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4)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36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6 个小题,每题 4 分,共 2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对细胞特征或生命现象的描述合理的是
A.小狗神经细胞中有较多的线粒体
B.处于衰老状态的细胞,其自由水含量增加
C.在进行胚胎分割移植时,内细胞团不必平均分割
D.组成愈伤组织的薄壁细胞是经脱分化后形成的
2.在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和麦芽糖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麦芽糖变化的是 a,检验该物质可用双缩脲试剂
B.表示麦芽糖变化的是 a,检验该物质可用斐林试剂
C.表示淀粉变化的是 a,检验该物质可用二苯胺试剂
D.表示淀粉变化的是 a,检验该物质可用碘液
3.将 S 型肺炎双球菌的 DNA 分子加入到含 R 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培养后所得细菌情况为
A.没有任何细菌出现 B.既有 S 型肺炎双球菌又有 R 型肺炎双球菌
C.只有 S 型肺炎双球菌 D.只有 R 型肺炎双球菌
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B.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共同进化
C.地理隔离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与新物种的形成
5.10%的葡萄糖注射液是医疗上常用的药剂,它的使用说明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滴注时须缓
慢滴注……”,其原因主要是为了
A.防止血糖过快升高 B.防止体内胰岛素分泌加强
C.防止体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加强 D.防止引起体细胞发生渗透失水
6.有关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有助于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
B.抓取小球前要摇动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匀
C.小球组合 DD、Dd、dd 的数量比应接近于 1:2:1,这是模拟基因重组
D.从甲、乙小桶中摸出的两种小球数量基本相等可表示在减数分裂时产生的 D、d 配子等比
二、双项选择题(共 2 个小题,每题 6 分,共 12 分。每小题只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漏选得
3 分,错选、不选得 0 分)
7.如图是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M 期
B.含同源染色体 0 对、DNA 分子 4 个、染色单体 0 条
C.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每个子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仅 1 个具有生殖功能
8.下列有关生物工程技术及其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
B.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可以采用 PEG 或灭活病毒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单抗制备过程中,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淘汰不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D.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种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三、简答题(四大题,共 64 分)
9.(18 分)利用甲图实验装置测得某植物叶片在适宜温度、不同光照强度下气体体积变化曲线如乙
图,丙图示发生在该叶片中某叶肉细胞的代谢过程。
(1) 如甲图所示,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的液滴所在的位置。实验时,当光照强度
由 0 渐变为 2.5 千勒克司时,液滴所在位置应向________移动。此时,丙图所示细胞中①和
②过程的发生情况是 。
(2)在图乙中,若将该装置放置于黑暗处 6h,再移入 a 点条件下______h,实验前后的植物
有机物含量不变。
(3)CO2 和 C5 结合产生 C3化合物的过程是否需要消耗 ATP?________(需、不需),写出 ATP 结构
简式__________________。
(4)丙图中 E→D 的物质变化场所在 ;丙图字母中,A 和______表示同一种物质(5)
乙图中光照强度为 25-30 千勒克司条件下限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度的主要环境因素
是 ;P 点时限制光合作用速度的主要是其 反应。
10.(14 分)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甲病(设显性基因为 B,隐性基因为 b),
乙病(设显性基因为 A,隐性基因为 a),如系谱图所
示。现已查明Ⅱ6 不携带致病基因。问:
(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乙病
属____(显性或隐性)遗传。
(2)Ⅲ8 基因型是
(3)若Ⅲ8 和Ⅲ9 婚配,子女中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__________;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
(4)若图甲中Ⅲ-9 是先天性愚型,则其可能是由染色体组成为 22A+X(A 代表常染色体)的
卵细胞和 的精子受精发育而来,这种可遗传的变异称为 。
11.(10 分)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 2 中的 1 表示________________,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
(3)假如图 3 中的 Y 来自图 1 中的 A,图 3 中的 X 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导
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 Y 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 作用。
(4)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低级神
经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
12.(22 分)请据碳循环简图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_________所代表的内容能体现出生态系统自
动调节能力的大小。
(2)若次级消费者增重 5kg,则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
_________kg。
(3)2009 年 12 月,世界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碳的
减排成了中心议题。此前,世界粮农组织的科学家指出:
畜牧业产出的温室气体,以 CO2 当量计算占全球总量的
18%,超过交通运输业;畜牧业目前占用了整个地球土地面
积的 30%,其中大部分为牧场,但也包括占全球可耕地 33%
