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中考-冲刺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三化学中考-冲刺

ID:729203

大小:2.09 MB

页数:205页

时间:2021-06-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空气 氧气 一、知识回顾 (一)空气 1、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 (2)防治措施:消除污染源,植树造林,改变燃料结构,工厂的废气经处理后再排 放,加强空气质量监测等。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 实验原理 红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密 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密闭容器,通过测定进入容器中 的水的体积来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实验装置 变式装置 | 化学方程式 4P+5O2 2P2O5 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水进入原容器且水的体积约占原容器中空 气体积的 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失败原因 1.红磷的量不足;2.装置漏气;3.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药品选择 不能用硫、碳、铁、镁等代替红磷。因为硫和碳燃烧后都产生气体, 导致测得氧气的体积有偏差;铁在空气中难以燃烧;而镁在消耗氧气 的同时,还与氮气、二氧化碳反应。 (三)氧气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相同状况下的空气略大,不易溶于 水。 2、化学性质 3、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 实验原理 2KMnO4 K2MnO4+MnO2+O2↑ 2KClO3 2KCl+3O2↑ 2H2O2 2H2O+O2↑ 发生装置 固体+固体加热型 固体+液体常温型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集气法 操作步骤 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 茶庄定点收利息)。 查、装、收、正。 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即证明是氧气 验满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 证明氧气已收集满;排水法收集时,当有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表 明已收集满 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 试管破裂)。 ②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③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 使试管破裂)。 ④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 小颗粒进入导管。 (四)两个化学概念 | 1、催化剂:理解催化剂的概念要抓住“一变两不变”。其中的“改变”既包括“加快” 也包括“减慢”,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加快”,更不能误以为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质 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不能误以为在化学变化中也不变,而且不能删除“化 学”二字。 2、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比较: 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反应物种类 一种 两种或两种以上 生成物种类 两种或两种以上 一种 特征 一变多 多变一 表达式 A→B + C +… A+B+…→C 二、典例解析 例 1、(呼和浩特)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 是( )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钟罩内气体压强减小会导致水面上升 解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燃烧物红磷足量, A、B 正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后生成了固体,密闭容器内气压减小,导致钟罩内水面上升, D 正确;碳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会产生压强差,C 错误。 答案:C 方法归纳: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经常作为实验探究题出现在中考中,且有一定 的难度。解答此类考题的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牢牢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的测 定原理,牢记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会分析该实验失败的原因,理解为什么 不能用硫、碳、铁、镁等代替红磷,只有理解了这些,才能应对试题中装置的不断变化、 形式的不断更新。 | 例 2、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白烟 解析: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注意观察和正确描述实验现象,现象是指事物在变化中所表现的 外部形态和联系。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答案:C 例 3、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B.催化剂必定加快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C.二氧化锰只能用作催化剂 D.加入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的速率增大 解析:催化剂改变的是其他物质的反应速度,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但催化剂对生 成物的质量和种类不产生任何影响;能做催化剂的物质在其他化学反应中也可能做反应物 或生成物,故本题选 D。 答案:D 例 4、现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 (1)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备气体,并采用排空气法收 集气体,应选用(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和酒精灯。若改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应选 用_____________和酒精灯。 (2)将__________一端用水润湿稍用力转动插入__________中,再将__________慢 慢转动塞进___________容器口。 (3)现有如下制取氧气的操作: A.给试管加热排出空气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用铁夹固定试管 D.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胶塞 塞紧 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F.熄灭酒精灯 G.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来 用序号排出操作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从实验室制取氧气必须涉及的仪器选择、仪器组装、操作步骤等多角度考 查实验设计能力。 第一:(1)中仪器选择应考虑反应物为固体,需收集产物为气体,反应需加热,因 此应选管口略向下倾斜的⑦,考虑导气管与集气瓶连接需要的角度选④和⑤,再选⑩和 。 | 第三,应按先查气密性再装药品,排完空气再收集,移出水中导管再熄灯进行操作。 答案:(1)①⑤⑦⑩;①④⑦ (2)玻璃管; 橡皮管;玻璃管;带橡皮塞的 (3)BDCAEGF 备考模拟 一、选择题 1、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 21%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我省从今年 3 月 30 日起,统一发布 PM2.5 检测数据。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 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们直径小,富含大量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对人体 健康影响很大。下列情况不会增加空气中 PM2.5 的是( ) A.露天焚烧秸秆 B.利用太阳能发电 C.汽车排放尾气 D.直接用煤作 燃料 3、苏州博物馆最近启用新购置的“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即将 文物置于该机器内,三天后氮气浓度可达 99.99%;再密闭三天左右,好氧菌、厌氧菌和丝 状霉菌都被杀灭。下列有关氮气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氮气易溶于水 B.氮气不能供给呼吸 C.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加碘食盐 B.矿泉水 C.空气 D.酒精 5、有五种物质:①汽车尾气形成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人体呼出的二氧 化碳气体;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其中能使空气严重污染, 并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是( )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6、下列有关氧气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7、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加快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催化剂,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不是催化剂 B.加入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产生更多的氧气 C.催化剂在催化过程中所有的性质不变 D.同一个反应可以选用不同的催化剂 8、区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 A.分别测量三瓶气体的密度 B.将三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将带余烬的木条分别伸到三瓶气体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到三瓶气体中 9、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三氧化硫+水→硫酸 B.水 氢气+氧气 C.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D.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10、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分别用下列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氯酸 钾开始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 ) A.Fe2O3 B.Al2O3 C.CuO D.MgO | 11、如图所示,分别是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体积分数)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相同 B.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都含有氮气 C.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相同 D.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完全相同 12、如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集气瓶内充满了空气。燃煤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 硫,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出现的现象是( ) A.甲瓶中有水流入 B.乙瓶中有水流入 C.甲、乙两瓶中均有水流入 D.甲、乙两瓶中均没有水流入 13、检验氧气是否集满,最好的方法是( ) A.将带火星的木条平置于瓶口 B.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 C.将燃着的木条平置于瓶口 D.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里 14、常温下,碘与镁化合时速率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相当剧烈,形成一股美丽的 紫色烟雾,这里水所起的作用是( ) | A.反应物 B.氧化剂 C.催化剂 D.还原剂 15、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有如下各项:①熄灭酒精灯 ②使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 ③将装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试管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点燃酒精灯,对试管进行加热 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⑥实验完毕,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该实验过程中,上述各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A.⑤③④②⑥① B.⑤③④②①⑥ C.③⑤②④①⑥ D.⑤②③④⑥① 1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 A.烧瓶、长颈漏斗、水槽、酒精灯、玻璃导管 B.锥形瓶、集气瓶、大试管、水槽、玻璃导管 C.大试管、集气瓶、水槽、酒精灯、玻璃导管 D.大试管、烧杯、集气瓶、玻璃导管 二、填空题 17、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实验室用以下两种方法制取氧气。请完成下 列问题。 方法一:2KClO3 2KCl+3O2↑ 方法二:2H2O2 2H2O+O2↑ 方法一和方法二中 MnO2 都作为反应的_________。比较两种方法,方法二的主要优点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 进行总结归纳并完成下列问题: | (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 _________;④_________,……(只答四点即可)。 (2)甲实验进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_________。 (3)任选上述三个实验中的一个,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19、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三个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1)甲同学: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 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________。 (2)乙同学:用碳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 是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__________溶液,然后完成乙同学的实验,得 到了与甲同学相同的实验结果。 20、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 (1)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___(填代号)。当实验完毕时,应 先_________,后____________,否则可能_________。 (2)制取并收集氢气,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___(填代号)。点燃氢气前,应 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 置为_________ (填代号)。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考点回顾 (一)几种常见的碳单质 金刚石 石墨 外形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 体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磷片状 固体 特性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不导 电 最软的矿物之一,有良好的导电性,熔点 高,有滑腻感 用途 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装 饰品 铅笔芯、电极、润滑剂 (二)碳和碳的氧化物性质及用途 1、C 和 CO 性质的比较 | C CO 物理性质 黑色固体,难溶于水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 小,难溶于水 化 学 性 质 可 燃 性 化学 方程 式 C+O2 CO2 2C+O2 2CO 2CO+O2 2CO2 现象 红热,生成无色气体 蓝色火焰,生成的气体可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还 原 性 化学 方程 式 2CuO+C 2Cu+CO2↑ CuO+CO Cu+CO2 现象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体,生成的气 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体,生成的 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 装置 图 装置 要点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导管刚过橡皮 塞 多余的 CO 要进行尾气处理(如 点燃) 主要 实验 步骤 反应结束后,先将导管从液体中取 出,再停止加热 通 CO→加热→停止加热→停止 通 CO 用途 作燃料,冶炼金属(不同碳单质有 不同的用途) 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 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及用途的比较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物理 性质 色、态、味 无色、无味的气体 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 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略小 溶解性 能溶于水 难溶于水 化学 性质 可燃性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有可燃性 2CO+O2 2CO2 | 还原性 不具有还原性,而具有氧化性 具有还原性 CO+CuO Cu+CO2 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而易分解:H2CO3=H2O+CO2↑ 不与水反应 与石灰水 反应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Ca(OH)2+CO2=CaCO3↓+H2O 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毒性 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 有毒 用途 ①灭火 ②工业原料 ③干冰可作制冷 剂 ④温室里的气体肥料 燃料,冶炼金属 重点提示:CO 和 CO2 性质有很大的不同,原因是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原理的讨论(从原理、操作、经济和环保等方面) 2、装置的选择 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方法 (1) (2) 3、气体的验证 (四)温室效应 1、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 | 由于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因为森林资源的破坏和矿 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2、防止“温室效应”加剧的措施: 可以从大力植树造林和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两方面来减小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 二、典例解析 例 1、下列各种碳单质的应用及原因不正确的是( ) A.石墨可用于做润滑剂,因为它能导电 B.木炭可用于取暖,因为它燃烧放热 C.金刚石可用于作钻头,因为它很硬 D.活性炭可用于滤毒,因为它有吸附 性 解析:石墨能作润滑剂是因为它有滑腻感,与是否导电无关。 答案:A 例 2、下图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的是( ) 解析: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易升华吸热的物理性质;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 学性质;制尿素、化肥也利用了二氧化碳作化工原料的化学性质;而灭火器灭火既利用了 化学性质,又利用了物理性质。 答案:D 例 3、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 NH4Cl 和 Ca(OH)2 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反应方程式 为: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氨气的密度为 0.771g/L, | 空气的密度为 1.293g/L,且在常温常压下,1 体积的水能溶解约 700 体积的氨气。则制备 氨气应选择下图中的__________装置,收集氨气应选择其中的__________装置。(填字母 序号) 解析:由题目可知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因此制备氨气用 A 装置。氨 气极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它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收集氨气用向下排空气 法,选 D 装置。 答案:A;D 例 4、人们提起二氧化碳,首先联想到它是“温室效应”的元凶。其实,从化学的角度看, 任何一种物质都应该从对人类有益同时存在副作用两方面来客观地给予评价。二氧化碳无 论是气态、液态还是固态,都有不少重要的用途。 (1)固态二氧化碳俗称____________,有此俗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态二氧化碳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生长必需的营养成分。据美国媒体报道, 每小时每亩释放 11.5kg 二氧化碳,水稻可增产 67%,玉米和蔬菜增产 60%,固氮能力提高 6 倍。从这些方面看,对于植物而言,你认为二氧化碳气体又应被称做 ___________________。 (4)液态二氧化碳可用做清洗剂,洗涤某些有特殊要求的器件。根据二氧化碳的物 理性质,试推测液态二氧化碳用做清洗剂的优点有哪些? (5)二氧化碳用途很多,但是控制二氧化碳向大气的排放仍然是环境保护的大问题。 解析:二氧化碳是九年级化学中研究的重要物质之一,教材中介绍的知识信息较多,但科 学技术发展很快,需要我们注意阅读、了解教材以外的更多更新的知识内容。 答案: (1)干冰;因为其外形与固态水(冰)相似。 (2)人工降雨、冷藏食品等。 (3)气体肥料或固氮催化剂。 | (4)①因为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是气体,所以洗涤后,液态二氧化碳挥发,器件上 不会留下什么痕迹; ②液态二氧化碳挥发后经处理还可循环使用。 例 5、下图是二次进风节煤炉示意图(煤的主要成分是碳) (1)分析煤炉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写出各部位的一个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煤炉底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炉中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炉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一次进风煤炉相比,二次进风煤炉为什么能节省煤并减少污染? 解析:由于二次通风,进入的空气量大,氧气充足,使碳充分燃烧,避免或减少造成污染 的 CO 气体的生成。 答案:(1)C+O2 CO2 CO2+C 2CO 2CO+O2 2CO2 (2)二次进风炉增加了氧气的量,使碳燃烧得更充分。 备考模拟 一、选择题 1、据报道,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碳膜片,其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二 十万分之一。如下图所示,这种碳膜片形状如蜂巢,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边形单元向外延 展而成,下列有关碳膜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碳膜片属于单质 B.碳膜片与 C60 是同一种物质 C.碳膜片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D.碳膜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和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家在 440℃和高压下,利用金属钠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了金刚石 (化学式为 C)和碳酸钠,且金刚石的颗粒有望达到宝石级大小,它将给天然金刚石开采 业带来极大挑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是一种单质 B.碳是非金属元素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中生成了新的原子 3、下面 O2 和 CO2 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4、下列有关 CO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C.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所以它属于混合物 D.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 | 5、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 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在 A 处不参与该 循环的是(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 C.发展利用氢燃料 D.人和动物的 呼吸 6、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躯散了炎炎夏 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诗中所赞美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7、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 CO 和 CO2 两种气体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紫色石蕊试液 C.灼热的氧化铜 D.稀盐酸 8、在温室大棚内生产蔬菜或花卉的过程中,常向棚内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其主要目的 是( ) A.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止植物的病虫害 B.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等的产量和质量 C.产生温室效应,提高棚内温度 D.避免棚内发生火灾 9、有关 H2、CO、C 三种物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目前最理想的清洁燃料 B.与金属氧化物发生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C.在氧气中燃烧,都产生淡蓝色火焰 | D.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后,一定有化合物生成 10、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 环体系: 上述关系图能反映的化学观点或化学思想有( ) 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②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③化学能可以 转化为机械能;④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⑤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⑥二 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1、超临界 CO2 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 保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超临界 CO2 流体性质特殊,因此,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 ②CO2 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 它参与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环 ③超临界 CO2 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 ④超临界 CO2 流体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2、现有 CO、CO2 混合气体,小芳同学按如下顺序进行操作(下图所示装置中 a 是弹簧夹, b 是分液漏斗活塞):①关 b 开 a;②通入混合气体;③收集气体;④关 a 开 b;⑤收集气 体。通过上述操作小芳( ) A.只收集到 CO 气体 B.只收集到 CO2 气体 | C.先收集到 CO 气体,后收集到 CO2 气体 D.先收集到 CO2 气体,后收集到 CO 气体 1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可能是( )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14、氢气、一氧化碳、炭粉分别与黑色的氧化铜反应,下面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反应都需加热 B.都有红色固体物质生成 C.都属于置换反应 D.氧化铜都发生还原反应 15、2003 年 2 月 1 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失事。有专家分析认为,其原 因可能是航天飞机机壳底部的石墨瓦在空中脱落,击中机翼。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可 以起隔热和保护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石墨( ) A.能导电 B.密度小 C.熔点高、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 D.硬度小,有润滑作用 16、大气中 CO2 含量增大,会造成“温室效应”。下列情况会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 大的是( ) A.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大绿地面积 C.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 D.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17、欲除去 N2 中的少量 O2、H2、CO、CO2、水蒸气等杂质(H2、CO 的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可使混合气体通过下列物质:①浓 H2SO4;②澄清石灰水;③灼热的 CuO;④灼热的铜网。 则下列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③①② D.③①②④ 18、下图所示的四个大小完全相同的装置,同时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我们观察到( ) | A.四个装置 U 形管内 a、b 两端液面没有变化 B.四个装置 U 形管内 b 端液面升高,且依次增大 C.四个装置 U 形管内 a 端液面升高,且依次增大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9、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作用吸收 CO2,通过_________作用将 CO2 释放到大气中。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 CO2 和 H2 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 的化学式: 2CO2+6H2 = 1( )+4H2O (3)为了减缓大气中 CO2 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③ 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20、实验室用图中部分装置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 (1)装置 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收集 CO2 不能用 B 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 C 装置来收集 CO2 时导管下端位 置应在__________处(填“a”或“b”),检验所得气体是否为 CO2 的反应原理是(用化 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下图 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Ⅰ.纸花变红,Ⅱ.____________,Ⅲ.纸花不变 色,Ⅳ.___________。 (2)该同学进行的Ⅰ、Ⅱ两项实验,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进行四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用文字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将 CO2 通入 NaOH 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某学习小组为了看到 CO2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明显 外观现象,并同时利用这一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过程 及内容,思考并完成相关问题。 | 甲 乙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整套装置(包括 CO2 及 NaOH 溶液)放在天平上称量, 测得质量为 78.2 g。 (2)用力推压注射器栓塞向密闭的软塑料中注入 10 mL NaOH 溶液(装置如图乙所示), 然后握紧注射器和塑料瓶用力振荡,这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还能 看到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静置片刻后,将整套装置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测得其质量仍为 78.2 g,你对 这一结果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探究实验,你得到的启示: ①若采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让化学反应在_________; ②为了进一步证明 CO2 与 NaOH 溶液确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你还能想到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与常见的溶液 一、考点回顾 (一)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 项目 内容 备注 化学 方程式 2H2O 2H2↑+O2↑ 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 入少量 H2SO4 或 NaOH,通的 是直流电 现象 (1)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2)跟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的体积 约是跟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 V(正)∶V(负)=1∶2, 氧气 1 体积,氢气 2 体积 | 积的 2 倍 检验 (1)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内的气体,其中 体积大的气体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2)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正极生成的是氧气 (2)负极生成的是氢气 结论 (1)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每个水分子都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 (4)本实验同时验证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 再分 注意:无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何改变,其原理是一致的。 (二)水的净化 1、自来水生产流程: 水源→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其中,要明确以下几点: (1)明矾的净水作用:絮凝剂主要是明矾或硫酸铝。这两种物质都能与水作用生成 一种叫做氢氧化铝[Al(OH)3]的凝胶状的物质,该物质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使水中细小 的悬浮杂质集结而下沉。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活性炭具有多孔结构,有吸附性,起吸附作用.吸附过程 是物理变化。 (3)“消毒”过程是化学变化。 2、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三)水的软化方法 在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实验室中常用蒸馏法,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 (四)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 (1)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 的不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 溶液的判断依据;“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里是否能继续溶解该溶质。 (2)当温度、溶剂的量改变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注意:改变温度,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固体溶质;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 响变化不大的物质,如 NaCl,该方法不适用;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 Ca(OH)2,则转化情况与上述方法相反。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 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四个关键词必须同时满足,溶解度才有意义: 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可依此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标准:在 100g 溶剂里。 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时。 ④单位:质量常用单位“克”。 (2)影响因素:内因:由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决定。 3、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该气体在压强为 101kPa,一定温度时,在 1 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 溶解的体积。 | 注意:定义中的几个关键词: ①一定温度下;②101 kPa;③1 体积水中;④饱和时的气体体积数。 (2)影响因素: 内因:气体和水本身的性质。 外因:①温度:随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②压强: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 4、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比较: (1)区别: 溶解性:是说明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方法,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 溶解度:是衡量一定温度下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 示方法。 (2)联系: 溶解度/g <0.01g 0.01~1 1~10 >10 溶解性描述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5、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曲线上的点表示该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2)不同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3)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4)曲线下的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的点表示溶液为饱和且有溶质析出。 6、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判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是多少; (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趋势——看曲线倾斜度; | (4)判断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改变温度或改变溶质量; (5)确定使溶质结晶析出的方法: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 (6)确定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7、结晶: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 结晶的两种常用方法:①蒸发溶剂法;②冷却热饱和溶液。 8、溶质质量分数 应熟练掌握本部分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公式一: 式中三个量,已知任意两个量,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公式二: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体积、密度的有关换算 溶液质量(m)=溶液体积(V)×溶液密度(ρ) 公式三:溶液稀释的计算 m1×ω1=m2×ω2 m1、m2——稀释前后溶液质量; ω1、ω2——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典例解析 例 1、原水(未经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HClO)杀 死细菌。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净化步骤如下: | (1)可以除去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2)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填编号)。 解析:沉淀是指液体中大颗粒固体沉降下来。由题干信息知,氯气可用于杀菌消毒。 答案:(1)B;(2)D。 例 2、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做法,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加入硝酸钾晶体 B.恒温蒸发水 C.升高温度 D.冷却降温 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若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可采取加入溶质 KNO3 晶体、恒温蒸发水、降低温度等措施。故 C 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C 例 3、下图是 A、B 两种固体溶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 物质的的溶解度大于 B 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2℃时,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量分数相等 D.A、B 两种物质的溶液各 100g,则 t2℃降到 t1℃时 B 析出晶体可能比 A 多 解析:溶解度曲线是指饱和溶液中,在 100g 水中溶解的溶质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因 此比较不同物质溶解度大小时一定要指明温度,故 A 错;在某一温度,只有溶解相等时, 它们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才相等,故 C 错。 | 答案:B 例 4、要使 100g 含水 99%的食盐溶液变成含水 98%的食盐溶液,可采用的措施有( ) A.要加 1g 食盐 B.蒸发掉 50g 水 C.蒸发掉 49g 水 D.加 3%的食盐溶液 100g 解析: 100g 含水 99%的食盐溶液,则含食盐 1%,当变成含水 98%时,其食盐的含量为 2%。 设蒸发的质量为 x, 则有 ,得 x = 50g, 加 3%的食盐溶液 100g 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BD 例 5、如图所示,在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 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的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单叙述原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的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 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为跨学科开放性试题。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在 NaCl 饱和溶液中再加入食盐 晶体,不能再溶解,溶液的密度不变,小球沉浮情况不变。若要使小球上浮,可增大溶液 的密度,应从影响饱和溶液组成的因素去思考,即溶度、溶质和溶剂的改变。 答案:(1)沉浮情况不变;因为将氯化钠晶体投入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会继续溶解, 溶液密度不变,小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 (2)①可加入 KNO3 等(不与 NaCl 反应且易溶于水的其他晶体)晶体。②可加入 AgNO3 等(与 NaCl 反应但使溶液质量和密度增大)晶体。③可升高温度后加入 NaCl 晶体,使溶 液密度增大。④可加入密度比饱和食盐水大的其他可与食盐水混溶的溶液。(其他答案合 理即可。) 金属 金属矿物 一、考点回顾 (一)金属的物理通性 金属有很多共同的物理性质,如:常温下它们都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大 多数为热和电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铁的冶炼实验 | (四)铁的锈蚀条件及防锈的方法 (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1、金属活动性顺序 2、金属活动性规律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位置越靠前,其金属活动性就越强。 |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 出来,如 Cu+2AgNO3=2Ag+Cu(NO3)2,而 Cu 和 AgCl 不反应,因为 AgCl 不溶于水,而 AgNO3 溶于水。且一种金属若同时与两种盐溶液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如 Fe 粉加入到 CuSO4 和 AgNO3 的混合溶液中时,Fe 先置换 Ag 后置换 Cu。 (4)很活泼的金属,如 K、Ca、Na 与盐反应,先与盐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碱,碱再 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金属。 (5)金属铁与酸溶液或盐溶液反应都只能得到+2 价的亚铁盐,不能得到+3 价的铁 盐。 (六)含杂质物质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依据纯净物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相互质量关系进行的。因此,在 进行含杂质物质的计算时,要先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再将纯净物的 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计算。纯净物和含杂质物质的换算公式: 纯净物的质量=含杂质物质的质量×a% a%——纯净物在含杂质物质中的质量分数 二、典例解析 例 1、将质量相等的 A、B、C 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 盐酸中,反应生成 H2 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 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已知:A、B、C 在生成物中均为+2 价)( ) A.放出 H2 的质量是 A>B>C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B>C C.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 | D.相对原子质量是 C>B>A 解析: 由图知放出 H2 的质量是 A>B>C,A 正确;已知 A、B、C 在生成物中均为+2 价, 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故相对原子质量是 C>B>A,D 正确; 由图可知,反应速率 B>A>C,则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B>A>C。 答案:AD 例 2、往 AgNO3 和 Zn(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渣中一 定存在的金属是( ) A.Ag 和 Fe B.Ag C.Ag、Fe 和 Zn D.Ag 和 Zn 解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与 AgNO3 溶液反应,与 Zn(NO3)2 溶液不反应,并且加入 “过量”的铁粉,故滤渣中一定存在 Ag 和 Fe。 答案:A 例 3、在天平两边盘中的烧杯中各放入质量和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足量),调节天平至 平衡,分别向两边烧杯中各加 5 g 镁和 5 g 铁.镁和铁反应完全后。最后天平的指针( ) A.偏向加镁的一边 B.偏向加铁的一边 C.停留原位 D.不能确定偏向哪边 解析:增加的量不是加入固体的量,还要考虑生成气体的量。烧杯中增加的质量应该用加 入的金属的质量减去生成的气体的质量,若两边增加的质量相等,则天平平衡;若两边增 加的质量不相等,则天平失去平衡,指针偏向增加质量大的一边。 设 5 g 镁生成 H2 的质量为 x,5 g 铁生成 H2 的质量为 y。 Mg+2HCl=MgCl2+H2↑ 24 2 5g x x=0.42 g | Fe+2HCl=FeCl2+H2↑ 56 2 5g y y=0.18 g 因加入固体质量相等,所以天平偏向加铁的一边。 答案:B 例 4、将铁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减轻的是( ) A.H2SO4 B.CuSO4 C.FeCl2 D.HCl 解析:首先可判断出铁和 FeCl2 不反应,排除 C。当铁和盐酸、硫酸反应时,铁以 FeCl2 和 FeSO4 的形式进入溶液中,同时置换出溶液中的氢,反应方程式如下: Fe+H2SO4=FeSO4+H2↑,Fe+2HCl=FeCl2+H2↑ 对于铁片来说,质量随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少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于溶液来说,每逸 出 2 g 氢气就有 56 g 铁进入溶液,因此溶液的质量是逐渐增加的。铁与硫酸铜反应时情 况相反,反应方程式如下: Fe+CuSO4=FeSO4+Cu 每析出 64 g 铜必然有 56 g 铁溶解,因此固体质量逐渐增加,而溶液质量减轻,因此 答案为 B。 答案:B 备考模拟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 A.钢 B.铝 C.氧化铁 D.金刚石 2、中华民族在世界冶金史上曾谱写过辉煌的篇章,下图即为我国东汉晚期所铸的青铜奔 马(马踏飞燕)。早在 2000 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从现 代化学的观点理解,这句话的涵义是( ) A.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单质铜 B.氧化铜在单质铁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铜 C.氢氧化铜和铁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铜 D.单质铁从铜盐溶液中置换出铜 3、钛和钛的合金被认为是 21 世纪的重要材料,它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 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根据它的主要性能,下 列用途不切合实际的是( ) A.用来做保险丝 B.用于制造航天飞机 C.用来制造人造骨 D.用于制造船舶 4、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 由强至弱的顺序及元素名称、符号均正确的一组是( ) A.金 Au>银 Ag>铜 Cu B.钾 K>钙 Ca>钠 Na C.锌 Zn>铁 Fe>汞 Hg D.铝 Cl>镁 Mg >锌 Zn 5、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B.玻璃属于硅酸盐材料 C.开发使用可降解塑料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D.玻璃钢属于金属材料 6、菜刀在生活中有重要应用。下列情况:①切青菜后用清水冲洗 ②切湿咸菜后未清洗 ③切肥猪肉后放置。菜刀腐蚀由快到慢的是( ) |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7、利用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能够验证 Fe、Cu、Ag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 A.Fe、CuCl2 溶液、Ag B.FeCl2 溶液、CuCl2 溶液、Ag C.FeCl2 溶液、Cu、Ag D.FeCl2 溶液、Cu、AgNO3 溶液 8、将过量的铁粉加到硫酸铜溶液中,然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固体是( ) A.Cu B.Fe C.FeSO4 D.Fe 和 Cu 9、将铁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比以前减轻的是( ) A.稀硫酸 B.稀盐酸 C.硫酸铜溶液 D.氯化亚铁溶液 10、向 AgNO3、Cu(NO3)2、Mg(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 存在的情况是( ) A.滤纸上有 Ag,滤液中有 Ag+、Cu2+、Zn2+、Mg2+ B.滤纸上有 Ag、Cu,滤液中有 Ag+、Zn2+、Mg2+ C.滤纸上有 Ag、Cu、Zn,滤液中有 Zn2+、Mg2+ D.滤纸上有 Ag、Cu 、Zn、Mg,滤液中有 Zn2+、Mg2+ 1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硬铝 B.白铜 C.焊锡 D.水银 12、如图所示,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相同的铜球和锌球,这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 球分别浸没在稀 H2SO4 和 CuSO4 溶液中片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左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 B.只有右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 | C.两边烧杯中的溶液质量都增加 D.取掉烧杯后,杠杆仍然保持平衡 1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 Fe、Cu、Ag3 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4 种实 验方案。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14、从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百年 的是,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因素有关的是: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②金属活动性顺序; ③金属的导电性;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⑤金属的延展性。( ) A.①③ B.②⑤ C.③⑤ D.②④ 15、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铁丝表面有红色金属铜生成 B.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C.溶液质量增加 D.铁丝中铁的质量逐渐减少 16、有 A、B、C、D 四种金属,分别把它们加入到稀盐酸中,A、B、D 反应后有气体放出, C 无明显现象,再把 A,D 加入 B 盐溶液中,D 表面有 B 析出,而 A 没有,则四种金属的活 动性顺序是( ) A.A>B>D>C B.B>D>A>C C.D>A>B>C D.D>B>A>C | 17、除去铜粉中少量铁粉,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磁铁吸引 B.加入足量稀盐酸再过滤 C.加适量 CuSO4 溶液 D.在空气中灼热 二、填空题 18、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 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句话产生了好奇。为什么用“一般”这个词呢?难 道还有例外吗? 查阅资料:Na 性质活泼,常温下,与氧气反应,也可以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与分析: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 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蒸馏水中,发现钠块立刻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在水 面上到处游动,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成红色;③往硫酸铜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钠,又出 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物质析出。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②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任写三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写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不一定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9、实验室要除去细碎铜屑中的少量细碎铁屑。某学生设计了两个方案: ①Cu,Fe 过滤→洗涤 ②Cu,Fe 过滤→洗涤 两个方案中,较好的是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是否有更简单的方法?若有,请写出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是甲、乙、丙、丁四种常见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示意较。 | (1)上述四种金属可以分为两类,其中哪几种金属可以归为一类? (2)若乙是金属 Zn,则丙可能是什么金属?请你说出理由。 21、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 1/4。某学生想弄清楚铁生锈是 否必须同时有空气和水,他将干净的铁钉放入 A、B、C 三支试管中,进行研究。 (1)在下图中的每支试管中画出并标明所需的物质和用品。 (2)一周后,编号为__________ 的试管中铁钉最易生锈。 (3)比较吐鲁番盆地和海南岛两地,铁生锈相对较慢的地区是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 常见的酸和碱 一、考点解读 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是中考命题的重点之一,备考时要善于比较具体酸、 碱的化学性质,从个性到共性,寻找规律及性质差异并将知识网络化。为使学生熟练掌握 酸、碱的性质,总结规律如下: (一)酸 | 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硝酸和醋酸。浓盐酸、浓硝酸都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 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醋酸也具有挥发性。 | (二)碱 | | (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二、典例解析 例 1、区别稀硫酸和稀盐酸可选用的试剂是( ) A.酚酞试液 B.石蕊试液 C.氯化钡溶液 D.锌粒 解析:酚酞遇酸不变色,故 A 错;稀硫酸、稀盐酸均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无法区别,B 错;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盐酸与氯化钡不反应,故 C 正确;D 项中的锌粒与 稀硫酸、稀盐酸反应都生成气体,也无法区别。 答案:C 例 2、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敞口容器中,质量减少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大理石 C.浓硫酸 D.浓盐酸 | 解析:A 中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而潮解,还易和空气中 CO2 反应生成 Na2CO3, 质量会增大;B 中大理石在空气中不发生任何变化,质量不变;C 中浓硫酸有吸水性,在 空气中质量增大;D 中浓盐酸有挥发性,在空气中质量减小。 答案:D 例 3、有下列四种物质: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稀硫酸 ③硝酸银溶液 ④无水硫酸铜 根据题意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1)除去 CO 中混有的少量 CO2 可以用_____________。 (2)鉴别 NaCl 溶液和 KNO3 溶液可以用____________。 (3)证明 H2 中含有水蒸气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 Zn 和 Cu 的金属活动性可以用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涉及除杂质、鉴别、证明、研究等多项实验技能,考查学生综合解答问题的能 力。(1)除去 CO 中混有的少量 CO2 可以用①,因为 2NaOH+CO2= Na2CO3+H2O。(2)鉴别 NaCl 溶液和 KNO3 溶液应选用③,因为 Na Cl+AgNO3= AgCl↓+NaNO3。(3)证明 H2 中含水 蒸气应选④,因为无水 CuSO4 白色粉末遇水会变为蓝色。 (4)研究 Zn 和 Cu 的金属活动性可用②,因为 Zn 可以和稀硫酸反应而铜不发生反应。 答案:(1)①;(2)③;(3)④;(4)② 例 4、进行下列 3 组实验(如图所示)。 | (1)根据实验及现象分析比较和归纳而得出的结论有(至少答 3 条)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③______; (2)指出上述实验中有关性质及反应在实验室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至少 答 3 条):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考查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推理能力,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题,质量较高。 熟练掌握酸的通性以及酸在生产、生活及实验等方面的用途是解答该题的基础。答题时首 先审清题意,归纳出具有规律性、概括性的结论。 答案:(1)①酸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②酸能跟某些盐反应;③酸能跟多种活泼金 属反应;④酸并不能与所有金属反应。 (2)①盐酸可用于除铁锈;②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③氯化钡 溶液可用于检验 SO4 2-的存在;④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 CO2。 例 5、下列试剂中,能将 Na2CO3、NaCl、BaCl2 三种物质的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 A.盐酸 B.稀硫酸 C.石蕊试液 D.澄清石灰水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鉴别。要注意将三种溶液一次鉴别出来,要求应产生三种不同现 象。利用选项给出的信息逐一淘汰,盐酸只与 Na2CO3 反应有气体生成,不能鉴别;稀硫酸 与 Na2CO3 反应生成气体,与 BaCl2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 NaCl 溶液不反应,可一次鉴 别;石蕊试液只在 Na2CO3 溶液中显蓝色,另两种溶液中不变色,不可取;澄清石灰水只与 Na2CO3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另两种物质不反应,不可取。 答案:B 例 6、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下图中能正确表示 pH 变化的是(横 坐标表示加水的量,纵坐标表示 pH)( ) | 解析:该题将化学知识与数学图像相结合,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NaOH 溶液中 加水稀释后 pH 由大逐渐变小,但仍大于 7。故只有 A 符合实际情况。 答案:A 备考模拟 一、选择题 1、用 pH 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 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 pH 值比较( ) A.偏低 B.偏高 C.相等 D.无法比较 2、混有水蒸气的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CO2 B.NH3 C.H2 D.HCl 3、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Ca(OH)2+2HCl = CaCl2+2H2O B.Fe+2HCl = FeCl2+H2↑ C.Fe2O3+3H2SO4 = Fe2(SO4)3+3H2O D.2KMnO4 K2MnO4+MnO2+O2↑ 4、要除去 Cu 粉中混有的少量 CuO,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盐酸 B.加足量水 C.加 NaOH 溶液 D.与氧气共热 | 5、下列物质敞口放在空气中易变质的是( ) A.浓 H2SO4 B.石灰水 C.浓盐酸 D.苛性钠 6、经测得某些食物的近似 pH 如下: 柠檬 鸡蛋清 苹果 西红柿 牛奶 2.3 7.9 3.1 4.2 6.5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奶和鸡蛋清均属碱性食品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 C.柠檬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D.西红柿的酸性比苹果强 7、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确 pH 范围如下表: 唾液 胃液 血液 小肠液 胆汁 6.6~7.1 0.9~1.5 7.35~7.45 7.6 7.1~7.3 所列体液中碱性最强的是( ) A.唾液 B.血液 C.胆汁 D.小肠液 8、下表中五种溶液的 pH,取其中的某些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 pH 可能为 7 的是( ) 水溶液 甲 乙 丙 丁 戊 pH 0 3 6 9 12 A.甲、乙 B.丁、戊 C.甲、乙、丙 D.甲、丁、戊 9、向 100g 质量分数为 3.65%的盐酸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 4%的 NaOH 溶液,同时测定溶 液的有关数据,以每次所加 NaOH 溶液质量为横坐标(见图),基本正确的是( ) | 10、如图在一只盛有氢氧化钡溶液的烧杯中,悬浮着一只塑料球(不与其他物质反应,且 密度 1.6×103kg/m3),若小心地向杯中加入适量 30%的稀硫酸(没有溢出杯外),静置后, 塑料球的浮沉情况及烧杯底部受到的压力与原来相比( ) A.上浮,压力不变 B.悬浮,压力增大 C.下沉,压力增大 D.下沉,压力不 变 11、用 Zn、CuO、稀 H2SO4 作原料,用下列两种途径制取等质量的铜,符合实验结果的叙述 是( ) (1)Zn H2 Cu (2)CuO CuSO4 Cu A.一定消耗等质量的氧化铜 B.一定消耗等质量的锌 C.一定消耗等质量的稀硫酸 D.一定生成等质量的硫酸锌 | 12、为鉴别室温下的饱和 Ca(OH)2 溶液和蒸馏水,现提供下列方法:①用 pH 试纸测 pH ②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③滴加酚酞试液 ④用嘴尝 ⑤滴加 CuSO4 溶液 ⑥加热观察。其中可行 的是( ) A.①②④⑥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⑤ 13、某溶液的 pH=3,为了使其 pH 降低,应( ) A.滴加浓盐酸 B.滴加浓 NaOH 溶液 C.加水 D.吸出部分溶液 14、苯甲酸(C6H5COOH)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醋酸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 不合理的是( ) A.苯甲酸溶液的 pH 小于 7 B.苯甲酸溶液的 pH 大于 7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15、土壤的酸碱度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已知某地区土壤显微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 酸碱性考虑,在该地区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作物 小麦 油菜 西瓜 甘草 最适宜的土壤 pH 范围 5.5~6.5 5.8~6.7 6.0~7.0 7.2~8.5 A.西瓜 B.甘草 C.小麦 D.油菜 16、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 A.向氯化钡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 B.向 pH=2 的盐酸中加水 C.向稀硫酸中加镁粉 D.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制氧气 17、在图中,横坐标表示加入物质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 pH 变化,能用该图图像表 示的实验是( ) A.向盐酸中逐渐加入蒸馏水 B.向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 C.向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刚好完全中和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刚好完全中和 18、用 pH 试纸测定某地雨水的 pH,如果将 pH 试纸用水润湿后,再把待测雨水滴到 pH 试 纸上,跟比色卡对照,测得 pH=5,则该雨水的实际 pH 为( ) A.大于 5 B.小于 5 C.等于 5 D.大于 7 19、如图,在一只盛一定稀盐酸的圆底烧瓶内用细铜丝悬挂一小块石灰石,将该圆底烧瓶 放入水中,小心地将石灰石连同细铜丝一起投入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烧瓶浸入水中的体 积比投入前(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20、在托盘天平两边分别放置盛有 1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6%的稀盐酸的烧杯,将天平调 至平衡后,分别向左盘烧杯中加入 5g 镁,右盘烧杯中加入 5g 碳酸镁,则完全反应后天平 指针( ) A.不偏转 B.向右偏 C.向左偏 D.都有可能 | 盐 化学肥料 一、考点解读 (一)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 生活中常见的盐有: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和碳酸 钙(CaCO3)。 物 质 化学式, 俗名 性质 用途 备注 氯 化 钠 NaCl,食盐 的主要成 分 无色、易溶于水的 晶体,其水溶液的 pH=7 作调味剂和防腐 剂;配制生理盐 水;重要的化工 原料 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用 蒸发溶剂的方法析出晶体;生 活中的盐指 NaCl(食盐),化 学中的盐是指一类化合物;不 能将工业用盐当做食盐食用。 Cl-的检验:向试样中滴加 AgNO3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 滴加稀 HNO3,若白色沉淀不溶 解,则证明原溶液中有 Cl- 碳 酸 钠 Na2CO3,俗名 纯碱 白色粉末,易溶于 水,溶于水时放热。 Na2CO3+ Ca(OH)2=CaCO3↓+ 2NaOH; Na2CO3+2HCl=2NaCl +H2O+CO2↑ 制烧碱;重要的 化工原料,广泛 应用于玻璃、造 纸、纺织、洗涤 等工业 溶液的 pH>7,显碱性。碳酸 钠中因含 CO3 2-,易发生复分解 反应。 CO3 2-的检验:向试样中滴加稀 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说明原物质中含 有 CO3 2- 碳 酸 氢 钠 NaHCO3,俗 名小苏打 白色粉末,能溶于 水 泡沫灭火器中制 取二氧化碳,焙 制糕点,治疗胃 酸过多等 能与盐酸发生反应,产生二氧 化碳气体(利用这一性质可用 来检验 CO3 2-和 HCO3 -的存在) 碳 酸 钙 CaCO3,石灰 石、大理石 的主要成 分 不溶于水的白色固 体。 CaCO3+2HCl=CaCl2 实验室中常用石 灰石(或大理石) 和稀盐酸来制取 CO2;工业上煅烧 石灰石获得的生 自然界中石灰石的分布很广, 溶洞中千姿百态的石笋、石柱 和钟乳石就是由碳酸钙、二氧 化碳和水相互作用形成的。 | +CO2↑+H2O; CaCO3 CaO+CO2 ↑ 石灰是重要的建 筑材料 CaCO3+H2O+CO2=Ca(HCO3)2 若受热或大气压减小,碳酸氢 钙又会分解,转化成不溶性的 碳酸钙重新沉积下来,形成石 笋、石柱等。Ca(HCO3)2 CaCO3 +CO2↑+H2O (二)盐的化学性质 (1)盐的组成:金属离子(或 NH4 +)和酸根离子 (2) (三)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 二、典例解析 例 1、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ZnSO4 B.NH4Cl C.KNO3 D.尿素 解析:从化学肥料的分类入手,A 属微量元素肥料,B 与 D 则是氮肥,含两种以上营养元 素的肥料属复合肥料,所以 KNO3 属复合肥料,故选 C。 答案:C 例 2、下列物质中,能分别与铁、氯化钡、烧碱发生反应的是( ) A.碳酸钠溶液 B.盐酸 C.硫酸铜溶液 D.硝酸钾溶液 解析:A 中碳酸钠溶液与铁、与烧碱溶液均不反应,不符合题意;B 中盐酸与氯化钡不反 应,不符合题意;C 中硫酸铜溶液与三种物质均反应:Fe+CuSO4=Cu+FeSO4,CuSO4+BaCl2 =BaSO4↓+ CuCl2,CuSO4+2NaOH =Cu(OH)2↓+Na2SO4;D 中硝酸钾与三种物质均不反应。 故正常答案为 C。 答案:C | 例 3、下列各组稀溶液中,利用组内物质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各种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 A.Na2CO3、H2SO4、HCl、KNO3 B.CuSO4、KOH、NaCl、NaOH C.Na2SO4、Na2CO3、BaCl2、HNO3 D.NaNO3、MgCl2、KCl、Ba(OH)2 解析:本题是不加试剂的自身鉴别题。解答这类题一般按以下两种方法解答:(1)根据 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首先鉴别出一种或几种物质,然后以 此为试剂,再分别依次鉴别出其他物质;(2)如果无特殊物质,可利用组内物质两两混 合产生不同的现象来鉴别。A 中 Na2CO3 与 HCl、H2SO4 均产生气体,与 KNO3 不反应,无法鉴别; B 中蓝色溶液为 CuSO4,CuSO4 与 KOH、NaOH 均产生蓝色沉淀,不可鉴别;C 中 BaCl2 与 Na2CO3、 Na2SO4 均产生白色沉淀,再向沉淀上滴稀 HNO3,能溶解的沉淀是 BaCO3,原物质是 Na2CO3, 不溶的是 BaSO4,原物质是 Na2SO4,可以鉴别;D 中只 MgCl2 与 Ba(OH)2 反应有白色沉淀,其 余不反应,无法鉴别。 答案:C 例 4、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的转变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 A.Na2CO3→CaCO3 B.Fe2O3→Fe C.CaO→Ca(OH)2 D.CuO→Cu(OH)2 解析:A 组中 Na2CO3→CaCO3,是由可溶性的碳酸盐 Na2CO3 转化成不溶性的碳酸盐 CaCO3 的过 程,只要选择可溶性的钙盐,或者微溶性的碱 Ca(OH)2,利用盐和盐或盐和碱的复分解反 应,就可以一步完成这种转化:如 Na2CO3+CaCl2=2NaCl+CaCO3↓或 Na2CO3+Ca(OH)2=2NaOH +CaCO3↓。B 组中 Fe2O3→Fe,这是由金属氧化物转变成金属单质的过程,只要在一定条件 下使用还原剂,就可以将 Fe2O3 转变成 Fe 单质,常用的还原剂有 H2、C、CO,反应方程式为 3H2+Fe2O3 2Fe+3H2O 或 3C+2Fe2O 4Fe+3CO2↑或 3CO+Fe2O3 2Fe+3CO2。C 组 中 CaO→Ca(OH)2 和 D 组中 CuO→Cu(OH)2 均是由碱性氧化物向对应的碱转化的过程,这种转 化只限于可(微)溶性的碱 KOH、NaOH、Ca(OH)2、Ba(OH)2 等所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直接跟水 化合生成碱,如 CaO+H2O=Ca(OH)2,大多数的碱性氧化物如 CuO、Fe2O3 等都不能直接跟水 化合生成对应的碱,所以 CuO 向其对应 Cu(OH)2 转变是不能一步完成的。如何由 CuO 制取 难溶性的碱 Cu(OH)2 呢?一般来说,可用如下方法: CuO+H2SO4=CuSO4+H2O CuSO4+2NaOH=Cu(OH)2↓+Na2SO4。 答案:D | 例 5、现有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钠三种溶液,请你从中选择两种溶液,用化学方法进行 鉴别。要求:①选择试剂时,同类物质在鉴别中只能使用一次;②每次鉴别一步完成;③ 有微溶物生成的,不按沉淀处理。请回答: (1)你认为鉴别方法最多的两种溶液是_________; (2)鉴别上述两种溶液,你所选择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写上述任意一种试剂鉴别这两种溶液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解析:分析此题时要考虑全面,从酸、碱、盐的性质入手,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等几类物质中寻找试剂,使之产生不同的现象加以区分。但要注意避免重复使用同一类别 的物质。 答案:(1)可能有三种情况 (2)可能出现的答案见下表: 问题(1)中可能的两种 溶液 问题(2)的各种鉴别方法中所加试剂 (写具体物质也可) HCl、 Na2CO3 ①指示剂 ②活泼金属 ③CuO 或 Fe2O3 等 ④酸(HCl、稀 H2SO4 等) ⑤难溶碱或 Ca(OH)2、Ba(OH)2 ⑥碳酸盐 HCl、 Ca(OH)2 ①指示剂 ②活泼金属 ③CO2 或 CuO、Fe2O3 等 | ④难溶碱 ⑤碳酸盐 Na2CO3 Ca(OH)2 ①CO2 ②酸(HCl、稀 H2SO4 等) ③Ba(OH)2、Ca(OH)2 ④可溶性碳酸盐或可溶性钙盐、钡盐等 (3)此题属开放题,只要用所选择的试剂填写实验报告,意思基本表达清楚即可。 