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O](1][2][3](4][5)(6H7H8H91
詈[OK1](2][3](4][5H6H7H8H91
(O](1](2][3](4][5H6](7H8H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A] tAj [Al (A) (A] rAj(Ai t ArtAflA] [A] [A] [A] (Al [B] [B] [B] (BHB]
IC][C][CHC][C] [C][C][C][C][C] [C][C][C](C]{C] (D](DHD)[D]|D) [D](D](D][DHD) [D) [DHD] (Dj(D]
一、选择题
1.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吋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
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 样,竟
没冇拥冇土地,更没冇拥冇奴隶群。”从文明传承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 意义主要在
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 从屮央与地方分权政治向上下等级从属文人政治转变
B. 从集体劳作井 III 经济向家庭经营小农经济转变
C. 从宗族血缘政治向中央集权官僚政治转变
D. 从特权贵族政治向民主平等政治转变
2.2015 年 3 月 5 LI 李克强总理强调“政府有权也不可任性”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 须
为”,指明了历代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从秦汉起,中国政府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 僚的
选拔问题,二是政府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解决“政府有权也不可任性”问 题的独创
性举措()
A. 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 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 打破了世家对官场的垄断
D. 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3.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口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
俭;孟子强调划定土 地疆界;商鞅主张开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止确的是
()
A.立论相同, 都站在统治者利益的立场思考问题
B.立论不同,都为精耕细作的封建小农经济作考虑
C.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阶层利益的立场
D.立论不同,都成为当时统治阶级的治国方略
4.《后汉井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肽、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
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考古工作者也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
冲剌 4
高考题型仿真
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应不包括()
A. 西汉时期已经发明造纸术
B. 东汉蔡伦改良了实用造纸术
C. 两汉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D. 两汉吋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站
5. 近代前期中国人在几次灾难性战争失败的刺激下,重新评估口己的传统文明,有的人 “由增
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 Z 具冇新意义”,冇的人“厌恶固冇文化中 Z 若干缺陷,而
从事批判与排除”。这种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不同阶级所代表的利益不同
B .对西方文明的认识存在明显差界
C. 中西文化融合中碰撞的激烈性
D. 近代中国探索民族独立富强的艰难性
6. 为庆祝 2015 年抗战胜利 70 周年,策划从七七事变到台湾光复一系列纪念活动,有学生查 找
出一份发生于“民国三十四年”人事件的历史资料,以下现象不大可能出现在资料上的 是()
A. 东瀛束手,九州同庆
B. 中共七大闭幕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 开国人典举行新屮国成立
D. 国共两党重庆谈判商谈共建民主政权
7.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 为开
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卜 列按时序
排列正确的是()
A. 天朝惊梦一专制梦 m-ti 强梦碎一建国梦成一富强梦启航
B. 天朝惊梦一占强梦碎一专制梦醒一建国梦成一富强梦启航
C. 天朝惊梦一富强梦启航一专制梦醒一口强梦碎一建国梦成
D. 天朝惊梦一专制梦醍一口强梦碎一富强梦川航一建国梦成
&“市场与计划二者就像鸟与笼了的关系一样,要让鸟飞,但只能在笼了里飞,否则鸟就 飞跑了。
如果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 计划许可的范
围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上述说法与我国哪一时期的经济政 策最为吻合()
A.19 世纪 40 年代 B.20 世纪 5()年代前后
C.20 世纪 80 年代 D.21 世纪初
9. 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人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 世纪确立 霸主
地位的英国,19 世纪以來不断崛起的美国,19 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 H 本和 1978 年以来 FI
益强大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 起的一致因
素是()
A. 发展资木主义经济实力和平崛起
B. 对外武力扩张掠夺壮大实力
C. 国内政治体制改革制度创新
D. 推行政治民主完善立法强国
10.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査阅到一段史料:“(2()世纪 60 年代)法国不满美国的柏林政策,谋求
独立发展核武器,并 R 认为美国在滥川储备通货的地位,继续购买黄金向美国施压。”小 组成
员对该史料所蕴含的信息进行了不同解读,解读冇谋的是()
A. 甲:可用于研究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 乙:可用于研究布雷顿森林体系
C. W: nJ'用于研究西方阵营的冷战政策
D. T:町用于研究两极格局的形成
11. “传统的屮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 屮崛
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 现冷淡全
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材料表切全球化()
A. 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杲
B. 给现代中国带來巨大利益
C. 是人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D. 对当今美国來说是弊人于利
12.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吋 过去
的事件,帘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阳下的痕迹,是心 理的状
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作者的意思是()
A. 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
B. 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丿力史
C. 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 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I 叫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乾隆皇帝也说: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
材料二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 268 年的江山才 刚刚坐
了 44 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 率先到达现
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 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Z 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材料三 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 116 天……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 会议主
