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模拟试卷
A 卷
一、(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自诩.(xǔ) 鞭笞.(tái) 醴酪.(1ào) 间.或(jiàn)
B、畏葸.(xi) 怂.恿(cǒng) 孱.头(can) 岑.寂(cén)
C、龟.裂(guī) 撮.合(cuō) 傩.送(nuo) 尺牍.(dú)
D、修楔.(xi) 辖.制(xiá) 鲜.见(xiǎn) 监.生(jià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寒喧 涸辙之鲋 惴惴不安 牛山濯濯
B.玄虚 戳穿阴谋 哀声叹气 天崩地坼
C.诡秘 残羹冷灸 瞠目而视 走头无路
D.踌躇 殚精竭虑 为虎作伥 墨守成规
3.依次添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他也真怪, 在最晴朗的日子, 穿上雨鞋,带
着雨伞, 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
表放在一个鹿皮套子里; 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
的。
A.即使 也 而且 就 B.如果
也 同时 就
C.如果 那么 并且 就 D.即使
就 而且 同时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作者自以为写得出神入化....,但从现在看起来,是连新奇气息也没有的。
B、他们俩分别将近十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C、当前的伊拉克局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D、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孙两人。
5、从句式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 ( )
A、夫晋何厌之有 B、故不我若也
C、句读之不知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6.下列加点字意思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廉颇、赵奢之伦制.(统帅)其兵 ②秦有余力而制.(制服)
其弊
B.①南取汉中,西举.(攻取)巴蜀 ②杀人如不能举.(举起)
C.①未尝不临.(临时)文嗟悼 ②临.(靠近)不测之渊,以为固
D.①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言行)休②则知明而行.(行为)无过矣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
朦胧之美
在一定条件下,朦胧比清晰更富美感。古人云:“马上看壮士,月下看美人。”
据天文学家称,即使是满月——十五的月亮,其亮度也只相当于阳光的五十万分
之一。
长江三峡的神女峰,终年云雾缭绕,其险峻奇诡尽在半遮半掩之中,故
有“半入仙境半人间”的飘渺意境。这种“飘渺”亦即朦胧。常导致人们产生创
造性的思维活动,叫做“浮想联翩”。倘若有人走近去,实地考查一番,想那如
仙似幻的景色必然减半,所得不过一片残山瘦水古树怪石而已。
所以,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明察秋毫”则
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现代企业管理学中有一门课叫做“行为科学”,它用社会心理学来研究人的
行为及产生种种行为的原因,认为: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行为的发动器,
倘欲望完全被行为实现而满足了,欲望立即消失,产生索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
另一种新的欲望来发动新的行为。而“朦胧”总是使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赏美心
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也就不会兴味索然。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欲赏
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感”,朦胧的
美学功能就包括使人总是保持在兴趣盎然而不是索然的“临界点美感”上。
为满足人类这一固有的审美心理,作家为文则必须含蓄,状物抒情也必
须蕴藉,即所谓“意贵透彻,语忌直率”。诚然,朦胧不是晦涩,不是让谁也看
不懂,更不是一团漆黑。一言以蔽之:朦胧使美感纯化,使美感丰厚,使美感不
衰。
7、对文中概念“临界点美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它产生于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
B 、“临界点美感”所构成的心理基础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满足。
C、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临界点美感”是最强烈的美的感受。
D、使人保持在兴趣盎然的“临界点美感”上,是朦胧的美学功能之一
8、下列能作为“朦胧使美感纯化”这个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 )
A、朦胧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浮想联翩”。
B、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
C、朦胧不仅可以使美感丰厚,而且还能使之长久不衰。
D、“明察秋毫”(不朦胧)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9、对“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行为的发动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把行为比作发动器,是说行为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B、用发动器代指人的行为,来探究行为发生的原因。
C、将欲望比成发动器,表明人的欲望永远不能满足。
D、把欲望比作发动器,是说人的行为是由欲望支配的。