备考模拟 一、选择题 1、某溶液中存在着 SO4 2-、K+、Na+、Cl-,则溶于水的盐至少应有( )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2、下列化肥中,不属于盐的是( ) A.氨水 B.硝酸钠 C.硫酸钾 D.碳酸氢铵 3、下列物质中,对人体无毒的是( ) A.NaCl B.NaNO2 C.CH3OH D.CO 4、下列氮肥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NH4NO3 B.NH4Cl C.CO(NH2)2 D.(NH4)2SO4 5、下列各组溶液混合(酸均过量),最后没有沉淀产生的是( ) A.Ba(OH)2、CuCl2、H2SO4 B.K2SO4、AgNO3、HCl C.KOH、CuSO4、HNO3 D.MgSO4、BaCl2、HNO3 6、食用下列物质不会引起中毒的是( ) A.加入碘酸钾的食盐 B.用于混凝土防冻的亚硝酸钠 | C.用工业酒精兑制的白酒 D.用碳酸钡作为 X 射线透视的“钡餐” 7、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和用途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氢气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可用作燃料 B.烧碱极易吸收水分,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C.金刚石的硬度很大,常用于切割玻璃、大理石等 D.由于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常用于制造电缆、电线等 8、农业生产中有一种氮肥,若运输过程中受到猛烈撞击,会发生爆炸性分解,其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2X 2N2↑+ O2↑+4H2O 则 X 的化学式是( ) A.NH3 B.NH4HCO3 C.NH3·H2O D.NH4NO3 9、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其化学式不相符合的是( ) A.烧碱 NaOH B.纯碱 Na2CO3 C.熟石灰 CaO D.小苏打 NaHCO3 10、粗盐中常含 CaCl2、MgCl2、Na2SO4 杂质,需加入 NaOH 溶液、Na2CO3 溶液、BaCl2 溶液和 盐酸(均过量),然后过滤、蒸发,可制得精盐,所加四种溶液的顺序不正确的是( ) A.NaOH、BaCl2、Na2CO3、HCl B.BaCl2、Na2CO3、NaOH、HCl C.Na2CO3、BaCl2、NaOH、HCl D.BaCl2、NaOH、Na2CO3、HCl 1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俗名不相符的是( ) A.Ca(OH)2 熟石灰 B.C2H5OH 酒清 C.CuSO4 明矾 D.NaOH 火碱 12、市场上出售的紫葡萄,表皮上常附着一些浅蓝色的斑点,它是为了防治霉菌而喷洒的 农药波尔多液。波尔多液中含有一种有毒的盐,因此在吃葡萄之前,应将葡萄浸泡在水中 一段时间。这种有毒的盐是( ) A.BaCl2 B.CuSO4 C.AgNO3 D.Na2CO3 | 13、下列各组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 NO3 - Na+ CO3 2- B.Na+ SO4 2- Mg2+ Cl- C.Mg2+ Cl- NO3 - Ag+ D.Ba2+ Cl- CO3 2- H+ 14、X、Y、Z 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为: X Y Z Y。则 Y 是( ) A.CO B.H2CO3 C.Na2CO3 D.CaCO3 15、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稀 H2SO4 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 锌片,立即产生气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有铁,滤液中有 FeSO4 和 H2SO4 B.滤渣中有铜,滤液中有 CuSO4 和 H2SO4 C.滤渣中有氧化铜,滤液中有 CuSO4 和 H2SO4 D.滤渣中有铜,滤液中有 FeSO4 和 H2SO4 16、下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下图要求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H2SO4 Na2SO4 NaOH NaCl B KCl K2CO3 KOH HCl C O2 CO CuO C D Fe CuCl2 Zn HCl 17、月季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某同学给月季花施肥前,对下列氮肥溶液的 PH 进行 了测定,结果如下: 化肥名称 尿素 碳酸氢铵 硫酸铵 氨水 | 溶液的 PH 7 8 5 11 该同学最好选用( ) A.尿素 B.碳酸氢铵 C.硫酸铵 D.氨水 18、下列每一组内各物质两两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石灰水 B.碳酸钙、盐酸、铝 C.氧化铁、稀硫酸、氯化钠溶液 D.氯化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钠溶液 二、填空题 19、医生给患胃溃疡(胃壁易穿孔)的病人治疗胃酸过多的方法是给病人服用 Al(OH)3 胶 丸,而不服用小苏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今有失去标签的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稀盐酸,随意对它们编号为 A、B、C。 (1)不提供任何试剂,将它们两两混合,现象如下图所示(表中“↓”表示有沉淀 生成,“↑”表示有气体放出,“—”表示无明显现象),试用化学式表示结果: 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 物质构成的微粒 一、考点解读 (一)四个基本概念 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①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有多种,分子是其中之一。 | ②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物理性质。 2、原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①“最小”的前提:化学反应。 ②“最小”的含义: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 ③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④原子中存在如下等式关系: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等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①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②不同元素间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4、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①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②质子数>电子数,属于阳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属于阴离子。 (二)四种符号 1、元素符号 ①宏观:表示一种元素。②微观:表示一个原子。 2、化学式 ①宏观:表示一种物质及物质的组成。②微观:表示一个分子及分子的构成。 3、离子符号 表示一种离子,只有微观意义。 | 4、原子结构示意图 表示原子或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每层电子数。 (三)七种数字 1、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只有微观意义。 2、元素符号右下方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3、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4、元素符号右上方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 5、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只有微观意义。 6、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7、结构示意图中数字: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该粒子核内质子数,弧线上的数字表示某一电 子层上的电子数。 (四)物质与粒子、元素间的关系 本专题是历年中考必考的内容,主要从对微观粒子基本特征的认识和辨析,化学符号 的书写,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实质,元素周 期表的初步应用等内容进行考查,常以选择题,填空简答题在中考试题中体现,大约 2~5 分。 二、典例解析 例 1、2008 年 4 月,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载着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友谊,开始了全 球传递。它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分子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关于丙烷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 | A.丙烷分子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B.丙烷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3∶8 C.丙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D.一个丙烷分子中含有 26 个质子 解析:本题是一道选择题,该题设计独特,构思新颖,它将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对微 观粒子的认识的考查,通过一个分子模型,展示给考生,让考生能直观地观察微观粒子, 进而联想已学的知识对题设的每个选项进行甄别和推理。这样命题,既拓宽了学生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极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有着 较好的教育功能。分子是微观粒子,只能谈构成,故 A 选项错误;从丙烷分子结构图模型 可以观察一个丙烷分子中有三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故 B 选项正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故 C 选项正确;一个碳原子核内有 6 个质子,一个氢原子核内有 1 个质子,一个丙烷分子 中有 26 个质子,故 D 选项正确。 答案:A 例 2、从 C、H、O、N、S 这 5 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用离子符号或化学式填空(答案 有多种的只需要写出一种即可)。 空气中含量 最多的单质 2 个硫酸根 离子 相对分子质量为 34 的化合物 由四种元素 组成的氮肥 解析:本题是一道填空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微观粒子基本特征的认识,化学符号的书 写,化学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属于对化学用语基础知识内容的考查,虽然内容比较 简单,但是是历年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也是必考内容。 答案: N2;2SO4 2-;H2O2 或 H2S;NH4HCO3 或[(NH4)2SO4、CO(NH2)2、(NH4)2CO3 等] 例 3、关于水的组成正确的说法是( ) A.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 D.由氢气和氧原子组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解题时应掌握以下知识及规律: ①元素、原子、分子、物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②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可以从宏观、微观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三个角度进行,可以概 括为以下几句话: a.从宏观角度说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如:水是由氢元素的氧元素组成的。 b.从微观角度看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 子构成的。 c.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看: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 ③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中只有一种分子,不可能含两种以上的分子。水由水分子构成, 不含氧气分子或氢气分子。 答案:C 例 4、A2+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它的核电荷数及其氧化物的化学式分别是( ) A.+12,AO B.+10,A2O C.+12,AO2 D.+12,A2O 解析: 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故质子数=10+2=12,即核电荷数为 12。化合 价与离子所带电荷一致,故化学式为 AO。 答案:A | 例 5、最新科技报道,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新粒子, 它的组成可用 H3 +表示。1 个 H3 +粒子中含有_______个质子,_____个电子,它的相对质量 ______。 解析: H3 +表示带 1 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该离子由 3 个氢原子构成,每个氢原子由 1 个 质子和 1 个核外电子构成,3 个氢原子必含有 3 个质子和 3 个核外电子,但该离子带 1 个 单位正电荷,说明 3 个电子中失去了 1 个电子,故该离子还剩 2 个电子。 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1 个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 H3 +的相对质 量是 3。 答案:3;2;3 例 6、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氢原子的是( ) A.2H B.2H+ C.2H2 D.H 解析:选项 A、B、C 符号前面均有数字,只表示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 2H 表示 2 个氢原子;2H+表示两年氢离子;2H2 则表示 2 个氢分子。选项 D,符号前没有数字,须从 宏观、微观两个方面描述。 答案:D 备考模拟 选择题 1、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说明(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的体积变大 D.分子间空隙增大 2、小华用凉开水养鱼,不久鱼儿全死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 B.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 C.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 D.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 3、下列情况中分子间距离最近的是( ) | A.0℃的水 B.水蒸气 C.4℃的水 D.冰 4、下列概念前者属于后者的是( ) A.氧化物;混合物 B.纯净物;单质 C.单质;化合物 D.氧化物;化合 物 5、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蓝色,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 6、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7、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水电解的反应是一个分解反应 C.aL 水和 b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a+b)L D.混合物中一定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8、2011 年 3 月,受里氏 9.0 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 致核蒸气泄漏。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 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通过受污染食品在甲状腺 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已知碘-131 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53,质子数与 中子数之和为 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 88 B.核外电子数为 53 C.核电荷数为 131 D.1 个该原子的质量为 131g 9、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 | 10、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 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 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 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11、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 12、科学家已研究出高能微粒 N5 +,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5 +是有 5 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 B.N5 +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 C.每个 N5 +中含有 35 个质子和 34 个电子 D.每个 N5 +中含有 35 个质子和 35 个电子 13、M 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它的阳离子 Mn+与 N 元素的阴离子 Nm-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则 N 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A.m+n+a B.m+n-a C.a-n-m D.a+m-n 14、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 | A.都属于阳离子 B.都属于阴离子 C.属于一种原子 D.属于一种元素 15、红枣是一种非常可口的营养佳品。红枣醋饮,其中含有一种酸(化学式:C4H6O5),具 有美容养颜,解酒护肝健胃的重要用途。下列关于红枣醋饮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枣醋饮是胃酸过多病人养胃首选饮料 B. 该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最大 C.该酸为有机物,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34 D.该酸是由 14 个碳原子、10 个氢原子和 4 个氧原子构成 16、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关于异黄 酮说法正确的是( ) A.异黄酮中共含有 27 个原子 B.异黄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D.异黄酮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5∶10∶ 2 17、根据右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 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 2 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Mg+2 18、2012 年 4 月 15 日,央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生产的药用胶囊里重金属铬(Cr)超标, 即震惊全国的“毒胶囊”事件。已知铬原子核内有 24 个质子,铬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2。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4 B.铬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52 C.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铬原子呈电中性 19、由于涉嫌铬超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4 月 16 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 13 个药 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下列有关铬(Cr)的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 Cr(OH)3 中铬、氧、氢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1∶3∶3 B.K2Cr2O7 由三种元素组 成 C.在 K2Cr2O7 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 价 D.在 K2Cr2O7 中铬元素的含量最高 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2H”表示 2 个氢原子 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C.干冰中的分子间有间隔 D.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阴离子 化学式和化合价 一、考点解读 主要知识框架: | (一)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1、化学的书写 (1)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用 Xn 这种形式表示 (2)化合物 ①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②酸:某酸 ③碱:氢氧化某 ④盐:某酸某或某化某 书写化学式时应注意: ①一般是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 ②因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所以只有一种化学式,故不能随意改动化学式中的角码。 ③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是一个最简比。 ④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用于判断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2、化学式的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如果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3)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4)表示该物质的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 (二)化学式的计算 |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题型主要有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和某元素的质 量分数,在复习中除应熟练掌握这三种基本题型外,还应熟练掌握下列两种计算: (1)化合物质量与其中某元素质量的比; (2)化合物的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等于该元素质量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在求解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题时,应熟练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1、意义: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比。 2、规则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②氧元素通常显-2 价;氢元素通常显+1 价;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 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③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④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口诀: 常见元素: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原子团:负一氢氧、硝酸根。负二硫酸、碳酸根。 负三磷酸根。正一是铵根。 二、典例解析 例 1、甜蜜素(C6H12O3NSNa)是一种甜味添加剂。下列有关甜蜜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属于糖类 B.其中 C、H、O 元素的质量比为 6∶1∶4 C.它由 5 种元素组成 | 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00 解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已知甜蜜素是由 C、H、O、N、 S、Na 六种元素组成的,其中 C、H、O 元素质量比是 6∶1∶4,相对分子质量 201,而糖类 物质是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无 N、S、Na 等元素。 答案:B 例 2、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2Cu 中的“2”表示 2 个铜元素 B.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 2 个单位的正电荷 C.H2S 中的“2”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两个硫原子 D. 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2 价 解析: 在不同的化学用语中,数字的含义是不同的。说明如下: 元素符号:①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②右下角的数字表示 1 个某分子中该原子 的个数;③正上方的数字“±n”表示某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 离子符号:①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②右上角的数字“n±”表示离子所带有 的电荷数。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答案:B 例 3、以二氧化锡(SnO2)为敏感材料制成的“气—电”转换器,可用于对有害气体的监 测。SnO2 中 Sn 的化合价为( ) A.-4 B.+4 C.+3 D.+2 解析: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根据常见元素化合价,氧元素-2 价,可 计算出锡的化合价为+4 价。 答案:B | 例 4、合成氮化镓纳米材料是 1998 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已知镓(Ga)的原子结构示 意图如下图所示,则: (1)x 的值为__________; (2)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_______________(在 A、B、 C 图中选择,填字母); (3)它的氯化物(氯化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故 x=2+8+18+3=3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 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3,其化学性质相似,故选 B;镓最外 层 3 个电子,易失去显+3 价,氯为-1 价,故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GaCl3。 答案:(1)31;(2)B;(3)GaCl3 例 5、已知氮元素的氧化物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16,则可能是下列哪种化合物 ( ) A.NO2 B.N2O C.N2O5 D.NO 答案:A 备考模拟 选择题 | 1、人呼吸需要氧气。氧气的化学式是( ) A.O B.2O C.O2 D.O3 2、化学用语是我们学好化学的工具。下列符号不规范的是( ) A.氧分子 O2 B.氢原子 H C.镁离子 Mg2+ D.+2 价的钙元素 3、纳米材料在军事上有广泛用途,美国军用飞机 F—117 的表面就涂有隐身材料纳米氧化 铝等。氧化铝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AlO B.Al2O3 C.Al2O3 D.Al3O2 4、下列各组物质的俗名、化学名称和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熟石灰、氧化钙、CaO B.酒精、乙醇、CH3COOH C.烧碱、氢氧化钾、KOH D.纯碱;碳酸钠、Na2CO3 5、下列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相符的是( ) A.硫酸铜 CuSO4·5H2O B.熟石灰 CaO C.冰 CO2 D.纯碱 Na2CO3 6、薄荷醇(化学式为 C10H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加香。下列有关薄荷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薄荷醇属于有机化合物 B.薄荷醇由 10 个碳原子、20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C.薄荷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0∶20∶1 D.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76.9% 7、我国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Se) 为+4 价,氧元素为-2 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 A.Na2SeO3 B.Na2SeO4 C.NaSeO2 D.Na2SeO2 8、氯元素有多种化合价,它在高氯酸中显最高价。下列表示高氯酸的化学式为( ) A.HClO3 B.HClO4 C.HClO D.HCl | 9、石英钟、电子表使用石英晶体代替传统钟表中的摆和游丝,提高了钟表计时的精确度。 已知石英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iO2),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价 B.+3 价 C.+4 价 D.+6 价 10、我市昌乐县被称为“宝石之乡”,主要生产蓝宝石,还有一种与蓝宝石类似的宝石叫 祖母绿,它的化学式是 Be3Al2(SiO3)6,其中铍元素(Be)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11、微型录音机的高性能磁带中,有一种重要的化合物 CoFe2O4,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3 价。则钴元素(Co)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十 4 12、现有 H2S、S、M、SO3 四种物质,是按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的,其中 M 这种物 质的化学式可以是( ) A.H2SO3 B.H2SO4 C.Na2S D.Na2SO4 13、下列物质中均有氯元素,它们按下列顺序排列:①KCl;②Cl2;③HClO;④X;⑤NaClO4。 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 不可能是( ) A.AgCl B.KClO3 C.HClO2 D.Cl2O5 14、2005 年 3 月,京沪高速公路发生运氯槽灌车与货车碰撞翻车事故,造成大量氯气泄漏。 救护人员在事故现场喷洒烧碱溶液,来吸收毒性很强的氯气,其化学方程式为:Cl2+ 2NaOH=NaCl+NaClO+H2O。则 Na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价 B.+1 价 C.+5 价 D.+7 价 15、维生素 C(化学式为 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中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维生素 C 不属于氧化物 B.维生素 C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6∶1∶12 C.每个维生素 C 分子由 6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6 个氧原子构成 D.青少年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切忌偏食 | 16、高铁酸钾(K2FeO4)是—种集氧化、吸附、杀菌、灭藻、去浊、脱色、除臭为一体的 新型高效水处理剂。下列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种氧化物 B.K2FeO4 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 价 C.它是—种混合物 D.该物质含有两种非金属元素 17、1969 年,美国一个天文小组在宇宙星云中发现了甲醛(化学式为 CH2O)。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 A.甲醛属于无机化合物 B.星际空间存在有机分子 C.甲醛是由碳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D.食用被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水产品对人体无害 18、丙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其相对分子质量是 89,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5.8%,则每 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氮原子的个数为( ) A.4 B.3 C.2 D.1 19、有一可能含下列物质的硝酸铵样品,经分析知道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0%。那么 该样品一定含有的下列物质是(括号内的数据为相应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A.(NH4)2SO4(21%) B.NH4HCO3(18%) C.CO(NH2)2(47%) D.NH4Cl(26%) 20、金属镓(Ga)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为 70,其氧化物相对分子质 量为 188。则磷酸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提示:磷酸根离子符号为 PO4)( ) A.165 B.235 C.305 D.无法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 一、考点解读 (一)质量守恒 1、质量守恒定律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质量总和相等。 2、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以下几点: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质量总和”对反应物 来讲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必须抓住“五个一定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及一个可能改变。” |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 4、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要选择发生化学变化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且要求实验体系与外界无物质交 换。 对本部分内容进行复习时,应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会用分子、原子观点 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要求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变化、进行一定的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课题中考的考点,探究实验是中考的热点。 (二)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 |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一般步骤: ①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②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③找出已知量和未 知量的关系;④列出比例求解。 注意:对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必须换算成其纯量,然后再进行计算。 (2)计算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质量求生成物质量;②已知生成物质量求反应物质量;③已知一种反应 物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质量;④已知一种生成物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质量。 二、典例解析 例 1、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在比喻能化腐 朽为神奇。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变成黄金,请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 解析:本题首先明确化学反应的本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石灰石的主 要成份为 CaCO3,由 Ca、C、O 三种元素组成,,而生成黄金由 Au 组成,不符合化学反应 中质量守的原理。 答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化学反应前后无元素种类变化,石灰石中不含金元素, 所以石灰石无法变成黄金。 例 2、“神舟”五号宇宙载人飞船飞行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科技水平达到了一个新 高度。运送“神舟”五号飞船的火箭所使用的燃料可能是肼(x)和 H2O2,当它们混合后, 发生化学反应:x+2H2O2=N2+4H2O,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根据上述判断肼(x)的化学式 为__________。 解析:本题属于信息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新信息的处理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 力。本题的考点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的种类 和数目均不变,反应后有 8 个氢原子、2 个氮原子、4 个氧原子,反应前已知有 4 个氢原 子、4 个氧原子,差 4 个氢原子,2 个氮原子,则推出 x 应为 N2H4。 答案:N2H4 例 3、“纳米材料”特指微粒直径为 1~100nm(1nm=10-9m)的颗粒。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 的应用几乎涉及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作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 CO 和 NO 反应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有一种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 | 多的气体。这两种气体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写出 CO 和 N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很明显,“能参加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 是 CO2,“空气中含量最多” 的气体是 N2,由此可知生成物,又可知反应物为 CO 和 NO, 所以只要配平,写出条件和符号即可完成化学方程式。 答案:CO2、N2;2CO +2NO 2CO2+N2 例 4、4.6g 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8.8g、水 5.4g,由此判断酒精中( ) A.