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全卷满分:16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相应题号下面
题号 1 2 3 4 6 7 8 10 11 12
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风靡/所向披靡 抢购/呼天抢地 鲜见/鲜廉寡耻
B.躯壳/金蝉脱壳 曲折/曲意逢迎 记载/载歌载舞
C.惊骇/言简意赅 裨益/稗官野史 渎职/将功赎罪
D.剽悍/膘肥体壮 悭吝/铿锵玫瑰 馈赠/振聋发聩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和依次填入成 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____。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
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____。等到自己
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
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____。
A.改名换姓 大名鼎鼎 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 如雷贯耳 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 如雷贯耳 弄假成真
D.移花接木 大名鼎鼎 弄假成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A.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和判断当前经济形势最权威的风向标,也
是每年度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
B.如果人民币一旦升值,那么我们的价格优势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出口行业势必受到很
大的冲击
C.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17 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两岸民间行业组织协商“三通”,外国
公司参与两岸航运,实现“三通”与所谓“台湾安全”等相关问题作出了说明。
D.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本应 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可法国总统萨科奇却在中欧峰会
的关键时刻,会见达赖,干涉中国内政,这对于金融危机是毫无益处的。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3 分)( )
A.登上黄山光明顶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
天际。
B.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
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观众好评。
C.从洞口入内,你会看到一幅气势恢宏的洞中峡谷雄奇画卷,峡谷深近百米,两壁如削,宽
处百余米,窄处仅可容身,成具体而微的地下三峡。
D.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
感动。
5.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 25 个字。(6 分)
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
照着,非失眠不可。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
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人们 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
二.文言文阅读(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3 题。
(一)(17 分)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
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歧亭。庵居蔬食,
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
岂古方山冠④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歧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
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
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歧下,见方山子从两骑,
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
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
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与?
(《方山子传》,选自《苏东坡集》)
注:①方山子:陈慥,字季常,凤祥(今属陜西)知府陈希亮之子,苏轼任凤祥签判时
与他交游。②光:光州,州治在今河南潢川县。黄:黄州,州治在今湖北黄岗县。③朱家、
郭解:均为西汉著名游侠。事见《史记 • 游侠列传》。④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人所戴。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崇
B.往往阳狂垢污 阳:表面上
C.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等:等同
D.余谪居于黄 谪:贬官
7.方山子的一生可以用“侠”“隐”两个字来归纳,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均能表现其“侠”
的特点的一组是(3 分)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
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⑤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好的文章表意,常采用暗示的手法,如本文中“俯而不答,仰而笑”,写的是陈慥
