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1
第一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七上 P2—16)
一、我们周围的生物
1、什么是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包括植物(地钱、铁线蕨、苏铁、番茄等)、动物(蜗
牛、蚕、鲤鱼、青蛙、鸳鸯、金丝猴等)和微生物(病毒、细菌、酵母菌、霉菌、木耳、平
菇等)。
2、生物生命现象的特点:P5
(1)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
的基本单位。
(2)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长现象,是细胞分裂生长的结果)。
(3)生物体都能进行新陈代谢(生物最基本的特征,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4)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DNA 是
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是主要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遗传和
变异的实质是基因中遗传信息的传递)。
(5)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二、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非生物因素: 阳光、水分、温度、空气、土壤等 。如:绿色植
生态因素 物光合作用需要光,蛇在冬天因气温下降会冬眠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即某一环境中的各种生物。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在形态、结构和功能等适应环境。如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可以减
少水的散失;茎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还能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等。
(2)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1、什么是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生物学。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如:食物、石油等
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解决社会生态等危机离不开生物学。如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环
境污染、粮食短缺等。
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影响: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第二章 探索生命单位(七上 P17—30)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1、显微镜和其他探究器具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2
镜座、镜臂、镜筒
载物台(中央有通光孔、两侧有压片夹)
结构 反光镜(平面镜、凹面镜)
显微镜 目镜、物镜、物镜转换器
粗、细准焦螺旋
用法---------取镜和安放目镜、对光、观察标本、整理等。P20
其他如放大镜等。(注意安全)
2、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1)取片滴水、取材、盖片、观察四步骤。P22
(2)对生物材料的要求:必须薄而透明,有时还需要染色。
二、探索生命的方法
(1)几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
实验变量:如:水、光、温度、时间、体积等。
对照实验: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注意:一个实验中实验变量可以
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2)例子: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问题: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假设:如:蚯蚓在硬纸板上爬得快等。
设计、进行实验:分别把蚯蚓在硬纸板上和玻璃板上运动。运动的时间要相同。
结论:或支持假设,也可能和假设不一致。
最后要把蚯蚓放回大自然。
习题巩固
一、选择题
1.在设计对照实验时,我们应注意的问题是 ( )
A.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B.所有的变量都不相同
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不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相同
2.蘑菇属于 ( )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非生物
3.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生命现象的是 ( )
A.生物的生长 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C.生物的消化和吸收 D.生物的组成和分类
5.鼠妇的生活环境是 ( )
A.水中 B.干燥的陆生环境 C.潮湿的陆生环境 D.土壤里
6.在温暖、潮湿的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比寒冷、干旱的地区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
是 ( )
A.植物 B.阳光 C.土壤和空气 D.水和温度
7.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
A.相互影响,毫无作用 B.相互影响,毫无影响
C.毫无关系 D.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8.解决下列问题与生物学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3
A.资源匮乏 B.环境污染 C.粮食短缺 D.导弹发射
9.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属于 ( )
A.生物因素 B.非生物因素
10.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 )
A.新鲜的 B.完整的 C.薄而透明的 D.干燥的
11.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有“5×”字样。物镜上标有“45×”字样。观察到的物体的
实际放大倍数是 ( )
A.5 倍 B.45 倍 C.50 倍 D.225 倍
12.把刻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 )
A.q B.p C.d D.b
二、填空题
1.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两大类:一类 ,一类 。生物是指 。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分为 和 。
3.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 、 、 、 、 等。
4.如果太阳突然消失,地球上首先死亡的将是绿色植物,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
5.生 物 能 适 应 环 境 ,
如 ; 同 时 也 能 影 响 环 境 ,
如 。
6.填写图中各序号所代表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第三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七上 P31—39)
一、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名称 功能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有 无
细胞膜 控制物质进出、维持细胞内部稳定 有 有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 有 有
细胞质 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有 有
线粒体 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 有 有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4
叶绿体 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 有 无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内)与细胞吸水和失水有关 有 无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实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在实验过程中重视显微镜的使用,从实验中感性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二、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
细胞核 → 染色体 → DNA(脱氧核糖核酸,主要的遗传物质)+ 蛋白质
三、生物体生长现象的主要原因:
细胞数目的增多,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
细胞体积的增大,通过吸收营养物质来实现
第四章 生物体的组成(七上 P40—53)
一、细胞分裂与分化
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化: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组织: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植物体、人体的主要组织的基本功能及分布情况
组织名称 基本功能 分布举例
植
物
体
保护组织 保护 叶表皮
输导组织 输导水分、无机盐、有机物 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
基本组织 营养 叶肉、果肉
分生组织 分裂 茎、芽顶端
人
体
上皮组织 保护、吸收 皮肤的表皮层、小肠内壁
肌肉组织 运动 遍布全身的骨骼肌
结缔组织 营养、连接、保护、支持 血液
神经组织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脑、脊髓
二、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1、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个体
器官: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 花、果实、种子。
(营养器官) (生殖器官)
2、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系统 (人和动物所特有,植物没有)→ 个体
系统:不同的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称为系统。
人 体 的 八 大 系 统 : 消 化 系 统 、 呼 吸 系 统 、 循 环 系 统 、 泌 尿 系 统 、 生 殖 系 统
运动系统、神经系统 、 内分泌系统
三、单细胞生物的典型——草履虫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5
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细胞膜(表膜)——呼吸,排出废物和多余的水份
细胞质——食物泡、伸缩泡
食物泡:在体内按一定线路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食物被分解、消化和吸收
伸缩泡:排出废物和多余的水分
细胞核——大核、小核
大核:主要管营养代谢
小核:主要管遗传
纤毛——能摆动,使身体旋转前进
口沟——摄食
八、单细胞生物的特点:
个体微小、只有一个细胞、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植物细胞细胞质中,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结构是 ( )
A.线粒体 B.叶绿体 C.核糖体 D.内质网
2.植物细胞细胞质中,与植物制造有机物有关的结构是 ( )
A.线粒体 B.叶绿体 C.核糖体 D.内质网
3.活细胞中,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 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壁
4.在细胞中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对保持细胞各种物质的稳定和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
重要意义的结构是 ( )
A.细胞壁 B. 细胞质 C.细胞膜 D. 细胞核
5.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细胞结构是 (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6.在各种生物细胞内,其形态、结构和数目都是一定的结构是 ( )
A.线粒体 B.液泡 C.染色体 D.叶绿体
7.植物体的各种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差异,与其相关的是 ( )
A.细胞的分裂 B.细胞的分化
C.细胞的生长 D.细胞的增多
8.血液属于 ( )
A.上皮组织 B.神经组织 C.结缔组织 D.肌肉组织
9.人体与绿色开花植物体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不同是人体具有 (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10.洋葱的表皮是一种 ( )
A.器官 B.保护组织 C.上皮组织 D.基本组织
11.下列器官中,属于消化系统的是 ( )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6
A.心脏 B.肾 C.肝 D.肺
12.参与人体消化、呼吸、运动、生殖等各种生命活动调节的系统是 ( )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
C.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D.呼吸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13.能大量吞食细菌,使污水净化的单细胞生物是 ( )
A.变形虫 B.小瓜虫 C.喇叭虫 D.草履虫
14.草履虫的主要特征是 ( )
A.生活在淡水中 B.受到刺激产生反应。
C.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D.全身布满纤毛,能自由运动
15.取含有草履虫的池塘水于烧杯中,不久就会发现草履虫都集中在水的上层,原因是草履虫需要
( )
A.阳光 B.二氧化碳 C.氧气 D.养料
识图题
第五章 绿色植物的一生(七上 P54—76)
一、植物种子的萌发
1、种子的结构:
结 构 主要功能 发育时的变化
种 皮 保护 脱落
胚
子叶(玉米等有胚乳) 营养 逐渐消失
胚芽
新植物株的
幼体
茎、叶
最后长成
新植物体
胚轴 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根 根(首先突破种皮)
观察实验:大豆种子的结构(观察方法:由表及里。先外部形态,再内部结构)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7
2、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充足的水分
外界条件 充足的空气
⑴.萌发的条件 适宜的温度
自身条件 胚是完整的、有生命力的
种子中储藏丰富的营养物质(子叶,玉米等是胚乳)
⑵.萌发过程: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逐渐破土
而出,发育成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胚就发育成一株新植物体。
〔探究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
二、根的生长
1、根尖的结构
⑴根的功能:固着、支持、吸收、输导、贮藏
等。
⑵观察实验:观察小麦根尖的结构。(注意:
根尖的四部分是连续的,是由分生区细胞经过
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而成的。)
⑶根尖的结构、功能比较。
结 构 位 置 结 构 特 性 功 能
根 冠 根尖的顶端 细胞比较大 保护
分生区 被根冠包围着 细胞很小,排列紧密 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伸长区 分生区的上部 细胞逐渐停止分裂,迅速伸长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成熟区 伸长区的上部 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
成根毛
是根吸收水分和无
机盐的主要部位
⑷根的三个特性:向地生长、向肥生长和向水生长等特性。
三、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1、植物生长需要水
⑴水对植物细胞的作用:生命活动需要水的参与;维持植物体一定的姿态。
⑵植物的需水量: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如水稻比玉米需水多;同一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
需水量不同,如果树在开花和果实生长时需水量最大。
⑶吸水的主要器官: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根尖吸水的部位是成熟区,因为成熟区
有大量根毛(增加吸水的面积)。
⑷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做对照实验:取两株相似的幼苗,在相同条件下,
一株插在清水中,一株插在 20%的食盐溶液中,10—15min 取出观察。在清水中的根细胞吸
收了水,根就变得硬挺了;在食盐溶液在的幼苗,根细胞失去了水,根会变软、根尖下垂。
⑸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主要原因:外界溶液的浓度。
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道理 (合理灌溉)
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成熟区
伸长区
分生区
根冠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8
2、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1、根吸收的是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2、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含氮的无机盐(氮肥)——使枝叶长得繁茂
⑴需要量多 含磷的无机盐(磷肥)——使硕果累累 (合理施肥)
的无机盐
含钾的无机盐(钾肥)——促茎秆健壮
⑵需要量少的无机盐:(含钙、锌、硼的无机盐等)需要量十分微小,作用十分重要。
3、实验:含氮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习题巩固
一、选择题
1.将大米或高梁米播到地里,长不出幼苗的原因是 ( )
A.胚已被破坏 B.除掉了种皮 C.胚乳被损坏 D.除去了谷壳
2、下列最适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是: ( )
A.潮湿松软的土壤 B.干旱疏松的土壤 C.北极的冻土 D.潮湿板结的土壤
3、在某组同学的探究实验中,1、2、4 号装置放入橱柜中,3 号装置放入冰箱中,这组对照实验探究
的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哪一项外界条件? ( )
A.水 B.空气 C.温度 D.光照
4.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分别贮藏在 ( )
①胚 ②子叶 ③种皮 ④胚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结构,由尖端一次向上是 ( )
A.根冠、分生区、成熟区、伸长区 B.分生区、根冠、成熟区、伸长区
C.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D.分生区、根冠、伸长区、成熟区
6、下列结构中,使根不断长长的是 ( )
A.根冠和生长点 B.伸长区和成熟区 C.分生区和伸长区 D.根冠和伸长区
7.在根尖中,吸水能力最强的是 (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8.土壤中的水进入根毛细胞的途径是 ( )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液泡 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C.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液泡 D.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液泡
9.当植物细胞处于周围溶液浓度大的环境中时,液泡将会出现的变化是( )
A.缩小 B.胀大 C.消失 D.正常
10.水稻生长的后期,为防止灌溉后倒伏,应多施
A.含氮的无机盐 B.含钾的无机盐 C.含磷的无机盐 D.含锌的无机盐
11、在调查中发现,含氮的无机盐能够促使植物体: ( )
A.枝叶繁茂 B.茎杆健壮 C.幼苗发育 D.开花结果和种子提早成熟
12、下列作物,需要含氮无机盐较多的是: ( )
A.花生 B.番茄 C.马铃薯 D.白菜
二、填空题
1.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大多是由 萌发形成的。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9
2.一粒种子主要由 和 组成。
3.胚由 、 、 和 组成,是新植物体的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
发育成 ,胚轴发育成 ,胚芽发育成 。
4.种子萌发的结构基础是具有 的、 的胚。
5.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 和 等。
6、根具有 、 、 、 、 等功能。
7、根具有 、 和 的特征,与植物根的 、 有关。
8、.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 ,根吸收水主要在 进行。
9、.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 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吸水;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
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失水,这就是给植物施肥过多会出现 现象的原因。
10.生长不仅需要含 的无机盐,还需要含 的、含 的无机盐等。此外,植
物生长还需要含 、含 、含 无机盐等。
四、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1、茎:多数植物地上部分的枝干,连接着根和叶。
2、花芽:将来发育成花的芽
枝芽:将来发育成枝(茎)的芽
3、枝芽的结构
大家可以对照图上
枝芽的结构主要有三个部分:幼叶、芽轴和芽原基。
在发育过程中: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杆部分,芽原基发育成
新芽。
4、茎的结构
木本
植物
茎的
结构
树皮
木栓层
靠近树皮的外侧,具有保护作用
表皮
皮层 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
韧皮部
筛管 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韧皮纤维 富有弹性,对茎有支持作用
形成层
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
部
木质部
导管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
木纤维 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髓 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
五、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1、花:是适应于生殖的节间缩短的枝条,上面生长变态的叶。
2、花的结构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10
3、思考: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这朵花还能不能结果实?为什么?