10、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引用“马上看壮士,月下观美人”,是要说明不清晰而产生出朦
胧的美感。
B、第四段作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朦胧能使人产生出强烈而持久的美
感的原因。
C、最后一段通过朦胧与晦涩的比较,使人们对朦胧美有全面的认识,避免
了片面性。
D、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朦胧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只有朦胧才能使美感
经久不衰。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1—15 题。(15 分)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
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
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
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杖
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
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
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
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
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
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
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
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公瑾,
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
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
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
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遂以周瑜、程
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__节选司马光《赤壁之战》
11.对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兼仗父兄之烈 烈:功业。 C.而曹皆冒行之 冒:轻率,鲁莽。
B.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患:忧患,顾忌。D.便还就孤 就:就是。
1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黑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兵精足用 甚未足畏
②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A.两个“足”字相同,两个“将”字不同
B.两个“足”字相同,两个“将”字也相同
C.两个“足”字不同,两个“将”字相同
D.两个“足”字不同,两个“将”字也不同
13.选出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五万兵难卒合 B.将军禽曹,宜在今日
C.顷之,烟炎张天 D.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1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
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 )
A.大家只看到曹操来信说水军和步兵 80 万,就都被吓住了,不再考虑它
的真假,便发出这种投降的议论,这是没有道理的。
B.大家只看到曹操来信说水军和步兵 80 万,就都被吓住了,不再考虑它
的真假,便开始议论纷纷,这是很无所谓的。
C.大家只看到曹操来信说水军和步兵 80 万,就都被吓住了,没有想到它
是假的,便发出这种投降的议论,这是很没有意思的。
D.大家只看到曹操来信说水军和步兵 80 万,就都被吓住了,没有想到它
是假的,便开始议论纷纷,这有什么道理啊?
15.对本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孙权召回周瑜,周瑜为孙权分析形势,筹划方略,促使孙权下
定决定抗曹。
B.周瑜着重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利弊条件,由于他的身份和地位,他的分析
和策划,鼓舞了孙权,解除了孙权的疑虑。
C.后一段进一步分析曹操的兵力,力排众议,促使孙权部署出兵与刘备并
力抗曹。
D.这两段写赤壁之战前的决策过程,在诸葛亮、鲁肃、周瑜的策动下,孙
刘联盟终于形成。
B 卷
四、(13 分)
默写:(7 分,每空 1 分)
16、长桥卧波, ?
17、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18、吾师道也, 。
19、 ,知来者之可追。
以铜为镜, 。以古为镜, 。
,可以知得失。
翻译:(6 分,每小题 3 分)
(2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
(2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五、(16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21—24 题。
丑人的升华
生来貌丑,不免意兴索然,如果善于在精神世界里开拓,反而可以避开世俗
的纷扰,专注于内心,从而获得至美至纯的精神品质。
在欧洲哲学界,形丑而质美的人物为数并不少。被认为与苏格拉底渊源甚深
的康德,几乎有着与先贤相类似的命运。康德的丑陋丝毫不让苏格拉底;同样,
他也因多思善疑、博学强识而成为人类心路历程上的丰碑。康德溘然长逝后,人
们这样赞誉他,“你也许能超过康德,但你永远无法绕过他。”身后的荣耀也许
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就在康德著书立说的时候,这位丑人的内在愉悦又何尝少
呢?