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华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1787 年 9 月 17 日,美
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美国诞生了。—
《人国崛起》之新国新梦(美国)解说词
材料四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 1982 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 案。全
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 200 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 7500 多件现
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 600 多件自治条例 和单行条例。—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 18 世纪屮英两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明显不同?
(2)结合所 V 知识,指出美国 1787 年宪法规泄的宪政体制及其突出特点。美国找到了一-条怎
样的最适合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⑶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对你有何川示?
14. “全球化”一词直到 20 1 比纪 80 年代中期才出现,但全球化现彖早已客观存在,并且它 与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有渊源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球化经历了 3 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 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幵始 于 1492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 1800 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 球化进程,
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 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 1800 年一直 到 2000 年,各种
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 话和计算机的普及,
这其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 小。而在“全球化 3.0”中,
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 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
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 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
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托玛斯•帶里徳曼《世界 是平的》
材料二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 的不同
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世界史不是过去 一直存在的;
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说明全球化 3.0 阶段与前两阶段在主体和推动力上有何不同?出现这种不同 的
根木原因是什么?
⑵运用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 密,
表述清楚;250 字左右)
15.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 宽、信、
敏、惠。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 语》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指意不
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 之术者,皆
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矣。”——(汉)董
仲舒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
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侏)朱熹
材料四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
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黄宗羲
请回答:
(1)在清代以前,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经四个阶段,请问每个阶段的思想核心是什么?(8 分)
(2) 根据每个阶段的历史背景,谈谈每个阶段的思想是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的?
选考部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
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 者糊口
不足。——《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 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的引起争议最大的一项法令。
有人认为此法类似于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
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1)通过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面临哪些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策。
(3)谈谈你对青苗法的看法。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百年积下的毛病,其要慢慢来治。这次的失败就是新派人'求快'两个字的 失败。……
如由一般有学问、有办法、有经验、有涵养的老辈出来主持,一定可得相反效 果的。”—黄遵
宪评戊戌变法
材料二康有为等维新派从理想出发,把官制改革和人事变革当作变法中首先的突破口。 废八股,
“触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之忌”,等于 断送了知识分
子及现职官吏子弟的前程;裁撤冗员,将使全国成千上万的官吏免去官位, 十数名巡抚丢失地
方大员的宝座;裁绿营及命八旗子弟自谋生计,更将使身无一技之长的 百万余众陷入绝境。所
有这些人,构成了顽固势力坚实的社会基础,他们必然千方百计阻 挠变法。当时的许多有志之
士认为,变法要首先从教育文化、经济社会入手,从一点一滴 的基础上做起,注重处理与现有
社会体制的关系,力争减少阻力,在现有制度许可的范围 内进行变法。应该说,这样的见解和
看法是符合当时的整个社会氛围的。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黄遵宪是怎样认识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⑵依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变革官制和人事制度的抬施与变法最终结局之间的关系。你认 为后
来的改革者应从屮吸取哪些教训?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现代化运动”?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15 年列宁去世已 90 周年,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苏联时期或者对苏联完全没有直 观印
象的年轻人来说,列宁只是一个教科书上众多的历史人物之一,在老一辈俄罗斯人眼 中列宁是
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对苏联的一种怀念;在此前不久所举行的一次关于俄罗斯
“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 世纪最重要的政治 领袖”。
—人教版教材历史《选修 4》
材料二 毛泽东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 过来。
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邓小平文选》 第二卷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列宁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 世纪授重要的政治领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列宁 在
提高俄国人民生活水平方血又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⑵邓小平为什么说“没何毛泽东,至少我们屮国人还要在黑暗屮摸索更长的时间” ?