4、果实的结构
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来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把一段带叶的茎下端插入装有稀释红墨水的瓶子里,放置在温暖的阳光下,待到叶脉微红时,用
肉眼观察茎的横切面,染红的结构是 ( )
A.韧皮部 B.木质部 C.筛管 D.导管
2. 在木本植物的树干上环割一周,深度至形成层,剥去圈内树皮,过一段时间可见到环割上端出现
瘤状物,这种现象 ( )
A.韧皮部输送有机物受阻 B.木质部输送有机物受阻
C.韧皮部输送水和无机盐受阻 D.木质部输送水和无机盐受阻
3.将来既能发育成枝和叶又能发育成花的芽是 ( )
A.侧芽 B.枝芽 C.混合芽 D.花芽
4.柳树的花是无被花,却能结出果实和种子,这一事实说明了 ( )
A.大多数植物的花没有花被 B.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C.大多数植物的花只有花蕊 D.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5.桃花未开放之前,保护花蕊的结构是 ( )
A.花冠 B.花被 C.花瓣 D.花萼
6 茄子的果柄一端被几片带刺的像叶一样结构包裹着,它是茄子花的 ( )
花 被花的基本结构
花 柄
花 蕊
_
花 托
雌蕊:
花 萼
花 冠
雄 蕊:
花药:里面有花粉
花丝
柱头
花柱
子房:里面有胚珠
雌蕊 (柱头、花柱、子房)
雄蕊(花药、花丝)
花瓣(形成花冠)
花萼
花托
花柄
果实
果皮
种子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11
A.花萼 B.花冠 C.子房 D.叶片
7.下列食物中,属于植物种子的是 ( )
A.葡萄 B.葵花子
C.大豆 D.板栗
8.下列食物中,属于果的是 (
)
A.瓜子 B.葵花子 C.花 生
仁 D.玉米粒
二、识图题
三、填空题
1.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由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和髓部分构成。树皮内侧的部分称________,其中含有起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树皮的
外侧部分主要起_________作用。
2.教科书中“茎的输导功能”实验证明了导管具有运输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功能。
3. 一朵花一般由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等部分组成的。
4.在花的结构中,_____和______是花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们与_______和_______的形成有关。
5.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的谜底是_________。谜面中“麻屋子”是指___________,
“红帐子”是指__________,“白胖子”是指___________。
6.在果实形成过程中,子房壁逐步发育成______,种子在______中形成,整个子房发育为_____。果
实主要由______和_______组成。
第六章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七上 P77-97)
一、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⑴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
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⑵实验:①范•海尔蒙特(Van.Helmont)实验(柳树实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物质是
水。②普利斯特莱(J.Priestley)实验(花、蜡烛、老鼠实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③其它
实验证明:有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二、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1、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
⑴叶片的结构(P83 页图)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外壁有角质层,
表皮(分上、下表皮) 主要起保护作用,防止水分过度散失
保卫细胞——成对存在,中间的孔叫气孔,是植物
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细胞内有叶绿体。
叶片的 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排列整齐,
结构 叶肉 里面的叶绿体较多 叶绿体是光合
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排列疏松, 作用的场所
里面的叶绿体较少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12
具有支持叶片的作用
叶脉 导管——向上运送水分和无机盐
具有输导作用
筛管——向下运送有机物
⑵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练习徙手切片
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⑴叶绿体的存在:叶肉细胞(栅栏层、海绵层)、气孔的保卫细胞中;生命力旺盛的绿叶
细胞中。数量较多。
⑵叶绿素:在叶绿体中,绿色,能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
要原因。
⑶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⑷光的作用:有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
机物中化学能。
⑸应用:韭黄生成原理(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先割青,再覆盖不透光)
⑹实验: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在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找)
三、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⑴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淀粉等糖类:例如:玉米、小麦、水稻等植物种子中含有大量的
淀粉;马铃薯的茎、甘薯的根中含有大量的淀粉。
⑵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材料:天竺葵
注意:实验前要进行暗处理,即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用于实验的叶片中原有的淀
粉除去,那么后面检验出来的淀粉就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其除
去淀粉的原理是:一部分淀粉通过叶脉运输到植物体的其它器官储存或利用,另一部分则直
接在叶片中用于呼吸作用的消耗。
检验淀粉原理:淀粉遇碘会变蓝,而无淀粉的地方则不会变蓝。
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材料用水生藻类,便于排水法收集氧气。
检验原理:氧气能助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放出的通道是:气孔
地球上氧气的来源: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⑴二氧化碳进入叶片的通道:气孔
⑵实验: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4、综上所述:
二氧化碳
原料 水 光
有机物 光合作用
产物 氧气 的概念
条件——光
场所——叶绿体
习题巩固
水+二氧化碳 ————→ 有机物+ 氧
叶绿体 (贮藏能量)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13
一、选择题
1、范•海尔蒙特从柳树栽培实验中得到启发,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主要是( )
A.二氧化碳 B.水 C.氧气 D.无机盐
2、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能说明: ( )
A.光合作用可能在叶绿体中进行 B.氧气是由叶绿体产生的
C.光合作用可以放出氧气 D.光合作用需要光
3、叶肉栅栏层的特点是 ( )
A.细胞圆柱形,排列疏松,含叶绿体 B.细胞圆柱形,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多
C.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叶绿体少 D.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整齐,叶绿体少
4、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重要区别是 ( )
A.细胞形状不一样 B.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
C.保卫细胞中无叶绿体 D.两者都无叶绿体
5、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光合作用的惟一原料是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都用于制造淀粉 D.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填空题
1. 光合作用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2. 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指__________转变为贮存在_______里的能量;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化过
程是指简单的_________转变成复杂的_________,并且释放出___________。
3.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叶的表皮细胞外壁上有一层__ _,它可以保护叶片__ _,并防止________。
4. ______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由成对的__________细胞构成的。
5.绿色叶片中有______细胞和_____细胞两种,这些细胞在光下能够把吸收的无机物变成____。
6.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有一步骤是将天竺葵暗处理,其目的是___ __。
7._____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淀粉,同时把___________转变为贮存在淀粉中的能量。
8.银边天竺葵的叶边缘之所以呈白色,是因为不含_________________。
9.如果把绿叶比作“绿色工厂”,那么这座工厂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是__ ______,原料是_________,
产物是____________,厂房是__________,机器是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 在“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实验中,漏斗上访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 )
2.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里,隔水加热,其目的是脱去叶
绿素。 ( )
3. 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 ( )
4. 植物的叶片颜色有多种,其中只有绿色的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 )
5. 玉米的黄化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
6. 在“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实验中,两只漏斗上方的试管收集的气体,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 ( )
四、识图题
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14
2 . 叶 片 的 叶 肉 部 分 是 指 图 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细 胞 中 有 许 多 小 颗 粒 , 叫 做
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含叶绿体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叶脉除具有输导_________________功能,还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4.如图所示,将两只同样长的蜡烛点燃,放入两个同样大小 的 密 闭
装置中,数分钟后,出现图中现象,A 图中植物能进行
__________作用,放出________供蜡烛燃烧。
四、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 植物的呼吸作用
1、实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器材:蔬菜、塑料袋、软管、锥形瓶、止水夹
步骤:实验要求四人一组进行,提前一天,学生代表将新鲜的蔬菜和烫过的蔬菜各 100g 分别装入不
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插入软管。每组装一袋,不加标记。实验时每组随机取一袋蔬菜,将软管插入
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中,移开止水夹,轻轻地挤压塑料袋,观察石灰水的变化情况。(二氧化碳
有一个特性,就是遇到澄清的石灰水会使它变浑浊,这个特性也是检验二氧化碳的依据。)
结论: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塑料袋装的都是新鲜的蔬菜,而烫过的蔬菜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故没有二氧化碳的释放。
2、 植物在光下、暗处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在光下,光合作用明显;在暗处,呼吸作用明显。
3、 呼吸作用的过程:有机物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4、 呼吸作用的实质: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5、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部 位 植物的叶绿体中 植物的生活部位
条 件 在光下进行 有光无光都进行
原 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 物 有机物和氧气 水和二氧化碳
实 质 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思维拓展:有人在冬季将许多生长旺盛的植物移入密闭的卧室内。你认为这样做对人体健康是否有
利?为什么?
在冬季将许多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移入密闭的卧室内,这样做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因为,在夜
晚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如果植物较多,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将影响人体的呼吸,使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15
人产生缺氧症状。
7、植物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1)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为合成有机物提供原料;(3)能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4)能抗病
防病。
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的应用
(一)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方法:
(1)增加光照;(2)提供充足的水分;(3)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0.5%—0.6%
(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旺盛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根的生长和根对无机盐的吸收。
但植物的呼吸作用并不是越强越好。
适当减少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使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增加的方法(主要是种子、
蔬菜、瓜果的储藏):降低环境的温度、湿度、氧气的含量
思维拓展:金银花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价值,是祖国医学中常用的药物之一。人工繁殖金银花的
方法是:秋天果实采收后,洗净果皮,晒干后贮藏。第二年 4 月上旬,将种子放在 25℃的温水中浸
泡一昼夜,再与细纱混合,放在室内催芽,播种后用细眼喷壶洒水,10 天左右即可出苗。(1)与金
银花种子贮藏关系最密切的条件是什么?与金银花种子萌发直接有关的外界条件是什么?(2)幼苗
变绿的条件是什么?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在早晨、傍晚、深夜在同一植株上分别摘取三片叶子并标记为甲、乙、丙,用打孔器在三片叶子
上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脱色后用碘液处理,结果蓝色较浅、较深、最深的依次是________。
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植物吸收_______,分解________,产生________,并释放_________。
3.只有 _______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生命活动一旦停止, _ _____就不能进行。
4.将新鲜的植物分别放入密闭的锥型瓶中,在黑暗中放一昼夜。用燃烧的小棒伸入瓶中,小棒的火
苗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呼吸时_______________。5.新疆吐鲁
番的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__________作用旺盛,________制造得多;夜间气温低,________
作用微弱,________消耗少。所以,那里的哈密瓜产量好,品质好,特别甜。
6.在温室中人们通过调节控制温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为植物生
长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7.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含水量都会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强度。
二、判断题
8、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 )
9、同一植物体的不同器官,不同发育时期呼吸作用的强度是不同的。 ( )
10、高等植物除淀粉外,蛋白质、脂肪也能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分解释放能量。 ( )
11、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 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显著增强,产量就会有较大
提高。 ( )
12、对农作物来说,呼吸作用越强越好。 ( )
三、选择题
13.植物在白天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而在夜间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
A.日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停止 B.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C.夜间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D.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14.浇花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这样会导致根烂掉,植物死亡,其原因是( )
A.水分过多,根毛无法吸收 B.水分过多,根无法呼吸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16
C.水分过多,使细胞能大量繁殖,导致根烂掉 D.根吸收的水分过多而死亡
15.贮藏蔬菜、水果要保持低温,这是因为 ( )
A.温度低,减少细菌病害 B.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
C.温度低,促进光合作用积累 D.温度低,蒸腾作用弱
四、填表题
部 位 条 件 原 料 产 物 能 量 变 化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第七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七上 P98—112)
一、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
1.人类的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
⑴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的:谷类、豆类及其制品、蔬菜及水果类等。还有螺旋藻等水
生藻类。
食物: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可以直接为人类食用。
小麦、玉米和水稻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产量居世界主要食用作物的前三位。
⑵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的:肉类、奶类、蛋类及其制品,
草食动物:如羊、马、牛等直接以植物为食。
动物分三类: 肉食动物:如蛙、虎、狮等,间接以植物为食的。都直接或间接来
(按食性) 杂食动物:如狗、猫等。既吃大米,又吃肉类。 源于绿色植物。
⑶地球上的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1.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氧循环
⑴生物圈: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环境的总称。
⑵大气中的氧含量:21%
⑶循环过程:
生物的呼吸作用
煤、石油等燃烧
