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前100天终极冲刺攻略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化学考前100天终极冲刺攻略

ID:728058

大小:1.48 MB

页数:40页

时间:2021-06-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高考化学考前 100 天终极冲刺攻略(1) 一、化学与 STSE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储热材料是一类重要的能量存储物质,单位质量的储热材料在发生熔融或结晶时会吸收或释放较大 的热量 B.Ge(32 号元素)的单晶可以作为光电转换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 C.Ba2+浓度较高时危害健康,但 BaSO4 可服入体内,作为造影剂用于 X-射线检查肠胃道疾病 D.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 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 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基本概念与 STSE 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A 项, 储热材料具有在熔融或结晶时会吸收或释放较大的热量的特点,正确;B 项,Ge 是一种优质的半导 体材料,可用于太阳能电池,正确;C 项,硫酸钡具有无毒、不溶液于水、不能被 X-射线透过的性 质,可用作造影剂,正确;D 项,纳米铁粉属于单质,能把 Cu2+、Hg2+等重金属离子置换出来,属 于化学变化,错误。 2.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C. D.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 黄能“止咳逆上气” 碳酸氢钠药片 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疗 咳嗽 该药是抗酸药,服用时喝 些醋能提高药效 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 应远离并报警 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可回 收物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 STSE。NaHCO3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若再喝醋,NaHCO3 会与醋酸发生反 应,起不到抗酸药的作用,B 项错误。 3.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意在考查考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化学问 题能力。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是利用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发生了化学变化;硅胶 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是因为硅胶疏松多孔,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二氧化硫作纸 浆的漂白剂是因为二氧化硫可与某些有色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肥皂的主要成分为 高级脂肪酸钠,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是利用高级脂肪酸钠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呈碱性的 性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 95%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化学问题的能 力。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人造纤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A 项正确;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生成许多有害物质,如某些稠环芳烃,B 项正确;加热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失去生 物活性,因此高温可以消毒,C 项正确;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 75%,D 项错误。 5.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产物 CO2 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 CO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燃料和化石燃料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 2 题的能力。燃料燃烧产生的 CO2 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A 项正确;化石燃料完全燃烧生成的 SO2 属于大气污染物,B 项错误;液化石油气含碳量比燃油低,用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能减少大气污染,C 项正 确;CO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D 项正确。 6.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化学性质 实际应用 A Al2(SO4)3 和小苏打反应 泡沫灭火器灭火 B 铁比铜金属性强 FeCl3 腐蚀 Cu 刻制印刷电路板 C 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 漂白粉漂白织物 D HF 与 SiO2 反应 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应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能力。Al2(SO4)3 溶液与 NaHCO3 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 CO2、Al(OH)3,这就是泡沫灭火器产生 CO2 的原理,A 项正确。 FeCl3 腐蚀 Cu,是由于 Fe3+的氧化性强于 Cu2+,故 Fe3+能将 Cu 氧化为 Cu2+,自身被还原为 Fe2+,B 项错 误。HClO 因具有强氧化性而具有漂白性,漂白粉中的 Ca(ClO)2 与空气中的 H2O、CO2 反应生成 HClO 而 漂白织物,C 项正确。SiO2 与 HF 发生反应:SiO2+4HF=SiF4↑+2H2O,玻璃器皿的主要成分为 SiO2,所 以氢氟酸能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D 项正确。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 335 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 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根据题述信息,可知“强水”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四个选项只有硝酸符合,故选 B。 【解题技巧】本题考查内容属于常识性知识,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是解决此类题的根本。 8.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 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硅胶、植物纤维均无毒、无味、无腐蚀性,所以可用作干燥剂,A、D 项正确;P2O5 吸水生成 H3PO4,H3PO4 具有腐蚀性,因此 P2O5 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 项正确;无水 CaCl2 具有吸水作用,而 CaCl2·6H2O 无吸水作用,不可用作干燥剂,C 项错误。 【解题技巧】把握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9.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点燃爆竹后,硫燃烧生成 SO3 B.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C.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用 NaHCO3 溶液解毒 D.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肥皂去污能力减弱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 SO3,故 A 错误;明矾溶液中 Al3+水解使溶 液呈酸性,铜锈为 Cu2(OH)2CO3,溶于酸性溶液,故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故 B 正确; 水杨酸显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可以用 NaHCO3 溶液 解毒,故 C 正确;肥皂有效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钠盐,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高级脂肪酸钠 盐会与钙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高级脂肪酸钙,使肥皂去污能力减弱,故 D 正确。 【解题技巧】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之间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常见物质能发生的反应及其特点即可 解答此类问题。 1.下列有关环境、健康及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氮的氧化物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污染物,所以它们的含量是空 气质量报告的主要项目 B.PM2.5 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的物质,对人的肺功能造成很大伤害 3 C.聚乙烯是生产食品保鲜膜、塑料水杯等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不能用聚氯乙烯替代 D.利用催化转化装置可以将汽车尾气中的 NOx、CO 等有害气体转化为 N2、CO2 等无害气体 2.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环境(STSE)密切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燥剂硅胶和硅橡胶的主要化学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B.手机外壳上贴的碳纤维外膜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用淀粉溶液可以直接检验海水中是否含碘元素 D.明矾净水的原理和“84”消毒液消毒的原理相同 3.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用来制取肥皂 B.在厨房里可用米汤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 C.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溶液、生石灰和水制得,可用于防治植物的病虫害 D.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为葡萄糖 4.化学与生活、能源、环境、科技等密切相关。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在厨房里用米汤不能直接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 B.煤炭经过干馏,可获得相对清洁的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 C.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环境污染 D.水分子间的氢键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 5.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气中 PM2.5 比表面积大,吸附力强,能吸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 B.在厨房里可用米汤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 C.14C 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 与 12C 互为同位素 D.喝补铁剂(含 Fe2+)时,加服维生素 C 效果更好,原因是维生素 C 有还原性 6.新版人民币的发行,引发了人们对有关人民币中化学知识的关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制造人民币所用的棉花、优质针叶木等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用于人民币票面方案等处的油墨中所含有的 Fe3O4 是一种磁性物质 C.防伪荧光油墨由颜料与树脂连接料等制成,其中树脂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某种验钞笔中含有碘酒溶液,遇假钞呈现蓝色,其中遇碘变蓝的是葡萄糖 7.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活中常用的塑料制品及橡胶制品都为高分子材料 B.向牛奶中加入果汁会产生沉淀,这是因为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节日焰火是利用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 D.铜制品能发生吸氧腐蚀,但不能发生析氢腐蚀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福尔马林可浸制标本,因其可使蛋白质变性的性质 B.向牛奶中加入果汁会产生沉淀,这是因为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 C.将地沟油制成肥皂,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D.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2.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蚕丝和棉花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不同 B.埃博拉病毒可用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双氧水消毒,其消毒原理相同 C.纯碱是属于碱类、谷氨酸钠(C5H8NO4Na,味精)属于盐类 D.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是烃类,是城市推广的清洁燃料 名校预测 1.【答案】A 【解析】A.二氧化氮等氮的氧化物污染空气,属于空气质量报告的内容;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没 有列入空气质量报告,故 A 错误;B.PM2.5 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的物质,人呼吸时吸入 PM2.5, 会对肺功能造成很大伤害,故 B 正确;C.聚氯乙烯在使用过程中会慢慢释放出氯化氢,能够造成食品的污 4 染,不能代替聚乙烯使用,故 C 正确;D.利用催化转化装置可以将汽车尾气中的 NOx、CO 等有害气体转 化为 N2、CO2,反应的方程式为 2NOx+2xCO N2+2xCO2,故 D 正确;故选 A。 2.【答案】B 【解析】A.硅橡胶是指主链由硅和氧原子交替构成、硅原子上通常连有两个有机基团的橡胶,而硅胶 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所以 A 不正确;B.无机非金属材料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 有材料的统称,碳纤维是碳的单质,所以 B 正确。C.海水的碘元素主要以碘离子形式存在,碘离子遇 到淀粉以后没有明显变化,只有碘单质遇到淀粉才变蓝,所以 C 不正确;D.明矾净水是因铝离子水解 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沉降下去使水变澄清,而消毒液消毒是杀死水中的病毒和病菌, 原理不同,所以 D 不正确。 3.【答案】B 【解析】A.“地沟油”中含有有毒物质,禁止食用,由于主要成分是油脂,可用来制取肥皂,A 正确; B.碘遇淀粉显蓝色,但碘盐中添加的是碘酸钾,不能用米汤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B 错误;C.波尔多 液是由硫酸铜溶液、生石灰和水制得,铜是重金属,可用于防治植物的病虫害,C 正确;D.纤维素在 人体内不能水解为葡萄糖,D 正确,答案选 B。 4.【答案】D 【解析】C.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而食盐中为碘酸钾,则不能检验,故 A 正确;B.煤的气化是煤在氧 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形成 H2、CO 等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是将煤与 H2 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 液体燃料或者利用煤产生的 H2 和 CO 通过化学合成液体燃料或者其他液体化工产品的过程;煤的干馏是 指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的过程,可以得到很多重要的化工原料,故 B 正确;C.太阳能等清洁能 源的利用能大大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故 C 正确;D.氢键不属 于化学键,它属于一种分子间作用力,故 D 错误;答案为 D。 5.【答案】B 【解析】大气中 PM2.5 比表面积大,吸附力强,能吸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A 正确;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碘 元素,而并不是碘单质,所以不能用米汤检验,B 错误; 14C 与 12C 都为 C 的一种核素,只是中子数有差 别,互为同位素,C 正确;维生素 C 具有还原性,可防止铁被氧化,D 正确。 6.【答案】D 【解析】棉花、木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A 项正确;Fe3O4 具有磁性,是一种磁性物质,B 项正确;树 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 项正确;遇碘变蓝的是淀粉,制造纸币时已经移走了淀 粉,所以在纸币上滴加碘酒,变蓝色则为伪币,D 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塑料和橡胶都是高分子聚合物,属于高分子材料,A 项正确;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加入果汁能使 蛋白质凝聚而沉淀,牛奶不是酸,不可能是发生了中和反应,B 项错误;发生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具有的 性质,C 项正确;铜为氢后金属,能发生吸氧腐蚀,但不能发生析氢腐蚀,D 项正确。 专家押题 1.【答案】B 【解析】福尔马林是甲醛溶液,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故A正确;牛奶是胶体,加入果汁会产生聚沉, 故B错误;地沟油的成分是油脂,可以发生皂化反应,故C正确;聚碳酸酯可水解,故D正确。 2.【答案】D 【解析】A、蚕丝由 C、H、O、N 四种元素组成,而棉花只有 C、H、O,故 A 错误;B、酒精是一种有机 化合物,学名叫乙醇,分子式为 C2H5OH。酒精的分子具有很大的渗透能力,它能穿过细菌表面的膜,打入 细菌的内部,使构成细菌生命基础的蛋白质凝固,将细菌杀死。70%~75%的酒精用于消毒,这是因为,过 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若酒精浓度过 低,虽可进入细菌,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乙醇消毒利用它能使蛋 白质变性,而次氯酸钠溶液、双氧水消毒还具有强氧化性,消毒原理不同,故 B 错误;C、纯碱是 Na2CO3, 由金属阳离子 Na+和酸根离子 2 3CO  组成,属于盐类,故 C 错误;D、压缩天然气(CNG)的主要成分是甲 烷,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是乙烯、乙烷、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因此可知该两类燃料都是 有碳氢化合物组成的烃类,故 D 正确;故选 D。 5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相关判断与计算 阿伏加德罗常数类试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复习备考中除了需要注意相关的解题技巧外,还需要对 相关知识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将知识准确、合理的应用。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基础点进行辐射,将相关知 识总结归纳,在准确把握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关系的前提下,着重关注易错点,并通过练习加强理 解掌握,这样才能通过复习切实提高得分率。同时还要注意以下细微易错之处: 1.注意外界条件和物质状态 (1)若题目给出的是物质的体积,则要注意外界条件和物质的状态,如:水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SO3 在标准状况下为固态;标准状况下,碳原子数大于 4 的烃为液态或固态。 (2)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时,要注意条件是否是标准状况,是否是 同温同压。 (3)物质的量、质量不受任何条件的影响。如任何条件下 2 g H2 的物质的量必是 1 mol,所含分子数 为 NA,1 mol H2 在任何条件下其质量都为 2 g,所含分子数为 NA。 2.明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特殊物质的原子个数、电子个数,如 Ne、O3 等。 (2)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如 D2O、18O2 等。 (3)-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 SiO2、CH4、CO2 等。 3.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微粒 考查指定物质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常设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被氧化、被还原、电子转移(得失)数目方面的陷阱。如 Na2O2 与 H2O 的反应,Cl2 与 NaOH 溶液的反应,电 解 AgNO3 溶液的反应等。 4.弱电解质的电离或盐类的水解 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及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时,常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盐类的水解平衡。 