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ID:728950

大小:23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6-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辽宁省北镇高中 2011-2012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 为必考题。第Ⅰ卷 1 至 9 页。第Ⅱ卷 9 至 10 页。 2、用 2B 铅笔把 1—6、13—15 题答案涂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把其余试题答案写 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恶搞杜甫,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 汤嘉琛 最近,诗圣杜甫突然爆红网络,因为有人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鹃后传到微博,引 发了主题为“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经网友再创作后,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 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俨然无所不能。杜甫是河南巩县籍名人,网友的涂鸦之举遭 到了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痛批:“恶搞杜甫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适逢杜甫诞辰 1300 周年,以恶搞组图的方式成为舆论热点,恐怕是那些推崇和营销杜 甫文化的人始料未及的。从目前报道来看,对微博中风头正劲的恶搞行为,无论是成都杜甫 草堂,还是巩义杜甫故里,都持一种不欢迎甚至批评的态度。但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 大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它只是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而已。 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是年轻网友以讽刺、幽默、游戏的视角,来 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一种网络风尚。在知悉恶搞文化的网友眼中,凡是能够通 过再编码、再创作而流行于网络的东西,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 都能成为恶搞的对象。几年前红遍网络的 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堪称网络恶搞的经 典案例。 一些研究者认为,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他们建构网络身份 认同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他 们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式。这些基于社会 学、心理学、传播学的分析,为解析网络恶搞现象提供了多元的学术路径。然而,单就最近 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来说,我们或许无需做太多高深分析。它只是偶然出现的、以 模拟和戏仿为手段的、寻求快感和参与感的一场网络狂欢。简言之,它只是网友最近的一种 娱乐。 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网络恶搞相比,“杜甫很忙”并没有太多特色,最突出的区别,可 能是它充分利用了微博这个新型平台。一方面,如今的微博俨然就是一个集聚了数亿围观者 的广场,分享资讯、寻找娱乐是这个广场的主流话语之一,这为令人捧腹的恶搞杜甫系列图 片创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另一方面,微博时代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友加 入到狂欢队伍当中。在微博场域的表演欲与分享欲的双重裹挟之下,恶搞参与者实质上推动 了一场关于智力、技艺、幽默感的文化比拼。 不过应该看到,这波恶搞风潮的核心要素只是一张普通的杜甫插图,其多样性和再创作 潜力其实并不高。这意味着,即便网友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嫁接到恶搞当中(比如将杜甫恶 2 搞为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这张照片仍不具备长期流行的可能。’更何况,在“各领风骚三 五天”的网络文化大观园中,似乎从来没有哪一次网络狂欢能够一直引领风尚。综合各种要 素加以研判,这场恶搞杜甫的网络快闪行动,过不了多少时间就会烟消云散。 网络文化的兴起与衰落,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无章可循和超越常规逻辑的,即便是再普 通的文化载体,也能突然之间成为某一时段的流行。