⑷危机:人口增多、森林的破坏、煤和石油的大量消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高。而二
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如果人类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会影响到人和其他动物的生存,如:
当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人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闷、呼吸麻痹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因窒息而导致
死亡。
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⑴水循环过程:一方面海洋和陆地的水主要靠光能蒸发到空气中,形成云形式,再通过雨、雪、
冰雹等形式降到海洋或陆地上,这样不断循环。在这个循环中,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到空气中
的水是陆地水循环的一部分。
⑵蒸腾作用:绿色植物根部吸收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植物吸
收的水约 99%用于蒸腾作用,只有约 1%的水参与了光合作用和其他的生命活动。
⑶蒸腾作用的意义:
大气
(氧占 21%
二氧化碳占 0.03%
相对平衡)
生物的呼吸作用
煤、石油等燃烧 植物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氧气氧气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17
①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a 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拉力是蒸腾作用产生
的;b 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的动力也是蒸腾作用产生的;c 蒸腾作用还可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②蒸腾作用对生物圈的水循环也有一定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蒸腾作用参与并稳定了水循环。
⑷实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因为蒸腾作用的动力来自光能,所以要用透明塑料袋罩。光越强,
蒸腾作用越明显。选的植物叶片也要大点。
⑸黄河和长江上游森林遭到破坏,引发水土流失。使水循环遭到破坏。
三、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
1.关注森林
⑴森林的作用:①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木材、石油及煤等都是由森林提供的。②参
与氧循环和水循环。③还能吸收有毒的气体,降低噪音、强光对人体的伤害,促进身心健康。④是动
物栖息的家园,没有了森林,大批动物会因此为灭绝。
⑵我国森林资源状况:目前,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21.3%,森林覆
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 61.3%。
⑶保护森林措施:一是设立植树节,为每年的 3 月 12 日,二是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校园绿化设计
设计要求:
⑴要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生机勃勃、和谐美好的意境,这样才能够发挥校园绿化的教育作用。例
如:种植一些我国的珍稀植物如水杉、银杏等
⑵要注意学校大门和教室周围的绿化。重点是大门,教室周围要注意采光条件。
⑶应该尽量减少地面裸露,以免起风时尘土飞扬。
⑷在走道两旁种植绿篱和行道树,种植不同花期的花卉。使校园处处绿树成阴、鲜花盛开。
⑸树种和草坪植物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①常见的具有环保作用的树种主要有法国梧桐、海桐、女贞、槐树等。
法国梧桐:树冠大,遮阳效果好;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抵抗能力校强。可以
作为行道树、防护林及绿化树种。
海桐:抗二氧化硫、氯气、臭氧等有害气体的能力很强,有一定的吸污能力。
女贞: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抵抗能力较强。可以作为绿化树种或绿篱树种。
槐树的作用:对有害气体的抵抗性也较强,是北方地区的行道树、防护林或绿化树种。
②常见的草坪植物有高羊茅、酢浆草、狗牙根等。高羊茅草坪和酢浆草草坪常用于观赏,狗牙根
草坪常用于球场等。
习题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属于杂食性动物的是 ( )
A.马 B.狗 C.羊
2.人类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能量有赖于绿色植物的 ( )
A.吸收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
3.下列绿色植物中,食用部分属于块根的是 ( )
A.甘薯 B.胡萝卜 C.马铃薯 D.姜
4.如果陆生和水生植物大量减少,大气中急剧增加的成分是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甲烷 D.一氧化二氮
5.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大部分 ( )
A.用于光合作用 B.用于呼吸作用 C.用于蒸腾作用 D.贮存在体内
6.在水循环中,水蒸发量最多的是 ( )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18
A.海洋 B.陆地 C.河流 D.湖泊
7.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 ( )
A.降低植物叶片表面及其周围环境的温度 C.促使水的吸收与运输
B.增加空气的湿度,有利于形成降雨 D.以上三项都是
8.下列植物中,属于我国珍贵植物的是 ( )
A.水杉、法桐 B.银杏、槐树 C.水杉、银杏 D.银杉、侧柏
9.下列草坪植物中,主要用作观赏的是 ( )
A.酢浆草 B. 狗牙根 C.羊胡子草
二、判断题
1.人可以靠食用肉类、奶类和蛋类为生,所以说人类的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是错误的。
( )
2.动物的食物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 ( )
3.“绿色食品”出自于良好的生态环境里,有益人们的身体健康。 ( )
4.教室周围的绿化布置,一定要保证教室内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 )
5.一次性筷子既简便、快捷、卫生,又能为国家出口赚钱,所以应大力提倡生产与使用。
( )
三、填空题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放出 ,维持生物圈的 平衡。
2.生物圈是地球上的 和 的总称。
3.植物体内水的散失,主要以 的形式,通过叶的 进行的。
4.植物通过 作用散失水分,可以促使水的吸收与运输,协助溶解在水中的 在体内运输。
5.为保护我国森林资源,我国在 年正式颁布了 。
6.常见的具有环保作用的绿化树种主要有 、 、 、 等。
7.产量居于世界前三位的粮食作物是 、 、 。
8.可直接为人类所食用的植物器官有 、 、 、 、 、 。
9.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 能转化为 能,贮存在植物体中。
第八章 人的生殖和发育(七下 P2—17)
一、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1、人的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的组成 生殖系统的功能
男性 睾丸、输精管、前列腺、阴茎 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输送精子
女性 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为受精卵和胚胎提供良好
发育环境
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生殖器官;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生殖器官。
2、受精作用:卵子和精子的结合过程。结扎输卵管和输精管是常用的节育方式之一。
3、胚胎发育
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子宫 。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大约需要 280 天。
分娩:胎儿发育成熟后,通过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
二、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1、人的生长发育:从受精卵开始到个体发育成熟。
通常所说的生长发育指从出生后的婴儿发育为成人这一阶段。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19
生长发育经历的四个阶段:婴儿期(0~1 岁),幼儿期(2~6 岁),童年期(7~11 岁),青春期(11~23
岁)。
2、青春期发育的表现:身高和体重突然迅速增加,伴随一些生理现象的产生,如:男生开始有遗精,
女生开始有月经。
一般地说,男生从 10—14 岁,女生从 10—12 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3、青春期的发育包括: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男性:由幼稚型变成成人型,出现遗精
生殖器官的发育
女性:由幼稚型变成成人型,出现月经
男性:胡须生长,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声调较低
第二性征的发育
女性:乳房增大,声音变细,声调较高
4、青春期卫生:课本 P10~11
三、人体概述
1、人体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组成 功能
运动系统 颅骨、面部肌、躯干骨、躯干肌、
四肢骨、四肢肌 与运动有关
消化系统 口腔、食道、肝、胃、肠、肛门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呼吸系统 鼻腔、气管、肺 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循环系统 心脏、动脉、静脉 运送氧气和养料,运走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泌尿系统 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排出代谢废物和体内多余的水分
神经系统 脑、脊髓、神经 调节其他各个系统,使其成为一个复杂、协
调统一的整体内分泌系统 垂体、甲状腺、肠腺、肾上腺、胰
岛、睾丸(或卵巢)
生殖系统 男:前列腺、输精管、睾丸等
女:卵巢、输卵管、阴道等 与生殖有关
2、实验:骨的成分与骨的特征之间的关系
器材:较大的鱼肋骨,酒精灯,试管,镊子,质量分数为 10%的盐酸,自来水
过程:(1)骨的煅烧
(2)骨的脱钙
结果:实验说明骨内含有钙成分,可以使骨质变得脆硬。
科学家研究表明:骨的成分中除了钙等一些无机盐以外还含有一些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可以
使骨柔软。这两种成分使得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生殖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结构是 ( )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阴道
2.新生命的产生从下列哪一项开始 ( )
A.婴儿出生 B.受精卵形成 C.卵细胞产生 D.精子产生
3.下列哪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 )
A.青春期是学知识长才干的关键时期 B.月经、遗精都是正常的现象
C.女生因担心脂肪积累禁食脂肪类物质 D.男女同学应保持正常交往
4.绿色食品是指 ( )
A.在食用前清洗干净的食品 B.在保质期内的食品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20
C.有利于良好的生态环境的保持,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
5.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叫( )
A.分娩 B.怀孕 C.受精 D.排卵
6.下列哪项不是呼吸系统的结构组成 ( )
A、口腔 B、咽 C、喉 D、肺
7.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 ( )
A.子宫内膜 B.胎盘 C.脐带 D.胎儿体内的毛细血管
8.月经初潮多在青春发育期出现,一般年龄为 ( )
A.8 岁~12 周岁 B.12 岁~18 周岁 C.18 岁~25 周岁 D.20 岁~25 周岁
9.人类的正常生殖过程中,能够发育成后代新个体的是( )
A.精子 B.卵细胞 C.受精卵 D.任意细胞
10. 在青春期,生殖器官发育加快,与此关系最密切的是 ( )
A.性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胸腺激素
11.用含某种激素的饲料喂养蝌蚪,能缩短发育时间,饲料中所含的激素是 ( )
A.性激素 B.生长激素 C.胸腺激素 D.甲状腺激素
12.与青春期性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有直接关系的物质是 ( )
A.睾丸和卵巢 B.精子和卵细胞 C.前列腺和子宫 D.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
13.精子和卵细胞产生后的繁殖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
① 受精 ② 胚泡植入子宫内膜 ③ 受精卵发育 ④ 排卵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③② D.④②①③
二、填空题
1.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是_________,女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是_________。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叫
_________,它一般发生在________里。由卵子和精子结合而成的细胞叫________。
2._______是男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生殖器官,________是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生殖器官。男性生
殖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3.受精卵在由输卵管进入子宫的过程中,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最初的__________,随后植入
子宫内膜继续发育。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胎儿通过__________从母体吸取 和__________,并
通过__________经母体排出__________和__________。胎儿发育成熟后,通过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
称为__________。胎儿出生后称为__________。
4.人的生长发育是从_________开始的。人们通常所说的发育,主要是指从______ 到________这一
阶段。人的生长发育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几个时期。
5.青春期的性发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育和__________的发育。
6.男女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育分别是在_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刺激下产生的。
7.在人体内,由______和_______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四种基本组织。
8.人体在___ _和___ _的调节之下,成为一个复杂、协凋、统一的整体,使各种生命活动能够正常
进行。
三、判断题
1.结扎输卵管或输精管能够有效阻碍受精卵的发育,是对男女无伤害的常用节育方式之一。
( )
2.从受精卵到胎儿发育成熟大约需要 280 天。 ( )
3.正常情况下,女性两侧的卵巢可同时完成排卵,卵子排出后进入输卵管 ( )
4.在显微镜下观察精子和卵子,卵子能运动.精子不能运动。 ( )
5.男女两性生殖器官的差别叫第二性征。 ( )
6.遗精通常是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 ( )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21
第九章 人的食物来自环境(七下 P18—37)
一、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水:细胞的主要成分,调节体温、排泄废物。
1.无机物 无机盐:构成人体的组织,参与人体代谢.
蛋白质:主要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提供原料,
也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瘦肉、鱼、蛋、豆、奶)
2 有机物 糖类:主要为人体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小麦、水稻、玉米、高粱)
脂肪:主要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肉、蛋、大豆、花生等)
维生素: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对它的需要量
很小,但作用大。)
维生素种类 主 要 功 能 缺 乏 症 食物来源
维生素 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
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夜盲症(傍晚时
看不清东西)
肝脏、玉米
和萝卜等
维生素 B1
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神经
系统的正常功能 神经炎、消化不良、脚气病 牛肉、肾、豆类
维生素 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骨骼、
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
坏血病(皮下、牙龈的血管
出血)、抵抗力下降
西红柿、辣椒
和菠菜等
维生素 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肝脏、鸡蛋等
无机盐种类 主 要 功 能 预防疾病 食物来源
钙 构成牙齿和骨骼
的重要成分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鲜奶、蛋类和豆类
磷
铁 贫血 肝、肉类、蛋类、豆类等
碘 食盐加碘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海带、紫菜、带鱼等
纤维素:是一种糖类,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但能预防肠癌、胆结石、高血脂等
二、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口腔 咽 食道
胃
消化道 小肠——小肠的结构(见彩图八)
大肠
消化系统的组成 肛门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酣酶)
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
消化腺 肝脏———分泌胆汁(乳化脂肪)
胰腺———分泌胰液(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
肠腺———分泌小肠液(含各种酶)
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
牙齿可分为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
龋齿形成:口腔中的细菌将糖类变成酸液,腐蚀牙齿表层的牙釉质。这样牙釉质会变软、变
色,当腐蚀到牙本质时,形成龋洞,最后深入到牙髓腔,引起牙痛。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食物的消化 蛋白质—→氨基酸
(酶)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 + 脂肪酸
物消:咀嚼等
化消:(酶)消化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22
概念——吸收是指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吸收 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酒精
场所 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也是消化的主要场所。)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大肠杆菌)
小肠绒毛的结构: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三、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
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如果饮酒应限量;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当然,青少年不能饮酒。⑵一日
三餐热能分配:早 30%;午餐 40%;晚餐 30%。⑶食品安全:预防“病从口入”;不吃霉变和已过期
食品,不滥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强化食品。
第十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七下 P38—66)
一、血液和血型 血清(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除去纤维蛋白原后的血浆
三陵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料
组成 红细胞: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细胞 白细胞:保卫
血小板:凝血
功能------运输、防御、调节体温
血细胞名称 形 态 结 构 功 能
红细胞 圆饼状,无细胞核 含有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吞食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 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有凝血和止血的作用
血型鉴定:针对 ABO 血型系统(A 型血,B 型血,AB 型血,O 型血)
A 型血 B 型血 O 型血 AB 型血
A 型标准血清 无凝集现象 有凝集现象 无凝集现象 有凝集现象
B 型标准血清 有凝集现象 无凝集现象 无凝集现象 有凝集现象
二、血液循环
⑴血管和心脏
血管-------动脉(出心脏)、静脉(进心脏)、毛细血管(物质交换)。
