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下学期地理学科期末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一年级下学期地理学科期末试卷

ID:728934

大小:621.3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6-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30°E 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 [新课标人教版] 命题范围 (必修三全册)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 分出来的,据此完成 1—2 题。 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 ⑥安徽省淮北市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⑥ 2. 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读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 3—4 题: 3.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叙述错误的是 (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D.人均耕地面积广 4.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读下图,回答 4—7 题 5.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 ) A.水分差异造成的 B.热量差异造成的 C.地形差异造成的 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 6.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趋于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 ) A.过度开采和过度的放牧 B.过度农垦及水资源利用不当 C.迫于人类压力和不合理经济活动 D.工矿开采不重视环境保护 7.我国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在,代之而起的却是"老鼠跑 过露脊梁"的景象,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了 ( ) A.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B.鼠害猖獗 C.草场的季节变化 D.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 木为主的雨林群落,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完成 8~9 题: 8.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9.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形成的枯枝落叶少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据此完 成 10~11 小题: 10.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造的产业链是 ( )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电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11.“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作用不包括 (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下图是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 12~14 题。 12.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 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13.该产业部门属于 ( )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14.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劳动力价格 B.技术 C.交通运输 D.原料 某地有大型黄铜矿和煤矿,计划在该地建①冶炼厂②火电厂③硫酸厂④水泥厂,下图是 其生产联系图。读图回答 15~17 题。 15.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工厂正确的是 ( ) A.Ⅰ—① B.Ⅱ—② C.Ⅲ—③ D.Ⅳ—④ 16.图中所示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B.酸雨 C.沙尘暴 D.土地荒漠化 17.下列工业区的发展经验可供该地区借鉴的是 ( ) A.美国硅谷 B.沪宁杭工业基地 C.鲁尔区 D.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现实占优,得开放之利,三角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 据此回答 18---21 题 18.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 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 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④良好的区位条件 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⑥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 19.珠江三角洲地区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性条件是 ( ) A.国际经济环境 B.对外开放政策 C.区位 D.侨乡 20.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 A.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B.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21.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原因是 ( ) A.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都处于优势 B.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扩大市场规模转变为追求降低成本 C.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内腹地较大 D.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及国内的其它地区 GIS 的英文名称是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也叫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地图 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三项功能。GIS 不仅可以像传统地图一样解决与“地点”和“状 况”有关的查询,还能进行趋势分析和复杂的“模式分析”,甚至通过“虚拟模拟”进 行预测性分析……据此完成 22~23 题。 22.如果将 GIS 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 )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 B.预测森林火灾发生的地点 C.预测森林火灾后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的地点和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 23.有的渔民已经开始利用 GIS 技术来寻找鱼群,如果普遍运用这项技术,则 ( ) A.是捕鱼量持续增长 B.可能导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枯竭 C.会增加渔业的生产成本 D.促进渔业生产,甲的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提高渔民的生活水平 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回答 24—25 题 24.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下列选项中的哪种资源问题 ( ) A.水资源紧张 B.资源浪费严重 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相协调 D.木材短缺 25.对上海而言,西气东输工程建成后的好处是 ( ) ①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发展 ②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③有利于改善环境,减轻污染 ④有利于扩大能源来源,弥补能源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④ 二、综合题:(21-25 题)共 40 分。 26.读田纳西河流域上的诺克斯维尔市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8 分)。 (1)根据气候资料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为 ,主要气候特点是 。 (2)如果把降水量大于 100 毫米的月份作为雨季,据图可知,该市的雨季主要集中在 季和 季。 (3)该地气候和印度半岛的气候在成因上有何异同? (4)受该气候因素影响,田纳西河的径流量 ,是 的不利因素。 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12 分) 材料一:东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位于珠江口东岸,穗深港经济走廊中段,北距广州 50 公里,南距深圳 90 公里,水路至香港 47 海里。1978 年,工农业总产值共 7 亿多元, 其中农业占绝大部分。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和积累,2008 年,东莞市实现生产总值 达 3,710 亿元。 材料二:东莞 2008 年人口构成 总人口 户籍人口 “新莞人”(农民工) 海外华侨 港澳同胞 约 1000 万 171.26 万 约 700 万 约 20 多万 约 70 多万 材料三:东莞的经济发展是从"三来一补"起步的。“三来一补”是指来料加工、来图来 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是由外商提供技术、设备和必要的材料,中方 进行生产,然后用生产的产品或现汇分期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价款。 (1)东莞经济迅速发展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2)东莞改革开放初期工业发展的类型主要是什么?试分析“三来一补”工业对东莞改 革开放初期发展的意义。 材料四:1978 年与 2002 年三大产业比重变化: 材料五:三大产业内部比重变化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 种植业 75.87% 牧渔业 20.56% 小农机和农产品粗加工为主 商贸业 2002 种植业 41 .83 % 牧渔业 58.17% 工业总产值 1574 亿元,以电 子及通讯设备、纺织、电气机 械及器材为支柱,高新技术产 业 26%。 商贸、物流、金融、会 展、旅游、通讯、房地 产等 珠江三角 洲 第二次产业转移第一次产业转移 香港 A 欠发达 的相邻 地区 劳动密集型产业 或资源密集型产业 (3)试简述东莞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的两个表现。 (4)试分析东莞城市化的模式。 (5)近几年来,东莞部分电子企业向长三角地区转移。试分析原因。 28.阅读资料,完成各小题。(8分) 资料 1:中国 80 年代开始,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低、产业 配 套能力强和现代物流发展快等优势,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阵地。而珠江三角洲又 处于中国的前沿阵地,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资料 2:珠江三角洲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示意图。 (1)在第一次产业转移中珠江三角洲作为产业转入区的原因是: A 是珠江三角洲在第一产业转移过程中接受的产业,主要为 产业。(4 分) (2)第一次产业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有何影响?(4 分) 29.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图 2 “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共 12 分) (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 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 施建设的是 工程。