然而,鉴于今年恰好是杜甫诞 1300 周 年纪念,我们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杜甫很忙”以及杜甫文化突然升温,这种恶搞背 后可能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影。无论如何,恶搞也是一种个性解读、另类表达,不妨 对这种网络文化宽容处之。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2 - 03 - 27) 1.关于“网络恶搞”,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网络恶搞是以再编码、再创作为特征,以讽刺、幽默、游戏为视角的一种解构传 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网络风尚。 B.网络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年轻网友借以释放内心压力,建构网络身价认同,[来源:Z.Com] 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网络亚文化现象。 C.网络恶搞是一种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意义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以寻 求快感和参与感为目的的偶然出现的网络狂欢。 D.网络恶搞是一种在微博场域的表演欲与分享欲的双重裹挟之下,为推动一场关于 智力、技艺、幽默感的文化比拼所作的个性解读、另类表达。 2.下列各项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突然爆红网络,是那些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 到微博上的人们的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行为。 B.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审视这次“杜甫很忙”的恶搞狂欢,大可不必对此反应“过敏”, 那些推崇和营销杜甫文化的人大可不必这样恶搞。 C.“杜甫很忙”的网络恶搞其实并没有奇特的创意,但它利用了微博这个新型平台,[来源:学|科| 网] 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恶搞相比就显示了突出的特色。 D.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依然会随时烟消云散,因为在网络文化大观园好像 从来没有哪一次网络狂欢能够一直引领风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网友经过再创作把杜甫涂鸦成似乎无所不能的形象,亵渎了语文教材插图中的杜[来源:Z|xx|k.Com] 甫形象,自然引来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是批评,对如此恶搞作者持基本否定态度。 B.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的对象,我们 或许不必对“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做太多高深分析。 C.微博时代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 友加入到狂欢队伍当中,这为令 人捧腹的恶搞杜甫系列图片创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 D.适逢杜甫诞辰 1300 周年,有关杜甫的恶搞文化超越常规逻辑突然成为舆论热点, 恐怕与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策略关系密切。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薛胄,字绍玄,河东汾阴人也。父端,周蔡州刺史。胄少聪明,每览异书,便晓其义。 常叹训注者不会圣人深旨,辄以意辩之,诸儒莫不称善。性慷慨,志立功名。周明帝时,袭 爵文城郡公。累迁上仪同,寻拜司金大夫,后加开府。 3 高祖受禅,擢拜鲁州刺史,未之官,检校庐州总管事。寻除兖州刺史。及到官,系囚数 百,胄剖断旬日便了,囹圄空虚。有陈州人向道力者,伪作高平郡守,将之官,胄遇诸途, 察其有异,将留诘之。司马王君馥固谏,乃听诣郡。既而悔之,即遣主簿追禁道力。有部人 徐俱罗者,尝任海陵郡守,先是已为道力伪代之。比至秩满,公私不悟。俱罗遂语君馥曰: “向道力以经代俱罗为郡,使君岂容疑之?”君馥以俱罗所陈,又固请胄。胄呵君馥曰:“吾 已察知此人诈也。司马容奸,当连其坐!”君馥乃止。遂往收之,道力惧而引伪。其发奸摘 伏,皆此类也,时人谓为神明。先是,兖州城东沂、泗二水合而南流,泛滥大泽中,胄遂积 石堰之,使决令西注,陂泽尽为良田。又通转运,利尽淮海,百姓赖之,号为薛公丰兖渠。 胄以天下太平,登封告禅,帝王盛烈,遂遣博士登太山,观古迹,撰《封禅图》及仪上之。 高祖谦让不许。后转郢州刺史,前后俱有惠政。征拜卫尉卿,寻转大理卿,持法宽平,名为 称职。 后迁刑部尚书。时左仆射高颎稍被疏忌,及王世积之诛也,颎事与相连,上因此欲成颎 罪。胄明雪之,正议其狱。由是忤旨,械系之,久而得免。检校相州事,甚有能名。会汉王 谅作乱并州,遣伪将綦良东略地,攻逼慈州。刺史上官政请援于胄,胄畏谅兵锋,不敢拒, 良又引兵攻胄,胄欲以计却之,遣亲人鲁世范说良曰:“天下事未可知,胄为人臣,去就须 得其所,何遽相攻也?”良于是释去,进图黎阳。及良为史祥所攻,弃军归胄。朝廷以胄怀 贰心,锁诣大理。相州吏人素怀其恩,诣阙理胄者百余人,胄竟坐除名,配防岭南,道病卒。 有子筠、献,并知名。 (选自《隋书·卷五十六·列传第二十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袭爵文城郡公 袭:继承 B.何遽相攻也 遽:急迫 C.械系之,久而得免 械:用刑具 D.胄遂积石堰之 堰:堤坝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薛胄造福百姓和执法公平的一组是( )(3 分) A.①又通转运,利尽淮海②持法宽平,名为称职 B.①使决令西注,陂泽尽为良田②撰写《封 禅图》及仪上之 C.①性慷慨,志立功名②察其有异,将留诘之 D.①检校相州事,甚有能名②胄明雪之,正议其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薛胄是河东汾阴人,父亲曾任北周的蔡州刺史。薛胄小时候就聪慧过人,罕见的 书籍,他也能明了它的意蕴。[来源:学+科+网 Z+X+X+K] B.薛胄主政相州时,叛将綦母良进攻相州,薛胄为保全自己,派遣亲信向敌人诈降, 后因此被朝廷怀疑有二心。 C.薛胄在农田水利方面颇有作为。任职兖州时,兴修水利,筑成薛公丰兖渠,既变 沼泽地为良田,又开通航运。 D.薛胄精明并且有胆识,向道力冒充高平郡守,薛胄在途中相遇时察觉,不顾王君 馥的反对,大胆派人抓捕。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 (1)常叹训注者不会圣人深旨,辄以意辩之,诸儒莫不称善。 (2)及到官,系囚数百,胄剖断旬日便了,囹圄空虚。 (3)相州吏人素怀其恩,诣阙理胄者百余人,胄竟坐除名,配防岭南,道病卒。 4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8. 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 9.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执手相看泪眼, 。(《雨霖铃》) (2)羽扇纶巾,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 (3)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4) ,善假于物也。(《劝学》) (5)舞榭歌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6)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 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 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影 子 【波兰】普鲁斯 当夕阳西坠的时候,夜大军的前哨——薄暮便悄悄地、小心翼翼地从各个隐蔽的地方一 队队地开出来,布满房子、走廊、门厅和光线微弱的楼梯;从橱柜和椅子背后涌到房间中央, 包围帷幔;从明瓦和窗口冲上大街,不声不响地袭击墙壁和屋顶,占领制高点,在那里耐心 地等待着空中片片彩云进入黑色的纱帐。 过了一会儿,黑暗突然发起全面攻势,从地面直升云天。野兽躲进洞穴,行人各自回屋; 生活就像无水的草木,蔫枯凋萎,奄奄一息;景物的颜色和轮廓一齐隐入黑暗之中,什么也 5 看不见了。 这时,在华沙的空旷的街道上出现一个奇怪的人形,头上举着小小的火种。他好像专为 驱赶黑暗而来,沿着人行道飞速奔跑着,一见路灯,便停了下来,点亮欢悦的灯火,然后就 像影子一样消失了。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论是百花盛开、风和日丽的阳春,还是雷雨交加的七月炎 夏;不论是狂风呼啸、尘 雾茫茫的深秋,还是雪飘万里的严冬,——只要黄昏降临人间, 他就跑遍大街小巷,举着火种,点亮灯光,尔后就像影子那样,一晃不见了。 你从哪儿来?是何处人氏?你为什么这样自隐,使人们看不见你的容貌,也听不到你的声 音?你有妻室和母亲吗?他们是否在时时等待你的归来?你有儿女吗?他们是否常常倚门相待, 当你把小小的火种放到房角以后,就用力爬上你的膝头、搂住你的脖子?你有没有一个可以 共同欢笑、共同悲伤的朋友?你有没有一个哪怕是仅仅可供聊天的相识? 你总该有一个栖身之处吧?你总该有个留给人家称呼的名字吧?你总该具备人们共有的 需求和感情吧?难道你真是一个无声的看不清的幽灵,只在薄暮朦胧中走出来,点亮灯火, 尔后就像影子一样隐去? 有人对我说,确有这么一个人,并把他的住址告诉了我。我找到那所房子。询问扫院人。 “有一个点灯人住在这儿吗?” “有。” “他的房间在哪儿?”“喏,就是那间小屋。” 门好像已经上锁。我向窗洞里一望:只有靠墙铺着一张小床,床边有一根长杆子挑着一 盏小灯笼——火种。点灯人不在家里。 “请简单告诉我,他是个什么样子?” “谁晓得他长得啥模样!”扫院人一面回答一面耸耸肩。“我自己也没能好生看个清楚哩!” 他补充说,“他白天从来不蹲在家里。” 半年后我第二次拜访他。 “喂,点灯人今天在家吗?” “唉——唉!”扫院人一声长叹说,“不在,永远不在了!他昨天已经入土。他死了。”扫 院人默然沉思。 我打听一些细节以后,就赶到墓地去。 “看墓人,我想打听一下,昨天下葬了一个点灯人,他的坟在哪儿?” “点灯人?”他重复一遍,“谁知他埋在哪块土里!昨天一共来了三十位‘游客’。” “不过,他睡得准是白皮棺材。”[来源:学,科,网 Z,X,X,K] “睡白皮棺材的‘游客’也来了十六个呢!” 我到底没能看见他的脸,也没弄清他的姓名,甚至连埋他的一麭黄土也没能找到。他死 后给人留下和生前一样的印象:只有在黄昏后才能看见 的、一个无声的、不露真相的、像 影子一样的人形。 在人生的黄昏时,一代不幸的人在摸索徘徊:一些人在斗争中死去;一些人堕入深渊; 种种机缘、希望和仇恨冲击着那些被偏见束缚着的人;在那黑暗泥泞的道路上同样也走着那 些给人点亮灯火的人。 (1)下面对文章的内容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文中的点灯人来无影去无踪,像影子一样,纯属子虚乌有,是作者为了表现思 想刻意塑造的。 B.作者在刻画人物时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有语言描写,也有动作描写。 C.这篇文章语言表达优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了点灯 人的精神风貌。 6 D.点灯人无名无姓,甚至连他什么样子都没人知道,可见生活中根本没有人在意 他,没有人承认他的价值。 E.文中的点灯人既是实,也是虚。他是天黑时点亮街灯的人,也是为我们人生旅 途点燃光明的人。 (2)文章第一、二段突出的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 分) (3)文中点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对他持有什么样的感情态度?请简要回答。(6 分) (4)生活中有人想出名却不能出名,有人不想出名却名扬天下,更有许多人像点灯人一 样默默劳作,平凡无闻。对于这些你有什么认识?请简要阐述。(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最精彩的表演 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位画家来 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 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 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 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 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 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 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 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 断了他,她极轻极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 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 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 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他 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 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 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 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 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梅 兰芳!川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 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 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 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先生也认出 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 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 正一道 7 道搬上桌来。川喜多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 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吧。” “其实先生是知道的。” 川喜多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国朋友 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明星。 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所以我想,先生难道 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清 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了几年病,把 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怕发展下去连说 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众 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 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报道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 