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考历史选择题冲刺
1、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
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2、“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
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4、近代中国许多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 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右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
A.维新变法思想 B.民主与科学 C.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
5、.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 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
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上文中“洒水清道”
的“他”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6、1919 年 6 月 20 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 说:“要使我们国家十
几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的
直接结果
A.取消了“二十一条” B.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国共合作实现
7、.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过程中,某同学整理制作了下面的表格。其中出现明显错误的是
序号 事件 时间 作用
① 卢沟桥抗战 1937 年 7 月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② 平型关大捷 1937 年 9 月 抗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③ 台儿庄战役 1938 年春天 取得抗战开始以来的重大胜利
④ 百团大战 1940 年 8 月开始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
A.① B.② C.③ D.④
8、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 3500 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1000 亿美元。材
料直接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 ④得到了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通过对抗日战争历史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是
A.出兵中国东北的苏联军队 B.向日本投掷了原子弹的美军
C.国民党军队 D.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
10、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11、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历
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北伐战争 ③南昌起义 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2、1909 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
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电影 B.电视 C.报纸 D.广播
13、今年 80 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
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
要!”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应该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B.国民大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4、.近代化在思想上的表现是思想文化的大众化和科学化。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封建思想──儒家思想之间
的一场严峻的斗争。这场斗争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
----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
15、19 世纪末,严复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学说,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达尔文创立的这一学说在当时具有的政治意
义是
A.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B.沉重打击了封建神学统治
C.推动了启蒙运动高潮的到来 D.使近代物理学发生革命性变化
16、《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
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
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 20 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
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7、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以下表格设计中,错误的一项是( )
重大事件 标志性意义(或作用)
A.五四运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七七事变 全国性的抗战拉开序幕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18、近年来有一封张学良写于 1946 年,又尘封了五十多年的密信公之于世:“别来十年,时为想念,兄(周恩来)当有同感。现日寇已经
逐出,实(为)最快心事。尔来兄又奔走国事,再作红娘,愿天相(助),早成佳果,此良所视想(者)也。”对于“尔来兄又奔走国事,再作
红娘”的正确理解是
A. 国共第一次合作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国共重庆和谈 D.中苏友好合作
19、.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在“从君主到民主”
的历史转型中,哪个事件可以作为开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20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
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A.有利于西方思想的传播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C.开启近代化生产模式 D.引进了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
2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 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
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于政治实践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2.1912 年 9 月 8 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20 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剪辫令引起的
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服饰方面也出现变化
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23.一历史学家在评价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
这种传统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该事件是 ( )
A.中共“一大” B.新文化运动 C.国民革命 D.二次革命
24、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社会转型问题曾说:“有人主张寻求文明应先取其外形,但一旦遇到障碍,而又束手无策;我主张先求其精神,
排除障碍,为汲取外形文明开辟道路。”按照他的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25、墨西哥《永久》周刊的一篇文章中说“对于中国来说,20 世纪上半叶是社会和政治的一段漫长的‘分娩’期,在这一时期,中国为
摆脱那些妨碍了它在文明方面长期领先的种种羁绊而进行了卓绝的斗争。”能表现这一趋势的重大事件有(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26、1950 年 10 月,毛泽东说“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但不能听任美国侵入中朝边界而置之不理”。这说明抗美援朝目的是
①维护国家安全和平 ②与美国对抗 ③巩固新政权 ④保障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④
27、建国以来,中国农村一段时间出现了“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的现象。这一现象主要因为
A.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 B.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8、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
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对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C.发生在 20 世纪 50 年代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29、“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拨云见日、扬清激浊,再次把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向高潮,也牵出了一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局面。”
其中的“新局面”是指
A.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开放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
---
----
C.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改革开放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0、.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 (邓小平 、袁隆平)。”这句话说明
A.个人英雄主义 B.邓小平 、袁隆平重视农业 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 D.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31、鞍钢工人提出:“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我们在后方多流汗多生产,志愿军就能少流血,多杀敌。”以下表述不符合这一时
期历史史实的是
A.一五计划刚刚完成 B.处于抗美援朝时期 C.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 D.后方掀起了爱国生产运动
32、某年《人民日报》登载这样一条新闻“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很难用多少蔸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里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
在验收时……把鸡蛋随便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据此推测“某年”是指
A.1953 年 B.1956 年 C.1958 年 D.1978 年
33.“在这个会议上我们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这
一外交方针可概括为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C.不结盟政策 D.万隆会议
34、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
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南方谈话 C.“文革”时期全面整顿 D.中共十五大
35、下面是四川一农民家 1974 年、1980 年贴的两幅春联:1974 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 年:过
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D.人民公社制的推行
36、.毛泽东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办法。”基
于此,新中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37.《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 A.农业生
产合作化运动的进行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38.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
“读到”的历史不包括
A.中华民国成立 B.中共“一大”召开 C.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D.蒋家王朝的灭亡
39.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
A.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0. 以下对应关系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A.新中国成立——一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始 B.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完全统一
C.抗美援朝——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D.土地改革完成——我国农村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41. “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观念里萌动着中华民族第一缕复兴的力量,这一观念提出的深刻背景是
A.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B.封建统治日益腐败 C.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D.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42. 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以下表格设计中,错误的一项是
重大事件 标志性意义(或作用)
A.五四运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七七事变 全国性的抗战拉开序幕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43.