一个人可能在形貌方面输于他人,但他完全可以通过博闻精思找回人的价值
与尊严。丑陋的人往往有俊美者可能匮乏的心理品质,那就是潜修静定的气质。
当世俗的眼光寒气凛人时,那正是在精神世界另辟蹊径的最好的季节。潜心去修
养内在美,终于会有一天,从你丑似河马的眼睛里映出智慧温和的光辉。
因为长得丑陋,似乎整个世界没有谁对你感兴趣。你根本没做错什么,可还
是失去很多。这样也许很好,你将得到额外的白由:不再为浮象所蔽,也不再为
肤浅的悲观无谓地消耗激情;你可以随心所欲地驾驭意志、情趣和欲念,而不是
为它们役使。你可以选择语言、色彩,或是旋律什么的,全身心投入,去创造一
个辉煌的艺术世界。
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倾心仰慕前代大师,而并不在意他貌丑貌美?其实,多
数人都在心底一个隐秘的地方,保留着理性良知。他们懂得生命躯体会在历史的
河流中沉落,但人的远见卓识、佳作名著却可以像津渡石粱一样恒久。每当后人
借助这些“津渡石梁”,向遥远之途行进时,都会不期然地投以钦敬的目光。当
然,对于同时代的杰出人物,也极愿亲炙其学,沐浴春风,只感到仰之弥高,钻
之弥坚,哪会苛求他是否“秀于外”呢?
中国文坛上固然不乏“举觞白眼向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这样的翩翩公子,
也有像唐代王季友、李绅这样其貌不扬而才情、品格备受当时人称道的贤者。
李绅生来奇矮,有“短李”的雅号。在世人轻蔑的眼光下,李绅自是如啮苦
蒿;但退归居舍,吟出的诗篇,偏偏有“警句佳意”,叫人读来口颊生香。这个
看起来可笑的“短李”,居然与元缜、李德裕并称“三俊”。
人的价值、魅力,仅仅依靠去看去听,常常把握不准;更可靠的是理性的引
导与判断。所以古希腊哲学家才说,“理性的判断力是人的主要力量,是真理与
道德的共同源泉”。世间事怕就怕在只重皮相,为“耳自”所误。当心灵被世俗
之见淤塞起来,人就可能只活在浅薄的感官世界里。
通常人们总是因为看到形式美而感到心悦诚服;即使是抽象的形式美,如无
标题音乐,毕加索绘画,行家加以启发,也颇能心领神会。只是对事物本质的美,
还需要自身长久的思悟,才能把握一二。孔子云:“吾未见好德如好色也。”可
见领悟本质美的难能可贵。人之常情就是这样,不必愤世嫉俗,关键在于我们对
生命的把握。容貌的妍媸并不是最当紧的事。开拓精神世界,使其博大与富有,
足以开释不绝于耳的纷扰,人誉人毁,了不动心,因为你已经完全沉浸在精神创
造的快乐之中了。
23.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 分)
① 你也许能超过康德,但你永远无法绕过他。
答: 。
② 每当后人借助这些“津渡石梁”,向遥远之途行进时,都会不期然地投以钦
敬的目光。
答: 。
24.“生来貌丑”的劣势与优势各是什么?(6 分)
答:劣势是 。
优势是 。
2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中,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A.著书立说带给康德的愉快大大超过他身后的各种荣耀。
B.丑陋的人比俊美者更容易成功。
C.人们倾心仰慕大师,而不在意他们的外貌,是因为人们保留着理性良知。
D.李绅的突出成就使他虽奇矮而有俊名。
E.作者认为对形式美的欣赏是浅薄的。
六、(6 分)
26、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改写下面的句子(不改变句子的意思,3 分)
语言传播起来很快。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改写成:
27、为了使语言和谐对称,请用恰当的方式对画线部分的句子加以表述。(3 分)
为了搭滑道,他们翻越了许多陡峭的悬崖绝地,他们还在曲折的幽谷荒滩中
到处寻找水路。
七、(70 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70 分)
材料:走不回来的人
从前,有个人去拜访一位部落首领,想要块地。首领说,你从这儿往西走,
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是
你的了。
太阳落山了,那个人没有走回来,因为走得太远,他累死在路上。
要求:以“走不回来的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80
0 字以上。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模拟试卷
答题卡
一、(45 分,每题 3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13 分)
16、 ? 17、 。
18、 。
19、 。
。 。 。
21、(3 分)
。
22、(3 分)
。
五、(16 分)
23、(6 分)①
。
②
。
24、(6 分)
。
25、( )(4 分)
26、(3 分) 。
27、(3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