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军部于是打 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 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 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 (摘编自陈炳熙《梅兰芳·最精彩的表演》,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移居香港时,梅兰芳专心画画,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绘画这种艺术活动填补自 己的空虚,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为风范,坚守自己的 做人准则。 B.川喜多长政是京剧艺术的行家,他目睹过老友梅兰芳先生的风流神采,但与他 相约聚会的梅兰芳却身形伛偻,声音嘶哑,这巨大的反差不免让他陷入深深失 望之中。 C.抗战期间,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梅兰芳移家香港后蓄须明志,自我断绝粉墨 生涯,甘于淡泊平静的生活,以自己的誓不媚敌、洁身自好来报答祖国和人民。 D.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演,梅兰芳巧妙打扮,极尽疲弱衰老之态,让人觉得他已 丧失演出条件,但在抗战胜利公演大会上,他的表演却异常精彩,让观众如痴 如醉。 E.本文通过记述梅兰芳谢绝舞台、巧妙拒绝日本人邀演的过程,描写了他在中国 京剧艺术上的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坚贞高洁的感人 形象。 (2)文章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3)梅兰芳之所以为人称道,不仅缘于他的精湛技艺,还缘于他的崇高品格,请联系全 文简要分析,梅兰芳的崇高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6 分) (4)有人认为,艺术归艺术,政治归政治,不能因为政治而干扰艺术。梅兰芳因政治原 因而放弃艺术表演的做法实不足取,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 法。(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80 分) 8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A.2011 年 2 月在罗马客场挑战热那亚的比赛结束之后,罗马俱乐部高层蒙塔利接收 了媒体的采访,说:“当我们 3:0 领先时,谁也没有想到我们会输。不过这种事 情,其势已迫,不能计出万全....的。” B.黄梅戏《雷雨》的演出成功告诉我们,黄梅戏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都与里程碑 式的作品的引进休戚相关....。 C.《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是辛弃疾早期词中最负盛名的一篇,反复朗读,感 受稼轩的英雄情结,在仔细品读中方能品出个中三昧.... D.因为低端车的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最为有限,对于每一个几角钱的油价上涨,[来源:Z+xx+k.Com] 他们都不可能等闲视之....。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被美国认为是拳头项目的 4×100 米混合泳接力赛是否能在伦敦奥运会上如愿夺 金,很大程度上由仰泳选手的恢复状况决定。 B.天后王菲 2012 年合肥演唱会将在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届时,王菲那那独特 的舞台风格以及天籁般空灵清透的歌声将再次让她的歌迷们大饱耳福。 C.美国近年来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 前的 3 个月到 2 个星期内进行。 D.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 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如今全球通胀继续攀升,世界主要经济体必将联手干预市场、控制通货膨胀继 续肆虐。 , , , , , 。因此,欧 美各国都把压制原油价格过快上涨作为下半年工作的目标之一。 ①如今这种危险已经蔓延到发达国家 ②并加剧了社会动荡的风险 ③持续的通货膨胀使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上升,企业负担加重、消费受到抑制 ④美国政府也已感受到通胀导致的公众的不满和压力 ⑤欧元区通胀率上升至 2.7%,超过了欧洲央行设定的 2%的警戒线 ⑥今年以来,不断高企的油价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的成长 A.③⑥①⑤④② B.③①⑤④②⑥ C.⑥③①②④⑤ D.⑥③②①⑤④[来源:学,科,网 Z,X,X,K] 16.请根据下列文字概括出“锦里古街”的主要特点,不超过 45 字。(5 分) 走进锦里大门,右侧第一家就是大名鼎鼎的“三顾园”。“三顾园”的正对面, 就是“三国茶园”,在这里与朋友相聚,仿佛是现代版的“茶园”三结义。漫步古色 古香的锦里古街,一个个三国英雄纷至沓来,令人沉醉。