如 1 mol·L-1 的 NH4Cl 溶液中 c( + 4NH )<1 mol·L-1。 1.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 2NA B.1 mol N2 与 4 mol H2 反应生成的 NH3 分子数为 2NA C.1 mol 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 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 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0.4NA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都是 CH2,14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最简式的物质的量是 n(CH2)=m÷M=14 g÷14 g/mol=1 mol,所以其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 N(H)=1 mol×2× NA=2NA,正确;B.N2 与 H2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 NH3,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 为生成物,故 1 mol N2 与 4 mol H2 反应生成的 NH3 分子数小于 2NA,错误;C.铁是变价金属,硝酸具 有强的氧化性,所以 1 mol Fe 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为 3NA,错误;D.在标 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错误。 2.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 g 镁在足量的 O2 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 0.1NA B.标准状况下,5.6 L CO2 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0.5NA C.氢原子数为 0.4NA 的 CH3OH 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为 0.4NA D.0.1 L 0.5 mol/L CH3COOH 溶液中含有的 H+数为 0.05NA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A、2.4 g 镁的物质的量为 2.4/24=0.1 mol,反应中失去 0.2 mol 电子,故错误;B、标准状况 下 5.6 L 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5.6/22.4=0.25 mol,含有的氧原子为 0.5 mol,故正确;C、甲醇的结构为 CH3OH,氢原子数为 0.4 NA 的甲醇分子为 0.1 mol,含有 5 mol σ键,故错误;D、醋酸是弱酸,不能完全 电离,故错误。 6 3.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 g D2O 和 18 g H2O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 10NA B.2 L 0.5 mol·L-1 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 H+离子数为 2N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 0.1 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A D.密闭容器中 2 mol NO 与 1 mol O2 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 2NA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A 项,D 原子核内有 1 个中子和 1 个质子,质量数为 2,1 个 D2O 分子含有 10 个质子,18 g D2O 的物质的量为 0.9 mol,其含有的质子数为 9NA,A 项错误;亚硫酸为弱酸,在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所以 溶液中氢离子数目小于 2NA,B 项错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氧气来源于-1 价的氧元素,所以生 成 0.1 mol 氧气时转移电子数为 0.2NA,C 项正确;NO 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但常温下,二氧化氮与四 氧化二氮之间的转化存在平衡,产物的分子数小于 2NA,D 项错误。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三点:(1)注意同位素原子中中子数的不同;(2)过氧化钠中氧原子 的化合价为-1 价。(3)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之间存在化学平衡,所以-氧化氮和氧气生成二氧化氮时 2 分子的二氧化氮变为 1 分子的四氧化二氮,分子数要变小。 4.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0 g 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 10NA B.1 L 0.1 mol·L-1 的 NaHCO3 溶液中 HC 和 C 离子数之和为 0.1NA 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 g 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 1NA D.235 g 核素 U 发生裂变反应 U n Sr Xe+1 n,净产生的中子 n)数为 10NA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60 g 丙醇的物质的量为 1 mol,1 mol 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 11NA,A 项错误;1 L 0.1 mol·L -1 的 NaHCO3 溶液中含有碳元素 1 mol,而含碳元素的微粒有 H2CO3、HC 和 C ,所以三者的和为 1 mol, B 项错误;钠在反应中只失去 1 个电子,23 g 钠为 1 mol,即失去 NA 个电子,C 项正确;由方程式 U n Sr Xe+1 n 可知净产生中子数为 9,所以 235 g 核素 U 为 1 mol,净产生的中子 n) 数为 9NA,D 项错误。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思路: 5.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甲苯含有 6nA 个 C-H 键 B.18 g H2O 含有 10nA 个质子 C.标准状况下,22.4 L 氨水含有 nA 个 NH3 分子 D.56 g 铁片投入足量浓 H2SO4 中生成 nA 个 SO2 分子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A 项,甲苯化学式为 C7H8,结构简式为 -CH3,所以 1 mol 甲苯有 8nA 个 C—H 键,A 项错误;B 项,18 g H2O 的物质的量是 1 mol,1 mol H2O 有 10 mol 质子,B 正确;C 项,22.4 L 氨水非气 体,所以标准状况下,22.4 L 氨水物质的量不是 1 mol,不可计算,C 项错误;D 项,铁片在浓 H2SO4 中钝 化,只有表面反应,不可计算,D 项错误。 【解题技巧】该类题的特点是以微粒数目的计算为依托,考查物质的结构、元素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 电解质溶液等知识。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 另-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 分析本题需特别要注意两点:-是知道甲苯的结构简式,然后才能明确-个甲苯分子所含 C-H 键的数 目;二是铁片在浓硫酸中会发生钝化。 7 6.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下,0.2 mol Fe 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 H2 分子数目为 0.3NA B.室温下,1 L pH=13 的 NaOH 溶液中,由水电离的 OH-离子数目为 0.1NA C.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 22.4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 2NA D.5NH4NO3 2HNO3+4N2↑+9H2O 反应中,生成 28 g N2 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3.75NA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0.2 mol Fe 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0.267 mol,A 项 错误;1 L pH=13 的 NaOH 溶液中由水电离的 OH-离子数目为 10-13NA,B 项错误;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 为氧气发生还原反应,所以 1 mol 氧气完全反应得到 4 mol 电子,根据电子守恒,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 为 4NA,C 项错误;5NH4NO3 2HNO3+4N2↑+9H2O 反应中,生成 4 mol 氮气,转移的电子数为 15 NA, 生成 28 g N2 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3.75 NA,D 项正确。 【解题技巧】本题虽然表面上考查的是阿伏加德罗常数,但实际上考查更多的是水的电离、电化学原理和 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这里特别需要注意两点:-是溶液中所含 OH-离子数或 H+离子数与由水电离出的 OH-离子数或 H+离子数不是-回事;二是在 5NH4NO3 2HNO3+4N2↑+9H2O 反应中,NH4NO3 既是氧化 剂,又是还原剂,N2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1.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2 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 3NA B.4.6 g 甲苯(C7H8)和丙三醇(C3H8O3)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 0.4NA C.50 mL 18.4 mol/L 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0.92NA D.已知 SO2(g)+1/2O2(g) SO3(g) △H=-98.32 kJ·mol-1,则向容器中充入 NA 个 SO2 分子和 0.5NA 个 O2 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98.32kJ 2.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6.0 g NO 和 2.24 L O2 混合,所得气体的分子数目为 0.2NA B.常温常压下,0.1 mol Na2O 和 Na2O2 组成的混合物中,阴离子的数目为 0.1NA C.C2H4 和 C3H6 的混合物的质量为 m g,所含碳氢键的数目为 3m/14NA D.1 mol 甲基( )所含的电子数为 7NA 3.设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Na2O2 与 N2 和 CO2 组成的混合气体反应生成 0.5 mol O2 时,转移电子数是 2NA B.标准状况下,11.2 L 的甲醇所含的氢原子数等于 2NA C.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产生 22.4 L 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 2NA D.1 L 1 mol/L CuCl2 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为 2NA 4.设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常温常压下,2.24 L SO2 与 O2 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 0.2NA B.50 mL 12 mol/L 盐酸与足量 MnO2 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 0.3NA C.1 mol NaCl 中,所有 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 NA D.标准状况下,20 g D2O 分子中所含中子数为 10NA 5.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 0.1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0.4NA B.0.1 mol/L 的 NaCl 溶液中,Na+与 Cl-离子总数为 0.2NA C.在 30 g 二氧化硅晶体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 2NA D.将常温下含 NA 个 NO2、N2O4 分子的混合气体冷却至标准状况,其体积约为 22.4 L 6.以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8 g CH4 中含有的共价键总数为 NA B.3.2 g 的 Cu 与足量的浓 HNO3 反应生成的气体分子数为 NA C.含有 NA 个中子的 D2O 的质量为 2.0g D.pH=2 的硫酸氢钠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数为 0.01NA 8 7.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1 g T2O 含有的电子数为 5NA B.常温下,0.2 L 0.5 mol·L-1 NH4NO3 溶液的氮原子数小于 0.2NA C.含 4 mol HCl 的浓盐酸与足量二氧化锰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 H2S 全部溶于水所得溶液中 HS-和 S2-离子数之和为 0.1NA 8.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 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0.1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NO 和 2.24 L O2 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 0.15 NA C.加热条件下,1 mol Fe 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生成 NA 个 SO2 分子 D.0.1 mol Na2O2 与足量的潮湿的二氧化碳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1NA 1.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0 g 淀粉和葡萄糖混合物中共含碳原子数为 0.1 NA B.2.9 g 2CaSO4·H2O 含有的结晶水分子数为 0.02 NA(2CaSO4·H2O 式量为 290) C.在 100 g 98%的浓硫酸中含氧原子个数不等于 4NA D.1 L、0.1 mol/L 氨水中 NH3·H2O 的个数为 0.1NA 2.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4.4 g 体积比为 3∶1 的 CO2 和 N2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为 0.3NA B.CH4 与 P4 的分子结构均为正四面体形,在 1 mol CH4 分子或 P4 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皆为 4NA C.含有 NA 个阴离子的 Na2O 溶于 1 L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1 D.1 mol Na 被完全氧化生成 Na2O2,失去 2NA 个电子 名校预测 1.【答案】B 【解析】A.标准状况下,过氧化氢不是气体,无法计算 22.4 L H2O2 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故 A 错误;B.甲 苯(C7H8)和丙三醇(C3H8O3)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4.6 g 甲苯(C7H8)和丙三醇(C3H8O3)的物质的量为 4.6 g 92 g/mol =0.05 mol,混合物中含有的氢原子为 0.05 mol×8=0.4 mol,故 B 正确;C.随着反应的进行, 浓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变成稀硫酸后反应不再进行,因此 50 mL 18.4 mol/L 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 转移的电子数目少于 0.92NA,故 C 错误;D.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向容器中充入 NA 个 SO2 分子和 0.5NA 个 O2 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少于 98.32 kJ,故 D 错误;故选 B。 点睛: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特别要注意 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本题的易错点是 C 和 D,要注意硫酸的浓度对反 应的影响,以及可逆反应的特征。 2.【答案】B 【解析】A. 标准状况下,6.0 g NO 是 0.2 mol,2.24 L O2 是 0.1 mol,二者混合反应生成 0.2 mol NO2,但 NO2 存在平衡关系:2NO2 N2O4,所得气体的分子数目小于 0.2NA,A 错误;B.Na2O 和 Na2O2 中阴 阳离子个数之比均是 1∶2,常温常压下,0.1 mol Na2O 和 Na2O2 组成的混合物中,阴离子的数目为 0.1NA, B 正确;C.C2H4 和 C3H6 的最简式均是 CH2,因此 C2H4 和 C3H6 的混合物的质量为 m g,所含碳氢键的数 目为 m/7NA,C 错误;D.1 mol 甲基( )所含的电子数为 9NA,D 错误,答案选 B。 点睛:选项 A 是易错点,注意 NO2 与 N2O4 之间的平衡关系。要顺利解答该类题目关键是要仔细审题,注 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另一方面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 条件。物质的质量与外界条件无关,而气体的体积与外界条件有关,不指明条件,不能确定气体的物质的 量的多少。 3.【答案】D 【解析】A、2Na2O2+2CO2=2Na2CO3+O2,生成 1 mol 氧气时,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 2 mol,因此生成 9 0.5 mol O2 时,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 2×0.5/1 mol=1 mol,故 A 错误;B、甲醇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不 能用 22.4 L·mol-1,故 B 错误;C、阳极反应式为 2Cl--2e-=Cl2↑,题目没有指明条件是否是标准状况, 因此无法计算电子数目,故 C 说法错误;D、n(Cl-)=1×1×2 mol=2 mol,故 D 正确。 4.【答案】D 【解析】 A 项,常温常压不是标准状况, 2.24 L 的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是 0.1 mol,无法确定其中所 含氧原子数,A 项错误;B 项,MnO2 +4HCl(浓) MnCl2+Cl2↑+2H2O,若 50 mL 12 mol/L 盐酸发生该 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数为 0.3NA,但是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降低,无法再继续发生反应,因此转移 的电子数肯定小于 0.3NA,B 项错误;C 项,NaCl 中 Na+的最外层有 8 个电子,因此 1 mol NaCl 中,所有 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 8NA,C 项错误;D 的原子核内有 1 个中子,1 个 D2O 分子中所含中子数为 10 个, 20 g D2O 物质的量为 1 mol,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10 mol,D 项正确。 5.【答案】C 【解析】A 项,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的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则每生成 0.1 mol 氧气, 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0.2NA,错误;B 项,没有指明溶液体积,错误;C 项,1 mol 二氧化硅晶体中含有的共 价键数目为 4NA,则 30 g 二氧化硅晶体即 0.5 mol 二氧化硅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 2NA,正确;D 项,二 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存在转化,则常温下含 NA 个 NO2、N2O4 分子的混合气体冷却至标准状况,其体积应 小于 22.4 L,错误。 6.【答案】C 【解析】A 项,8 g 甲烷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0.5 mol 甲烷中含有 2 mol 碳氢共价键,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2NA 个,故 A 项错误;B 项,3.2 g 铜的物质的量为 0.05 mol,0.05 mol 铜与足量硝酸反应失去 0.1 mol 电子,根据电子守恒,能够生成 0.1 mol 二氧化氮;由于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存在转化平衡,所以反应 生成的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小于 0.1 mol,气体分子数小于 0.1NA,故 B 项错误;C 项,含有 NA 个中子的 D2O 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0.1 mol 重水的质量为 2.0 g,故 C 项正确;D 项,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 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 D 项错误。 7.【答案】A【解析】A 项,T2O 的摩尔质量为 22 g/mol,故 11 g T2O 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而 1 mol T2O 含有 10 mol 电子,即10NA 个,则0.5 mol T2O 含有5NA个电子,故A 项正确;B 项,常温下,0.2 L 0.5 mol·L-1 NH4NO3 溶液中含有 0.1 mol NH4NO3,氮原子数等于 0.2NA,故 B 项错误;C 项,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逐渐变成 稀盐酸,反应不再进行,因此含 4 mol HCl 的浓盐酸与足量二氧化锰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少于 2NA,故 C 项 错误;D 项,标准状况下,2.24 L H2S 的物质的量为 2.24 L 22.4 L/mol =0.1 mol,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含有 HS-、S2- 和 H2S,因此 HS-和 S2-离子数之和少于 0.1NA,故 D 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A 项,Cl2 溶于水发生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 0.1NA,A 项错误;B 项,2.24 L NO 和 2.24 L O2 混合后生成 2.24 L NO2,氧气过量,剩余氧气 1.12 L,但由于存在平衡 2NO2 N2O4, 所以气体分子数小于 0.15NA,B 项错误;加热条件下,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 知生成 1.5NA 个 SO2 分子,C 项错误;D 项,0.1 mol Na2O2 与足量的潮湿的二氧化碳反应中,Na2O2 既是 氧化剂,也是还原剂,转移的电子数为 0.1NA,D 项正确。 