只有 C、H 元素 B.含有 C、H、O 元素 C.含 C、H 元素,可能含 O 元素 D.无法判断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都不改变,则元素种类、质量也不改变。物 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CO2 和 H2O,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 C、H 元素,可能有 O 元素。这是定 性的分析,是否含 O 元素,要通过定量计算。 C 元素质量: , H 元素质量: , 因 2.4g+0.6g=3g<4.6g,则其差值为酒精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 答案:B 例 5、将一根质量为 20g 的铁丝插入 200g 硫酸铜溶液中,待铁丝充分反应后取出;洗涤并 干燥后称得其质量为 21.6g,请计算参加反应的铁丝质量。 解析:铁丝和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铁溶解而铜在铁丝上析出,故 21.6g 应是剩余铁 和析出铜的质量之和。本题可以采用差量法进行求算。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X,原溶液中含硫酸铜质量为 Y Fe + CuSO4 == FeSO4 + Cu 质量增加 | 56 160 64 8 X Y 21.6-20g 据题可知 56÷8=X÷(21.6-20g) 160÷8=Y÷(21.6-20g) 解得 X=11.2g;Y=32g 备考模拟 一、选择题 1、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不能用于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Fe+6HCl = 2FeCl3+3H2↑ B.Fe+2O2 Fe3O4 C.2H2O=2H2↑+O2↑ D.4P+5O2 2P2O5 3、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这个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是( ) A.24∶32∶56 B.24∶32∶40 C.48∶32∶80 D.48∶32∶64 | 4、在反应 A+B=C+D 中,已知 25gA 与 10gB 恰好反应生成 5gC,当反应有 6gD 生成时,参 加反应的 A 是( ) A.10g B.5g C.20g D.25g 5、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 量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 已知 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n,Q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n。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的 Q 的质量为 9g B.反应后生成 15gZ C.反应中 Y 与 Q 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 1∶1 D.该反应方程式中 X 与 Q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3 6~7 题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回答: 氯酸钾 mg 和二氧化锰 ng 共热后完全分解得到氧气 ag,剩余固体中经测定含有氯化钾 和 ng 二氧化锰。 6、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是( ) A.反应物 B.生成物 C.氧化剂 D.催化剂 7、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中,另一种物质氯化钾的质量为( ) A.(m+n-a)g B.(m-a)g C.(m-n)g D.(m-n-a)g 8、铜可以和浓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u+4HNO3(浓)= Cu(NO3)2+2H2O+2X↑,其中 X 的化学式为( ) A.NO2 B.NO C.N2O3 D.N2 9、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 X、Y、Z、Q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 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Q | 反应前质量/g 2 2 84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0 14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反应 10、为了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xH2O)中 x 的值,将一定质量的这种硫酸铜晶体放入坩 埚中,称量、加热、称量、再加热、再称量直至不含结晶水。 (化学反应为:CuSO4·xH2O CuSO4+xH2O)实验中得到如下数据: 称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物品 坩埚 坩埚+试剂 坩埚+试剂 坩埚+试剂 坩埚+试剂 质量/g 19.13 21.61 20.98 20.72 20.72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坩埚质量为 19.13g B.硫酸铜晶体的质量为 2.48g C.无水硫酸铜的质量为 1.59g D.结晶水的质量为 0.63g 1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还原 4g 氧化铜,应该通入氢气的质量( ) A.等于 0.1g B.小于 0.1g C.大于 0.1g D.以上答案均可 12、2.32g 某金属氧化物在 H2 流中加热到反应完全后,得到 1.68g 金属。若此金属的相对 原子质量为 56,则此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RO B.R2O3 C.R3O4 D.R2O5 13、天平两端的烧杯中各盛有 100g9.8%的硫酸溶液,天平平衡。再向两个烧杯中同时分别 加入下列某组金属,反应完全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则符合此条件的金属组别是( ) A.铁、锌各 4g B.铁、锌各 5.6g C.铁、锌各 6.5g D.铁、锌各 7g 14、加热 mg 碱式碳酸铜固体一段时间后,冷却,称得固体质量减少了 ng,则生成 CO2 气 体的质量不可能是( ) | A. B. C. D. 15、用 I2O5 可以测定空气受 CO 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I2O5+5CO I2 +5CO2,根据生成 CO2 的多少,可以判断 CO 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参加反应的 I2O5 的质量等于生成的 I2 的质量 B.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的 CO2 中的氧原子总数 C.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不相同 D.参加反应的 I2O5 和 CO 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 I2 和 CO2 的质量比 二、填空题 16、现有物质:铁丝、硫磺、白磷、氧气、氧化汞、碱式碳酸铜。从中选出物质,写出下 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 (1)有气体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 (2)白磷自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燃烧生成黑色固体:_________________; (4)点燃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 (5)一种物质加热后生成三种物质:__________。 17、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Fe+Cl2 FeCl3; (2)Al+Fe3O4 Fe+Al2O3; (3)C2H2+O2 CO2+H2O; | (4)Cl2+Ca(OH)2→CaCl2+Ca(ClO)2+H2O。 18、将 16g 硫在给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如下实验数据: 第一次实验 第二次实验 第三次实验 给定氧气的质量 1.5g 16g 20g 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3.0g 32g 32g 分析数据回答: (1)在三次实验中第________次恰好完全反应; (2)第________次实验中硫有剩余,剩余_______g; (3)第_______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______g。 19、下图中的横坐标表示金属氧化物的质量,纵坐标表示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 某同学绘制三条表示某金属氧化物与其所含金属元素质量的关系曲线(图 A、B、C)。 (1)三条曲线中,表示 CuO 和其中所含 Cu 元素质量关系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 (2)其中绘制错误的一条曲线是(不能正确表示金属氧化物与它所含金属元素质量 关系)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 H2 原还 CuO 的实验中,测得有关数据见下表。 质量 CuO 8g Cu 6.4g H2O 1.8g H2 1g | (1)用上表数据列出求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式: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实验结束后,熄灭酒精灯的同时立即停止通氢气,则实验结果(所测出的 水中氢、氧元素质量之比值)将会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 响”)。 化学与社会 考点解读 一、化学与能量 1、能量的利用及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 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是放热的,如物质的燃烧,铝与盐酸反应等,这称为放热现象; 有些反应是吸热的,如氯化铵、氯酸钾等物质的分解,这称为吸热现象。 (2)能量的利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目前,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化石燃料,而化石燃料资源是 有限的。因此,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提高 煤等燃料的燃烧利用率,就相当于延长了煤等的使用期限。总之,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 要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燃料 燃烧不充分时,不仅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 CO 等 物质,污染空气 2、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 (1)组成和形成 ①煤中主要含碳元素,是古代植物残体演变而成;②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含碳和氢元素, 由动植物遗骸演变而成;③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CH4)。 (2)具有不可再生性 ①应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氧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 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 ②积极开发新能源。 (3)利与弊 ①可燃冰为甲烷水合物,具备能量高,燃烧值大的特点,但目前开采困难,且开采时 易造成甲烷气体大量泄漏,造成温室效应。②煤中含有硫和氮元素,燃烧会产生 SO2 和 NO2 等污染物,形成酸雨。③原油不能直接作为燃料。 3、汽车用燃料 (1)汽油、柴油 ①弊:燃烧产生污染空气的尾气: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 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②减少污染的措施:改进发动机的结构,使燃料充分燃烧; 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管理上,加大监测力度,禁止未达标汽车上路。 (2)乙醇汽油 ①乙醇汽油是一混合物。 ②利与弊 利:节省石油资源,减少尾气的污染(不含硫、氮元素),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弊;目前而言成本高,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对空气有负面影响的尾气。 (3)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 4、新的燃料和能源 (1)乙醇 ①俗名:酒精,有机物。 ②生产:绿色植物发酵、蒸馏而得到。 | ③可燃性:C2H5OH+3O2 2CO2+3H2O (2)氢气 ①可燃性:2H2+O2 2H2O ②利:最清洁、最理想的燃料即可用水制取,制取原料丰富;燃烧值高;燃烧产物为 水,对大气无污染。 弊: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即两个问题没有解决:如何不耗电能,使用太阳能、催化 剂是水分解和如何安全运输、贮存氢气。 ③最理想制取氢气的原理:2H2O 2H2↑+O2↑或 2H2O 2H2↑+O2↑ (3)开发和利用的其它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即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又可减少对环 境的影响。 二、化学与人体健康 1、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 2、化学元素 (1)人体中元素的存在 ①存在蛋白质、水、糖类、油脂和维生素:碳、氢、氧、氮。 ②存在无机盐: 常量元素:人体中含量超过 0.01%——钙、磷、钾等 微量元素:人体中含量低于 0.01%——铁、锌、硒、碘等 (2)功能:调节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且有些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 ②钠和钾:钠存在于细胞外液,钾存在于细胞内液,维持人体内水分和维持体液的 pH, 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③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帮助氧气的运输;缺铁引起贫血。 ④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引起食欲不振,生长缓慢,发育不良。 ⑤硒:有防癌、抗癌作用,缺硒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过多,中毒。 ⑥碘: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缺碘引起将甲状腺肿大,幼儿则影响生长发育,思维迟 钝;过量引起甲亢。 ⑦氟:能防止龋齿;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人体无机盐主要靠食物摄入,故应改掉偏食、挑食不吃蔬菜等习惯。 (3)有害元素:铜、汞、铅、钡、银. 三、化学与环境 (一)空气污染 1、污染物:粉尘和气体——CO、SO2、NO2 ※CO2 无毒,不是空气污染物。 2、污染源 3、防治措施 ①禁止使用无铅汽油 | ④煤作燃料之前先进行脱硫处理 ⑤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 ⑥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栽花种草。 4、酸雨 (1)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放空气中 (2)危害:腐蚀金属制品、大理石建筑物和作物的生长。 (3) (二)温室效应 2、温室效应的产生: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含量增加造成 (三)“白色污染” 1、产生:由塑料废弃物产生 | (四)水污染 水污染的原因: 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 生产污水的任意排放; 农业上化肥、农药的任意施用。 防止水污染的措施: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农业上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四、安全知识 (一)易燃、易爆物 1、可燃性气体 ①三大可燃性气体:H2、CO、CH4,点燃或加热前必须先验纯。 ②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时,应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 ③可燃性气体浓度较高的地方,应“严禁烟火”。 ④冬天木炭取暖,防止煤气中毒:应打开门窗,注意通风;闻气味和放盆水不能做到 防止煤气中毒。 ⑤夜晚煤气泄漏,首先应打开门窗,不能触动电器开关和出现火星。 | 3、易燃、易爆物的注意事项 ①贮存易燃易爆物的容器应牢固且有明显的标志。 ②存放时不能过高、过密,且应有一定空隙。③应切断电源。 ④应轻拿轻放。⑤不能带上交通工具。 (二)进入地下深洞之前,必须先作灯火实验。 二、典例解析 例 1、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不少地区的政府部门大搞“政绩工程”,使原来清澈的 河流旁大片的农田被占用,建成了工业开发区、居民区、化工厂、果品和蔬菜批发市场, 现在的河水已被严重污染。 请你写出造成河水污染的四种可能性: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 解析:造成河水污染的可能性很多,本题必须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如化工厂、居民区、 果品和蔬菜批发市场等寻找水的污染源。 答案:(1)化工厂生产中的废水(或“三废”)向河水中任意排放; (2)居民生活污水向河水中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用后流入河中; (4)果品和蔬菜批发市场的垃圾向河中任意倾倒。 例 2、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在地球上已探明的蕴藏量是有限的,从人类目前利用这些 能源的消耗速度估算,石油和天然气不过几十年,煤不过几百年就会消耗殆尽。因此,进 一步开发利用新能源(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已显得十分迫切。 | 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无污染的理想能源。下列(1)~(6)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查 阅资料归纳的工业上制取氢气的方法,其中包括正在研发的方案。 (1)电解法:2H2O 2H2↑+O2↑; (2)甲烷转化法:CH4+H2O CO+3H2; (3)水煤气法:C+H2O CO+H2; (4)碳氢化合物热裂法:CH4 C+2H2; (5)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 2H2O 2H2↑+O2↑; (6)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如果将来人类广泛使用氢气作为能源,那么上述 6 种方法中你认为可行的、且很有发 展前途的方法是哪几种?并逐条说明理由。 解析:解答本题必须明确以下观点:①地球上可利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是有限能 源,若干年后将会枯竭;②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无污染的理想能源,而地球上水的分布是最 广泛的,水中含有氢元素;③对水的开发利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答案:方法(5):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廉价能源;方法(6):催化剂能大大加快水的分 解速度。 例 3、人们在利用物质某些性质时,可能有利也可能带来危害。请你仿照示例,选择一种 气体,填写下表。 物质 有利的一面(用途) 不利的一面(危害) 示例:氢气 可用作火箭推进剂 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爆炸 解析:解答本题应紧扣题意,所选物质只能是气体,不能是液体或固体。如 CO 有利的一 面,可作还原剂用来冶炼生铁,不利的一面与空气混合可能发生爆炸或使用人中毒;又如 | 甲烷有利的一面,可作为燃料,为人类的生活提供热能,不利的一面是与空气混合可能发 生爆炸等。 答案:略 例 4、甲烷主要是植物的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经微生物发酵而形成的。“西气东输” 工程,将为东部城市输送大量的“清洁能源”——甲烷(CH4)。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 C3H8,燃烧时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 3CO2+ 4H2O。某用户现有一套以液化石油气为燃烧的灶具,欲改为烧天然气,你认为应采取的措 施是__________。 A.增大空气的进入量或减小天然气的进入量 B.同时增大空气和天然气的进入量 C.减小空气的进入量或增大天然气的进入量 D.同时减小空气和天然气的进入量 解析:由题意知,甲烷和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H4+2O2 CO2+2H2O C3H8+5O2 3CO2+4H2O 当甲烷和液化石油气充分燃烧时,若消耗掉等体积的氧气,根据上述化学方程式可以 计算出需要甲烷的体积比液化石油气体积多。若将以燃烧液化石油气的灶具改为烧天然 气,就需要减小空气进入量或增大天然气的进入量。 答案:(1)CH4+2O2 CO2+2H2O;(2)C 例 5、该表是某食品包装上的说明。从表的配料中分别选出一种物质,填在相应的线上。 | 品名 ××× 配料 鲜鸡蛋、精面粉、白砂糖、精炼植物油、 奶油、奶粉、食盐、柠檬汁等。 保质期 240 天 生产日期:标记包装上 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__,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_____,富含油脂的是 __________,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人们把富含蛋白质,富含糖类,富含油脂的食品称为三高食品。一般来说蛋类、奶 粉类食品富含蛋白质;白砂糖、面粉类富含糖类;植物油、动物的脂肪、奶油等富含油脂, 三高食品应合理食用,若过量食用会对身体有危害。当然合理适用有益于健康。 答案:鲜鸡蛋(或奶粉);白砂糖(或精面粉); 精炼植物油(或奶油);柠檬汁 例 6、环保部门对空气污染程度所作的监测报告,主要有:①总悬浮颗粒;②二氧化硫; ③氮的氧化物三项量化指标,下列情况下,能直接引起①②两项指标变差的是( ) A.用煤炭料放出大量的烟气 B.生活污水排入河流 C.工业废水排放河流 D.农业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解析: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可知 A 选项煤炭燃烧,产生大量的煤烟,能增加空气中总悬 浮颗粒数,同时,煤中含有硫,燃烧后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 A 符合题意。 答案:A 备考模拟 一、选择题 1、近年来,许多城市都做出了限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其主要原因是燃放烟花爆竹会( ) A.污染水源 B.产生温室效应 C.污染土壤 D.污染空气、产生噪音、易引发火灾 |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类向空气中排放的一些有害物质(如氟氯烃等)使臭氧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我 国正倡导生产和使用无氟冰箱 B.无铅汽油的使用可以提高城乡空气质量 C.保护森林植被,大规模进行人工造林和绿化,是防止空气污染的重要措施 D.稀有气体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没有多大用途 3、有五种物质:①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人呼出的二氧化 碳气体;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其中均会使空气受到 污染的有是( )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①④⑤ 4、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不足总水量的 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 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北京市政府给每户居民发放节水龙头 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绕灌园林或农田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5、液化石油气中所含的可燃性物质,是在加压不高的条件下即变为液态而使之储存于钢 瓶中,当打开钢瓶阀门(减压)时,又容易变成气态的碳氢化合物,则下列所给物质中, 符号这一要求的是( ) 编号 A B C D 化学式 CH4 C2H6 C4H10 C6H14 沸点(℃) -164 -88 -0.5 69 6、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密集、 高速行驶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伤害。以下物品:①蔗糖 ②酒精 ③烟花鞭炮 ④汽油、煤油不能随身携带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3 月 20 日开始的美伊战争中,伊拉克人在首都巴格达城外点燃早已准备好的石油,让 浓浓的黑烟笼罩着天空,以干扰美军战机的轰炸。浓浓的黑烟说明石油中含有( ) | A.碳元素 B.氧元素 C.氢元素 D.硫元素 8、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目前只在火箭发射等少数情况下使用。其主要原因是( ) A.氢气燃烧的产物对环境有影响 B.制备氢气耗能大,成本高 C.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原料匮乏 D.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低于同质量其他燃料 9、第 28 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 冰”。“可燃冰”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 46 个 H2O 分子构建成 8 个笼,每个笼内可容 纳 1 个 CH4 分子或 1 个游离的 H2O 分子。若晶体中每 8 个笼有 6 个容纳了 CH4 分子,另外 2 个笼被游离的 H2O 分子填充,则“可燃冰”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 A.3CH4·H2O B.CH4·3H2O C.CH4·6H2O D.CH4·8H2O 10、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 3000 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站产生的电 能。因此山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 A.温室效应 B.白色污染 C.酸雨产生 D.农药、化肥污染 11、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北京市积极推广使用清洁燃料。目前汽车使用的清洁燃料有两类: 一类是液化石油气(LPG),另一类是压缩天然气(CNG)。下列燃料不是清洁燃料的是( ) A.C2H5OH B.CH4 C.无铅汽油 D.氢气 12、课外小组的同学们提出了下列环保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 ) ①禁止用煤、石油产品作燃料 ②关闭所有的汽车制造厂 ③发展公交车,限制私用汽车 的发展 ④逐步用电动车取代摩托车 ⑤用天然气逐步取代现有的汽车燃料 ⑥工业废 气要经过处理达到环保标准后才能排放 ⑦多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13、为了提高燃料的燃烧利用率,可采用的方法是( ) A.添加足够多的燃料 B.只需通入足够多的空气 | C.只需使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D.既要有足够多的空气,又要使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14、下列关于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糖类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 B.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为蔗糖 C.在人类食物所提供的能量中有 60%~70%来自糖类 D.糖类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 15、“克隆羊”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找到一些特殊的酶,这些酶能激活普通细胞使之像生殖 细胞一样发育成个体。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B.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C.高温或重金属盐能降低酶的活性 D.酶只有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16、下列产品所用的塑料,具有网状结构的是( ) A.防水塑料手套 B.雨衣 C.塑料包装袋 D.炒菜锅的手柄 17、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指的是( )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末 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材料 二、填空题 18、“南极的冰化了”,这是中央电视台 2002 年 5 月 22 日“东方时空”中的一个节目的 标题,说的是南极一块叫“拉伸 B”的冰架发生坍塌。其断裂的面积比上海市还大,这是 大自然又一次发出的警告:地球正在变暖!温室效应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2)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比如说双面使用纸张。 双面使用纸张和减缓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再举出一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_________________。 19、水对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 (2)通电可使水分解,在两电极可分别得到氢气和氧气。这一现象说明水是由_______ 元素和_______元素组成的。 (3)要确定某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可以造福于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为预防和消除对水源 的污染,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作为曾经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跃进的现代社会的产物,在给人类的生活方便带来舒 适的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据 6 月 5 日我市政府发布的“2000 年厦门环境状况公报”称:厦门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99%的一氧化 碳和一氧化氮的排放来源于汽车尾气。我市近年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率达 20%,虽然空气 质量居全国第四,但环保仍面临着如汽车污染等问题的考验。 另据报道,将氢气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已在我国研制成功;酒精为燃料的汽车已在 北京市、河南省使用;我市也有一部分汽车改用液化气体作为燃料。 (1)汽车尾气中的大气污染物有(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2)我市将部分汽车排气管加装三效转换器,促使一氧化碳在排气管内与空气作用 转化为二氧化碳,其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提出我市治理汽车污染的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目前的情况看,氢气作燃料的汽车要投入使用前,你认为还要研究解决的问 题有: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验用汽车运行 1km,需要 2858kJ 能量,现这辆车在我市环城路上走一圈(约 30km),需______g 氢气。(已知每克氢气燃烧放出 142.9kJ 能量) 常见气体的制取与净化 | 一、考点解读 (一)本专题主要有 (1)整套装置的组装顺序应遵循“四先四后”原则,即①先下后上;②先左后右; ③先长后短(适用于洗气瓶);④先除后干——先连接除杂装置,后连干燥装置。 (2)一套完整的实验装置应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性质实验 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3)净化气体时,一般除杂在先,干燥在后;验证水的存在时,一般验证在先。 (4)常见气体的除杂(净化)试剂与方法的选择是:①O2——铜网,加热;②CO—— CuO,加热;③CO2——NaOH 碱溶液吸收;④HCl——水或饱和食盐水洗涤或 NaOH 等碱溶液 吸收。 (5)尾气处理:①溶液吸收,如浓 H2SO4 吸收氨气,碱溶液吸收酸性气体(HCl、CO2、 SO2);②尾气点燃,一般针对 CO。 (6)检验:①若要证明某混合气体中某气体的存在,必须先除去干扰气体;②验证 水蒸气——无水硫酸铜变蓝;验证 CO2——澄清石灰水变浑;验证 HCl 气体——与 AgNO3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验证 CO——通过灼热的 CuO 后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黑色粉末变 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知识梳理 1、制备的原理、制取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氢气(H2) 药 品 ①装置 A____________ ②装置 B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反 应 原 理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实 验 装 置 A.固固加热型 B.固液不需加热 型 固液不需加热型 固液不需加热型 装 置 特 点 固固加热型装置的特点是: ①试管口略向________倾斜。 ②铁夹夹在离试管口________处 ③导气管伸入试管不宜________ ④导气管应伸入到集气瓶 ________ 固液不需加热型装置的特点是: ①长颈漏斗下端口要插入________,防止________; ②导管不能伸入到液面以下;③不需酒精灯________。 ④导气管应伸入到集气瓶________。 收 集 原 理 和 方 法 ①向________排空气法(O2 的密 度________空气且不与空气反 应),此法收集到的气体比排水 法收集到的干燥。②排________ 法(O2________于水且不与水反 应),此法收集到的气体比排空 气法收集到的纯净。 只能用________法收集(CO2 密度________空气, ________于水) ①向________排空气法(H2 的密度________空气且不 与空气反应)②排 ________法(H2________ 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检 验 方 法 验 满 方 法 ①排空气法收集的:_______ ②排水法收集的:________ 气体的收集还可以采用如下装置:(请思考:收集原理分别是什么?气体如何进出?) | 2、气体的净化及干燥 净化即除去气体中的杂质,除杂试剂应通过化学反应将杂质吸收或将杂质气体转化为 所制取的气体。常见的气体净化装置有洗气瓶(图 a)和干燥管两类,干燥管有球形干燥 管(图 b)和 U 形干燥管(图 c)。 (1)洗气瓶:作用是干燥与除杂。洗气瓶主要用于盛放液体吸收剂,连入装置时要 注意气体必须________进________出以利于杂质的吸收。常见除杂试剂有: ①浓 H2SO4:利用它的吸水性,可除去 O2、CO2、H2、SO2、HCl、CO、NO2、Cl2、CH4 等气 体中混有的水蒸气。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的氨气(NH3)。 ②强碱溶液:如 NaOH 溶液可吸收 CO2、SO2、H2S、Cl2、NO2 等酸性的气体 饱和 NaHCO3 溶液能除去 CO2 中混有的 HCl、SO2 等强酸性气体。 (2)干燥管:干燥管则主要用于盛放固体吸收剂,球形干燥管中的气流方向应为 ________进________出,这样就可以形成回旋气流,杂质吸收充分,U 形干燥管结构对称, 无进出口之分。 干燥管中常用的固体干燥剂:(注意:干燥剂不能跟待干燥的物质反应。) 碱性干燥剂:如生石灰、碱石灰、固体 NaOH。碱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显碱性或中性 的气体,如 NH3、H2、O2、CH4 等气体。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酸性气体。 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等,可以干燥所有气体。 3、气体制取、检验和净化中的“先”、“后”顺序:除水的装置接在其他除杂质的装置 之后;证明有水的装置则要在证明有其他物质的前面。即: (1)制取气体时,先净化后收集。 (2)检验气体时,先验________后验其他杂质。 | (3)净化气体时,先________后________。 (证明物质里是否含水方法: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4、尾气处理方法。(一般情况下,有毒气体或对空气有污染的气体,都必须进行尾气处 理) (1)溶解性大的气体用水溶解法,如 HCl、NH3 等。 (2)碱液吸收法,如 Cl2、H2S、CO2、SO2、NO2、 NO 等。防倒吸装置: (3)可燃性气体用燃烧法,如 CH4、H2、CO 等。 (4)袋装法,如 CO 及其他有毒气体。 注:用 CO 还原金属氧化物时就属必须进行尾气处理一例。 典例解析: 例 1、输氧是医疗抢救中的重要方法。输氧时要控制氧气的输出速率。请利用下列仪器, 组装一套可观察到氧气输出速率的装置,应选用的仪器序号是__________。该套装置应从 __________(填字母)导气管输入氧气。通过观察__________即可知道氧气的输出速率。 解析:此题是以医疗抢救中输氧为切入点设计出的一道实验填空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实验 原理的理解,突出了化学的价值在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该类题型是今后中考命题的一种 方向。 答案:①⑤;e;水中气泡冒出的速度 例 2、在实验室中可选用下图所示装置连接起来制取氧气(通过分液漏斗玻璃活塞的“开”、 “关”,可随时向锥形瓶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 |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取干燥的氧气时,装置的导管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只改变装置甲中的药品,此套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 (3)若将丁装置充满水,就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此时装置最合理的连接顺序为(填 字母)__________。 (4)MnO2 是 H2O2 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可以回收再利用。采用__________方法,可从反 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 MnO2。 解析:此题是一道集气体制取原理、收集原理、干燥和物质提纯为一体的一道实验填空题。 旨在考查学生对气体制取装置和密闭容器装置的认识和相关原理的理解,是中考中考查气 体制取和收集一种常见的题型。 答案:(1)2H2O2 2H2O+O2↑; (2)a→c→b→g;二氧化碳(CO2); (3)a→f;(4)过滤。 例 3、在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可以制取并收集多种气体(必要时可以加热)。 (1)李明同学想利用该装置制取干燥的 O2,应对装置作何改进?__________。a 中发 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b 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 | (2)李明同学还想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制取干燥的 H2 和 CO2,请你对他的方案给予评价: 制取的 气体 a 中盛放的试剂 b 中盛放的试剂 评价 (回答是否可行;若不可行,说出理 由) H2 Zn、稀 H2SO4 浓 H2SO4 CO2 大理石、稀盐酸 浓 H2SO4 解析:本题是以一套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实验方案的评价为切入点,考查三大气体的制取装 置、收集装置和净化原理等知识。