏障,把太阳冻成雪糕。它因为高,所有的植物都离它而去,躲在山下繁衍生息;所有
的动物都不理它,在雪线以下追逐猎物;甚至就连氧气也都躲避着它,让它在半真空状态里
忍受煎熬……珠峰最高,但它也最孤独。它的孤独是所有群山中最最荒凉的孤独,在那里随
便询问一枚石子,其答案都是亿万年的寂寞;在那里任意叩问一条冰川,回答都是无言的孤
寂。
⑥都说天下名山僧占多,但珠峰这样举世无双的名山,僧侣不来,尼姑不来,道士亦
不来,只有珠峰自个儿在那里为人间抵御风雪,支撑云天,传递大爱。
⑦珠峰是山,但它给人的感觉又不太像山,更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这位老人异常
沉默,异常坚韧,再大的苦难,再厉的风暴,他也不吭一声,无言地独自承担。望着他的满
头白发,我深信,他是一个智者,了悟峡谷的阴险,明辨天地的冷暖。他用脊背抵挡印度洋
的热浪,用胸膛阻挡大西北的寒流,在寒冷与酷热之间,他越发地刚毅了,刚毅了亿万万年。
⑧这是一个怎样漫长的岁月啊,在其间,多少人逝去了,多少人又降临人间,多少朝
代谢幕了,多少朝代又登台表演。
⑨与珠峰相比,我们的苦难,就算不得苦难,我们的地震,就算不得地震,顶多算是
大地微微眨一眨眼睛,轻轻动一动嘴唇。因为,珠峰明白,真正的苦难,是造山!
14、为什么说“一旦读懂了山,就读懂了这个世界,读懂了人生”?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
作用?(6 分)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 分)
(1)山有多么伟岸,它的苦难就有多么巨大。
7
(2)珠峰是山,但它给人的感觉又不太像山,更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16、文章极力写珠峰在亿万年形成过程中所经受的苦难,用意是为了什么?(4 分)
17.认真阅读文章第 5 段,赏析这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6 分)
六.(15 分)
18、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5分)
①春日融融。和风习习。花红草青,气息清新,难怪唐人语出惊人:“握月
担风且留后日,吞花卧酒不可过时。”
②鬼斧神工的幽雅峻峭,司空见惯的柳下花前,小桥流水。芳草萋萋,自然
之美,无处不在。佳境原本用不着寻觅。
③把那盘盘盏盏的美酒佳肴,统统搬到郊野去享用,另有一种滋味,别有一
番情趣。
④郊游野宴,自然以春季为佳。
⑤但自然之美,有时还得屈尊郊野,远足寻觅。
19、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5 字)(5 分)
近年来,发生多起中国籍或中资外籍船舶被海盗劫持事伯,中国船舶和人员的安全面临
严重威胁。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并参照有关国家做法,中国政府决定,中国人民解放
军海军舰艇将于 12 月 26 日从三亚启航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主要任务是保护
航经该海域的中国船舶、人员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
的安全。中国舰艇将严格按照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和相关国际法执行扩民航任务,也愿与
有关国家的护航舰艇开展合作,必要时参与人道主义救援行动。近年来,亚丁湾、索马里海
域频繁发生海盗袭击、劫持过往船舶事件。海盗问题已成为一大国际公害,对国际航运、海
上贸易和海上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多项决议,授权各国根据《联合国宪章》
第七章采取行动,在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索马里过渡联邦政府也呼吁各国进入该海域打击
海盗。
1982 年通过、1994 年开始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 100 条到 1074 条专门规定了
关于制止海盗的内容,明确规定缔约国有义务在打击海盗中进行合作。我国于 1996 年正式
批准这一公约。
8
20、请从下面这则寓言中提取一个符合寓意的观点。(5 分)
某人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在旅途中,驴对马说:“你如果肯救我一命,请分担一点我的
负担。”马不听。驴精疲力竭,倒下死了。主人把所有的货物,连同那张驴皮,都放在马背
上。马哭着说:“真倒霉!我怎么这样不幸?不仅驮上了这全部的货物,还加上了这张皮!”