专家押题 1.【答案】C【解析】A 中,淀粉的分子式为(C6H10O5)n,而葡萄糖的分子式为 C6H12O6,两者的最简式 很容易混淆,则 A 错。B 中,1 mol 熟石膏中含有 2 mol CaSO4 和 1 mol H2O,则 0.01mol 熟石膏中含有 0.01mol 水分子,B 错。C 中,H2SO4 为 98 g,1 mol,4NA 氧原子,注意水中还有氧原子,则 C 正确。D 中氨水中含 氮的微粒除 NH3·H2O 外,还含有 NH3 和 + 4NH ,这三者合起来为 0.1NA,D 错。综合上述,选 C。 【归纳总结】常见特殊组成有如下几种情况:①有些物质最简式相同,如乙烯、丙烯等单烯烃、葡萄糖 与果糖、淀粉与纤维素等、饱和一元羧酸与饱和一元酯等。②有些物质中某元素的百分含量相等,如 Cu2S 和 CuO 中 Cu,甲苯与甘油中的氢、CaCO3、KHCO3 中的碳等。③有些物质中阴阳离子个数的比值易混 淆,BaO2 中 Ba2+与 2 2O  之比为 1︰1,Na2O2 中 Na+与 2 2O  为 2︰1。④计算溶液中氢、氧原子个数时,应 算溶液中水的氢、氧原子。 2.【答案】A【解析】由于 CO2 和 N2O 的摩尔质量相同,而且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也相同,所以 0.1 mol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0.3NA,A 项正确;1 mol P4 分子中含有的 P—P 键为 6NA,B 项错误;由 于 Na2O 溶于 1 L 水后,溶液体积改变,无法求算物质的量浓度,C 项错误;1 mol Na 被氧化转移的电子数 应为 NA,D 项错误。答案选 A。 10 三、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该考点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的性质的掌握情况,在掌握一定技巧的基础上,同时 要熟悉有机物的反应和量的关系,并能够将课本知识迁移到陌生的物质中加以应用。 1.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1)等效氢法。烃的一取代物数目的确定,实质上是确定处于不同位置的氢原子数目。可用“等效氢 法”判断。判断“等效氢”的三条原则:①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如甲烷中的 4 个氢原子等同。② 同一碳原子上所连的甲基是等效的,如新戊烷中的 4 个甲基上的 12 个氢原子等同。③处于对称位置上的氢 原子是等效的,如乙烷中的 6 个氢原子等同,2,2,3,3-四甲基丁烷上的 24 个氢原子等同,苯环上 6 个 氢原子等同。在确定同分异构体之前,要先找出对称面,判断等效氢,从而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 (2)轴线移动法。对于多个苯环并在一起的稠环芳烃,要确定两者是否为同分异构体,则可画一根轴 线,再通过平移或翻转来判断是否互为同分异构体。 (3)定一移二法。对于二元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可固定一个取代基位置,再移动另一取代基 位置以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 (4)排列组合法。 2.官能团与反应类型 1.烷烃 的命名正确的是 A.4-甲基-3-丙基戊烷 B.3-异丙基己烷 C.2-甲基-3-丙基戊烷 D.2-甲基-3-乙基 己烷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选择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最多的碳链为主链,共 6 个碳原子称为“己烷”;并从离支链较近的 一端给主链的碳原子编号,可见 2 号碳原子上有 1 个甲基、3 号碳原子上有 1 个乙基,所以该物质的名称 是:2-甲基-3-乙基己烷,故选项 D 正确。 【名师点睛】有机物的命名有习惯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考查重点是系统命名法。烷烃中没有官能团, 系统命名法可概括为以下步骤:选主链称某烷、编号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短线连、不同基简 11 到繁、相同基合并算。对于烯烃、炔烃及其他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命名时,选主链、给主链碳原子标序 号时都要以官能团为主、其他与烷烃规则类似。 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 有 3 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A.2-甲基丁烷分子中含有 5 个 C 原子,系统命名方法是 2-甲基丁烷,习惯 命名方法命名是异戊烷,错误;B.乙烯与水发生反应,断裂碳碳双键中较活泼的一个键,在两个不饱和的 碳原子上分别添加 H、OH,形成乙醇,发生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正确;C.C4H9Cl 有 4 种不同位置的 H 原子,它们分别被 Cl 原子取代,就得到 4 种同分异构体,错误;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3.下列物质中,其主要成分不属于烃的是 A.汽油 B.甘油 C.煤油 D.柴油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甘油为丙三醇,是醇类,不是烃,其余各项都为烃类。故选 B。 【名师点睛】汽油、煤油、柴油均来自于石油的分馏,也有部分来自于石油的裂化。根据沸点的不同,分 别截取不同沸点的馏分,就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汽油馏分(<170℃),煤油馏分(170~230℃),轻柴 油馏分(230~270℃),重柴油馏分(270~350℃)。一般说来,汽油为 C4~C12 烃类混合物,煤油为 C12~ C15 烃类混合物,柴油为 C10~C22 烃类混合物。都属于烃类。本题属于基础题,引导学生回归教材。 4.分子式为 C4H8Cl2 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 7 种 B.8 种 C.9 种 D.10 种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分子式为 C4H8Cl2 的有机物可看成是丁烷 C4H10 中的两个 H 原子被两个 Cl 原子取代,C4H10 有正丁烷 CH3CH2CH2CH3 和异丁烷 CH3CH(CH3)CH3 两种,正丁烷中 2 个 H 原子被 Cl 原子取代,有 6 种 结构,异丁烷中 2 个 H 原子被 Cl 原子取代,有 3 种结构,共有 9 种。 5.轴烯是一类独特的星形环烃。三元轴烯( )与苯 A.均为芳香烃 B.互为同素异形体 C.互为同系物 D.互为同分异构体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轴烯与苯分子式都是 C6H6,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选项 D 正确。 【名师点睛】有机物的概念是历年考试的主要考点之一,主要包括有机物的分类、有机反应类型、“四同” (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位素)等知识点。有机物所属类别主要由官能团决定,芳香烃 是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的烃类物质。同位素是同种元素的不同种核素间的互称,是针对原子而言;同素异 形体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的互称,是针对单质而言;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或 若干“CH2”原子团的有机物的互称;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的互称。“四同”往往 结合在一起考查,有机物的相关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便可顺利解答,一般题目难度不大。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一溴代物和 的一溴代物都有 4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B.CH3CH=CHCH3 分子中的四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C.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 的名称是 2,3,4-三甲基-2-乙基戊烷 D. 与 都是α-氨基酸且互为同系物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A.甲苯有 4 种氢原子,分别是甲基上的氢和苯环邻、间、对上的氢,2-甲基丁烷也有 4 种 氢原子,它们的一溴代物都有 4 种,A 项正确;B.乙烯是平面形分子,键角为 120°,甲基取代乙烯碳碳 双键两侧上的氢原子,所以四个碳原子一定不在同一直线上,B 项错误;C.按照系统命名法,选择最长 的碳链为主链,该分子名称是 2,3,4,4-四甲基己烷,C 项错误;D.这两个有机物分子结构不相似, 不能互为同系物,D 项错误;答案选 A。 12 7.工业上可由乙苯生产苯乙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类型为消去反应 B.乙苯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三种 C.可用 Br2/CCl4 鉴别乙苯和苯乙烯 D.乙苯和苯乙烯分子内共平面的碳原子数均为 7 【参考答案】AC 【试题解析】A.由乙苯生产苯乙烯,单键变成双键,则该反应为消去反应,A 项正确;B.乙苯的同分异 构体可以是二甲苯,而二甲苯有邻、间、对三种,包括乙苯,乙苯的同分异构体共有四种,B 项错误;C.苯 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 CCl4 溶液褪色,而乙苯不能,所以可用 Br2/CCl4 鉴别乙苯和苯乙烯,C 项正确;D.苯环是平面形结构,所以乙苯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有 7 个,而苯乙烯中,苯和乙烯均是平面形 分子,通过碳碳单键的旋转,共平面的碳原子有 8 个,D 项错误;答案选 AC。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和乙醇 B.苯和氯乙烯 C.乙酸和溴乙烷 D.丙烯和丙烷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苯和氯乙烯中均含有不饱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乙醇、溴乙烷和丙烷分子中均是饱 和键,只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答案选 B。 9.已知异丙苯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异丙苯的分子式为 C9H12 B.异丙苯的沸点比苯高 C.异丙苯中碳原子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 D.异丙苯和苯为同系物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A、根据有机物碳原子的特点,分子式为 C9H12,故正确;B、碳原子数越多,熔沸点越高, 故沸点比苯高,故正确;C、苯环是平面结构,当异丙基中“CH2”的碳原子形成四个单键,碳原子不都在一 个平面,故错误;D、异丙苯和苯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 3 个 CH2 原子团,属于同系物,故正确。 【名师点睛】本试题考查考生对有机物基础知识的掌握,涉及有机物中碳原子的特点、有机物熔沸点高 低判断、共面、同系物等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但前提是夯实基础。有机物中碳原子 只有 4 个键,键线式中端点、交点、拐点都是碳原子,其余是氢元素,因此分子式为 C9H12,容易出错的 地方在氢原子的个数,多数或少数,这就需要认真观察有机物,牢记碳原子有四个键,这样不至于数错。 有机物中熔沸点高低的判断:一是看碳原子数,碳原子越多,熔沸点越高,二是碳原子相同,看支链, 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这一般使用于同系物中,注意使用范围。判断共面、共线,常是以甲烷为正四 面体结构、乙烯为平面结构、乙炔为直线、苯为平面六边形为基础进行考查,同时在考查共面的时候还 要注意碳碳单键可以旋转,双键不能旋转。一般来说如果出现-CH3 或-CH2-等,所有原子肯定不共面。 同系物的判断,先看结构和组成是否一样,即碳的连接、键的类别、官能团是否相同等,再看碳原子数 是否相同,相同则不是同系物。掌握一定的有机化学基本知识是本题解答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 B.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 C.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 D.乙酸在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A、乙烷和浓盐酸不反应,故说法错误;B、乙烯可以制成聚乙烯,聚乙烯用 于食品包装,故说法正确;C、乙醇含有亲水基羟基,能溶于水,而溴乙烷不溶于水,故说法正确;D、乙 酸和甲酸甲酯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是同分异构体,故说法正确。 11.合成导电高分子化合物 PPV 的反应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PV 是聚苯乙炔 B.该反应为缩聚反应 C.PPV 与聚苯乙烯的最小结构单元组成相同 D.1 mol 最多可与 2 mol H2 发生反应 13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A.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该物质不是聚苯乙炔,错误;B.该反应除产生高分子化合物外, 还有小分子生成,属于缩聚反应,正确;C.PPV 与聚苯乙烯 的重复单元不相同,错误;D.该 物质一个分子中含有 2 个碳碳双键和苯环都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属于 1 mol 最 多可以与 5 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错误。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丙烯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B.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C.乙烯和苯加入溴水中,都能观察到褪色现象,原因是都发生了加成反应 D.分子式为 C8H10 的某芳香烃的一氯代物可能只有一种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 C5H11Cl 的有机物,分子结构中含 2 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 4 种 B.CH3COOH 与 C2H518OH 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的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CH3COOC2H5 C.三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不存在同分异构体,证明甲烷是正四面体构型 D.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3.分子式为 C9H12 属于芳香烃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4 种 B.7 种 C.8 种 D.9 种 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认正确的是 A.丙烯和聚丙烯的组成和性质相同 B.乙酸制乙酸甲酯属于加成反应 C.苯和环己烷的二氯代物都有 3 种 D.乙醇浸泡中草药时作溶剂 5.青蒿素是抗疟特效药属于萜类化合物,如图所示有机物也属于萜类化合物,该有机物的一氯代物有(不含 立体异构) -CH3H3C H3C A.5 种 B.6 种 C.7 种 D.8 种 6.如图是甲、乙两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与乙互为同分异构体 B.甲与乙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C.在一定条件下,甲与乙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D.甲与乙都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 7.分子式为 C8H10 的芳香烃,其一氯代物不可能有 A.3 种 B.4 种 C.5 种 D.6 种 8.苯佐卡因是局部麻醉药,常用于手术后创伤止痛、溃疡痛等,其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 于苯佐卡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 3 种官能团 B.1 mol 该化合物最多与 4 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苯环上有 2 个取代基,且含有硝基的同分异构体有 15 种 D.分子式为 C9H10NO2 14 1.某芳香族化合物 A 的分子式为 C9H10O2,且 A 能与 NaHCO3 溶液反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 A 的可能 结构有 A.12 种 B.13 种 C.14 种 D.16 种 2.甲酸香叶酯是一种食品香料,可以由香叶醇与甲酸发生酯化反应制得。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 C11H18O B.香叶醇、甲酸香叶酯均可与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 H2 C.1 mol 甲酸香叶酯可以与 2 mol H2 发生加成反应 D.甲酸香叶 酯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褪色原理相同 名校预测 1.【答案】B 【解析】A、丙烯分子中 C=C 及紧邻的四个原子(C=C 直接连接的 3 个 H 原子和一个 C 原子)一定共 面,而—CH3 中(C 原子处于上述平面)的 3 个 H 原子至多只有一个 H 原子处于该平面,A 错误。B、 粮食中的淀粉经过水解最终得到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B 正确。C、 苯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苯加入溴水中褪色是由于苯萃取了溴水中的溴单质而使溴水褪色,C 错误。 D、分子式为 C8H10 的芳香烃可能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乙苯,其一氯代物至少存在苯环取 代及烷烃基(此处为甲基或乙基)两种大类,肯定不止一种一氯代物,D 错误。正确答案 B。 2.【答案】A 【解析】A.分子式为 C5H11Cl 的同分异构体有:主链有 5 个碳原子的:CH3CH2CH2CH2CH2Cl; CH3CH2CH2CHClCH3 ; CH3CH2CHClCH2CH3 ; 主 链 有 4 个 碳 原 子 的 : CH3CH(CH3)CH2CH2Cl ; CH3CH(CH3)CHClCH3 ; CH3CCl(CH3)CH2CH3 ; CH2ClCH(CH3)CH2CH3 ; 主 链 有 3 个 碳 原 子 的 : CH3C(CH3)2CH2Cl;共有 8 种情况,但含有 2 个甲基的有机物有 4 种,故 A 正确;B.CH3COOH 与 C2H518OH 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根据酯化反应的原理,生成的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CH3CO18OC2H5,故 B 错误;C.如果甲烷是正方形结构,三氯甲烷也只有一种结构,故 C 错误;D.花 生油属于不饱和的酯类,故 D 错误;故选 A。 3.【答案】C 【解析】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C9H12,其同分异构体属于芳香烃,分子组成符合 CnH2n-6,是苯的同系物, 可以有一个侧链为:正丙基或异丙基,可以有 2 个侧链为:乙基、甲基,有邻、间、对 3 种,可以有 3 个甲基,有连、偏、均 3 种,共有 8 种,故选 C。 点睛:对于苯环有 3 个取代基的同分异构体采取定二移一法书写,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C9H12,其同分 异构体属于芳香烃,是苯的同系物,可以有一个侧链为:正丙基或异丙基,可以有 2 个侧链为:乙基、 甲基,有邻、间、对 3 种,可以有 3 个甲基,有连、偏、均 3 种。 4.【答案】D 【解析】A.丙烯和聚丙烯的组成相同,但聚丙烯不存在碳碳双键,性质和丙烯不同,A 错误;B.乙酸 制乙酸甲酯属于取代反应,B 错误;C.苯和环己烷的二氯代物分别有 3 种、4 种,C 错误;D.乙醇浸 泡中草药时作溶剂,D 正确,答案选 D。 5.【答案】C 【解析】根据题中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该分子结构不对称,分子中共有 7 种氢原子,因此一氯代物有 7 种。 6.【答案】D 【解析】 根据甲、乙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两者的分子式相同,互为同分异构体,A 项说法正确;甲、 15 乙中均含有碳碳双键和甲基,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也都能发生取代反应,B、C 说法 正确;甲含有羧基,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乙不行,D 说法错误。 7.【答案】D 【解析】分子式为 C8H10 的芳香烃,分子中含有 1 个苯环,若有 1 个侧链,则侧链为—CH2CH3,此时该分 子只有一种结构,分子中有 5 种氢原子,一氯代物有 5 种;若有 2 个侧链,则 2 个侧链都为—CH3,此时 该分子有邻、间、对三种结构,分子中分别有 3、4、2 种氢原子,一氯代物分别有 3、4、2 种,故选 D。 8.【答案】C 【解析】根据苯佐卡因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中含有氨基和酯基 2 种官能团,A 项错误;该分子中只有 苯环能与氢气加成,酯基不能与氢气加成,因此 1 mol 该化合物最多与 3 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 项错 误;C 项,当苯环上有 2 个取代基,且含有硝基时:若硝基连在苯环上,则另一基团可能的结构有 —CH2CH2CH3,—CH(CH3)2,若硝基构成为—CH2NO2,则另一基团为—CH2CH3,若一基团为甲基,则另 一个含硝基的结构可能为—CH2CH2NO2、—CH(NO2)CH3,因为都存在邻间对三种情况,因此同分异构体 的数目为 5×3=15 种,C 项正确;根据该化合物的结构可知,其分子式为 C9H11NO2,D 项错误。 专家押题 1.【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推测 A 分子中含有苯环和羧基。若苯环上的取代基只有一个,则取代基可能的结构有 2 种:—CH2CH2COOH、—CH(CH3)COOH;若苯环上的取代基有两个,两个取代基可以分别为:—CH3、 —CH2COOH 或—CH2CH3、—COOH,它们在苯环上的位置分别有邻、间、对 3 种,故苯环上有两个取代 基的结构共有 6 种;若苯环上的取代基有三个,三个取代基可以是两个甲基和一个羧基,两个甲基在苯环 上的位置有邻、间、对 3 种,在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上分别引入羧基,可能的结构分别有 2 种、 3 种、1 种,如图所示: 、 、 ,故苯环上有 3 个取代基的结构共 有 6 种。