该类题型在中考命题中呈增加之势,体现了创新的思想。 答案:(1)将发生装置中试管口向下倾斜;2KClO3 2KCl+3O2↑;浓硫酸 (2)不可行,氢气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可行 例 4、根据图所示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装置用序号表示): (1)写出编号为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 (2)实验室制取 O2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 CO2 应选用的发生装 置是__________。 (3)硫化氢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它的水溶液叫氢硫酸。 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制取气 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气体由__________(填导管 口代号)导入集气瓶。 (4)收集气体后,对 H2S 尾气要进行特别处理,以防止污染环境。现有如下图所示装 置: 则处理 H2S 尾气的效果最好的装置是_________。 解析:依题意,制备 H2S 用 FeS(固体)跟稀 H2SO4(液体)在不加热条件下反应,应选择 制备 CO2 的一套发生装置。H2S 的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 装 置)。尾气吸收时,要保持有毒气体被充分吸收,所以要选择 NaOH 溶液而不用水吸收 H2S: H2S+2NaOH=Na2S+2H2O。H 装置中,H2S 气体与 NaOH 溶液能得到充分的接触,H2S 气体吸收 完全。 答案:(1)铁架台;酒精灯。 (2)A 或 B;B; (3)B;D;b。 (4)H。 备考模拟 一、选择题 1、下面是某班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用稀硫酸与 Cu 反应制 H2 B.在空气中燃烧木炭制 CO2 C.用浓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 CO2 D.加热高锰酸钾制 O2 | 2、实验室制取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都可以选用的仪器是( ) A.大试管 B.长颈漏斗 C.锥形瓶 D.酒精灯 3、利用 KClO3,稀 H2SO4,少量 KMnO4,石灰石,锌粒这些药品,按实验室制气体的要求进 行操作,能够制得的气体有( ) A.H2,O2 B.H2,CO2 C.O2,CO2 D.H2,02,CO2 4、NO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 NO 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NO 难溶 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 NO 的装置是( ) 5、将下列实验装置(玻璃瓶左边底部有一台抽气泵)放在阳光下,你认为此装置可以研 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条件中的哪一项?( ) A.CO2 B.H2O C.光照 D.叶绿体 6、实验室常用生石灰和稀盐酸反应制取 CO2,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从备选答案中选出可 以代替划线部分( ) A.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B.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 C.电解水制取氢气 D.加热 KClO3 和 MnO2 的混合物制 O2 7、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的气体,下列实验能顺利进行的是( ) | A.用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C.用石灰石跟盐酸作用制取二氧化碳 D.用大理石跟硫酸作用制取二氧化碳 8、下图是收集干燥某气体并对它吸收处理的正确装置。由图中实验装置推测出的该气体 的有关性质正确的一组是( ) 密度(与空气比较) 大于 大于 小于 小于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 极易溶 极易溶 难溶 选项 (A) (B) (C) (D) 二、填空题 9、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 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写序号,下同),收集装 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 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选 用该收集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检验 CO2 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火柴放在__________,观察火焰是否熄 灭。 10、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实验装置: (1)指出仪器名称: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丙__________。 (2)如果用 A 装置加热固体制取氧气,请指出其中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收集干燥的氧气,通常可选用上述装置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如 果某同学用 F 装置收集一瓶一氧化碳,则收集时气体应从导管口的__________端(填“a” 或“b”)通入。 (4)自选药品写出用 B 装置制取两种不同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某同学用 A、C 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试管中所放药品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 C 中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立即收集, 待集气瓶中充满气体后,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未见 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以用 B 装置制取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请写出制取其中一种 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制取该气体时锥形瓶中放入的物质是 __________,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用 D 装置收集该气体时,气体应从 __________(填“a”或“b”)管通入。 12、一位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氢气的制取及氢气的可燃性实验,其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一支洁净的大试管(容积为 42 毫升)、带有导管的橡皮塞、橡皮管以及 尖嘴玻璃管,组成制取氢气的简易装置。 第二步:在试管里装入几颗锌粒。 第三步:在试管里注入 18 毫升稀硫酸,立即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 第四步:待有气体产生时,将尖嘴管移近酒糟灯火焰上点燃气体。 针对上述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氢气的制取和可燃性实验中缺少的步骤是(要指明这些步骤在何时进行)。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步操作的具体作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步操作中错误之处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13、氨(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 碱性。实验室加热氯化铵(NH4C1)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可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 钙和水。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2)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最好选用下 列哪种气体发生装置制取氨气?__________。 (3)按上图安装好装置,然后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将胶头滴管中的少量水挤入盛 满干燥氨气的烧瓶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14、南京著名的风景点珍珠泉,水底有大量气泡冒出,像串串珍珠,珍珠泉由此得名。某 学生推测这种气体可能是沼气,查资料得知沼气中含 60%—70%的 CH4,还含有 C02、N2 和 CO 等。 他想用实验检验珍珠泉冒出气体的组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取气方法:将空的雪碧 汽水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泉水中,瓶口对准水底冒出的气泡收集。 (1)这种集气方法叫__________。针对瓶口太小不便于收集的缺点,在不换瓶的情 况下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若用水将瓶中的气体排出,水龙头应接__________导管(填 A 或 B)。 | 15、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气,供选仪器有:①酒精灯,②铁架台(带铁夹),③试管,④导 气管,⑤水槽,⑥锥形瓶,⑦长颈漏斗,⑧双孔塞,⑨单孔塞。现要制取一试管较纯净的 氢气,若从上述九种仪器中选取必需的五种仪器组装成一套最简单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 置,选择仪器组装的方案有两种,第一种方案是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仪器进 行组装,第二种方案是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仪器进行组装(均填编号) 16、为保证长时间潜行,在潜艇里要配备制氧气的化学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氧方法: 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③在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 钠和氧气;④加热氧化汞。其中最适宜在潜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哪一种?该方法与其他几 种方法比较,有哪些优点? 17、(1)实验室制取大量 CO2 气体,是否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为原料?__________(填“是” 或“否”),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实验室制备 CO2 的装置图。该装置的特点是:打开弹簧夹,大理石和盐酸 接触,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后,盐酸被反应产生的 CO2 气体压回长颈漏斗,与大理石分 离,停止反应。用该装置制备 CO2 可起到节约药品和取用方便的效果。下图装置中哪些可 以起到与上图装置相同的效果?________(填写编号) (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有关 CO2 的探究实验,以下是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仔细阅读 后填写实验目的及有关仪器名称。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和试剂:__________、玻璃管、CO2 气体、肥皂水。 实验步骤 现象及结论 1、将标有 A”和“B”的两个空量筒(200mL)A 量筒中的肥皂泡不久即沉入底部,而 B 量 简中的肥皂泡基本不下沉,悬浮在中间。说 | 放在实验桌上,往 B 量筒中充满 CO2 气体。 2、用玻璃管蘸取少量肥皂水,在两个量 筒上方分别吹出一个肥皂泡(两个肥皂泡 大小相仿,内含空气),使其缓缓落入两 个量筒中,并观察现象。 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18、(1)在已学的初中化学里,采用下图所示装置可以进行哪些实验?写出两个具体实 验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持下图装置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不变,稍做其他改动,还可以做哪些实验?写 出改动方法和对应实验的名称:(写出两个实验)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下图,这是一瓶用排水法收集好的无色气体。据此,请你写出与这种气体相关的物 理性质(“无色气体”除外):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1)根据下表的实验内容,从上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装置,填入表中。 实验内容 选用的仪器装置(填字母) 制取和收集氧气 制取和收集氢气 氢气还原氧化铜 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 (2)在实验室中,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欲从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的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已知高锰酸钾、 锰酸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正确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溶解、蒸发、结晶②溶解、过滤③过滤、蒸发、结晶 (3)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取质量均为 m g 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 50 g 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硫酸中,充 分反应后,均产生 0.2 g 氢气。可推断出: ①充分反应后,一定有剩余的金属是__________。 ②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反应中消耗掉金属镁的质量为__________。 ③硫酸中 H2SO4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点解读 一、知识框架 | 二、知识要点归纳 (一)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用多种装置和仪器,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进行串联组合来完成某项实验 的。 设计实验方案的基本要求是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方法,根据化学反应选择合适的试 剂,然后确定实验仪器和装置,并由此确定操作步骤。 1、设计实验必须注意“三性” (1)实验设计必须遵循科学性 实验设计的对象为制取物质或进行物质性质的实验,首先应了解实验的原理,这就是 实验设计必须遵循科学性。 (2)实验设计必须注意可行性 设计时要注意仪器的性能,所用原料资源丰富,廉价易得,这就是要注意实验的可行 性。 (3)实验设计必须遵循有关原理的规律性 | 2、实验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仪器的组装、药品的选择、操作步骤的设计 仪器的组装程序为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制气装置包括制气、净化、收集、尾气处理四部分 制气发生装置的确定,应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①若原料为固体(一种或多种),反应需加热就采用制氧气装置; ②若原料为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就采用制氢气装置。 (2)净化装置的构成原则 先除杂后干燥,气体通过除杂的顺序是先“液”后“固”,且气体是“长管”进,“短 管”出。 (3)密闭容器收集 如图所示的收集装置: 若瓶中为空气,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应从 a 管进,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应 从 b 管进;若瓶中为水,则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气体应从 b 管进。 制气的操作程序为:组装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添加试剂、制气、收集。 总之,实验的设计要科学、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结论可信。 3、常见的实验设计题的类型 (1)一装置多用,多装置一用的装置设计题 如:①在已学的初中化学里,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进行哪些实验?写出两个具体实 验名称: | 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保持如图装置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不变,稍作其他改动,还可以做哪些实验?写出改 动方法和对应实验的名称。(写出两个实验)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放性实验设计题 设计多种方案制备、检验、分离、提纯物质。此类试题全面综合考查学生的化学知识、 实验技能、逻辑思维能力、思维过程及书面表达能力,具有实验设计题和开放性题的共同 特征。 如:根据你学过的知识,设计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案,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①稀硫酸和稀盐酸。 ②乙醇(酒精)和食盐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① ② 实验方案设计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1)明确目的原理——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给的新信息。 (2)选择仪器药品——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3)设计装置步骤——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 (4)记录现象数据——全面、及时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现象。 (5)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 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实验方案评价 以批判的思想方法对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法、装置设计从某角度否定,排除不 合理或可行但不是最好的方法,选择、创新更好的方法。 实验评价与分析题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题型之一。近几年来中考和竞赛题中经 常出现,是一类必须引起重视的题目。 解答这类试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评价: (1)方案在理论上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严密性; (2)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操作上是否简单易行; (3)从经济角度评价,是否节约试剂及降低原料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4)从环保角度考虑,是否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典例解析 例 1、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 CuSO4 溶液显蓝色是由 Cu2+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将 CuSO4 溶液加水稀释 B.观察 Cu(NO3)2 溶液 c.观察 Na2SO4 溶液 D.向 CuSO4 溶液中滴加足量 NaOH 溶液 分析:A 中加水稀释,溶液中 Cu2+和 SO4 2-个数不变,不可行;B 中 Cu(NO3)2 溶液有 Cu2+显蓝 色,与 CuSO4 比较都有 Cu2+,说明 Cu2+显蓝色;C 中 Na2SO4 溶液中有 SO4 2-显无色,说明 SO4 2- 是无色的;D 中 CuSO4 与 NaOH 反应生成沉淀 Cu(OH)2 扣 Na2SO4,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说明 Cu2+不存在,溶液蓝色消失。 答案:A | 例 2、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都离不开实验装置。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装置 A 可用于以高锰酸钾为试剂制取氧气,制取时需要在管口放一团棉花,它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用于收集氢气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写序号字母)。 (3)科学探究 查阅资料 小玲同学查阅资料发现:过氧化钙(CaO2)能分别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猜想 ①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 ②过氧化钙在空气中久置生成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钙或氢氧化钙或二者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实验一选用上述实验装置 B 进行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实验,收集一试管气体,将带火 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取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充分振荡后再滴入 __________(填写一种试剂的名称)试液,发现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猜想①是正确的,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为探究猜想②是否正确,小玲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她完成表格中的空白 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a.取在空气中久置的少量 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水 未见固体明显溶解 b.向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 石蕊试液 未见明显的颜色变化 不存在氢氧化钙 c. 固体成分是碳酸钙 | 实验步骤 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堵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2)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故选 E,氢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故选 D;(3) 因为 CaO2 与 H2O 反应生成 Ca(OH)2 和 O2,反应后得到 Ca(OH)2 溶液,可使无色酚酞试液 变红;利用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 CO2 气体,证明样品中碳酸钙的存在。 答案:(1)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2KMnO4 K2MnO4+MnO2+O2↑ (2)D 或 E (3)酚酞;2CaO2+2H2O=2Ca(OH)2+O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存在碳酸钙 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气泡,固体逐渐溶解 CaCO3+2HCl=CaCl2+CO2↑+H2O 例 3、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铜锌合金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实验: ①称取 a g 样品放入烧杯,滴入足量稀盐酸。 ②取一张质量为 b g 的滤纸,制作并安装好过滤器。 ③待①中反应充分后,过滤。 ④取沉淀连同滤纸放在干燥器中干燥后,称量,质量为 c g。 回答下列问题: (1)称量样品时,应把样品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____盘里。 (2)如何判断①中反应已进行充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滤中发现滤液出现浑浊,应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 | (4)整个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__________、玻璃棒、干 燥器等。 (5)通过上述实验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用 a、b、c 表示)。 (6)老师指出,③、④之间缺少一个步骤,使得实验结果偏大。该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利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是左物右码;铜锌合金中只有锌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当加入 足量盐酸不再产生气体时表示已经充分反应;最后(c-b)g 即为铜的质量,铜的质量分 数为 ;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不进行洗涤,会有 ZnCl2 杂质,使结果偏大。 答案:(1)左;(2)滴入盐酸时不再产生气体;(3)重新过滤;(4)漏斗;(5) ; (6)洗涤沉淀 例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食盐水中(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 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请你一起参与分析,并完成后续实验设计。 观察现象:①装置中右侧导管中的液面升高。②铁钉生锈,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物质。 提出问题:导管中液面为何升高?黑色固体物质又是什么? 理论分析:小组同学根据已学习过的知识分析得知,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小组中的小明同学猜测该黑色固体可能含有:①Fe、②Fe3O4、③FeCl3、 ④C 四种物质。 | 分析与验证:小组同学根据小明的四种猜测做了以下分析: (1)小红同学认为不可能含有氯化铁,该结论得到小组同学的认可,理由是 __________。 (2)小强同学认为一定含有碳,该结论也得到小组同学的认可,理由是_____________。 (3)小组同学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铁,请你帮他们设计方案进行确认: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你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 知识链接:相信你一定在家中做过铁钉分别在水以及食盐水中生锈的实验,你的结论 之一是铁钉在__________(填“水”或“食盐水”)中生锈快。 解析:铁钉生锈消耗试管内的氧气,使试管内的气体减少,则压强减小;FeCl3 不仅是黄 褐色而且溶于水;铁钉是铁的合金,铁舍金中含有碳;利用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来证明是否合有铁;食盐水会加快铁生锈速率。 理论分析:铁钉生锈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使试管内压强低于大气压(合理即可) 分析与验证: (1)氯化铁可溶于水 (2)都是铁的合金,含有碳 (3)(合理即可)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含有铁 知识链接:食盐水 备考模拟 一、选择题 1、向装有 50 g 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 10%的 Ba(OH)2 溶液至过量。小烧杯 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图。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 2、下列实验设计与实验目的不一致的是( ) 3、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 C.用品尝的方法区分糖水和火碱水 D.用碘水区分奶粉和淀粉 4、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 A.测溶液 pH 时,将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B.测溶液 pH 时,将待测液滴到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CO2 中少量的 CO D.用稀硫酸除去 NaCl 中少量的 Na2CO3 5、下列每组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实验一 实验二 A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 有 5mL 5%的过氧化氢溶 液的试管中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少量 红砖粉和 5mL 5%的过氧化氢溶 液的试管中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 速率的影响 B 将铁钉放入干燥的试管 中并将试管口密封 将铁钉放入装有水的试管中,使 铁钉一半被水淹没 铁生锈是水和氧气 共同作用的结果 C 将铁丝放入 2mL 10%的 硫酸铜溶液中 将银丝放入 2mL 10%的硫酸铜溶 液中 探究铁、铜、银三种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D 将植物嫩叶浸泡在 10mL 蒸馏水中 取 10mL 蒸馏水,通入过量二氧 化硫气体,再将植物嫩叶浸泡其 中 酸雨危害的模拟实 验 二、填空题 6、某校科技节有如下挑战项目:通过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和两种黑色粉末,已知它们 分别是稀硫酸、硫酸钠溶液以及 CuO 和 Fe 中的一种。现场仅提供了紫色石蕊溶液、Na2CO3 溶液、NaOH 溶液以及常用的实验仪器。 请设计一个完成该挑战项目的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7、有三种白色粉末,分别是碳酸钠、碳酸钙和氯化钠中的一种。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把这三种粉末区分开来。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 8、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与碳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受热的条件下草酸也会分解,仅 生成三种氧化物。我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物质,遇水变成淡蓝色硫酸铜晶体。化学方程 式为: CuSO4(白色粉末)+5H2O=CuSO4·5H2O(蓝色晶体) 提出猜想:生成的氧化物中有 H2O、CO2 和 CO。 实验探究:张亮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验证猜想。 (1)观察到 A 中__________,证明生成物中有水。 (2)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 (3)D 中红色粉末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陈军认为:张亮不需要 E 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你是否 支持陈军的观点:_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军还认为: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此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__________, 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 2-3-39)探究分子的运动时, 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 | 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 论。 图 2-3-39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 2-3-40 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从分子运动 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_______;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 可说明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__________;② __________。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 2-3-40 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 2-3-41 装置,用于 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 K 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__________,不同变化是__________,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 | 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复分解反应及应用 考点解读 一、复分解反应 1、定义:两种物质通过相互交换成份而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复分 解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2、表达式:AB+CD==AD+CB 3、特点:两交换,价不变 4、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条件 化学反应 反应物的条件 生成物的条件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反应物之一可溶 生成物中要有气体、 沉淀、水中的任意一 种 酸+碱=盐+水 酸+盐=酸+盐 碱+盐=碱+盐 反应物都可溶盐+盐=盐+盐 反应物的条件:有酸可不溶,无酸须全溶。 生成物的条件:有沉淀、气体或水等难解离的物质生成。 二、离子共存 几种物质或离子同存于一溶液的条件:相互间结合不能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那么 它们就可以共存,反之,当它们之间有难解离的物质生成时,它们在溶液中要发生复分解 反应。所以当我们对照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表时不难发现: ①Ag+与 Cl-、SO4 2-不能共存; ②Ba2+与 CO3 2-、SO4 2-不能共存; | ③H+与 CO3 2-、OH-不能共存; ④NH4 +与 OH-不能共存; ⑤Ca2+与 CO3 2-不能共存; ⑥OH-与 Fe3+、Cu2+不能共存; 说明:溶液显酸性或 pH<7,说明溶液中含有 H+; 溶液显碱性或 pH>7,说明溶液中含有 OH-; 因此,对于判断溶液中是否能共存,其实就是找相应的离子对。 典例解析 例 1、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Ag+、Na+、Cl- 、NO3 - B.Na+、OH-、SO4 2-、NO3 - C.K+、Na+、CO3 2-、Cl- D.Ba2+、Mg2+、Cl-、Na+ 解析: 离子能大量共存,要求离子间相互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在酸性溶液说明 溶液中含大量 H+,在各组离子中再加入 H+进行判断。 A 中 Ag+与 Cl-可结合成 AgCl 沉淀,B 中 OH-与 H+可结合成水。C 中 CO3 2-与 H+可结合生 成 CO2 气体和水. 答案:D 例 2、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CuSO4、NaCl、KNO3 B.FeCl3、NaOH、 MgCl2 C.Na2SO4 、NaCl、 BaCl2 D.NaOH、 KCl、 NaNO3 解析:A 中物质相互不反应且都可溶,可形成溶液但 CuSO4 溶于水后溶液呈蓝色;B 中 FeCl3 与 NaOH,MgCl2 与 NaOH 能反应生成 Fe(OH)3,Mg(OH)2 沉淀;C 中 Na2SO4 与 BaCl2 可反应生成 BaSO4 沉淀;D 中三种物质相互不反应且都可溶并呈无色。掌握酸、盐、碱之间的反应关系, 熟记常见离子的溶液颜色:Cu2+(蓝色),Fe3+(黄色),Fe2+(浅绿色),MnO4 -(紫色)。 答案:D 例 3、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OH、MgCl2、NaCl B.NaCl、Na2SO4、NaOH | C.BaCl2、KCl、稀 H2SO4 D.稀 HCl、KOH、NaCl 解析: 物质能大量共存的前提是彼此间不发生化学反应。A 组中 NaOH 与 MgCl2 反应生成 Mg(OH)2 沉淀和 NaCl,不能共存;B 中三种物质交换成分后无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反 应,能共存;C 中 BaCl2 和稀 H2SO4 反应生成 BaSO4 沉淀和盐酸,不能共存;D 中稀 HCl 和 KOH 反应生成水和 KCl,不能共存。 答案:B 例 4、某溶液能与镁反应生成氢气,则下列各组物质在该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是( ) A.KCl、NaCl、Na2SO4 B.NaCl、NaNO3、AgNO3 C.Na2CO3、NaCl、Na2SO4 D.HCl、NaCl、Na2SO4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溶液能与镁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应该为酸性溶液,再结合所给选 项,B 中 NaCl 和 AgNO3 会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共存,C 中 Na2CO3 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存在。 答案:AD 例 5、《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诸葛亮率领的汉军误饮了“哑泉”。哑泉,“人 若饮之,则不能言,不过旬日必死”。后来,汉军将士经地方隐士指点,饮了万安溪的“安 乐泉”水方才转危为安。‘哑泉”和“安乐泉”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可能是( ) A.NaCl、CaCl2 B.Na2SO4、KCl C.BaC12、NaNO3 D.CuSO4、Ca(OH)2 解析:此题要注意前后两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前一种物质应该为有毒物质,一般为重金属 的盐,所以 A、B 错误,另外还要注意,后者可与前面的有毒的物质反应,C 中明显不行, 所以选 D 选项。 答案:D 例 6、现有 A、B 两组溶液共有八种离子,分别是 K+、NO3 -、Cl-、CO3 2-、H+、Ag+、OH-、Ba2 +,经实验测定可知 A 组为酸性,则 A 中可能含有的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__,B 中可 能含有的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因为 A 中显酸性,所以有 H+,则 OH-在 B 组,所以与 OH-不能共存的 Ag+应该在 A 组,同理可以得出 Cl-、CO3 2-应该在 B 组,那么就得出 A、B 两组分别有三种阳离子和三种 阴离子,必须相应在 A 组加入 K+,B 组中加入 NO3 -。 答案:A:H+、Ag+、Ba2+、NO3 -;B:K+、OH-、Cl-、CO3 2- | 备考模拟 一、选择题 1、有四位同学在分析一种含有三种溶质的溶液时,得出的结论可能正确的一组是( ) A.FeCl3、 KOH、NaCl B.K2SO4、 HCl、 BaCl2 C.KCl、 HCl、CuSO4 D.Na2CO3、 HCl、 Na2SO4 2、下列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A.Fe2O3 →Fe(OH)3 B.Cu →CuCl2 C.Fe →FeCl3 D.Cu→Cu(NO3)2 3、某溶液能与镁反应生成氢气,则下列各组物质在该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是( ) A.KCl、NaOH、Na2SO4 B.NaCl、NaNO3、AgNO3 C.Na2CO3、NaCl、Na2SO4 D.HCl、NaCl、Na2SO4 4、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HNO3、NaCl、K2SO4 B.KCl、NaOH、CuSO4 C.BaCl2、NaOH、H2SO4 D.FeCl3、Na2SO4、KCl 5、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总结规律要严谨、全面、科学。