世界历史对西方著作的翻译和介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下表数据反映了 20 世初以来的时代主题是
时间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相关著作译书比例
1850—1899 年 4:1
1902—1904 年 1:2
1912—1940 年 1:3
A.救亡图存 B.自强求富 C.全盘西化 D.师夷长技以制夷
44. 国歌往往是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1912 年《中华民国国歌》唱到“东亚开发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
国荣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唱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两首国歌都反映了近代以
来
A.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富强进行不懈斗争 B.先进中国人要求学习西方改造中国
C.革命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反帝斗争 D.中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45. 墨西哥《永久》周刊的一篇文章中说“对于中国来说,20 世纪上半叶是社会和政治的一段漫长的‘分娩’期,在这一时期,中国为摆脱
---
----
那些妨碍了它在文明方面长期领先的种种羁绊而进行了卓绝的斗争。”能表现这一趋势的重大事件有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1、《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
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 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以下关于这段独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作者认为人高于一切,肯定人的价值 B.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是理性主义
C.说明了文艺复兴核心内容是人文主义 D.作者颂扬人的力量,提倡人性的发展
2.“直到 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 1500 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导致这一变化的直
接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资本主义的兴起 C.欧洲的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的开始
3.“运动是从对古希腊罗马的怀念开始的……古代的艺术品被一件一件找出来,古代的书籍被一本一本翻出来,艺术家模仿古代的艺术,
建筑家模仿古代的建筑……连古代罗马人的血统也成了宝贵的东西。”这里描述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启蒙运动 C.《荷马史诗》 D.罗马征服地中海
4.新航路开辟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与它同时或前后发生并有内在联系的还有
①文艺复兴运动 ②三角贸易 ③殖民侵略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5.1689 年《权利法案》:凡未经国会同意,国王不得停止法律及实施;未经国会准许,国王不得随意征税。这里体现的政治原则是
A.限制王权,国会至上 B.三权分立,人民主权 C.自由平等,民主共和 D.君权神授,契约治国
6.杰斐逊在当上美国总统以后说:“华盛顿将军在八年后树立了一个自愿退休的榜样,我将追随他。”这反映了华盛顿
A.不贪恋权位,激流勇退的精神 B.富有开拓进取精神,受到人民欢迎
C.不贪恋权位、恪守民主政治的精神 D.为美国赢得独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7.英国宪章派的集会,1837 年,“伦敦工人协会”把一份请愿书呈送给议会,并以《人民宪章》的名称正式公布,如果你是宪章派其中
的一员,会提出哪些基本要求
①要求工人获得普选权 ②工人有权参加国家管理 ③反对资本家剥削 ④建立新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8.《全球通史》中说“在英国,人们建造了很多酒厂,为贩奴船提供酒。英国的毛织品以及后来的棉纺品也大量运往非洲。冶金工业提
供了镣铐、锁、铁条和各类枪支。造船厂也忙于奴隶贸易,18 世纪末,仅英国就有 200 多艘船从事这种贸易。”这段材料及图三《猎捕
黑奴》反映了与“三角贸易”有关的信息是
①奴隶贸易为英国提供了强大的资本原始积累②奴隶贸易的暴利性伴随着野蛮性和残酷性
③工业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④奴隶来源主要是与当地部落交战中的战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夺取权力的尝试”“血染巴黎”“响彻世界的歌声”等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有
①成立工人阶级性质的政权—巴黎公社 ②巴黎公社保卫战——“五月流血周”
③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国际歌 ④建立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10.1861 年一个俄国官员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们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与以
上评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C.美国独立战争 D.中国洋务运动
11.明治维新之后,立即在上流社会掀起穿西服、喝咖啡、跳交际舞、鞠躬行礼、甚至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的风尚,这主要是缘于
A.受到西方文化的侵略 B.工业革命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 C.明治政府提倡“文明开化” D.岩仓使团到欧美考察
12.1861 年废除农奴制法令与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相比,最大不同之处是
A.都获得了政治权利 B.都通过“赎买”方式进行 C.都通过内战方式进行 D.两者解放的范围有所不同
13.今天是星期天,清晨起来,我一边听着老式的①留声机,一边用②洗衣机洗着衣服,天气很热,③电风扇带来的习习凉风,使我清
凉了不少,隔壁传来④油印机的嘈杂声,远处⑤火车的轰鸣声偶尔响过,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在某学生写的这篇日记中,属于第二次工
业革命成果的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4.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列事件不能体现这句话中政治意义的
是
A.英国签订《英法协约》B.英国签订《英俄协约》C.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D.英国签订《三国同盟条约》
14、下表是“1913 年英、美、德、法的实力对比”,这一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英 法 德 美
在工业产品数量上所占位次 3 4 2 1
在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德皇威廉放弃“大陆政策”
C.奥匈帝国吞并塞尔维亚 D.英国实行“光荣孤立”政策
15、下图中的领袖人物依次分别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请你给这些图片选择一个恰当的共同主题
---
----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者 B.资产阶级民主倡导者 C.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者 D.无产阶级革命引导者
16、下表反映的是 1928-1937 年某国工业生产总值的排位情况。据此判断,该国是
年 份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欧洲的排位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5 3 2 2 1