(3) 列宁和毛泽东都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打木国实际相结合,找到适合木国国悄的革命道路, 请结
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由此体现出的共同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答案精析
冲刺 4 高考题型仿真
1. C [由材料中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可以得出秦朝的政治变革是废分封, 设郡
县。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体现的是血缘政治; 而郡县制
的长官是由皇帝任免的,体现的是中央集权下的官僚政治,因此变革促使了从血 缘政治向官僚
政治转变,由此分析可知 C 项符合题意。]
2. A [唐代解决""政府有权也不可任性""的历史举措是三省六部制,尚书、中书、门下三省 分
权制衡,一方面保障了君权的加强,同时也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故选 A。]
3. B [墨子是墨家代表,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A 项排除。孟子是儒家代表,代表新兴地主 阶级
的利益,商鞅是法家代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C 项排除。墨子思想没有被统 治者采纳,
D 项排除。尽管三者所代表的流派不同,但是其思想主张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
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动,主张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统 治,适应生产力变化的
需要,稳定社会促进发展。故 B 项正确。]
4. D [在古代中国,丝绸、竹木简、纸张等多种书写材料并用,故"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 文书
用品"表述错误,其它三项表述都有一定道理,故答案选 D。]
5. D["灾难性战争刺激重新评估自己的文明"是解题的题眼所在,从材料看,近代部分人把> 西
方文化融入传统文化,有些人批判与排除传统文化出发点是应对民族危机不同发展方向 的反思。
材料中并不能显示这些人的阶级属性、中西文化碰撞,排除 A、C 两项;材料只看 出对传统文化
的态度,并没讲述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排除 B 项,故答案选 D。]
6. C [1912 年是民国元年,民国三十四年是公历 1945 年,备选项只有发生于 1949 年的"开 国大
典"不符合时间要求,其它备选项皆发生于 1945 年,故答案为 C。]
7. B [近代列强侵华导致天朝惊梦,随后洋务派自强求富,甲午梦碎,再后,辛亥革命推 翻帝
制,专制梦醒,解放战争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建国梦成,改革开放 后,中国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富强梦起航,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错 误。]
8. C [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政策是材料的主旨,这与我国 20 世纪 80 年代
初的经济改革政策一致,故选 C。]
9. C [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封建性质的变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战争谋求统 一,可
排除 A、D,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中国一改过去的僵化体制便迎来了高速发展,但未 对外扩张,
可排除 B,共同原因就是制度创新,故选 C。]
10. D [20 世纪 60 年代是解题关键信息,D 项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于 1955 年,与题干时间不 符。]
11. A [同样一种全球化,却会对不同时期的中国、英国、美国带来截然不同的影响,"不 同影
响的强烈对比"是本题题眼所在,据此比较备选项,可知 A 项最合题眼。]
12. A [材料反映了作者认为史料可分为文字史料和实物史料。材料中第一种即指实物史 料,第
二种即指文字史料。作者指出文字史料"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 述",说明了
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故应选 A。]
13. (1)当时的中国皇权空前强化,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英国确立了 资
木主义君主立宪制,国王权力受到法律制约,授终统而不治,形成了议会制、责任内阁 制和政
党制度,两国的发展方向完全不同。
(2) 体制:总统制共和制政体。特点: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相互制衡。召开 了制
宪会议,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制定了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 法,实现
了分权与制衡;确立了联邦制;逐步形成了两党制;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 总统制共和制,
保障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3) 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各国之间可以相互借鉴文明成杲;从木国国情出发,选择适合木 国发