锦里的建筑色彩总体上以 青黑、灰白、木黄为主,带有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顺着古朴的青石街巷, 蜀绣、蜀锦、竹帘、画、剪纸、泥塑等川西传统手工制品一一映入眼帘;赶庙会、 贴门神、黄包车等远去的老成都场景再现古街……鳞次栉比的店铺,随风飘动的招 幌,茶楼酒肆的喧嚣热闹,明月映照下的歌舞升平,呈现出一种闲适、从容的生活[来源:Z|xx|k.Com] 状态。锦里,已经成为外地游客和成都市民流连之所。 9 17.很多人喜欢喜剧,不喜欢悲剧;认为大团圆是喜剧,非大团圆是悲剧。但有不少的 作家写出了让人喜欢、让人震撼的悲剧作品。请回忆高中语文必修三、四所学的课 文,有哪些经典悲剧。仿照下面的例句,紧扣“不肯大团圆”一语,再写两个句子。 [来源:Z,xx,k.Com] (6 分) 例句:关汉卿不肯大团圆,痛陈窦娥的冤情,控诉了 封建吏治的黑暗。 答: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 苹果公司的徽标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这个图案引发了人们各种各样的联想。 有人说,要想知道苹果的滋味,就要咬一口尝尝。 有人说,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 有人说,残缺也是一种美。 有人说,原本平凡无奇的苹果图案,有了“咬掉一口”的创意,就格外引人注 意了。 有人说,咬第一口只是个开始。 ……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 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0 北镇高中 11—12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7. 翻译句子(10 分) (1)他常常感叹解释古书的人不能领会圣人深刻的用意,便用自己的理解去分析它,儒生 们没有不称好的。(补上省略的主语“薛胄”。训注:解释古书文义。会:领悟、理解。辄: 就。辩:辩论。) (2)等到他上任时,关押的嫌犯有数百人,薛胄明辨是非快速判案,十天便处理完毕,监 狱里没有了未判的嫌犯。(系:拘押。剖:分析,辨明。断:断案。旬:十天为一旬。了: 了结,完结。囹圄:监狱。空虚:指里面没有了待审的嫌犯。) (3)相州的官吏和百姓一向感激薛胄的恩德,到朝廷为他申辩的有一百多人。薛胄最后还 是因此被削去了官职,发配到岭南戍边,在途中生病而死。(吏人:吏,官吏;人,百姓。 素:平素,向来。怀:思念,引申为感激。诣:到。阙:宫阙,指朝廷。理:申辩。竟:最 终。坐:犯罪,因……犯罪。配:发配。防:防戍。道:用作状语,在路上。卒:死亡。) 8.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或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2 分。) 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 却感到忧愁、苦涩。(3 分) 9.(1)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 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 (2)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 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 (3)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 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情怀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 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每点2分,其中答出情感给1 分,分析给1分 10.略 11.(1)CE(A“子虚乌有”错。B 只有间接描写。D“我”就注意到了他。) (2)特点:用了拟人的修辞。作用:①生动地写出了薄暮升起时黑暗来临的变化过程。 ②引出文章主人公。③暗示点灯人的工作时间和他的不为人知。 (3)点灯人是一个默默生活、辛勤劳作、为他人带来光明却鲜为人知的下层劳动者。表达 11 了作者对他的深切的关怀和由衷的敬意。 (4)做人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乐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点灯人一生虽然默默无闻,但他却为他人来了光明,他的人生价值在这里得到了体现,人们 不会忘记他。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但也有另外一些人为了出名,不是靠努力工作,而 是炒作,这样的行为应被我们唾弃。 12 (1)A、D ( B.川喜多长政与梅兰芳不是老友关系,他们只是有一面之缘。C.“梅兰芳 移家香港后蓄须明志”错误,梅兰芳早在移家香港之前就已蓄须明志。E.“创新表演与突出成 就”错误,本文没有描写梅兰芳的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而是重在突出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答 D 得 3 分,答 A 得 2 分,答 B 得 1 分;答 C、E 不得分) (2)①“最精彩的表演”,既指梅兰芳为了拒演而采取的虚与委蛇的掩饰和应对,又指梅兰 芳以精湛的技艺为祖国和人民所做的精彩表演。