位置—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血管和心脏 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心脏 结构 左心房---与肺静脉连通
左心室---与主动脉连通
四个腔 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连通
右心室----与肺动脉连通
瓣膜:房室瓣---只能向心室开 动脉瓣---只能向动脉开
概念:单位时间内心脏跳动的次数。
心率 正常值:75 次/分(60--100 次/分)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
(氧气)↓↑(二氧化碳)
组织细胞 右心房
动脉随心脏的搏动,在皮肤外能摸到
脉搏 脉搏=心率
(柠檬酸钠)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23
体循环:
血液循环
肺泡
肺循环: (氧气)↓ ↑(二氧化碳)
实际上整个血液循环是一个整体: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
全身各级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
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
血管 概 念 分 布 管壁特点 管腔大小 血液流速
动脉 心脏→全身 较深部位 厚、弹性大 较小 快
静脉 全身→心脏 深、浅部位 薄、弹性小 大 较快
毛细血
管
最小的动脉
和静脉之间 最广 最薄(一层上皮
细胞) 最小 最慢
血液颜色 含氧 特别注意
动脉血 鲜红 多 肺静脉中是动脉血
静脉血 暗红 少 肺动脉中是静脉血
概念: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血压 测量处:上臂肱动脉
正常值:收缩压:12---18.7 千帕 舒张压:8---12 千帕。
高血压:血压经常超过 18.7/12 kPa
实验:
1、P28 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用烧杯收集唾液,加热时温度要保持在 37 左右,使唾液淀粉酶发挥高效的催化能力。
2、P30 观察小肠结构:理解小肠上有皱襞和绒毛,大大增加吸收面积
3、P39 观察人血涂片:红血胞最多,知道三种细胞的形态。
4、P41 模拟“血型鉴定”:用两种标准血清,理解上面讲的表格。
5、P47 观察“心脏的结构”:知道四个腔,及其相连的血管,知道瓣膜的位置及作用。
6、P48 探究“运动对心率的影响”:理解运动时心率会加快,体质好的人恢复期短,体质不好的,恢
复期长
7、P49 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要分清三种血管(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
血液由分支汇流到一根血管的是静脉;血液由一根血管流向分支的是动脉
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巩固练习
1.血浆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 ( )
A 葡萄糖 B 血红蛋白 C 无机盐 D 水
2.防止血液凝固的方法是 ( )
A.不断震荡 B.在血液中加人少量柠檬酸钠
C. 在血液中加人 07%的氯化钠溶液 D. 置于热水中
3. 三组血细胞中,都不具有细胞核的是 (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白细胞和血小板 C.红细胞和血小板 D.上述三组都无胞核
4.食物的成分中__________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5.研究表明,我国公民的膳食中,比较容易缺乏的无机盐有______、_______和_____。
6._______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7._______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_______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24
8.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胃壁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
9.食物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它们必须经过_______,
由不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变成溶于水的______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吸收。
10.食物的消化与消化液中的酶有重要关系,它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_______能力的________,
也称为生物催化剂。
11.在消化过程中,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________进入________的过程叫做吸收。
12.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13.关注食品安全,包括不食用_________和不滥用__________________等。
14.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组织细胞运送_______________,并运走______等废物。
15.血液是由______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前者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等。血细胞包括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
16.当血液里______,或者________,就会出现贫血,应多吃含______和______丰富的食物。
17.人体患急性炎症时,表现出________增多的现象。
18.一般情况下,人体一次失血如果不超过血液总量的________%,对身体健康就没有太大的影响;
如果超过血液总量的_______%以上,就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_____周岁至______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三、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
吸
道
鼻腔 其中的鼻毛能阻挡空气中的小颗粒,黏膜能温暖湿润空气、粘连空气小颗
粒,形成“鼻涕”
咽 既是空气的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
喉 声带在空气通过时震动发出声音
气管 内表面有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粘连空气小颗粒,形成“痰”支气管
肺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基本单位是“肺泡”
2、呼吸运动
(1)呼吸运动的定义:指人体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的过程。
(2)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结构:肺、肋骨、肋间肌、膈
(3)呼吸运动的过程:
呼气运动:肋间肌收缩 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都增大 胸廓容积增
大 肺部扩张 气体进入肺部
吸气运动:肋间肌舒张 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都缩小 胸廓容积缩
小 肺部回缩 气体排出体外
3、肺活量:指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反映肺在一次呼吸运动中的最大通气能力。成
年人 2500~4000ml
四、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包括肺泡里的其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1)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 透过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进入 血液 输送 全身各处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 透过 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 进入 肺泡 呼出 体外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2、吸入的气体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为:78%、21%、0.03%。
呼出的气体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为:78%、14%、4%。
五、人体能量的供给
1、体内营养物质的去处:
① 转变为人体的组成物质;② 暂时储存在人体内
2、人体内主要的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在氧气的参与下可发生分解,释放能量,供
各项生命活动所需。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25
3、人体所产生的能量的利用:
① 维持人体各项生命活动
② 以热能的形式向体外散发,保持体温
4、体温的测量部位:腋窝、口腔、直肠。平均温度分别为 36.8℃、37.2℃、37.5℃。其中最接近
体温的是在直肠中测得的温度。
5、 利:一定限度内,抵抗疾病
发热
弊:过高或长期发热,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发生紊乱
第十一章 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七下 P67—76)
一、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1、组成人体泌尿系统的器官及其功能
肾: 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 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 是尿液从膀胱排出体外的通道
2、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形成和排出尿液
3、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肾的解剖结构:肾皮质(红褐色)
肾髓质(色淡)
肾盂
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每个肾大约含有 100 万个肾单位)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球
肾单位 肾小囊:一端包裹肾小球,另一端连接肾小管
肾小管:细长,终端汇合成集合管,与肾盂相连
二、人体废物的排出
1、尿液的形成:
(1)原尿的形成:血液中的成分(除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
和肾小囊壁 肾小囊 尿液
(2)重吸收形成尿液: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部
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进毛细血管,即进行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尿液的成分:尿素、无机盐、水
2、尿液的排出:尿液由肾小管 集合管 肾盂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体外
3、决定尿量多少的因素:每天摄入的水量(正比)、由其他途径排出的水量(反比)
4、肾能够对尿液的成分作出自动调节:
大量饮水 尿液水含量高
饮水减少 尿液尿素含量高
尿液少于 500ml,有害健康。
5、人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
① 排泄: 概念:人体将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无机盐、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主要器官:肾、肺、皮肤
② 排遗: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主要器官:大肠、肛门
通过
进入 形成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26
6、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1)农村:经过腐熟,作为肥料使用
(2)有些地区:作为沼气池的原料
沼气发酵技术: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酵生成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气体的技术。
沼气发酵产生的三种物质:
①沼气: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的能源
②沼液:含可溶性的 N、P、K,是优质肥料
③沼渣:主要成分为菌体,是优良的有机肥,可改善土壤
巩固练习
一、 填空题
1.呼吸系统包括__________和肺,前者是__________的通道,肺是__________的场所。
2.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动作合起来称为呼吸运动。呼吸运动主要是由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3、肺活量是指__________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的人比不经常参加的人的肺活量
__________
4.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__________来完成的。一种气体总是由__________的地方向
__________的地方扩散,直到__________。
5.物质氧化分解的同时,蕴藏其中的__________被释放出来,主要用于人体进行各项__________
和维持__________。
6.食物的热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体温是__________的温度,可用__________来测量、测量体温的部位一般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处。其中__________的温度最接近人体的正常体温。
8.人体的泌尿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肾脏是__________尿液的器官,其他器官的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尿液的形成经过两个过程:血液流经肾脏时,除了__________和________外,其他成分都会经
过__________的__________作用,形成原尿;原尿经过______的________作用,所有________、大
部分________和部分________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原尿成为尿液。
10.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有 150 L,而尿液仅 1~1.5 L,其原因是________
二、选择题
1.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 ( )
A 气管 B 口腔 C 咽 D 喉
2.鼻黏膜内毛细血管的作用是 ( )
A 黏附细茵 B 清除杂物 C 温暖冷空气 D 分泌黏液
3.肺由众多肺泡构成的重要意义是 ( )
A 使肺内贮存的气体量增多 B 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
C 使肺泡内氧的含量增加 D 使气体流通加快
4. 人在剧烈运动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表现为 ( )
A 都增加 B 频率变快,深度减小 C 都减小 D 频率变慢,深度加大
5.下列关于平静状态时吸气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胸部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
B.胸部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上升,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
C.胸部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
D.胸部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上升,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27
6.肾的基本单位是 ( )
A 肾小球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D 肾单位
7.排出尿液的顺序是 ( )
A.输尿管一肾脏一膀胱一尿道 B.肾脏一输尿管—尿道一膀胱
C.肾脏一输尿管一膀胱一尿道 D.膀胱一尿道一输尿管一肾脏
8.我们每天应喝适量的开水,这有利于 ( )
A.对葡萄糖的吸收 B.对无机盐的吸收
C.废物及时随尿排出 D.蛋白质、葡萄糖、尿酸和尿素的合成
9.人体的排遗器官主要是 ( )
A 肛门 B 大肠 C 小肠 D 尿道
10.下列关于人的粪便处理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人粪便未经处理就排到土壤中可能引发蛔虫病
B.粪便未经处理就排到水中可能引发甲肝大流行
C.粪便经过一定时间腐熟,虽然不能作肥料,但能避免污染环境
D.粪便用于生产沼气,不仅可以净化环境,还可以产生能源
第十二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七下 P77—98)
一、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内分泌腺:腺体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
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量少作用大
种类 激 素 主要作用 特点及病症
垂体 如生长激素 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内分泌腺之首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甲状腺的合成和分泌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生长发育和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
性
缺
碘
小儿呆小症 甲亢(过
多)甲状腺肿大
肾上腺
性激素 影响性行为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肾上腺素 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等
胰岛 胰岛素 调节血糖的浓度 糖尿病(缺少)(三多一少)
胸腺 促淋巴细胞生
物作用的物质 人体抵御疾病
睾丸 雄性激素 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卵巢 雌性激素 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糖尿形成机理: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浓度就会明显升高,肾小管则不能将原尿中的
葡萄糖全部重新吸收回血液,从而使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形成糖尿。
糖尿病的治疗与预防:用胰岛素制剂来治疗,每年的 11 月 14 日:世界糖尿病日
二、神经调节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
细胞体
结构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28
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2、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神经元) 在中枢部分(细胞体构成灰质,
分布 神经纤维构成白质)
在周围部分(细胞体构成神经节,
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成一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根神经。
位置:在脊柱的椎管内
结构 灰质——位于脊髓的中央
⑴脊髓 白质——位于灰质的周围
主要功能(有反射和传导功能,脊髓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尿反
射、眨眼反射。但是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受大脑控制,如排尿反射)
⑵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
大脑:表面是灰质(由神经元的细胞体组成),平均厚度为 2—3mm,有沟、回,总面积有 2200cm2,
大脑皮层中有许多重要的神经中枢,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大脑有两个半球
左脑:控制身体右半部(如右手、右腿等)活动,还负责语言及逻辑思维,如科学、数学和棋艺
等。
右脑:控制身体左半部(如左手、左腿等)的活动,还负责艺术思维,如绘画、舞蹈、音乐等。
小脑(人体内的平衡木):能使运动协调、准确,保持身体的平衡。
脑干: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管理着人的心跳,血液循环和呼吸等生命活动。
人脑的特点:具备抽象思维的功能,成为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3、反射和反射的类型:
⑴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反射:如哭、眨眼、呼吸、吃奶、膝跳反射、排尿排便等
条件反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等。
⑵两种反射的区别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参与反射的中枢是脑干和脊髓 参与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终生具有 可以消退,也可以重新建立
4、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人类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等信息发生反应。 例
如:“一笔画”“走迷宫”。人的学习活动包括分析、判断、推理和记忆。
学习的特点: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完成反射活动的时间就逐渐缩短。文化学习也是一个熟
能生巧的过程。
5、睡眠的作用:消除身体的疲劳,恢复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青少年时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不少于 8 小时。
保证睡眠的条件:睡前不要过于兴奋,也不要吃得过饱,睡眠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不要蒙
头睡。
三、感知信息
1、眼和视觉
外膜(角膜和巩膜)
眼球壁 中膜〔虹膜(中间有瞳孔)、睫状体和脉络膜〕