展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模式;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
14. (1)主体:3.0 阶段的主体是个人,而前两阶段的主体是国家和跨国公司。推动力:3.0 阶段
的推动力是网络的普及和软件的创新;而前两阶段的推动力是劳动力和各种硕件的革 新。
根木原因:科技的进步。
(2) 观点: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人类历史日益成为真正意 义
上的“世界史”。
论据: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隔绝状态。
新航路开辟,结束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两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交通、通讯手段节新,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可知 1.0、2.0 阶段的主体是国家、跨国公司,推动力是劳动力和各 种硬件,
而 3.0 主体是个人,推动力是网络的普及和软件的创新;根本原因可从科技进步推 动生产力发展
方面来回答。第(2)问要提取材料二中的观点:即人类历史逐步成为“世界 史”,“世界史”是
人类社会历史生产发展和联系的结果,然后再联系材料一的三个阶段 的相关史实来说明,注意
要用典型事例,史论结合。
15. (1)春秋战国吋期:孔子提出“仁”。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倡 大
一统。宋代: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提出“理”是万物的本原,“存天理,灭人 欲”。明代: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捉出“工商皆本”。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纷争,孔子希望用“仁”的学说来调节社会人际关系。汉代, 随着
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成为迫切的耍求,董仲舒发 展的新儒
学适应了当吋的需要。宋代,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朱熹的学说适应了当吋 的需要。明代,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其腐朽性也进一步暴露,与此同时,工商业有了 很大的发展,资木主
义萌芽产生,黄宗羲的学说就是对当时现实的反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所给的材料观点鲜明,分段清晰,难度 不大,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即可。
16. (1)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分全国为 31 县;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度 量衡。
(2) 问题:隐瞒人口和土地兼并现彖严重。对策:推行均田制,限制土地兼并;加强政府对 人口
的肓接控制。
(3) 肯定说: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这就使 农民
在耕种、收获季节不至于缺乏种子和粮食,乂可以免受高利贷盘剥。
否定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级官吏想方设法多放贷款,多收利息,不惜层层下达指标, 强行
摊派贷款,特别是将贷款强行摊派给不需要贷款但冇偿还能力的富户,而不愿贷给真 正需要的
贫农,由此引起了富户与贫农的共同反对,百姓对新法白然也就怨声载道。(言之 有理,均可赋
分)。
解析 ⑴“主要内容”结合材料一的关键信息即可分析出,“(商鞅牒小(都)乡邑聚为县, 置令、
丞,凡三十一县”废分封,行县制;“为田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开阡陌;“平斗 桶权衡丈尺”
统一度量衡。(2)分析材料“籍贯不实”“富强者并兼有余”可以看出当时存 在的主要问题是户
籍管理、土地兼并,为此而釆取的措施是均田制。(3)是开放性题目,从 利民与否解答即可。
17. (1)认为维新派过于急躁、冒进,导致了变法失败。评价:这个观点是片而的。根本原因 还
在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 衡。
(2) 关系:维新派变革官制和人事制度的措施,打击面过宽,使顽固派的力最壮人了,是导 致变
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教训:改革要审时度势,分清主次;要注意团结一切力量,壮人 改革派阵
营;要讲究策略,循序渐进等。
(3) 戊戌变法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资产阶 级维
新派试图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发展民族工商业來摆脱民族危机,光绪帝颁布的变法法 令在一定
程度上体现了维新派的主张。因此,戊戌变法是一场现代化运动。
1&(1)建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
(2) 因为毛泽东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在中国 初步
建立社会主义。
(3) 道路:列宁: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率先取得胜利。毛泽东:捉出农村包围城市 的苹
命道路。
品质:实事求是、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