下列总结出的规律符合这一要 求的是( ) A.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B.酸性溶液中一定含有氢离子 C.一定温度下的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6、将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NaNO3、NaCl、Na2SO4 B.MgCl2、NaOH、KNO3 C.CuSO4、CaCl2、MgCl2 D.BaCl2、AgNO3、KCl | 7、下列各组溶液混合(酸均过量),最后没有沉淀产生的是( ) A.Ba(OH)2、CuCl2、H2SO4 B.K2SO4、AgNO3、HCl C.KOH、CuSO4、HNO3 D.MgSO4、BaCl2、HNO3 8、下列各组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NO3 -、Na+、CO3 2- B.Na+、SO4 2-、Mg2+、Cl- C.Mg2+、Cl-、NO3 -、Ag+ D.Ba2+、Cl-、CO3 2-、H+ 9、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FeCl3、NaOH、NaCl B.Na2SO4、HCl、BaCl2 C.CuSO4、KCl、HCl D.Na2CO3、NaCl、Na2SO4 10、下列物质间的每一转化不能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CuO→Cu→CuO B.NaOH→H2O→NaOH C.O2→Fe3O4→O2 D.Fe→FeCl2→Fe 11、甲乙丙丁四小组同学分别对实验废液中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见下表; 检测小组 检测结果 甲组 KCl、KNO3、KOH、HCl 乙组 KCl、KNO3、K2CO3、HCl 丙组 KCl、KNO3、K2SO4、KOH 丁组 KCl、KNO3、K2CO3、KOH 其中,检测结果合理的是( ) A.甲组、乙组 B.丙组、丁组 C.甲组、丙组 D.乙组、丁组 12、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Cl、Ca(OH)2、NaNO3 B.NaCl、K2CO3、H2SO4 C.HCl、BaCl2、CuSO4 D.KNO3、NaOH、Na2CO3 | 13、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离子是( ) A.Cu2+、SO4 2-、H+ B.CI-、NH4 +、OH- C.Ba2+、SO4 2-、NO3 - D.Na+、K+、NO3 - 14、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不发生化学反应而能共存的是( ) A.MgCl2 AgNO3 KNO3 HCl B.H2SO4 BaCl2 Na2SO4 NaOH C.Na2SO4 KNO3 Na2CO3 NaCl D.NH4HCO3 NaOH NaCl HCl 15、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Cl、BaCl2、Na2CO3 B.KNO3、HCl、CaCl2 C.H2SO4、FeCl3、NaNO3 D.NaOH、HNO3、NH4NO3 16、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最终只存在无色液体的是( ) A.BaCl2 溶液、NaOH 溶液 B.Na2CO3 溶液、KOH 溶液 C.Fe2(SO4)3 溶液、NaNO3 溶液 D.Cu 片、Na2SO4 溶液 17、分别向下列各组物质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FeCl3、KOH、KCl B.Na2SO4、HCl、BaCl2 C.CuSO4、NaCl、HCl D.Na2CO3、NaCl、Na2SO4 二、填空题 18、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含有 CuSO4、BaCl2、NaOH、Na2CO3 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小 组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Ⅰ)取一定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振 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Ⅱ)取少量(Ⅰ)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提 示:BaCO3 难溶于水;Na2CO3 的水溶液呈碱性) (1)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2)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还需做什么实验?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19、反思、归纳与提升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对于复分解反应及其规律,通过反思与探 索,同学们有了新的认识。请填写下文中横线上的空白。 | 知识回顾: 1、氯化氢气体、氢氧化钠固体不导电。 2、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 迁移运用:硫酸钠溶液能导电,原因是硫酸钠溶于水:Na2SO4→________。 探索发现: (1)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2)硫酸钠溶液跟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提示: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3)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以 Na2CO3+2HCl=2NaCl+H2O+CO2↑为例,反应实质: 2H++CO3 2-→________________。 总结规律:上述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本质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不仅可以用 Na2CO3+CaCl2=CaCO3↓+2NaCl 表示,还可以用 CO3 2-+Ca2+=CaCO3↓表示,后者叫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Na2CO3 + CaCl2=CaCO3↓+ 2NaCl) ②“拆”:将易溶易解离的酸、碱和盐拆写成离子形式;沉淀、气体和水仍用化学式 表示,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2Na++CO3 2-+Ca2++2C1-=CaCO3 ↓+2Na++2Cl-) ③“删”:删去方程式左右两边相同的离子。(CO3 2-+Ca2+=CaCO3↓) ④“查”:检查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注意:离子方程式中生成物为沉淀或气体时需标出“↓”或“↑”。 根据以上信息,结合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HCl 在水中解离出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NaOH 在水中解离出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2)CaCO3+2HCl=CaCl2+CO2↑+H2O 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考点解读 一、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图 | 二、物质之间的转化反应 (一)化合反应:A+B+…=C 特点:1、没有单质生成。 2、若反应物有单质参加,元素化合价改变,反之不变。 常见类型: 1、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2、金属氧化物+水→碱 条件:生成的碱要可溶 | 3、非金属+氧气→酸性氧化物 条件:用该方法生成的酸性氧化物只有:CO2、SO2、P2O5 4、非金属氧化物+水→酸(酸根中含氧元素) 条件:SiO2 不发生该类反应。 5、金属+非金属(O2 外)→盐(不含氧元素) 条件:Cl2 化学性质强与氧气。 (二)分解反应:C=A+B+… 特点:1、可能有单质生成。 2、若生成物中有单质,元素化合价变,反之不变。 常见类型: 1、含氧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条件:参加反应的盐必须为难溶的 CO3 2-。 2、含氧酸→酸性氧化物+水 条件:酸为碳酸等不稳定性酸。 (三)置换反应:A+BC==AC+B 特点:1、一定有单质生成。 2、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一定改变。 常见类型: 1、金属氧化物+H2<或 C> 金属+H2O<或 CO2↑> 2、金属+酸→盐+氢气 条件:a.金属的活动性强于氢 | b.酸为非氧化性酸<浓硫酸、浓稀硝酸> 3、金属+盐→盐+金属 条件:a.参加反应的金属活动性强于盐中金属 b.参加反应的盐必须可溶 c.参加反应的金属不为 K、Ca、Na ※单质铁发生置换反应只生成亚铁盐<Fe2+> (四)复分解反应:AB+CD==AD+CB 特点:1、一定无单质生成。 2、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不变。 常见类型: 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物满足的条件生成物满足的条件 1、酸+碱性氧化物盐和水满足条件沉淀<↓> 2、酸+盐盐和酸满足条件或 3、酸+碱盐和水满足条件气体<↑> 4、碱+盐盐和碱两物可溶或 5、盐+盐盐和盐两物可溶水(难电离的物质)<H2O> (五)其它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1、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条件:参加反应的碱必须可溶。 规律: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2、CO+金属氧化物→金属+CO2 条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铝以前的金属氧化物不发生该反应。 | 3、CxHy+O2 CO2+H2O 4、CxHyOz+O2 CO2+H2O 典例解析 例 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相互转化时,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KCl KNO3 B.C CO2 C.Cu(OH)2 Cu D.KOH K2SO4 解析:本题考查了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答题时须明确题目要求:相互转化时,均能通过 一步反应实现。A 中 KCl 可一步转化为 KNO3(KCl+AgNO3=AgCl↓+KNO3),但 KNO3 不能一 步转化为 KCl;B 中 C 可一步转化为 CO2(C+ O2 CO2),CO2 也能一步转化为 C;C 中 Cu(OH)2 不能一步转化为铜,铜也不能一步转化为 Cu(OH)2;D 中 KOH 和 H2SO4 反应可一步转化为 K2SO4, K2SO4 和 Ba(OH)2 反应也可一步转化为 KOH。 答案:BD 例 2、下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下图要求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H2SO4 Na2SO4 NaOH NaCl B KCl K2CO3 KOH HCl C O2 CO CuO C D Fe CuCl2 Zn HCl | 解析: 该题要求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要相当熟悉,同时要善于抓住题中叙述的 关键信息,通过分析、类比,寻找解题的途径。由图中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 应,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等信息,将 A、B 排除,C、D 符合题意。 答案:CD 例 3、将铁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比以前减轻的是( ) A.稀硫酸 B.稀盐酸 C.硫酸铜溶液 D.氯化亚铁溶液 解析: 铁片放入稀硫酸、稀盐酸中发生下列反应: Fe + H2SO4=FeSO4+ H2↑ Fe+2HCl= FeCl2+H2↑ 每生成 2g 氢气,同时有 56g 铁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所以溶液质量增加了。铁与 硫酸铜溶液发生了如下反应: Fe+CuSO4=FeSO4+Cu 每析出 64g 铜,同时有 56g 铁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结果溶液质量减轻。铁与氯化 亚铁溶液不反应。 答案:C 例 4、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与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A.AlCl3 B.ZnCl2 C.FeCl3 D.CuCl2 解析:考查置换反应的判断,利用活泼金属与相应的酸之间的反应可以得到相应的盐,所 以 A、B 正确,从金属的活动性来看,铁也是活泼金属,可是铁参加置换反应,只能生成 +2 价的生成物。 答案:CD 例 5、在一定条件下,与 NaOH 溶液、BaCl2 溶液、Fe2O3、Zn、Na2CO3 五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 的是( ) A.硝酸铜 B.稀盐酸 C.稀硫酸 D.二氧化碳 解析:通过物质的性质来考查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判断出 C 正确。 | 答案:C 例 6、铁、氯化铜、石灰水、稀盐酸、石灰石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 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类型或主要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 处产生白色物质 B.b 处生成蓝色沉淀 C.c 处发生复分解反应 D.d 处产生气泡 解析:主要判断物质间发生反应的现象。a 处因为是铁与氯化铜的反应,应该有固体出现, b 处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c 处酸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d 处产生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 A 错误。 答案:A 备考模拟 一、选择题 1、通常情况下,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Cu 与 NaNO3 溶液 B.CuO 与稀 H2SO4 C.稀 HNO3 与 Mg(OH)2 D.Na2CO3 溶液与 CaCl2 溶液 2、下列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能发生的是( ) A.Cu+H2SO4=CuSO4+H2↑ B.Fe+ Zn( NO3)2=Fe(NO3)2+Zn↓ C.CuCl2+2NaOH=Cu(OH)2↓+2NaCl D.Na2CO3+2KNO3=K2CO3+2NaNO3 3、下列变化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AgNO3—AgCl B.Cu—H2 C.CuO—CuSO4 D.CaCO3—CO2 | 4、现有盐酸和 CaCl2 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 X,溶液的 pH 随滴入 X 的 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 X 是( ) A.水 B.澄清石灰水 C.纯碱溶液 D.稀盐酸 5、向 100ml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 A.滤液只有硫酸铜,滤出固体只有铁 B.滤液只有硫酸亚铁,滤出固体为铁、铜 C.滤液只有硫酸铜、滤出固体只有铜 D.滤液有硫酸亚铁、硫酸铜,滤出固体为铁 6、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将液体 a 滴入试管①中与固 体 b 接触,若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 a 和固体 b 的组合可能是( ) A.稀盐酸和碳酸钠 B.水和生石灰 C.锌和稀盐酸 D.水和硝酸铵 7、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 | 8、往 AgNO3 和 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 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滤渣中一定有 Fe 粉 B.滤渣中一定有 Cu 粉 C.滤液中一定有 Fe2+ D.滤液中一定有 Ag+、Cu2+ 9、甲、乙两化工厂分布如图所示。箭头代表水流方向。如果在 a 处取得水样经检测只有 少量 OH-、SO4 2-。在 c 处取得水样经检测 pH=7、且只含有少量 NaCl。则 b 处水中含有的物 质应是下列那一组?( ) A.MgSO4、NaCl B.H2SO4、Ba(NO3)2 C.BaCl2、HCl D.H2SO4、MgCl2 10、下列转化能一步完成的是( ) ① CH4→CO2 ②HNO3→HCl ③CaO→Ca(OH)2 ④Ba(OH)2→NaOH ⑤C→Cu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11、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五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相 互反应和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 问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 A.X 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B.Y 一定是稀盐酸 C.N 转化为铁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D.X、Y、M 两两之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12、根据下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测甲为( ) A.铜 B.碳酸钠 C.氧化铜 D.氢氧化钡 13、下列各物质能在溶液中共存的是( ) A.HCl、Na2SO4、Ca(OH)2 B.Ba(NO3)2、KCl、H2SO4 C.NaCl、ZnSO4、KNO3 D.CuSO4、NaOH、Na2SO4 14、X、Y、Z 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为:X Y Z Y。则 Y 是( ) A.CO B.H2CO3 C.Na2CO3 D.CaCO3 15、甲、乙、丙、丁四瓶溶液分别是 K2CO3、Ba(NO3)2、H2SO4、K2SO4 中的一种,其中甲分别 能与乙、丙、丁发生反应,甲是( ) A.K2SO4 B.H2SO4 C.Ba(NO3)2 D.K2CO3 16、在一定条件下,与 NaOH 溶液、BaCl2 溶液、Fe2O3、Zn、Na2CO3 五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的 是( ) | A.硝酸铜 B.稀盐酸 C.稀硫酸 D.二氧化碳 1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Fe(OH)2→FeCl2 B.CO2→CaCO3 C.Cu→CuCl2 D.MgCl2→KCl 18、下列几组物质中能按照关系图进行转化的一组是(→表示反应一步完成)选项是( ) 物质 A B C D X Fe2O3 C CaCO3 Cu Y Fe CO CaO CuO Z FeCl2 CO2 Ca(OH)2 Cu(OH)2 二、填空题 19、已知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易分解、能与酸反应。孔雀石主要含 Cu2(OH)2CO3, 还含少量 Fe、Si 的化合物。某学校化学研究小组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 CuSO4·5H2O 的流程 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中,X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由溶液 B 获得 CuSO4·5H2O,需要经过加热 蒸发、__________、过滤等操作。 (2)若通过置换反应由溶液 B 制备金属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若选用下列物质与氧化铜反应制备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选用非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用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 | (3)工业上用焦炭在高温电炉中还原 SiO,可得到含有少量杂质的 Si 和 CO,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0、判断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能反应的,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 的,说明原因。 (1)氯化钾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氯化钙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分类 考点解读 知识框架: 知识讲解: 1、 | 2、无机物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 (1)氧化物 注意点: a.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b.酸性氧化物大多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而 SiO2 则不能,大部分碱性氧 化物不能与水反应,而 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c.碱性氧化物能跟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含氧酸的盐。 例: d.酸性氧化物可由非金属跟氧气直接化合或由含氧酸盐加热分解制得。 例: 碱性氧化物可由不溶性碱加热分解制得,也可由金属与氧气直接化合或由含氧酸的盐 类加热分解而得到。 | 例: e.酸性氧化物也叫酸酐,例 SO3 溶于水得 H2SO4,则 SO3 是 H2SO4 的酸酐。 (2)酸的分类和命名 (3)碱的分类和命名(根据溶解性分) (4)盐的分类和命名 | 按相同的金属阳离子可分:例,钾盐: 等。 按相同的酸根离子可分:例,碳酸盐: 等。 3、有机物(常见的几种) (1)甲烷(CH4):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有可燃性,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 水,是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 (2)酒精(C2H5OH):又称乙醇,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 能与水以任意比相溶,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具有可燃性。 (3)甲醇(CH3OH):无色透明液体,有剧毒,工业酒精中常混有甲醇。 (4)醋酸(CH3COOH):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普通食醋中 约含 3%~5%的醋酸。 典例解析 例 1、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 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解析:本题是用微观的观点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来解释物质的分类。A 中只有一种分子, 且分子中只有一种原子,是单质,B、C 中有两种分子,是混合物,D 中只有一种分子,是 纯净物,而又有两种不同的原子,属于化合物。 | 答案:D 例 2、在①MgO、CuO、CaO、SO2 ②C、Fe、S、P ③ZnCl2、BaCO3、HNO3、NaNO3 三组物质 中,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上与组内其它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 A.CuO、Fe、ZnCl2 B.SO2、Fe、HNO3 C.CaO、C、BaCO3 D.SO2、S、NaNO3 解析:①中物质都为氧化物,但 SO2 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其余物质属于金属氧化物。 ②中物质均为单质,但 Fe 属于金属单质,其余物质为非金属单质。 ③中 HNO3 属于属于酸,其余物质属于盐。 答案:B 例 3、从 H、O、C、Ca 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并用化学 式填空: (1)具有还原性的单质是__________;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单质是___________; (3)常温下是液体的有毒化合物是__________; (4)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酸是__________; (5)炼铁过程中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变为炉渣的填料是__________; (6)能作燃料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 解析: 此题是考查物质分类、化学式书写、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题,须熟悉物质的性 质、组成及相关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才能解答。 答案: (1)H2 或 C (2)O2 (3)CH3OH (4)CH3COOH (5)CaCO3 (6)CH4 例 4、下列物质按氧化物、酸、碱、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水、碳酸、硫酸铁、碳酸钠、空气 | B.五氧化二磷、乙酸、氢氧化钙、硝酸镁、胆矾 C.氯酸钾、硝酸、氢氧化铜、硫酸亚铁、天然气 D.氧化铁、磷酸、氢氧化钾、氯化钠、石油 解析:完成此题可用排除法。氧化物是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氯酸钾由三种 元素组成,故不属于氧化物,可将 C 排除。碱的组成中一定有氢氧根离子,硫酸铁不是碱, 故可将 A 排除。胆矾(CuSO4·5H2O)尽管含有较多种元素但属于纯净物,故可将 B 排除。 答案:D 例 5、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则对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混合物 C.一定是单质 D.一定不是化合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分类中诸多概念内在关系的理解能力。此题解题的关键是对 “物质”的理解。物质可以是纯净物,也可是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 质。但混合物也可由同种元素组成,例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中只有碳元素。化合物是 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综上所述,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也 可能是混合物,但不可能是化合物。 答案:D 备考模拟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醋 B.蒸馏水 C.空气 D.加碘盐 2、下列物质名称、俗名、化学式一致的是( ) A.冰、干冰、H2O B.银、水银、Hg C.乙醇、酒精、C2H5OH D.氢氧化钠、纯碱、NaOH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空气 B.粗盐 C.生铁 D.纯碱 4、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盐酸 B.硫粉 C.硫酸钠溶液 D.蒸馏水 5、ClO2 是生产饮用水的新一代消毒剂。从物质分类来看,ClO2 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家中必不可少的氯化钠 与下列哪组属于同一类物质( ) A.氢氧化铝、氢氧化钠 B.盐酸、硫酸 C.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D.碳酸钠、硫酸铜 7、青蒿素(C15H22O5)是我国首创的新型抗疟疾药,下列关于青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无机物 B.含有三种元素 C.相对分子质量为 282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63.8% 8、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氮气蒸馏水 B.生铁稀盐酸 C.氢气大理石 D.二氧化碳空气 9、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绿色食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 用转化的食品;蓝色食品是海洋提供的食品;白色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食品。下面属 于白色食品的是( ) A.菜油 B.面粉 C.海带 D.食醋 10、下列各组物质中,其成分或主要成分可以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是( ) A.石灰石、大理石 B.纯碱、小苏打 C.生石灰、消石灰 D.干冰、冰 11、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 途径。姜宇同学在家中建立了小小化学实验室,他收集了许多物质,其中有:①纯碱;② 生石灰;③醋酸;④熟石灰;⑤酒精;⑥铜;⑦石墨;⑧氧化铁;⑨蔗糖;⑩尿素。对上 述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 A.属于有机物的有③⑤⑨⑩ B.属于单质的有⑥⑦ C.属于碱的有①④ D.属于氧化物的有②⑧ 12、一种物质不能用化学方法再把它分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更简单的物质,则这种物质属于 ( )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13、X、Y、Z、W 各代表一种物质,若 X+Y= Z+W↓,则 X 和 Y 之间不可能是( ) A.盐和盐的反应 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C.酸和碱的反应 D.碱和酸性氧化物的反应 14、有 A、B、C、D、E、F 六种化合物,它们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1)B+A→C+H2O;(2)C+KOH→D↓+E;(3)E+AgNO3→F(白色)↓+KNO3;E 中加 入 Ba(NO3)2 溶液,无明显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 一定是碱 B.D 不一定是碱 C.F 一定是氯化银 D.B 与 A 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二、填空题 15、下列物质是家庭生活的常用物质:①食盐、②铁锅、③碘酒、④木炭。 (1)写出食盐的化学式__________; (2)属于单质的是(填标号)__________。 16、现有①四氧化三铁,②空气,③铁粉,④氯酸钾,⑤液态氧,⑥水,⑦氯化钾,⑧海 水等物质,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 17、请模仿示例,在空格处填上适当的化学式: | 18、现有 H、S、O、Na 四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一个: (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 (2)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____________; (3)厨房清洁剂中含有的碱_____________; (4)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盐__________。 19、用氢、氧、碳、铜四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分别写出相应 的符号或化学式。 (1)2 个氢原子_____________; (2)一种阴离子_____________; (3)一种氧化物_____________; (4)一种酸______________。 20、现有四个常见化学术语:①乳化、②蒸馏、③催化、④氧化,将上述各化学术语填写 在与下卜列做法有联系的空格中(只需填序号): (1)用蒸馏法淡化海水:_______; (2)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_______; (3)将铝粉涂在铁制暖气片上防锈:________; (4)在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_______。 |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考点解读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将组内各物质一一区分开来。 一、方法 1、物理方法:根据组内各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鉴别,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 如:Na2SO4 溶液与 CuSO4 溶液(颜色)、CO2 与 NH3(气味)、浓 H2SO4 与浓盐酸(挥发性)。 2、化学方法:利用组内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鉴别。 (1)酸碱性:同组内物质的溶液酸碱性若不同,可借助紫色石蕊试液区分。 (2)活泼性:活泼金属和不活泼金属的鉴别,就是利用它们与酸反应的情况来区别。 (3)特殊离子法 说明:↑:气体↓:沉淀 二、原则 1、操作应简便易行,试剂易得且种类少。 2、叙述时应按操作→现象→结论的顺序。 三、类型 1、不限定试剂鉴别下列物质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下列物质,确定该试剂。 | 3、不用试剂鉴别下列物质 (1)组内有特殊物质,如 CuSO4 溶液呈蓝色,利用该特殊物质鉴别。 (2)不用试剂确定鉴别顺序,其特点:先通过观察找出组内特殊物质,然后利用该 物质去鉴别另外一种物质,以此类推。 (3)组内没有特殊物质,通过两两混和鉴别。 4、二次鉴别,其特点是:不能一次性把所有物质鉴别出,而是先鉴别出一部分,再利用 鉴别出的物质去鉴别余下的物质。 典例解析 例 1、下列各组物质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稀盐酸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B.用稀硫酸区分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C.用熟石灰鉴别铵盐和钾肥 D.用紫色石蕊溶液区分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解析:A 中稀盐酸与两种碱反应均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B 中稀硫酸能与氧化铜反应而 使其溶解,而不与木炭粉反应,从而区别;C 中熟石灰与铵盐反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 生,从而能区别,D 中紫色石蕊遇酸变红,也能区别出这两种溶液。 答案:A 例 2、下列各组稀溶液中,利用组内物质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各种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 A.Na2CO3、H2SO4、HCl、KNO3 B.CuSO4、KOH、NaCl、NaOH C.Na2SO4、Na2CO3、BaCl2、HNO3 D.NaNO3、MgCl2、KCl、Ba(OH)2 解析:本题是不加试剂的自身鉴别题。解答这类题一般按以下两种方法解答:(1)根据 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首先鉴别出一种或几种物质,然后以 此为试剂,再分别依次鉴别出其他物质;(2)如果无特殊物质,可利用组内物质两两混 合产生不同的现象来鉴别。A 中 Na2CO3 与 HCl、H2SO4 均产生气体,与 KNO3 不反应,无法鉴别; B 中蓝色溶液为 CuSO4,CuSO4 与 KOH、NaOH 均产生蓝色沉淀,不可鉴别;C 中 BaCl2 与 Na2CO3、 Na2SO4 均产生白色沉淀,再向沉淀上滴稀 HNO3,能溶解的沉淀是 BaCO3,原物质是 Na2CO3, 不溶的是 BaSO4,原物质是 Na2SO4,可以鉴别;D 中只 MgCl2 与 Ba(OH)2 反应有白色沉淀,其 余不反应,无法鉴别。答案为 C。 答案:C | 例 3、有以下几种溶液:①NaCl ②MgSO4 ③NaOH ④CuCl2 ⑤Ba(NO3)2。不用外加试剂, 欲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鉴别的顺序为(填序号)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为本组物质之间的鉴别,首先用物质性质确定出氯化铜,再分别取氯化铜,将 其它的四种溶液分别滴入其中,如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再取氢氧化钠,分别向其 中剩余三种溶液,有白色沉淀的硫酸镁,再分别取剩余两种溶液,向其中滴入硫酸镁,如 有白色沉淀的是硝酸钡,如无现象的是氯化钠。 答案:④③②⑤① 例 4、现有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钠三种溶液,请你从中选择两种溶液,用化学方法进行 鉴别。要求:①选择试剂时,同类物质在鉴别中只能使用一次;②每次鉴别一步完成;③ 有微溶物生成的,不按沉淀处理。请回答: (1)你认为鉴别方法最多的两种溶液是________; (2)鉴别上述两种溶液,你所选择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写上述任意一种试剂鉴别这两种溶液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解析:分析此题时要考虑全面,从酸、碱、盐的性质入手,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等几类物质中寻找试剂,使之产生不同的现象加以区分。但要注意避免重复使用同一类别 的物质。 答案:(1)可能有三种情况 (2)可能出现的答案见下表: 问题(1)中可能的两 种溶液 问题(2)的各种鉴别方法中所加试剂 (写具体物质也可) HCl、Na2CO3 ①指示剂 ②活泼金属 ③CuO 或 Fe2O3 等 ④酸(HCl、稀 H2SO4 等) | ⑤难溶碱或 Ca(OH)2、Ba(OH)2 ⑥碳酸盐 HCl、Ca(OH)2 ①指示剂 ②活泼金属 ③CO2 或 CuO、Fe2O3 等 ④难溶碱 ⑤碳酸盐 Na2CO3 Ca(OH)2 ①CO2 ②酸(HCl、稀 H2SO4 等) ③Ba(OH)2、Ca(OH)2 ④可溶性碳酸盐或可溶性钙盐、钡盐等 (3)此题属开放题,只要用所选择的试剂填写实验报告,意思基本表达清楚即可。 备考模拟 一、选择题 1、下列区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 B.用水区别氯化钠和硝酸铵固体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涤纶 D.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 O2 和 CO2 2、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 B.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与蔗糖固体 C.用 pH 试纸区分澄清石灰水和食盐水 D.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稀盐酸与稀硫酸 3、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 CO2、CO、H2 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 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灼热的 CuO | 时,固体变成红色 f;③通过白色 CuSO4 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人澄清石灰水 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CO2、CO、H2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 CO2,一定含有 H2 和 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H2 和 CO2,可能含有 CO D.