眼球的结构 内膜:视网膜(具有感光作用,成像)
房水
内容物 晶状体(似凸透镜)
玻璃体
⑴晶状体的功能:晶状体的曲度可以根据眼与视物体之间的不同距离而改变,使物像正好落中眼
球内的视网膜上。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29
⑵虹膜的作用: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以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当光线弱时,瞳孔放大,当
光线强时,瞳孔缩小。
⑶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物像)→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
⑷近视眼: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使远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
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做近视眼。
①假性近视:儿童、青少年时期,由于用眼过度或光线不好,晶状体的凸度就会增大,形成假性
近视。(正确用眼,做眼保健操可以恢复正常)
②真性近视:假性近视如果不采取防治措施,就会造成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就成了真性近视。(戴
凹透镜矫正)
⑸保护眼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眼病、眼传染病;多吃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B2 含量丰
富的食物。
2、耳和听觉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功能是收集和传导声波)
中耳:鼓膜、鼓室、咽鼓管和听小骨(功能:鼓膜随声波振动;咽鼓
⑴耳 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保持鼓膜内外空气压力的平衡。鼓膜和听小
骨有传导和放大声波的作用。)
内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信息。
⑵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的声波 鼓膜(振动) 三块听小骨 耳蜗内的听觉
感受器 听神经 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⑶耳的保健:预防中耳炎(用指甲或发夹在耳内掏挖,易将外耳道皮肤戳破,引起感染发炎。鼻、
咽、喉发炎时,病菌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3、皮肤感觉:四种(触压觉、痛觉、冷觉和热觉)
特点:皮肤感觉也是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
例子:盲人依靠手指的触摸来“阅读”盲文(指尖、嘴唇对触压觉最灵敏)
意义:对人体有保护性,能使人体避开有害的刺激。
第十三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七下 P99—110)
一、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1、人口增长过快
⑴1960 年后,世界人口增长过快;1987 年 7 月 11 日世界人口是 50 亿。每年的 7 月 11 日定为“世
界人口日”1999—2026 年的 27 年间,平均每年人口约以 7400 多万的速度递增。预计 2026 年将达到
80 亿,即达地球上人口承载能力的极限。
⑵我国自 20 世纪 70 年代初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据专家估计,经过 30 年的努力,全国大约少生 3
亿人,但未来十几年,我国年平均净增人口仍在 1000 万以上,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短期内将难以根
本改变,劳动就业困难将进一步加大,人口老年化问题将更加突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
的矛盾依然十分尖锐。
2、环境问题严峻
⑴酸雨:在工业生产中燃烧煤和石油等会释放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们在空气中被氧化,进
而形成硫酸和硝酸,随着降雨落到地面。这种 PH 小 5.6 的雨水,我们称之为酸雨。
⑵酸雨的危害:对人的眼和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酸雨降落到地面,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
减产;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可使水呈现酸性,影响鱼类和水生植物等的正常生长;严重时,酸
雨还会腐蚀建筑物、雕塑,使它们斑痕累累,黯然失色。
⑶其它环境污染: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
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遭破坏的危害:可能会导致皮肤癌患者数量的增加,也可能对人
眼造成伤害。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30
温室效应:主要是二氧化碳。危害:导致全球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多,
物种灭绝等。
水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包括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等。
噪声污染:交通噪声,工厂噪声,施工噪声,社会活动噪声和家庭生活噪声等。
农药污染:大量使用农药防治虫害,污染了土壤,还可扩散到很远的地方。
二、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
1、人类发展和生物圈的关系
⑴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密切: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生物圈,也得益于生物圈,人类的活动又
影响生物圈,人类应该协调与生物圈的关系
⑵人类与生物圈关系的 3 个阶段:①原始社会:人类依赖于生物圈,人与生物圈保持总体平衡。
②农业社会:人类开始主动改造自然,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小③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大大加强,同时,人类的破坏性活动超出了生物圈的自我调节能力,人类开始受到自然的报复。人类
开始反思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
2、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⑴可回收垃圾:报纸、废塑料、废金属和废玻璃等。⑵不可回收垃
圾:果皮、菜叶、剩饭等,但可被微生物分解。⑶危险有害垃圾:废电池、废灯管和过期药品。废电
池和废灯管可通过再加工变为产品,过期药品要进行处理。即:产品→垃圾→产品
巩固练习
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的是 ( )
A 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B 促进新陈代谢
C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 降低血糖的浓度
2.下列选项中,属于左脑功能的是 ( )
A 绘画 B 音乐 C 数学 D 舞蹈
3.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 ( )
A 运动中枢 B 语言中枢 C 听觉中枢 D 视觉中枢
4. 眼球里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 )
A 角膜 B 巩膜 C 虹膜 D 视网膜
5.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和人眼的成像原理很相似,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人眼的
A 角膜 B 视网膜 C 晶状体 D 瞳孔
6.盲人用手指来“阅读”盲文,利用的是皮肤的 ( )
A 触压觉 B 痛觉 C 冷觉 D 热觉
7.可以保护生物圈的活动是 ( )
A.围海造田 B.砍伐森林 C.回收废旧电池 D.燃烧大量煤炭
8.导致“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臭氧层的破坏 B.太阳黑子的大爆发 C.工业化生产向大气中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 D .空调的使用
第十四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八上 P2—26)
一、生物的无性生殖
1、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2、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1)酵母菌、水螅——出芽生殖
(2)植物——营养生殖(主要有嫁接、扦插、压条)
3、植物嫁接的两种方式:枝接、芽接
接穗:接上去的芽或枝条
砧木:被嫁接的植物体
4、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植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31
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它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二、植物的有性生殖
1、传粉:植物开花后,雄蕊花药中的花粉通过不同的途径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传粉的两种方式:自花传粉、异花传粉
2、受精:植物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3、“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过程”见课本 P9 的图 14-7
4、果实和种子的发育
5、果实和种子的传播:除了自身力量外,还依靠风力、水力以及动物和人类的活动等方式。
6、一朵花当中最重要的结构是:花蕊(即雄蕊和雌蕊)
三、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1、昆虫的生殖方式和发育方式
生殖方式:卵生
发育方式
四、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1、蛙的生殖特点
体外受精:受精作用发生在体外的受精方式。
雌雄蛙抱对,分别将卵细胞和精子排入水中完成受精作用。
2、蛙的发育方式(变态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常见的两栖类动物:蛙、蟾蜍、蝾螈、大鲵等。
4、两栖类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特点:受精作用在水中进行,幼体生活在水中,生殖、发育过程不能
完全摆脱水的束缚。
五、鸟类的生殖与发育
1、鸟类的生殖方式:体内受精,卵生
体内受精:受精作用发生在体内的受精方式。
2、鸟类的发育:受精的鸟卵在雌鸟体内发育,鸟卵产出后因温度过低而停止发育,以后在雌鸟体
温或人工孵化箱的恒温条件下,胚胎继续发育。
3、鸟卵的结构及其功能:
(1)胚盘:细胞发育最后形成雏鸟;
(2)卵黄:为雏鸟的形成提供建构材料和充足的营养;
(3)卵白:代谢产物水供胚胎的发育所需;
(4)系带:巩固卵黄的位置,能够旋转保持胚盘始终位于卵黄的上端。
4、常见的早成鸟和晚成鸟
早成鸟:鸡、鸭、鹅、大雁等
晚成鸟:家鸽、燕子、麻雀等;晚成鸟有育雏等行为,育雏期间能消灭大量害虫。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条件适宜的环境里,水螅的身体上长出芽
体,并形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_____________。
果实
(子房发育而来)
果皮(子房壁发育而来)
种子
种皮(珠被发育而来)
胚(受精卵发育而来)
完全变态(如蚕、蚊、蝇、蜜蜂等):卵→幼虫→蛹→成虫
不完全变态(如蝗虫、蟋蟀、蟑螂等):卵→幼虫→成虫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32
2.植物的根、茎、叶是营养器官。植物依靠营养器官进行的无性生殖,叫做_________。其常用的方
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嫁接中,要使接穗和砧木的_________________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新分裂出来的细胞才能愈
合在一起,提高成活率。
4.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植物开花后,雄蕊上的花粉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________。其两
种方式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6.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
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____。除了家蚕外____、____、____等昆虫也进行这样
的发育。
7.蝗虫的一生经历了_____、_____、_____三个发育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
活习性也几乎一致,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_____。除了蝗虫外,____、____、____等也进行这样
的发育。
8.两栖类动物是由__________________过渡到__________________的脊椎动物。
9.蛙的发育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
幼体叫做________,生活在_______中,用__________呼吸;成体用_________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形
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这种发育称为__________。
10.在生殖季节,发育成熟的雌、雄鸟进行交配,雄鸟把精子送入雌鸟体内,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
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叫做________________。
11.在破壳而出的雏鸟中,有些是早成鸟,有些是晚成鸟。鸭、鹅、大雁等属于________________;
家鸽、燕子、麻雀等属于________________。
二、识图题
1.在图 1 的各种装置和条件中,能够完成植物组织培养的装置和条件的是____、原因是______。
果实 受精卵
果皮 子房
种子 子房壁
种皮 胚珠
胚 珠被
图 1 图 2
三、连线题
植物果实的结构是由花的相应部分发育而来的。请把它们的对应关系在图 2 中用直线连起来。
四、简答题
2002 年我国华北地区发生大面积蝗灾,天津尤为严重,1 平方米蝗虫个体数量达 4000—5000 只。根
据蝗虫发育的知识,请回答:
(1)蝗虫发育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什么时期是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五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八上 P27—47)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33
一、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⑴灰鼠细胞核+黑鼠去核受精卵在白鼠子宫内发育,最后生下一只灰色小鼠。这说明:遗
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同一物种内数目恒定、成对出现)--DNA--基因
①染色体包括 DNA 和蛋白质,其中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②每个物种内染色体数量恒定,且成对出现。如:人的体细胞核中染色体为 23 对,46 条。
其中每一对中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③DNA 是双螺旋结构。由许多片段---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成对出现)
二、 人的性状和遗传
1.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
⑴遗传性状: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⑵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例如单眼皮和双眼皮,有耳垂和无
耳垂、正常红细胞和镰刀型红细胞等。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⑴人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是成对的,有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 A)和
隐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 a)。
⑵耳垂有有耳垂和无耳垂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有耳垂基因 D 和无耳垂基因 d 决定。
三、人的性别决定
1.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⑴性染色体 1 对:男(XY); 女(XX) ⑵常染色体 :22 对
2、性别决定方式
⑴
⑵是男性精子中的 X 染色体或 Y 染色体决定了后代的性别是男还是女。
⑶和人性别决定方式一样的动物有:鱼类、两栖类和所有的哺乳类。
四、遗传病和优生优育
1、遗传病:一般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例如:
色盲、先天智力障碍、血友病等。目前一般不能得到根治。
2、近亲之间,许多基因来自共同的祖先,因此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比较大。近亲
dd (无耳垂) DD (有耳垂) (亲代性状)
d D d (生殖细胞)
Dd dd (子代基因组成)
有耳垂 无耳垂 (子代性状)
XX (女) XY (男) (亲代性状)
X X Y (生殖细胞)
XX XY (子代基因组成)
女 男 (子代性状)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34
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患病率就远远高于非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患病率。
3、优生优育的措施包括: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例如:“亲上加亲”
的做法不对。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五、生物的变异
1、什么叫生物的变异?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
差异。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例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一根枝上的葡萄存在的差
异等。变异现象和遗传现象一样,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2、变异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可遗传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如色盲等
不可遗传变异是生物体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变异。如由于太阳晒使皮肤变黑等。但有
的由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因为这种环境的改变引起了遗传物质改变。
例如:核爆炸区域一些变异的生物;太空椒等。
3、变异又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如:小麦的抗倒伏、抗锈病的变异。
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如:玉米的白化苗。
4、变异对生物的意义:一是能产生新物种;二是使生物不断进化。从而使生物不断适应
变化了的新环境。
习题巩固
一、选择题
1.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 )
A.染色体 B.DNA C.蛋白质 D.RNA
2.正常人的体细胞中含有染色体 ( )
A.23 条 B.12 对 C.23 对 D.39 对
3.人的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是 ( )
A.23 对 B.23 条 C.22 对 D.22 条
4.父亲有耳垂(Dd),母亲也有耳垂(Dd),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
孩子的基因组成是 ( )
A.Dd B.DD C.Dd 或 dd D。dd
5.人的体细胞中共有 23 对染色体,其组成是 ( )
A.22 对常染色体+XX B.22 对常染色体+XY
C.22 对常染色体+XX 或 22 对常染色体+XY D.23 对常染色体
6.和人的性别决定方式不同的是 ( )
A.鲤鱼 B.家兔 C.家鸽 D.青蛙
7.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如果生物不发生变异,就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环境
B.由于生物的遗传变异,才使生物界不断进化发展
C.生物界遗传现象十分普遍,变异现象比较少
D.生物的变异有些是可遗传的,有些是不可遗传的
二、填空题
1. 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_____。生物的遗传主要是与__ __中储存的遗传信息有关。
2. 染色体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的。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35
3.DNA 分子由两条长长的、互相盘绕的链组成,构成_____________。
4.生物体的 DNA 分子上有许多决定性状的单位叫做_____。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某些性状的基因是
成对存在的。在成对的基因中有_______和_______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叫做________,控制隐性
性状的叫做___________。
5.人类中有耳垂和无耳垂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决定的,决定__________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决
定__________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
二、分析题
1.通过医学检查,确定一对夫妻将生育一个女儿,完成下列性染色体组成的图示。
2.
