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政治考前冲刺------纠错集
(一)经济生活
1、中国无偿捐赠给海地、智利的救灾物资是商品。(×)自然界中的阳光、空
气、水也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救灾物资是无偿捐赠的,
没有用于交换。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既不是劳动产品,又没有用于交换。)
2、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其根
本原因在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武广高铁一等座车票价为 780 元,二等座车票价为 490 元。这里的货币是现
实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在车票定价过程中的货币是观念中的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在购买车票过程中的货币是现实的货币,执行流通
手段的职能。)
4、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不具备价值尺度职能,可以行使流通手段职能。)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发行量,国家可以规定每种面值纸币代表多少价值(纸币的
购买力)。(×)(国家只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无法规定之比的购买力)
5、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紧缩)的主要原因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
币量,会引起物价全面持续上涨(下跌),本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小于)社会
总供给造成的。所以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物价下跌不等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时国家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如提高税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
(经济建设)支出,减少国债的发行量。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银行存贷
款利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减少纸币发行量,缩减银行信贷规模。
通货紧缩时国家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降低税率,减少税收;增加财政
(经济建设)支出,增加国债的发行量。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降低银行存贷
款利率,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增加纸币发行量,扩大银行信贷规模。
6、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上升,美元贬值,美元汇率下跌,有利于我国进口,
公民出国留学、旅游的成本降低,不利于出口,不利于吸引外商投资,不利于吸
引外国旅游者等。(√)
7、“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价值决定价格。(×)(“物以稀为
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
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
2
8、生产者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价
值量。(×)
(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是,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地位,具有价格优势;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
于不利地位。)
9、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个别劳动
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
10、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供过于求)。(×)
(价格虽然受供求关系影响,但是价值决定价格,所以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
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11、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内容是商
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
实行等价交换。)
12、价值规律要求实行等价交换,所以每一次商品交换商品的价格和价值都相符
合。(×)
(并不是每一次交换价格与价值都相符合,等价交换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
中。)
13、随着高速铁路的通车运行,航空公司的反应是提高票价,吸引客源。因为飞
机和火车是互补商品。(×)(高速铁路的通车运行,航空公司的反应是降低票
价,吸引客源。因为飞机和火车是互为替代商品。)
14、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标准:按交易方式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
租赁消费;按消费对象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家政、维修、旅游等);
按消费目的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15、贷款消费是超前消费,不值得提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为扩大
内需,所以任何人都可以贷款消费。(×) (超前消费是指超出自己的收入水
平进行的消费,而贷款消费是针对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且没有太
多积蓄的人开设的。)
3
16、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食品
支出越来越少。家庭消费享受资料消费为主。(×)(应该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消
费总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少,越来越注重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17、为了撑面子不惜举债消费而不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的行为,是缺乏理智的。
过于紧缩消费会使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生产的发展。所以,我们要
提倡勤俭节约、艰苦风斗。(×)(我们要提倡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18、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主旨是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节约资源。(√)
19、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所以我们要勤
俭节约、艰苦奋斗。(√)
20、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公有制经济。(×)(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企业是
公有制经济,只能说是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制企业如果是国家或集体控股,
就带有明显的公有性。)
21、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发展壮大有利于发挥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
用,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
导作用,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都占
有支配地位。(×)(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有支配地
位)
23、发展草根经济(个体、私营经济)的意义:有利于增加就业,有利于促进生
产发展,方便人民生活,有利于增加劳动者收入和国家税收,提高国家综合经济
实力。(√)
24、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国农村实行土地经营权流
转制度。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从
根本上说是因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25、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26、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应该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27、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区别在于股东的多少。(×)
(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可以公开向社会募股集资,公司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
4
28、公司的执行机构是股东大会及董事会。(×)(公司的执行机构是总经理及
其助手,公司的决策机构是股东大会及董事会,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
29、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权利可以
放弃)
30、储蓄存款比较安全,没有风险。(×) (存在通货膨胀下存款贬值及定期
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债券和股票都是有价证券,都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股票不是定期收
取利息的)
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或红利收入,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
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 (政
府债券)
31、商业保险是避免风险的投资,可以分为社会保险和人身保险。(×)(商业
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投资,可以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3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
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方式。(×)
(只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方式,如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
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属于非按劳分配方式。要与所有制性
质相联系。)
33、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属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
果分配)
34、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属于按劳
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 (效率和公平是
不可分割的)
35、要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增加国债发行量。(×)(关键是发展经济,调
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财政收支平衡就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
(还包括收入小于支出,略有赤字;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
5
36、决定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状况。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
料公有制,物质基础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
性质和特点。(√)
37、税收区别于其它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是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
38、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在分配注重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
公平。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39、国家对遭受“非典”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违反了税收的固
定性。(×)
(没有,税收的固定性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可以更改。)
40、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
公平的有效手段。(√)
41、骗取国家税收优惠和税收减免的行为时骗税,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
缴税的行为时偷税。(√)
4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财政、税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
性作用。(×)(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4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法律手
段,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
必要的行政手段)
44、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下调存贷款利率,是实施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促进
投资与消费(×)(货币政策。)
45、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通过跨国公司来实
现的)
46、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47、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更大的挑战)
48、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
点。(×)
6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点)
49、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的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办?