的牲畜饲料生产用地;全球 20%的牧场因过度放牧、土壤板
结和侵蚀而退化;家畜在大块土地上的存在及其对饲料作物的需求也加剧了生物多样性的丧
失。请据材料回答:
①牧民所养的牛羊等反刍牲畜处于食物链的_________营养级;这些牲畜消化道中的蛔虫属于
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
②由材料可知,畜牧业的发展会引发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_____________、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
③为减少碳排放,除提倡素食、控制畜牧业的发展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
(4)科学工作者对草原中的某种蝗虫的结群行为,从视觉、嗅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请
完善实验设计并作出简要分析。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择 4 只生长发育状况相同、形态大小相似的可结群生活的雌性蝗虫,分别编
号为 l、2、3、4。
第二步:将 l 号蝗虫置于开放的黑色玻璃容器中,容器外放置 3 号蝗虫(使蝗虫不能相
互看到),记作 A 组;将 ,
记作 B 组。然后,使用视觉、嗅觉两种刺激分别进行实验探究。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 A、B 两组蝗虫的结群反应。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 若 A 组和 B 组蝗虫均表现出较明显的结群行为,则说明视觉、嗅觉两种刺激都是蝗虫结群
的有效刺激;
② ;
③ 若 A 组表现出较明显的结群行为,B 组不表现出较明显的结群行为,则说明嗅觉刺激较视
觉刺激对蝗虫的结群更为有效;
④ ;
问题探讨:上述试验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研究的目的?请简述理由。
。
参考答案:
大气中的
CO2 库
A B
C
②① ③
④
②
1.A 解析:衰老细胞中自由水含量减少;神经细胞进行兴奋的传导,需要较多的 ATP 供能,
而线粒体是供能的结构;在进行胚胎分割移植时,首先就要保证内细胞团平均分割;外植体
经脱分化形成薄壁细胞,并由其组成愈伤组织。故答案是 A
2. B 解析: 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是可溶性还原糖
3. B 解析:加入 S 型肺炎双球菌的 DNA 分子后,可使少部分 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 S 型肺炎
双球菌,故培养后所得到的细菌既有 S 型肺炎双球菌又有 R 型肺炎双球菌(占多数)。
4. B 解析:适应能力强指能适应范围广,进化地位高等是指生物结构复杂,但结构复杂不一
定就适应力强,况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生殖隔离的外因是地理隔离,内因是基
因频率的改变,长期的地理隔离可导致生殖隔离,但生殖隔离的形成不一定要地理隔离,如
多倍体生物一经形成就与原来的物种形成了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生物进化
的实质,而长期进化使生殖隔离出现才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故 A、C 、D 错误。共同进化是
由于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从而形成了多
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故 B 正确。
5. D 解析:如果过快输入 10%的葡萄糖,葡萄糖不能及时被稀释,会使局部血浆或组织液的
渗透压升高,引起细胞渗透失水。
6. C 解析:由于只有 1 对等位基因,该实验只能用于模拟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不能用来模拟
基因重组,因此,DD、Dd、dd 三者比例接近于 1:2:1 的原因是基因分离而非基因重组。
7. BD 解析:根据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质非均裂、染色体的着丝点已分裂、二倍体生物进行
的细胞分裂这些条件可知,图中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由于等位基因
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故 A、C 错误。正确答案:B、D。
8. AC 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常采用 PEG 作诱导剂,灭活病毒只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B 错;植
物甲乙两品种体细胞杂种的染色体数目是甲乙两品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之和,因此是甲乙两
品种杂交后代的二倍,D 错。正确答案:A、C。
9.(18 分,每空 2 分)
(1)左侧 ①发生而②不发生 (2) 2 (3)不需 A-P~P~P
(4)细胞质基质 G (5)CO2 浓度 光
解析:当当光照强度由 0 渐变为 2.5 千勒克司时,呼吸强度大于光合强度,容器内的 CO2 增加,
氧气量减少,而 CO2 又可以被 CO2 缓冲液吸收,容器内气压变小,液滴向左移。
10.(每空 2 分,共 14 分)
(1)X 隐性 (2)aaXBXB 或 aaXBXb (3)3/8 1/16 (4)23A+Y 染色体变异
解析:据 3 与 4 均不患甲病,但后代患病可知: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又 6 号无致病基因,但
其后代 9 号患甲病,故甲病是伴 X 隐性遗传病;同理可知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
3 与 4 的基因型分别是 AaXBY、AaXBXb;8 号的基因型是 aaXBXb 或 aaXBXB,且各有 1/2 的可能;9
号的基因型是 AaXbY 或 AAXbY,也是各有 1/2 的可能,故 8 号与 9 号结婚,子女的患病可先考
虑甲病,只有当(1/2)XBXb 与 XbY 这种组合才有可能,后代患病概率为:(1/2)×(1/2)=
1/4;再考虑乙病,只有当 aa 与(1/2)Aa 时才有可能,后代患病概率为:(1/2)×(1/2)
=1/4;故子女中只患一种病人概率为:(1/4)×(1-1/4)+(1/4)×(1-1/4)=3/8;同
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4)×(1/4)=1/16;如果Ⅲ-9 是先天性愚型,其染色体组成为 45
A+XY,由于知道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22A+X,则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 23A+Y;这种变异属于
染色体变异
11.(每空 2 分,共 10 分)
(1)负→正 (2)突触小泡 糖蛋白(蛋白质)(3)兴奋(4)高级神经中枢
12.(每空 2 分,共 22 分)
(1)④(2)125 (3)①第二 初级消费者 ②土地荒漠化 ③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4)第二步:2 号蝗虫置于密闭透明玻璃容器中,容器外放置 4 号蝗虫(2 分)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② 若 A、B 组蝗虫均不表现出较明显的结群行为,则说明视觉、嗅觉两种刺激都不是蝗
虫结群化的有效刺激;(2 分)
④ 若 A 组不表现出较明显的结群行为,B 组表现出较明显的结群行为,则说明视觉刺激
较嗅觉刺激对蝗虫的结群更为有效。(2 分)
问题探讨:不能(1 分),缺乏雄性实验组,缺乏重复实验(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