第十六章 动物的运动 (八上 P49—58)
一、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1.动物和植物的一个主要区别:
动物能够通过运动,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
2.动物的运动方式:
飞行、游泳、爬行、行走等。
在空中运动的方式:飞行、滑翔;
在陆地运动的方式:爬行、行走、跳跃、奔跑;
在水中运动的方式:游泳。
举例:鸟的飞行,蜥蜴的爬行,鱼的游泳。
3.动物运动的意义:
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
举例:狮通过运动捕食;羚羊通过运动避敌;一些鸟类通过迁徙获得食物,进行生殖等。
二、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36
1.动物的运动器官:
如:鱼的鳍;昆虫的翅和足;陆生动物的四肢;鸟的翼等。
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的纤毛;变形虫的伪足等。
蚂蚁的运动器官是足,有三对足,一般是一侧的前足、后足和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进行交替运
动。
2.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1)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2)鸡翅的结构与运动的关系:
一是观察结构,由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
二是观察运动的协调性。
(3)人的屈肘运动: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人的伸肘运动: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3.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1)人和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是:食物
(2)人和动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食物有机物当中的能量,一部分转化为热能散发出来,
一部分储存在 ATP 当中。
(3)人和动物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
第十七章 动物的行为(八上 P59—69)
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1)动物的行为:动物多种多样的活动以及动物的体发声和其他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都是动
物的行为。
(2)主要类型
①觅食行为:包括全部与获得食物和处理食物有关的活动。
举例:猎豹追捕羚羊;响尾蛇的红外感受器感知鸟或哺乳动物的准确位置等。
②防御行为:动物对付外来侵略,或对同群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产生的行为。
举例:蚂蚁有几种境界信号:跳疯狂舞,撞击巢壁,产生警戒性颤动,分泌警戒外激素等。
③生殖行为:动物在进行世代延续的生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的活动或动作。
举例:占据领地或巢区、鸣叫、识别异性、引诱、求偶、筑巢、交配、孵卵和育幼等。
④社群行为:同种生物个体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联系行为。
举例:白蚁群体有雌蚁、雄蚁、工蚁、兵蚁之分:
雌蚁和雄蚁的职能:繁衍后代
工蚁的职能:建筑蚁巢、喂养幼蚁等
兵蚁的职能:保卫蚁穴
其他常见的动物行为:迁徙行为、贮食行为、节律行为、洄游行为、攻击行为等。
二、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例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蜘蛛结网、鸟类迁徙等。
后天性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
起来的新的行为。
例如:幼年的黑猩猩通过观察,很快就能学会用树枝“钓”白蚁吃。
(2)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37
动物的复杂行为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共同协调完成。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动物能够通过__________,从而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改变其空间
位置,占领各自的生活领域。
2.动物以各自的运动方式来适应其生活环境。如:水生动物适应水生环境,它们的运动方式以________
为主,这样的运动方式也各具特色,鱼靠_________的摆动、鸭靠_______的划动等。
3.尺蠖在遇到敌害或休息时就伸直身体,伪装成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这种现
象叫做拟态。尺蠖的拟态属于______________行为。
4.动物的行为是对______________的适应表现。动物个体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需要寻找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并对______________做出适当的反应。
5.冬季来临,燕子带着幼鸟飞向南方,这属于动物的______________行为。
6.变色龙能随周围颜色的变化,而变换身体的颜色和图案,这种行为对它具有_ _____意义。
7.蜜蜂采蜜在动物行为分类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____________。
8.动物的后天性行为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逐渐建
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9.蚂蚁生来就会筑巢,这是一种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的先天性行为。
10.动物的行为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调控。
二.判断题
1.动物的运动都要依靠一定的结构才能进行。 ( )
2.草履虫依靠尾部的摆动在水中运动。 ( )
3.骨连接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结构。 ( )
4.有些运动需要多块肌肉参与,有些简单的运动只需要一块肌肉参与。 ( )
5.动物的任何运动需要的能量都直接来自 ATP。 ( )
6.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全部转变为 ATP 中的能量。 ( )
7.响尾蛇的红外感受器受到破坏,其觅食行为就会受到影响。 ( )
8.孔雀开屏、母鸡孵小鸡、青蛙的高昂鸣叫以及公鸡打鸣报晓都是生殖行为。 ( )
9.动物的社群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的各种联系行为。 ( )
10.因为一个蜂群中的蜜蜂数目很多,所以说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 ( )
三.选择题
1.猩猩能够学习比较复杂的行为,与这种学习行为密切相关的结构是 ( )
A.内分泌系统 B.神经系统 C.肌肉组织 D.感受器
2.动物的行为是 ( )
A.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的结果 B.神经系统支配的结果
C.动物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D.动物天生具有的本领
3.动物的行为是指 ( )
A.动物的动态动作 B.动物的内部生理活动 C.动物的各种动物 D.动物的捕食活动
4.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 )
A.蝗虫的体色与周围的环境颜色十分相似,有利于隐藏自己
B.乌贼遇到天敌难以脱身时会释放墨汁,趁机逃脱
C.两只蟋蟀争斗中,一只退却逃走
D.野兔发现天空中的鹰在盘旋时,立即飞跑逃入洞穴
5.在动物社群中 ( )
A.个体彼此平等,部分贵贱 B.存在明显的等级制度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38
C.个体形态上没有任何差异,彼此十分相似 D.多数个体是最占优势者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块骨骼肌能完成一个动作 B.一块骨骼肌是一种组织
C.骨骼肌的特征是能运动 D.一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
第十八章 疾病与免疫 (八上 P70—82)
一、传染病
1、常见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蛔虫病、乙型肝炎、艾滋病、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SARS)等。有些是非传染病,如胃病、心肌炎等。
⑴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⑵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⑶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能够从一个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他人,甚至蔓延到一个地区或一
个国家。
⑷.四类传染病的比较
传染病类别 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 病 例
呼吸道传染病 飞沫、空气传播 流感、百日咳、肺结核、猩红热
消化道传染病 饮水和食物传播 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虫病
血液传染病 吸血昆虫传播 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体表传染病 接触传播 狂犬病、破伤风、沙眼、疥疮、癣
2、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⑴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
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此病的人群)。
⑵预防的一般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①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报告、
早隔离、早治疗。传染病人发病前就有了传染性,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②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食品卫
生管理、保护水源、消毒餐具以及加强个人卫生等;在预防艾滋病中的切断血液传播途径等。③保护
易感人群:例如,锻炼身体、预防接种等。
⑶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三个: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
传播。一般的握手等生活习惯不会传播艾滋病。
二、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
1.心血管疾病: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例如:冠心病等。
⑴几种病:①冠心病: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动脉硬化、管腔变窄等,导致心脏的肌肉缺血,这
种病变就叫冠心病。②心绞痛:心肌暂时性缺血,可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这就是心绞痛。③心肌
梗死:冠状动脉被凝血堵塞,血液不能流通,就会引起心肌梗死。
⑵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
⑶预防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防治意识。凡是有心绞痛的病人,应随身
携带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等药品。心绞痛一旦发作,应立即将药片含于舌下,进行自救。
2.癌症:恶性肿瘤。
⑴人体癌变部位:人体除了头发、指(趾)甲外,几乎所有的组织、器官都可能发生癌变。
⑵我国常见癌症按死亡人数和死亡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胃癌、肝癌、肺癌、食道癌、乳腺癌、
大肠癌、宫颈癌、白血病等。城市中排第一位是:肺癌;农村中排第一位是:胃癌;青少年和儿童中
排第一位是:白血病。
⑶致癌因子:①物理致癌因子:X 射线、电离辐射;②化学致癌因子: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③
病毒致癌因子:乙肝病毒、疱疹病毒。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39
⑷癌变过程:①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人体的正常细胞有可能发生癌变成为癌细胞;②癌细胞不
受有机体的控制迅速生长,形成一个小肿瘤;③如果未加控制,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恶性肿瘤;④癌细
胞一旦在人体内扩散开来,就会破坏人体正常的组织和器官,最终导致病人死亡。
⑸预防:消除或减少环境中的致癌因子,避免或尽可能地减少接触致癌因子,积极宣传防癌知识。
⑹治疗:①外科疗法(如手术切除肿瘤)②化学疗法(如使用抗癌药物)③放射疗法(如释放放
射线)④新疗法如基因疗法有望在征服癌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免疫:
人体的防线 组 成 功 能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先天性的)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呼吸道黏膜上
的纤毛等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扫
异物
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特异性免疫(后
天获得的)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扁桃体、脾、淋巴结等)
产生抗体(蛋白质),消除
病原体
⑴抗体:是某种病原体侵入人体,受到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⑵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如麻疹病毒,器官移植中的异体器官等。
⑶抗体抗原关系:不同的抗原对应不同的抗体,特定的抗体消灭对应的抗原后,部分的抗体仍然
会留在体内,当同样的病原体再次侵入时,存在于人体内的相应抗体会迅速发生作用并消灭它们。有
的抗体可在人体内终生存在,如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因此,患过麻疹的病人,就不会再患麻疹。
⑷计划免疫:可以提高人体对相关传染病的抵抗力,是预防控制消灭传染病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
施。4 月 25 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第十九章 珍爱生命(八上 P83—98)
一、远离烟酒
1.酗酒危害人体健康。
⑴对待酒的态度:酒中含有酒精,少量饮酒能解除疲劳,促进消化,增添喜庆气氛对身体基本无
害。而酗酒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引起酒精在体内大量积聚,对人体健康有害无益。
⑵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配制三种体积分数分别为 5%、10%、15%的酒精,用显微镜观察
水蚤的心率并记录,发现酒精浓度越高,水蚤的心率会越快。
⑶酗酒对人体的危害: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引起酒精中毒(俗称“醉酒”);
孕妇酗酒会引起胎儿发育障碍或智力低下甚至产生畸形胎儿。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更
不应该酗酒。①引起神经衰弱、智力减退;②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疾病;③引起急性脂肪肝、酒精性肝
炎、肝硬化等 ④引起胃酸过多、胃出血、消化道肿瘤等 ⑤引起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
2.吸烟危害人体健康:
⑴香烟中的有害物质:有 3000 多种,其中 40 多种致癌物质。尼古丁是其中之一。
⑵吸烟与肺癌发病率的关系:吸烟越多,肺癌发病率越高。
⑶吸烟的危害:①引发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
②对人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易发高血压、冠心病;女性
还易发子宫癌等;孕妇吸烟会诱发胎儿畸形。③吸烟对自身和他人的健康都有害:5 月 31 日为“世
界无烟日”。青少年吸烟会降低记忆力,分散注意力,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和正常的学习。
二、拒绝毒品:
1.认识毒品:
⑴毒品种类: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摇头丸”等,还有杜冷丁等被滥用也
会成为毒品。①鸦片:以罂粟为原料,危害是使人的免疫力下降,体质会衰弱,同时精神颓废,寿命
缩短。进一步提纯为吗啡。“虎门销烟”就是销毁的鸦片。②海洛因:我国目前监控、查禁的重点毒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40
品,用吗啡提炼而成的“白粉”。危害为瞳孔缩小,说话含糊不清,畏光,全身发痒,身体迅速消瘦,
容易引起病毒性肝炎、肺气肿和肺气栓塞。用量过度会引起猝死。
⑵吸毒的危害:引起人的免疫力迅速下降,严重损伤大脑,影响中枢神经的调节功能,影响心血
管和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正常的生殖能力,畸形儿、怪胎等,还可能传染乙型肝炎、艾滋
病等。还会危害家庭和社会。
2.拒绝毒品:
⑴毒品上瘾机理:人脑中的类吗啡肽被毒品中的吗啡肽抑制,最终类吗啡肽完全停止分泌,只能
依靠外界的吗啡肽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一旦停止吸毒,生理功能就会紊乱极度痛苦,就“上
瘾”了。
⑵法律规定及现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如果非法获得、占有、出售或使用毒品就构成了犯罪。
吸毒正成为全球性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要终身远离毒品,宣传毒品的危害。
三、关注健康
1.安全用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②药品标签或说明书上的信息:药品的通用名
称、成分、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
用量、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等。
2.家庭药箱:⑴作用:在急生伤病的及时处理或常见疾病的临时治疗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尤其对
于那些距离医院较远的家庭有一定的医药功用。
⑵主要存放物:医用器具、外用药和内服药。①医用器具包括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刻度服
药杯、纱布、绷带、酒精棉球、镊子、小剪刀等。②外用药有酒精、红药水、碘酒、创可贴、风湿止
痛膏、风油精、眼药水等。③阿司匹林、板蓝根、云南白药、乘晕宁等。
⑶处方药和非处方药:①处方药是需要医生的处方才能从药房或药店购取并在医生监控或指导下
使用的药物。②非处方药指不需要医生的处方,患者可以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物。
3.急救方法:遇到溺水、触电、中暑、煤气中毒等紧急情况进行的急救处理。人工呼吸是一种有
用的急救方法。
⑴人工呼吸:常见的是“口对口吹气法”。其步骤是:①在病人颈下垫物,解开衣扣、领带等,清
除口、鼻内的污物 ②救护不员深吸气,用手捏住病人的鼻孔,然后口对口吹气 ③再次深吸气,重复
口对口吹气。注意:吹气强度以吹气后病人胸廓略有起伏为宜,吹气频率和呼吸频率相似。应坚持救
护,直至病人恢复自主或被确诊为已经死亡为止。
⑵遇到严重的急症病人,在急救的同时,还应立即拨打“120”
4.健康新概念: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
⑴躯体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不良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暴饮暴食、
多荤少蔬的饮食习惯可能引起胃病、糖尿病、肥胖等;吸烟酗酒可能引发肺癌、肝病等;长期睡眠不
足可能引发体内激素分泌紊乱等。
⑵健康新概念的核心是由消极被动地治疗疾病变为积极主动地呵护健康,由治疗躯体性疾病发展
到治疗心理性疾病、社会性疾病、道德缺损性疾病等。
⑶环境因素对人们的健康也有重要影响。优美而洁净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第二十章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八下 P2—9)
一、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1、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
⑴发酵现象: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等现象。
⑵发酵的原因:由微生物引起的。如酒酿是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也是酵母菌发
酵的结果,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是乳酸菌发酵的结果.