(1)我们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本领。
(2)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二)政治生活
1.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主权属性。(×)(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主权构成
国家最重要的因素,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
最高权力。)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应该是
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
实行专政)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4.人民当家作主表明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5.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真实性)
6.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
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应该是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
7.政治自由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
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应该是选举权和被选举
权)
8.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是一样的。
(×)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平等地履行义务。)
9.公民平等地适用法律表明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公民
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7
10.公民可以通过网络问政说明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
(说明我国的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民主渠道不断拓宽。)
11.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
的。(√)
12.享有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人民
当家作主的体现)
13.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采取普遍的差额选举和直接选举。(×)
(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采取普遍的差额选举,但是县及县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
采取直接选举)
14.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专家咨询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
听政于民是为了决策利民。(√)
15.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基层政府)。(×)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
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16.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
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必须作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17.中国共产党(人大、人民政协)可以代替政府行使政府职能。(×)
(执政党、人大、人民政协都不能代替政府行使政府职能)
18.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政府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而是宏观调控,间接引导经济活动)
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
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9.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8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
制)
行政监督体系中可以对政府进行(外部)监督的国家机关有人大、人民政协、中
国共产党、。(×)(行政监督体系中可以对政府进行监督的国家机关有人大、
司法机关、上级政府、监察、法制、审计部门。)
(外部监督:人大、司法机关、社会和公众、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内部监
督:上级政府、监察、法制、审计部门。划线部分是国家机关。)
20.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也是立法机关。(×)
(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有关行政法规,但不是立法机
关)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这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
志。(√)
21.人大代表代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代表人民行使)
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全国人大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可以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人大代表优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审议权、表决
权、质询权。)
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监督权,可以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实行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
2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
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
民主党派围绕民主和团结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
(应该是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
9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荣辱与共、肝胆相照。尤其强调
参政党监督执政党。(√)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
律。(√)
23.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执政,政府才是依法行政)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法执政。(√) 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
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
24.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是独立的,
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相互监督)
各级人大和政协都接受党的政治领导,人民政协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发挥政治协
商作用。(√)
25.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都是通过选举产生的。(×) (人大代表是选举产生
的,政协委员由协商产生)
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
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前提和基础是自治权,在各少数民族居住地方实行。(×)
(前提和基础是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核心是自治权,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
方实行。)
27.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的人民代
表大会、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 (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
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不包括民族乡的人大和人民政府,不包括司法
机关)
28.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应
该是基本原则,其中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是实现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实现民
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29.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
重要体现。(√)
10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只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是一项全面的政策,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也保护不信仰宗教
的自由。)
30.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宗教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
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2.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最主要的参加者。(×) (应
该是主权国家。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一国可以自由修改宪法、变更政体、确定经济体制、缔结条约、进行自卫战争等
是主权国家享有平等权的表现。任何国家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他国接受自己的
意志,在外交文件上有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等是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的表现。
(×)(前者是独立权,后者是平等权。)
33.解决国际摩擦与纠纷只能依靠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是国际事务的重要参加者,在国际社会发
挥着重要作用,其积极作用①②③。但是国际组织内部成员利益关系复杂,当
内部矛盾激化时起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具有局限性。主权国家是国际社
会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最主要的参加者,面对国际摩擦和纠纷,应该求
同存异,相互尊重和理解,解决国际摩擦与纠纷,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
同发展。)
34.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支持联合国的各项
工作,参加联合国的各项活动。(×)(一贯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
项工作,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项活动。)
35.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
治、经济新秩序。(√)
36.恐怖主义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7.中国越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越多,贡献也越大,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的创
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因为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宗旨、基本目标、基本
立场、基本准则要分清、背熟)
(三)文化生活
11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们实践的产物,纯粹“自
然”的东西不是文化。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获得
和享用文化。)
2、在经济萧条期,文化产业往往较快发展,出现“反经济周期”现象。这说明
文化有时不受经济影响。(×)(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产品能满足经济困难时期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发展起决定
性作用。(×)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有确
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生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不等于决定
性作用。)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这是原则。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
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5、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出现为标志的。(是以印刷媒
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6、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教育、商贸、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一
个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能最大限度地超
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
的强大功能,已成为传播的主要手段。)