综上所述 A 的可能结构共有 14 种。 2.【答案】 C【解析】选 C。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 C11H20O,故 A 错误;香叶醇可与钠反应,甲酸香叶酯不能与钠 反应,故 B 错误;1 mol 甲酸香叶酯中含 2 mol 碳碳双键,则可以与 2 mol H2 发生加成反应,故 C 正确; 甲酸香叶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与酸性 KMnO4 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二者反应原理不 同,故 D 错误。 16 四、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性质与位置互推是解题的关键。熟悉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主要包括: ①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②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④金属与 H2O 或酸反应的难易程度。 2.结构和性质的互推是解题的要素。主要包括:①最外层电子数是决定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主 要原因。②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性质相似。③根据原子结构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 注意: “位—构—性”推断的核心是“结构”,即根据结构首先判断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然后 根据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预测其可能的性质;也可以根据其具有的性质确定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进而推断出其结构。 1.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的最外层有 6 个电子,Y 是迄今发现的非金 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 Z 位于ⅠA 族,W 与 X 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 X、W 的简单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B.由 Y、Z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W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Y 的强 D.原子半径:r(X)<r(Y)<r(Z)<r(W)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的最外层有 6 个电子,X 为氧元 素或 S,由于 X 的原子序数最小,则 X 是 O;Y 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Y 为氟元素;在周 期表中 Z 位于ⅠA 族,Z 为钠元素;W 与 X 属于同一主族,W 为硫元素。A、O2-有 2 个电子层,电子数 分别为 2、8,S2-有 3 个电子层,电子数分别为 2、8、8,A 错误;B、钠和氟是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 金属,二者形成的化合物 NaF 为离子化合物,B 正确;C、非金属性:F>S,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 定,则热稳定性:HF>H2S,C 错误;D、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 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r(F)<r(O)<r(S)<r(Na),D 错误。答案选 B。 【名师点睛】正确推断出元素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元素周期律的灵活应用。“位—构—性”推断的核心是 “结构”,即根据结构首先判断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然后根据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预测其 可能的性质;也可以根据其具有的性质确定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而推断出其结构。该题难度不大。 2.短周期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 是元素 Z 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 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L–1 r 溶液的 pH 为 2,s 通常是难溶于水 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 W<X<Y B.元素的非金属性 Z>X>Y C.Y 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短周期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n 是元素 Z 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则 Z 是氯元素,n 是 Cl2;0.01 mol·L–1 r 溶液的 pH 为 2,说明 r 是一元强酸,Cl2 与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反应会产生两种化合物,其中一种 r 是 HCl,另一种物质 q 的水 溶液具有漂白性,则说明 W 是 H 元素;m 是 H2O,q 是 HCl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p 与 Cl2 光照反应 产生 HCl,同时产生 s,s 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根据转化关系图可知 p 是甲烷,则 s 可能是 CH3Cl、 CH2Cl2、CHCl3、CCl4 中的几种物质。因此 X 是碳元素,Y 是氧元素。A.根据元素周期律的原子半径变化 规律: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 径越大,则原子半径的大小 W<Y<X,错误;B.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自左向右元素的非 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 Y>X,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相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 17 高氯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则非金属性 Z>X,氯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如次氯酸等,氯元素 显正价,氧元素显负价,由此可判断非金属性 Y>Z,因此元素的非金属性 Y>Z>X,错误;C.Y 元素的 氢化物有 H2O 和 H2O2,二者在常温常压下都为液态,正确;D.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碳酸,该物 质是二元弱酸,不是强酸,错误。 【名师点睛】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和基本规律。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 元素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的规律,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排布的依 据。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都随着原子序数的 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同一主 族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变化是元素周期律变化的原因,掌握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条件、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 质等是进行元素及化合物推断的关键。本题难度较大,常由于物质的某个性质未掌握好而导致失误、失 分。 3.a、b、c、d 为短周期元素,a 的原子中只有 1 个电子,b2-和 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 与 b 同族。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A.a 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b 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c 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d 和 a 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a 的原子中只有 1 个电子,则 a 为氢元素,a、b、c、d 为短周期元素,b2-和 c+离子的电子层 结构相同,则 b 为氧元素,c 为 Na 元素,d 与 b 同族,则 d 为硫元素,据此解答。A.H 分别与 O、S 形成 化合物可以为 H2O 和 H2S,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而 NaH 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A 项错误;B.氧 元素与其他三种元素能形成 H2O、H2O2、SO2、SO3、Na2O、Na2O2,B 项正确;C.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 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原子半径:Na>S>O>H,C 项正确;D.d 和 a 形成的化合物为 H2S,硫化氢的溶液呈弱酸性,D 项正确;答案选 A。 【名师点睛】在短周期元素中,能形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 b2-和 c+离子的元素只能位于第二、第三周期, 所以 b 为氧元素,c 为 Na 元素,H 原子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则 a 为 H 元素,d 与 b 同族,则 d 为 S 元 素,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的基础知识解答即可。 4.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 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 的 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 与 Y 同族,Z 与 X 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X<Z B.W 与 X 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 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X 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为钠元素,ZX 形成的化合物为中性,说明为 氯化钠,则 Y 为硫元素,W 为氧元素。A、钠离子和氧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故钠离子半径小于氧离子半径,故错误;B、氧和钠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钠或过氧化钠,其水溶液都为氢氧 化钠,显碱性,故正确;C、水和硫化氢比较,水稳定性强,故错误;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高 氯酸是最强酸,故错误。 5.W、X、Y、Z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 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 0、5、8、 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的沸点:W>X B.阴离子的还原性:W>Z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D.X 与 Y 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W、X、Y、Z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 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 为 0、5、8、8,则 W 是 H 元素,X 是 N 元素,Y、Z 为第三周期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8, W 最外层电子数是 1,X 最外层电子数是 5,Y、Z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 12,且二者都是主族元素,Y 原子 序数小于 Z,则 Y 是 P 元素、Z 是 Cl 元素。H、N 元素单质都是分子晶体,所以单质的沸点:W<X,故 A 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W<Z,所以阴离子的还原性:W> Z,故 B 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P<Cl,最高价氧化 物的水化物酸性:H3PO4<HClO4,但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不一定存在此规律,如磷酸酸性大于次氯酸, 18 故 C 错误;X、Y 分别是 N、P 元素,两种元素可能同时存在磷酸铵、磷酸一氢铵、磷酸二氢铵中,磷酸铵、 磷酸一氢铵、磷酸二氢铵都是铵盐,属于离子化合物,故 D 错误; 【解题技巧】本题的 B 项和 C 项都具有迷惑性,而实际上在进行答案选择时,可以根据已推断出的元素, 直接判断出 D 项是一定正确的,这样就不须在其他几个选项上花费时间,且准确率也有保证。 6.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 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 同,b 和 c 的次外层有 8 个电子,c-和 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 c>b>a B.a 和其他 3 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 和其他 3 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元素 a、b、c 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 0、4、6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H-与 He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所以 a 为 H;b、c 的次外层电子数为 8,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6、 7,所以 b、c 分别为 S 和 Cl;Cl-与 K+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所以 d 为 K。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 Cl>S>H, A 项正确;H2S、HCl 为共价化合物,KH 为离子化合物,B 项错误;KH、K2S、KCl 均为离子化合物,C 项正确;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分别是:H 为+1 和-1,代数和为 0,S 为+6 和-2,代数和为 4,Cl 为 +7 和-1,代数和为 6,D 项正确。 【解题技巧】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推断元素,特别注意 H 元素,其在化合物中可以显示-1 价,与 K 元素可 以形成离子化合物 KH。 7.短周期元素 X、Y、Z、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 W 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 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 D.元素 X、Z、W 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根据题给信息推断,W 为 P,Z 为 Si,X 为 N,Y 为 O,原子半径:Si>P>N>O,A 项错误; 非金属性:N>P>Si,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NO3>H3PO4>H2SiO3,B 项正确;非金属性: O>N>P>Si,故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NH3>PH3>SiH4,C 项正确;N、Si、P 分别位于 ⅤA 族、ⅣA 族、ⅤA 族,最高正价分别为+5、+4、+5,D 项正确。 【解题技巧】 本题中元素推断的突破口是 W 元素,因为其位于第 3 周期,而其源自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 电子数的三倍,可以将第 3 周期元素逐个排除,唯有 P 元素符合。 1.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 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 Z 的原子序数;Y、Z 为同周期相邻元素,X、W、Y 分别排列在三个连续的奇数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Y>Z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Z C.工业上制备 W 单质的方法为热还原法 D.X 分别与 Y、Z 形成的简单化合物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 2.X、Y、Z、W 为原子序数递增的 4 种短周期元素,其中 Y、Z 为金属元素。X、Y、Z、W 的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的水化物甲、乙、丙、丁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反应关系吸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X 是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B.Z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3 周期 IA 族 C.4 种原子中,Y 原子半径最大 D.W 的最高化合价为+7 19 3. X、Y、Z、R、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Y 和 R 同主族,可组成共价化合物 RY2,Y 和 Z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 W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5℃时,0.1 mol/L X 和 W 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 pH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 与 Y、Z 与 W 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完全相同 B.X 与 Y 组成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高于 X 与 R 组成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是因为非金属性 Y>R C.简单离子的半径:Z>R>W>Y D.Y、Z、W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显碱性 4.a、b、c、d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主族元素,a 的原子半径最小,b 形成的一种单质在天然物质中 硬度最大,d 在地壳中含量最高。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c、d 形成的所有化合物只含共价键 B.a、b、c、d 形成原子数目比为 4∶1∶2∶1 的化合物只有一种 C.a、c 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D.a 分别与 b、c、d 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 d 的沸点最高 5. X、Y、Z、W、M 五种短周期元素,X、Y 同周期,X、Z 同主族,Y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X2-、W3+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M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 M>W>X>Z>Y B.W 元素形成的可溶性盐溶液一定显碱性 C.M、X 只能形成离子化合物,且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W 的氧化物与 Z、M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能反应 6.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2,Y、Z、 W 位于同一周期,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既是 X 原子内层电子总数的 3 倍,又是 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的 3 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X,简单离子半径:Z<W B.元素 Y 的单质能与元素 X 的最高价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 C.元素 Y 和 W 能形成 YW2 型离子化合物 D.W 的单质有毒,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7.短周期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核内没有中子;Z 与 W 在周期表中同主族,且 Y、Z 和 W 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7;X、Y 形成的化合物 M 的水溶液呈碱性。则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Y>Z>X B.标准状况下的 2.24 L M 溶于水,所得溶液 pH=13 C.YZ2 能使湿润的淀粉 KI 试纸变蓝 D.一定条件下,Cu 可与 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发生反应 8.