(8分)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 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4分) (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 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6 分)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6 分)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解析: 行政区具有明确的界线,而自然界线往往具有可变性. 2.C 解析: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是保持相对一致,即区域的整体性. 3.D 4.B 解析:图示地区为三江平原,地广人稀,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较高,主要以国营农场的形式 经营,商品率很高. 5.A 6.C 解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是由东向西 年降水量逐渐减少造成的.人为原因是造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7.A 解析 内蒙古草原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场景观到"老鼠跑过露脊梁"的现象,说明了其 草场的严重退化. 8.B 解析: “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是其生态脆弱性的原因而不是其生态优势的表 现. 9.A 解析:雨林地区土壤贫瘠主要是因为植物的枯枝落叶在地表很快被分解者所分解,所释 放 的养分又直接被根系再吸收以继续维持植物的快速生长.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 旺 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的土壤一般很贫瘠. 10.C 解析: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煤—电—铝 煤—焦— 化 煤—铁—钢 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11.D 解析:由于坑口电站的建立,山西地区煤炭使用量增加,会加剧当地的环境污染. 12.A 13.A 14.A 解析:通过转移地区可以看出,是由经济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地区转移,主要是因为发展中 地区经济落后,劳动力的成本低,12 题中四种工业中,只有玩具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引起产业转移的最主要因素是劳动力的价格. 15.C 16.B 17.C 解析:由生产联系图可判断Ⅰ为火电厂,Ⅱ为水泥厂,Ⅲ为硫酸厂,Ⅳ为炼铜厂,由 于煤炭和黄铜矿中都含有硫化物,所以如图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引起酸雨现象,鲁尔区对 该产业的治理和调整,其经验可供该地区借鉴。 18.B 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工业基础薄弱. 19.B 解析:珠江三角洲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于其 他地区吸引外资,进而刺激了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 20.D 解析:1979---1990 年为第一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但 是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主导产 业.1990 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经过 10 年的发展,珠三角的工业实 力大为增加,再加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高 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主导产业. 21.D 解析: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都处于劣 势.同时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 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因此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 三角洲及国内的其它地区. 22.D 解析:GIS 主要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处理,能够分析分析火势蔓延方向, 制定灭火方案,但不能用来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 23.B 解析:如果普遍采用这种技术,能准确知道鱼群位置,导致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 源 枯竭。 24.C 解析:区域自然资源的赋存量与需求量的差异,以及发展水平的差异,共同决定了 资 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西气东输建设对于资源(天然气)生产区(西部)和消费区(东 部)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25.B 解析:①②主要是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的好处。西气东输通过管道输送的天然气, 可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 二、综合题 26.【解析】该地全年各月均温都在0度以上,属亚热带地区;从降水上来看,并非夏干冬 雨的地中海气候,而是全年都较湿润;冬末春初多降水,故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它和印度半岛的热带季风气候不同,从成因上只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该地的气 候影响到了该地河流的径流量,从而影响到了该地的内河运输及经济的发展。 【答案】 (1)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暖湿润,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2)冬春 (3)同:两地的气候都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异:印度半岛的气候除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外,还受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影响;而 该地的气候只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4)不稳定 该流域发展航运 27.【解析】东莞作为珠江三角洲重要的城市之一,其城市化模式是由对外开放---外资企业 建 立-----工业化-----城市化.其经济发展的初期,区位优势符合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初期的 一 般规律,主要是从”三来一补”工业起步的.但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范围的逐步扩大,特别 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使珠三角地区的进一步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与长江三角洲相 比,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基础 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同时,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 也由原煤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为市场规模. 【答案】 (1)①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②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③侨乡。④发达 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2)劳动密集型或劳动力导向型 。意义:解决了基础建设的资金;促进农村工业化、 城乡一体化;,改善人民生活,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为产业进一步升级打下基础。 (3)一是三大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以第一产业为主的传统模式向以第二产业为主,三大产 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的深刻转换。二是产业内部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4)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5)与长三角相比,产业基础 、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规模,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 因此部分电子企业向长三角地区转移。 28.【解析】1979---1990 年为第一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但 是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挥政策优势和侨乡的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 了 一大批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1990 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 入第二阶段,经过 10 年的发展,珠三角的工业实力大为增加,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 平的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逐渐丧失,再加上世界经济全球 化信息化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 产业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主导产业. 【答案】 (1)原因: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优惠的政策(2 分)A 劳动密集型产业。 (1 分) (2)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缩短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进程。 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其他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一体 化。改变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环境,使部分珠江三角洲地区由原来的乡村变成高度工 业化的地区,同时使部分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加重。 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促使珠江 三角洲地区大量劳动力转向第二产业。(4 分) 29.【解析】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青藏铁 路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南水北调解决的是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 问题,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是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往能源短缺的 长江三角洲地区,“西电东送”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 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地区。 【答案】 (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2 分) (2)西气东输、青藏铁路。(1 分) (3)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1 分) 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供不应求;(1 分) 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比较落后。(2 分) (4)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 分);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2 分)

资料: 619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