7、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思想的继承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8、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还有另一个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9、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10、对待外来文化就是排斥。(×)
[①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几点: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警惕文化渗透、维护文化安全;反对封闭主
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相互交
流、借鉴、融合;]
12
1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2、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
同。(×)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
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3、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4、精神文明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思
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是文化建设的
中心环节。)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目标。(×)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
化的根本目标也是培育四有公民。)
16、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
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
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17、教育的作用: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
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
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
18、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如当今信息技术的运用)、思想运动、教育的发展。
19、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0、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
自的特色。
2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是发挥“主心骨”作用(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13
22、人民对文化的需求日益显示出多层次、多样化、全方面的特点。因此,我们
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
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23、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含义、态度)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基本内容是:灵魂、
主题、精髓、基础分别是什么。)
25、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因为它集中体现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核心是为人
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重点是增强诚信意识。基本要求:五爱;着力点:四
德
2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
保证。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
导地位。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四)生活与哲学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
说,哲学有正确错误之分。)
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不能取代具体科学)
14
哲学可以为人们解决问题提供具体的方法。(×)(不
能)
哲学是对某一具体领域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
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
知论和不可知的标准(×)
(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划分可知论和
不可知的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
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概念等)夸大为世
界的本原。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
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的统一,马哲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
观点;马哲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大脑)
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
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
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具有客观物质性,直接现实性。(×)(不具有)
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能动
作用,≠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的作用表现为一方面人能能动的认识世界(思维和存在
具有同一性)①意识活动具
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
性;另一方面人能能动的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
有指导作用(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16
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是客观的.当客观物质
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
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7.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消灭、创造、发明规
律)
8.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
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是指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
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是指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是
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受到客观事物及其客观规
律的制约是客观的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指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
的活动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指实践是在社会中完成的不是单
个人的孤立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
17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①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
题、产生的新要求②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工具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它是处在
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
来源,认识的途径有实践和书本)
9.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
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的反复性是指人
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
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10.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唯
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规
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
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11. 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否
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12.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 (必须在一定条件下)
18
13.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向上的质变)
14.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
结果)
15.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坚持唯物辩证法
的前提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
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正
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6.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
(不能将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
17.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当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18.斗争性以同一性为前提,同一性寓于斗争之中。(×)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19
19.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0.事物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21.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 (片面)
22.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
(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事物包含多少矛盾,矛盾如何推动
该事物的发展,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不是由人的主观
愿望所决定的。因此,并非矛盾越多越好)
23.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
认事物的发展。(×)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4.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历史唯物主义才是)
25.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矛盾。
20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
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
2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
的。(×)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
来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改革来实现的。)
27.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现阶段的主
要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8.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就
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的发展)
29.价值观就是指对人生的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
本观点。(×)
(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
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1
30.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
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既
看物质贡献,也看精神贡献,把二者区分开来是错误的)
3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和价值选择。(×)
(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存在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自觉
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3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有基
本观点是实践。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是物质资料生产方
式。实现人生价值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33.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
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是社
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