短周期元素 R、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 2 倍,X 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W 元素和 Z 元素同主族,且 Z 元素的核电荷数是 W 的 2 倍,Y 是地壳中除氧 外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W 与 X 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 1∶2 B.Y、R、Z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Z>R>Y C.W 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比 Z 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低 D.Y 与 W 形成的化合物 YW2 的熔点高、硬度大 1.短周期主族元素甲、乙、丙、丁、戊、己、庚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戊、己分别是空气、地壳中 含量最多的元素。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为碱金属元素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 C.庚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D.工业上电解乙和己形成的化合物制备乙 20 2.已知 X、Y、Z、W 为短周期元素,X 的一种核素的质子数为 8;Y 和 Ne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 1;Z 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W 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 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应简单离子半径:W>Y>X B.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 C.化合物 YWX 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D.Z 的氧化物能与 W 的气态氢化物、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反应 3.X、Y、Z、R、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Y 和 R 同主族,可形成共价化合物 RY2,Y 和 Z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 W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5 ℃时,0.1 mol/L X 和 W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 液 pH 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 和其他四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B.R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 C.原子半径:X<Y<Z<R<W D.Y、Z、W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名校预测 1.【答案】D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 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 Z 的原子序数; Y、Z 为同周期相邻元素,则 X 的原子序数为 1,为 H 元素;X、W、Y 分别排列在三个连续的奇数族, 则 W 位于ⅢA 族、Y 为ⅤA 族,结合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 W 位于第三周期,为 Al 元 素,Y 位于第二周期,为 N 元素;X、Y 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 Z 的原子序数,则 Z 的原子序数=1+7=8, 为 O 元素。A.离子的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则离子半径:Y>Z>W,故 A 错误;B.Y、Z 分别为 N、O 元素,O 元素没有最高价含氧酸,故 B 错误; C.W 的单质为金属 Al,工业上冶炼铝通过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取金属铝,故 C 错误;D.X(H)分别与 Y(N)、 Z(O)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分别为水、氨气,都含有极性键,故 D 正确;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涉及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酸性强弱判断、电解质与非电 解质、金属铝的冶炼等知识,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本题的 易错点是 B,O 元素没有最高价含氧酸。 2.【答案】C 【解析】X、Y、Z、W 为原子序数递增的 4 种短周期元素,其中 Y、Z 为金属元素。X、Y、Z、W 的最 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甲、乙、丙、丁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反应关系,根据关系图可知乙是氢氧化钠,丙 是氢氧化铝,甲是硝酸,丁是硫酸或高氯酸。A.氮不是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A 错误;B.Al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3 周期ⅢA 族,B 错误;C.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 4 种原子中,Na 原 子半径最大,C 正确;D.W 的最高化合价不一定为+7,如果是 S,则最高价是+6 价,D 错误,答案选 C。 3.【答案】D 【解析】X、Y、Z、R、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Y 和 R 同主族,Y 处于第二周期,R 处于第三周期,可组成共价化合物 RY2,则 Y 为氧元素,R 为硫元素,RY2 为 SO2,W 的原子序数大于硫 元素,故 W 为 Cl 元素,Y 和 Z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 W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 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7 -6=1,处于第ⅠA 族,原子序数大于氧元素,故 Z 为 Na 元素,25℃时 0.1 mol•L-1X 和 W 形成化合物的 水溶液 pH 为 1,属于强酸,则 X 为氢元素。A.Z 与 Y 可以形成 Na2O、Na2O2,前者含有离子键、后者 含有离子键、共价键,而 Z 与 W 形成的化合物为 NaCl,只含有离子键,故 A 错误;B.X 与 Y 组成化合 物为 H2O、H2O2,X 与 R 组成的化合物 H2S,前者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高于硫化氢,与元素的非金属性 无关,故 B 错误,C.Y、Z、R、W 的简单离子分别为 O2-、Na+、S2-、Cl-,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 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S2->Cl->O2->Na+,故 C 错误;D.Y、Z、 W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 NaClO 等,NaClO 溶液中次氯酸根水解,溶液显碱性,故 D 正确;故选 D。 4.【答案】C 【解析】a、b、c、d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主族元素,a 的原子半径最小,a 为 H,b 形成的一种单质 在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b 为 C,d 在地壳中含量最高,d 为 O,则 c 为 N。A.a、c、d 形成的化合物可能 是硝酸,也可能是硝酸铵,硝酸铵中含有离子键,故 A 错误;B.a、b、c、d 形成原子数目比为 4∶1∶2∶ 1 的化合物为 CO(NH2)2 或 NH4CNO,故 B 错误;C.a、c 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氨气,也可能是肼,其中肼 21 中含有非极性键,故 C 正确;D.烃中有的物质沸点比水高,故 D 错误;故选 C。 5.【答案】D 【解析】Y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可确定 Y 为 C 元素,X2-、W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确定 X 为 O 元素,W 为 Al 元素,M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为 Na 元素,X、Z 同主族,则 Z 为 S 元素。原子半径:S> C>O,A 错误;W 元素形成的可溶性盐可以是 AlCl3,其溶液显酸性,B 错误;Na 和 O 可以形成 Na2O 和 Na2O2,均为离子化合物,但是 Na2O2 中含有共价键,C 错误;Al 的氧化物 Al2O3 为两性化合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故 D 正确。 6.【答案】A 【解析】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既是 X 原子内层电子总数的 3 倍,又是 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3 倍,说明 X 原子内层电子总数为 2,即 X 有两个电子层,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2,Z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6,可知 Z 为 S,W 为 Cl,Y 为 Mg,又 X、Y、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2,则 X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4,则 X 为 C。原子半径:Mg>C,简单离子半径:S2->Cl-,A 项错误;Mg 能与 CO2 发生置换反应,B 项正确; Mg 和 Cl 能形成 MgCl2,为离子化合物,C 项正确;Cl2 有毒,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D 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短周期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则 X 为 H 元素;X、Y 形成的化合物 M 的水溶液呈碱性,则 Y 是 N 元素,M 为 NH3;Z 与 W 在周期表中同主族,且 Y、Z 和 W 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7,则 Z 和 W 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6,且 Z 原子序数小于 W,所以 Z 是 O、W 是 S 元素。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 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W>Y>Z>X,故 A 正确;标况下 2.24 L 氨气的物质的量是 0.1 mol,0.1 mol 氨 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溶液的体积未知导致无法计算氨水物质的量浓度,且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 所以无法计算溶液的 pH,故 B 错误;NO2 具有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 所以 YZ2 能使湿润的淀粉 KI 试纸变蓝,故 C 正确;W 是 S 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硫酸,加热 条件下,Cu 能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故 D 正确。 8.【答案】C 【解析】R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 2 倍,则 R 为 C,X 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则 X 为 Na,Z 元素的核电荷数是 W 的 2 倍,且 W 和 Z 同主族,因此 W 为 O,Z 为 S,Y 是地壳含量仅次于氧的 非金属元素,则 Y 为 Si,W 何 X 形成的是 Na2O、Na2O2,其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1∶2,A 正确;Y、R、Z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 H2SiO3、H2CO3、H2SO4,硫酸属于强酸,C 的非金属性强于 Si,则酸 性:H2CO3>H2SiO3,因此酸性的强弱是 H2SO4>H2CO3>H2SiO3,B 正确;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 定,非金属性:O>S,因此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C 错误;SiO2 属于原子晶体,熔点高、 硬度大,D 正确。 专家押题 1.B 【解析】甲是 H,为ⅠA 族元素,但不是碱金属元素,A 项错误;戊、己、庚分别为 N、O、F,非金 属性逐渐增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B 项正确;庚为 F,无正价,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的水化物,C 项错误;乙为 Mg,己为 O,而工业上电解熔融的 MgCl2 制备 Mg,D 项错误。 2.C 【解析】根据提供信息,可以推断出 X 为 O,Y 为 Na,Z 为 Si,W 为 Cl。离子半径:Cl->O2->Na +,A 项错误;非金属性:Si<Cl,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HCl,B 项错误;NaClO 中 Na+与 ClO -之间为离子键,ClO-中 Cl 与 O 之间为共价键,C 项正确;SiO2 不能与 HCl 溶液反应,D 项错误。 3.A 【解析】由“0.1 mol/L X 和 W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 pH 为 1”可知 X、W 形成一元强酸,故 X 为 H, 由题意知 W 为第ⅦA 族,W 只能是 Cl;短周期中能够形成共价化合物,且为同主族的元素只能是 O、S, 故 Y 为 O,R 为 S;Cl 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故 Z 为第ⅠA 族,根据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信息可知 Z 为 Na。综上,X 为 H,Y 为 O,Z 为 Na,R 为 S,W 为 Cl。O 和 H 可以形成 H2O、H2O2,O 和 Na 可 以形成 Na2O、Na2O2,O 和 S 可以形成 SO2、SO3,O 和 Cl 可以形成 ClO2、Cl2O7,A 项正确;Cl 的非 金属性最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B 项错误;原子半径 H<O<Cl<S<Na,C 项错 误;NaClO4 为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D 项错误。 22 五、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 一、离子共存问题 1.“不共存”情况归纳: 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 常见实例 结合成难溶物或微溶物 如:SO42-不能与 Ba2+、Ca2+、Ag+大量共存;OH-、CO32-不能与 Mg2+、Fe2+、 Fe3+、Al3+、Zn2+ 、Cu2+等大量共存;Ag+不能与 Cl-、Br-、 I-大量共存。 生成挥发性物质 如:CO32-、SO32-、S2- 、HCO3 -、HSO3 -、HS-等与 H+不能大量共存。 结 合 成 难 电 离 的 物 质 (水,弱酸和弱碱) H+与 OH-结合成水;H+与 PO43-、CH3COO-、 F-、ClO-、AlO2 -、C6H5O- 结合成弱酸;OH- 与酸式离子根如:HCO3 -、HSO3 -、H2PO4 -生成水;OH -与 NH4+结合成 NH3·H2O。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 MnO4 -、ClO-、NO3 -(有 H+时)与 S2-、I-、Fe2+、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Fe3+ 和 S2-或 I-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能结合成络合物 如 Fe3+与 SCN-、C6H5O-不能共存;Ag 与 NH3 不能大量共存。 发生双水解反应 如 Fe3+、Al3+ 与 AlO2 -、S2-、CO32-、HCO3 -等不能大量共存(常见)。 2.离子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存在情况的归纳: (1)某些弱碱金属阳离子,如:Zn2+、Fe3+、Fe2+、Cu2+、Al3+、NH4+、Pb2+、Ag+等,在水溶液中发生 水解,若有 OH-存在,则促进水解生成弱碱或难溶的氢氧化物。故上述离子可和 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 共存,不能与 OH-(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但有 NO3 -存在时的酸性溶液, Fe2+等还原性离子不能与之 大量共存。 (2)某些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如 HCO3 -、HS-、HSO3 -等可和酸发生反应,由于本身是酸式根,故又可 与碱反应,故此类离子与 H+和 OH-都不能大量共存。 (3)某些弱酸的阴离子,如:CH3COO- 、S2-、CO32-、 PO43-、AlO2 -、SO32-、ClO-、SiO32-等离子 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 H+则促进其水解,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根离子。所以这些离子可和 OH -(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 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4)强酸的酸根离子和强碱的金属阳离子,如:Cl-、Br-、I-、SO42-、NO3 -、K+、Na+等离子,因为 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但 SO42-与 Ba2+不共存。 (5)某些络离子,如[Ag(NH3)2]+,它们的配位体能与 H+结合成 NH4 +: [Ag(NH3)2]++2H+=Ag++2NH4+,所以它们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即可与 OH-大量共存,而不能与 H+大 量共存。 强调:①“共存”问题,还应考虑到题目的附加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酸碱性、pH 值、溶液颜色、水的 电离情况、“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能与 NH4HCO3 反应放出气体的溶液”等。②如果两种 或多种离子在水溶液里符合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则发生离子反应的就不能大量共存,反之则能大量共存。 另外,在选择答案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属何类原因(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复分解反应或水解反应等) 而不能大量共存。③注意题目要求“一定..大量共存”还是“可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还是“一. 定.不能大量共存”等。 二、离子方程式 1.注意何时拆分。 只有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才能写成离子形式;弱电解质、不溶于水的盐及所有的氧化物均写化学式,不 能写成离子形式。我们可以这样记忆:“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拆成离子形式,这里所说的强酸主要指“盐 酸、硫酸、硝酸、HI、HBr、HClO4”,强碱主要指“KOH、NaOH、Ba(OH)2、Ca(OH)2”;当 Ca(OH)2 表述为 澄清石灰水时要写成离子形式;表述为石灰乳时,要写成化学式。 2.切忌以偏概全。 如 CuSO4 溶液与过量 Ba(OH)2 溶液反应易错写成 Ba2++SO42-=BaSO4↓,忽略了 Cu2++2OH-=Cu(OH)2↓,正确的写法是 Cu2++SO42-+Ba2++2OH-=Cu(OH)2↓+BaSO4↓ 3.要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其实有些离子反应不一定要会写,完全可以从电荷守恒或得失电子守恒进行正误判断。如 Na+2H2O=Na++2OH-+H2↑、Fe2++Cl2=Fe3++2Cl-,以上两个离子方程式都是错误的,两者都违背了电 荷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 23 4.不符合客观事实。 如铁和盐酸反应:2Fe+6H+=2Fe3++3H2↑,铁和硝酸反应:Fe+2H+=Fe2++H2↑都是错误的。前者的正确 写法是:Fe+2H+=Fe2++H2↑;后者因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反应不会产生氢气。 5.来自同一种物质的离子配比要正确。 如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Ba2++H++OH-+SO42-=H2O+BaSO4↓,这是错误的,原因是氢氧化钡有 2 个 OH-,而硫酸同样有 2 个 H+;还有对于不足量的物质一定要按照物质的配比组成去写,而过量的则不一定。 例如 Ca(HCO3)2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NaOH 溶液,如写成:Ca2++HCO3 -+OH-=CaCO3↓+H2O,就忽略了来自 碳酸氢钙的配比:n(Ca2+)∶n(HCO3 -)=1∶2,因而是错误的。 6.注意“量”的关系。 如”过量”、“少量”、“适量”等,要严防“量的陷阱”!如: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NaOH 溶液写成“NH4++OH-=NH3↑+H2O”就是错误的,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 NH4++2OH-+HCO3 -=NH3↑+2H2O+CO32-。当加入少量的 NaOH 溶液时,先发生 OH-与 HCO3 --反应,离子 方程式为 OH-+HCO3 -=H2O+CO32-。 7.注意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 FeBr2 溶液中通入少量 Cl2 时,Fe2+与 Cl2 先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Fe2++Cl2=2Fe3++2Cl-,当通入足量 Cl2 时,则还要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2Br-+Cl2=Br2+2Cl-(因为还原性强弱顺序 Fe2+>Br-),而向 FeI2 溶液中通入 少量 Cl2 时,I-与 Cl2 先反应,离子方程式应写成 2I-+Cl2=I2+2Cl-,当通入足量 Cl2 时则还要发生的离子反 应为 2Fe2++Cl2=2Fe3++2Cl-(因为还原性强弱顺序 I->Fe2+)。 8.