有无限感慨,可是没有明说,留待读者自己去体会。这样写,留有余地,表现力却更强。
B.文章最后写“光、黄间多异人”,而自己却“不可得而见”,于是推测方山子或许
可以看到他们,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将方山子归于“异人”一类 。
C.本文与一般的传记不同,不是以陈慥的经历为线索,而是以自己的观感为线索,这
样写,内容就显得更真实,更富于情趣。
D.文中描写陈慥的语句,简洁而生动,能够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9.翻译文中的句子。(8 分)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二)(16 分) 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仕吴为校书郎,
又仕南唐李昪父子,试知制诰,与宰相宋齐丘不协。时有得军中书檄者,铉及弟锴评其援引
不当。檄乃汤悦所作,悦与齐丘诬铉、锴泄机事,铉坐贬泰州司户掾,锴贬为乌江尉,俄复
旧官。时景命内臣车延规、傅宏营屯田于常、楚州,处事苛细,人不堪命,致盗贼群起。命
铉乘传巡抚。铉至楚州,奏罢屯田,延规等惧,逃罪,铉捕之急,权近侧目。及捕得贼首,
即斩之不俟报,坐专杀流舒州。周世宗南征,景徙铉饶州,俄召为太子右谕德。景死,事其
子煜为礼部侍郎,通署中书省事。宋师围金陵,煜遣铉求缓兵。时煜将朱令赟将兵十余万自
上江来援,煜以铉既行,欲止令赟勿令东下。铉曰:“此行未保必能济难,江南所恃者援兵
尔,奈何止之!”煜曰:“方求和解而复决战,岂利于汝乎?”铉曰:“要以社稷为计 ,岂顾
一介之使,置之度外可也。”煜泣而遣之。及至,虽不能缓兵,而入见辞归,礼遇皆与常时
同。及随煜入觐,太祖责之,声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国亡罪当死,不当问其他。”
太祖叹曰:“忠臣也!事我当如李氏。”命为太子率更令。太平兴国初,李昉独直翰林,铉直
学士院。从征太原,军中书诏填委,铉援笔无滞,辞理精当,时论能之。师还,加给事中。
淳化二年,庐州女僧道安诬铉奸私事,道安坐不实抵罪,铉亦贬静难行军司马。初,铉至京
师,见被毛褐者辄哂之,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一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
约束后事。书讫而卒,年七十六。铉性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铉有文集三十卷,《质疑论》
若干卷。
(节选自《宋史•徐铉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 游:游玩,游览
B.通署中书省事 署:代理
C.辞理精当,时论能之 能:认为……有才能
D.见被毛褐者辄哂之 被:披,穿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檄乃汤悦所作 至于鞭箠之间,乃令人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B.煜以铉既行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方求和解而复决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礼遇皆与常时同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徐铉十岁时便能写文章,在南唐为官时因与宰相宋齐丘关系不好,又批评汤悦所写文书
援引不当,遭两人诬陷而被贬谪。
B.徐铉奉李景之命巡察,到楚州时,上书请求停止屯田,车延规等畏罪潜逃,徐铉追捕很
急,令权贵对他刮目相看。
C.徐铉为解金陵之围,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后随李煜朝见宋太祖受到斥责时刚正不阿,
宋太祖赞之为忠臣,并希望他忠于大宋。
D.徐铉跟随军队出征太原时,军中需要撰写的诏书很多,但徐铉执笔写来,言辞十分流畅,
内容精当,受到当时人的称赞。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 即斩之不俟报,坐专杀流舒州。(4 分)
(2) 此行未保必能济难,江南所恃者援兵尔,奈何止之!(3 分)
三、古诗鉴赏(8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年作
[唐]刘长 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①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①岭:指五岭。作者当时调任潘州南巴,过此岭。②长沙傅:贾谊曾受谗被贬为长沙
王太傅。
(1)从全诗看,诗人“潸然”泪下的原因有哪些?(4 分)
答:
(2)颈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四、句名篇默写(10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2) ____________________,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3)山高月小,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后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____,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 舍 南 舍 北 皆 春 水 , 但 见 群 鸥 日 日
来。 , 。(杜甫《客至》)
(6) , 西 风 愁 起 绿 波 间 。 … … 细 雨 梦 回 鸡 塞
远, 。(《浣溪沙》)
(7)____ 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
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 ___________ 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五、现代文阅读题:(21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9 题。
良心的安抚
困难时期,粮食成了全社会的中心,天下事,再大也大不过粮食去。“民以食为天”的平淡
警句,在那个时候,彻头彻尾地被我们所理解,牢牢地记在心上。
在普通的家庭里,一天要吃几两粮食,一顿又该怎样分配,成了大家要反复掐算计较的事情,
决不可以有半点疏忽。
就是在粮食如此困难的时候,有一天,我的奶奶突然意外地扛回了一袋粮食,是捡来的。天
上掉馅饼!足足三十斤重的白面。我们全家都愣了,呆呆地望着那袋粮食,不是大喜,而是
惶恐。是谁丢的粮食?