根据①④,可推断实验过程中一定有 CO2 生成 4、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 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 ) 选项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木炭粉(CuO) 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B CO(CO2) NaOH 溶液、浓硫酸 洗气、干燥 C CaO(CaCO3) 水 过滤、烘干 D NaCl(Na2 CO3) Ca(NO3)2 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5、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 固体 CaCO3 固体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NaOH 溶液 Ca(OH)2 溶液 先加入过量的 Na2CO3 溶液,再过滤 C. CO2 气体 CO 气体 点燃 D. H2 气体 HCl 气体 先通过 NaOH 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6、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B NaCl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C NaOH 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 泡 D Cu(NO3)2 溶液 AgNO3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7、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试剂(括号内的物质)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稀盐酸) B.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 C.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 D.稀盐酸和稀硫酸(锌粒) 8、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灼烧闻气味区分羊毛线和棉线 B.用稀盐酸区分铁粉和木碳粉 C.用酚酞溶液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 D.用尝到味道的方法区分厨房厨柜中调味品食盐和蔗糖 9、能将 AgNO3、K2CO3、ZnCl2 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 A.稀 HNO3 B.Na2SO4 溶液 C.稀 HCl D.BaCl2 溶液 10、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试剂 A 稀盐酸和稀硫酸 BaCl2 溶液 B 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水 C 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酚酞试液 D 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燃着的木条 11、下列各组溶液中,不另加试剂就无法一一鉴别的是( ) A.NaOH、Na2SO4、CuSO4、NH4Cl B.Na2SO4、Na2CO3、BaCl2、HCl C.CaCl2、AgNO3、Na2CO3、HCl D.KNO3、BaCl2、AgNO3、NaCl 1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可鉴别的是( ) A.HCl CuSO4 KNO3 Na2SO4 B.FeC!3 HCl NaCl NaOH C.CaCl2 K2CO3 HCl (NH4)2CO3 D.NaNO3 Na2SO4 HCl H2SO4 13、甲乙丙丁四小组同学分别对实验废液中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见下表; 检测小组 检测结果 甲组 KCl、KNO3、KOH、HCl 乙组 KCl、KNO3、K2CO3、HCl 丙组 KCl、KNO3、K2SO3、KOH 丁组 KCl、KNO3、K2CO3、KOH | 其中,检测结果合理的是( ) A.甲组、乙组 B.丙组、丁组 C.甲组、丙组 D.乙组、丁组 14、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可行的是( ) A.用盐酸区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稀溶液 B.用二氧化锰区别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 C.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粉末和铁粉 D.用铜片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15、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用水鉴别无水硫酸铜和氯化钠晶体 B.用熟石灰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C.用燃烧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D.用小木条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 二、填空题 16、现有下列四组溶液: ①KNO3、NaCl、NaOH、H2SO4;②Na2CO3、HCl、石蕊试液、KOH; ③NaOH、H2SO4、NaCl、酚酞试液;④K2CO3、H2SO4、Cu(NO3)2、BaCl2、 (1)上述四组溶液中都含有 Cl﹣,实验室鉴定 Cl﹣用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或化学 式); (2)不用其它试剂就可以把组内四种溶液区分开来的是哪几组?__________(用序 号表示). 17、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1)ZnSO4(CuSO4)____________________。 (2)O2(水蒸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若密封不严会使氢氧化钠部分变质为碳酸钠: (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酸、碱两类物质中各选出一种物质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用化学式表示): 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选择恰当的试剂或方法除去括号内的杂质。 (1)CaO(CaCO3)____________________; (2)Cu(Fe)____________________; (3)NaCl(CuCl2)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不法商人常用黄铜(铜、锌的合金)再加入一定量的铅制成假黄金饰品,其外观和密 度与真黄金饰品很难区分。请你利用家中现有的条件设计一个实验辨认一件黄金饰品是否 是假货(简述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推断 考点解读 一、物质推断的类型 1、给出范围,根据现象推断物质; 2、不给范围,推断物质; 3、给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推断其含有的成分; 4、给出物质间转化关系,推断物质或操作; 5、给出物质间转化关系,推断操作中所加试剂 二、物质推断常见的突破口 (一)物质的特征 主要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等方面来进行推断。 (二)反应的特征 从反应的类型、反应的现象、反应的条件及其它有关特点来进行推断 | 三、物质推断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一)物质推断的一般方法: 1、正推法:依据实验的某一现象为突破口,确定一种物质,然后顺题意层层深入,逐步 推断得出结论。 2、逆推法:以最终结论为思考的起点,根据题意层层逆推,直至得出结论。 3、表析法:将复杂多变、头绪多的条件或现象进行列表分析,一一对应最终推断得出结 论。 4、图示法:将题设的条件借助图示展现出来,可一目了然的进行推断。 5、计算法:借助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推断出符合题目的物质。 (二)物质推断的常见步骤: 估计可能、缩小范围、试探求解、精心验证。 例题讲解 例 1、框图中 B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J 是最常见的金属,G 是红棕色物质,E、F、I 为无色 气体,I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在溶液 D 中滴入 AgNO3 溶液产生难溶于硝酸的白 色沉淀。 (1)写出反应②、⑤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指出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 (3)日常生活中为了阻止反应③发生,通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写一条)。 (4)白色沉淀 H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中对 B 物质有明显的特征,即它的用途,所以可以确定为氢氧化钙,则从反应⑤ 可知 I 为氨气,E 为电解产生,则 C 为水,E 为氢气或氧气,而 J 是常见金属,所以得出 E 为氢气,F 为氧气,通过反应③特征,可以确定 J 为铁,且该反应为铁生锈,且 A 为酸,D 为酸、碱中和产物中的钙盐,所以 H 为碳酸钙,且 D 能与硝酸银反应有白色沉淀,所以 D 为氯化钙。 答案:(1)② 2H2O 2H2↑+O2↑;⑤ 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2)置换反应; (3)刷油漆、烤蓝、保持干燥等(若答“隔绝空气”不给分); (4)CaCO3 例 2、图中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其中 A、B 为单质,B 是可供动植物呼吸的气体; 甲、乙、丙为化合物,甲与过量的丙、乙与过量的丙两两反应的所有产物相同。图中“—” 表示两端的物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 物已略去。 (1)写出 B 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丙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 A 和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乙→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题中 B 的用途可知 B 肯定为氧气,而根据 A 能与甲反应,且也能生成甲可知 A 可 能为碳,而且甲与过量的丙、乙与过量的丙两两反应的所有产物相同,可知其中有一个反 | 应可能为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一方面应证了 A,同时可以确定丙为碱,乙为酸,大 致可确定甲为二氧化碳, 答案:(1)O2;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等) (2) (3) (合理答案均可给分) 例 3、A—F 和 X 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 A、C 是无色气体,B 为红色粉末,它们 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 D 的生产、生活用品腐蚀的过程,实际上是 D 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3)写出 C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若 F 为气体单质,请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解析: 由题中所给条件,C 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所以 C 为二氧化碳,E 为碳酸钙。而 B 为红色粉末且与 A 这种无色气体在高温下反应,可以确定 B 为三氧化二铁,则 A 为一氧化 碳,则 D 为铁,F 为气体,应该为氢气。 答案:(1)Fe2O3+3CO 2Fe+3CO2 (2)氧气和水蒸气 (3)CO2+2NaOH=Na2CO3+ H2O | (4)Fe+H2SO4=FeSO4+H2↑(或 Fe+2HCl=FeCl2+H2↑,合理即可);置换 例 4、有 A、B、C、D 四种物质,如图所示,A、B、C 在一定下可以发生转化,在 C 溶液中 通入 CO2,溶液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 A。D 与 A、B、C 均能发生反应,D 与 C 发生中和反 应,D 与 A 反应有 CO2 气体产生,D 与 AgNO3 溶液反应,可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请根据已知条件推断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A 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 溶液中通入 CO2,溶液变浑浊__________________ D 与 A 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 C 溶液中通入 CO2,溶液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 A,可以确定 A 为碳酸钙,C 为氢 氧化钙,则 B 为氧化钙,D 与 C 发生中和反应且 D 与 AgNO3 溶液反应,可产生不溶于稀硝 酸的白色沉淀,可以确定 D 为盐酸。从而一一确定。 答案:(1)A:CaCO3;B:CaO;C:Ca(OH)2;D:HCl (2)Ca(OH)2+CO2 = CaCO3↓+H2O;CaCO3+2HCl = CaCl2+H2O+CO2↑ 备考模拟 1、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 A、B 常温下为气体单质,反应 ④常用于实验室制 F 气体,G 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 H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常用于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E 为化合物,且 A 与 B 的组成元素相同,D 与 E 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已知 C、丙均为黑色粉 末,C 和 E 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丙和 D,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试推断: (1) 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甲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 (2)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B+甲:__________________; C+E→丙+D: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 A~I 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 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圈 i 中的转化均是分解反应。圈ⅱ中的转化均 | 是化合反应.D 和 G 是常见的非金属单质,组成化合物 E 和 H 的元素种类相同。组成化合 物 F 和 I 的元素种类也相同,A 常用来中和土壤的酸性。 (l)写出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 H→E+G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 G→I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 A、B、C、D、E 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 图所示。 (1)如果 A、B 均为黑色固体,C 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则 E 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 A 与 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 C 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A 溶液与 B 溶液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D 与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是一些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 C 是无色无刺激性的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E 是一种元污染的清洁能源,其燃烧产物是 H。 请根据上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 (1)红棕色粉末 A 和气体 C、E 的化学式分别为:A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_。 (2)G 转化为 H 和 A 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B 转化成 E 和 D 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反应。 (3)①A 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D 和氯气化合生成 F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以上图中无色气体 C 为中心,延展如下图: ①请写出实现这两个转化的另一反应物 J、K 的化学式:J_________、K_________。 ②请完善由 CO 和 CaCO3 分别转变成无色气体 C 的转化关系图,在箭号上注明必要的反 应条件和其它反应物。 6、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 CaCO3、Na2CO3、Na2SO4、CuSO4、NaCl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 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1)取试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 (2)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 BaCl2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 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有________、N。 (3)取步骤(2)实验后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 此该同学得出此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NaCl,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填“是”或 “否”)。 (4)对于是否含有 NaCl,你认为应对步骤(2)作如何改进________(若步骤(3) 填“是”,此空不作答)。 | 7、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其中 A、D 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固体,且 A 为紫黑色, C 为黑色粉末,B、E 为常见气体;X 与 F 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 X 具有消毒杀 菌作用;Y 是一种红色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C 物质在反应③中的作用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②、④、⑥的化学方程式: ② 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4)若将合成气中两气体按分子数之比为 1:1 进行化合(原子利用率为 100%),可 合成多种有机化工产品,写出其中一种可能产品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8、A 是钠的氧化物,B、C、D、E 是初中常见的盐。下图是这些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反 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_,E________。 (2)A→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可用 D 制烧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 (4)要将没有标签的 B、C、D、E 四种溶液区分开来,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 方案中试剂①为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试剂②为________________溶液。 9、模拟酸雨形成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硫在单质气体 A 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 性气味的气体 B;通常情况下 C 为无色液体,B、C、D 是氧化物;E、F 和 X 都是酸,G 是 白色沉淀。 试填空。 (1)E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有 A~G 七种物质,已知 A 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E 的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 热,G 溶液为蓝色,它们之间存在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D:________F:________ (2)在反应①②③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工业上常利用反应①的原理来炼铁,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物质 A 与 E 的稀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图像 考点解读 化学图象题既考查双基,又考查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具有灵活性大、迷惑性 强等特点。化学图像是为了形象地表述某一事物或过程而引进的图像。它可能以模式的形 式来描述微观世界,也可以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某一过程。 一、利用模式来描述物质或变化(建模) 1、利用模型来描述物质的分类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从微观上来讲,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而纯净物是由 同种分子构成。而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如果是单质应该由同种原子构成,而化合物 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2、利用模型来描述物质的变化 | 从微观角度来讲,化学变化就是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而物理变化则没有新分子的变 化。 二、利用图像描述某一过程: 如:金属与酸的反应 等质量的两种金属(表面积相同)投入到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进行 下列有关讨论: 另外,还有向混合物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对产生的沉淀或气体进行讨论等问题。 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对于溶解度曲线的横、纵坐标已确定,只需了解其中点、线的含义及其应用。 四、基本方法和步骤: 1、弄清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量。如:时间、质量、体积、浓度、百分含量等。 2、认清图象中点的含义,特别是图象上某些特殊点,如:交叉点、转换点、最高点、最 低点的含义。 3、明确图象中线条走向趋势的含义。如:线条平与陡、上升导下降等各说明了什么问题。 典例解析 | 例 1、图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根据此图,试分别从物质组成、分子构成、物质变化的角度各说出一种观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物质的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或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或氧 气由氧元素组成。 (2)分子构成:(例)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或一个氢分子 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或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3)物质变化:(例)发生化学变化时,氢分子、氧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氧原子, 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水分子。 例 2、下图是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盐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 B.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C.两种溶液混合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D.两种溶液混合时,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 解析:本题结合酸、碱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考查酸、碱中和的实质。解题时要认真阅读图 示。从示意图看出,盐酸溶液中含 H+与 Cl-,氢氧化钠溶液中含 Na+和 OH-。两种溶液混合 后,H+与 OH-结合成 H2O,而 Na+和 Cl-仍是自由移动的离子。故 D 叙述错误。 答案:D 例 3、将质量相等的 A、B、C 三种金属(均为+2 价),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 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 H2 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 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放出 H2 的质量是 A>B>C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B>C C.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 D.相对原子质量是 C>B>A 解析: A、根据反应生成 H2 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 放出 H2 的质量是 A>B>C;故 A 正确; B、根据反应生成 H2 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当三种金属都在发生反应时, 相同时间内 B 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 A、大于 C,可判断三种金属中 B 的活动性最强;故 B 不正确; C、根据反应生成 H2 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等质量的三种金属 B 最先完全 反应,因此反应速度最大的是 B 而不是 A;故 C 不正确; D、三种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 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 H2 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 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 H2 的质量是 A>B>C;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 量是 C>B>A;故 D 正确; | 答案:AD 例 4、下图是 A、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 物质的的溶解度大于 B 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2℃时,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量分数相等 D.A、B 两种物质的溶液各 100g,则 t2℃降到 t1℃时 B 析出晶体可能比 A 多 解析:溶解度曲线是指饱和溶液中,在 100g 水中溶解的溶质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因 此比较不同物质溶解度大小时一定要指明温度,故 A 错;在某一温度,只有溶解相等时, 它们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才相等,故 C 错。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在降温时,根据深解 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确定析出晶体的多少,但前提是物质的饱和溶液,选项 D 并没有表 明溶液的饱和性,则析出晶体的多少无法确定。 答案:B 例 5、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四种实验操作的变化趋势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分别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 解析:由题意可知 A 中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则开始的溶质质量分数不 为零,随后不断增加,但当达到饱和时应该保持不变。即A错误。B中向混合溶液中加入 氢氧化钠,因为氢氧化钠还与硫酸,而后再与硫酸铜反应,即B正确。C中向盐酸中加氢 氧化钠,应该 PH 由小不断变大,C错误,D中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分别加入足量且 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开始酸不足,那么两种金属产生的氢气相等,但最终是铝产生的 氢气较多。即D正确。 答案:BD 备考模拟 1、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若以“ ”表示一个氧原子,则下列各图中可表示氧气 模型的是( ) 2、如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分别表 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示表示的反应是( ) A.2H2+O2 2H2O B.CO2+ H2O=H2CO3 C.2CO+O2 2CO2 D.2H2+Cl2 2HCl 3、2005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 究方面的重要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的过程被化学家描述为“交换舞伴的交谊舞”。下列 图示可以被理解为烯烃复分解反应的是( ) | 4、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 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D.乙分子中含有一个 A 原子,一个 B 原子 5、下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 ”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C.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 1 6、从下图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1 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 成 7、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 3000℃时仅有 0.1%的分子分裂。在 0℃常压条件下, 向密闭容器 M 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 3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 容器的体积增大了 1 倍,则 M 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 8、下列化学反应中,符合如图卡通画情景的是( ) A.C+2CuO=2Cu+CO2↑ B.Cu+2AgNO3=Cu(NO3)2+2Ag C.Fe2O3+3CO 2Fe+3CO2 D.BaCl2+Na2SO4=BaSO4↓+2NaCl 9、图是 KNO3 和 NaCl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NaCl 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B.t1℃时,100gKNO3 饱和溶液中含有 20gKNO3 | C.t2℃时,NaCl 饱和溶液与 KNO3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D.温度高于 t2℃时,KNO3 的溶解度大于 NaCl 的溶解度 10、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水的顺序是甲乙丙 B.在 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丙 11、图表示 M、N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对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30℃时 M 的溶解度小于 N 的溶解度 B.P 点表示 t℃时 M、N 的溶解度相等 C.M、N 都是难溶物质 D.阴影处各点对应的溶液(不包含曲线上的点)是 M 的不饱和溶液,N 的饱和溶液 12、硫在密封的容器(内有空气)加热,下图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的总质量变化(m) 与时间(t)关系的是( ) | 13、将一定质量分数的 NaCl 溶液,逐渐加水稀释,下列图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m)与 加水量(t)的关系的是( ) 14、下图是能正确表示向稀 HCl 加入 NaOH 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横座标表示溶液的加入量) 15、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C.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D.分别向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 | 16、相同质量的 M、N 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质量分数为 8%的盐酸反应(M、N 在生成 物中均为+2 价),生成 H2 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的活泼性 N>M B.两个反应生成 H2 的体积相等 C.相对原子质量 N>M D.两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一定相等 17、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 氢气质量/g 溶质质量分数/% 沉淀质量/g pH 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将浓盐酸敝口放置在空气中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向 pH=1 8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1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 A.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B.t℃时,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19、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 B.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 28 个质子 C.乙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2 D.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0、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 N4 分子,N4 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 N4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4 约占空气体积的 78% B.N4 是一种单质 C.N4 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由于 N4 与 N2 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 科学探究 考点解读 一、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 1、提出问题 | 从日常生活或化学学习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能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2、猜想与假设 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 3、制订计划 在老师的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验证猜想与假设的实验方案。 4、进行实验 按照制订的计划正确地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5、收集证据 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或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 集证据,或用图表的形式将收集到的证据表述出来。 6、解释与结论 对事实或证据进行归纳、比较、分类、概括、加工和整理,判断事实或证据是肯定了 假设还是否定了假设,并据此得出正确的结论。 7、反思与评价 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长处, 并提出改进措施。 8、表达与交流 采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将探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既要敢于发表自己 的观点,又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探究要素可多可少,根据需要可以是全程式的探究,也可以对 部分要素进行探究。 二、科学探究的类型及解法 (一)有关物质组成及成分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 解答有关物质组成及成分的探究题时,常采用“假设论证法”,即假设存在→设计实 验→分析现象→验证结论(与假设一致则存在,与假设矛盾则不存在)。 复习时应强化对重要物质[如 O2、H2、CO2、Fe、CaO、Ca(OH)2、CaCO3、NaOH、Na2CO3 等] 的性质及常见离子(如 、 、 、 等)的检验方法的练习,并及时总结。 (二)有关物质性质类探究题的解题指导 1、选择。包括仪器的选择、药品的选择、连接方式的选择等。仪器的选择包括发生装置、 净化装置(除杂质的试剂与顺序)、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的选择;药品的选择包括 种类、浓度、物质状态等的选择;连接方式的选择包括仪器连接的先后顺序、导管接口的 连接顺序等。 2、最佳方案的选用。几个实验方案如果都能达到目的,分析各方案的优劣,选出最佳方 案。所谓最佳,即装置最简单、药品最容易获得且价格低廉,实验现象明显、无干扰物质 及无污染等。 (三)解答有关“条件类”、“影响因素类”问题探究题的常用方法 (1)控制变量法。在实验设计题中,多数情况要求控制变量,同时还要注意原理正 确、操作简便、现象明显、药品经济、结论可信。如在“探究燃烧的条件”中,就要在“与 氧气接触”和“达到着火点”两点中保证其中一个条件不变,研究另一个条件与燃烧的关 系。 (2)比较法。比较法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化学研究中常常进行对照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的异同寻求科学的结论。对照实验包括空白对照、条件对照、自身对照和相 互对照。 (四)有关“规律类”、“实质类”问题探究题的解题技巧点拨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渗透了很多规律性的知识,同学们在学习时不仅要明确事物的 表象,更重要的是抓住表象背后隐藏的实质,深刻理解实验原理,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给信 息,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此类问题例可迎刃而解。 (五)有关生活中实际问题探究题的解题指导 这类试题一般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在对试题的分析和问题的解答过程中, 关键是有关物质的主要特性及用途或化学基本原理的实际应用。