注意有无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如少量(过量)SO2 通入 Ca(ClO)2 溶液中,写成:Ca2++2ClO-+H2O+SO2=CaSO3↓+2HClO 或 ClO-+H2O+SO2=HSO3 -+HClO 都是错误的,因为次氯酸能把+4 价的硫元素氧化成+6 价的硫元素。再如氢 氧化铁与氢碘酸反应写成 Fe(OH)3+3H+=Fe3++3H2O 也是错误的,因为 Fe3+和 I-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生 成 Fe2+和 I2。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其他情况的处理:若反应体系在碱性环境中进行,一般考虑有 OH-参加反应;若 体系在酸性环境中进行,一般要考虑 H+参加反应。这属于缺项离子方程式书写,当方程式两边 O、H 原子 难以守恒时,就要考虑是否添加 H2O 了。 1.制备(NH4)2Fe(SO4)2·6H2O 的实验中,需对过滤出产品的母液(pH<1)进行处理。室温下,分别取母液并 向其中加入指定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一组离子正确的是 A.通入过量 Cl2:Fe2+、H+、 4NH  、Cl-、 2 4SO  B.加入少量 NaClO 溶液: 4NH  、Fe2+、H+、 2 4SO  、ClO- C.加入过量 NaOH 溶液:Na+、Fe2+、 4NH  、 2 4SO  、OH- D.加入过量 NaClO 和 NaOH 的混合溶液:Na+、 2 4SO  、Cl-、ClO-、OH-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A 项,Cl2 会氧化 Fe2+,错误;B 项,ClO-会氧化 Fe2+,且 H+会与 ClO-结合成弱电解质 HClO, 错误;C 项,OH-会与 Fe2+反应生成 Fe(OH)2 沉淀,OH-也会与 4NH  反应生成 NH3·H2O,错误;D 项,加 入过量的 ClO-会氧化 Fe2+生成 Fe3+和 Cl-,过量的 OH-会除去 Fe3+和 4NH  ,最终溶液中含离子 Na+和 2 4SO  , ClO-和 OH-均是过量的,正确。 2.下列实验的反应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A.室温下,测得氯化铵溶液 pH<7,证明一水合氨是弱碱: 4NH  +2H2O=NH3·H2O+H3O+ B.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镁粉中的杂质铝:2Al+2OH-+2H2O=2 2AlO +3H2↑ C.用碳酸氢钠溶液检验水杨酸中的羧基: +2 3HCO → +2H2O+2CO2↑ D.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2 4MnO +16H+ +5 2 2 4C O  =2Mn2++10CO2↑+8H2O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 4NH  的水解反应为可逆反应,A 项错误;Al 与 OH-、H2O 反应生成 2AlO 和 24 H2,而 Mg 不溶于 NaOH 溶液,B 项正确;酚羟基的酸性弱于 H2CO3,酚羟基不与 3HCO 反应,C 项错误; 草酸为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应写其化学式 H2C2O4,D 项错误。 3.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Cu+4H++2 3NO =Cu2++2NO2↑+H2O B.向 Fe2(SO4)3 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2Fe2+ C.向 Al2(SO4)3 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 4NH  D.向 Na2SiO3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H2SiO3↓+2Na+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A 项,Cu 与稀 HNO3 反应生成 NO,错误;B 项,电荷不守恒,错误;C 项,Al(OH)3 不溶于 氨水,正确;D 项,Na2SiO3 为可溶性盐,应写成离子形式,错误。 4.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 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 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 知:饱和 NaClO 溶液的 pH 约为 11) A.该消毒液可用 NaOH 溶液吸收 Cl2 制备:Cl2+2OH-=ClO-+Cl-+H2O B.该消毒液的 pH 约为 12:ClO-+H2O HClO+OH-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 HCl)混用,产生有毒 Cl2:2H++Cl-+ClO-= Cl2↑+H2O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 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ClO-=HClO+CH3COO-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 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 NaOH,可由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故 A 正确;饱和 NaClO 溶液的 pH 约为 11,而消毒液的 pH 约为 12,因此消毒液的 pH 主要不是由 ClO-的水解 造成的,氢氧化钠过量,为消毒液 pH 约为 12 的主要原因,故 B 错误;在酸性条件下 ClO-与氯离子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发生 2H++Cl-+ClO-=Cl2↑+H2O,故 C 正确;由于 HClO 酸性较弱,则 NaClO 可与 醋酸反应生成 HClO,漂白性增强,故 D 正确。 【解题技巧】本题既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又突出考查了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分析时,要注意审 题,明确消毒液的成分,把握选项中事实的反应实质。 5.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H4+、Ba2+、Br-、CO32- B.Cl-、SO32-、Fe2+、H+ C.K+、Na+、SO42-、MnO4 - D.Na+、H+、NO3 -、HCO3 -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Ba2+、CO3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 A 错误;SO32-、H+结合生成水和气体,不能 大量共存,故 B 错误;C 项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 C 正确;H+、HCO3 -结合生成 H2CO3,不能 大量共存,故 D 错误。 【解题技巧】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不能相互促进水解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 此来解答。 6.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稀 HNO3 中滴加 Na2SO3 溶液:SO32-+2H+=SO2↑+H2O B.向 Na2SiO3 溶液中通入过量 SO2:SiO32-+SO2+H2O=H2SiO3↓+SO32- C.向 Al2(SO4)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NH3·H2O:Al3++4NH3·H2O= [Al(OH)4] -+4NH4+ D.向 CuSO4 溶液中加入 Na2O2: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亚硫酸根,A 项错误;二氧化硫过量,应生成 HSO3 -,B 项错 误;氢氧化铝不能溶于氨水,得到氢氧化铝沉淀,C 项错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氢氧 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与硫酸钠,D 项正确。 【解题技巧】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明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 件,难度中等。 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Cl2 通入 NaOH 溶液中:Cl2+OH-=Cl-+ClO-+H2O B.NaHCO3 溶液中加入 HCl:CO32-+2H+=CO2↑+H2O C.AlCl3 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Al3++4NH3·H2O=AlO2 -+4NH4 ++2H2O D.Cu 溶液于稀 HNO3:3Cu+8H++2NO3 -=3Cu2++2NO↑+4H2O 【答案】D【试题解析】Cl2 通入 NaOH 溶液中:Cl2+2OH- Cl-+ClO-+H2O,A 错误;碳酸氢根离子不能 25 拆开写,B 错误;氢氧化铝不能和氨水反应,C 错误。 【解题技巧】分析时注意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常见错误之处,如没有配平、弱电解质的拆分以及不符合反应 事实等。 8.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A.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Al3+、NH4+、Cl‾、S2‾ B.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Na+、ClO‾、SO42‾、I‾ C.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Na+、K +、Cl‾、HCO3‾ D.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Fe3+、K+、Cl‾、SO42‾ 【答案】C 【试题解析】Al3+ 和 S2-能发生双水解反应[2Al3++3S2‾+6H2O=2Al(OH)3↓+3H2S↑]而不能大量共存,A 错误; 在酸性条件下,ClO‾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把 I‾氧化而不能大量共存,B 错误;C 项可以大量共存;中性溶 液中,Fe3+能发生水解反应(Fe3+ + 3H2O=Fe(OH)3↓ + 3H+)生成 Fe(OH)3 沉淀而不能大量存在,D 错误。 【解题技巧】 分析此题时,关键是要弄清题给限制条件的意义,另外注意两者之间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 离子,有的离子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无色溶液中:K+、Na+、Cu2+、SO42- ②常温下 pH=11 的溶液中:CO32-、Na+、AlO2 -、NO3 - ③能溶解 Al2O3 的溶液中:Cl-、HCO3 -、NO3 -、NH4+ ④由水电离出的 c(OH-)=10-13 mol·L-1 的溶液中:Na+、Ba2+、Cl-、I- ⑤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的溶液:Na+、C1-、S2-、ClO- ⑥强酸性溶液中:SO32-、K+、MnO4 -、Cl- A.②④ B.②⑤ C.④⑥ D.②⑤⑥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FeCl3 溶液中滴加 HI 溶液:2Fe3++2HI=2Fe2++2H++I2 B.1 mol·L-1 NaAlO2 溶液和 4 mol·L-1 HCl 溶液等体积混合:AlO2 -+4H+=Al3++2H2O C.NH4HSO4 溶液中滴加少量 Ba(OH)2 溶液:NH4++H++SO42-+Ba2++2OH-=BaSO4↓+NH3·H2O+H2O D.Na2S2O3 溶液中滴加过量稀 H2SO4:3S2O32-+2H+=4S↓+2SO42-+H2O 3.25℃时,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0.1 mol/L 的 NH4HSO4 溶液:Ba2+、Na+、NO3 -、Cl- B.通 KSCN 溶液变红色的溶液:NH4+、Al3+、SO42-、Cl- C.c(H+)/c(OH-)=1×1014 的溶液:Ca2+、Na+、ClO-、NO3 - D.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K+、Na+、CO32-、NO3 - 4.向一定量的 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 AlCl3 溶液,生成沉淀 Al(OH)3 的量随 AlCl3 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 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a 点对应的溶液中 :Na+、Fe3+、SO42-、HCO3 - B.b 点对应的溶液中:Na+、S2-、SO42-、Cl- C.c 点对应的溶液中:Ag+、Ca2+、NO3 -、Na+ D.d 点对应的溶液中:K+、NH4+、I-、HCO3 -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Na2O2 固体溶于足量水中:2O22-+2H2O=4OH-+O2↑ B.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O2:Ca2++2ClO-+CO2+H2O=CaCO3↓+2HClO C.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入少量的 NaOH 溶液:Ca2++HCO3 -+OH-=CaCO3↓+H2O D.硝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OH-=AlO2 -+2H2O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AlO2 溶液中滴加 NaHCO3 溶液:AlO2 -+HCO3 -+H2O=Al(OH)3↓+CO32- B.碘水中通入适量的 SO2:I2+SO2+2H2O=2HI+SO42-+2H+ C.FeSO4 溶液中滴加双氧水:2Fe2++2H2O2=2Fe3++O2↑+2H2O D.Na2CO3 发生水解反应:CO32-+2H2O=H2CO3+2OH- 26 1.解释下列事实的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加热可增强纯碱溶液的去污力: 2 3CO  +2H2O H2CO3+2OH- B.用稀硝酸洗涤发生银镜反应的试管:Ag+4H++ 3NO =Ag++NO↑+2H2O C.向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煤燃烧时 SO2 的排放:2CaCO3+O2+2SO2 2CO2+2CaSO4 D.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混合: 3HCO +Ca2++OH-=CaCO3↓+H2O 2.实验室欲配制一种仅含五种离子(水电离出的离子可忽略)的混合溶液,且在混合溶液中五种离子的物质 的量浓度均为 1 mol·L-1,下面四个选项中能达到此目的的是 A.Mg2+、Na+、OH-、Cl-、 3NO B.Fe2+、H+、Br-、 3NO 、Cl- C.K+、 + 4NH 、 2 4SO  、 3NO 、Cl- D.Fe3+、K+、Cl-、 2 4SO  、 3NO 名校预测 1.【答案】A 【解析】①Cu2+有颜色,不满足无色溶液,错误;② 常温下 pH=11 的溶液显碱性,在碱性溶液中 CO32-、 Na+、AlO2 -、NO3 -离子间不发生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正确;③能溶解 Al2O3 的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在酸 性溶液中 HCO3 -要反应放出二氧化碳,错误;④由水电离出的 c(OH-)=10-13 mol·L-1 的溶液显酸性或碱 性,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 Na+、Ba2+、Cl-、I-离子间不发生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正确;⑤能使红色石蕊 试纸变为蓝色的溶液显碱性,在碱性溶液中 S2-与 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错误;⑥强酸性溶液中,SO32 -与 MnO4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错误;故选 A。 【名师点睛】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如: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 的 H+或 OH-;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是“可能”共存,还是“一 定”共存等。 2.【答案】B 【解析】A.FeCl3 溶液中滴加 HI 溶液:2Fe3++2I-=2Fe2++I2,A 错误;B.1 mol·L-1NaAlO2 溶液和 4 mol·L -1 HCl 溶液等体积混合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钠和水:AlO2 -+4H+=Al3++2H2O,B 正确;C.NH4HSO4 溶液中滴加少量 Ba(OH)2 溶液:2H++SO42-+Ba2++2OH-=BaSO4↓+2H2O,C 错误;D.Na2S2O3 溶液中滴加 过量稀 H2SO4:S2O32-+2H+=S↓+SO2↑+H2O,D 错误,答案选 B。 点睛:选项 B 是易错点,在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中,学生往往忽略相对量的影响,命题者往往设置“离子 方程式正确,但不符合相对量”的陷阱。突破“陷阱”的方法一是审准“相对量”的多少,二是看离子反应是否 符合该量,注意物质之间是否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注意离子配比,注意试剂的加入顺序,难溶物溶解 度的大小,反应的先后顺序,注意隐含因素等。 3.【答案】B 【解析】A.0.1 mol/L 的 NH4HSO4 溶液中含有 SO42-,SO42-与 Ba2+在同一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易生成 白色沉淀,故 A 错误;B.通 KSCN 溶液变红色的溶液中含有 Fe3+,此溶液中 NH4+、Al3+、SO42-、Cl- 彼此间不发生离子反应,故 B 正确;C.c(H+)/c(OH-)=1×1014 的溶液 pH=0,ClO-在强酸性溶解中不可 能大量存在,易生成 HClO 弱电解质,故 C 错误;D.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 显碱性,CO32-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故 D 错误;答案为 B。 4.【答案】B 【解析】A.向 NaOH 溶液中逐渐加入 AlCl3 溶液时发生 Al3 ++ 4OH-=AlO2 - + 2H2O, 3AlO2 - + 6H2O + Al3 + =4Al(OH)3↓,a 点时溶液中有大量 OH-,与 Fe3 +、HCO3 -不能大量共存,故 A 错 误;B.b 点时溶质为 NaCl 和 NaAlO2,所有离子可以大量共存,故 B 正确;C.c 点时溶质为 NaCl,与 Ag+不能大量共存,故 C 错误;D.d 点时溶质为 NaCl 和 AlCl3,和 HCO3 -不能大量共存,故 D 错误;故 选 B。 5.【答案】C 【解析】Na2O2 固体溶于足量水中,Na2O2 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离子方程式: 27 2Na2O2+2H2O=4OH-+O2↑+4Na+,故 A 错误;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O2,生成 HCO3 -,离子方程 式:ClO-+H2O+CO2=HCO3 -+HClO,故 B 错误;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入少量的 NaOH 溶液,离子方程式: Ca2++HCO3 -+OH-=CaCO3↓+H2O,故 C 正确;生成的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 =Al(OH)3↓+3NH4+,故 D 错误。 6.【答案】A 【解析】NaAlO2 和 NaHCO3 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钠,离子方程式为 AlO2 -+HCO3 -+H2O=Al(OH)3↓+CO32-,故 A 正确;HI 为强酸,要写离子,离子方程式为 I2+SO2+2H2O=2I-+SO42-+4H+,故 B 错误;电荷不守恒,离子方程式为 2H++2Fe2++H2O2=2Fe3++2H2O,故 C 错误;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CO32-+H2O HCO3 -+OH-,故 D 错误。 专家押题 1.【答案】C 【解析】 2 3CO  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应为 2 3CO  +H2O 3HCO +OH-,A 项错误;用稀硝酸 洗涤发生银镜反应的试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Ag+4H++ 3NO =3Ag++NO↑+2H2O,B 项错误;向 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煤燃烧时 SO2 的排放:2CaCO3+O2+2SO2 2CO2+2CaSO4,C 项正确;碳酸氢 钠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混合,属于酸式盐和碱的反应,要考虑量的关系,当澄清石灰水少量时,反应要 符合 Ca(OH)2 的组成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 2 3HCO +Ca2++2OH-=CaCO3↓+ 2 3CO  +2H2O,D 项错 误。 2.【答案】D 【解析】A 项错误,Mg2+与 OH-反应产生白色 Mg(OH)2 沉淀;B 项错误,Fe2+、H+和 3NO 三种离子易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3Fe2++4H++ 3NO =3Fe3++2H2O+NO↑;C 项错误,不符合溶液呈电中性原则;D 项 正确,五种离子间不发生反应,且符合溶液呈电中性原则。 28 六、基础实验 1.物质检验时对反应的一般要求: (1)反应要有明显的外部特征,如:溶液颜色的改变、沉淀的生成或溶解、气体的产生等。 (2)反应要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如:溶液的酸碱性、浓度、温度等的选择。 (3)物质检验时常需排除干扰物的影响,如:用 Ba2+检验 2- 4SO 时应排除 2- 3CO 、 2- 3SO 等离子的干扰。 (4)检验反应要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2.物质鉴定的一般步骤: 观察物理性质 → 取少量样品 → 加入某种试剂 → 加热、振荡等操作 → 根据现象 → 得出结论 3.物质的分离、提纯: (1)物质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复、易分。所谓不增,不引进新的物质;不减指不能损耗或减 少被提纯的物质;易复指被提纯物质转化后易复原;易分指易使杂质与被提纯的物质分离。 (2)依据物质的物理性质选择恰当分离(提纯)方法: ①“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固+固 加热 升华法 例如:NaCl 和 I2 的分离 分解法 例如:除去 Na2CO3 中混有的 NaHCO3 固体 氧化法 例如: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铜 加水 结晶法 互溶 例如:KNO3 和 NaCl 的分离 过滤法 不互溶 例如:粗盐提纯 其他——特殊法 例如:FeS 和 Fe 的分离可用 磁铁吸附分离 ②“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固+液 互溶 萃取法 例如:碘水中提取单质碘 蒸发 例如:从食盐水中制得食盐 蒸馏法 例如:用自来水制蒸馏水 不互溶——过滤法 例如:将 NaCl 晶体从其饱和 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液+液 互溶——蒸馏法 例如:酒精和水、苯和硝基苯、 汽油和煤油等的分离 不互溶——分液法 例如:CCl4 和水的分离 ④“气+气”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气+气 洗气法 例如:除去 Cl2 中的 HCl,可通过盛有饱 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其他法 例如:除去 CO2 中的 CO,可通过灼热的 CuO ⑤含杂质的胶体的分离(提纯):渗析法:用半透膜除去胶体中混有的小分子或离子等杂质。 1.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 29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A、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A 错误;B、加热煎制属于加热,B 错误;C、箅渣取液属 于过滤操作,C 正确;D、灌装保存是液体转移,D 错误。答案选 C。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 B.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 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使液体顺利流下,正确;B.从滴瓶中取用 试剂时,滴管的尖嘴不可以接触试管内壁,否则容易造成试剂污染,错误;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 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可以使残余在滴定管的尖嘴的液体进入到锥形瓶,正确;D.向容量瓶 转移液体时,用玻璃棒引流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正确。故选 B。 3.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实验 操作 A. 配制稀硫酸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B. 排水法收集 KMnO4 分解产生的 O2 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 浓盐酸与 MnO2 反应制备纯净 Cl2 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 D. CCl4 萃取碘水中的 I2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A、浓硫酸稀释应该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故错误;B、实验后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 止倒吸,故错误;C、气体产物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否则氯化氢气 体不能除去,故错误;D、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在下层,所以先从下口倒出有机层,再从上口倒出水层, 故正确。 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 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 Cl2 与 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 Cl2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A.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是乙酸乙酯,该物质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而未反应的乙醇 和乙酸都易溶于水,所以分离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物质要用分液漏斗,错误;B.NO 的密度与空气接近, 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 NO2,NO 不能溶于水,所以应该用排水法收集,错误;C.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 在溶液中铁离子易发生水解,消耗水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产生难溶性的氢氧化铁,使溶液显酸性,因 此配制氯化铁溶液时,为了抑制盐的水解,应该先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到相 应的浓度,正确;D.将 Cl2 与 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时,由于 HCl 极易溶于水,而氯气与水的 反应是可逆反应,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 NaCl,由于 c(Cl-)比较大,氯气的溶解度很小,故只能除去氯气 中的 HCl 杂质,但不能除去其中的水蒸气,因此不能得到纯净的 Cl2,错误。 5.下列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30 制乙炔的发生装置 蒸馏时的接收装置 除去 SO2 中的少量 HCl 准确量取一定体积 K2Cr2O7 标准溶液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A.因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应选用分液漏斗,以便控制水的流速,错误;B.接收馏分的 锥形瓶构成了密封环境,会因气压过大而造成安全事故,错误;C.氯化氢能够与饱和亚硫酸氢钠反应, 被吸收,二氧化硫不反应,正确;D.量取一定体积 K2Cr2O7 标准溶液应该选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下端的乳胶管能够被腐蚀,错误;故选 C。 6.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 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2 3CO  B 常温下,将铁片浸入足量浓硫酸中 铁片不溶解 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一定没有发生化学 反应 C 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 溶液颜色不变 该食盐中一定没有添加 KIO3 D 向苯酚钠溶液中滴加乙酸溶液 溶液变浑浊 相同条件下,乙酸的酸性一定比苯酚强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A、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有 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根、亚硫酸根、亚硫酸氢根等离子,错误;B、铁在常温下在浓硫酸中钝化,发生 了化学反应,错误;C、碘酸钾和淀粉不反应,碘单质遇到淀粉才显蓝色,错误;D、苯酚钠和乙酸反应 生成苯酚和乙酸钠,说明乙酸酸性比苯酚强,故正确。 7.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 加 KSCN 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 血红色 稀硝酸将 Fe 氧化为 Fe3+ B 将铜粉加入 1.0 mol·L-1 Fe2(SO4)3 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 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 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 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将0.1 mol·L-1 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 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 0.1 mol·L-1 CuSO4 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 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Cu(OH)2 的溶度积比 Mg(OH)2 的小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实验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实验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稀 硝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生成硝酸亚铁,溶液中没有三价铁离子,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不变红,A 项错误;铜的活泼性弱于铁,只能发生反应 2Fe3++Cu=2Fe2++Cu2+,B 项错误;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 化铝,又因氧化铝的熔点远高于铝的熔点,而氧化铝在铝的表面,所以加热铝箔的时候铝熔化了但是不 会滴落,C 项错误;对于组成类似(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大的易转化为溶度积小 的,D 项正确。 【解题技巧】本题为高考高频考点,解答本题时应注意:1.铁与硝酸反应,铁能被硝酸氧化成三价铁离 子,但铁过量时,铁能把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二价铁离子。2.溶度积大的物质向溶度积小的物质转化。 8.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31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稀盐酸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立即产生气泡 B 浓硝酸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产生红棕色气体 C 氯化铝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D 草酸溶液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溶液逐渐褪色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实验现象的描述,意在考查考生对常见物质性质的掌握程度。稀盐酸滴入 Na2CO3 和 NaOH 的混合溶液中,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开始没有气泡产生,A 项错误;浓硝酸与 Al 发生钝化, 无红棕色的 NO2 生成,B 项错误;将 AlCl3 溶液滴入 NaOH 溶液中,开始无大量白色沉淀,C 项错误;草 酸与酸性 KMnO4 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KMnO4 溶液的紫红色褪去,D 项正确。 【解题技巧】本题将物质的性质及实验装置的综合应用,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反应与现象的关 系为解答的关键。A 项中应注意先发生盐酸与 NaOH 的反应;B 项常温下,Al 遇浓硝酸发生钝化;C 项中 NaOH 过量,开始不生成沉淀。 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CO2 中少量的 CO B.在蒸发皿中蒸发氯化镁溶液制备无水氯化镁 C.室温下测定等浓度的醋酸和盐酸的 pH 比较二者酸性强弱 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氯化亚铁溶液中的亚铁离子是否存在 2.为了实现下列实验目的,依据下表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仪器 试剂 A 分离Br2和CCl4混合物 分液漏斗、烧杯 Br2 和 CCl4 混合物、蒸馏水 B 探究淀粉的水解程度 试管、烧杯、酒精灯 淀粉溶液、银氨溶液 C 探究石蜡油分解产物 是否含有不饱和烃 硬质试管、酒精灯,铁 架台、导管 石蜡油、碎瓷片、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 D 测定 NaOH 溶液浓度 酸式滴定管、碱性滴定 管、锥形瓶、烧杯 NaOH 溶液、0.1000 mol/L 盐酸 3.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现象正确的是 A.缓慢通入 N2,再加热Ⅰ处的碳酸氢钠,可观察到Ⅱ处过氧化钠粉末由浅黄色变成白色 B.缓慢通入 N2,加热Ⅰ处 KClO3 和 MnO2 的混合物,可观察到Ⅱ处干燥 KI 淀粉试纸变成蓝色 C.先对Ⅰ处的氯化铵加热,再缓慢通入 N2,可看到Ⅰ处固体减少,Ⅱ处无固体沉积 D.先缓慢通入 CO2,再加热Ⅰ处炭粉,可观察到Ⅱ处氧化铁粉末由红色变成黑色 4.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32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分别向 2 mL 0.1 mol/L NaHCO3 溶液 和 2 mL 0.1 mol/L Na2CO3 溶液中滴 加 2 mL 0.2 mol/L 的盐酸 盛有 NaHCO3 溶液试管产 生气泡速度快 结合 H+能力 2 3CO  > 3HCO B 将石蜡油(烷烃)蒸汽通过灼热的碎 瓷片,并将产生的气体通人溴的四氯 化碳溶液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生成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C 向 KI 溶液中加入淀粉,然后滴入稀 硫酸数滴 开始无明显现象,片刻溶 液变蓝 氧化性:H2SO4 > I2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和黄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存在 2 2 3S O  5.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 CuCl2 或(NH4)2SO4 饱和溶液 B 证明反应速率会随反应物浓度 的增大而加快 用 3 mL 稀硫酸与足量纯锌反应,产生气泡速率较慢,然后加 入 1 mL 1 mol·Lˉ1 CuSO4 溶液,迅速产生较多气泡 C 比较 Ksp(BaCO3)、Ksp(BaSO4) 常温下,向饱和 Na2CO3 溶液中加少量 BaSO4 粉末,过滤,向 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 通过观察液面差判断该装置的 气密性 向里推注射器 6.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84”消毒液的氧化能力 随溶液 pH 的减小而增强 将“84”消毒液(含 NaClO)滴入品红溶液中,褪色缓慢, 若同时加入食醋,红色很快褪为无色 B 证明反应速率会随反应物浓度 的增大而加快 用 3 mL 稀硫酸与足量纯锌反应,产生气泡速率较慢,然 后加入 1 mL 1 mol•L-1 CuSO4 溶液,迅速产生较多气泡 C 检验淀粉是否水解 在试管中取少量淀粉,加入稀硫酸后加热片刻,冷却后取 澄清液滴入新制的 Cu(OH)2 加热煮沸 D 证明 SO2 有漂白性 将 SO2 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1.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 KI-淀粉溶液中通入 Cl2 溶液变蓝色 Cl2 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B 铜粉加入浓硝酸溶液中 产生红棕色气体 发生了置换反应 C 向溶液中先滴加 H2O2 溶液,再 滴加 KSCN 溶液 溶液变红色 原溶液中含有 Fe2+ D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黑,体积膨胀,放热并伴有 刺激性气味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 化性 2.下列实验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33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KI-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再通入 SO2 先变蓝色后褪色 SO2 有漂白性 B 用洁净铂丝蘸取无色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无色溶液为钠盐溶液 C 向白色 ZnS 沉淀上滴加 0.1 mol·L-1 CuSO4 沉淀变为黑色 Ksp(ZnS)>Ksp(CuS) D 常温下将 Al 片放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变化 Al 与浓硝酸不反应 3.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滴加 BaCl2 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 2 4SO  B 滴加氯水和 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色 原溶液中有 I-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 Na+、无 K+ D 滴加稀 NaOH 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 试管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 + 4NH 名校预测 1.【答案】C 【解析】A.CO2 中少量的 CO 不能被点燃,故 A 错误;B.氯化镁水解生成挥发性的氯化氢,加热后水 解沉淀增大,蒸干得到氢氧化镁,故 B 错误;C.盐酸是强酸,完全电离,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等浓 度的醋酸和盐酸的 pH 值盐酸小于醋酸,故 C 正确;D.氯离子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被还原而褪色, 故 D 错误;故选 C。 2.【答案】C 【解析】溴易溶于 CCl4,不能用萃取、分液法分离 Br2 和 CCl4 混合物,故 A 错误;探究淀粉的水解程度 的方法, ,证明淀粉水解完全, 故 B 错误;石蜡油分解生成烯烃和烷烃;烯烃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 C 正确; 缺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故 D 错误。 3.【答案】A 【解析】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这两种气体都可以与过氧化钠反应分别生成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所以固体由浅黄色变为白色,A 正确;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后可生 成氧气,氧气不与干燥的碘化钾反应,如果在水溶液中碘离子可以被氧化成碘使淀粉变蓝,所以 B 不正 确;C.氯化铵受热分解后,在 II 处温度降低又重新化合成氯化铵固体,所以 C 不正确;D.在加热的 条件下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在 II 处遇到氧化铁后,由于 II 处没有加热到还原氧化铁的温 度,所以氧化铁不能被还原,氧化铁的红色保持不变,所以 D 不正确。 4.【答案】B 【解析】A、加入碳酸溶液中,发生 2 3CO  +H+= 3HCO ,继续滴加盐酸, 3HCO +H+=O2↑+H2O,加 入碳酸氢钠溶液中,发生 3HCO +H+=CO2↑+H2O,碳酸氢钠溶液产生气体速度快,但不能说明 2 3CO  结 合 H+能力大于 3HCO ,故 A 错误;B、烷烃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不饱和烃可以使溴的四氯 化碳溶液褪色,故 B 正确;C、加入稀硫酸,无明显现象,后来变蓝说明产生 I2,即离子方程式为 4I-+O2+4H+=2I2+2H2O,氧气的氧化性强于 I2,故 C 错误;D、如果溶液是 S2-和 2 3SO  的混合液,加 入盐酸,也会产生黄色沉淀和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 D 错误。 5.【答案】D 【解析】A 项,(NH4)2SO4 不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但不是变性,故 A 错误;B 项,加入 1mL 1 mol•L-1CuSO4 溶液后,Zn 置换出 Cu,会形成 Cu-Zn 原电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 B 错误;C 项,常温下,向饱和 Na2CO3 溶液中加少量 BaSO4 粉末,会生成 BaCO3 沉淀,同理,向饱和 Na2SO4 溶液 中加少量 BaCO3 粉末,也会生成 BaSO4 沉淀,上述过程都属于沉淀转化,无法比较 Ksp(BaCO3)、Ksp(BaSO4) 的大小,故 C 错误;D 项,如果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向里推注射器,会导致试管内压强增大,导管内 会上升一段水柱,故 D 正确。综上,选 D。 6.【答案】A 34 【解析】A.加入醋酸,溶液酸性增强,红色很快褪去,可证明实验结论,A 正确;B.加入硫酸铜后铁 置换出铜,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方案不正确,B 错误;C.淀粉水解,需要硫酸,因此水解后要首 先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硫酸,然后再加入新制的 Cu(OH)2 加热煮沸,C 错误;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 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证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可利用品红溶液,D 错误;答案选 A。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反应速率影响因素、性质比较、物质检验等知识 点,明确实验原理、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同时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及比较能力,易错选项是 C,注 意醛基检验的实验环境是碱性溶液。 专家押题 1.【答案】D 【解析】氯气与碘化钾反应置换出碘,淀粉遇碘变蓝色,A 错;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 和水,没有单质生成,不是置换反应,B 错;若溶液中仅含 Fe3+,现象相同,C 错;蔗糖变黑,说明浓 硫酸具有脱水性,生成炭黑,体积膨胀并伴有刺激性气味,说明生成二氧化硫,浓硫酸表现氧化性,D 正确。 2.【答案】C 【解析】A 项说明 SO2 具有还原性,错误;B 项说明无色溶液中含有 Na+,不一定是钠盐,错误;溶解 度大的物质转化为溶解度小的物质易实现,C 正确;常温下将 Al 片放入浓硝酸中发生纯化,不是不反应, D 错误。 3.【答案】B 【解析】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银离子等滴加氯化钡溶液,都会生成白色沉淀,A 错; 氯水中的 Cl2 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四氯化碳把碘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下层 溶液显紫色,B 正确;黄色火焰可以覆盖 K+的浅紫色火焰,故检验 K+需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C 错; 氨气极易溶于水,滴加稀 NaOH 溶液并加热或滴加 NaOH 浓溶液,氨气才能逸出,D 错。 35 七、电化学基础 1.