⑶发酵技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
的技术。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41
⑷实验:酿制酒酿 ①分组讨论有关实验的各种问题。②用冷开水冲洗蒸熟的糯米,将酒曲碾碎,
均匀地搅拌在糯米中,装入广口瓶。③调节温度在 25—30℃。④2 天后,取出酒酿液体少许,制作临
时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观察在酿制酒酿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品尝自制的酒酿。
注意:①各种器具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清洗,防止污染。②在观察酵母菌时,用碘液染色。③保持
相对稳定的温度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
酸奶的制作:①将新鲜牛奶倒入烧杯或铝锅内,加热煮沸后在室温下无菌冷却。②将内含培养好
的乳酸菌牛奶管中的菌种(或市售的新鲜酸奶)加入到以上冷却的牛奶中,搅拌均匀后倒入清洁的盖
玻璃杯内。③将已接种好牛奶的玻璃杯置于 40℃保温,在夏季可直接放在室温下。④12—24h 后,观
察、记录牛奶的凝固情况,取样品尝其酸度和风味。
2、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
⑴对微生物的改造:能按照人的意愿创造出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
的新阶段。
⑵三大类的发酵产品:①化工产品:酒精、柠檬酸、乳酸、香料等。②医药产品:抗生素(青霉
素、红霉素等)、维生素等。③食品和饮料:酱制品、酒类、饮料等。
二、食品保存:
1.食品腐败的原因:由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等引起的。
⑴探究: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
提出问题:食物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容易保存?等。
作出假设:(针对有无空气)暴露在空气中的食物容易腐败。
设计、进行实验:
本实验用新鲜肉汤为材料(新鲜瘦肉经煮、过滤后得)。①将肉汤分至 4 个三角瓶中,每瓶各 200ml。
②一瓶肉汤敞口置于室温下,使空气中微生物可以进入,另三瓶塞上棉塞。第一瓶只煮沸灭菌(10min)
一次,第二瓶第二天再灭菌一次,第三瓶连续 3 天灭菌 3 次。③观察三角瓶中肉汤有无颜色变化,是
否变浑浊,有无菌膜、菌丝团和絮凝状沉淀等产生、敞口的瓶中有无酸臭气味等。还可取菌膜、菌丝
团等在显微镜下观察。④敞口的瓶中每次可嗅出其中气味的变化。⑤塞有棉搴的三角瓶最后一天打开,
检查有无气味异常。灭菌后的肉汤可以在一个月后再观察一次,最后记录结果。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暴露在空气中的肉汤容易腐败,所以密封的食物容易保存。
同样,潮湿的食物容易腐败可用盐腌过的肉来说明。因为腌过的肉水分已脱干,这样就不易腐败。
实验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是由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引起的。食物保存的原理是要抵制微生物的
生长和繁殖。
2.运用适当的方法保存食品。
⑴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例如晒稻和麦等。
⑵现代的食物保存方法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目前已广泛利用酶对食物进行保存。好处:防止细菌对食品的污染,而且对人体无害。
第二十一章 现代生物技术 (八下 P10—19)
一、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⑴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①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
组技术。
②转基因技术:外源基因可以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这
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被导入外源基因的动植物称为转基因动植物。
两个例子:①动物:小鼠→(导入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巨型小鼠
②植物:普通烟草→(导入苏云金杆菌的杀虫毒素基因)→转基因抗虫烟草
应用:目前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培育出许多抗虫和抗病的作物新品种,包括番茄、烟草、棉花、水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42
稻、小麦、玉米、油菜、花生、大豆、甘蓝等。我国科学家也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黄瓜、烟草、番茄、
油菜等多种新品种。
⑵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①细胞工程:指在细胞水平上,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遗传结构,培育人类所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
等的技术。
②克隆技术:就是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
③多利的诞生过程:(母羊 A 的乳腺细胞的细胞核+母羊 B 的卵细胞去核)→融合成新细胞→胚胎
发育→将胚胎植入母羊 C 的子宫→多利诞生
④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标志着细胞工程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体
细胞培育出与这一动物几乎相同的生命体。
在此过程中,母羊 A 的作用是提供遗传物质;母羊 B 是提供细胞质;母羊 C 供胚胎发育的场所和
条件,是代孕母亲。
多利和母羊 A 几乎相同,因为是母羊 A 提供的遗传物质。
⑤目前,通过克隆技术产生的动物有:小鼠、兔、山羊、绵羊、猪、牛、猴等。
⑥克隆技术的应用:农业、医学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例如克隆人体组织和器官,可避免排异反
应;也可能用于拯救濒危动物如克隆大熊猫等。
二.关注生物技术
1.生物技术引发新的技术革命:
⑴二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是几百年前,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第二次:几十年前,以计算
机和网络为标志的电子和信息技术革命。
⑵生物技术的应用:农业、工业、环境保护、医药等。例如:①对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
进行净化处理,保护环境; ②利用甘蔗、玉米渣生产酒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能源; ③生
产人干扰素、乙肝疫苗等;④克隆人体组织和器官等。
2.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
⑴转基因技术改变了生物的基因组成。那么,人食用转基因番茄或玉米后,是否会影响人体正常
的生理活动,进而影响健康呢?
⑵克隆人在技术上完全可靠,但这将威胁人类社会现有的法律、伦理、道德和观念。
⑶生物技术应用于武器制造和战争。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日常生活中通过
发酵技术获得的产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主动地改造了一些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从
而生产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
3.食品变质常常是由于微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
4.日常生活中的保存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的意愿,运用________,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___________的改造。基因工
程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医药等方面。
6.___________可以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_________,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这种技术称
为_____________,被导入外源基因的动植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7.人类第一次技术革命解放了人的双手,而第二次技术革命提高了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速度和
广度。现在科学家们认为,_______正在引发新的技术革命。生物技术发展很快,目前正在进行的
________的研究,将在人体组织和器官的移植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43
二、判断题:
1.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是酵母菌发酵的结果。
2.制作馒头中的发面过程就是酵母菌发酵的过程。
3.人们很早认识到发酵现象是微生物引起的,如利用微生物酿酒、制酱、制醋、制腐乳等。
4.人们现在能利用改造过的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去生产更加广泛的发酵制品。
5.微生物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6.一般情况下,暴露在空气中的食品比较容易腐败,干燥的食品也比较容易腐败。
7.食物在炎热的夏季里比在寒冷的冬季里更容易腐败。
8.食品保存的原理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9.将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克隆,克隆出的人也能获得诺贝尔将。
10.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将引发新的技术革命。
三、选择题:
1.食品腐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气温过高 B.微生物的繁殖 C.食品生虫 D.食品中水分太少
2.下列不是食品保存的方法的是 ( )
A.盐渍 B.利用溶菌酶进行保存 C.冷冻 D.煮熟
3.下列生物均是在现代生物技术作用下形成的,其中利用的技术与其他不同的是( )
A.巨型小鼠 B.抗虫烟草 C.抗虫棉 D. 多利羊
4.下列关于多利羊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多利羊的克隆成功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任何一个体细胞生产出与这一动物完全相
同的个体
B.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基因工程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C.克隆羊多利在性状上主要和提供卵细胞的羊相似
D.克隆技术对人类只有益处
第二十二章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八下 P20—52)
一、生物的分类
1、生物分类的依据:
⑴现存的生物估计至少有 400 万种。在对生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根据生物之间的 “异”来加以
区分,根据生物之间的 “同”来加以合并.
⑵依据: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等。
2、生物分类的等级
⑴七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⑵①猫是猫科--猫属 ②虎和豹是猫科—豹属 ③人和猿的分类地位都是:哺乳纲—灵长目—类人
猿科。
⑶种:也叫特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在自然条件下,同种生物的有性生殖可以生育有生殖能
力的后代,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如马和驴不是一个种,生的骡就没有生
育能力。
⑷分类单位越小,里面的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所处的分类单位
越大,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远。例如,猫和虎都属猫科,而猫和狗都是食肉
目,但属不同的科,显然,猫和虎的相似程度大,亲缘关系近;而猫和狗相似程度小,亲缘关系远。
同样,猫和虎的不同点应多于虎和豹的不同点,因为猫和虎都是猫科动物,而虎和豹都是豹属动物。
二、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44
1.藻类植物:①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的,结构都比较简单,大都生活在水中;②现象:天气转
暖后,池塘水渐渐变绿,这和藻类植物的大量生殖有关。③种类:单细胞藻类植物有衣藻、硅藻等;
多细胞藻类植物有紫菜、海带等。
2.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⑴苔藓植物:①现象:夏天,在阴湿的地面上,密集生长着许多矮小的
植物,象绿色的地毯,其中就有苔藓植物 ②特征: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没有根,茎、
叶中没有输导组织 ③种类:常见的有葫芦藓、地钱等。⑵蕨类植物:①现象:在森林和山野的阴湿
环境中,一些植物长有羽状叶片,在叶片的背后有褐色的块状隆起,这就是蕨类植物。②特征:有真
正的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能较好地适应陆地生活。叶片背后褐色的块状隆起是产生生殖细
胞—孢子的孢子囊。③种类:如石松、蕨、桫椤等。⑶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生殖都离不
开水,只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3.种子植物: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⑴裸子植物:
①特点: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多为木本植物,根、茎、叶都很发达,生殖过程不需要水,
适于生活在各种环境中。
②种类:松、杉、柏、银杏、苏铁等。
⑵被子植物: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
①特点:一般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生
殖过程不需要水。适于生活在各种环境中。
②探究实验:水生被子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如选择莲作为探究对象。a、提出问题:如,莲有
哪些结构和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等;b、作出假设:在水中莲有专门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c、设计实
验,进行探究:主要从根、茎、叶等形态结构上考虑。如找叶表面的气孔,再看茎中的结构如何等。
d、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叶表面的蜡质是防水结构,水生植物的浮叶只有上表面有气孔,而下表面
没有,沉叶表面都没有气孔。(相比而言,陆生植物的叶上、下表面都有气孔,而下表面气孔要多一
些。)茎中有气腔,以运输氧气,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③种类:因被子植物具有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复杂结构,被子植物在现存植物中占有绝对优势,
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如玉米、水稻、小麦、白菜、茄、葱、向日葵、板蓝根等。
4.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⑴植物的作用:是自然界的“生产者”制造有机养料;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⑵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
5.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⑴珍稀植物:一般是指由于自然条件的变迁或人为破坏而处于绝灭边缘的植物。
⑵珍稀植物的意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植物资源,对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经济、改善生态与
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具有重要意义。
⑶我国的珍稀植物:400 多种。①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水杉、金花茶、珙桐等。②二级保护
植物:荷叶铁线蕨、龙棕、红桧等。
三、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1、无脊椎动物
⑴特征: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包括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
⑵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等。先要做好预观察,再进行提问、假设,如不同生存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种类多还是少等;再进行
分类统计,得出结论。
⑶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如蚯蚓、蚂蟥、沙蚕等,水和土壤中。
⑷软体动物:身体腹面有块状肌肉足,体外被覆坚硬的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广泛分布于海水、
淡水和陆地。如珍珠贝、蜗牛、枪乌贼等。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45
⑸节肢动物: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种数超过 100 万,同时也是无脊椎动
物中最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类群。①特点: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头部有眼、
触角、口等器官。②种类:甲壳纲动物如蟹、虾;蛛形纲动物如蜘蛛;多足纲动物如蜈蚣;昆虫纲动
物如蝴蝶、蝗虫、蜻蜓、螳螂等。
⑹实验:观察螯虾。
身体分节,有外骨骼,分头胸部和腹部,在头胸部有螯、触角和三对步足,在头胸部表面包着坚
韧的头胸甲;在腹部有游泳足。生活在海洋、湖泊、池塘或江河中,用鳃呼吸。
2、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⑴为人类提供食品、药物、衣物等;有的昆虫对农业有益,如瓢虫是蚜虫的天敌;许多昆虫可以
传播花粉;环节动物的蚯蚓可以改良土壤。
⑵有的昆虫危害农作物。
3、脊椎动物
⑴种类: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⑵共同特点:身体背部有脊柱。
①鱼类:典型的水生脊椎动物。a 特点:高度适应水生生活,身体多呈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用
鳃呼吸;身体两侧大多有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b 代表动物:鲫鱼,是我们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
c 观察实验:鲫鱼。身体表面有黏液,减少水的阻力;外表流线型,减少水的阻力;有鳍,能保持身
体平衡和游泳;用鳃呼吸等。d 我国的鱼类资源:淡水鱼有鲫鱼、鲤鱼、青鱼、草鱼、鳙鱼等。海洋
鱼主要有带鱼、大黄鱼等。
②两栖类:水生脊椎动物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群。A 生活特点:生殖过程还不能完全离开水,只能
生活在潮湿近水的地方。水陆两栖(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B
结构特点:皮肤裸露,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d 种类:如青蛙、大鲵、蠓螈等。
③爬行类:真正的陆生动物,生殖过程离开水,在陆地上生活和繁殖。a 结构特点:体表一般覆盖
着鳞片或甲,在陆地上产卵,卵的表面具有坚硬的卵壳。b 种类:玳瑁、蟒蛇、扬子鳄、大壁虎等。
④鸟类:a 适应空中飞行的特点:身体大多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等。b 生殖特点:
卵一般较大,胚胎发育过程在卵内完成。c 种类:9000 多种,我国是世界上鸟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
一,如花头鹦鹉、鸳鸯、苍鹰、原鸡等。
⑤哺乳类:体表一般有体毛,胎生,哺乳。a 结构特点:大脑发达,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与人体
基本相似,是生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b 种类:4000 种,如亚洲象生活在陆地上,如海牛、鲸生活在
水中,如狐蝠能够在空中飞行。
4、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⑴.为人类提供肉、蛋、奶等食物,皮装、皮鞋等皮革制品,羊毛衫、羽绒服等服装。⑵许多脊
椎动物能捕食农林害虫、害兽,对农林业有益,如,青蛙、蟾蜍、啄木鸟、蝙蝠能捕食害虫,猫头鹰
能消灭鼠类。⑶仿生:据蝙蝠超声波定位的机理,研制出了先进的仪器---雷达。
5、关注我国的珍稀动物
⑴我国动物种类繁多,是世界上拥有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①“活化石”大熊猫;还有蒙古
野驴、金丝猴、白鳍豚、丹顶鹤、朱鹮、扬子鳄等,都是一级保护动物。
四、神奇的微生物
1、病毒和细菌
⑴病毒: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结构非常简单,。⑵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具有蛋白质外壳和遗
传物质核酸。⑶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离开寄主细胞的病毒,可通过水、空
气、食物、蚊虫叮咬等再次侵入适合的寄主细胞,重新进行生命活动。如艾滋病病毒、SARS 病毒等。
⑵细菌:分布极其广泛。①结构:有细胞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和核物质等部分组成。有的有荚膜和鞭毛,荚膜起保护作用,鞭毛有助于细菌的运动。②营养:都依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46
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分为寄生和腐生两种。寄生是在活的生物体;而腐生在在死的生物体。如:寄
生的细菌有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腐生的有枯草杆菌、甲烷菌等。③形态: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
种。
2、病毒和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⑴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弊。如寄生在致病细菌体内的病毒,可以使致病细菌死亡;而有
些病毒的感染则会引起人和动植物的多种疾病。如艾滋病、流感、SARS 和病毒性肝炎以及猪瘟、鸡
瘟等。
⑵大多数细菌以人类有益。如黄色短杆菌制造味精,乳酸菌生产酸奶,甲烷菌产生沼气等;少数
有害。如,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等。
⑶细菌是大地的清洁工。腐生细菌能分解动植物遗体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真菌:
⑴探究:霉菌的生长的环境条件。提示,在潮湿而温暖的环境中,衣物或食品上可能长出某种霉
菌。可以对水分和温度进行对照实验。
⑵种类:10 万种以上。少数个体微小,如酵母菌、霉菌;绝大多数个体较大。如灵芝、木耳、花
菇、草菇和鬼笔鹅膏等
⑶结构特点: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
⑷营养方式:细胞内无叶绿体,一般营腐生或寄生生活。
⑸生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都有。
4、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⑴有益的:面包和馒头就与酵母菌有关;酒类的生产也离不开酵母菌;抗生素的生产等。⑵有害
的:如人的脚癣就是由真菌引起的。
第二十三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八下P53—62)
一、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的含义:
⑴.简单地说,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确切地说,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⑵.我国的生物多样性:①物种丰富;②特有属、种繁多;③栽培植物、家养动物的种类也很丰
富;④生态系统丰富多样。
⑶.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①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是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
②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种内基因组成的多样性;③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所生存的环境类
型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⑴.直接价值显而易见。例如,丰富的植物资源为人类提供了粮食、油料、蔬菜、果品等;家禽
和家畜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蛋白质;许多药物的原材料都取自野生动植物等。
⑵.间接价值也很巨大。例如,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
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丰富多彩的生物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
条件。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将会造成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⑶.潜在价值不可估量。大量野生生物的价值还未开发,这些生物在提取新药物、改良品种等方
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47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⑴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的加快。物种多样性的锐减,使自然界丧失
了许多宝贵的基因,从而使遗传多样性也面临严重威胁。人为破坏的加剧以及向自然界无节制的索取,
使全球的生态多样性同样面临着严重威胁。
⑵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人口的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生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
最主要的原因。例如:森林的过量开采,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草场的过度放牧,野生经济动植物的
乱捕滥采等。此外,环境污染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
⑴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同时,还应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①就地保护就是指在濒危生物原来的生活区域中对其实施保护。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
有效的措施,是拯救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手段。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如,长
白山自然保护区。
②迁地保护是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例如,植物园、
动物园、水族馆和基因库等的建设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
第二十四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八下P63—84)
一、生命的诞生
1.从原始大气到有机分子
⑴原始地球:①年龄大约46亿年。②条件:火山频繁爆发,岩浆四处奔流,地壳不断运动,天空
电闪雷鸣,突然又大雨滂沱。③原始大气:含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氨、氢气和水蒸气等,没有氧
气。④生命起源的步骤:第一步: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第二步:由有机小分子合
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第三步: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的单细胞生物。⑤米勒模拟原
始地球的条件的实验:(水蒸气+氮气+氨+氢气+甲烷等)→(密封,火花放电)→含有氨基酸等
有机小分子。(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
2.从有机分子到原始细胞
⑴.生命起源的过程: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⑵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生物进化的证据
⑴直接证据:化石。①化石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如恐龙骨髓化石)、
遗物(如恐龙蛋)和遗迹(如恐龙的足迹)。②化石在地层中的规律: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
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这说明生物是进化
发展的。③马的进化过程:5000万年前的始祖马→4000万年前的如羊大小的马→2000万年前的进入草
原的马→1000~300万年前的现代类似的马。其进化趋势是体型由小趋大,四肢越来越长,多趾足逐
渐变成中趾发达并惟一着地。⑥从一类生物进化为另一类生物的证据:始祖鸟就是从古代爬行类进化
成鸟类的典型证据。⑦我国的辽西鸟和孔子鸟等化石:进一步显示了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⑵其他证据:比较解剖、细胞研究等。
2.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⑴植物进化:原始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藻类→多细胞藻类→原始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原始的
种子植物等。
⑵动物进化:原始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多细胞的腔肠动物(如水螅)→扁形动物(如蜗虫)
→线形动物(如蛔虫)→环节动物(如蚯蚓)→软体动物(如蜗牛)→节肢动物(如蟹)→→古代鱼
类→原始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48
⑶进化的历程: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⑷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三、生物进化的学说
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
⑴达尔文简介:英国生物学家,曾随“贝格尔号”舰进行环球考察。
⑵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⑶自然选择学说:
①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但是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等条件有一
定的限度,因而生物会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间等进行生存斗争。
②P75探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a:提出问题,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在进化过程中起决定
作用的因素是什么?b:作出假设,如,地雀喙的形态等的改变与取食的食物类型有关等。c:分析材
料,如,取食果实的喙是凿状;取食昆虫的喙不变;取食仙人掌的喙尖而长;取食种子的喙粗而尖等。
d:结论,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地雀的喙的形态、大小等方面发生了进化,以适应改变的环境。
③达尔文认为:地雀的进化表明自然界的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对同种生物而言,具有有利
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繁殖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即在生存斗
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被称为自然选择。
④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其他的生物进化学说:
⑴现代综合进化论:认为,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
就可能产生新的生物。
⑵“分子进化中性论”:侧重从分子水平阐述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⑶由于无法再现历史,许多学说的出现是正常的,没有定论。
⑷达尔文的学说和其他学说的不同点:分子进化中性论侧重从分子水平来说明;而达尔文侧重从
宏观的环境条件去说明。
⑸我国也为生物进化领域学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澄江动物群”是指保存在澄江县及其周
围地区距今大约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泥浆中的大量栩栩如生的动物化石群,被国际上称为“20世纪
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例如,寒武纪原先被认为是“三叶虫”时代,而在澄江发现的化石群证明
寒武纪的动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大约有20多个动物门类,我国科学工作者发现的海口虫化石将脊椎动
物起源的地质年代推前到寒武纪早期,被誉为“人类重塑地球生命史的一项惊人成就”
⑹“澄江动物群”的发现表明,有关生物进化的研究仍有许多谜团有待进一步破解。
四、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人、猿同祖
⑴人、猿同祖的认识过程:①林奈首先把人归入哺乳纲灵长目。②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通过比较
解剖等方法,第一次提出了人、猿同祖的观点。
⑵证据:①埃及的古猿头骨化石。显示,埃及古猿的门齿小,类似人;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都比
较大,类似猿,是一种开始用手进食的杂食动物。②我国云南禄丰县也相继发现了许多类似的古猿化
石。都说明人、猿同祖。即古猿一支进化为现代人,一支进化为现代猿。③现代人牙齿的形状和分布
与现代猿的明显不同。
2、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⑴人类进化发展的四个阶段:南方古猿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和智人阶段。
⑵化石证据表明: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变迁,生活在树上的人类被迫下地,逐渐用后
肢直立行走,用前肢寻取食物,并在长期使用工具基础上学会了制造工具等。
⑶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的增加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南方古猿(500ml)→能人(550~750ml)
→直立人(1000ml)→智人(1300~1500ml)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49
⑷几个阶段的特点:①7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能够两足直立行走;②200~150万年前的能人:脑
容量比南方古猿大,脑的沟回与人相似,可能有语言能力;③150~20万年间的直立人:关键的一个
阶段,最早用火,并开始狩猎,能象现代人一样奔跑,能制造石器,具有语言能力。④智人生活在大
约20万~1万年间,其主要特征是脑容量增大为1300~1500ml。智人最终进化为现代人类。
第二十五章 生态系统(八下P85—94)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态系统的成分
⑴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例如:一块草地、
一个池塘,沙漠、海洋、陆地,甚至整个地球。都可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⑵四种基本成分: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①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②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食物之源。
③消费者:以动物植物为食的动物和人是消费者。
④分解者:微生物中有许多是分解者,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去。
2、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⑴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
⑵食物链:肉食动物取食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取食植物,生物之间通过取食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
成食物链。例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等。
⑶P87页的讨论中,有七条食物链:①草→鼠→蛇→鹰 ②草→鼠→鹰 ③草→兔→鹰 ④草→鸟→
蛇→鹰 ⑤草→鸟→鹰 ⑥草→虫→鸟→鹰 ⑦草→虫→鸟→蛇→鹰
⑷食物网:许多食物链互相交错,形成的复杂的食物关系被称为食物网。
3、生物富集及其影响
⑴生物富集: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
现象。
⑵生物富集常伴随食物链而发生。例如,DDT通过由浮游生物、小鱼、大鱼和鹰组成的食物链其浓
度不断增加,最后在生物(鹰)体内富集的浓度可达百万倍以上。即食物链的最高级浓度会最高。
⑶生物富集的危害:虽然生物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但当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超过一定的浓
度时,生物就会出现受害症状。例如,当人体每日摄取的氟超过8—10mg时,就会出现骨硬化等症状。
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能量流动
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初来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⑵营养级:生态学上把食物链中的各个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在食物链中一般由生产者组成第一
营养级,植食性动物组成第二营养级; 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组成第三营养级,其余以此
类推。
⑶能量流动方向:①生产者(植物)有三个方向:呼吸作用;被动物取食而流入动物体内;最后
剩下的遗体等被分解者获得。②动物取食植物后能量流动也是三个方向:呼吸作用;被其它动物取食;
最后被分解者获得,等等。③例如:“草→兔→狼”食物链中,草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后,一部
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则用于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当动物取食植物时,能
量就从植物体流入到动物体内,其中一部在动物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掉,一部分则用于动物
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最后动植物的遗体中存留的能量可被分解者利用。④注意:生产者体的能量是
最多的,食物链最高级的动物的能量是最少的。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50
⑴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碳循环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循环。在大气中是二氧化碳。
⑵循环过程: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下来,产生有机物;②动物植物
和人在进行呼吸作用时产生二氧化碳;其残体或被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或形成石油或煤,燃烧
后也产生二氧化碳。形成的二氧化碳都释放到空气中了。
⑶自然界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就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
⑷其他物质如氮、磷、硫等也一样,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例如,陆地上和海洋中的某些生物
参与氮循环,每年大约固定4×1010kg氮等。
第二十六章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八下P95—108)
一、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⑴两大生态系统: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生态系统可分为两大类:①水域生态系统,又分为海洋
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②陆地生态系统,又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生态系统。
⑵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主要是土壤层),
生物圈内有生命存在。
⑶生物圈的特点:是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总和,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内部不断地
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生态平衡
⑴生态平衡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
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⑵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
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
例如:当旱季来临时,草原上的草逐渐枯萎,依靠草为食的草食动物如长鹿、斑马等就会迁往他
乡,草原鼠类也会因为缺乏食物而繁殖能力下降,从而减轻对草原的压力;当雨季到来时,风调雨顺
会使草原上的草生长繁茂,草原鼠类又大量繁殖,草食动物也会重返故里,就连凶猛的狮、豹等肉食
动物也会尾随而来。这样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的平衡。
⑶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些因素如 ①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雷击引
起的火灾等 ②人为因素:如修建大型工程、大量排放有毒物质、引进或毁灭某些生物种类、大量使
用农药或化肥等,会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⑷探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①提出问题:如,生物物种、数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何关系?
等 ②作出假设:物种越复杂,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等 ③设计、进行实验:制作小型生态瓶,
制作几个小型生态瓶,有几个实验因素,如光照、温度要一致;水的多少、鱼虾的大小、鱼虾的数量
的多少、水草的有无或多少都可作为对照实验的变量内容。④结论:观察生态瓶中动物植物的生存时
间,生态系统最稳定的。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应该是最复杂的。
3.人工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
⑴例如:现代化农场、大型养殖基地等,还有天然草坪、农田等都是人工生态系统。
⑵探究:天然草坪与人工草坪。①提出问题:天然草坪与人工草坪哪个更好等?②假设:“人工草
坪比较好”等。③调查研究,实际观察等。如对人工草坪的管理单位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人工草
坪的年用水量、年化肥用量及化肥种类、年杀虫剂用量及杀虫剂种类、年维护和管理费用等;再看看
天然草坪的优缺点等。④得出结论。天然草坪好,还是人工草坪好。应该怎样改进管理等。
⑶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不稳定的,它的平衡需要人类来维持。如农田生态系统就是典型的人
工生态系统。为了丰产,人类常常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加剧环境的污染,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
⑷生态农业:①从国情出发,在继承传统农业精华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
裴刘学校《生物》校本教材
51
管理手段,反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业、牧业、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
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受精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
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②生态农业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例如,我国南方地区的桑、蚕、鱼塘生态农业系统能使丝绸业、
食品业、渔业和能源等都得到合理的发展。
③生态农业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
统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⑸但我们也要阻止人工生态系统的过度扩张,保持一定比例的自然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圈中生态
系统的平衡,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有利。
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
1.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
⑴目前人类已知的惟一适合居住和生活的星球是---地球。
⑵人类的工业革命和电气革命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把生物圈建成人类的繁荣家园。但也蒙上了阴影。
⑶人类的破坏活动:森林面积的减少、荒漠化的扩大以及污染的加剧等,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越
来越恶劣。
2.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的家园
⑴目前,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举世关注的重大问题。保护生物圈是人类调整自身和自然关系的一
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转变。
⑵论坛:模拟召开“保护生物圈国际研讨会”。收集各种环境问题来讨论。
⑶可持续发展战略:①20世纪80年代初,由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出的。②内容:强调
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使当代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又要保护环境,
不对人类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⑷只有当人类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物多样性得到人类的真正保护,才可能保护好所有生物
的共同家园---生物圈。