观点:
七、(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春暖花开又一年。种子发芽,孕育着新的希望;杨柳吐绿,给世界带来了生
机与活力;树木发芽抽枝,开始了新一轮回的生长;候鸟迁徙,寻找新的更适合
生活的地方……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据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
答案:
1. D
2.D.A“妄自菲薄”指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与句中“自己”重复,可将其后“自己的成
9
绩”删去。B 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好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用
在此句中属望文生义;C“踌躇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者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不能形容
精神,使用对象错误,根据语意可用“志在必得”。
3. C A 主客颠倒,不合逻辑,应为“干部对于改革会感到压力”;B“进入”后缺宾语,
应在“分成”后加上“的阶段”;D 句式杂糅,应为“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
斗”。
4. D
5.D“节日表现了人们在险恶的条件下对大自然的征服和抗争”而非起源。
6.A“能在节日中得到反映”,范围过大。
7.B“必然结果”过于绝对。
8.D 遗失的东西。
9.B A.②表明李骥深受百姓的爱戴;C.②是宣宗的行为;D.①是李骥对盗贼采取的防范措
施。
10.B 此事应为李骥担任河南知府职务时所作。
11. (1)侍郎李昶等人共同推荐....李骥,朝廷提拔..他做刑部郎中。李骥上奏了十余件事情,很
多都被.朝廷采纳了。
(译出大意给 2 分;“交荐”“擢”“见”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等到李骥如期而至,(伊王反而)诬陷李骥迟到..,抓起来...戴上脚镣和手铐.....,第二天才被释
放。
(译出大意给 2 分;“后期”“执”“桎梏”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12. (1)一是表明夜晚雨密,台阶无人;二是突出了听者寂寞悲苦凄凉之感。
(2)上阙:“一声声”写雨之稠密,“一更更”写雨不断绝,“窗外芭蕉”因雨击声而显其存
在,又写出雨声之响亮,“此时无限情”显示了情由雨生。
下阕:“梦难成”,本来就愁苦,风雨更让人凄凉,平生心事一时百端交集,故觉“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雨不解人意,不管人喜听也罢,不喜听也罢,“空阶滴到明”彻夜不停。
13. 略
14.(6 分)懂得了山形成过程所忍受的巨大苦难,就懂得了世界的形成,就懂得了人生的
意义,那就要坚韧刚毅。
这句话放在文章开头部分,起到一个统领全文的作用,下文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去
写的。
(含意 3 分,需点明“坚韧刚毅”;作用 3 分,需点明“统领全文”)
15. (6 分)(1)山的高大伟岸,与它经受的苦难为正比。正是经受了巨大的苦难,才形成
了伟岸的大山。
(2)珠峰异常沉默、坚韧、刚毅和独自承担一切的性格,使它更像一位充满智慧、饱经
10
风霜的老人。
(每句 3 分,解释大意对即可)
16.(4 分)用意是为了与人类遭受的苦难进行比较,说明人类遇到的地震和珠峰的苦难比
起来,是很轻微的,因而我们应该像珠峰那样坚韧、刚毅。
(点明“比较”2 分,说明比较的具体内容 2 分)
17.(6 分)这段文字语言凝练、生动、流畅。多用短句和整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运
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艺术魅力。
(语言特点 2 分,句式特点 2 分,修辞手法 2 分)
18.答案:②⑤③④① 佳境原本用不着寻觅→但自然之美还得远足郊野寻觅→郊野别有情
趣→郊游以春季为佳→为什么选择春季。关键是第④句,若把它放在第③句与第⑤句之间,
便割裂了第④句与第①句的紧密联系。
19. 参考答案:我海军将于 26 日开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
(评分标准:5 分,“我海军”或“我国”“我解放军”、“26 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
“护航”或“实施护航”各 1 分,语言通顺 1 分。超过字数扣 1 分。)
20. 示例:①唇亡则齿寒 ②助人者自助 ③合作则双赢,不合作则可能双输 ④没有团队精
神,可能导致孤立无援。⑤分担也是一种美德 ⑥奴才的不团结正是主子不考虑其生死的一
个原因 ……
21.评分标准同高考作文。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骥,字尚德,山东郯城人,洪武二十六年通过了多试,进入国学,学习了三年后,担
任户科给事中。当时集市盘查行商.把行李葙都翻倒一空,李骥上奏阻止了这个做法。不久,
李骥因事荻罪而被免职。建文年间。李骥因人推荐而被起用为新乡知县。他招来流亡的百姓,
蛤他们农具。由此回归农业的人有数千人。孛骥因为母丧而离职,许多百姓一个接一个多次
奏请挽留他,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永乐初年。(李骥)守母丧期满,改任东安知县。对民众
不利的事情,他就向朝廷禀明免去。有一个寡妇因儿子被咬死而向李骥告状。李骥向城隍神
祷告,深深自责。第二天早上,咬死孩子的狼死在它的狼窝里。侍朗李昶等人共同推荐李骥,
朝廷提拔他做刑部郎中。李骥上奏了十余
件事情,很多都被朝廷采纳了。后来因事被牵累,被贬到保安做劳役。
洪熙年间,朝廷颁布诏书寻求贤才.李骥被推荐做了御变。他上奏有荧治国利民的十件
事情,仁宗赞许并予以采纳。宣德五年,李骥巡视仓场。军士高祥盗取仓的的粟米,李骥拘
捕了他,并加以审问。高祥父亲的小妾说,高祥与张贵等人一起偷盗,李骥接受张责等人的
贿赂,所以只把高祥问罪。刑部侍郎施礼于是判处李骥死州。李骥给宣宗上奏章自我辩解。
宣宗说:“御使既然擒获了盗贼,怎么肯接受贿赂呢?”命令施礼和都察院重新审讯,李骥果
然是冤枉的。宣宗于是严厉地斥责了施礼,并恢复了李骥的官职。这年十一月,朝廷选择大
臣二十五人担任郡守,奉着皇帝的敕书上路,李骥做了河南知府。
11
河南境内盗贼多,李骥特地设立火甲制度,一户被盗,一甲给予赔偿。在犯盗窃罪的人
的家门口写上“盗贼之家”四字。李骥叉编纂了《劝教文》,摇着铃铛巡行各地去传达。自
此之后人们都改变了行为,东西掉在路上都没有谁去捡走。河南有伊王府,伊王多次请托毕
骥,李骥并不听从。伊王府里的宦官和侍卫残害百姓。又被李骥阻止,伊王于是很怨恨孛麟。
等到冬至,伊王命令李骥在四更天的时候去府里作陪行礼。牵骥如期而至,伊王反而无限李
骥迟到。抓起来戴上脚镣和手铐,第二天才被释放。李骥向朝廷汇报,宣宗发怒,写信责备
伊王,将府中承奉、长史、典仪都逮起采交给法官处置。
李骥行为端正严谨,平日家居即使是长桌竹席也要拜访端正。他到河南六年后去世,寿
七十岁。百姓们来吊丧,都痛哭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