A.英国 B.法国 C.苏联 D.德国
17.导致苏联(苏俄)1921—1925 年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斯大林模式的推动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实施
18、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使苏
联成为强盛的工业国②东欧各国大都曾照搬这一模式③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④极大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对于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来
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
20.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
器。”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斯大林
A.适时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适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1. 小华学了《九国公约》的内容后,写了以下体会:“日本人沮丧,美国人得意”。其中“美国人得意”是因为《九国公约》
A.有利于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 B.使美国取得德国的大片海外殖民地 C.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D.有利于美国控制联合国
22.20 世纪 2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短暂的经济繁荣,其主要原因是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关系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C.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消除 D.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23、“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让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
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柳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流
行的一首歌曲,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图景,美国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此问题
A.领导大陆军进行独立战争 B.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领导北方军队进行革命
C.推行“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经济尽快复苏 D.建立强权政府,推行法西斯统治
24、.1932 年春,美国总统胡佛对著名歌唱家鲁迪瓦利说:“如果你能唱出一支使人们忘记经济萧条的歌,我便送你一枚勋章。”使美国
人民最终摆脱经济萧条局面的主要措施是
A.强行移民、开发西部 B.倾销商品、抢占市场 C.实行“新政”、干预经济 D.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25.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懂得改变。”下列事件中堪称“懂得改变” 的成功范例的是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苏联抗衡 B.罗斯福“新政”C.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 D.越过联合国轰炸南联盟
26. 下列搭配中,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A.苏联解体——“冷战”正式开始 B.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
C.《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国际联盟成立 D.《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说:“那时,俄国军队是我们抗击同一不共戴天敌人的盟军……帮助我们赢得了胜利”,苏联与英国缔
结反法西斯同盟,最终打败了法西斯。这说明
①英国牺牲他国利益保全自己 ②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二战胜利的基础③只有战争期间苏英才能和平相处 ④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
结成联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8. 今年以来,不少电视台在热播一部电视剧——《中国远征军》。剧中有这样的情节: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司令,美国将军史迪威担任
蒋介石的参谋长。为了解救英军之围,中国军队远征缅甸和印度,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些情节最早有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时间之后 A.1937
年 7 月 B.1942 年 1 月 C.1943 年 11 月 D.1945 年 5 月
29. 小明围绕“两次世界大战”整理了一段学习笔记,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B.飞机和坦克在一战中投入使用
C.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D.两次战争都是规模空前的浩劫
30. 右图为 1945 年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后一个日本小孩蹲在废墟中哭泣的场景。小明等四位同学在探究此图后得出如下认识,其中正确的
是
A.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B.先进科技必将毁灭人类文明
C.“二战”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D.日本是“二战”的唯一受害者
31. 慕尼黑阴谋的结果和二战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启示我们
①对邪恶势力绝对不能姑息养奸②在生存挑战面前人类应加强团结 ③召开国际会议不能解决问题 ④战争是解决国际问题的最好手段
A.①③ B. ①② C.②④ D.③④
32.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其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
用”的本质含义是
A.制定公平经营制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B.确保资本主义制度,强化国家调控职能
C.政治上的民主体制,经济上的高度集权 D.采用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国有化的改造
33.多元化的世界充斥着国家间的利益争夺与矛盾冲突 。下面有关“华盛顿会议”的新闻报道,正确的是
A.《凡尔赛和约》把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转交给日本
B.《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
---
----
C.《慕尼黑协定》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 D.《雅尔塔协定》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34..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主要条约《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是
A.削弱英国 B.宰割中国 C.限制日本 D.瓜分德国