同学们应注意培养从庞杂 的新信息中找出有用信息的能力,然后运用学过的有关知识去推理、变通,解决没有直接 接触过的化学问题。 | 典例解析 例 1、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草酸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已知碳酸易 分解,草酸在受热条件下也分解,并生成三种氧化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1)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________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 (2)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 【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一: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________,小明据此判断生成 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实验二:小明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请回答:A 装置中黑色粉末是________(填化学式),A 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讨论交流:小芳认为,小明的“实验二”不需要 B 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 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芳的观点?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 你的理由:________。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 出该缺陷:________,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 解析:由于草酸中含有氢元素,所以其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中有一种是水;CO 能还原 CuO,使黑色的固体粉末变成红色,由题中 A 装置处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草酸的分解产物 中一定有 CO;由于生成的 CO 可能没有完全参加反应,因此,在装置末端应增加一个尾气 处理装置。 答案:(1)氢和氧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uO;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 (3)支持;只要根据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就可判断生成物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将尾气通到酒精灯的火焰上(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例 2、小青看见爸爸种花时把草木灰洒在花盆中作肥料,她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草木灰的主 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化合物。于是她取一些草木灰做了以下实验,请你帮助她将下列实验 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 1 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草木灰的主要成 分是碳酸钾 实验 2 探究碳酸钾的性质 向碳酸钾溶液中 滴入澄清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实验 3 探究实验 2 反应后上 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上层清液中有两 种溶质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反思】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必须处理后再排放。请你对实验 2 反应后产生的废液 的处理提出可行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和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 1 的目的是探究草木灰中 是否含有 ;实验 2 的反应有 KOH 生成,所以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 KOH,若反应物中 K2CO3 或 Ca(OH)2 过量,则上层清液中还可能含有 K2CO3 或 Ca(OH)2,所以,只需检验 K2CO3 或 Ca(OH)2 是否存在即可。 答案: 实验 序号 实验 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 1 探究草木 灰的成分 ①有气泡产生 ②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实验 2 K2CO3+Ca(OH)2═CaCO3↓+2KOH 实验 3 ①滴入过量的稀 ①有气泡产生 KOH;K2CO3 | 盐酸 ②滴入澄清石灰 水 ③滴入氯化钡溶 液 (其他合理答案 也可) ②有沉淀生成 ③有沉淀生成 (写名称亦可) 实验 3 (另一 组答案) ①滴入碳酸钠溶 液 ②通入二氧化碳 气体 (其他合理答案 也可) ①有沉淀生成 ②有沉淀生成 KOH;Ca(OH)2 (写名称亦可) 酸化处理至呈中性再排放(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例 3、下图中甲和乙所示实验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小莹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一组实验事实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 解析:图乙所示实验主要是探究温度和空气对燃烧的影响。冷水中通入与不通入空气白磷 都不会燃烧,说明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是不能燃烧的;热水中不通入空气白 磷不燃烧,通入空气后白磷能燃烧,说明可燃物必须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才可能燃烧。 答案:B 例 4、为验证 Mg、Cu、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 实验,其中不必进行的实验是( ) 解析:由 A 可以判断出 MgH,由 B 可以判断出 HCu,由 D 可以判断出 CuAg。 答案:C 备考模拟 一、选择题 1、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 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温度高低 B.氧气含量 C.食物多少 D.食物种类 2、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下列假设(或猜想)引导下的探究 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 A.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探究铜在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 3、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 A.测溶液的 pH 时,将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B.测溶液的 pH 时,将待测液滴到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CO2 中少量的 CO D.用稀硫酸除去 NaCl 中少量的 Na2CO3 4、文文的家庭化学实验室有如下物品:①试管;②烧标;③煤气和煤气炉;④托盘天平; ⑤筷子;⑥铁钉;⑦食盐;⑧食醋;⑨石灰水;⑩牵牛花汁;水;饮料吸管;胶头滴管; 小勺。只利用这些物品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 CO2 含量的不同 B.探究牵牛花汁是否可作指示剂 C.探究加速食盐溶于水的有效方法 D.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5、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我们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对实 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碳酸盐与硫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硝酸钾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所以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一定是硝酸钾 C.淀粉遇到碘水呈现蓝色,所以与碘水作用呈现蓝色的物质中一定含有淀粉 D.氯化钠能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所以能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的物质一定是氯化钠 6、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也能在空气中燃烧 7、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碱的水溶液显碱 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 是氧化物;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某同学对下列 4 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 1 合理、方案 2 不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除去氢氧化钠中 不量的碳酸钠 清洗铁制品表面 的铁锈 鉴别氯化钠溶液 和稀盐酸 检验一氧化碳中 是否混有少量二 氧化碳 方案 1 加水溶解 加适量稀盐酸 加锌粒 点燃 方案 2 加稀硫酸 用水洗涤 加石蕊溶液 通入澄清石灰水 二、填空题 9、假期,王霞同学在家中与妈妈一起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了一种白 色粉中加入了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面包疏松多孔,口感很好。她很感兴趣,想探究这种 “神奇粉末”的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的调查,王霞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商品: 其中,发酵粉与水混合后,产生大量气体,你认为该气体是________。妈妈告诉王霞 她所用的白色粉末就是以上三种商品中的一种。 【设计实验】王霞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 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发现白色粉末溶解,无其他明显现象,实验结论是________;另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有无色气体产生,王霞认为该白色粉末是纯碱。 【实验反思】小明同学认为王霞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白色粉末是纯碱,你 若认为小明的说法有道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得出此结论的原因:________。为了 得到鉴别纯碱和小苏打的正确方法,王霞继续查找资料,发现它们有下列性质: | 名称 性质 碳酸钠 碳酸氢钠 溶解性 20℃时溶解度为 21.6g,溶 解时放热 20℃时溶解度为 9.8g,溶解 时放热 加热 不分解 发生分解反应,产物为碳酸 钠、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上面的信息,检验白色粉的方法之一是 20℃时,在 100 克水中加入 12 克该白色 粉末,充分溶解后,如果有白色固体剩余,则为________,否则为________。 在查找资料过程中,王霞还发现纯碱不是碱,之所以叫纯碱是由于其水溶液显碱性。 现要验证纯碱溶液是否显碱性,请写出用 pH 试纸测其 pH 的操作过程:________。 10、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 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就燃烧起来。小明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热量放出。 【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小利猜想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氧气。小利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 | (2)小宁打开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 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 P 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 U 形管 A 端红墨水液面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小明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 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________性。 (2)小军认为,纯碱溶液也能使酚酞液变红色,所以另一种物质有可能是 Na2CO3,小 宁认为不可能,他可选用来验证另一种物质是不是 Na2CO3。 (3)小明在转移实验一所得溶液时,不小心在手上沾了部分该溶液,小明应该如何 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1、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整齐摆放的药品中(见下图),有一个试剂瓶的标签破损 了。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的成分是什么? 【讨论】根据受损标签及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的原则,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__。 A.酸 B.碱 C.盐 【猜想】①可能是 NaOH 溶液;②可能是 Na2CO3 溶液;③可能是________(任写一种)。 【设计并实验】 (1)小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并滴到湿润的 pH 试纸上,测得其 pH=10, 他判断这是一种碱性溶液。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________。 | A.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且结论正确 B.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 C.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结论不正确 D.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但结论不正确 (2)小明认为它是 NaOH 溶液,小俊认为它是 Na2CO3 溶液。要进一步确定它的成分, 小俊认为只需选择上图已有的试剂就能把它鉴别出来。他们又进行了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取样于试管中,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②正确。相关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12、某同学在学习碱的知识时,设计了以下实验报告(部分),请将该报告填写完整。 (一)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向两支分别盛有 NaOH 溶 液和 Ca(OH)2 溶液的试管 里,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振 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2.向两支盛有 CuSO4 溶液的 试管里分别滴加 NaOH 溶液 和 Ca(OH)2 溶液,振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反思: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解释碱具有一些相似性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 1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里对二氧化硫气体的性质进行探究,他们向盛有二氧 化硫气体的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振荡后用胶头滴管吸取该液体,并滴在蓝色石蕊试 纸上,发现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姜华同学根据已有的知识,断定是二氧化硫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的酸使石蕊试纸变红 的。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你认为姜华的判断是否严密?_________。你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针对你的理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指示剂限用蓝色石蕊试纸) 1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看到有气泡 产生。同学们想是不是拿错了药品?经检验确认没有拿错药品,而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查阅资料】①已知反应:BaCl2+Na2CO3═2NaCl+BaCO3↓(白色) ②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依据查阅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相应实 验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 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并不断 振荡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 含有_____________ (2)取(1)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 加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则溶液中一定含有 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变质(填“部 分”或“全部”)。 【进一步实验】该小组同学用变质的溶液制取不含杂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完成中 和反应实验。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1)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上述杂质可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 (2)借助于__________可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15、某化学兴趣小姐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1.有可燃物; 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设计与实验】 对比实验 假设 1 示例:加热烧杯,烧杯不可燃 (仿照示例填空) 假设 2 常温放置蜡烛,蜡烛不燃烧 (仿照示例填空) 假设 3 点燃蜡烛,蜡烛在空气中持续燃 烧 (仿照示例填空) | 【得出结论】猜想正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________个条件,只要破坏________个 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反思质疑 1】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查阅资料 1】镁条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烧烧,发出耀眼的 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细铁丝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棕黄色的 烟;磷能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白烟。 【表达与交流】根据上述内容和课本中对“燃烧”的描述,你认为________叫做燃烧。 【反思质疑 2】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 么会“火星四射”? 【查阅资料 2】含碳细铁丝燃烧时,其中的炭粒生成的 CO2 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 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你设计的 实验方案是________。 16、碳酸钙是一种白色固体,可溶于稀盐酸并产生无色气体。某同学想知道稀盐酸中的哪 种粒子(H2O、H+、Cl )能使碳酸钙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请你和他一起通过下图所示的 四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你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①可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使碳酸钙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还需要进行实验③④: 在③中应加入________;在④中应加入________。 (4)你的探究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牙膏中的摩擦剂是什么)某化学兴趣小姐成员在查阅资料时了解到:牙膏中除含有 的主要活性成分外,还有约占牙膏成分 50%的 CaCO3[或 SiO2、Al(OH)3、CaHPO4]等摩擦剂和 保持牙膏湿润的甘油等物质。于是他们对自己牙膏中的摩擦剂是什么产生了兴趣。 【建立假设】我牙膏中的摩擦剂有碳酸钙。 【进行实验】 ①取 2 厘米长牙膏于小烧杯中,加入 10 毫升蒸馏水,充分搅拦,静置一段时间,分 离上层清液和沉淀,待用: ②用 pH 试纸测定所得溶液的 pH 大于 7,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 ③取少量沉淀物,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有大量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 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实验结论】我牙膏中的摩擦剂中一定有碳酸钙。 【反思交流】有同学指出上述实验没有对________是否存在进行检验,因此,实验结 论不成立。 【拓展延伸】资料表明可以利用钙离子与草酸根离子( )结合产生草酸钙沉淀 来检验钙离子。请写出草酸铵[(NH4)2C2O4]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化学计算 考点解读 初中化学计算题的类型有多种,其中包括化学式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溶液质量分 数计算、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简单综合计算等。 一、化学式的计算 | 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以上三个量,已知任意两个量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在运用公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以下问 题: (1)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 溶质质量。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 (3)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4)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 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四、涉及到化学反应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在涉及到化学反应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需要注意以下的特殊情况的处理: ①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②若溶质虽不与水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溶解部分 不能参与计算。 ③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就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了。 ④若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就不包括结晶水的质量。因为结晶 水合物溶于水时,结晶水就转化为溶液中的溶剂了。 ⑤关于酸、碱、盐溶液间发生 1~2 个化学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 数问题的计算。首先要明确生成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找溶质),其次再通过化学反应计 算溶质质量是多少(求溶质),(往往溶质质量由几个部分组成)最后分析各量间关系求 出溶液总质量(求溶液),再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对于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求法: a.溶液组成法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其中溶质一定是溶解的,溶剂水根据不同的题目通 常有两种情况:①原溶液中的水,②化学反应新生成的水。 b.质量守恒法 溶液质量=m(反应)-m↓-m↑,此法较为简单,其 m(反应)代表反应物(或溶液) 质量总和,m↓表示不溶固体及生成沉淀的质量,m↑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 化学计算是要求学生从量的角度来认识化学变化,这是初中化学里所要求的一种重要 的化学思想,因此在全国各地每年的中考题也必将以填空或计算题出现,分值一般为总分 的 10%左右。 例题讲解 | 例 1、最近,科学家研究确认,一些零食特别是油炸食品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3H5ON)。 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氮元 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解析:单纯计算熟悉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质量比和元素质量分数的题目已被中考 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这类计算作为传播最新科技、最新发现或普及健康知识等内容的载 体。背景材料只需大致了解,关键是提取解题的有效信息——丙烯酰胺的化学式(C3H5ON)。 在计算中注意所给元素的顺序、数准各原子的数目,并保证计算准确。 C3H5ON 的相对分子质量:12×3+1×5+16+14=71 C3H5ON 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12×3∶1×5∶16∶14=36∶5∶16∶14 C3H5ON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71;36∶5∶16∶14;19.7% 例 2、将 150mL 稀盐酸(密度为 1.1g/cm3)加入盛有 53g 含少量杂质的石灰石的烧杯中, 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及生成物反应),反应后烧杯中 物质的总质量为 196g。试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生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生成的 CO2 的质量,再计算出 CaCO3 和 CaCl2 的质量,从 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本题中的所有数据都是混合物的质量,不能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烧杯中 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小的原因是产生了 CO2 气体,抓住这一关键,本题就容易解答。此类题 在实验室制取 O2、H2 的有关计算中也经常用到,即根据生成 O2 的质量求参加反应的 KClO3 或 KMnO4 的质量;根据生成 H2 的质量求参加反应的金属单质和酸的质量等。 解:(1)生成 CO2 的质量为: 150cm3×1.1g/cm3+53g-196g=22g (2)设石灰石中 CaCO3 的质量为 x,生成 CaCl2 的质量为 y。 | CaCO3+2HCl = CaCl2+ H2O + CO2↑ 100 111 44 x y 22g x=50g y=55.5g 石灰石中 CaCO3 的质量分数为 (3)生成物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略 例 3、26 g 黄铜(Cu-Zn 合金)与 100 g 稀硫酸在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测得烧杯 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 125.8 g。求:(1)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26 g+100 g-125.8 g=0.2 g, 设锌的质量为 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 y,则 Zn + H2SO4 = ZnSO4 + H2↑ | 65 161 2 x y 0.2 g 65∶x=2∶0.2 g x=6.5 g 161∶y=2∶0.2 g y=16.1 g 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此例中涉及到活泼的成分,也有不反应的成分,所以我们在进行化学方程式时,一定 要分析出能参加反应的物质,只有这样的物质才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备考模拟 一、选择题 1、下列与 H2SO4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是( ) A.H2CO3 B.NH4NO3 C.H3PO4 D.NH4HCO3 2、《中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中学生不能吸烟。其原因之一是香烟燃烧时放出多种有 毒物质和致癌物质,下列物质中元素间的质量比为 3∶4 的是( ) A.NO B.CO2 C.SO2 D.CO 3、有一 Fe 与 FeO 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0%。取该混合物 7.0 克,加 足量稀硫酸完全溶解,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 ) A.7.6 g B.15.2 g C.20.0 g D.40.0 g 4、KCl 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 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A.KCl 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60℃的 KCl 饱和溶液降温至 20℃,有晶体析出 C.40℃时,KCl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40.0% D.20℃时,100 g KCl 饱和溶液中含 KCl 34.0 g 5、(南通中考)依据氧化铁化学式 Fe2O3,某同学做出的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A.氧化铁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2 C.氧化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0 D.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0% 6、在足量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 Mg 和 Fe,充分反应后产生的 H2 的质量相等, 则 Mg 和 Fe 的质量比为( ) A.1∶1 B.3∶2 C.3∶7 D.7∶3 二、填空题 7、化学实验室加热用的酒精灯里的燃烧是乙醇,化学式为 CH3CH2OH,试计算: (1)一个乙醇分子里含有__________个原子; (2)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 (3)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8、科学研究表明:绿原酸具有抗菌、抗病毒、增高白血球、保肝利胆、抗肿瘤、降血脂、 清除自由基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被誉为“第七营养素”,它可以从忍冬科植物中 提取,化学式为 C16H18O9。请问: (1)绿原酸由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一个绿原酸分子由__________个原子构成。 (3)绿原酸中 H、O 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 | 9、钙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 下图是某种品牌的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 XX 钙片 [药品规格] 每片含 CaCO3 0.625g [用法用量] 每次一片,每天 2 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aCO3 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2)若每片钙片的质量为 1g,则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3)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g。 10、氯化钠不仅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请计算: (l)若要配制 1000g0.9%的氯化钠溶液,需要_________g 氯化钠,_________g 水。 (2)已知在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则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 量与溶剂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_______。 11、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杂质)中碳酸钠的含量,取 12g 样品放入烧杯中, 加入 100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经测定,所得溶液常温下为不饱和溶液,其质量为 107.6 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试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12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g。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2、食品保鲜可以防止食品变质、保持食品的营养和味道。食品保鲜的措施有低温、添加 防腐剂、充填气体、放置干燥剂和脱氧保鲜剂等。 (1)饮料、包装食品常加入防腐剂。丙酸钠是其中之一,化学式为 C3H5O2Na,丙酸钠 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 (2)某脱氧保鲜剂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利用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的原 理,吸收包装袋中的氧气和水分,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已知该脱氧保鲜剂中活性铁粉 的质量为 5.6 g。 计算该脱氧保鲜剂最多能够吸收氧气的质量? 13、实验室用过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 CO2,取 50g 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 液,测得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出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___g。 (2)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 10g 时,还没有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14、已知 R+H2SO4=RSO4+H2↑,若 13 克金属 R 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可制得 0.4 克氢气。 试分析: (1)RSO4 中 R 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2)通过计算确定 R 的相对原子质量。 15、用不纯的锌与稀硫酸反应能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实验室用 13g 锌粉和 2g 铜粉的混 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生成多少克氢气? | 16、某同学为了测定 NaCl 和 MgCl2 固体混合物中 MgCl2 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将 80g 固体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平均分成四份,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 NaOH 溶液,获得 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一 二 三 四 固体混 合物的质量(g) 20 20 20 20 加入 NaOH 溶液的质量(g) 20 40 60 8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2.9 m 8.7 8.7 问: 表中 m 的值为__________;(2 分) 原固体混合物中 MgCl2 的质量分数是多少?(5 分)(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7、某造纸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 Na2CO3 和 NaOH。为了测定废水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取废 水 100g,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测得生成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盐酸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为__________g; (2)该废水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和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18、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钾,为了回收利用,欲用 2%的稀盐酸测定 废水中的氢氧化钾含量(废水中其它杂质不与盐酸反应)。试计算: (1)用 10 克 30%的浓盐酸配制成 2%的稀盐酸,需加水多少克? (2)取 20 克废水于锥形瓶中,逐滴加入 2%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 酸 7.3 克,求废水中氢氧化钾的质量分数。 | 19、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回答下列 问题: (1)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2)计算原混合物样品中 CaCl2 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资料: 619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