奶奶说,也许是从自行车上掉下来的,也许是毛驴车上掉下来的,也许是大卡车……奶奶伸
出冻红的手,说我守着这袋粮食,在路边等了两个小时。我们心情复杂地望着这袋粮食,谁
也不知道怎么办。奶奶说,要不 ,咱就跟这个人买点粮食,只买一碗,只一碗!我们都不
明其意。奶奶拿起碗,从口袋里舀出一碗,又将口袋扎紧,拿出十块钱来,将粮食又扛了出
去。全家人如释重负。奶奶拿着钱,背着粮食,又到路边上去等候了。直到傍晚,夜幕降临,
奶奶又将口袋背了回来。没有人认领这袋粮食。
第二天,我们又从口袋里“买”了一碗粮食,奶奶又拿出十块钱……整整三个月,我们全家
怀着惶恐不安的心情,将一口袋粮食“买”光了。小柜上放下了一百多块不知该给谁的钱。
在那个冬天,奶奶的心情一直很不安,像做了天大的错事。空空的粮袋,成了她最大的心病。
她甚至神经质地一手攥着钱,一手拿着空粮袋子,三番五次地站在路边,等候那个丢粮的人。
岁月如梭,奶奶的不安,似乎一直都没有化解。后来的年份里,奶奶总要拿出家里的吃食送
给邻居。甚至无故地塞给小孩子们钱,为他们买糖果。有一天,奶奶将父亲给她的工资一分
不剩地全丢了。奶奶回来不是丧气,而是有些兴高采烈。她不断唠叨着,这就对了,这就对
了,就算是还上了。原来,她还是想着那袋粮食。两件事情虽然风马牛不相及,但奶奶却像
是做了某种道义上的补偿。奶奶的这种“交换”虽然可笑,甚至近于迂腐,但我们却能理解
她的心情。
在奶奶的晚年岁月里,她因那一袋粮食,而做了许多的善事,很投入地去帮助别人。她常常
帮得生硬过火,令人不解。但在奶奶的这些善举里,她的眉眼渐渐地舒展了,脸上渐渐地多
了笑容。在她临去世的那年,她终于开心地说:奶奶到底还上了那袋粮食,一定是还上了,
你们说呢?我们随声附和,使劲说,还上了,还上了!
奶奶是用了多少代价去偿还那袋粮食,我们说不清,奶奶心里自然有她自己的计算,也许是
十倍,也许还不止十倍。从她津津乐道的言语中,我们觉得她是还上了!是多少倍地还上了!
这件事,让我记了许多年,印象之深,永不可磨灭。尽管奶奶的做法近于可笑和迂腐,尽管
她的举动是那么不可思议,但左右思量,却又觉得十分对称。人世间就是这样,良心是需要
安抚的。后来我发现,凡是世上的好人,忠厚的人,都会有这般的迂腐。仿佛冥冥之中,与
上帝早已签好的一张契约。守规矩,讲 良心的人,都会遵守着这张冥冥中的契约。
世上有些事,我们大概永远也找不到债主,永远也不知道那个我们该去感恩报德的人是谁。
甚至两下里,谁都不被对方所知晓。但我们却躲不过良心的自审。对于善良的人,活一生,
莫过于良心上的安逸了。它是一种温暖,一种可靠,一种约定,人生是万万不能失去的。人
自然需要许许多多物质上的东西,但往往更离不开良心上的安抚。
奶奶在还清了“债务”之后,每晚睡 得特别踏实,夜夜香甜。记得有一句话:良心是一个
温柔的枕头,枕着这个温柔的枕头,无论窗外有什么样的响动,我 们都可以安然入眠。
16.“人世间就是这样,良心是需要安抚的。”“良心”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 分)
答:
17.文章把仁慈守信、感恩图报的奶奶作为中心人物来表现,为什么还要写到家庭其他人的
“愣了”“惶恐”“惶恐不安”“尽情复杂”以及“如释重负”?(5 分)
答:
18.为了安抚自己的良心,奶奶付出了哪些代价?请分条表述。(6 分)
答:
19.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我们怎样完好安抚自己的良心?请结合实例谈一谈。不少
于 100 字。(6 分)
答:
六、作文(70 分)
20.“触”有接触、碰撞的意思,例如第一次拍电影、电视剧称为触电,第一次上网叫触网,
做事遇到挫折叫触礁……
请以“触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