35..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说:“罗斯福总统推行的‘新政’不仅给美国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更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共同的价值观。”下列
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使美国逐步摆脱了经济危机②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③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④使联邦政府的权利得到加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36.“新政”时期,罗斯福总统多次发表“炉边谈话”,其话题可能是
A.欧洲对美国的威胁 B.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国家产业复兴法》 D.古巴导弹危机
恩格斯在《法国状况》中说:“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文中“法典”根本的贡献在于
( )
A.体现了在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 B.保证农民在革命期间取得的小块土地
C.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 D.将法国大革命成果以法律形式巩固下来
37.“18——19 世纪是近代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这种动荡首先表现为西方殖民主义扩张和亚非拉国家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
争……还表现在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上。”(九上教材)其中属于后者的是( )
①英国宪章运动②巴黎公社成立③《共产党宣言》发表④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8.《全球通史》中写道:“l7 世纪和 l8 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l8 世纪末,欧洲
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
39.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
的猎获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上述言论反映马克思的观点是( )
①肯定了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客观上的进步作用 ②认为殖民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③肯定殖民掠夺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④认为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具有双重影响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 ②④
40. “夺取权力的尝试”“血染巴黎”“响彻世界的歌声”等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有 ( )
①成立工人阶级性质的政权—巴黎公社 ②巴黎公社保卫战——“五月流血周”
③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国际歌 ④建立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1.
下列图片是一战时各国的征兵宣传海报。实际上各国参加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 )
美国 德国 英国
我要你忠于美国军队! 征召潜水艇员海报 加入你祖国的军队,上帝保佑国王
A.为了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B.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C.为了保卫国家的和平和民主 D.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42.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
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B.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达到空前的深度和广度
C.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D.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
43. 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海外殖民战争 B.工业化及城市化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44. 下表是“1913 年英、美、德、法的实力对比”,这一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
英 法 德 美
在工业产品数量上所占位次 3 4 2 1
---
----
在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德皇威廉放弃“大陆政策”
C.奥匈帝国吞并塞尔维亚 D.英国实行“光荣孤立”政策
45.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说明牛顿的发现( )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46. 某班同学进行有关美国南北战争探究性学习,在分析这场战争爆发的南北矛盾时将之归纳为( )
A.原料、劳动力、市场 B.原料、市场、技术 C.技术、资金、劳动力 D.技术、资金、利润
47. 下面是二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变化表。
年份 1950 1955 1965 1975 1982 1985 1994 1999
年均增长率(%) 8.7 5.6 6.3 -0.8 -1.9 3.3 3.9 4
对该表反映的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较为正确的是
A.一直萎靡不振 B.保持繁荣稳定 C.起伏变化明显 D.保持攀升势头
48. 数据图表能给我们提供很多重要的信息。分析下面的《20 世纪 50—70 年代主要资本主 义 国 家 经 济
增长率简表》,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日本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B.联邦德国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增长最快
C.英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增长最慢
D.美国丧失了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地位
49. 以下表格反映的是战后哪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
历史时期 经济发展情况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西部和南部发展尤为迅速。
20 世纪 70 年代 出现负增长和“滞涨”现象。
20 世纪 80 年代 经济好转,但负担加重。
20 世纪 90 年代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仍然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国家。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苏联
50. 三角贸易中,奴隶贩子的贸易路线是
A.欧洲 → 亚洲 → 美洲 → 欧洲 B.美洲 → 欧洲 → 非洲 → 美洲
C.欧洲 → 非洲 → 美洲 → 欧洲 D.欧洲 → 美洲 → 非洲 → 亚洲
51. 在资产阶级革命发展进程中,立法巩固了革命成果。下列有关法律文献与相关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 B.法国大革命——《独立宣言》
C.美国独立战争—一《人权宣言》 D.美国内战——《1787 年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