(2 分)②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利于 表现梅兰芳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增强文章的主旨。(2 分)③以“最精彩的表演”为 题,可谓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增添了文章的厚度与深度。(2 分) (3)①崇高的民族气节。抗战期间,梅兰芳谢绝舞台,移家香港,甘于淡泊的生活,决不 以精湛的技艺取媚敌人,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2 分)②高洁的做人品格。梅兰芳以孤 傲高洁的画家为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表现出 洁身自好的做人品格。(2 分)③爱国爱民的情怀。抗战胜利后,梅兰芳以精湛的技艺为人 民演出,以清越的歌喉为祖国的胜利歌唱,表现出奉献人民、报答祖国的宝贵情怀。(2 分) (4)观点一:梅兰芳应该放弃艺术表演。艺术不能与政治分开。艺术要摒弃政治分歧, 不 要和政治联系, 这是天真的想法。抗战期间,国土沦丧,人民生灵涂炭,日寇利用梅兰芳的 艺术影响,强诱他媚敌表演,梅兰芳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他的这一行为表现 了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 观点二:梅兰芳应继续登台表演,以自己的精湛技艺和优秀作品激励人民克服时艰。艺术只 有进入社会才能对大众产生影响,艺术家往往是无意识地承担了政治重任。任何艺术都具有 观念性,一旦将蕴含在艺术中的观念强化,艺术的意识形态特征便凸现出来。正义或邪恶, 艺 术永远是表达、承载的东西。作为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不应放弃自己的舞台,他应该以 自己的艺术去召唤抗敌的挚诚,以优秀的作品去激励人民,以他清圆的唱腔化为对正义的坚 守,对丑恶的批判。 (观点明确 2 分,结合文本 2 分,分析恰当 4 分,言之成理即可) 13.答案:D(A 项计出万全:释义 万全:非常安全周到。形容计划非常稳当周密,决不会 发生意外。B 项“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相互关联。C 项个中三昧:佛教用语,指心专注 于一境。也指事物的诀窍或精义。D 项等闲视之:当平常的人或平常的事情看待。多用于否 定句。) 14.答案:A(B 搭配不当 C 项 “申请留学签证的时间在……开学前的 3 个月到 2 个星期内进 行,”句式杂糅,语意不明 D“受惠”的对象不正确。可修改为“为了让这项住房政策真正使低 收入家庭受惠”。) 15. 答案:D(油价高企是通胀的根源,故⑥为首句。排除 A、B 选项。①中“这种危险”在 ③中有指代,故③一定在①前。②句紧承③句而来,所以应在①前。⑤④介绍的是发达国家 所受的影响,应排在末尾。) 16.【答案】呈现三国文化特色,具有明清建筑风格,展现川西民俗文化,体现闲适、从容 的生活状态。 【解析】这道题考查筛选概括能力。前三个句号讲的是三国文化,第四个句号说的是建筑风 格,省略号前讲的是川西文化,最后一部分有中心句,依次概括。 17.答案示例:曹雪芹不肯大团圆,描写宝黛的爱情悲剧,昭示了封建家庭的衰落。 12 鲁迅不肯大团圆,描写祥林嫂的惨死,揭示了国民精神的麻木(或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六、写作(60 分) [参考译文] 【译文】 薛胄字绍玄,河东汾阴人。父亲薛端,在北周时任蔡州刺史。薛胄小时就 很聪明,每次阅读了罕见的书籍,就通晓其中的意思。他常常感叹解释古书的人不能领会圣 人深刻的用意,便用自己的理解去分析它,儒生们没有不称好的。他性情豪爽,立志于功名。 在周明帝的时候,他继承了文城郡公的爵位,屡屡升迁,升到了上仪同的官职,不久拜为司 金大夫,后来又加授开府。 隋高祖受禅后,提拔他做了鲁州刺史,还未到任上,又让他担任考察庐州总管之职。不 久又授为兖州刺史。等到他上任时,关押的嫌犯有数百人,薛胄明辨是非快速判案,十天便 处理完毕,监狱里没有了未判的嫌犯。有一个陈州人名叫向道力的,假充高平郡守,在他就 要去上任的时候,薛胄在途中遇到了他,发现他有问题,想把他留下来追问。司马王君馥坚 决劝阻,薛胄才让他到高平郡去了。走后不久,薛胄又后悔了,马上派主簿去追赶拘禁道力。 有个在官署里任职的人,名叫徐俱罗,他曾当过海陵郡守,在此之前已被道力代替了他,到 向道力在海陵任职满期,官府和老百姓都不曾发觉。俱罗就对王君馥说:“向道力代我任郡 守,已经多年了,刺史大人现在怎么还怀疑他呢?”王君馥把俱罗的话告诉薛胄,又一再向他 请求。薛胄呵斥王君馥说:“我已经清楚地知晓这个人是冒充的,司马姑息奸邪,罪当连坐!” 王君馥这才停止劝说,于是前往逮捕道力,道力非常害怕,供认了假充之罪。薛胄发现坏人 并使之伏法,大都类似此事,当时人们都称他为神明。在这之前,兖州城东边,沂水、泗水 合往南流,在大泽之中泛滥成灾,薛胄于是命令人们积石筑坝将其堵住,并疏通水道,使它 向西流去。这样,池塘沼泽之地都变成了良田。又打通河道运输,使淮海边的人们都受到了 利益。老百姓们都依赖这条河得以为生,称这条河为“薛公丰兖渠”。薛胄因天下太平,建议 皇上登高祭天,以宣扬功德的盛大显赫。于是派遣博士登上泰山,观览古迹,作《封禅图》 和祭天的仪式礼节一并呈献给皇上。高祖谦虚推让,没有应允。 后来薛胄转任郢州刺史, 前前后后都有仁政。后来调他回京拜他为卫尉卿,不久转任大理卿,任职期间,执法宽厚公 平,很有称职的名声。 [来源:学&科&网 Z&X&X&K]

资料: 619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