“三池”的判断技巧: 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判定规律:若无外接电源,可能是原电池,然后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 判定,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阳极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中的 金属阳离子相同则为电镀池,其他情况为电解池。 2.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时,若使电解后的溶液恢复原状态,应遵循“缺什么加什么,缺多少加 多少”的原则。一般加入阴极产物与阳极产物的化合物。 3.三个相等:①同一原电池的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得、失电子数相等。 ②同一电解池的阴极、阳极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 ③串联电路中的各个电极反应得、失电子数相等。 4.四个对应: ①正极和负极对应。②阳极和阴极对应。③失电子和得电子对应。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对应。 5.电解时电极产物的判断——“阳失阴得”,即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 B.金属发生吸氧腐蚀时,被腐蚀的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 C.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达平衡时,该电池仍有电流产生 D.在同浓度的盐酸中,ZnS可溶而CuS不溶,说明CuS的溶解度比ZnS的小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基本原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化学概念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催化剂可以降低 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A 项错误;金属发生吸氧腐蚀时,被腐蚀的速率与氧气浓度有关, O2 浓度越大,腐蚀速率越快,B 项错误;反应达到平衡时,正负极的电势差为 0,所以电池不会产生电流, C 项错误;CuS 不溶于盐酸,而 ZnS 溶于盐酸,说明 CuS 更难溶,对应的溶解度小,D 项正确。 2.某电动汽车配载一种可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 Li1-xCoO2+LixC6=oO2+C6(x<1)。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Li+在电解质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LixC6-xe-=xLi++C6 C.充电时,若转移 1 mol e-,石墨(C6)电极将增重 7x g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LiCoO2-xe-=Li1-xCoO2+xLi+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了电化学原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电化学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确该 电池的充放电原理是解题的关键。电池放电时,阳离子由负极移向正极,A 项正确;由放电时的总反应看 出,LixC6 在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B 项正确;充电反应是放电反应的逆反应,充电时阳极发生失电 子的氧化反应:LiCoO2-xe-=Li1-xCoO2+xLi+,D 项正确;充电时,阴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C6+xe-+xLi+=LixC6,当转移 1 mol 电子时,阴极(C6 电极)析出 1 mol Li,增重 7 g,C 项错误。 36 3.Mg-AgCl 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负极反应式为 Mg-2e-=Mg2+ B.正极反应式为 Ag++e-=Ag C.电池放电时 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 Mg+2H2O=Mg(OH)2+H2↑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化学理论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电池 中 Mg 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Mg2+,A 项正确;正极反应为 AgCl+e-=Ag+Cl-,B 项错误; 电池放电时,Cl-从正极向负极移动,C 项正确;在负极,Mg 会发生副反应 Mg+2H2O=Mg(OH)2+H2↑,D 项正确。 4.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 KOH 溶液,反应为 2Zn+O2+4OH-+2H2O=2  2 4Zn O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 K+向阳极移动 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 c(OH-)逐渐减小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4OH--2e-=  2 4Zn OH  D.放电时,电路中通过 2 mol 电子,消耗氧气 22.4 L(标准状况)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的应用,意在通过电池反应考查离子迁移、溶液酸碱性变化、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以及简单计算等。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首先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 池的关系,正确判断出 Zn 为电池负极,O2 在正极获得电子,正极反应为 O2+4e-+2H2O=4OH-,该电极 反应极为重要,1 mol O2 反应转移 4 mol 电子,常用于相关计算。 5.金属(M)-空气电池(如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 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M+nO2+2nH2O=4M(OH)n 已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 B.比较 Mg、Al、Zn 三种金属-空气电池,Al-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 C.M-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式:4Mn++nO2+2nH2O+4ne-=4M(OH)n D.在 Mg-空气电池中,为防止负极区沉积 Mg(OH)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明确原电池内部离子的移动方向。A 项,采用多孔电极可以增大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 积,且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正确;B 项,根据“已知”信息知铝的比能量比 Mg、Zn 的高,正确; C 项,M-空气电池放电过程中,正极为氧气得到电子生成 OH-,错误;D 项,为了避免正极生成的 OH -移至负极,应选用阳离子交换膜,正确。 6.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实验一 实验二 装置 现象 a、d处试纸变蓝;b处变红,局部褪色;c 处无明显变化 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n处有气泡产 生;…… A.a、d处:2H2O+2e-=H2↑+2OH- B.b处:2Cl--2e-=Cl2↑ C.c处发生了反应:Fe-2e-=Fe2+ 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 37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结合实验考查电化学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电解池的熟练程度和分析能力。 由于有外接电源,所以实验一和实验二均为电解池装置。实验一中,铁丝中的电流方向为从 d 到 c,电子移 动方向为从 c 到 d,所以实验一的装置是比较复杂的电解池,其中 a 为阴极,c 为阳极,d 为阴极,b 为阳极。 a、d 处发生反应 2H2O+2e-= H2↑+2OH-,A 项正确;若 b 处发生反应 2Cl--2e-= Cl2↑,不足以解释 b 处 “变红”和“褪色”现象,故 B 项错误;c 处铁作阳极,发生反应 Fe-2e-= Fe2+,由于生成的 Fe2+浓度较小, 且 pH 试纸本身有颜色,故颜色上无明显变化,C 项正确;实验二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电解池装置,两个铜珠 的左端均为阳极,右端均为阴极,初始时两个铜珠的左端(阳极)均发生反应 Cu-2e-= Cu2+,右端(阴极)均 发生反应 2H++2e-= H2↑,一段时间后,Cu2+移动到 m 和 n 处,m、n 处附近 Cu2+浓度增大,发生反应 Cu2++2e -= Cu,m、n 处能生成铜,D 正确。 7.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 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 2 4SO  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 2 4SO  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负极反应为2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 mol的O2生成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电解池原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装置为电解池。 H2O 在正(阳)极区放电,生成 O2 和 H+,中间隔室中的阴离子 2 4SO  通过 cd 膜移向正(阳)极,故正(阳)极区 得到 H2SO4,当电路中通过 1 mol 电子时生成 0.25 mol O2,正(阳)极区溶液 pH 减小,H2O 在负(阴)极区放 电,生成 OH-和 H2,负(阴)极区溶液 pH 增大,A、C、D 项错误。H2O 在负(阴)极区放电生成 H2 和 OH-, 中间隔室中的阳离子 Na+通过 ab 膜移向负(阴)极,故负(阴)极区可得到 NaOH,而正(阳)极区可得到 H2SO4, 故 B 项正确。 1.太阳能光电池由于具有可靠性好、寿命长等特点,适用于很多特殊 环境和场合,现已得到广泛应用。氮化稼(GaN)光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装置系统中只存在两种能量转化 B.Cu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CO2+8e-+8H+=CH4+2H2O C.离子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H+从右池移向左池 D.常温下,当装置中有 1 mol CH4 生成时,GaN 电极有 44.8 L O2 生成(不考虑 O2 的溶解性〕 2.如图所示五层膜材料常用于汽车玻璃中的电致变色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在外接电源下,通过在膜材料内 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对器件的光透过率进行多级可逆性调节。(已知:WO3 和 Li4Fe4[Fe(CN)6]3 均 为无色透明,LiWO3 和 Fe4[Fe(CN)6]3 均为蓝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38 A.当 B 外接电源负极时,膜的透射率降低,可以有效阻挡阳光 B.当 A 接电源的正极时,此时 Li+脱离离子储存层 C.当 B 外接电源正极时,离子储存层发生反应为:Fe4[Fe(CN)6]3+4Li++4eˉ=Li4Fe4[Fe(CN)6]3 D.该电致变色系统在较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离子导体层中 Li+的量可保持基本不变 3.一种将燃料电池与电解池组合制备 KMnO4 的装置如图所示(电极甲、乙、丙、丁均为惰性电极)。该装 置工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极丁的反应式为 MnO42- -e-=MnO4 - B.电极乙附近溶液的 pH 减小 C.KOH 溶液的质量分数:c%>a%>b% D.导线中流过 2 mol 电子时,理论上有 2 mol K+移入阴极区 4.锌溴液流电池用溴化锌溶液作电解液,并在电池间不断循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 Zn2+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由左侧流向右侧 B.放电时每转移 2 mol 电子负极增重 130 g C.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Br2+2e-=2Br- D.若将电解液改为氯化锌溶液放电效果更好更安全 5.一种酸性“二甲醚(CH3OCH3)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 能量密度高、效率好等优点,其电池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多孔碳 a 能增大气固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该电极为负极 B.电极 b 上发生的反应为:CH3OCH3-12e-+3H2O=2CO2+12H+ C.H+由 b 电极向 a 电极迁移 D.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能量密度( kW·h·kg-1)约为甲醇(CH3OH)直接燃料电池能量密度的 1.4 倍 6.CuI 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它可以由反应 2Cu2++4I-=2CuI↓+I2 而得到。如图所示装置中,a、b 都是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在 KI-淀粉溶液中阳极周围变蓝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 a 极变红,则在 Pt 电极上:2I--2e-=I2,淀粉遇碘变蓝 B.若 b 极变红,则在 Pt 电极上:4OH--4e-=2H2O+O2↑,O2 将 I-氧化为 I2,淀粉遇碘变蓝 C.若 a 极变红,则在 Cu 电极上:开始 Cu+I--e-=CuI,一段时间后 2I--2e-=I2,淀粉遇碘变蓝 D.若 b 极变红,则在 Cu 极上:Cu-2e-=Cu2+,Cu2+显蓝色 1.已知 H2O2 是一种弱酸,在强碱溶液中主要以 2HO 形式存在。现以 Al-H2O2 燃料电池电解尿素[CO(NH2)2] 的碱性溶液制备氢气(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c、d 均为惰性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9 A.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2Al+3 2HO =2 2AlO +2H2O B.电解时,Al 消耗 2.7 g,则产生氮气的体积为 1.12 L C.电极 b 是负极,且反应后该电极区 pH 增大 D.电解过程中,电子的流向:a→d,c→b 2.磷酸燃料电池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燃料电池之一,其基本组成及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系统中只存在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 B.在移位反应器中,发生反应 CO(g)+H2O(g) CO2(g)+H2(g)(ΔH>0),若温度越高,则 v(CO)越大 C.改质器和移位反应器的作用是将 CxHy 转化为 H2 和 CO2 D.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O2+4H++4e-=2H2O 名校预测 1.【答案】B 【解析】A.该装置系统中至少存在光能与电能、化学能、热能之间的转移,故 A 错误;B.Cu 电极是 光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由装置图可知,正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CO2+8e-+8H+=CH4+2H2O,故 B 正确;C.离子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H+向正极移动,即从左池移向右池,故 C 错误;D.常温下气体 的摩尔体积不是 22.4 L/mol,当装置中有 1 mol CH4 生成时,生成 O2 的物质的量为 2 mol,其体积略大于 44.8 L O2,故 D 错误;答案为 B。 2.【答案】D 【解析】根据已知描述的工作原理,A 项,当 B 外接电源负极时,发生反应: Fe4[Fe(CN)6]3+4Li++4eˉ=Li4Fe4[Fe(CN)6]3,膜的透射率升高,不能有效阻挡阳光,故 A 错误;B 项,当 A 接电源的正极时,发生反应:LiWO3-e-=WO3+Li+,此时 Li+脱离电致变色层,故 B 错误;C 项,当 B 外接电源正极时,离子储存层发生反应为:Li4Fe4[Fe(CN)6]3-4eˉ=Fe4[Fe(CN)6]3+4Li+,故 C 错误;D 项,根据工作原理及以上分析可得,当电致变色层消耗 Li+时,离子储存层生成 Li+,所以离子导体层中 Li+的量可保持基本不变,故 D 正确。综上,选 D。 点睛:该题看似陌生,实际就是一个电解池,只要明白了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不难解决。明确阳极发生 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分析 +5 3Li W O 、 +6 3W O 、  +3 +2 4 6 3 Fe Fe CN     、  +2 +2 44 6 3 Li Fe Fe CN     各元 素的化合价,不难写出电极反应式,进一步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3.【答案】C 【解析】分析两装置的特点可以判断左边是燃料电池,右边的是电解池。通氧气的甲电极是燃料电池的 正极,与此电极相连的丁是电解池的阳极,则丁电极上锰酸根被氧化为高锰酸根,丙电极为阴极,溶液 中的氢离子被还原为 H2,所以 X 为 H2。A.电极丁的反应式为 MnO42- -e-=MnO4 -,是正确的;B. 电 极乙上发生的反应为 H2-2e-+2OH-=2H2O,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所以附近溶液的 pH 减小,B 正确; 40 C.丙电极上发生 2H2O+2e-=H2  +2OH-,甲电极上发生 O2+4e-+2H2O=4OH-,根据溶液流向可判断 KOH 溶液的质量分数:c%>b%>a%,所以 C 不正确;D.导线中流过 2 mol 电子时,理论上有 2 mol K+ 移入阴极区,内电路是由离子定向移动导电的,K+带正电向阴极移动,所以 D 正确。 4.【答案】A 【解析】由图示可知,充电时为电解池,溴离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溴单质,锌离子还原为锌单质,故 m 为电源正极,n 为电源的负极;放电时,为原电池,溴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溴离子,为正极,锌失电 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为负极。A、充电时,为电解池,阳离子应流向阴极,Zn2+通过阳离子 交换膜由左侧流向右侧,正确;B、放电时,负极为锌失电子生成锌离子,电极应减重,错误;C、充电 时,阴极的反应是应为 Zn2++2e-=Zn,错误;D、若将电解液改为氯化锌溶液放电会生成氯气,氯气有 毒,不会更安全,错误;故答案为 A。 5.【答案】A 【解析】A、采用多孔导电材料,可以提高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 充分接触,而该极是氧气放电,所以是正极,而不是负极,故 A 错误;B、电极 b 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为:CH3OCH3-12e-+3H2O=2CO2+12H+,故 B 正确;C、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 H+由 b 电极向 a 电极迁移,故 C 正确;D、二甲醚提供 1 mol 电子所需质量为:46 12 g,而甲醇(CH3OH)提供 1 mol 电子 30 6 g,所以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能量密度( kW·h·kg-1)约为甲醇(CH3OH)直接燃料电池能量密度为: 30 6 / 46 12 约为 1.4 倍,故 D 正确;故选 A。 6.【答案】C 【解析】A、若 a 极变红,则该极上是氢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所有 a 为阴极,b 为阳极,Y 为电 源的正极,X 为负极,则 Pt 电极为阴极,该极上是氢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析出氢气,故 A 错 误;B、若 b 极变红,则该极上是氢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所以 b 为阴极,a 为阳极,Y 为电源的 负极,X 为正极,则 Pt 电极为阳极,该极上是碘离子发生失电子生成 I2,淀粉遇碘变蓝,故 B 错误;C、 电解 NaCl 溶液(滴入酚酞),阴极附近变红,若 a 极变红,则 X 为电源的负极,Y 为正极,故 Cu 电极为 阳极,则 Cu-2e-=Cu2+,2Cu2++4I-=2CuI↓+I2,碘遇淀粉变蓝,故 C 正确;D、若 b 极变红,则该极 上是氢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所有 b 为阴极,a 为阳极,Y 为电源的负极,X 为正极,Cu 电极是 阴极,该极上发生氢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析出氢气,故 D 错误;故选 C。 专家押题 1.【答案】D 【 解 析 】 Al - H2O2 燃 料 电 池 的 总 反 应 为 : 2Al + 3 2HO = 2 2AlO + OH - + H2O , A 项 错 误 ; Al 失3e- 2AlO 、CO(NH2)2 失2× 3e- N2,根据各电极上转移电子数相等知,每消耗 0.1 mol Al, 转移 0.3 mol 电子,生成 0.05 mol N2,在标准状况下氮气的体积为 1.12 L,但 B 项未标明标准状况,B 项错误;根据电解池中 c 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N2 知,c 极为阳极,故 d 极为阴极,所以 a 极是负极,b 极为正极,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O +H2O+2e-=3OH-,反应后 b 极区 pH 增大,C 项错误;a 极为负 极,b 极为正极,c 极为阳极,d 极为阴极,故电解过程中电子的流向为 a→d,c→b,D 项正确。 2.【答案】A 【解析】该系统中存在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等,A 项错误;温度越高, v(CO)越大,B 项正确;由图可知 CxHy 在改质器中转化为 H2 和 CO,CO 在移位反应器中转化为 CO2, 所以改质器和移位反应器的作用是将 CxHy 转化为 H2 和 CO2,C 项正确;燃料电池中,正极上 O2 得电子, 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 O2+4H++4e-=2H2O,D 项正确。

资料: 619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